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紅松的栽植技術
名稱: 紅松
類別: 喬木
別名: 果松
科名: 松科
拉丁名: 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
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編輯本段]產地分布
紅松是名貴而又稀有的樹種,在我國只分布在東北的長白山到小興安嶺一帶。國外也只分布在日本、朝鮮和俄羅斯的部分區域。
[編輯本段]生態習性
弱陽性,喜冷涼濕潤氣候及酸性土
[編輯本段]形態特徵
松科,松屬。常綠針葉喬木。幼樹樹皮灰紅褐色,皮溝不深,近平滑,鱗狀開裂,內皮淺駝色,裂縫呈紅褐色,大樹樹幹上部常分杈。心邊材區分明顯。邊材淺駝色帶黃白,常見青皮;心材黃褐色微帶肉紅,故有紅松之稱。枝近平展,樹冠圓錐形,冬芽淡紅褐色,圓柱狀卵形。針葉5針一束,長6-12cm,粗硬,樹脂道3個,葉鞘早落,球果圓錐狀卵形,長9-14cm,徑6-8cm,種子大,倒卵狀三角形:花期6月,球果翌年9-10月成熟。該樹種喜光性強,隨樹齡增長需光量逐漸增大。要求溫和涼爽的氣候,在土壤PH值5.5-6.5,山坡地帶生長好。
[編輯本段]繁殖培育
一般採用二年生苗木,上山造林栽植前實行穴狀或台田整地,按1.5×1.5m或1.5×2.0m株行距栽植,初植密度宜大,可採用林冠下混交造林,待紅松長到1.0至1.5m高時,逐步去掉影響紅松生長的闊葉樹種,形成針闊混交林,栽植三年內進行撫育,割除影響紅松生長的雜草,灌木,防治松毛蟲危害,主要採取綁扎毒條的方法進行防治。用種子繁殖,對其種子要在播種前進行催芽處理後育苗。造林時應採用2年生苗木,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山坡中下腹為宜。
[編輯本段]園林用途
庭蔭樹,行道樹,風景林,近此年來,人造的紅松林也在山區、半山區和林場培育成材了。並且作為綠化樹種,它已從偏僻的山川,走進了喧囂的城鎮街市了。
㈡ 請高人告之紅松果林的經營技術
現代林業中合理地提高森林土地利用率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之一。東北林區的經濟林建設中如何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進行立體經營,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經濟收入,解決產業調整等問題,就成為經濟林研究的重要任務。
紅松與榛子在東北地區的經濟樹種中佔有重要地位,並且是無污染的天然綠色食品。為了更好地把兩者相結合,發揮資源優勢,建立紅松榛子兼用果林,形成立體經營的新模式。
1 紅松榛子果林兼用園的建設條件
將實驗地分別設在林口林業局曙光林場15林班紅松果林,東京城三道林場42林班紅松林內。
1.1 野生榛林中直接營建紅松榛子果林兼用園
選擇立地條件較好的山中下部,平緩的榛林內按照紅松果林營建的標准進行造林。
1.2 紅松果林改建紅松榛子果林兼用園
一般每公頃紅松定植密度為400~600株/公頃,這樣在20~25年前,果林基本上未郁閉完備,留有一定空間。紅松果林中兼作榛子堅果林,即可在紅松林建設中,早期可得到經濟效益,又可以利用榛林改善林地的土壤肥力,可一舉二得。根據實際抽查結果,榛子完全可以與紅松果林混交生長,其混交生長方式3種,第一種是處於同一林層,8~14年。第二種是15~20年,紅松開始處於上層,第三種20~25年後紅松林占優勢。
2 園址的選擇與規劃
2.1 園址選擇
其根據紅松果林的要求而定,但在選擇紅松果林時要兼顧考慮到榛林園地的選擇,要求參照墾復園的園地選擇。
2.2 園地規劃
為了方便紅松榛子果林的經營管理,可先根據紅松果林的面積和密度進行規劃,原則上是不影響紅松果林的正常經營,將紅松榛子堅果林按長方形小區規劃,小區規模為寬以2排紅松為一小區,長向延水平線進行,其規劃方式參照墾復園進行。
3 果林的經營管理
3.1 清理林地
清理林地是為了改善榛林的生長環境,促進生長與結實。野生榛林常與柞樹、樺樹、赤楊、胡枝子及其它喬灌木混生,各種雜草很多,需要及時清林。紅松樹下清理,15年生以下直徑為2.0m,15年以上直徑為3.0m。
3.2 調整密度
調整林地的疏密度,使其達到適宜、均勻,以便於管理,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堅果品質。調整密度以紅松為主。調整密度包括兩方面內容,即超過適宜密度的株叢要疏伐。對空缺地或株叢稀疏的榛林地要補植。
3.4 更新復壯
平榛地上部萌生枝的年齡達7~8年時,生長開始明顯衰弱,結實力降低,需要及時更新復壯。更新採用平茬,高度應在5cm以下。
3.5 除萌
這是榛林管理不可缺少的工序。除萌要除掉帶間、叢間的萌生枝。以減少水分和養分的消耗,除萌每年進行2~3次,第一次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主要是清理上年生長後期發出的萌生枝及除掉剛萌發的嫩枝。以後每次可結合清理園地進行。除萌剪口要低,要齊地面剪除。
3.6 土壤管理
平茬多年的榛林地,地表下1~30cm表土中根系密如織網。因此,榛林地內不能象喬木樹種鬆土和刨樹盤,一旦榛林根系遭到破壞及露出地面,則引起植株失水,以致死亡。要每年除2~3次草,帶間空地進行3~5次。深帶整地清理除去雜質和樹根,每3~4年進行1次。
3.7 榛實象鼻蟲的防治
3.7.1 危害狀:榛實象鼻蟲在東北地區野生平榛發生較多,以成蟲取食嫩芽、嫩葉、嫩枝,使嫩芽殘缺不全,嫩葉呈針孔狀、嫩枝折斷,影響新梢生長。成蟲還以細長頭管刺入幼果,蛀食幼果內的幼胚,果內形成棕褐色干縮狀物,幼胚停止發育,果實早期脫落,幼蟲蛀入果實則將蛀食榛仁部分或全部吃掉,並將糞便排在果內。
3.7.2 生活史及習性:2年發生1代,少數為3年1代。2年1代的歷經3個年度,常以老熟幼蟲及成蟲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上旬出土,開始在枯枝落葉層下活動,5月中下旬成蟲上樹,開始取食嫩葉,5月下旬成蟲進入盛期。6月中下旬為榛子幼果發育期,此時成蟲開始交尾,產卵於幼果內。7月上中旬為產卵盛期,卵期為10~14天。於7月上旬在果內孵化成幼蟲,7月中下旬為孵化盛期,幼蟲在果內取食近1個月,則發育成老熟幼蟲。8月上旬,當榛果日趨成熟時,老熟幼蟲隨果墜落至地,脫果後鑽入土中20~30cm深處准備越冬。8月中下旬為入土盛期。第三年7月上旬開始化蛹,7月下旬進入化蛹盛期,蛹期為半月左右,7月中旬開始出現新成蟲,8月上中旬為成蟲羽化盛期。新羽化的成蟲當年不出土,即轉入越冬狀態。
3.7.3 防治方法:榛實象鼻蟲發生面廣,生活史長而復雜,世代重疊交替發生,必須採取綜合防治。
3.7.3.1 葯劑防治:在成蟲產卵前的補充營養期及產卵初期,即5月中旬到7月上旬要用50%敵敵畏乳劑800~1000倍液毒殺成蟲,對榛園進行全面處理,共噴布2~3次,間隔時間15天,每畝施葯量0.1kg。或者用50%腈松乳劑和50%氯丹乳劑,二者以1∶4的比例混合,再用其400倍液噴灑,毒殺成蟲。
3.7.3.2 人工防治:集中消滅脫果幼蟲,即在幼蟲尚未脫果前摘蟲果,然後將其集中堆放在干凈的水泥地或木板上,待幼蟲脫果時集中消滅。對於蟲果特別嚴重、產量低且無食用價值的榛果,可以提前至7月下旬至8月上旬進行採收集中燒毀。
3.8 人工授粉
在墾復園建設中,一般很少進行人工授粉,但是在紅松榛子堅果林中,一般紅松高度在5m以上,樹下風較小,而榛子又是風媒授粉,所以榛子人工授粉就成為一項重要技術。
3.8.1 花粉收集:4月中下旬收集雄花粉,收集後貯藏在冰箱中,一般可存放10天。
3.8.2 授粉:雌花開花比雄花稍晚2~5日,雌花開花時,雌花位於枝梢花芽上,當雌花紫色柱頭外露出2~3mm後,授粉即可。
㈢ 紅松果樹多少年結果
一般 5到6年才開始掛果。每年春夏雜草生長時要鬆土除草,乾旱時及時澆水。春季 3月,夏季 6月,冬季 11月施三次肥料,促進生長。按現代矮化拉枝技術,可以提前到 3?4年掛果。栽後第二年,小樹長到 1一1.5米時把主桿拉彎;讓其分生二級枝條,再用同法拉技,在第三級和四級枝條上即可開花結果,並且樹枝向四面展開,達到早結果,多結果,提高經濟收入
㈣ 請問如何通過種植紅松賺錢呢
眾所周知,紅松葉具有很高的葯用價值。它們通常被提煉成粉末和紅松油,用於清潔和消毒。同時,由於葉子的特殊成分,也用於製作面膜和蚊香。松香油作為外用洗劑和軟膏的主要原料,市場需求量很大。可見,紅松發展潛力大,經濟效益高。那麼如何高效種植紅松呢?
以上就是關於紅松種植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供大家了解學習和參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㈤ 怎麼縮短紅松收獲間隔期
及時修剪,促進紅松的花開結果。
修枝年齡修枝主要在幼齡林和中齡林中進行。當紅松 堅果林和人工林營造15年後進入生長旺期,樹冠下部開始出現枯 死枝,一級側枝加粗,樹冠內枝條濃密,如果不及時修枝,將影 響樹冠充分受光,最終將影響結實,因此,要及時修枝。修枝時,應選擇生長旺盛,樹干及樹冠沒有缺陷的林木。
修枝間隔期對於紅松堅果林,第一次修枝時間應在樹 體出現結球果時起,要修去力枝以下的枝。當第二結實年出現,
㈥ 紅松苗多少年才能結果
正常情況下,一棵紅松,要生長25年至30年才能結出松塔,而經嫁接的紅松,只需生長12年,就能結出松塔。結塔第一年,每棵樹可產松籽0.5公斤,價值8元。此後,松籽產量逐年上升,最高每棵樹年產松籽近10公斤。到那時,棵棵都是「搖錢樹」,哪裡還用砍樹賣錢。
㈦ 讓紅松多結果的方法有哪些
合理透光,合理施肥,合理修剪枝,再平頭就能達到增產的效果。
㈧ 怎麼能讓紅松坐果率高
摘要 黃松屬於一種經濟性的果材兼用數目,其中,紅松粒含有大量的營養成分,並且具有良好的保健以及醫療效果,紅松的栽培管理,一選擇兩種良好的種子才能培養出質量好的紅松苗木,播種技術採用清水將種子浸泡24小時選擇沉在底部的種子,然後採用0.5%的硫酸水溶液,對種子進行消毒,消毒時間三小時即可將種子撈出,並將種子烘乾,准備好相應的混合泥土泥沙,選擇適當的地點栽植紅松對林
㈨ 十年的紅松樹能結松塔嗎應該如何管理
十年的紅松一般不能結松塔。估計15年至20年之間,但數量微小。
紅松幼樹根系分布最多的地方是樹盤,所以在進行紅松管理過程中,要使得土壤始終保持在比較疏鬆的狀態,除去周圍的雜草,這樣能有效提升土壤的溫度。
土壤疏鬆也有利於保持土壤的保水保墒性能,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以及通氣效果,為紅松的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促進紅松豐產。林地造林第一年要割場子並噴施草灌凈以控制林地雜草。還要注意施肥,能有效地增加土壤的肥力。
㈩ 紅松幾月份嫁結最好
紅松嫁接最佳時間是4月20日至5月30日,成活率一般都在85%以上,技術熟練的可達90%以上。從6月下旬開始紅松嫁接成活率急劇下降,7月15日至8月成活率只有5%。因此,嫁接的最佳時間為春季。因不同年份的氣候有所不同,嫁接的開始時間應靈活掌握,當冬芽鱗片張開時,即可開始作業。
一般栽植紅松嫁接苗有三種方式:一是在苗圃地培育的紅松砧木苗上嫁接,一年後,將嫁接苗裸根上山栽植;二是在造林地上按3×3M、4×4M或3×5M等不同株行距,定植4-5年生的砧木苗,實行現地嫁接;三是在培育好的營養杯苗上嫁接,實行移栽定植。常用的是前兩種方式,成本低,方法簡便易行。
1、解綁塑料條。接穗與砧木嫁接部位是用塑料條纏綁的,成活後,適時解綁,有利於嫁接苗生長。採用苗圃地嫁接的,在嫁接的當年,以不解開塑料條為宜,翌年上山定植後再進行解綁;採用現地嫁接的,最好在嫁接後的第二年5月份解條為宜,而對嫁接當年切口完全癒合且接穗生長良好的,也可以在7月份解綁。一般嫁接當年多數切口癒合不牢固,易遭人畜或自然災害危害,致使接穗折斷,劈裂,降低成活率,故適時解綁,有利於嫁接苗的成活和生長。
2、樹體修剪。掌握正確的修剪方法,對嫁接苗的成活和生長有很大影響。嫁接苗栽植後需要連續5-7年的樹勢管理,即在每年的2-3月份對樹體進行一次全面修剪整形,剪去影響接穗生長的砧木側枝頂端,以確保接穗生長始終處於主枝地位。在定植後的幾年內,接穗高生長量小於砧木側枝生長量,接穗的主枝地位易被砧木側枝所取代。所以,在修剪過程中,前幾年只剪去砧木側枝主梢,控制其高生長,保留其它營養枝。隨著接穗主體地位的確定,並形成新的多層營養枝時,再逐漸剪去砧木側枝。當嫁接苗接穗形成完整的一株幼樹時,樹體修剪工作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