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小菜秧怎樣管理
擴展閱讀

小菜秧怎樣管理

發布時間: 2022-05-20 04:11:41

Ⅰ 在蔬菜苗期怎樣做,才能更好的生根壯苗呢

果樹根系隨季節變化全年生長,根系的健壯生長,是果樹豐產的重要環節。 三月下旬至五月上旬,隨著春季地溫日益升高,果樹根系依靠上年貯存的養分,出現第一次旺長。 第二不同的節點有不同的功能!也就是說植物自己知道自己的工作!植物本身就有自己一套內循環系統,是極其復雜的體系!土壤,空氣,溫度,濕度,等等有很多外界因素在。

Ⅱ 蔬菜秧苗徒長的原因是什麼怎樣防止菜苗徒長求解答

(1)越夏蔬菜秧苗徒長原因
越夏蔬菜在各個時期出現徒長的原因是不同的。最可能發生徒長並造成嚴重危害的時期是出苗到子葉展開期,這時的徒長主要是由播種過密,出苗後又未及時揭去覆蓋物,使幼苗過於擁擠造成的。出苗後未及時降溫,也容易使幼苗的上胚軸伸長過度,出現徒長。子葉展開至2~3葉期未及時間苗,或溫度過高而又未及時假植(移苗進缽),也易使秧苗過分擁擠而出現徒長。假植緩苗後到定植前,由於苗床內土壤和空氣濕度過高,營養土氮肥偏多,未能及時通風透光、排稀擁擠的秧苗,也會出現徒長。
(2)防治方法
一是播種密度不宜太大,以免出苗後幼苗擁擠。同時,出苗約30%及時拆除地面覆蓋物。二是及時間苗、假植和定植,出苗後茄果類應及時間苗,一般應間苗2~3次;在秧苗「二葉一心」時應進行假植,假植的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120~130株。三是加強通風透光,控制溫度、濕度。在秧苗出土後假植前,假植緩苗後定植前均應進行通風透光,降低溫度、濕度,控制秧苗的過度生長。四是合理進行肥水管理,在營養土的制備中,應該注重磷鉀肥的用量,控制氮肥用量,苗床內嚴格控制水分和追肥,需要追肥時,不能偏施氮肥。五是及時排稀秧苗,茄類、瓜類蔬菜定植前20天左右,秧苗常常出現過度擁擠現象,此時應當適當移動秧苗,使大小秧苗分開,並擴大單株的生存空間。六是葯劑控制徒長,一旦出現秧苗徒長,除了採取上述有關措施外,還可用0.2%的波爾多液(等量式)噴霧,或用50%矮壯素2000~2500倍液噴霧。

Ⅲ 小菜秧葉子發黃是什麼原因

小菜秧葉子發黃有以下原因,針對處理即可。
一、旱黃
缺水的黃與水多的黃不一樣,缺水之黃為葉梢或邊緣發枯、發干,老葉自下而上枯黃脫落,但新葉生長比較正常。注意澆水時澆足、澆透即可。
二、缺肥黃
表現在嫩葉顏色變淡,呈黃或淡綠色,而老葉比較正常或逐漸由綠轉黃。要經常檢查盆土如有干結現象應換土,平時薄肥勤施並適時澆一些礬水補鐵。
三、缺光黃
長時間置蔭蔽環境,葉片得不到足夠陽光,不能形成葉綠素,整株葉片變黃繼而脫落,補充光照可避免此病。
四、肥黃
施肥過多或濃度過大引起的花卉發黃,表現在新葉頂尖出現干褐色,一般葉面肥厚而無光澤,且凹凸不舒展,老葉片焦黃脫落。應立即停止施肥,嚴重的用大量清洗沖洗部分肥料。
五、灼黃
強烈陽光直射到一些喜陰的花卉(如吊蘭、玉簪等)上,易引起花卉葉梢、葉緣發枯,葉片朝陽部分出現黃斑。移到陰處即可。
六、水黃
嫩葉暗黃且無光澤,老葉無明顯變化,枝幹細小黃綠,新梢萎縮不長,表明澆水過多。將花卉脫盆置於通風陰涼自吹乾土團後再裝回盆中。

Ⅳ 青菜種植時間和方法

1、青菜的春季栽培方法:
(1)品種:春季栽培的青菜,應選擇冬性強的品種,才不易抽薹。上海地區一般選用三月慢、四月慢和五月慢等品種。
(2)育苗:將育苗的土地做成寬2米(連溝)的畦,每畝使用腐熟有機肥1000千克。於10月上旬至下旬播種,每畝用種量0.3千克,播種要均勻,播後踏實。出苗後間苗2~3次,適量追肥。當苗6~7片真葉時就可定植大田。
(3)整地:大田翻耕後,施蔬菜專用復合肥50千克每畝作基肥,做成寬2.5米(連溝)的畦,待定植。
(4)大棚育苗的三月慢與1月下旬定植,五月慢於2月上旬至3月下旬定植。株行距分別為三月慢10×15厘米,四月慢15×15厘米,五月慢15×20厘米。
(5)田間管理:定植活棵後追肥一次,每畝施尿素5千克。封行前施第二次,每畝施尿素7.5千克。3月份注意防蚜蟲。
(6)採收:露地育苗的三月慢於2月下旬至3月下旬採收,大棚育苗的四月慢於3月下旬至4月初採收,五月慢於4月下旬至5月上旬採收。用菜刀去根,凈菜上市。
2、青菜的夏季栽培方法:
(1)品種:選擇耐熱性強、品質好的品種作為夏季栽培的品種,如抗熱青3號、華王、605等
(2)整地:每畝施用蔬菜專用復合肥40公斤作基肥,做成寬2米(連溝)的畦,做到深溝高畦,以利排灌。
(3)播種:火青菜(夏季栽培的青菜稱火青菜)於6月中旬至8月上旬分批播種,均勻撒播,用種量依據栽培目的而定,作為雞毛菜栽培的每畝用種量2.5~3千克。「一播三賣」的用種量1.2~1.5千克。作菜秧的用種量1千克。可採用防蟲網和遮陽網全程覆蓋栽培,以達到少用葯和不用葯的目的。
(4)田間管理:火青菜當子葉展開時就可間苗,保持苗距3厘米,真葉出現後再間苗,苗距12~14厘米。每次間苗後要追肥,每次每畝使用蔬菜專用復合肥6千克。移栽的火青菜一般7月下旬播種,25天苗齡,移栽選在涼爽的天氣,午後拔苗,下午3時後定植,密度12~14厘米見方。澆水掌握輕澆、勤澆的原則,澆水在上午8時前、下午5時後進行,防止爛菜。對蚜蟲、菜青蟲、小菜蛾應注意防治。

Ⅳ 如何對不同的蔬菜進行苗期管理

(1)溫度控制。不同園藝作物種類及作物不同的生長階段對溫度有不同要求。常見蔬菜幼苗生長期間的溫度應控制在適合的范圍內,見表3。

(2)穴盤位置調整。在育苗過程中,由於微噴系統各噴頭之間出水量的微小差異,使育苗時間較長的秧苗,產生帶狀生長不均勻,觀察後發現應及時調整穴盤位置,促使幼苗生長均勻。

(3)邊際補充灌溉。各苗床的四周邊際與中間相比,水分蒸發速度比較快,尤其在晴天高溫情況下蒸發量要大一倍左右,因此在每次灌溉完畢,都應對苗床四周10厘米~15厘米處的秧苗進行補充灌溉。

(4)苗期病害防治。瓜果蔬菜及花卉育苗過程中都有一個子葉內貯存營養大部分消耗、而新根尚未發育完全、吸收能力很弱的斷乳期,此時幼苗的自養能力弱,抵抗力低,易感染各種病害。園藝作物幼苗期易感染的蔬菜種類白天溫度夜間溫度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病毒病、灰霉病、菌核病、疫病等;以及由於環境因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有寒害、凍害、熱害、燒苗、旱害、澇害、鹽害、漚根、有害氣體毒害、葯害等。對於以上各種病理性和生理性的病害要以預防為主,做好綜合防治措施,即提高幼苗素質,控制育苗環境,及時調整並杜絕各種傳染途徑,做好穴盤、器具、基質、種子和溫室環境的消毒工作。育苗期間常用的化學農葯有75%的百菌清粉劑600倍液~800倍液,可防治猝倒病、立枯病、霜霉病白粉病等;50%的多菌靈800倍液可防治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灰霉病等;以及64%殺毒礬M8的600倍液~800倍液,25%的瑞毒霉1000倍液~12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和72%的普力克400倍液~600倍液等對蔬菜瓜果的苗期病害防治都有較好的效果。化學防治過程中注意秧苗的大小和天氣的變化,小苗用較低的濃度,大苗用較高的濃度;一次連續用葯後如連續晴天可以間隔10天左右再用一次,如連續陰雨天則間隔5天~7天再用一次;用葯時必須將葯液直接噴灑到發病部位;為降低育苗空間及基質濕度,打葯時間以上午為宜。對於猝倒病等發生於幼苗基部的病害,如基質及空氣濕度大,則可用葯土覆蓋方法防治,即用基質配成400倍~500倍多菌靈毒土撒於發病中心周圍幼苗基部,同時拔除病苗,清除出育苗溫室,集中處理。對於環境因素引起的病害,應加強溫、濕、光、水、肥的管理,嚴格檢查,以防為主,保證各項管理措施到位。

(5)定植前煉苗。秧苗在移出育苗溫室前必須進行煉苗,以適應定植地點的環境。如果幼苗定植於有加熱設施的溫室中,只需要保持運輸過程中的環境溫度;幼苗若定植於沒有加熱設施的塑料大棚內,應提前3天~5天降溫、通風、煉苗;定植於露地無保護設施的秧苗,必須做好煉苗工作,定植前7天~10天逐漸降溫,使溫室內的溫度逐漸與露地相近,防止幼苗定植時因不適應環境而發生冷害。另外,幼苗移出育苗溫室前2天~3天應施一次肥水,並進行殺菌、殺蟲劑的噴灑,做到帶肥、帶葯出室。

Ⅵ 鄉下種菜的方法步驟

  1. 劃出一塊地出來

不同的蔬菜根據季節、溫度、澆水量、施肥量都是不同的,當大家選擇一種蔬菜種植的時候,就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每天澆水量、適當的施肥等等,若是不懂得怎樣去種植任何一種蔬菜,大家可以上網查查教程,這樣就更加方便你種植蔬菜了。

(6)小菜秧怎樣管理擴展閱讀:

在容器或者菜地的土壤上,用手指或者木棍或者木板,在土壤表面壓出或者畫出凹槽再播入種子,用工具在土壤表面畫出或者挖出0.5-1厘米左右的凹槽。如果是平行播種,凹槽之間需要有適當的間距。

用指尖捏起種子,將種子一粒一粒灑在凹槽里,將凹槽兩側的泥土覆蓋在種子上方,然後輕輕壓實泥土。當種子發芽後,需要進行1-2次的間苗,最終讓菜苗之間有最佳的間隔和列寬。

不同的種子,播種之後在上面覆蓋的泥土量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在買種子前要先了解清楚,或是查看種子包裝袋上的說明。通常來說,喜光的種子覆以薄土,喜陰的種子蓋上厚土。

Ⅶ 青菜或小青菜(小菜秧)怎麼種的

如果你是買菜籽種小白菜的話,要注意先要把土盡可能的弄碎,後把土淋濕,如果有農基肥的話可以鋪一層薄薄的,然後再肥料上在零星的撒點土,把菜籽撒上,注意密度,不要太密也不要太稀了,在蓋點土,撒點水就好了,不用過幾天你就會發現菜籽已經發芽張出土了。
小菜秧的話你可以種成行的,先弄條行子,在行子里放入農基肥,蓋上土,再把菜秧栽上,澆點水就好了。
我家是農村的,小時候就是這么種的,現在回家也幫忙種菜的,方法還是一樣的。希望幫到你了。

Ⅷ 青菜的種植方法和時間

青菜又叫小白菜、油菜、小油菜,種子可榨油的芸薹,別名亦為油菜,有芸苔和紫菜苔兩個變種,其葉片帶粉霜,且基生葉為羽狀裂,與小白菜不同。種植季節一般為8-10月,每年均可種植,但以秋、冬季節為佳,北方冬季宜在室內種植。
青菜的育苗方法:
溫度較高時適合用直播法,溫度較低時可播種後現移栽。
1、先將盆土澆透水,種子用細土混勻後撒播於土面,稍覆土,蓋住種子即可,不能太厚,可用噴霧的方式將表土噴濕以保持濕潤狀態。一般約3-4天發芽,溫度低時約需1周。也可以用點播的方法,每穴2-3粒種子,間距約3-5厘米,氣溫高時間距可小些,氣溫較低時間距稍大些。
2、幼苗期需保持土壤濕潤,氣溫較高時早、晚各澆水1次。發芽2周後隨澆水噴施1次稀薄的腐熟有機肥。
3、4-5片真葉時可移栽定植,株距視品種大小而定,一般約15-20厘米。定植後澆透水,稍遮陰,成活後正常管理。若無需移植,則需開始間苗,將較大的苗撥出。間苗的原則是讓苗分布較為均勻,可選行多次,直至間距合適為止,每次間苗後追施1次腐熟有機肥。
青菜的春季栽培方法:
1、品種:春季栽培的青菜,應選擇冬性強的品種,才不易抽薹。上海地區一般選用三月慢、四月慢和五月慢等品種。
2、育苗:將育苗的土地做成寬2米(連溝)的畦,每畝使用腐熟有機肥1000千克。於10月上旬至下旬播種,每畝用種量0.3千克,播種要均勻,播後踏實。出苗後間苗2~3次,適量追肥。當苗6~7片真葉時就可定植大田。
3、整地:大田翻耕後,施蔬菜專用復合肥50千克每畝作基肥,做成寬2.5米(連溝)的畦,待定植。
4、大棚育苗的三月慢與1月下旬定植,五月慢於2月上旬至3月下旬定植。株行距分別為三月慢10×15厘米,四月慢15×15厘米,五月慢15×20厘米。
5、田間管理:定植活棵後追肥一次,每畝施尿素5千克。封行前施第二次,每畝施尿素7.5千克。3月份注意防蚜蟲。
6、採收:露地育苗的三月慢於2月下旬至3月下旬採收,大棚育苗的四月慢於3月下旬至4月初採收,五月慢於4月下旬至5月上旬採收。用菜刀去根,凈菜上市。
青菜的夏季栽培方法:
1、品種:選擇耐熱性強、品質好的品種作為夏季栽培的品種,如抗熱青3號、華王、605等。
2、整地:每畝施用蔬菜專用復合肥40公斤作基肥,做成寬2米(連溝)的畦,做到深溝高畦,以利排灌。
3、播種:火青菜(夏季栽培的青菜稱火青菜)於6月中旬至8月上旬分批播種,均勻撒播,用種量依據栽培目的而定,作為雞毛菜栽培的每畝用種量2.5~3千克。「一播三賣」的用種量1.2~1.5千克。作菜秧的用種量1千克。可採用防蟲網和遮陽網全程覆蓋栽培,以達到少用葯和不用葯的目的。
4、田間管理:火青菜當子葉展開時就可間苗,保持苗距3厘米,真葉出現後再間苗,苗距12~14厘米。每次間苗後要追肥,每次每畝使用蔬菜專用復合肥6千克。移栽的火青菜一般7月下旬播種,25天苗齡,移栽選在涼爽的天氣,午後拔苗,下午3時後定植,密度12~14厘米見方。澆水掌握輕澆、勤澆的原則,澆水在上午8時前、下午5時後進行,防止爛菜。對蚜蟲、菜青蟲、小菜蛾應注意防治。
青菜的秋季栽培方法:
1、品種:一般選用較抗病毒病的矮抗青、新場青等品種。
2、育苗:將育苗地整好,於8月上旬至9月下旬分批播種育苗,每畝播種量0.5~0.75千克。播種後每天澆水1~2次。出苗後2~3次,最後苗距為3厘米見方。
3、整地同春季栽培。
4、 定植:定植時間一般在9月上旬至11月上旬,株行距20×25厘米。定植後即刻澆搭根水。
5、田間管理:活棵後進行第一次追肥,每畝使用尿素5千克,封行前再追肥一次。遇旱時及時澆水或灌溉,注意防治蚜蟲和病毒病。
6、採收:依據定植期不同,採收期也不同,9月份定植的,25~30天可採收。10月上中旬定植的,約40天採收,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定植的,45天採收。
青菜的冬季栽培方法:
1、品種:一般選擇冬常青和二月慢
2、育苗:於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種育苗,每畝播種量0.4~0.75克,苗期適當追肥。
3、整地:同春季栽培。
4、定植:冬青菜的定植期從11月初至翌年1月底,定植時深栽、密植。避免凍害,一般株行距為:8×15~17厘米。
5、田間管理:基本與春季栽培相同,加強防寒措施,可採用無紡布浮面覆蓋。
6、採收:冬播青菜生長緩慢,從定植到採收需80~90天,可依據市場適當提早或推遲。

Ⅸ 蔬菜幼苗苗期管理,如何協調好溫度和光照

澆過栽苗水後,隔一天澆第二水,再過3天到4天澆第三水,三水後,適時中耕鬆土,然後蹲苗8-10天促根系發育。蹲苗時間不要太長。果菜類白天降到15 20°C,夜間5~10°c;葉菜類白天10~15°C,夜間1~5°C。 各種蔬菜幼苗苗期溫度管理大體都經過這幾個階段,只是不 同作物、不同時期育苗。

Ⅹ 如何防止夏菜秧苗徒長秧苗徒長後應採取哪些措施

徒長是夏菜育苗中常見的問題,秧苗徒長,不僅會降低產量、延遲成熟,而且由於秧苗的素質較差,容易誘發病害。所以,在育苗期間,應採取一切措施,防止徒長的發生。
秧苗徒長是指秧苗的莖稈細長,節間長而稀疏,葉薄色淡綠,組織柔嫩,根須稀少。引起秧苗徒長的原因,主要是光照不足和溫度過高,尤其是夜間溫度過高,呼吸消耗過多的養分。此外,氮肥和水分過多、播種過密、移苗不及時等也容易引起秧苗徒長。
在夏菜育苗期間均可能出現徒長,但各個時期出現徒長的原因是不同的。最可能發生徒長,並造成嚴重為害的時期是出苗到子葉展開期,這時的徒長主要是由於播種過密,出苗後又未及時揭去覆蓋物,使幼苗過於擁擠而出現徒長;出苗後未及時降溫,也容易使幼苗的上胚軸伸長過度,出現徒長。子葉展開到2~3葉期,未及時刪苗,或由於溫度過高而又未及時假植(移苗進缽),使秧苗過分擁擠,從而出現徒長情況。假植緩苗後到定植前,由於連續陰雨,苗床內土壤和空氣濕度過高,營養土氮肥偏多,而管理上未能及時通風透光、排稀擁擠的秧苗,同樣會出現徒長。防止秧苗徒長的方法主要為:
①播種密度不宜太大,以免出苗後幼苗擁擠。如茄果類蔬菜一般每公頃大田需播種床30~45米2,播225~375克種子。同時,約有30%出苗後及時拆除地面覆蓋物。
②及時刪苗、假植和定植。出苗後茄果類應及時刪苗,一般應刪苗2~3次;在秧苗具二葉一心時即應進行假植,假植的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120~130株。
③加強通風透光,控制溫、濕度。在秧苗出土後、假植前、假植緩苗後、定植前均應進行通風透光、降低溫濕度,加強低溫鍛煉,控制秧苗的過度生長。
④合理進行肥水管理。營養土的制備中,應該注重磷、鉀肥用量,控制氮肥用量;苗床內嚴格控制水分和追肥,需要追肥時,不能偏施氮肥。
⑤及時排稀秧苗。茄、瓜類定植前20天左右,秧苗常常出現過度擁擠現象,此時應當適當移動秧苗,使大小秧苗分開,並擴大單株的生存空間。
⑥葯劑控制徒長。一旦出現秧苗徒長,除了採取上述有關措施外,還可用0.2%的波爾多液(等量式)噴霧,或用50%矮壯素2000~2500倍液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