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凍棗結果後怎樣管理
擴展閱讀
葵花開花期怎樣管理 2025-05-20 20:48:28
怎樣在手機上做好管理 2025-05-20 20:47:05

凍棗結果後怎樣管理

發布時間: 2022-05-09 16:16:57

⑴ 冬棗栽植後當年如何管理

冬棗栽植後的管理非常重要,直接影響冬棗的成活率和結果的早晚。影響冬棗的成活與苗木質量和栽植技術有關,栽後管理主要是解決根系尚無吸水功能而地上部分又需水分的矛盾。解決辦法:一是栽後苗木周圍要覆蓋1米2的地膜,保持土壤水分,保證根系不失水,提高地溫,促使根系生長吸收根;二是在為苗木覆地膜的同時,用150倍液的羧甲基纖維素噴樹苗或用塑料薄膜套將樹干整個套起來,目的是保持苗木不失水;三是苗木萌芽後新棗頭長到10厘米時,要適時澆水,保證冬棗苗生長用水。通過上述管理除個別苗木因質量和栽植技術的問題影響成活外,成活率可達98%以上。冬棗園因苗木質量和栽培技術的問題有栽後假死現象,即「迷芽」。筆者試驗,對發芽晚的冬棗苗噴20毫克/千克的九二〇溶液有促進萌芽的作用,可解決「迷芽」現象。冬棗萌芽後在整個生長期要追肥、中耕除草,第一次要在6月份追肥,以氮肥為主,第二次在8月份追肥,應以磷鉀肥為主,追肥方法在苗木周圍30厘米處挖溝,每株施肥量100克左右,然後覆土,施肥後澆水,適時中耕除草,並注意棗銹病及食葉害蟲的防治。通過上述管理,當年新生棗頭長勢粗壯,長度可達50厘米以上,為冬棗早果早豐打下基礎。

⑵ 冬棗采後怎樣施肥效果好

(1)基肥

基肥是全年施肥的主體,是供給棗樹生長,發育的基本肥料,必須重視施用。

基肥使用時最佳時期是在秋季棗果採收後施入。秋季早期施肥、可提高秋末棗樹葉片的光合效能,為翌春棗樹抽枝、展葉、開花、結果打下基礎;秋季棗果採收後沒有來得及施肥的,也可在落葉後、封凍前,但施肥過晚、根系趨於停止生長,吸肥力差,肥料損失量較大。

冬棗樹全年追肥的次數和施肥量,因棗園土壤的肥力高低和樹勢而有所不同。一般棗園可按以下方案追肥:處於結果期的冬棗樹,幼果期是冬棗追肥的關鍵時期,必須重施。追肥以氮肥、鉀肥為主,也可適當施一部分磷肥。第2、3次在果實的硬核期、快速增長期,根據地力和棗樹的樹勢再追1~2次。施肥種類,以鉀肥為主,氮、磷肥為輔。

(3)葉面噴肥

葉面噴肥又叫根外追肥。葉面噴肥不僅棗樹葉片光合作用有促進作用,而且,也相對提高了冬棗樹的結果能力。另外,還能避免磷、硼等元素基施時易被土壤固定缺點。葉面噴肥簡單易行,用肥量少,見效快,增產顯著。葉面噴磷肥吸收率為20%~50%,而土壤施磷肥,吸收率僅為6%~9%。肥液噴到葉面後,一般15分鍾到2小時就能被葉片吸收,尿素噴布2~3天後,葉色即明顯轉深。

葉面噴肥肥效期較短,僅幾天時間,因而只能作為重要生長時期增補施肥的方法,不能替代土壤施肥。

⑶ 果實生長期需要搞好哪些管理

(1)夏剪 果實生長期管理是保證冬棗的產量和質量的關鍵時期。因此,要按照前面介紹的有關內容做好土、肥、水的管理,夏剪及有關病蟲害防治(見病蟲防治部分)。此期的夏剪除要平衡各枝條的生長勢外,幼旺樹要通過摘心、拉枝、扭枝、疏除內膛過密及徒長枝等技術,控制營養生長,促進生殖生長。盛果期樹要平衡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改善膛內通風透光條件,提高冬棗的質量和產量。
(2)人工疏果 根據冬棗樹的大小、地力及管理水平確定冬棗產量,以保證冬棗樹的豐產、穩產和果實品質。超過合理負載後其產量與果實品質成負相關,即果品產量越高,果實品質越差。冬棗是名優鮮食品種,果實個大、品質優異才能贏得國內外市場。要做到冬棗果實個大、品質優異,在果實生長期減少激素的使用次數、減少氮肥的施用,加強磷、鉀肥特別是鉀肥的施用十分必要,此外人工疏果也是可行的。為節約樹體養分,疏果時間可在冬棗坐果之後進行,可先對結果基枝進行搖枝,疏除坐果不牢、後期營養不足、自動脫落的部分棗果,然後對剩下的棗果進行疏除。首先要疏去被病蟲危害、果形不正、果實生長不良的劣果,保留棗吊中上部的好果,留果量掌握在果吊比1~1.2個左右,單吊單果最好,如坐果不均,可適量保留部分單吊雙果,以保證冬棗的產量(表8)。

表8 冬棗人工疏果效果調查(3)防止落果 幼果膨大後期,果實因營養供應不足有落果現象,為減少落果,可噴20毫克/千克萘乙酸液加0.3%磷酸二氫鉀,如有缺氮症狀可加0.3%尿素液一起噴,有減少落果的作用。在果實速長期噴2~3次稀土微肥或氨基酸鈣,對減輕果實裂果,減輕果實漿爛,提高冬棗品質有益。
(4)鋪反光地膜 果實含干物質的多少及著色與光照密切相關,對於盛果期已接近郁閉的果園,樹下鋪反光地膜對提高果實品質和著色效果明顯。可在冬棗的白熟期前開始覆膜,採收前揭膜卷好保存,第二年可繼續使用。

⑷ 冬棗現在怎樣管理

此期的主要工作有:採收、秋施基肥和清園。
一、採收
1、及時採收,隨行就市,隨采隨賣。
2、采果後可全園噴施1次柔水通4000倍+25%丙環唑5000倍+40%毒死蜱1000倍,殺滅越冬蟲卵,降低病蟲基數。
二、秋施基肥
每畝用精製商品有機肥300~600公斤+微生物菌肥120~160公斤+硫基復合肥(16-9-20)80~100公斤+土壤調理劑75~100公斤+水溶性過磷酸鈣80公斤。
同時采果後葉噴2~3次菲范600~800倍+利農磷酸二氫鉀600~800倍+斯德考普6000倍,間隔期為10~15天。
三、清園
1、清園 落葉後全園進行一次清園,將枯枝、落葉、病果及雜草帶出園外深埋或燒毀。
2、刮皮和塗白 刮樹皮和塗白一般在東棗樹休眠期進行,以秋季落葉後(霜降後)到入冬前效果最佳(只對成齡樹實施刮皮,因成齡樹骨幹枝每年都形成一層粗皮;幼樹在主幹形成粗皮之前一般只塗白,不刮皮),並帶出園外集中燒毀,既能促進樹體生長,又能起到防治病害蟲的作用。
樹體塗白既可減輕冬棗樹的凍傷和日燒,又能防治葉蟬及病菌為害。其配製配方為:水10分、生石灰3分、石硫合劑原液0.5分、食鹽0.5分、油脂(動、植物油均可)少許。

⑸ 冬棗樹如何管理

一、肥水的管理:

冬棗需要有大量的磷肥,種植的時候每顆要用0.6公斤的磷酸鈣和26公斤的有機肥,到了5.6.7.8月時,每月都要再追一次化肥,秋天施用有機肥每顆大約需要50-75公斤的農家肥以及0.5-1.3公斤的氮磷肥,或是同量的復合肥也可以。棗樹在萌芽之前,開花之前,以及幼果的膨大期與過冬之前都要澆一次透水,其餘的時間按照當時的情況進行澆水或是排水,下雨以後注意中耕除草,秋天要更番樹盤。


1、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3月,棗樹都會進入休眠期,在葉子掉落以後,把草把去掉,還要刮樹皮、把那些枯死的樹枝以及有傷的和有病蟲害的樹枝全部剪掉,把棗園的落都掃起來,聚集在一起燒掉,也就把進行越冬滴病蟲害燒掉了。在把樹皮掛掉以後,給樹干塗白,調配的塗白的比例是0.5份的植物油,0.1份的鹽,4份石硫原液和10份生石灰,30份水,塗白的時候,把樹上的梨圓蚧也刷除。封凍之前要進行深翻,再澆一次封凍水。到了3月的中下旬在棗樹的下部分纏上6-9厘米滴塑料袋,能阻止害蟲爬樹。萌芽之前澆水的時候追施氮肥。


2、萌芽期是在每年的4月份,這時候要注意整形和修剪,能夠讓棗樹更好的額採光和通風,1-3年的幼樹正常是不需要樹枝的,到了5年以上,就要把過密的和徒長的樹枝去掉了,7.8年的老樹就要把結果枝進行更新了。看到發芽時,把不適合生長的枝芽都去掉。

3、到了每年的5月的中上旬就是棗樹的抽枝展葉的時期了,這時要把智力生長的枝條進行拉枝,增強棗樹的通風通光,提高座果率。到了5月下旬,就進入了棗樹的開花的前期了,這時候要注意對棗頭摘心了,對於二次枝的摘心要在6月初進行,心摘得越早,對花果的作用越有利。


4、花期是在每年的6月份,棗吊出開了3-7朵的時候,就要給他環割了,寬度大概是莖的十分之一,最寬不能超過1厘米,基本25-29天就會癒合。大樹可以適當的寬一些,小樹一定要窄,太瘦弱的樹需要每個環刻間距離3.4厘米,一周以後再環刻,正常情況下每年只需一次環刻,如果有特別旺盛的可以進行兩次。後期要進行噴葯和捉蟲,確保棗樹能順利開花。6月底就要施肥了,然後澆透水,澆水以後喲普上20厘米的雜草,壓上土,不要北風颳走。


5、7月份就到了幼果期,要注意蔬果,強壯的旺樹上每個棗吊上只需留下1個過,一般的棗樹2個棗吊留1個,瘦弱的3個棗吊1個。這樣就會減輕了落果,提高了單過的重量。

6、8月和9月是果實的膨大期以及著色期,要注意施肥和打葯。到了十月份,就進入了果實的成熟期了,這時候要注意觀察果實有沒有爛果病,要及時的噴灑適應的葯劑來提交冬棗的質量以及儲藏的耐性,採收冬棗的時候,最好是早上沒有了露水以後進行,易於存放。


以上就是冬棗的管理了,希望能幫到各位。

⑹ 棗樹高接後要怎樣管理

(1)樹冠管理:嫁接後半個月檢查成活情況,發現未活時應及時補接。

同時隨嫁接枝的生長,及時抹除砧木或中間砧上的萌櫱枝。

當嫁接枝長30厘米以上時,結合松解塑料薄膜條,把新梢固定在支柱上以防風折,在山區這一措施尤其重要;當新梢長至60~70厘米時,進行摘心促進分枝或短截定干,定干高50~60厘米,以培養小冠疏層形或紡錘形樹冠。

(2)土肥水管理:主要是清理樹冠下的雜草和未嫁接的萌櫱苗或酸棗苗。

6月上旬以後進行土壤施肥。

一般株施果樹專用肥或尿素等0.5~1千克,並及時澆水,或每隔10~15天葉面噴布0.3%尿素+0.1%磷酸二氫鉀1次,連噴2~3次。

乾旱季節在開花期上午10點前,或下午4點後葉面噴水數次。

(3)花果管理:棗樹高接冬棗等良種後,當年就能開花結果,為了解高接品種的好壞,可結些果實以供鑒定。

但棗自然坐果率較低,可在花期採取如下措施進行保果。

①花期噴水:我國華北一些地區,在棗樹開花期降水少、空氣乾熱,容易出現棗樹焦花現象。

為提高坐果率,宜在開花5%左右時,於傍晚噴水,每株2~3千克,間隔3~5天連噴3~4次,可明顯提高掛果率。

②花期噴生長激素和微量元素:在冬棗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噴一次10毫克/千克的赤黴素,或300毫克/千克的稀土,或0.3%的硼砂,均能明顯提高坐果率和產量。

③保果增質:5月上旬對新生棗頭、二次枝及棗吊進行摘心,以提高警惕坐果率;花前果園覆草,厚約15~20厘米;9月初果實著色前冠下鋪反光膜,促進果實著色和提高糖度。

⑺ 冬棗樹管理很重要,該怎麼管理

冬棗樹是一種我們都十分常見的樹木,基本上大家一到了冬棗的季節,也就會約上幾個朋友一起摘冬棗,這樣的樂趣也是大部分人腦海中快樂的記憶了,而有的農民種植冬棗樹是為了能夠結出冬棗果實,這樣就可以拿到市場中販賣,減輕一下家裡面的負擔,而冬棗的種植其實也非常的苦難,農民也要對它們進行一定的維護,這樣才能夠使得冬棗健壯的成長起來,結果數量也可以呈倍數的增加,那麼冬棗樹應該怎麼樣管理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又該如何管理好冬棗樹呢?

⑻ 冬棗幼果期,如何管理好

冬棗樹幼果期的管理方案重要有幼果期化控、施幼果肥、病蟲害防治及合理梳果。

幼果期化控

冬棗開花結果後,幼果期的管理方案不僅要保證 所坐的幼果不掉下去,而且還必須 幼果快速彭大,為提高 後半期大果率奠定基礎。由於冬棗的棗吊有二次成長發育,綻放後不久、幼果成長發育到黑黃豆粒大小時,它隸屬的棗吊又要再度向前擴寬、成長發育。這期限內營養生長爭奪營養元素的抗拉強度一般 超出幼果成長發育所需營養元素的抗拉強度,從而造成幼果掉下去。

⑼ 冬棗樹如何管理

一、修剪整形

冬棗樹的修剪整形一般是隨樹造形,大體上是「三稀三密」的自然圓頭形,在密植條件下是小冠圓頭形。冬棗樹喜光,因此要疏除交叉枝、直立並生枝、過密的下垂枝、衰老枝(老棗股多的,發不出大棗吊的)和病蟲枝。對下垂枝(因結果多而下垂的老枝)和衰老枝進行重截回縮,會促發新棗頭。新棗頭的長度以30—80厘米為適合,豐產樹上要有一定比例(40—50%)的棗頭才能保證正常樹冠大小和大批新棗股和大棗吊的形成,才能保證產量和質量的提高。過去農村對冬棗樹不作修剪,任其自然生長,導致「三套枝」不平衡,產量低微,品質低下。

二、肥水管理

冬棗樹的施肥時期,是根據冬棗樹各生育期的需肥要求,肥料性質,土壤、養分狀況等因素來決定。生產上施肥一般分基肥、追肥和根外施肥三種。基肥施用要早,追肥要巧。

1、基肥(有機肥)在秋季施用為好,時間應在棗果採收後,越早越好。基肥施用量一般是估計產量的1倍或畝施土雜肥2500公斤左右,才能保證既增產又長樹。

2、追肥(化肥)主要分3個時期。一是抽枝期:多在4月早芽萌發時,施入磷酸二銨,以促進抽枝、展葉和花芽的進一步形成。二是初果期:在6月上旬開花坐果盛期,對氮素需求量大,追施一定量的尿素為好。三是果實膨大期:以磷、鉀肥為主,施入磷酸二銨、硫酸鉀,以促使棗果膨大和增強樹勢。

3、根外施肥,可單獨噴灑液肥,也可結合病蟲害防治,把棗樹所需的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加入葯液向枝葉噴施的方法。實踐證明,葉面噴肥簡單易行,用肥量少,見效快,增產效果顯著。

三、保花保果

冬棗樹雖然花期長、花量大,但落花、落果嚴重,坐果率一般只有1-2%。由於開花結果期間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對營養物質的爭奪激烈,各器官之間矛盾突出,所以除加強肥水管理外,還要對樹體養分分配進行調整,改善授粉條件,以提高坐果率。

1、開甲,即環狀剝皮。也叫「枷樹」,是提高坐果率的古老方法。切斷韌皮部,暫時中斷有機營養下運,滿足開花坐果及幼果早期生長發育的需要,可提高坐果率和棗果品質。

2、環割(環切)。冬棗幼樹主枝(或主幹)環割(切)也能明顯的提高坐果率。

3、摘心。棗頭摘心可控制生長,減少幼樹枝葉對養分的消耗,緩解新梢和花果之間爭奪養分的矛盾,對提高坐果率有明顯效果。

4、摸芽。待棗芽萌發後(5月上旬),對各級骨幹枝、結果枝組間萌生的過密棗頭從基部抹去。抹芽能節省養分,增強樹勢,提高坐果率。

5、噴施赤黴素。赤黴素,又名「九二0」,是提高冬棗坐果率的一種生長調節劑,它不僅能促進花粉發育,還能刺激未授粉的棗花單性結實。赤黴素的使用時間以盛花初期為好。即在一般結果枝開5-8朵花時噴20ppm的赤黴素+0、3%的尿素混合液2-3次,能明顯提高坐果率。

6、花期噴水。棗樹花粉萌發需要較高的空氣濕度(相對濕度為75-85%),但是冬棗開花期正處於6月初的乾旱天氣,空氣濕度低,嚴重影響產量。因此,花期噴水對提高坐果率有很大作用。噴水一般在棗花盛花(約有60%的花量開放)時,每隔3-5天用噴霧器向樹冠噴一次清水。在一天中以傍晚為好,上午次之,中午和下午的效果最差。

四、病蟲害防治

冬棗樹的主要病蟲害有棗尺蠖、桃小食心蟲、棗粘蟲、棗芽象、棗癭蚊、棗龜蠟蚧和棗銹病等。在摸清這些病蟲害發生規律的基礎上,應採取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結合人工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葯劑防治,減少農葯的使用,以保護天敵,防治環境污染,節約費用。化學防治時應抓住關鍵時期,選准葯劑,掌握好濃度,做到噴施均勻細致,才能取得治早、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