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管理者批評了怎樣化解
擴展閱讀
怎樣改手機銀行密碼 2025-05-21 08:52:46
新摩托多少錢 2025-05-21 08:45:53

管理者批評了怎樣化解

發布時間: 2022-05-07 22:37:00

1. 員工犯錯後,作為管理者怎樣懲罰員工才能讓其心服口服

朋友小郭前兩天跟我吐槽,自己工作中犯了點小錯,然後被領導罵是不是豬。氣的她當場就想撂挑子不幹了。

後面越想越氣,想想自己好歹名牌大學畢業,平時工作很少出錯,就是那天領導催促的太急才不小心犯了錯。本來自己做錯事也願意承認,只不過說她是豬感覺太過分了,有些人身攻擊 ,哪有這樣的領導。

吐槽說自己打算不幹了,在這樣的領導的帶領下,自己也不會有過多的成長。確實如此,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職場中不可能每個人都做到完美無瑕。我們都是在批評和自我批評中成長起來的。

管理學中的波特定律曾經指出:「當遭受許多批評時,下級往往只記住開頭的一些,其餘就不聽了,因為他們忙於思索論據來反駁開頭的批評。」

所以,領導批評員工就需要一定的技巧,才能既讓員工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又願意去改正,避免下次再犯,這才是好的解決方式。

現實職場中的情況,很多下屬犯錯,你批評他幾句,他要麼口服心不服,要麼口不服心不服,找一大推的理由給你,甚至還跟你強詞奪理,面對這樣的情況,怎麼樣能做到批評員工時,讓他心服口服呢?

一、有效的批評會讓員工成長



批評也需要講求藝術,才能既解決了問題,又讓下屬心服口服。批評只是一種督促的手段,根本目的是讓員工意識到問題出在哪裡,並改正錯誤。

如果只是劈頭蓋臉的一頓責罵,或者什麼都不說,罰個幾百幾千的,沒有哪個員工心裡會舒服,更別說讓員工虛心接受並積極改正了。一旦責備過重或者處罰不合理,員工還會產生抵觸情緒,甚至仇視領導,還會導致離職。

因此,管理者批評下屬時,要彰顯公司的人性化,用下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來指出他的錯誤,並找出解決的辦法讓下屬去參與。也可以在批評前先肯定其優點,再批評不足,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下屬的抵觸心理,更容易讓下屬接受批評。

還可以在初犯時,耐心的交給下屬一系列的解決辦法,告知下次就會按照公司規定進行相應的處罰,這次就饒過了,讓下屬感激並重視起來。

管理者在批評員工時,不要讓員工感為難,感到難堪,要讓員工真的看到了問題所在,才不會覺得抗拒甚至氣憤。能做到這一點,會讓我們在批評、總結、改正中不斷的成長,讓批評發揮其真正的作用。

2. 管理者如何及時有效的處理職場中的沖突問題

管理者如何處理職場中遇到的沖突問題?

1、要調查清楚矛盾的起因。

管理者也需要調查這個矛盾,處理矛盾的前提是把握和理解矛盾。如果不能把握和理解矛盾,就想當然,動之以情,最終的結果是害人害己。

這是人們常犯的一個普遍錯誤:面對下屬之間的矛盾,往往根據自己的感受判斷誰對誰錯,而不去進行調查和了解。你應該知道:他們認為優秀的員工也會犯錯,而一直表現不佳的員工也是合理的。



因此,有必要對矛盾產生的原因、過程、程度、范圍和性質進行調查和認識。只有了解了矛盾的方方面面,才能把握全局,抓住重點,有明確的目標。否則,要麼解決不到位,要麼根本解決不了,這就可能引發其他矛盾。

2、不要偏坦任何一方

在解決下屬之間的矛盾時,管理者必須堅持自己的立場,明確自己的態度。他們不應該含糊其辭,奉承。

沒有自己立場的管理者只能在溝通過程中重復雙方的觀點。這樣做,任何一方都無法認同對方,也無法達成共識。它只會加劇矛盾,不能及時調整和解決。

在解決下屬之間的矛盾時,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是不要偏袒任何一方。否則,既不能解決矛盾,反而會加深雙方的矛盾。

正確的做法是在作出判斷之前聽取雙方的意見,而不是一開始就根據一些外部因素「定罪」。

在肯定雙方觀點的基礎上,管理者可以將自己的觀點完善為自己的想法,充分表達自己的立場。這樣,沖突雙方就更有可能接受管理者的意見,從而達成共識,解決矛盾。



3、選對解決矛盾的機會

正確的方法是在兩個人情緒激動的時候把他們分開。他們應該分開溝通,了解情況,冷靜下來,這樣雙方才能先穩定情緒,再解決問題。

還有就是注意別過於深究,一旦你確定了是誰引起了沖突,就不要總想著指責他的錯誤。既然矛盾已經發生,就意味著雙方都需要負起責任。即使錯誤的一方應該承擔大部分責任,也並不意味著另一方根本就沒有錯誤。

如果管理者不在錯誤的一方放棄,會使錯誤的人更加情緒化,這不僅不能使沖突雙方和解,而且對團隊合作和效率沒有影響。

3. 如果你管理的團隊內部出現矛盾,你會如何處理

有沖突,就說明有沖突,找到沖突的源頭,進行有效溝通,畢竟團隊里每一個人的目的都是為了工作、為了賺錢,不至於到頭破血流,作為管理者就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存在,當然處理問題還是有一定技巧,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做「基本歸因錯誤」,是指人們常把他人的行為歸因為人格或態度等內在特質上,而忽略所在情境的重要性。想要解決團隊沖突,就要先人從問題中分離出來,對事不對人。

其次,了解產生沖突的原因是什麼?是個人的原因,還是事件觀點不一致的原因,對事不對人;如果是個人的原因,了解雙方的全部情況,私下與兩人溝通好之後視具體情況公布結果,如果是事件觀點不一致的原因,由領導分析觀點看法直接表決或視情況投票表決觀點結果。努力地理解別人,管理者應當教導員工傾聽對方說話,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對方的處境,有利於他們之間化解矛盾。如果產生分歧的雙方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溝通就無法進行,理解他人也是讓對方理解自己,障礙就容易被消除。

4. 員工犯了錯,管理者該怎麼批評或者懲罰員工才能讓其心服口服

管理者需要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員工本身的錯誤上,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到批評員工的方式上。

對於管理者來說,管理者需要盡可能在工作的過程中幫助員工,通過這種方式讓團隊的業績做得越來越好。特別是對那些人數規模比較大的團隊來說,因為很多管理者沒有辦法把注意力放到所有人身上,所以管理者需要通過形成一定的管理規則的情況下參與管理,並且盡可能在管理的過程中做到相對公平。

管理者需要把注意力放到員工的錯誤上。

我給你梳理一下這個邏輯:當員工犯錯以後,如果你非常糾結如何懲罰或批評員工,這個行為本身就不利於你管理相關員工。對於員工來說,員工希望領導能夠在合適的時候幫助自己,同時也希望領導能夠盡可能認可自己。在員工犯錯以後,我個人並不建議管理者直接批評員工的錯誤之處。

5. 領導如何面對員工的批評

這個問題提得好,主要看管理者的個人胸襟與管理能力的問題。
總體上,要根據事情的性質及處理事情的環境看了;
一般性質不嚴重的,范圍小的,無所謂當面不當面,看領導者的氣度與現場處理應答方式,這也是體現領導能力與個人魅力的時候。一般性質嚴重的,范圍大的,員工當面批評肯定不好,容易引起其他同事的效仿,長期以往對於管理工作及個人權威的樹立不利,所以領導一般都不會立即接受或有條件接受,過後再個別深談化解、教授換位思考等;

6. 下屬犯錯,如何批評才能讓員工心服口服

1、批評要對人,更要對事

經常能聽到領導說:我是對事不對人。這種鬼話,我從來都不信,原來不信,現在不信,未來也不可能相信。人與人之間本身就是親疏遠近,有第一感觀,也有平時表現都在心裡給有了一個衡量的標准。

之所以說對事,不對人,無非就是想營造出好像公平的形勢,讓人們更容易接受這個事情。人本身就不同的,同樣的錯,在不同人身上後果就不會不同,對事就代表著千篇一律,對人的人話才個性化的改善。

土匪只管自己,而軍隊還要對百姓負責,所以軍隊往往更容易讓人信服,而土匪則是被人們排斥的對象。哪怕是那些劫富濟貧的土匪,只要跨出所在的區域,必然會被排斥。擁有相同的武力,土匪權力不如軍隊大,關鍵就在於承擔的責任是什麼樣的。

同理,在職場上,領導承擔不起應承擔的責任,下屬從心裡就不會信服,更別說批評了,該承擔的責任承擔起來,在批評下屬的時候,才會從潛意識中認為你是對的,否則哪怕是畏懼權力,也不會從真正的心服口服。

7. 當管理者的我被邊緣化,我該怎麼辦

同意樓下說的,被邊緣化建議多找找自己的個人原因,轉載以下文章供參考:

在暢銷教材《管理者必讀12篇》中曾提到:「一個管理者的能力表現並不在於指揮別人,而是在指揮自己跳出最美的舞蹈。」意即新一代的管理者,除了指揮他人為公司締造業績,以及充實自身的專業技能外,還必須具備基本的六大領導能力,如此才能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

統馭能力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一個領袖不會去建立一個企業,但是他會建立一個組織來建立企業。」根據這種說法,當一個管理者的先決條件,就是要有能力建立團隊,才能進一步建構企業。但無論管理者的角色再怎麼復雜多變,贏得員工的信任都是首要的條件。

優秀的管理者懂得信任部屬,並真心關懷部屬,也知道感恩,不會一心只想控制、支配員工,而是時時激勵大家的工作干勁,以順利完成工作目標。簡單地說,沒有人希望自己的上司是斤斤計較、冷血無情的人,他必須關心客戶與公司營運,甚至敏感地注意員工的心情。

成功的管理者是一個為了幫助他人而工作的人,他會讓員工體會到工作是一種樂趣,並對工作充滿期待,如果管理者只想榮耀自身,他就不是好的管理者。讓部屬心甘情願的順服,而非陽奉陰違的屈從,固然一向是管理者的重要課題,但是要怎麼做才能讓人願意為你做事呢?其實只要掌握人際互動所需注意的五個關鍵,便能輕松達成!

1.Courtesy(禮儀、招呼)

不管世界怎樣改變,惟一不會改變的是人際關系。我們要以敞開彼此的心胸為出發點,不但要先打開自己的心房,積極拓展人際關系,並且也要讓他人敞開自己塵封的心。

2.Contact(接觸、交際)

人際關系的基礎來自於溝通橋梁的打造。成功的管理者除了要努力與下屬拉近距離外,更要積極製造溝通的機會,以及創造溝通的渠道。

3.Conference(交談、商談)

人際關系好比一座雙嚮往來的橋梁,不能只有單向的通行,應該是雙方互通有無的來往。所以,管理者要採取積極的態度與部屬交談,並且盡可能做到雙向溝通。

4.Confedence(相互信賴)

為了不在人際關系的橋樑上發生交通事故,雙方都應該要為建立良好、安全的橋梁而努力,並且盡力將溝通的范圍擴大。

5.Cooperation(協助)

一個安全、完善的溝通渠道,要靠雙方的努力才有可能實現。因此,溝通渠道功能的補強,也是不容忽視的重點。

8. 遭遇愛抱怨的下屬,管理者應該怎麼有效應對化解

有一些領導在工作的過程當中,總是發現一些喜歡抱怨的下屬領導的內心當中,就會覺得非常的煩躁。而領導在這個時候可以選擇表示同情與下屬產生共鳴,這樣才能夠讓下屬跟自己的關系變得更好一些,而且也不會讓下屬對自己抱有一定的偏見。有的領導可能會覺得自己已經做到了領導的位置,是他們的上司也不在乎員工對自己的看法,可如果你的行為太過分的話,那麼就很有可能會導致自己失去領導的這個職位。

作為一個優秀的領導,我們應該要懂得去傾聽下屬的內心聲音,並且平時也應該要注意自己的管理方式,這樣才能夠讓彼此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好一些。公司要通過員工的努力變得更好,而員工也是要依靠公司來養活自己與一家人,所以這就是一個很常見的互利關系

9. 工作上被領導挨批評該怎麼辦

工作中人事交錯紛繁復雜,挨批評是難免的,尤其當我們對工作的規則和流程還沒熟悉的時候。批評的方式大體上可分為兩種:一種對事,一種對人。受過專業訓練的職場人知道,批評別人時要做到對事不對人。最高的境界是三文治式批評法:先表揚,後批評,然後再表揚。可在現實當中,每個批評背後都隱藏著各式各樣的主客觀因素,因此,現實中的批評很難像理論中的那麼純粹、專業、完美、讓人易於接受並且心悅誠服。
有時候批評者心懷善意,卻因表達方式不當,讓人感到椎心刺耳。有時候批評者動機不良,卻會巧言令色,讓人無意中中槍。期待所有批評者懷著一顆善良的心用三文治方式來引導你,那是不切實際的。職場是殘酷的,不是烏托邦。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如何聰明地面對批評。
我有一個在歐洲工作了十多年的朋友。他說亞洲人面對批評的方式與歐洲人區別頗大。歐洲人習慣了就事論事、公私分明。即便在會議中挨了批評,甚至爭個臉紅耳赤,下班之後,大家依舊高高興興地一起聊天喝酒。亞洲人對批評的態度要敏感得多。很多人把批評看成他人攻擊自己、貶低自己的方式,要麼馬上消沉,要麼馬上還擊,氣氛和關系迅速僵化。亞洲人的應對方式以逃避和抗爭居多,比較意氣用事。
我盤點了常見的意氣用事的處理方式,有下面三種:
⒈ 沉默以對。向他提問,他不回答,談話陷入僵局無法繼續;給他發郵件,他不回復,事情無法處理懸在那裡。
⒉ 強烈反擊。立馬擺出一副張牙舞爪的姿態,和批評者爭個臉紅脖子粗。
⒊ 痛哭流涕。一個勁地哭,奔喪似的,根本無法進行正常溝通。
採取上述三種行為方式的人可能覺得沒什麼不妥。事實上,只要我們細加分析就可以找到這些行為的弊端。首先,這三種回應方式向批評者展示出一種姿態——你說的東西我無法認同,我不想和你溝通。如此一來,你根本無法得知對方的批評是否出自善意,或者對方有沒有難言的苦衷。你也無法弄清楚批評的內容是否言之有據、言之有理。更無從了解批評的原因是你自己的責任,還是對方的誤會,抑或是另外有人藏在暗處詆毀你。因此,保持克制和理性,用冷靜的方式與對方交流,弄清事情的原委和對方的目的,才能讓事情朝著對你有利的方向發展。用激烈的情緒對抗批評,不但無法讓自己弄清事實、一洗清白,還把自己推向另外一個困局,招來眾人懷疑甚至嘲笑的眼光。因為,過激的反應完全暴露出一個人內心的脆弱、經驗的欠缺和能力的不足。
所以,我們說,面對批評的反應體現出一個人的成熟度。這個「成熟度」不是指年齡的大小,而是判斷力、應變力、情緒控制力、自我保護力等一系列軟能力的強弱。
不同人對工作上挨批評的想法
⒈ 自我感覺良好型:一直以來覺得自己的能力和表現都不錯,面對突如其來的批評不知所措;
⒉ 老虎屁股型:反感所有形式的批評,認為都是對方搞錯了,對自己很不公平;
⒊ 先入為主型:討厭那個批評自己的人,認為他對自己有成見,經常針對自己;
⒋ 潑婦罵街型:認為只要據理力爭就可以為自己開脫,不惜把矛盾激化,把關系搞差。
工作中出現失誤領導很生氣怎麼辦
主動談自己的過失
人一遇到過錯時,第一反應都是推卸責任,比如:
「這不是我乾的!」
「我來的時候就這樣了!」
把責任推卸給別人,領導一看就知道做事不靠譜,這其實是大忌。
成熟的職場人士,要主動談及自己的過失,迴避並不能解決問題。
告訴領導:「這事是我的失誤,我馬上處理下。」
與其讓領導看到你慌張無措的表現,不如表現出你勇於認錯的一面,兩者相比,誰都更喜歡後者。
馬上給出解決方案
平時大家做著同樣的工作,效率都差不多,但到了關鍵時刻,經驗老手和職場菜鳥的區別就來了。
有些領導善於幫員工補位救急,可以化解一些工作的失誤,但這種幾率並不大,指望讓領導給你擦屁股哪天就得被炒魷魚。
筆者見過一部分領導,面對巨大壓力時,處理危機的能力一般般。這個時候如果下屬還顯得手足無措,他會惱羞成怒。
因為自身造成的工作失誤,勢必要馬上給出解決方案,這就是處理危機的能力。
一個人能夠根據意外狀況,分析局面並做出調整,一定會讓領導刮目相看。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人往往一遇到意外狀況,情緒會變得慌張。要是被領導一陣痛批,心理的波瀾更是翻滾到腦門上了。
一些心理抗壓力就弱的人,面對被動的局面會產生一種大難臨頭的感覺,比如去簽合同時,公司的公章給忘記拿了。
用情緒處理危機,就會出現這樣的想法:
慘了慘了,這事麻煩了。
領導的臉都綠了,回去一定要被罵死了。
這樣會使事情變得更糟,千萬不要被情緒帶著走,而要從自己搞砸事情的念頭脫離出來。很多處理危機失敗的人,就當場陷入了自我情緒,難以自拔。
要在心裡反復默念:我還活著,這事還可以補救,冷靜!
深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再去處理事情。
不要替別人背鍋
事情的責任要分好鍋,自己的過失要承認,同事的鍋堅決不背。
這里先說一點,如果是因為領導的決策造成的損失,領導為了某些因素讓下屬背鍋,這個倒是沒法回拒。
本來在工作中替領導背鍋不少見,不過通常都是小過錯,大失誤領導很難甩鍋。
替同事背鍋,是讓失誤的人沒有付出代價,無辜的人卻遭受懲罰的舉動,這顯然是不對的。
有的人還希望以背鍋的方式去贏得同事的信任,除非你跟他有糾葛,借過錢或者搞曖昧,身不由己。不然你這么做只會讓別人覺得你好欺負,領導也會覺得你懦弱。

10. 如何面對上級領導的批評,處理好人際關系

面對辦公室的「勾心鬥角」的戰爭,你該如何-12-16 15:26許多人一聽到「辦公室」,第一個反應就是避之唯恐不及,不願捲入辦公室的爾虞我詐里,遺憾的是,有這種想法的人,並沒有認清自己跟其它人身在同一條船上的事實。

那些想要明哲保身、圖個耳根清凈的上班族,最後的下場不只是求仁得仁,遠離是非圈,甚至可能連工作都莫名其妙丟了,還搞不清楚為什麼。你大可不必跟著別人惹事生非,但千萬別以為潔身自愛就可置身事外,因為辦公室風暴從來就不長眼睛。

辦公室生存靠智能
辦公室環境既然是由人所組成的,每個個體的行為,難免都會影響到其它人的想法、整體的氣氛、與工作的進程,想在職場發光發熱,除了具備才華,更重要的還有性格、情商(E)、社交等許多看不見的能力。才華及專業能力,只有在你初為職場新鮮人的時候,能為你的競爭力加分,當你正式成為工作競技場上的戰士,真正能讓你存活下來的能力其實是:智能。辦公室考驗的就是上班族的應變能力、協調能力……等智能。

每個企業都有資源有限的難處,而且難免有分配不均的問題,利用一些手段來增加個人的競爭優勢,不足為奇。每家都有兩種組織結構:正式的組織結構是可以用圖表呈現的,而非正式的組織結構就是人際關系,說明白點,辦公室不過是多結交對你仕途有益的朋友,少在同事間結怨。

上班族應看清一個事實,在辦公室里進行行為是常態,沒有活動才奇怪,那些閉上眼睛假裝沒有辦公室存在的人,無異於過馬路卻不看紅綠燈,或是台風來襲時卻不注意豪大雨及土石流的消息一樣地危險。

廣結善緣,切莫結怨
因此,與其對辦公室心懷排斥畏懼,不如放下所有的不屑和無奈,投身其中,享受辦公室。辦公室難精通,卻不復雜。辦公室是什麼?是待人接物的態度,是應對進退的分寸難捏,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簡而言之,就是廣交朋友,特別是能讓身處權力核心的人如你的上司,成為你的良師益友。

一般談到辦公室,多分為兩類。一類是辦公室厚黑學,教人如何不擇手段獲致成功、出人頭地,即使勾心鬥角、耍壞使詐、犧牲朋友也在所不惜,另一類則是像卡內基這樣,以較樂觀正面的角度看待職場。兩種取徑,因人而異,不必過度偏廢,最理想的態度是「適度參與」辦公室,但也要懂得時時保護自己。

第一道護身符-辦公室沒有台風眼
忌:置身事外、漠不關心
宜:與人為善,耳聰目明
很多人抱著「清者自清、濁者自濁」的心態在看待辦公室,以為只要能獨善其身就可以遠離是非,但實情是,地球上沒有真正的中立國,辦公室里也沒有可以明哲保身的人,只要身在辦公室里,就是處在暴風圈,沒有所謂的「台風眼」可容藏身。

很多人天真地相信,只要自己專業過人,工作腳踏實地,又不惹事生非,總有一天老闆會注意到我這塊璞玉,但最後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因為專業不是升遷的唯一指針,躲在計算機後面,不與同事交流,不會讓你成為領導者、管理者。

又有些人說,辦公室是高層才有的勾心鬥角,跟我們這種基層的員工八竿子打不著關系,事實上,管理階層有管理階層的學,基層員工也有基層員工的考題。

組織既然是人的組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先順序和利害關系,如果學不會如何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就別痴心妄想平步青雲。

上班族應認清辦公室沒有旁觀者的現實,這是一場你不下場參賽就會自動被判出局的游戲。想要獨善其身的人,下場可能是被大家遺忘,甚至哪一天你就得卷鋪蓋走路。

我們絕對不是鼓吹上班族在辦公室里興風作浪、每役必與,你可以不必下場打混戰,但卻必須保持消息靈通,隨機應變。

第二道護身符-你成就了團隊,團隊也會成就你
忌:公然搞小團體
宜:努力儲蓄人脈存摺

前陣子島內知名會計師阮呂芳周領著人的團隊跳槽,引起會計界一番震盪,阮呂團隊業績占舊東家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八分之一,每年簽證收入高達1.8億台幣。這是個人與團隊相得益彰的最佳例證。

要不要在里搞小圈圈,一向是個難解的兩難習題,孔夫子雲:「君子不」,但團隊工作本來就需要大家通力合作,想要飛黃騰達沒有班底的幫助,將很難成事。要認清團隊的成功,就是個人的成功,個人對團隊的貢獻度愈高,在團隊里的份量也愈重,另外,切記將功勞與榮耀歸於團隊的夥伴。

如果你是個還搞不清楚狀況的新人,別急著建立自己的小團體或是加入別人的小圈圈,萬一不小心犯了高層的大忌、踩了別人的地盤,甚至選錯邊站,那就別想在辦公室里混得下去。首要之務是先弄清楚里的黨派生態,良心的建議是跟每個同事都保持良好關系,盡量不要被貼上派系卷標,除非環境里朋黨的強弱分明,那當然要選擇「西瓜偎大邊」啦!

第三道護身符-口水即禍水,當心禍從口出
忌:搬弄是非,散播流言
宜:不過問他人私事,不張揚個人隱私
小心別在辦公室談論自己的私事,或是在同事間散播別人的八卦,這兩種行為都會不自覺把自己推入危險的境地。但你絕對應該張大耳朵,封緊嘴巴,「有耳嘸嘴」不只是大人教訓小孩子的話,也是辦公室叢林的生存法門之一。

八卦一向是同事間聯絡感情最佳的共同話題,尤其在茶水間、洗手間這兩間「談話室」里,往往是眾家流言的最大集散地,也是大家說老闆壞話的「秘密」。然而,就算你在辦公室受了多大冤屈,苦水滿腹,都不應該向同事訴苦,原因有二,牢騷如同狐臭,人人避之惟恐不及,沒有人有義務當你的情緒垃圾桶;其二,辦公室不是你找心理醫師的地方,有些人會以為互相交換心事是兩人結盟的保證,但萬一有一天兩個人不再是朋友呢?過去的秘密可就成了對方手上的把柄了。

因此,不論你跟老闆私交多好,或是心結多深,都不要在里張揚。如果你條件不錯,工作認真,也交出漂亮成績,一定不希望自己努力的成果被歸因於跟上司的「特殊關系」吧!萬一你跟上司之間有誤會或摩擦,被有心人知道了,難保不會成為被利用的話題或炒作的題材,兩者對你一點好處都沒有。

八卦可以多聽,但不能多講,最好只進不出。所謂「禍從口出」,口水是名符其實的「禍水」,不管是泄露自己的私事,或轉述聽來的是非,都可能讓自己陷入言多必失的危險,更要不得的是以成為八卦中心為榮,到處打探小道消息,當心變成被利用的對象還不自知。

第四道護身符-扛責任,但別背黑鍋
忌:推託卸責,腳底抹油
宜:在適當時候勇於承擔責任,展現解決問題的誠意
雖然恨得牙癢癢,你不得不佩服某些同事的高明,他們練得一身好推手,總是能輕松把工作、責任推得一乾二凈,就像泥鰍一樣地溜手。職場上一定會有勞逸不均的現象,你也不能保證自己在工作上從不犯錯,這時責任的歸屬常會造成同事間的摩擦和不愉快,如果錯在自己,良好的態度可以彌補一切過失,但千萬別急著把責任往別人身上推,當你說「都是你的錯」時,別忘了伸出去的只有食指,而另外四指卻指向自己,最糟的莫過於自己犯了錯還企圖掩蓋事實,撒一個謊,得用一百個謊來圓第一個謊,誰有把握每一個謊言都能編織得天衣無縫呢?

人不可能不犯錯,你的老闆也知道這件事,某些時候,勇於承認錯誤反而會給同事、主管留下深刻印象,建立負責任的形象,但認錯也要適可而止,若不分青紅皂白亂認一通,恐怕變成黑鍋大王,成了辦公室里的小可憐。

有時幫老闆背黑鍋,也不失為以退為進的方法,但這黑鍋怎麼背?幫誰背?都是學問,黑鍋背得好,哪天老闆翻身,你也跟著雞犬升天;但若遇人不淑,碰到黑心的老闆,要不認栽趕快走人,要不只能無語問蒼天了。

第五道護身符-你是職場亮點,還是暗點?
忌:一人獨攬全部功勞
宜:善於表現、適時邀功
挑選LCD屏幕時最怕到有亮點或暗點的瑕疵品,但在職場上,不怕成為明亮的超新星,就怕變成不亮的白矮星。想成為職場上的「一等星」,自然要多下點功夫提高自己的能見度。

如果你自認是職場千里馬,千萬別再傻傻痴等伯樂的出現,天真地以為埋頭苦幹終能一舉成名天下知,要知道這年頭伯樂也常面臨自顧不暇的困境,或者也在苦等他們的伯樂。適度為自己「出鋒頭」的機會,有助於開展個人事業的康莊大道。

所謂「人要衣裝、佛要金裝」,現代社會所有商品的多少都要靠包裝,何況是競爭激烈的職場,你總不希望自己「做到流汗」,被別人「嫌到流涎」。當你做出某些成績或經過努力而提前完成任務時,可別忘了做做個人,會議場合就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舞台,適時掌握發言機會,展現個人能力,要能發出聲音才能引起老闆的注意。

但鋒頭太健,則可能招致嫉妒,適時把人情做給同事可以贏得好感,也算為自己張保單,「有福大家享,有難自己當」,跟老闆邀功時,把功勞歸諸團隊和上司,再巧妙提到自己的貢獻,老闆記得你,同事感激你,下次有機會,你的亮度就展現出來啰!不要害怕別人批評你好大喜功,如果努力沒被同事、上司看到,那你才該擔心自己的才華被埋沒。

辦公室難精通,卻不復雜,簡而言之,就是廣結善緣,你大可不必跟著別人惹事生非,但千萬別以為潔身自愛就可置身事外,因為辦公室風暴從來就不長眼睛。

第六道護身符-把同儕當隊友,而非對手
忌:排擠人者,人恆排擠之
宜:多一友不如少一敵人

同一個辦公室里有年齡、條件相仿的同事實在是件很討厭的事,人人都會把你們兩個人拿來比較,本來沒有心結的慢慢也會感染不自然的情緒。其實辦公室里同事間本來就是既合作又競爭的關系,若換個角度想,以健康心態看待競爭關系,當同事能力愈來愈強,等於是在無形中促使你提升實力。更何況,在全球化時代,本來就不應該把眼光局限在一個屋檐下的同事,而應該將全球的精英視為真正的競爭者,如此一來,自然就不需要把同事當「冤家」看待了。

器量狹小、排擠同事的人,一定也會遭到其它人的排擠;把同事當作阻擋前途的障礙,一定難以在辦公室里立足。對於在辦公室里跟自己有競爭關系的人,不妨試著去贊美他,或請他幫一個小忙,往往可以神奇地化解彼此之間的敵意,在職場上,減少一個敵人的價值勝過增加一個朋友。

更積極的態度應該是,將能量放在挑戰更高的目標上,真正的敵人永遠等在你視線以外的地方伏擊,何不把在內部競爭的力氣省下來向外發展?

第七道護身符-野心可以有,不必露
忌:誇誇其言,四處放話
宜:高表現,低姿態

人人都想出頭天,但在辦公室里若過分顯露自己對事業或職位的野心,無疑是公然挑釁同事、上司,使同事對你提高戒心,就是老闆也要擔心你是不是暗中覬覦他的高位,對你百般提防,甚至把你架空、外調。

樹大招風,企圖心強烈是好事,野心可以有但不可露,事事強出頭、求表現,反而會招致異樣眼光,你可能會不解,表現積極難道有錯?基本上,積極是值得鼓勵的工作態度,但應該表現在分內的工作上,若積極到撈過界,搶了別人的工作,會讓別人覺得在的地位受到威脅,看不過去或心眼較小的人,甚至會暗中扯你後腿、耍些小動作阻撓你的工作進行。

野心人人有,可惜陞官的事一向是僧多粥少。最好的方式是稱職地做好分內之事,保持卓越的表現,但盡量維持低姿態,不要給別人威脅感,「能人」能在做大事上,而不在大話上。

第八道護身符-伴君如伴虎
忌:逢迎拍馬,阿諛諂媚
宜:不卑不亢,勇於溝通

坊間許多書標榜「如何管理你的上司」,最重要的關鍵在於不要害怕面對上司、不要害怕溝通、不要害怕沖突。

在老闆面前,不必自覺矮人一截,與上司溝通,只要考量「天時、地利、人和」,多半出師必捷。所謂天時是「時機」,別挑老闆正在氣頭上時找他談事情,只會白碰一鼻子灰。地利是「場合」,若是不適宜在公開場合談論的事情,最好私底下找老闆有空的時間,或利用中午邀老闆到外面共進午餐。人和是「話題」,先了解老闆的個性,才知道施力點何在,花最少功夫達到最大效果。

此外,別以為只有當眾吐老闆的槽才是挑戰老闆權威,當老闆罵人時,你的解釋有時反而只會讓他的火氣更旺,有的時候當老闆怒火攻心、罵不絕口時,嘻皮笑臉地對他說一聲「謝謝!」反而能讓他霎時轉怒為喜。
所謂「高處不勝寒」,身居高位的老闆有時也會感到孤獨,也會有不為人知的辛酸,如果能從老闆的角度設身處地著想,說不定會找到合適的切入點,讓老闆視你如親信如知己。

第九道護身符-越級表現,越急越慢
忌:急功近利,犯權侵位
宜:慢慢來,比較快
如果你有個看起來能力不怎麼樣的上司,非但不能幫助你在事業上成長,還卡住你的升遷之路,實在叫人跳腳。若他感覺到你是他潛在的敵人,恐怕還要處處跟你作對,沉不住氣或一心力求表現的人,若自恃才高,可能會想越過上司直接跟老闆接觸,在西方國家這樣的行為並不少見,也許還被組織所鼓勵稱許,但在東方社會,可是犯了兵家大忌。

你越級向老闆提出自己的企劃構想,以為老闆會對你的勇氣和才氣另眼相看,殊不知這么一來,得罪上司,同事不齒,老闆還覺得你企劃構想也不怎麼樣,落得里外不是人。

有些角色是只有坐在某個椅子上的人才能扮演的;有些決策,是只有具備一定身分的人才能決定的;有些場合,是只有某個階級的人才能領的,若想越級表現,恐怕只會適得其反,不如將自己在組織里所應扮演的角色,做恰如其分的演出,等待屬於自己的燈光亮起。

第十道護身符-適應天外飛來額外工作
忌:怯於說不,白做奴工
宜:標清底線,妥善評估

當上司交代你不屬於份內的工作時,通常有兩種情況,一是他認同你的能力,給你超越職位的挑戰;另一種則是他假公濟私,把你當小妹使喚,要你幫他處理私人的事。

理想的狀況是,你做了份外的事,而且表現得很好,將來得到應得的回饋,如新的職位或新的工作機會,或者你私底下幫了老闆的忙,將來他會還你一個人情。但事情也有可能發展不如想像的那般美好,比如你接下了額外的工作,以為會就此獲得老闆賞識,結果老闆卻是抱著不用白不用的心態,或是把你當成免費的菲佣,替他接送小孩兼臨時褓姆。

也有可能同事私底下情商你幫忙,你不好意思說不,擔心拒絕會影響人際關系,以為這樣可以鞏固同事情誼,一次兩次以後,對方卻食髓知味,存心占你便宜,令你後悔莫及。

私底下幫忙,只能偶一為之,而且要讓對方清楚知道你是他一個人情,不能養大他的胃口,該拒絕時,還是要明白說不,當對方知道你的分寸底線何在,自然就不會再三試探。

有一種情況,是即使沒有報酬你也應該去爭取的分外工作,那就是當你想要爭取某個職位,卻沒有相關背景或任何優勢的時候。比如你現在只是一個總機小姐,但你想成為的業務人員,你大可以向主管表達願意不支薪分擔業務工作,當你具備一定經驗、也向該部門主管證明你的能力後,自然有機會轉任正式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