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冬至過後麥田應該怎樣管理
擴展閱讀
農村結婚房子怎樣擺好看 2025-05-12 13:11:05
忘記還原密碼會怎樣 2025-05-12 12:47:08

冬至過後麥田應該怎樣管理

發布時間: 2025-05-11 21:28:39

Ⅰ 冬小麥如何種植

俗話說“小麥三分種七分管,管理是關鍵,關鍵在冬前”,許多朋友對冬前管理都存在一定的疏漏,認為苗期只要出好苗就可以了。其實,冬前管理是否到位,對小麥的產量有著重要的影響,因為這一時期是每畝穗數多少的決定時期。那麼,如何管理才能確保小麥順利越冬和形成壯苗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小麥冬前和冬季的量化管理。

小麥最終產量的高低和越冬時麥苗長勢是否健壯密切相關。通過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培育壯苗越冬是提高小麥產量的有效手段,農民朋友要根據自己麥田的長勢,靈活進行管理。

Ⅱ 中國古代二十四節氣及應該做的農事舉例啊,比如,這個節氣該幹嘛,那個節氣又該幹嘛,多舉幾個就可以了

一、立春:日平均氣溫3~4℃,降水量20~30毫米。麥田清溝瀝水防漬,油菜追肥,排水,中耕除草,重施迎苔肥。
二、雨水:日平均氣溫5~7℃,降水量30~40毫米。麥田加強肥水管理,看苗施肥,清溝排水,油菜追肥,排水,中耕除草。
三、驚蟄:日平均氣溫7~9℃,降水量30~40毫米。麥田加強肥水管理,看墒,看苗,看天澆灌拔節肥,拔節水。油菜施苔肥,早稻准備育秧,植樹造林。
四、春分:日平均氣溫8~12℃,降水量40~60毫米。長江兩岸自南到北,早稻先後浸種催芽,開始塑料薄膜育秧,抓冷尾暖頭搶睛播種。繼續管好小麥、油菜和做好植樹造林,改善、保護生態環境。
五、清明:日平均氣溫12~15℃,降水量60~70毫米。大江南北都進入了農忙季節,早、中稻先後播種,小麥拔節,油菜揚花,田間管理不能放鬆。玉米花生播種。
六、穀雨:日平均氣溫14~18℃,降水量70~80毫米。麥田要加強肥水管理,看墒,看苗,看天澆灌拔節肥,拔節水。油菜施苔肥,適時播種晚稻,夏至:日平均氣溫24~28℃,降雨量100超過毫米。要不失時機加強夏季田間管理,及時清除雜草,防治病蟲害。
七、小暑:日平均氣溫28~31℃,降雨量減少,一般60~80毫米。小暑面臨著梅汛和乾旱的轉折期,各地在抓好防汛的同時,要及時掌握氣象預報信息,加強蓄水防旱,力求做到防汛、抗旱兩不誤。
八、大暑:日平均氣溫27~31℃,降雨量90~110毫米。喜溫作物,行長速度之快達到了頂峰。水肥田間管理一定要加強。晚稻插秧應搶在立秋之前。
九、立秋:日平均氣溫29~27℃,開始呈下降,雨量80~100毫米且分布不均勻。對晚稻要中耕除草,發生旱象要灌溉。秋播要抓緊。棉花摘頂,促進秋桃(棉)發育。
十、處暑:日平均氣溫25~27℃,;冷暖空氣又開始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相遇,進入秋雨期,選題為80~120毫米。這時晚稻正處於生長關鍵時期。白露:日平均氣溫21~24,降雨量70~90毫米。要加強油菜、田園蔬菜的培育管理。森林防火的資金積累工作也要盡早落實。
十一、秋分:日平均氣溫16~19℃,降雨量繼續減少,約15~30毫米。做好牲畜保暖越冬工作。大雪:日平均氣溫下降到5~8℃,降雪(雨)量10~20毫米。要加強冬小麥、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間管理。
十二、冬至:日平均氣溫2~5℃,降雪(雨)量10~30毫米。加強冬小麥、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間管理。小寒:日平均氣溫1~3℃,江北0℃以下。降雪(雨)量10~30毫米。大寒:日平均氣溫1~3℃,降雪(雨)量10~30毫米。主要農事活動:積肥、造肥,冬修水利掃尾,開始綠化植樹,清理改造魚塘。

Ⅲ 冬小麥的管理全過程

種好是基礎,管好是關鍵,大地回春,萬物復甦之時,小麥也將進入管理的關鍵時期,由於去冬以來我市降雪量少,給小麥的春季管理也帶來了難度。
一、鎮壓提墒
早春化凍後首先要查墒情,由於經過越冬後土表極易失墒,若干土層超過分櫱節以下會影響生根,這類麥田需在返青期鎮壓提墒,使分櫱節處於濕潤的土層里。
二、適時鋤劃,增溫促苗
鋤劃不但具有良好的保墒、增溫、滅草等效果,還具有促弱苗轉壯、壯苗穩健生長等作用。各類麥田都應鋤地。劃鋤時要注意因地因苗制宜。對晚茬麥田,劃鋤要淺,防止傷根和坷垃壓苗;對於旺苗和徒長麥田,應進行深鋤斷根,控制地上部生長,變旺苗為壯苗;對鹽鹼地麥田,要在「頂凌期」和雨後及時劃鋤,以抑制返鹽,減少死苗。劃鋤要注意質量,做到劃細、劃勻、劃平、劃透,不留坷垃,不壓麥苗。拔節前力爭劃鋤2-3遍。
三、分類管理,科學施肥澆水
(一)弱苗管理。一類弱苗是由於麥田秸桿還田導致碳氮比例失調而造成脫肥的麥田,年前麥苗已開始發黃,冬季又沒有及時施肥,春季麥苗還會繼續脫肥發黃,對於這類麥田,凡越冬前沒有追肥的,早春應抓緊施用,每畝可開溝施碳銨20-25公斤,使用碳銨較使用尿素肥效快10天左右,施後及時澆水,以利充分發揮肥效,促進春季分櫱成穗。另一類是晚播弱苗。這部分麥田地力較好,播量較大,冬前施肥較多的晚播弱苗,早春就以中耕保墒、提高地溫為主,適當控制肥水,防止因群體猛增而造成田間郁蔽和消耗養分,肥水管理一般要在起身至拔節時進行,如果墒情不足,可在返青期澆水,宜小水輕澆,切忌大水漫灌,並及時鬆土,提高地溫,促苗生長,對缺肥的晚播弱苗,可結合這次澆水開溝施入碳銨10-15公斤。
(二)旺苗管理
1.冬前旺苗。由於冬前生長過快,消耗養分較多,返青後生長較弱,早春如遇倒春寒天氣,也會造成凍害死苗。春季要及早加強管理,以鞏固年前分櫱,提高分櫱成穗率。因此要適時澆水追肥,對越冬前已追施過肥且春季田間墒情好的麥田,在土壤解凍後,要及早鋤劃,保墒提溫;在小麥起身至拔節時應進行肥水齊攻。對越冬前沒追施過肥,且田間墒情差的麥田,返青後要抓緊施肥,施肥以碳銨為好,畝施10-15公斤後及時澆水中耕,以防返青後脫肥,待起身拔節期再隨水追尿素15-20公斤。
2.春季旺長苗,返青後除嚴格控制肥水外,還要採取深中耕、鎮壓、化調等措施,化控是防止小麥倒伏的有效措施之一,對群體大,長勢旺的麥田或植株較高的品種,在小麥起身期畝用20%壯豐安乳油30-40毫升,加水30公斤噴灑,以控制植株旺長,縮短基部節間,降低植株高度,提高根系活力增強抗倒伏能力。
(三)壯苗管理。對於墒情好、群體大的麥田,在春季管理措施上要先控後促、促控結合。管理上要做到以控制春季分櫱過多發生,促進主莖與大分櫱的生長。一般高產田的壯苗,返青至拔節期間不施肥、不澆水,或只施肥不澆水,實行蹲苗,並做好鬆土保墒工作。在拔節後結合澆水重施拔節肥,以促進穗多穗大;對土壤肥力較差或一般的地塊,可在起身期結合澆水重施起身肥;追肥量一般應占總施肥量的50%-60%,畝施尿素15-20公斤左右。

Ⅳ 小麥冬季管理及補救種植技術是什麼

小麥冬季管理:

1、品種的選擇:

應該選擇產量高,品質優小麥品種。


小麥在冬季放牧會使小麥產量大幅度下降,原因是:放牧後,植株綠化面積大幅度減少,生產積累的養分明顯減少,穗分化開始晚,成熟期推遲,穗少,穗小,粒少,粒輕。放牧還會對小麥幼苗造成機械傷害,加速水分的蒸騰,同時降低分櫱節覆蓋程度,加重凍害的發生。

補充知識:如何補救錯過的小麥種植季節

(1)七九法:從「冬至」當天開始,將冬小麥種子浸泡在井水中,第二天一早取出,在低溫的環境下陰干,每九天一次,共七次。

(2)悶麥法:將發芽的冬小麥種子悶在壇子里,放在低溫的環境中持續一個月。

經過以上兩種方法處理的冬小麥種子,可以像春小麥一樣在春季播種,也可以正常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