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整理會計檔案
對會計檔案進行整理是會計檔案管理的重要內容,是保存、利用會計檔案的前提,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必須認真對待,努力做好。 (1)會計憑證的整理。 會計憑證是會計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對會計憑證的整理、裝訂、保管都有明確的要求。會計憑證要做到裝訂整齊、完整、牢固,妥善保管,便於查閱。� 整理會計憑證,首先,要把所有應歸檔的會計憑證收集齊全,並根據記賬憑證分類。記賬憑證一般分為現金收、付款憑證,銀行收、付款憑證,轉賬憑證,共三類五種。根據不同的種類,按時間或按順序號逐張排放好。其次,整理記賬憑證的附件,剔除不屬於會計檔案范圍和沒有必要歸檔的一些資料,補充遺漏的必不可少的核算資料。再次,清除訂書針、曲別針等金屬物。最後,將記賬憑證按適當厚度分成若干本。將會計憑證整理好後,應按照有關規定的要求,認真做好會計憑證的裝訂工作。 (2)會計憑證的歸檔。 首先,要認真填好會計憑證的封面。封面各記事欄是事後查賬和查證有關事項的最基礎的索引和憑證。其次,填好卷脊上的項目。卷脊上一般應寫上×年×月憑證和案卷號。再次,將裝訂好的憑證入盒,由專人負責保管。 (3)會計賬簿的整理。 年度終了,各種賬簿(包括倉庫的材料、產成品或商品的明細分類賬)在結轉下年、建立新賬後,一般都要把舊賬送交總賬會計集中統一整理。首先,將活頁賬按頁碼順序排好,加封面後裝訂成本。然後,將各種賬簿按照會計科目順序排列,據以逐本登記會計檔案(會計賬簿)封面。會計賬簿封面的有關內容要寫全。 (4)會計報表的整理。 會計報表一般在年度終了後,由專人(一般是主管報表的人員或財會機構負責人)統一收集、整理、裝訂,並立卷歸檔。平時,月(季)度報表,由主管人員負責保存。年終,將全年會計報表,按時間順序整理裝訂成冊,登記會計檔案(會計報表)目錄,逐項寫明報表名稱、頁數、歸檔日期等。經會計機構負責人審核、蓋章後,由主管報表人員負責裝盒歸檔。 (5)其他會計資料的整理。 其他財會資料,包括年(季)度成本、利潤計劃、月度財務收支計劃、經濟活動分析報告、工資計算表及一些重要的經濟合同,也應隨同正式會計檔案進行收集整理。但是,這部分資料不全部移交檔案部門,有的在一個相當長時間內,由財會部門保存。這就需要認真篩選,把收集起來的這些資料,逐件進行鑒別,將需移交檔案部門保管存放的,按要求另行組卷裝訂,而後移交檔案部門。 會計檔案的整理要規范化。封面、盒、袋要按統一的尺寸、規格製作,卷脊、封面的內容要按統一的項目印製、填寫。要做到收集按范圍,整理按規范,裝訂按標准。
B. 如何做好企業會計檔案的管理工作
會計檔案管理中需要關注的幾個方面:
(一)加強會計檔案管理,理順會計檔案管理體制。由單位檔案機構統一管理的會計檔案,應嚴格按照會計檔案整理的有關規定,明確會計檔案的所有權是單位,單位會計機構將會計檔案整理規范,在會計機構暫保管3年,期滿後編制會計檔案案卷目錄,移交本單位檔案機構統一保管;未設立檔案機構的,應當在會計機構內部指定專人保管。出納人員不得兼管會計檔案
(二)規范會計檔案立卷。裝訂會計憑證必須使用會計憑證裝訂封皮,封粘裝訂線,並在封粘處加蓋會計人員印章。封皮表面的有關內容必須逐項填寫齊全。裝訂完畢必須按月份的先後順序放入會計檔案(憑證)盒中,移交本單位檔案機構保管的會計檔案,原則上應當保持原卷冊的封裝。個別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檔案機構應當會同會計機構和經辦人員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責任。
(三)規范會計檔案保管。已建立綜合檔案室的單位,財會部門應按綜合檔案室的要求辦理相關手續,將會計檔案移交綜合檔案室保管。未建立綜合檔案室的單位,會計檔案暫由財會部門妥善保管,但要由專人負責。要配置專用箱櫃及防盜、防火、防霉、防蛀設施。對已離任的會計人員,其會計檔案應交本單位綜合檔案室或財會部門保管,不得自行存放。對已終止會計核算業務的單位或部門,其會計檔案應交上級檔案室保管。凡未移交的單位或個人,應立即辦理移交手續。
(四)規范會計檔案保管的期限管理和銷毀管理。各單位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要嚴格按照《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的規定執行。會計檔案保管期滿需銷毀時,由本單位會計檔案管理部門提出銷毀意見,會同財會部門共同鑒定,嚴格審查後,編造會計檔案銷毀清冊。機關和事業單位報本單位領導批准後銷毀;企業單位經企業領導審查,報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後銷毀。對於其中未了結的債權債務的原始憑證,應單獨抽出另行立卷,由會計檔案保管部門保管到結清債權債務為止。各單位按規定銷毀會計檔案時,應由會計檔案保管部門和財會部門共同派員監銷。監銷人在銷毀會計檔案前,應認真清點核對,銷毀後,應在銷毀清冊上簽名蓋章,並將監銷情況報告單位領導。
(五)加強會計人員崗位培訓,提高會計檔案的案卷質量。會計人員是會計檔案整理的第一責任人。會計人員對會計檔案規范化整理的熟知、熟練程度,決定了會計檔案案卷質量的高低。因此,必須將會計檔案管理及操作技能的培訓,納入會計人員上崗前的培訓中,從會計檔案整理的基礎業務學起,使其熟練掌握會計檔案管理的基本知識與操作技能,進而從源頭上做好會計檔案的整理規范工作。
(六)完善會計檔案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嚴格辦理會計檔案移交手續。實行會計委派制的地區和部門,除了建立會計檔案立卷、歸檔、安全、保密等管理制度外,還應根據《會計檔案管理辦法》、《會計電算化工作規范》,結合實際,制定會計檔案的歸檔范圍、歸檔時間、分類大綱、保管期限表、移交時間等,確保會計檔案收集的齊全完整。在向委託單位移交檔案時,交接雙方的監交人、會計人員、報賬員、檔案員應同時辦理交接手續,並加蓋公章,清點會計檔案是否齊全完整、賬目是否相符,案卷整理質量是否規范。交接憑據應一式三份,雙方單位各自保留一份,存檔一份
(七)提高會計部門人員素質,完善人員配置結構
會計系統是由人來操作的,一個系統是否安全,不但取決於系統本身,更應該注意操作使用人員的素質,未經有效的業務訓練和不具備良好職業道德的員工本身,對系統的安全是一種威脅。要提高會計人員計算機業務素質,必須大力加強人才培訓的力度。各單位應積極支持及組織會計人員學習和提高會計電算化知識,培養復合型人才,為本單位盡快建立高效的會計信息系統創造條件。對會計人員、系統維護人員、系統管理人員,應按不同內容、不同要求進行培訓。對系統維護人員,應盡量用計算機專業人員,畢竟,計算機系統維護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對這些計算機專業人員只要簡單的會計培訓,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加強會計人員素質,加強檔案管理意識,及時歸還手中完善好的檔案。
總之,加強會計檔案管理工作是我們當前財務管理中急待改進和加強的重要工作,各單位都要高度重視、積極行動,從基礎工作做起,切實提高財務管理工作水平,更好地為企業服好務。
C. 會計檔案的管理工作包括哪些內容
會計檔案管理工作的內容,是由會計檔案管理崗位職責決定的。檔案管理工作的具體內容有:
(一)執行《會計法》、《檔案法》、《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的規定,建立健全會計檔案的立卷、歸檔、調閱、保存和銷毀等管理制度,對會計檔案進行規范化、系統化、標准化管理。
(二)做好會計檔案的裝訂、編目、立卷和歸檔整理工作;
(三)按年度形成分類法,編制會計檔案案卷目錄表,統一分類排序歸檔,做到存放有序、妥善保管、查找方便。
(四)負責微機系統的各類數據、軟盤、光碟的存檔保管工作。
(五)定期檢查檔案,做好檔案管理的日常清潔工作,保持檔案室空氣流通,做好防潮、防水、防蟲、防盜工作,嚴格執行有關檔案查閱、調閱制度,完善手續,填寫檔案使用記錄。
(六)嚴格執行檔案安全和保密制度,做好檔案安全防範和保密工作,防止檔案毀損、散失和泄密。
(七)負責定期檢查會計檔案的到期情況,按規定辦理會計檔案的移交、銷毀手續。
(八)接受上級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和監督檢查。
(九)定期向領導匯報檔案管理情況。
(十)完成領導交辦的其它相關任務。
D. 會計檔案如何整理
會計檔案整理步驟如下:
(一)決算報表
1、按「卷」整理。一冊(本)為一卷,編制一個檔號,檔號構成:全宗號-目錄號-案卷號。
2、編頁號:以有效內容的頁面為一頁。單面書寫的文件材料在其右上角編寫頁號,雙面書寫的文件材料,正面在其右上角,背面在其左上角編寫頁號。
3、填寫會計檔案盒的封面及盒脊
(1 ) 全宗名稱:全宗名稱相當於立檔單位的名稱,填寫時和會計憑證盒正面上的「單位名稱」要求一致。
(2)案卷題名:由整理會計檔案的人員自擬。案卷題名應准確概括本盒會計檔案的形成單位、時間、內容、類別。
(3)起止時間:填寫形成本盒會計檔案的起止年月日。
(4)卷數、張數:填寫本盒內會計檔案的總卷數和總張數。
(5 )保管期限:按照《會計檔案保管期限表》填寫該盒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
(6)全宗號、目錄號
(7)案卷號:填寫本盒內會計檔案的案卷號或案捲起止號,在案捲起號和止號之間用「一」隔開。
(8)盒號:暫不填。
(9)填寫會計檔案盒盒脊項目。
4、錄入電子文檔管理系統(1)點「檔案著錄」中的「案卷著錄標引」 → 點「添加」→ 檔案類別「會計檔案」 →二級類目「財務報告類」 →保管期限「永久」 →年度「2016」 →題名2016年決算報表」 →文件開始時間→文件截止時間→件數(該卷盒內文件份數)→載體數量(最後一個頁號)→點保存。
(二)會計賬簿1、有頁號的可不再另編頁號。
2、其他操作與決算報表一樣,只是目錄號不同。銀行存款帳、現金日記賬使用同一目錄號,案卷號連續編。
3、如果銀行存款帳、現金日記賬幾年記在一個賬簿上的,則用完後歸檔。(最多兩年使用一冊賬簿)
4、總賬、明細賬與銀行存款帳、現金日記賬操作步驟一樣,只是目錄號不同。
5、錄入電子文檔管理系統
步驟同「年度決算報表」,只是二級類目選「會計賬簿類」.
(三)會計憑證1、排列:按年度的先後排列,同一年度內按月份的先後排列。
2、會計憑證的編號:
每本憑證一個檔號,全部編完,年度與年度之間拉通編。會計憑證封面有檔號的填在檔號處,沒有檔號的填在會計憑證封面左上角空白處。
3、裝盒並填寫:
編號完成後,按順序裝入會計檔案憑證盒,裝滿一盒再裝下一盒。填寫會計檔案憑證盒封面及盒脊。根據會計憑證封面的有關項目對應填寫,填寫方法與會計憑證封面一致。
(1)單位名稱:填寫形成會計檔案的單位名稱,必須用全稱或通用簡稱。
(2)會計憑證名稱:填寫能夠反映會計憑證用途或內容的名稱,如:「收款會計憑證」、「付款會計憑證」、「轉賬會計憑證」或「基建會計憑證」、「工會會計憑證」、「預算外會計憑證」等。
(3) 時間:填寫本盒會計憑證所屬年月。
(4) 起止時間:填寫本盒會計憑證的起止年月日。
(5) 歸檔時間:填寫單位內財務部門向檔案部門移交會計檔案的年月。
(6) 立卷人:填寫整理本盒會計憑證的人員姓名。
(7) 保管期限:根據財政部和國家檔案局1998年頒布的《會計檔案保管期限表》確定填寫該案卷的保管期限。
(9)全宗號:填寫檔案館給立檔單位編制的代號。
(10) 目錄號:填寫全宗內案卷所屬目錄的編號,在同一個全宗內不允許出現重復的案卷目錄號。
(11)案卷號:目錄內案卷的順序編號,在同一個案卷目錄(或分類體系的最低一級類目)內不允許出現重復的案卷號。
(12) 會計憑證盒盒脊填寫方法
盒脊項目與正面有關項目對應填寫。
4、錄入電子文檔管理系統
步驟同「年度決算報表」,只是二級類目選「會計憑證類」,並錄入憑證起止號。
E. 會計檔案管理辦法
會計檔案管理辦法是為了加強會計檔案管理,有效保護和利用會計檔案而制定的法規,2015年12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國家檔案局令第79號發布修訂後的《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1、全文共五大章,分為內容解讀,文件發布,政策全文,辦法解讀和信息化應用。
2、會計檔案的銷毀是會計檔案管理的重要環節,其中鑒定銷毀工作是檔案銷毀的前提和基礎。原《管理辦法》規定了會計檔案銷毀的具體程序,要求「單位負責人在會計檔案銷毀清冊上簽署意見」,但未明確銷毀前的鑒定工作和有關責任,這在一定程度上將銷毀的最主要責任歸於單位負責人。在實際工作中,為避免可能發生的風險,對於遠遠超過最低保管期限且符合銷毀條件的會計檔案,單位負責人一般也不願銷毀,大量已失去保存價值的會計檔案占據了儲存空間,造成了資源浪費。因此,新《管理辦法》增加了鑒定銷毀環節,要求「單位應當定期對已到保管期限的會計檔案進行鑒定,並形成會計檔案鑒定意見書。經鑒定,仍需繼續保存的會計檔案,應當重新劃定保管期限;對保管期滿,確無保存價值的會計檔案,可以銷毀。」
【法律法規】
《會計檔案管理辦法》
第十一條 當年形成的會計檔案,在會計年度終了後,可由單位會計管理機構臨時保管一年,再移交單位檔案管理機構保管。因工作需要確需推遲移交的,應當經單位檔案管理機構同意。
單位會計管理機構臨時保管會計檔案最長不超過三年。臨時保管期間,會計檔案的保管應當符合國家檔案管理的有關規定,且出納人員不得兼管會計檔案。第十二條 單位會計管理機構在辦理會計檔案移交時,應當編制會計檔案移交清冊,並按照國家檔案管理的有關規定辦理移交手續。
紙質會計檔案移交時應當保持原卷的封裝。電子會計檔案移交時應當將電子會計檔案及其元數據一並移交,且文件格式應當符合國家檔案管理的有關規定。特殊格式的電子會計檔案應當與其讀取平台一並移交。
單位檔案管理機構接收電子會計檔案時,應當對電子會計檔案的准確性、完整性、可用性、安全性進行檢測,符合要求的才能接收。
F. 如何做好事業單位會計檔案管理工作
檔案是機構內部最為規范的知識,是機構存在的歷史依據,做好檔案管理工作是一個機構健康發展的需要,檔案管理工作是機構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是提高機構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的基礎條件,是維護歷史真實面貌的一項重要工作,是衡量一個機構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會博通知識管理系統提供承載檔案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管理體系。
檔案的採集與形成:
對於檔案的信息化採集,支持多種採集渠道以及多種採集方法。機構可以按照內部管理的習慣以及需要,匹配採用符合自身需要的檔案管理規范,對實體檔案與電子檔案進行統一管理。
檔案的信息化存儲:
對於企業來說,如何把檔案進行有序化管理,是檔案管理的重點,會博通綜合檔案管理能有效幫助企業,對檔案進行分門別類的有序化管理。並且,系統提供例如封面、背脊、目錄、備考表等表格列印,輔助檔案人員輕松地完成對紙質檔案的手工處理。
檔案的信息化利用:
在如今信息化管理時代,檔案並非單單把檔案封存在檔案室或系統中,而是利用檔案借閱、歸還與發放,搜索平台,提醒,歷史版本,水印防擴散等功能,助力企業日後的生產經營管理提供重復利用、歷史借鑒以及促進改善與創新的重要材料。
G. 財務檔案管理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財務檔案管理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1.建立與公司相符的信息管理平台
對於公司內部的財務檔案管理,需要進行對財務檔案進行信息化管理。在進行管理的同時,需要向相關工作提供更為精確的信息化數據。在企業的內部設立與企業財務檔案管理相符的數據平台。為各類檔案管理提供信息資源,並且能夠提升財務檔案管理的水平和管理能力。讓財務信息能夠隨時隨地的進行平台保存。
2.設立公司信息化的防火牆,增強網路安全
財務檔案信息化管理是公司的一項重要任務,在進行財務檔案信息化管理的同時一定要注重信息化的安全性。企?I的財務信息是企業最重要的公司信息,必須要保證公司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對於公司的網路安全建設必須要加強信息技術,並且要對網路進行合理利用。與此同時要加強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確保財務檔案的安全性核對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力。
3.完善財務檔案管理信息化的操作工具
財務檔案管理需要進行網路化的結合,通過網路化的平台進行對相關數據的採集和運用。相關財務檔案信息化管理的資源要進行合理的分配。在財務檔案管理信息化內部工作人員進行工作時一定要配備工作的工具,制定與公司財務信息相符的系統,考慮到系統的適合性和科學性,通過操作系統對平時的財務管理進行正確的管理。同時要提高系統的操作性能力,能夠在進行相關管理中提供最准確的方案和計劃。
H. 會計檔案如何處理
會計檔案管理制度 2009-5-15 8:39【大 中 小】【列印】【我要糾錯】
第一章總則 為了加強會計檔案管理,保證會計檔案的安全、完整、及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及財政部《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的規定,結合本公司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章會計檔案管理部門 1.公司檔案主管部門和財務部門共同負責會計檔案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會計檔案的具體管理工作由財務部門負責,由財務部門指定專人負責在專門地點保管。保管地點應具備完善的防潮、防霉、防蛀、防火、防盜等條件。 2.財務部門及公司內部有關的分公司、子公司,必須建立會計檔案的立卷、歸檔、保管、查閱和銷毀等管理制度,保證會計檔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閱、嚴防毀損、散失和泄密。 第三章會計檔案歸檔的范圍 1.會計憑證。包括外來的和自製的各種原始憑證、原始憑證匯總表、記賬憑證、記賬憑證匯總表,涉及對外對私改造資料,銀行存款(借款)對賬單及余額調節表等。年度終了都必須按照規定歸檔。 2.會計賬簿。包括總賬、明細賬、日記賬、各種輔助登記簿等。 3.財務報告。包括《會計制度》規定和主管部門臨時通知編報的主要財務指標快報,月、季、年度會計報表,報表附註及財務情況說明書。上級主管部門對報告的批復及社會審計的審計報告。 4.其它會計核算資料。凡與會計核算緊密相關的,由會計部門負責辦理的有參考價值的數據資料。 5.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 第四章會計檔案的整理 會計年度終了後,應將裝訂成冊的會計檔案進行整理立卷。各種會計檔案應按會計檔案材料的關聯性,分門別類地組成幾個類型的案卷,將各卷按順序編號。 1.會計憑證。 (1)按月立卷:每月末將裝訂成冊的憑證,統一登記案卷目錄,每月立卷一份。 (2)分散裝訂:根據憑證的多少,分散裝訂,做到整齊、牢固、美觀。 (3)裝訂封面的所有內容要填寫齊全,包括:單位名稱、年度、月份、起止日期、號碼、裝訂人簽章等。 2.會計賬簿。 各種會計賬簿辦理完年度結賬後,除跨年使用的賬簿外,其它均需整理妥善保管。 (1)會計賬簿在辦理完年度結賬後,只在下一行的摘要欄填寫「結轉下年」字樣,不填其它內容。 (2)會計賬簿在裝訂前,應按賬簿啟用表的使用頁數,核對各個賬戶賬面是否齊全,是否按順序排列。 (3)活頁賬簿去空白頁後,將本賬面數項填寫齊全,撤去賬尺,用堅固耐磨的紙張做封面、封底,裝訂成冊。不同規格的活頁賬不得裝訂在一起。 (4)會計賬簿的裝訂順序: 會計賬簿裝訂封面→賬簿啟用表→賬戶目錄→按本賬簿頁數順序裝訂賬頁→會計賬簿裝訂封底。 (5)裝訂後的會計賬簿應牢固、平整、不得有折角,掉頁現象。 (6)賬簿裝訂的封口處,應加蓋裝訂人印章。 (7)裝訂後,會計賬簿的脊背應平整,並註明所屬年度及賬簿名稱和編號。 (8)會計賬簿的編號為一年一編,編號順序為總賬、現金日記賬、銀行存(借)款日記賬、分戶明細賬、輔助賬。 3.會計報表。 會計報表編制完成並按時報送後,留存報表均應按月裝訂成冊,年度終了統一歸檔保管。 第五章 會計檔案的歸檔保管 1.當年的會計檔案在會計年度終了後,可暫由財務部門保管一年,期滿後存入檔案並由專人保管。 2.會計檔案管理人員負責全部會計檔案的整理、立卷、保管、調閱、銷毀等一系列工作。 3.機構變動或檔案管理人員調動時,應辦理交接手續,由原管理人員編制會計檔案移交清冊,將全部案卷逐一點交,接管人員逐一接收。 第六章會計檔案的借閱使用 1.財務部建立會計檔案清冊和借閱登記清冊。 2.凡需借會計檔案人員,須經財務負責人或單位領導批准後,方可辦理調閱手續。 3.借閱會計檔案人員,不得在案卷中標畫,不得拆散原卷冊,更不得抽換。 4.借閱會計檔案人員,不得將會計檔案攜帶出外,特殊情況,須經單位領導批准需 需要復制會計檔案的,須經財務負責人或單位領導批准後方可復制。 第七章 各種會計檔案保管期限 1.會計憑證保管15年。 2.會計賬簿保存15年,其中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保存25年。 3.會計報表保存10年,其中年度決算表永久保存。 4.發貨票保管5年。 第八章 會計檔案的銷毀 1.會會計檔案保管期滿,需要銷毀時由檔案部門提出銷毀清單,匯同財務部門共同鑒定後,編制會計檔案銷毀清冊,報經主管經理和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後,方可銷毀。對其中未了結的債權、債務的原始憑證,應單獨抽出,另行立卷,由檔案部門保管到結清債權、債務時為止。 2.按規定銷毀會計檔案時,應由檔案部門和財會部門、審計部門共同派人監銷,監銷人在銷毀會計檔案以前要認真清點、核對,銷毀後,在銷毀清冊上簽名蓋章,並將監銷情況以書面形式報告有關領導。 第九章 附則 1.本制度自頒布之日起實施,未涉及情況按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2.附表:《會計檔案保管期限表》﹙見下表﹚。 會計檔案保管期限表序號檔案名稱保管期限備注一會計憑證類1原始憑證15年2記賬憑證15年3匯總憑證15年二會計賬簿類4總賬15包括日記賬5明細賬156日記賬15年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保管25年7固定資產卡片固定資產報廢清理後保管5年8輔助賬簿15年三財務報告類包括各級主管部門匯總財務報告9月、季度財務報告3年包括文字分析10年度財務報告(決算)永久包括文字分析四其他類11會計移交清冊15年12會計檔案保管清冊永久13會計檔案銷毀清冊永久14銀行余額調節表5年15銀行對賬單5年
I. 會計檔案如何整理
會計檔案整理方法:
1、給會計檔案分類及編碼
(1) 會計檔案一般分為: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報告、其它。
(2)會計檔案編碼示例:①會計憑證②會計帳簿 J2③財務報告 J3④其它
2、給會計檔案分年度
分類後按年度分檔案。
3、確定會計檔案保管期限
根據會計檔案管理的要求,確定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
4、排列會計檔案案卷
在一個類別的會計檔案內,按年度、保管期限將檔案順序排列。
5、填寫會計檔案內容
(1) 全宗號:檔案館指定的歸檔單位編號。這個看情況,許多單位不需要這個。
(2)目錄號:目錄的編號。
(3)案卷號:案卷的順序號,案卷內只有一個,不能重復。
6、製作會計檔案目錄
目錄應包含:序號、類別、檔案標題、起止時間、保管期限、卷內頁數、備注。
7、列印會計檔案目錄
將目錄列印出來,一式三份。
8、會計檔案歸檔
檔案整理完畢,裝入檔案盒,填寫檔案盒封面和背脊。填寫《會計檔案移交清冊》,移交單位檔案管理部門管理。
(9)會計檔案怎樣管理擴展閱讀:
會計檔案整理要求:
新《管理辦法》在會計檔案的范圍、保管、移交、銷毀等方面對電子會計檔案均進行了相應規定,主要包括:
一是將電子會計檔案納入了會計檔案的范圍,規定會計檔案包括通過計算機等電子設備形成、傳輸和存儲的電子會計檔案。
二是規定滿足一定條件時單位內部生成和外部接收的電子會計資料可僅以電子形式歸檔保存。
三是要求電子會計檔案移交時將電子會計檔案及其元數據一並移交,且文件格式應當符合國家檔案管理的有關規定;特殊格式的電子會計檔案應當與其讀取平台一並移交。
四是要求電子會計檔案的銷毀由單位檔案管理機構、會計管理機構和信息系統管理機構共同派員監銷。
J. 知識:會計檔案管理有哪些規定
⑴會計檔案應指定專人管理,管理人員調動要辦理交接手續。 ⑵設置專用會計檔案保管庫(櫃),設立會計檔案保管登記簿。嚴格執行安全和保密制度,做到妥善保管,存放有序,查找方便,切實防止火燒、蟲蛀、鼠咬、霉爛等,保證其完整無缺。 ⑶信用社網點的會計檔案原則上應在次年抄列清單(冊)送管轄社集中保管,使用時向管轄社調閱。 ⑷磁介質檔案每年翻錄一次,實行雙備份,並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塵工作。保管年限按照上述規定辦理,磁介質檔案應列印出書面檔案,裝訂保管。 ⑸會計檔案一律不準外借,防止丟失和泄密。 ⑹建立會計檔案調(查)閱登記簿,並按規定內容做好詳細記錄,由會計主管和經辦人員共同簽章,以備查考。內部調閱會計檔案,應由調閱人出具申請,並經會計主管批准方可調閱,調閱的檔案不得塗改、圈劃、拆散原卷冊,用後必須及時歸還;公、檢、法、司和有關單位處理案件或特殊需要查閱會計檔案時,必須持有縣以上主管部門正式公函,經社主任批准方可查閱;查閱時,信用社應有專人在場陪同,代辦查閱,不準將會計檔案交給查閱人放任不管,查閱人對處理案件時所需的證據和有關資料,可以抄錄、復制或照相,但不得將原件抽出借走。 ⑺調(查)閱會計檔案的申請及公函,應由經辦人員和會計主管共同簽章,並專夾保管保管,以備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