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唐朝是怎樣管理西域的
擴展閱讀
逗拍怎樣復制自己的照片 2025-08-23 20:50:24
華為p9怎樣關閉鎖屏圖片 2025-08-23 20:20:52
怎樣把照片弄成黑白底 2025-08-23 20:19:34

唐朝是怎樣管理西域的

發布時間: 2022-05-14 17:10:29

A. 唐代前期是怎樣管轄西域的

唐代前期,除了在西域地區建立安西、北庭兩大都護府,下轄各個都督府、州外,並在各地設置軍、城、鎮、守捉等各軍事據點。這些府、州所在地和各軍事據點,既是行政和軍事要地,也是一些交通中心,它們彼此相通,從而形成了一條條縱橫交錯的路線。

B. 唐朝是怎樣統一西域的

唐太宗為了加強對西突厥地區的管理,在640年攻破高昌以後,在高昌設立了安西都護府。安西都護府管轄天山以南直至蔥嶺以西、阿姆河流域的遼闊地區。公元702年,武則天為了進一步鞏固西北邊疆,在庭州設立了北庭都護府,管轄天山以北包括阿爾泰山和巴爾喀什湖以西的廣大地區。

兩個都護府作為唐朝設在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使唐朝在西域有效地行使政治、軍事權力。任命各級官吏,統率邊防守軍,推行中央政令,唐朝的政治、經濟制度在這一帶都得以施行。這對維護國家統一,鞏固西北邊防,發展中西交通,促進西域和中原以至中外的經濟文化交流,都有重大的積極意義。唐政府在西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軍事設施,充分證明了安西和北庭兩都護府管轄的地區,歷史上是中國領土。

C. 唐朝是怎樣加強對西域管轄的

公元7世紀,唐朝代隋而興。唐太宗聯合漠北鐵勒諸部滅東突厥汗國。西域諸國為之震動,各地首領紛紛要求歸附,尊唐太宗為「天可汗」。公元630年,伊吾(今哈密)城主率所屬7城自願歸順唐朝。唐朝設置西伊州(後改稱伊州),西域門戶洞開。高昌、焉耆、龜茲、疏勒等紛紛效仿。公元640年,唐軍渡過沙漠,擊敗了追隨突厥反唐的高昌麴氏王朝。高昌歸唐朝所屬。唐朝在此設置西州,並建庭州於可汗浮圖城(今吉木薩爾)。同年置安西都護府,府治初設西州,這是唐朝在西域建立的第一個高級軍政管理機構。
公元647年,唐朝大規模用兵西域,打敗同唐朝作對的西突厥勢力,攻下焉耆、龜茲諸地,收其降部,完成統一西域的宏圖大業。隨後,唐朝設立焉耆、龜茲、毗沙、疏勒等都督府,府下領藩州若干。次年,遷安西都護府於龜茲城,同時設立龜茲、於闐、疏勒、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瑪克)四個軍鎮,史稱「安西四鎮」。至此,唐朝對西域的統一管轄局面基本形成。
公元657年,唐朝將領蘇定方、阿史那彌射南北合擊,平定了西突厥首領阿史那賀魯叛亂,西突厥全境及所屬中亞領土都歸屬唐朝,西域諸國均歸唐朝所屬。在平叛過程中,唐朝將安西都護府升級為大都護府,並在原阿史那賀魯的分地設置濛池、昆陵兩個都護府,列置州縣,進行管理。這兩個都護府都歸安西大都護府管轄。
公元702年,武則天為加強對天山北部的管轄,在庭州(今吉木薩爾)設立北庭都護府,公元709年,改設北庭大都護府,其管轄范圍以天山以北和巴爾喀什湖廣大地區為主。安西大都護府管轄天山南部和蔥嶺以西的廣大地區。唐玄宗年間,唐朝在安西、北庭兩大都護府之上設立「磧西節度使」,此是當時全國八大節度使之一。

D. 唐朝治理西域的措施有哪些

唐朝治理西域的措施有:派裴矩了解西域情況。當時河西走廊的張掖市西域商人集中的地方,隋煬帝派吏部侍郎裴矩,來往於武威、張掖一帶,主管與西域的互市,並了解西域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地理、交通、民俗風情等情況。

消滅吐谷渾,設立四郡。608年,隋煬帝聯絡鐵勒諸部,打敗了甘肅、青海一帶的吐谷渾,並在此設立了四個郡。其中的鄯善郡和且末郡二郡在今新疆境內。消滅吐谷渾,設立西域東南二郡,掃清了隋朝通往西域的障礙,打開了西域的門戶,取得了經營西域的初步勝利。

(4)唐朝是怎樣管理西域的擴展閱讀:

安史之亂爆發(755年),安西、北庭駐軍內調,唐在西域的勢力大為削弱。葉蕃乘機據有隴右、河西,但安西四鎮仍然掌握在唐朝軍政人員手中。建中二年(781),北庭留守李元忠、安西四鎮留守郭昕假道回紇表奏朝廷,唐任命元忠為北庭大都護、郭昕為四鎮節度使。

貞元五年及稍晚時期,回鶻、吐蕃激烈爭奪北庭,北庭節度使楊襲古率部兩千人奔西州,後為回鶻所害,安西、北庭和唐代中原的聯繫到此斷絕。

據唐高僧圓照在貞元五年前後譯成的《大唐貞元新譯十地等經記》載,貞元五年,郭昕仍為安西副大都護、四鎮節度使,疏勒、缽浣(威戎城,約當今新疆溫宿)、據瑟德(今新疆柯坪、巴楚之間)、焉耆等地都有鎮守使在職,唐廷曾派出宦官段明秀為四鎮北庭宣撫使進行慰問。

唐代經營西域一百五十年(640~789),這對於鞏固唐代西北邊防、促進民族的融合,保護東西方的內陸交通,推進經濟和文化的交流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E. 唐朝是如何對西域進行治理的

1.設安西都護府。安西都護府和安西大都護府乃是唐朝管理磧西的一個軍政機構的不同時期的名稱,其統轄安西四鎮,最大管轄范圍曾包括天山南北,並至蔥嶺以西至達波斯,在北庭都護府分立之後,安西都護府分管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區。

2、保留了西域各部及中亞諸國原來統治者的政治地位,任命原來的酉長或國王擔任都督州剌史等實職,授與中郎將、大將軍、公、王等爵銜稱號。各部落及諸國須定期朝貢和遣子入侍,其國王、可汗、酋長嗣位或有更迭,須經唐政府冊封和承認,他們作為唐政府任命的官吏行使職權,其中有的部落首領,還由唐政府發給固定俸祿。

3、在貨幣制度方面,西域各地遵唐錢法形制鑄錢流通,伊塞克湖北岸曾出土鑄有突厥文、漢文合璧的西突厥貨幣。

4、為鞏固和加強西域地區的統治,在軍事設施方面,也建立了一整套機構,在安西、北庭轄境內各重要地區和交通要道,設有軍、鎮、守捉、烽、戌等軍事單位,分布於天山南北各地,「大軍萬人,小軍千人、烽、戌邏卒,萬里相繼」 ,「邊烽互相望」,負責守衛邊疆及稽查行旅。各族人民往來交通,必須持有府、州所頒發的「過所」(即通行證)。

F. 唐朝是如何對面域進行治理的唐朝是如何對面域進行治理的

唐朝的建立有兩樣非常重要的因素。1個是李世民的驚才絕艷,1個是李淵為首的李氏家族長期的對各類實權部門的滲透和對軍隊,對世家大族的滲透。李世民是一代雄主,非常有氣魄而且政治眼光非常敏銳。一般認為唐朝的建立幾乎可算是李世民的一己之力。這個本無可非議。但是即使是天才也需要資本,李淵的李氏家族恰恰就有非常雄厚的資本。不論是對宦官,還是對朝野中的人才,都具有磁鐵一樣的吸引力。這反而證明了李淵的隱忍,和長期拼搏積累的政治資本。我對李淵一直有一種看法,就是非常能忍。即使連宮里的太監都支持他了,他也忍著不造反。即使李世民殺了兩個兄弟,帶著尉遲敬德逼宮了,他也能假惺惺的做戲。這份功力,就是他獲得江山的最好憑證。幸甚,在烽煙四起的隋末,李世民是他的兒子,而不是他的對手,若他們不是父子,可能那爭斗的戲份會比三國演藝還亂。

唐朝對四方的征服始於李淵爭奪天下,但實際在太宗李世民的任期內,就已經基本平定完了。太宗時,總算將匈奴人,突厥人都給打趴下了。西域前所未有的清凈。於是派駐藩鎮,遷徙那些牧民到其他的區域,在遷徙中重組他們的部落,對於李世民安定西域,樓主可以查閱下資治通鑒。裡面寫得非常精彩。

G. 唐朝是如何對西進行治理的

唐朝設了安西都護府。

安西都護府和安西大都護府乃是唐朝管理磧西的一個軍政機構的不同時期的名稱,其統轄安西四鎮,最大管轄范圍曾包括天山南北,並至蔥嶺以西至達波斯,在北庭都護府分立之後,安西都護府分管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區。

安西都護府(AnxiProtectorate)是唐太宗於貞觀十四年(640年)在西域設立的(原名西州都護府),同年9月在交河城設安西都護府。

安史之亂前,安西都護府和大都護府三易其名,其中640-658年、667-685年、689-691年為都護府,共約38年;658-667年、686-689年、693-752年為大都護府,共約71年。安史之亂後,765-778年為都護府,781年後又名為大都護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