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7月份花椒樹怎樣管理
花椒屬於落葉小喬木,是芸香科植物,滿身都帶有短刺。花椒常見的有紅花椒與青花椒。一般花椒按照生長期的不同。花椒自四五月份開花結果,在8月9月10月份收獲。進入夏季得7月份,也是早熟品種紅花椒即將進入採收的前期。花椒耐旱耐瘠薄性好,進入夏季,也往往伴隨著大風大雨造成的水澇影響,與高溫乾旱造成的花椒產量降低。因此,花椒進入夏季的7月份之後,首先要做好排澇防雨工作,預防花椒樹因為澇害而造成死棵的發生,和適當的視乾旱程度,進行澆水補充肥料,適當的修剪等。
進入7月份,早熟的花椒逐漸上色,為防止花椒後期發生瘋長,影響第2年的掛果,對花椒的追肥應停止氮肥的追施,適當的通過噴灑以磷肥,鉀肥,微量元素為主的葉面肥,促使花椒正常的上色成熟。在正常的管理當中,可進行葉面噴灑可溶性「伯示麥」磷酸二氫鉀+芸苔素內酯,每5~7天噴灑一次,可連續噴灑2~3次。在夏季,花椒樹容易出現徒長,為防止徒長,可對旺長枝進行連續摘心,視花椒樹生長的旺盛程度進行,輕摘心或重摘心,並且進行連續的摘心,促使營養轉向第2年的花芽分化。對花椒樹開張樹形較差的,可進行通過拿枝,扭,壓,拉等進行處理。
夏季花椒病蟲害的防治。一般夏季容易發生的病蟲害有,花椒銹病,花椒流膠病和花椒根腐病,花椒的蚜蟲,紅蜘蛛,白粉虱等。其中,花椒根腐病大多與發生暴雨造成漬害有關,因此在暴雨發生之後及時的進行排澇就可減輕危害。花椒銹病,是花椒樹的重要病害之一,最先感染,一般在7月份,集中發病,在八九月份,因此7月份是預防花椒銹病的關鍵時期。當花椒樹銹病發生嚴重後,常會造成樹葉提前脫落,直接影響當年的花椒樹營養儲備,對第2年的花椒樹產量造成影響,還很容易使花椒樹可利用年限縮短,影響經濟效益。一般可用20%粉銹寧乳劑1500倍液+芸苔素內酯,進行整株噴霧,一般兩個星期左右噴灑一次,即可有效的預防,並可兼治白粉病等真菌性病害。
花椒流膠病的防治。一年當中7~10月溫度高,雨水大,空氣濕度大,符合花椒流膠病適宜發病的環境條件,由於花椒正處於生長的中後期,結果量大,多數的營養物質都用於供給花椒果實成長,花椒樹也是抗病最薄弱的時期,一般花椒流膠病,最容易有傷口引起,發病後,在主幹上有黃褐色膠質流出,對花椒樹的樹勢形成削弱,嚴重發生後,對花椒的產量品質,乃至花椒樹的使用壽命和可利用年限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對花椒樹盡量減少傷口,在發病初期,將流膠部位用刀具刮除,然後在傷口部位塗抹石硫合劑原液,即可得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花椒樹上的紅蜘蛛,經常聚集在花椒樹葉背面進行吸取汁液,受危害嚴重的花椒葉,出現白色斑點,如不及時進行防治,可致使花椒葉提前脫落,影響花椒的產量與品質。在紅蜘蛛發病初期可用1500倍液噠蟎靈或2000倍液螺蟎酯,對花椒樹葉正反兩面均勻噴灑,可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近幾年白粉虱危害加重,白粉虱不但吸取花椒樹葉的汁液,由此產生的煤污病,還會影響樹葉的光合作用,使花椒樹的光合營養不足,嚴重影響花椒的產量與質量。防治可用10%撲虱靈1000倍液,或啶蟲脒1000倍液進行防治等,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貳』 花椒樹的溫度范圍是多少,
花椒樹其適應范圍較廣,在年平均氣溫8~16℃的地方都能栽培,但以10~14℃的地方栽培較多。溫度隨著季節的變化直接影響物候期的變化。在順利通過冬季休眠期後,當春季平均氣溫穩定在6℃以上時,芽開始萌動,10℃左右時發芽生長。花期適宜溫度為16~18℃。花椒果實生長發育期的適宜溫度為20~25℃。 春季氣溫對花椒當年的產量影響較大。據資料分析,幼樹能耐-18~-20℃溫度;10年以上大樹可耐-20~-23℃的低溫。
『叄』 花椒的種植方法和管理技術
1、田間管理
等到花椒樹苗長到十到十五厘米左右的時候我們就要進行查苗、間苗、補苗管理了,一般是按照每行間隔一米五、每株間隔一米的距離進行定植,定植之後就需要進行第一次澆水、施肥,這樣可以提高花椒樹的成活率以及促進花椒樹的生長,所需糞尿水兩千斤左右,並且可以在入三十斤左右的鉀肥或鈣肥等微量元素肥用來改善土壤。
通常情況是要等到花椒進入花期之後再追以碧卡水溶肥,但是還是需要根據植株的長勢來進行追肥,如果長勢不好,自然是要進行多次追肥的,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澆水、施肥以及除草最好是結合進行,這樣有利於養分的吸收。
2、枝葉管理
要想花椒長的好、產量高、質量優,那麼枝葉管理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因為花椒的枝葉生長的比較快,並且長的非常的密,但是植株生長是需要有足夠的光照的,所以我們要使田間保持合理的密度以及通透性,那麼就必須進行枝葉修剪,但枝葉修剪並不代表著隨便亂剪,而是有一定的要求的,首先就是為了提高產量,那麼就需要剪掉老枝、病枝、弱枝、密枝,其次就是為了是屬性比較美觀。看起來賞心悅目,所以要適當的調整枝葉生長的方向,最後就是為了方便採收,最好是能夠讓花椒樹橫向生長。
『肆』 大范圍種植花椒,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
花椒是一種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調料,是下火鍋必不可少的配料之一。種植花椒的人是非常多的,那麼關於花椒種植的方法及注意事項有哪些呢?
花椒的種植還是比較簡單的,根據其生長情況,適當的做出一些管理即可
『伍』 花椒樹栽培技術和大紅袍花椒育苗及防凍管理技術是什麼
采種於處暑後從生長健壯、結果多的中年樹上採集充分成熟、顆粒飽滿的果實,采後陰干取出種子,切忌曝曬,以免影響出苗率。時間大紅袍種子雖然秋、春兩季均可播種,但以秋播為佳。首先,秋季土壤墒情好;其次,手續簡單,種子小需貯藏;第二,出苗率高,而且整齊。播種時間以10 11月為且。脫脂大紅袍花椒種子種殼堅硬油質多,播前必須進行脫脂處理。用種子質量1%的洗衣粉水浸泡2 d,撈出反復揉搓,拌以草木灰即可播種。覆土 大紅袍花椒幼苗頂土能力弱,忌深播,覆土厚度一般掌握在2 3 cm即可。覆蓋由於播種時覆土薄,極易因乾旱影響出苗,故播種後必須用腐熟的有機肥或麥糠覆蓋2 3 cm,有利於保墒防止板結,提高出苗率。大紅袍花椒豐產栽培方法
科學規劃大紅袍花椒園應建在山坡中下部的陽坡或半陽坡,忌山頂風口。純椒園株行距般為3 mX4 m ;溝坡地椒樹林株行距應因地制宜,一般掌握在2. 15 m X3. 15 m或4 m ;梯田堰邊花椒樹株距一般為3 3. 15 m。栽培模式大紅袍花椒栽培可建成椒園、利用四旁零星栽植和發展地堰花椒3種模式,但以地堰栽植效果最佳。地堰模式一是不與糧食生產爭地;二是光照條件好、產量高、經濟效益顯著;三是防風護田。栽植季節大紅袍花椒樹春、秋、雨季均可栽植。春栽宜晚,應在椒苗芽苞即將萌動或開始萌動時進行;秋栽在晚秋至立冬時進行;雨季栽植應在雨後立即搶墒進行。春、秋栽植,栽後必須澆好水,秋栽還應培土堆防寒。雨季搶墒,苗木打泥漿,銑開縫苗木,靠壁腳踏簡易栽植法,是一種快速造林法,一般成活率可達95%以上。肥水管理施肥一要早、二要飽。基肥以果實採摘後立即進行最好,並應以有機肥為主,混合N、P肥一次施足。幼樹每株施農家肥5 10 kg,尿素15 115 kg,P肥11
12kg ;6 7年生樹,每株施農家肥15 20 kg,尿素15雌,P肥I 2 kg。追肥在花期、果實膨大期進行,以提高座果率和促進果實生長。
澆水應配合施肥,澆好越冬、萌芽、果實生長3次水,以充分發揮肥效,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和發育。7月上旬以後應停止追肥、澆水,以免使樹2次返青生長,影響果實發育和枝條越冬。
中耕除草生長季節要及時中耕除草,可破除板結,保墒蓄水;二可避免雜草與花椒樹爭奪養分和水分。合理修剪大紅袍花椒樹定干高度以50 60 cm為宜,不宜過低或過高,過低不便管理,過高不利於樹體生長和樹冠擴大。大紅袍花椒樹整形以自然開心形為主,一般留主枝5 7個,每個主枝上再選留2 4個側枝。結果樹修剪以疏為主,疏除病蟲,交叉、重疊、密生、徒長枝,結果樹去強留弱,交錯占空,做到樹冠內外留枝均勻,通風透光,立體結果。防治病蟲害危害大紅袍花椒樹生長的主要蟲害是蚜蟲、花椒天牛、綿粉介殼蟲等
花椒安全越冬管理要注意以下幾點:
1、秋季的水肥管理,花椒樹進入7月份後應停止追施氮肥,以防後季瘋長。同時基肥應盡早於9-10月份施入,有利於提高樹體的營養水平。
2、以修剪控制樹體旺長,9-10月份對直立旺枝採取拉、別和摘心等措施來削弱旺枝的長勢,控制旺樹效果明顯,並適時噴施護樹將軍保溫防凍,阻礙病菌著落於樹體繁衍,同時可提高樹體的抗寒能力。
3、增強樹體的營養水平,在7—8月份可施硫酸鉀等速效鉀肥;葉面噴施光微肥、氨基酸螯合肥等高效微肥加新高脂膜800倍液,以提高樹體的光合能力。在9—10月份葉面噴施0.5%的磷酸二氫鉀+0.5%-1甲e的尿素混合肥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噴施,每隔7-10天連噴2-3次,可有效地提高樹體營養儲備和抗寒能力。
4、加強越冬保護管理,採用主幹培土和幼苗整株培土的有效防護措施,加強對樹體保護;在主幹塗抹護樹將軍保溫防凍或進行樹干塗白保護,用生石灰5份+硫磺0.5份+食鹽2份+植物油0.l份+水20份配製成護劑進行樹體塗干。
5、噴灑防凍劑,在越冬期間對樹體噴灑防凍劑1%—1.25%的溶液,可有效防止樹枝的凍害。
『陸』 花椒的管理技術
花椒的春夏管理對其生長、結實有著重要作用,主要應抓住以下幾個方面: 土壤施肥及葉面噴施。春季和夏季要追肥2次。第1次在4月下旬或5月初追施入畜肥,混施少量氮素化肥;第2次在6月下旬或7月初,追施一次速效性氮肥,混施少量磷肥和鉀肥,以促進當年增產。一般六、七年生樹,第1次追肥每株施入5-15公斤,第2次施入0.1-0.2公斤。施肥可採用穴施、環狀溝施。溝穴應挖在樹冠外圍滴水處,施肥後立即蓋土,防止肥料揮發。 整形修剪。老樹、弱樹適宜春季修剪,生長旺盛的幼樹也可進行夏剪,春季修剪主要採取拉、壓、支、撐等方法開張主枝角度;老樹應注意更新復壯,充分利用徒長枝,弱樹應適當重剪,刺激生長。 修穴。對冬季為了防凍所培土堆,初春氣溫回升後應及時剖開,並重新刨好樹盤,增加樹冠下的土壤含水量,樹盤大小與樹冠接近。雨季要把根勁部土堆堆高,以防積水過多。 鋤草。一年可分幾次進行,春季、麥收前後可進行。雜草曬干後可挖溝埋入土中,增加土壤肥力。 病蟲害防治。花椒病蟲害成為生產中的一大障礙。從4月上旬開始連續噴灑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乳油1000-5000倍液2-3次,可有效地控制幾種害蟲的為害。初春在樹干胸徑處塗抹氧化樂果80-100倍液,利用花椒樹皮薄、容易吸收達這一特點,能起到施一種葯兼防多種害蟲的作用。
『柒』 花椒的作務管理
花椒種植的管理技術要點。
園區選址要合理
花椒苗的生長地段,我們要選擇背風而且向陽的地方,這樣子利於植株吸收陽光。因為花椒苗比較的稚嫩,所以風力不能強,不然會把幼苗吹的脫離地面,從而導致死亡。花椒苗我們最好做到隨摘隨種,所以我們選擇的苗圃要有便捷的交通,這樣子可以做好運輸的工作。
如何讓花椒種子快速發芽
發芽的快慢首先肯定就和種子本身有著密切的關系,在種子本身質量上有所保障才能有效提升的發芽的速度。如果大家是專門購買的種子,那麼就一定要注意質量問題,最好是購買品相好、有光澤且顆粒飽滿的花椒種子。當然也可以自己採收花椒種子,首先選擇品種的好的花椒樹,然後在合適的時間進行採收,切勿過早採收,因為此時花椒種子的成熟度不夠,到後期的發芽率會收到影響,而過晚則容易造成種子脫落。另外,採收後的花椒種子不必經過暴曬,而應該採用陰乾的方法,這樣容易保障發芽率,種植戶們要切記這一誤區。
間作套種
花椒栽種後的前3年最好進行間作套種,一是減少雜草為害,二是增加部分經濟收入。間作時需注意合理選擇間作物,避免在麥田栽種花椒。因特殊原因需栽種的要在花椒種植行上留足1米的間距。套種間作物時同樣要注意留好1米的保護帶。在間作作物的選擇上最好選用花生、大豆等低稈作物,不可套種玉米、芝麻、南瓜等高稈或纏繞的農作物。
防治病蟲害
加強花椒園管理,種植密度合理,深翻土壤,保持土壤通氣能力,及時澆水施肥。苗圃土壤用葯劑進行消毒,加強巡視,一旦發現病株,立即拔除銷毀。可在病原開始侵染的月份,用殺蟲劑或者是除菌劑對成年樹進行灌根,可有效避免病害的發生。已發病的花椒園,刨除病死植株及病根,並集中銷毀,減少病原菌在花椒園的積累。
總體來說,花椒的日常管理需要完成的工作事宜有很多,因此需要種植戶需要良好的把控每一個環節,若管理不到位,則會影響到成年樹的提質升級。
『捌』 花椒的采後管理有哪些方法
花椒采後的管理應重點抓好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1、保護葉片
9月中旬可噴布1次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300~400倍液,以防治銹病、褐斑病等。同時葉面噴施0。1%~0。2%的尿素液,或噴0。1%~0。3%的硫酸亞鐵溶液,以補充營養、增強光合能力。
2、抑制旺枝
採摘後,對旺長枝進行壓、拉、別,以開張角度,抑制其過盛生長。
3、秋施基肥
3年生椒樹株施農家肥10~20千克、尿素0。1~0。2千克、過磷酸鈣0。3~0。5千克;盛果期椒樹株施農家肥50千克、尿素0。3~0。5千克、過磷酸鈣0。5~1、0千克。施肥時,先將農家肥與化肥混合均勻,然後在樹冠外圍開30~40厘米深的環狀溝施入。
4、培土保根
在花椒樹干基部培土,以利於根系向縱深發展,提高花椒抗旱、防寒和安全越冬的能力。
『玖』 花椒幾月份可以採收收後怎麼處理
花椒7-9月份可以採收,花椒採收後選擇自然晾曬。
中國花椒分布由北起東北南部,南至五嶺北坡,東南至江蘇、浙江沿海地帶,西南至西藏東南部;台灣、海南及廣東不產。見於平原至海拔較高的山地,在青海,見於海拔2500米的坡地,也有栽種。耐旱,喜陽光,各地多栽種。
形態特徵
落葉小喬木;高3-7米,莖幹上的刺常早落,枝有短刺,小枝上的刺基部寬而扁且勁直的長三角形,當年生枝被短柔毛。葉有小葉5-13片,葉軸常有甚狹窄的葉翼;小葉對生,無柄,卵形,橢圓形,稀披針形。
位於葉軸頂部的較大,近基部的有時圓形,長2-7厘米,寬1-3.5厘米,葉緣有細裂齒,齒縫有油點。其餘無或散生肉眼可見的油點,葉背基部中脈兩側有叢毛或小葉兩面均被柔毛,中脈在葉面微凹陷,葉背干後常有紅褐色斑紋。
『拾』 花椒樹如何管理才能高產
花椒是一種淺根系作物,苗期主根發達、側須根弱,定植後側須根發達、主根變弱,具有耐旱、耐寒、喜溫光、怕水澇、生長快、結果早的特性,它對環境要求並不是太高,大部分的山坡地、平原地都能種植。在移栽定植後,一年就能長到1米多高,栽種2-3年後就逐步開花結果,4-5年就能豐產,7-8年後便可到達盛果期,樹齡壽命最高可達三四十年之久。就花椒的生長周期來說,一般3月樹體萌動,4月果樹發芽,5月進入花期,8-9月種果成熟採摘,10月開始落葉並逐步開始休眠,萌芽前、謝花後、摘果後三個階段,是花椒一年中生長高峰期,在日常管理上要重點抓好這三個階段前後的管理。
移栽定植前,要提前3-5天澆透苗圃水,等到水完全滲透到地下後再帶土起苗,以防起苗時造成幼苗根系損傷,進而降低定植後的成活率。
為了保證成活率,起苗時,應當先對幼苗適當剪去部分枝葉,減少水分的蒸發,並去除掉部分損傷根系,主根長度保留在25公分左右即可,然後把幼苗打捆成包運到定植地後使用。
在進行定植時,應當先把窩肥和土壤摻混均勻放入坑底踩踏結實,然後放苗入坑、回填土壤,最後在坑盤內澆足水,等到水分完全滲透到地下後,再用土封好樹盤,以防地面開裂流失水分。
在花椒幼樹的栽種密度上,正常情況下,為保證園地的透風透光性和管理的便利性,可以按照每畝110棵、株行距1.5-2米X2-3米、窩坑長寬深各0.5-0.6米的方法定植。土壤質量好、肥力高的地塊,每畝可以按照110-120棵的密度栽種,土壤質量差、肥力地的地塊,每畝可以按照150-160棵的密度栽種,另外還要結合花椒的品種決定種植密度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