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冬黃爪怎樣管理
擴展閱讀

冬黃爪怎樣管理

發布時間: 2022-05-19 10:56:50

A. 冬季大棚黃瓜種植方法

冬季大棚是保護地黃瓜生產產量較高、效益較好的栽培模式。做好冬季大棚黃瓜栽培,是提高黃瓜產量、品質和效益的關鍵,其核心技術是選擇適宜品種、做好定植後管理與病害防治。

一、選擇適宜品種

冬季大棚黃瓜要經歷較長時間的低溫、弱光條件,在品種上必須選擇耐低溫、耐弱光、分枝少、根瓜節位好、抗病力強的品種,並要求瓜條在低溫條件下能較快生長。當前華南地區常用的品種有早青三號、粵秀三號、早青二號等,也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選擇適宜品種。

二、合理定植

一般在定植前10~15天扣棚,扣棚7天後澆水造墒,澆水3天後通風散濕。定植前3~5天深翻土地、整平地面,並進行施肥。黃瓜是喜肥耐肥作物,加之大棚黃瓜生長量大、產量高,需肥量較大,故應增施肥料,氮、磷、鉀肥配合施用,一般畝施腐熟有機肥4000~5000公斤、三元素復合肥60~100公斤作為基肥。定植時選擇大小一致的苗,在晴天午後光弱時開淺溝定植。擺苗時子葉方向要一致,培土深度以保持苗坨與壟面相平為宜,並向溝內澆水,澆水要澆足澆透,然後覆蓋地膜,在膜上定植部位開口,把黃瓜苗引出膜外。一般定植株距25厘米、行距60厘米左右,每畝定植約4000株。

三、定植後管理

1、溫度管理黃瓜定植後至緩苗階段管理的重點是提高地溫、氣溫,促進黃瓜緩苗。盡量使地溫達到15℃以上,促進新根生長,緩苗期間溫度不超過35℃不放風。緩苗後控制澆水,對大棚實行變溫管理,即白天上午控制在25℃~30℃,午後20℃~25℃,20℃時關閉通風口,15℃時可以加蓋草毯保溫。早春2月份以後,應逐漸加大通風量,並注意控溫。2、肥水管理澆水施肥應視苗情、天氣及土壤狀況靈活掌握。冬季大棚黃瓜追肥原則應本著「前輕後重,多餐少食」。當根瓜坐住時,進行***次追肥,畝施尿素5~7公斤或三元復合肥15~20公斤隨水澆施;到盛瓜期追施三元復合肥15~20公斤;以後每隔1周澆水1~2次。為延長採收期,可在結瓜盛期之後,葉面噴施0.5~1%尿素溶液和0.1%~0.2%磷酸二氫鉀溶液2~3次。

B. 秋冬大棚種植黃瓜,做好哪些管理使黃瓜結的又粗又長

在溫暖的冬季,黃瓜應種植在耐低溫、弱光、抗病性強的溫室中。幼瓜在低溫弱光條件下仍能生長良好。冬季暖棚種植黃瓜,最好是嫁接育苗。播種時間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確定,播種早,黃瓜生長快,果期早,植株易早衰,抗寒性下降;播種太遲,黃瓜幼苗生長緩慢,無法集中供應春節市場,影響效益。

C. 種植冬茬黃瓜想要增產,該怎樣合理施肥

一般來說,冬茬黃瓜主要通過大棚方式栽培,在植株生長期間,菜農們肥水管理是否得當,直接關系黃瓜產量和品質。一方面如果肥水缺乏,株苗生長發育必然受阻,開花坐果情況不佳;另一方面,肥水過量又容易引起植株爛根、黃葉等問題,同樣不利於黃瓜增產。

黃瓜

黃瓜原產於熱帶潮濕的森林。長期生活在水肥充足,富含有機物質的土壤和潮濕多雨的環境之中,系統發育使黃瓜形成了根系淺、葉片大、莖蔓生、喜溫、喜濕和耐弱光等特徵、特性。

D. 北方冬季黃瓜種植與管理

  • 北方冬季黃瓜主要是大棚種植,注意水肥和病蟲害管理即可。

  • 一、溫度管理
    保住最低溫,限制最高溫,延長最適溫。黃瓜低於12℃根系停止生長,低於5℃易受凍害,最低溫度應保持在10℃以上,短時間也不能低於5℃。在深冬期間應以保溫為主,要密切注意天氣變化,預防寒流襲擊,必要時進行輔助補溫,防止凍害的發生。溫度高於32℃時,應及時放風,一般不要超過32℃,防止高溫呼吸過旺,加大營養消耗,瓜秧徒長。白天應盡可能較長時間將溫室內溫度控制在22至23℃,夜間上半夜16至20℃,下半夜10至16℃。同時也要注意地溫的管理。冬季一般由於地溫偏低黃瓜根系生長緩慢,除覆蓋地膜、溫水澆灌等增溫措施外,在深冬季節,當溫室內溫度升至30℃時,不要馬上放風,維持一段時間再放風,以進一步提高地溫。
    二、光照管理
    延長採光時間,提高透光比率,擴大利用范圍。在溫度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的延長光照時間。一般早晨陽光照到棚面上時,應立即揭開草簾見光。選用透光率高、保溫性能好的聚乙烯長壽無滴膜,並及時清掃灰塵,增強透光率。在充分利用好直射光照的同時,還要注意散射光照的利用,進一步提高產量。採用地膜覆蓋、張掛反光幕等措施,都能增加棚內有效光照。
    三、追肥管理
    施足基肥是基礎,追好「三肥」是關鍵,一清一渾不間斷,常噴微肥保葉片。日光溫室黃瓜生長期長,需肥量大,應一次施足基肥,一般每畝施腐熟的有機肥1000kg,餅肥200kg,三元復合肥75kg,2/3撒施,1/3集中施用。2月中旬、3月下旬和4月上旬分別進行3次大追肥。第一次每畝追施餅肥200kg,尿素15kg,過磷酸鈣25kg,硫酸鉀10kg,第3次每畝追施尿素20kg。以後天氣變暖,可隔天沖一次肥,每畝沖施尿素10kg,達到一清一渾不間斷。並根據生長情況及時噴施葉面肥。
    四、水分管理
    澆足定植水,少澆促秧水,多澆促瓜水,定植時一定要澆足定植水,選在晴暖的中午進行,採用膜下暗灌法,有條件的可進行滴灌或溫水澆灌。4月份後,天氣變暖,每7天澆1次水。
    五、整枝管理
    吊蔓要有弧度,落蔓要有梯度,摘葉要有限度,抹芽去雄掐須要有力度。吊蔓時,秧蔓要按「s」型吊蔓,讓瓜蔓形成一定的弧度,旺長的瓜蔓彎曲的弧度大一些。當北端長到1.7m高,南端長到棚頂時,進行落蔓,落蔓後要形成北高南低的梯度,以利更好地接受陽光。隨著瓜蔓的生長,下部病老葉應及時摘除,但摘瓜下部應留5至7片葉,保證每株有20至30片葉子。整枝時,側枝和雄花很小時就要及時抹除,並及時掐掉卷須,減少養分消耗。同時,還要搞好病蟲害的防治。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
    症狀主要為害葉片,也能為害莖蔓和果實。子葉受害呈凹陷的淡褐色圓形小斑點;真葉受害,初期產生油浸狀小斑點,擴大後因受葉脈限制而呈多角形或四方形,病斑淡黃褐色,潮濕時葉背病斑處有乳白色發亮菌膜,後期病斑容易開裂或穿孔脫落。瓜條染病,出現水浸狀小斑點,擴展後不規則或連片,病部溢出大量污白色菌膿,受害瓜常伴有軟腐病菌侵染,呈黃褐色水浸腐爛狀。
    防治方法種子處理:瓜種可用70℃恆溫乾熱滅菌72小時,或55℃溫水浸種20分鍾,撈出晾乾後催芽播種。每畝用5%百菌清粉塵1kg噴粉。發病初期,噴灑77%可殺得濕性粉劑4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250倍液,或72%農用鏈黴素可容性粉劑4000倍液,隔7天1次,連噴2~3次。
    黃瓜霜霉病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病。開始發病中下部葉片出現水浸狀斑點。擴展後受葉脈限制呈現多角形或四方形病斑,綠色。以後變黃色至淡褐色。潮濕時葉背面病斑處密生黑色或黑色霜霉狀霉層。嚴重時病斑連片,全葉變黃乾枯。病葉不穿孔,瓜條不受害。防治方法栽培無病苗,改進栽培技術。採用電熱加溫溫床育苗,溫度較高濕度低,無節露發病少,定植採用地膜覆蓋,降低棚內濕度,生產前期,控制澆水,並改在上午澆水,以降低棚內濕度噴100倍液葡萄糖或白糖、醋和尿素100~200倍液的混合液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生態防治:上午,日出後使棚溫迅速進入25~30℃,濕度降到75%左右;前半夜相對濕度小於80%,溫度控制在15~20℃;下班夜溫度控制在10~13℃,每畝用145%百菌清煙劑200g熏治,發病初期噴72%霜脲錳鋅600~800倍液,或72%克露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70%乙錳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黃瓜灰霉病症狀:主要為害幼瓜。病菌先侵染開敗的花,長出灰褐色霉層,再侵入瓜條,造成臍部腐爛。被害小瓜迅速變軟,萎縮腐爛。病部密生灰色的霉層,病花落在葉上,可引起葉片發病,產生大型枯斑,近圓形至不整齊形,邊緣明顯,表面生有少量的灰霉,莖部受害,引起局部腐爛,嚴重時莖被折斷,整株枯死。發病初期噴灑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多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多霉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灌根,每株0.3~0.5升,隔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黃瓜蔓枯病葉片病斑近圓形,有的自葉緣向內呈「V」字型,淡褐色至黃褐色,後期病斑易破碎,病斑輪紋不明顯,上生許多黑色小點。蔓上病斑橢圓形至梭型,白色,有時溢出琥珀色的樹脂狀物,後期病莖干縮,縱裂呈亂麻狀,嚴重時導致「蔓爛」。防治方法:實行輪作倒茬,種子消毒採用配方施肥技術,施足充分腐熟有機肥和磷鉀肥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植株抗病力。發病初期,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40%杜邦「福星」乳油8000倍液,隔3~4天噴1次,連噴2~3次。黃瓜菌核病主要為害果實和莖蔓,果實染病多在殘花部,先呈水浸狀腐爛,並長出白色菌絲,後菌絲糾結成黑色菌核。莖蔓染病初期在近地面的莖部或主側枝分叉處,產生褪色水浸狀斑,後擴大呈淡褐色,高溫條件下,病莖軟腐,長出白色棉毛狀菌絲,病莖髓部遭破壞腐爛中空,或乾枯。葉柄、葉、幼果染病初呈水浸狀並迅速軟腐,後長出大量白色菌絲及黑色鼠糞狀菌核。
    防治方法種子和土壤消毒:播前用50℃溫水浸種10分鍾;定植前每畝用40%五氯硝基苯粉劑1kg對細土20kg,拌勻耙入土中。生態防治:棚室上午以悶棚提溫為主,下午放風排濕,發病後適當提高夜溫,減少夜間結露,用10%速可靈煙劑或45%百菌清煙劑每畝每次250g,熏1夜,隔8~10天1次,連防3~5次。發病初期,先清除病菌病葉,再選用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多霉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200倍噴霧。
    黃瓜黑星病在幼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生,尤以嫩葉、嫩莖、幼瓜被害嚴重。發病初期,葉片上產生黃白色圓形斑,直徑2~3mm,後多穿孔,呈星芒狀開裂。莖蔓上病斑呈污綠色水浸狀,後變褐,凹陷、流膠,病部嚴重時龜裂,濕度大時密生煙黑色霉層。瓜條受害時產生暗綠色圓斑,病部溢出白色半透明膠狀物,後變為琥珀色。病部凹陷,後龜裂呈瘡痂裝,病部停止生長,瓜條彎曲畸形。生長點染病,經2~3天,爛掉形成禿樁。

E. 冬季連陰天過後對黃瓜怎樣管理

秋冬季節管理1、9月下旬-11月,是氣溫變化幅度比較大、陰雨天較多,持續的低溫、寡照等不良氣候條件多發時期,對我縣蔬菜生產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溫度管理:秋冬茬黃瓜,一般前期掌握白天25-30℃,夜間13-15℃,陰天時白天20-22℃;秋冬茬番茄一般掌握白天25-27℃,夜間14-16℃。隨著天氣的漸漸變冷,光照時間縮短,光照強度降低,黃瓜掌握白天23 -26℃,夜間10-14℃;番茄掌握白天22-25℃,夜間10-12℃;當連陰天來臨時,要及時採取抗低溫弱光的技術措施:適時揭蓋草簾,增加室內散射光;堅持用笤帚等工具清掃棚膜外塵土、草屑,保持薄膜清潔;適時增光和補光。用白熾燈、熒光燈等進行人工補光,改善棚內光照條件;及時噴灑1%的葡萄糖溶液,以抵禦連陰天造成的植株營養缺乏;及時添加草苫和紙被,加強保溫。肥水管理:秋冬茬黃瓜一般5-7天澆一水,每10-15天追一次肥,畝追二銨30公斤、鉀肥25公斤。番茄在澆足定植水的基礎上,當第一花穗上的果長有雞蛋黃大小時,可進行第一次追肥澆水,11月份看天看苗適當澆水補肥。澆水一般在晴天上午、果實採收前進行,防止落花落果。深冬季節管理12月下旬至2月中旬,此期是結瓜拿產值的關鍵時期,該品種能耐8000lux弱光和10℃左右低溫,若長期弱光和低溫就會影響產量,光照時數要盡量達到6小時~8小時,要早揭草苫,只要揭開草苫棚室內溫度略有下降很快回升,保持棚室內最低溫度在10℃~12℃。要適當晚通風早合通風口,當溫度達到28℃~30℃時通風,下午當溫度降到24℃時合通風口,溫度降到20℃時放草苫。為了提高光照強度拉起草苫後,要及時清掃棚膜上的灰塵。澆水直接影響地溫,若土壤缺水要先看天氣預報,選寒流過後晴天上午澆水。同時提高棚室的溫度達33℃~35℃時再通風,第二天也要把溫度提到32℃以上。早春季節管理此時地溫已回升應加強肥水管理,以利於提高產量增加效益。一定要水肥管理。

F. 日光溫室冬春茬黃瓜定植後如何管理

(1)前期管理

從定植到瓜條開始採收,這段時間的管理稱為前期管理,前期管理的中心是以促根控秧為主。這個時期的氣溫和光照雖已明顯降低,但還未到達最低點。要充分利用這個時期有利氣候條件,加強管理,促進根系發育,增強植株對低溫、弱光及特殊天氣的適應能力。前期管理的技術水平高低,對中後期的植株生長、抗病、耐寒能力以及產量有重要的影響。

①澆好前三水:先要澆好定植水,防止土坨和周圍土壤分層,影響緩苗。在定植後10~15天,澆好緩苗水,這一水要澆足澆透,從畦中間的暗溝澆入,水位要頂到定植孔。根瓜採收後晴天上午澆第三水,也叫催瓜水。

②促根控秧:定植後一周內為促進緩苗,應適度控溫,白天25~32℃,夜間15~17℃。緩苗後要加大放風量,晴天中午最高不超過30℃,夜間15~12℃,早晨揭簾前維持在10℃即可,加大晝夜溫差,控制地上部的生長。若溫度管理偏高,植株長勢過旺,到最嚴寒的1、2月份抵禦低溫寒流的能力下降,同時葉片過大,地面嚴重遮陽,也會影響地溫的升高及根系的發育。

③植株吊蔓與調整:當植株長到6~7片葉後開始甩蔓時,及時拉線吊蔓。隨著莖蔓的生長,莖蔓往吊繩上纏繞,以後每2~3天一次。

(2)中期管理

從根瓜採收至3月上旬的管理稱之為中期管理,這段時間是冬茬黃瓜生產中溫度最低,光照最弱的時候,也是管理最難的時候,同時還是產量產值形成的高峰。

①溫度管理:此時期溫度管理是核心,白天要盡可能延長光照時間,在不影響室內溫度的前提下草簾盡量早揭晚蓋,並實行四段變溫管理。8:00~13:00,溫度控制在25~32℃,超過32℃時開始放風;13:00~15:30光合能力明顯下降,溫度維持在20~30℃;蓋簾後室內氣溫下降平緩,前半夜溫度維持在20~15℃;後半夜12~10℃,既有利於養分輸送,又能抑制呼吸消耗。地溫應保持在15℃以上。進入2月中下旬,隨著氣溫的增高,日照時數的增長和光照強度的增加,植株製造的養分增多,夜間的溫度也應提高,前半夜22~16℃,後半夜15~12℃,有利於養分的輸送和瓜條生長。

②濕度管理:由於冬季氣溫低,室內放風量小,極易形成高濕環境,發生各種病害,針對這一特點,應實行低溫、低濕的管理措施。白天空氣濕度控制在60%~80%,夜間維持在85%~90%,早晨葉片盡量不結水滴。應盡量減少澆水次數,不旱不澆水,水後要大放風,用葯時盡量選擇煙霧劑和粉塵。

③追肥:隨著采瓜量的增加,及時補充養分。根據採收量和植株表現,確定追肥的品種和數量,一般在第四水開始隨水追肥,如果葉片、瓜條顏色較深,追肥以氮肥為主,磷鉀肥為輔,並注意鈣鎂和其他微量元素的補充。施用時先將肥料溶解隨水追肥。若植株顏色較淺,葉片較大,則以追磷鉀肥為主。追肥量應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則,避免一次追肥量過大。3月份以後,可結合澆水追施稀糞和沼液沼渣,但要注意必須充分腐熟發酵。

(3)後期管理

①落蔓摘葉:隨著植株的生長和瓜條的陸續採收,生長點接近屋面時要採取落蔓。方法是在落蔓的上方把拴在鐵線上的塑料繩解開,使黃瓜生長點下落至合適的高度後再重新拴好,落蔓前將下部的老葉、病葉及時摘掉,可減少養分消耗,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避免病害傳播。

②加強水肥管理,延長採收期:進入4月以後,為防止植株衰老、脫肥,盡量延長採收期,此時應注意加強肥水的管理,一般5~7天澆一次水,7~10天追一次肥,並確保沖施肥的質量。若出現花打頂,呈萎縮狀時,可採取悶尖摘心,促生回頭瓜。為提高瓜條的商品率,應及時疏掉彎瓜、病瓜和多餘的小瓜。採收一定要及時,不可延遲採收而影響瓜條的商品率及總產量。

(4)特殊天氣的管理

在遇寒流、陰雪、連陰天的特殊惡劣天氣的情況下,要實施特殊的管理措施,以減少或避免災害性天氣給生產造成損失。

①寒流:在強寒流到來時,嚴密防寒保溫,增加紙被、草簾等覆蓋物,室內採取臨時加溫,生火爐、點燈泡等措施。

②陰雪:下雪時要及時清掃,防止棚面積雪而增加骨架負荷過重導致溫室骨架倒塌。

③連陰天:連陰天時及早採收瓜條,減少瓜條對養分的消耗,在不明顯影響室內溫度下降的情況下,盡量揭開草簾爭取一定時間的散射光。天氣驟晴後進行葉面追肥,以迅速補充養分和增加棚內濕度,若葉片出現嚴重萎蔫時,可適當進行臨時回苫。

(5)採收

黃瓜適於早采,單瓜重前期100~150克,中後期150~250克,尤其根瓜必須早采,使上部的瓜和蔓同時生長。前期連陰天應當及時早采,防治植株早衰或得病。

G. 越冬黃瓜陰雨雪天氣怎樣管理

‍‍

溫室黃瓜的秋冬茬、越冬茬、冬春茬,在苗期遇到連陰雨雪等不良天氣時,其管理技術主要以加強防寒保溫和增強光照為主。(1)防寒保溫當寒流和陰雨雪天氣到來之前,要嚴閉棚室,夜間加蓋整體覆膜,棚室後牆和山牆達不到應有厚度的,可在牆外加護草及薄膜等加強保溫。

(2)增加光照只要不下雨、不下雪,甚至白天下小雪時,都要堅持拉開草苫,利用微弱的散射光,增加棚內溫度,補充光照,使黃瓜植株進行光合作用。避免黃瓜植株長時間處於黑暗狀態,造成根、莖、葉生長嚴重失衡。

‍‍

H. 種植冬茬黃瓜想要增產,該怎樣科學澆水

有菜農問,「冬茬黃瓜想要高產多收,澆水、施肥有哪些講究?」

一般來說,冬茬黃瓜主要通過大棚方式栽培,在植株生長期間,菜農們肥水管理是否得當,直接關系黃瓜產量和品質。一方面如果肥水缺乏,株苗生長發育必然受阻,開花坐果情況不佳;另一方面,肥水過量又容易引起植株爛根、黃葉等問題,同樣不利於黃瓜增產。

那麼,想要冬茬黃瓜高產,菜農們該怎樣澆水、施肥?




I. 冬季黃瓜怎樣長期儲存

將黃瓜用紙巾或者廚房用的紙包裹起來,放進一個干凈的塑料袋中,排除塑料袋中的空氣,並將其密封好,然後將其放在家裡陰涼通風的地方,這樣可以很好的保存冬天的黃瓜。

J. 種植冬茬黃瓜想要高產,在施肥、澆水方面有哪些技巧

越冬茬黃瓜10月上旬播種育苗,11月中旬定植,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開始收獲,直至翌年春末夏初結束。越冬茬黃瓜生產在一年中光照最差、溫度最低的季節進行,技術難度最大,要求嚴格,但也是經濟效益最好的一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