㈠ 如何才能做好一個成功的管理者
一、成功的管理者應具備五種能力
任何一個人, 都有可能成為管理者。但工作中真正成為出色管理者的人並不多, 這是因為大多數人沒有注意到 「管理能力」這個問題。管理者要有比非管理者更出色的能力, 而這些能力並不神秘,歸納起來大致分為五種:
1.激勵能力
優秀的管理者不僅要善於激勵員工, 還要善於自我激勵。要讓員工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努力去工作, 就要讓員工的要我去做變成我要去做, 實現這種轉變的最佳方法就是對員工進行激勵。如果我們用激勵的方式而非命令的方式向員工安排工作, 更能使員工體會到自己的重要性和工作的成就感。
2.人際溝通能力
一個成功的管理者,不僅需要知道如何去做事,更要明白如何去與員工進行有效的共同和交流。一個專制、蠻不講理的管理者是很難得到員工的信服的,有效的溝通和交流能夠使管理者及時的了解員工的思想動態,拉近自己與員工之間的距離,團結他人、增強向心力和企業的凝聚力,使員工能夠更好的團結起來為企業服務。
3.概念能力
概念能力也稱做構想技能,它主要包括對復雜環境和管理問題的觀察、分析能力;對全局性的、戰略性的、長遠性的重大問題處理與決斷的能力;對突發性緊急處境的應變能力等。這種能力對於組織的戰略決策和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此項能力也是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所必須具備的。具備此項能力的管理者才能夠更好的進行管理分析和決策,以充分實現良好的管理效果。
4.創新能力
在社會化大生產不斷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知識經濟已見端倪的今天,時代對管理者的能力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可能有人看到過美國教科書中一個有名的案例。講兩個皮鞋推銷商,一個是美國的,一個是英國的。一般來說美國人比較開拓一些創新一些,英國人比較保守一些。所以英國皮鞋推銷商來到非洲部隊看到人人光著腳,馬上給總部一個電報說這里生意一點沒有。第二個美國皮鞋推銷商很有創新開拓的頭腦,來到同樣的部落看到同樣的現象對總部說這里的生意好得不得了。因為如果每人買一雙,市場會很大。看到的現象是同一個,得出的結論卻完全相反。說明思維方式的不同。美國的推銷商後來經過思考設計了一個方案。希望總部先送一百雙禮品鞋過來。這一百雙鞋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送給有權有勢當官的,第二部分送給有錢有勢的老闆,第三部分送給有識之士專家教授。當官的廳長皮鞋一穿很舒服,有錢的處長,科長就想買。教授皮鞋一穿很派頭,有錢的學生可能就會買。最後引導消費,創造市場,這就是創新思維的重要表現。相對來說,一個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管理者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機會也就會更多了。
二、 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應「善於治理」
簡而言之, 一個善於治理企業的領導應當學會適當地弱化自己, 培養起一批值得信賴的高級管理者, 進行有效授權, 才能使整個團隊充滿活力, 使組織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高明的 「善治」領導有三個要素:
1. 適當 「隱形」
有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 企業處在起步期時,公司呈現出三角形的狀態, 領導者充當將軍角色,發號施令、呼風喚雨, 強有力地推動企業朝前發展; 公司趨向成熟, 組織就應該變為一個同心圓形體, 領導者隱含在這個圓中, 成為 「主心骨」, 精神上的核心和靈魂, 弱化和隱藏了自己, 換得組織的強大。所以, 一個善於治理的領導者, 一定是個懂得在適當時候讓自己 「隱形」的人。而一個時時都在充當將軍角色, 凡事都一馬當先的領導者, 未必就是一個成功的、高明的領導者。
2. 學會 「偷懶」
正如隱藏自己是為了凸現別人一樣, 自己「懶」, 是為了讓他人勤, 因為管理本身就是指導他人做事的學問。一個成功的管理者弱化自己的目的, 在於有效影響他人, 自覺、努力地去做好本來就該做好, 甚至可能做不好的事情, 充分激發他們的責任心和工作潛力。在這個過程中表現出強烈的工作責任心和突出工作能力的員工, 就可以重點培養, 並委以重任。公司越發展, 業務越復雜, 領導越是要弱化自己, 越是要重視自己在整體組織運行中的支持作用, 而不是替代作用。
3. 做最重要的事
有的企業受到了 「木桶效應」的困擾, 最短的一條木板決定了木桶的容量。放到管理中也是同樣, 最弱的一項職能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主要障礙。因此, 學會分清輕重緩急, 把精力放在重要的地方、有弱點的地方, 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松下幸之助說過這樣一句話: 「10 個人的時候, 你走在最前面; 100 個人的時候, 你走在中間; 10000 個人的時候, 你就只能祈禱上帝的幫助了。」在公司日常工作運行過程中, 看不到領導者那揮舞的手指、命令的口氣和懷疑的眼神, 而他人又在其管理下照常有序運行的時候, 那便是到達管理的最佳境界。
三、一個成功的管理者需要不斷提升職業素質
做一個成功的管理者, 同樣需要隨時注意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素質。這一點, 與一般管理人員或高級職員並沒什麼太大差別。提升自身的職業素質, 並非只是 「作秀」或表現自己, 而最重要的是兩點: 一是有利於不斷總結經驗, 提升業績; 二是有利於進一步激勵自己, 做得更好、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