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幼師怎樣管理小班幼兒紀律
擴展閱讀

幼師怎樣管理小班幼兒紀律

發布時間: 2022-05-20 18:18:43

Ⅰ 如何對幼兒進行紀律教育

你好,對幼兒進行紀律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求孩子們反復練習,熟記在心

幼兒園的小朋友對老師的話都是言聽計從,不折不扣地執行下去。在小朋友的心目中,老師們都是像自己的爸爸媽媽一樣,都是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大人,似乎就沒有他們不會的事情。

因而孩子們對老師給自己安排的事情都能嚴格遵守,努力按照老師的要求執行。

但是幼兒園的小朋友畢竟受年齡所限,三四歲左右的孩子,期望他們能夠很好地理解老師提出來的要求,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麼老師怎麼做畢竟合適呢?

1.因為孩子年齡小,理解起來有點難度,老師不妨直接把結果告訴給孩子們,讓孩子們按照要求來做一下,或許就可以很快掌握住。

比如說,告訴孩子們不要遲到早退,班級裡面的玩具都是大家共同使用的,自己玩一會之後,再傳給其他小朋友,不能一個人單獨玩玩具,要不然以後就沒有人會願意你當朋友啦。

2.小朋友們在幼兒園會安排一頓午餐,還有下午補充的小點心,老師告訴孩子們,要排隊前往就餐地點,每個人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絕不能插隊,也絕不能端走別人的碗筷。

告訴孩子要學會自己獨立吃飯,不能隨意翻動盤子,掉在地上的飯菜不能再撿,吃飯時要保持安靜,不要說話,更不能放聲大笑,告訴孩子吃飯時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嗆到了。

3.這些要求看似都是不值一提,但是細節決定成敗,還是需要老師反反復復強調,時間長了,才能讓孩子們養成服從命令聽指揮的好習慣。

考慮到孩子們的年齡特點,無論什麼樣的紀律要求,都需要老師反復帶著孩子們去練習,無它,但手熟爾。

時間長了,孩子們自然而然就會掌握住這些紀律要求了。

Ⅱ 幼兒園課堂紀律小妙招有哪些

1、及時恰當地處理問題行為。

只發現問題還是不夠的,教師還必須採取一定措施處理問題行為,教師採取什麼措施取決於問題的
質和場合。

例如,有些學生靜坐在座位上但不聽課,看連環畫或伏在桌子上睡覺但無鼾聲,這類問題
為屬於內向性的,它不明顯干擾課堂教學,因此教師不宜在課堂里停止教學而公開指責他們,可以采
給予信號、鄰近控制、向其發問和課後談話等措施加以處理。

有些學生大聲喧嘩、戲弄同學、扮小丑
頂撞教師,這類行為是外向性的,它們對課堂有較大幹擾,教師必須通過警告、批評等措施迅速制
,必要時可以適當懲罰。

2、靈活運用獎懲手段。

運用獎勵手段鼓勵正當行為,通過懲罰制止不良行為,這是鞏固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
之一。獎懲的具體辦法很多,例如教師表情上的贊同與不贊同,表揚與批評,給予學生某種榮譽或取
榮譽,發獎品,課後留校,暫停聽課,送校長室等。

在實施獎懲時需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根據實際情
靈活運用,以獎勵為主;二是維護課堂規則的權威性,嚴格按規則實施獎懲;三是懲罰手段不能濫用,
不能體罰學生。

有效的課堂管理:

實際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課堂規則的過程中實現的。教師每天面對的是幾十個性格
異、活潑好動的孩子,如果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課堂程序和常規,就不可能將這些孩子有序地組織在
學活動中。

實踐表明,教師適時將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來,形成學生的課堂行為規范並嚴格監督執
,不僅可以提高課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亂,而且一旦學生適應這些規則後會形成心理上的穩定
,增強對課堂教學的認同感。

例如,音樂課上要求學生上課時隨著教師的琴聲一行行列隊輕輕走入教
,在音樂聲中向教師問好、坐下,下課後仍按小組隊形踩著音樂節奏輕輕退出教室。這種要求一旦成
學生的行為習慣,就可以長久地發揮作用,產生積極的管理效益和教學效益。

相反,如果一個教師不
意課堂規則的建立,只憑著不斷提出的各種要求、指令維持課堂秩序,不僅管理效率低,浪費時間,
且容易因要求不當引起新的課堂問題行為。

Ⅲ 小班教研如何讓幼兒做個守紀律懂道理的好孩子

方法:

1、及早給孩子灌輸紀律的概念在孩子沒有上幼兒園之前,家長就要告訴孩子「人長大了就要遵守規矩,不能為所欲為」。比如爸爸媽媽上班不能遲到,如果遲到了就會被扣發工資。

而小朋友上了幼兒園以後上課發言要舉手,不能隨便說話隨便動,做操不能遲到等等。這樣在孩子的頭腦中就會有遵守紀律的概念了,到了幼兒園對於老師的要求,心理上相對比較容易接納。

2、訓練孩子遵守紀律的能力平時和孩子玩的時候就定時,比如和孩子一起畫畫,那就規定好半小時之內不能做其他事情,也不能隨便亂走,如果想撒尿就要先請示家長。

這樣的訓練開始可能孩子不太配合,可以先從短時間開始,十五分鍾、二十分鍾、半小時,如此循序漸進,多鼓勵孩子,這樣孩子在入園之後就不會有太多不適應,從而能更專注的聽老師講課了。

上幼兒園家長注意事項:

1、為寶寶准備一個小書包,裡面可以放上寶寶最喜歡一本小書或者一個小玩具,熟悉的物品會讓寶寶在陌生的環境中減少心理壓力。

2、要給寶寶的衣服,鞋子等物品綉上名字,或做上標志,並讓寶寶來認一認,這樣便於寶寶能集體生活中分辨出自己的物品。

3、為寶寶准備一到兩套干凈的衣褲,記得寫上名字,放在幼兒園里。寶寶因為焦慮或者貪玩,往往會出現尿褲子的現象,這樣老師就能及時為寶寶更換好乾凈的衣褲。

Ⅳ 幼兒園課堂紀律小妙招

幼兒園課堂紀律管理的技巧
一、要有明確的課堂紀律要求

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積極、向上、有序的課堂規則,會使師生之間目標一致,形成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從而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堂行為,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和進取心。

因此,一個教師在接手一個班的開始一段時間,盡早為學生制定一套指導他們課堂行為的規則。可以讓學生參與整個制定過程,和學生討論這些規則背後的道理,確保他們對之有真正的理解,認識到每條規則的必要性。

二、要掌握課堂管理的基本原則

首先,要用智慧啟迪

好的課堂紀律不是扯著嗓子喊出來的,更不是用武力能夠征服了的,它需要我們走到學生中間去。只有把知識變成智慧,啟迪學生的心靈,發掘學生的潛力,才能讓課堂充滿積極的氛圍。

第二、要小心呵護學生的自尊心

著名特級教師錢夢龍說:「學生的自尊心是很容易受傷的,一些學習較差的學生尤其如此。有時候,教師不恰當的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只是一個眼神,都可能造成對學生的傷害,而學生一旦受到傷害,再要他們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就不大可能了……」有時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像愛護眼睛那樣呵護學生的自尊心,盡量避免在全班學生面前批評某個學生。

第三、要多表揚,少批評

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說:「我的口袋裡總是揣滿了『高帽子』走進課堂,因為我知道賞識能使人愉悅,賞識能使人快活,賞識能激發人的潛能,賞識能使人心智開啟,靈感涌動。」

我們教師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理解學生的難處和實際情況。特別是後進生,要多捕捉「閃點光」, 仔細洞察他們的點滴進步, 即使只有一絲閃光,也都應該給予熱情的肯定。

第四、任何時候都要以對課堂教學影響最小的方式來處理學生的紀律問題。對於個別學生的紀律問題,要不動聲色,單獨地進行溝通。千萬不要在整間教室里進行有關紀律的對話。

三、組織課堂紀律的具體策略

在具體的課堂操作中,以下幾種做法值得借鑒。

1、要了解你的學生

著名教師鄭傑說:你了解了學生,就會體諒學生的`苦衷,就會被學生從心底里接受,這樣你就握著一把鑰匙,一把讓學生學業成功,也讓你自己事業成功的鑰匙。

如何了解呢?平時教學中,每隔一段時間就來一個民意測驗,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思想動向。如果是公開課,可以在課前就所學課的難點和興趣點,還有學生對老師的一些基本要求來一個問卷調查,做到成竹在胸。

2、要用心記住每一個學生的名字

這在異位教學時更值得這樣做。教師可以把所授班級的學生座次表寫出來,上課時放在講桌上,上課時能熟記並且隨時叫出學生的名字,學生就會感到獲得了尊重,自然對教師產生了信任感、親切感,這種情況下的教學效果往往會很好。

3、提前三分鍾進教室

老師要提前進教室,便於作好課前准備,了解學生的情況,穩定學生的情緒,聯絡師生情感,同時也可以提醒學生安靜下來。千萬不要不管班級里怎麼樣亂七八糟,傻乎乎地開始上課,那樣,你很難把課上下去。讓你的眼神掃視全班孩子,使每個孩子都能感覺到老師在盯著他(她),等孩子們都安靜下來後,就可以進行你的教學了。

4、巧用課前三分鍾

一節課開始,老師應該盡快地讓孩子靜下來,有效地用好上課的前三分鍾,使學生對本堂課所要學習的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將學習變成一種自我需要。老師們結合教材特點精心設計的導入法就具有這種功效。

5、盡量多給學生發言的機會

教師要善於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多給學生發言的機會,還可以把舉手發言變成小組討論,然後選代表匯報討論結果,代表要經常更換,不要固定。有的學生發言佔用時間過長,影響其他學生的發言,對此,要有時間上的規定,表述要簡潔明了。如果有的學生說起來沒完,教師就要提醒,甚至請其暫時停止發言。同時,還要注意始終讓所有學生都有事可做。例如,當某個學生在作陳述時,讓其他學生准備對之進行評價。

6、注意音量和語速

上課時教師的音量過大,一路高歌,學生就會感到煩躁,容易疲倦;聲音過小,學生聽起來感到吃力,同時不易引起學生的注意。語速過快,學生沒有時間思考,思維跟不上,聽不懂;語速過慢或平鋪直敘,又不能調動學生的思維激情,會使他們感到索然寡味、失去興趣。所以要求老師的音量、音速或是提高或是停頓,要有抑揚頓挫。有時,還可動用片刻「沉默」來引起學生注意。當然,這些方法都應服從於教學內容的表達需要。

7、用目光傳達課堂管理信息

比如,課堂上老師充滿愛的目光要輻射到每一位同學。目光所到之處,讓學生感到老師在關注我,並且很愛我,這樣學生們會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尤其是開小差的學生,當他與教師的目光交織後,會回頭繼續認真聽講,比大聲訓斥更有效。還可適時走近注意力分散的學生,用友好而警示的目光鼓勵學生發言。

Ⅳ 幼師怎樣管理幼兒方法

幼師管理幼兒方法有學會換位思考、學會賞識學生、學會制怒。

1、用寬容的心態克制自己,學會換位思考。多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處境著想,站在學生的角度感受當代學生所面臨的成長煩惱,學習壓力,甚至對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做法多一份理解,對他們多一份關愛,從而減少師生的矛盾與沖突,實現師生之間的和諧相處,讓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2、用新型的學生觀來充實自己,學會賞識學生。調皮淘氣的學生一旦犯錯,會使我們更生氣。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應多在印象中搜尋該生的閃光點,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

3、用轉移方法來控制自己,學會制怒。當人的情緒激動時,為了使它不至於爆發和難以控制,可以有意識地轉移注意力,把注意力從引起不良情緒反應的刺激轉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動上去。課堂上發生不良情緒,要及時把情緒轉移到與學生的交流談心上,轉移到與課堂教學有關的話題上。下課後再慢慢解決。訓練有素的教師總善於用冷處理的方法來解決突發問題,使學生心悅誠服。

幼兒教師是教師隊伍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

她們主要以女性教育者為主,負責教育學齡前兒童也就是幼兒。幼兒教師主要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幫助他們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幼兒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角色決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而且是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幼兒園的日常工作是瑣碎和平凡的,同時情況又是復雜多變的,有時孩子的行為不正確,有時孩子的生活又需要教師特殊的照顧,在這樣艱巨的工作下,許多教師不免會出現煩躁情緒,而這種情緒會傳遞給敏感的孩子,使他們感到焦慮不安。所以教師應該對幼兒教育工作的特點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有充分的准備,堅定信念,保持一顆執著的事業心。

Ⅵ 幼師如何整頓小班紀律

幼師整頓小班紀律,要以鼓勵和表揚為主,先把紀律用心宣傳到位,讓小朋友都記在心裡,然後問問小朋友都記住紀律了沒有,如果都記住了,然後再看誰做的好,就提出表揚和鼓勵,或獎勵小紅花,這樣引起榜樣效果,讓其他小朋友都要這樣學習,慢慢就形成了遵守紀律的好習慣,這樣的幼師能夠在表揚中整頓出來的紀律才是輕松和諧的紀律。紀律雖然是嚴肅的,但也是要讓小朋友能夠從內心服從的才是成功的教育整頓。

Ⅶ 幼兒園小班怎樣維持紀律

1、幼兒的注意到力只有幾分鍾,因此隔十分鍾左右就換一個教學環節,比如由活動轉到寫字,由講故事轉到畫畫;
2、幼兒喜歡表揚,可以恰當地運用表揚,比如口頭表揚,獎勵五角星貼紙、蘋果帖紙等;
3、對守紀律的小朋友進行表揚,對不守紀律的小朋友進行恰當的批評;
4、幼兒的行為具有反復性,要有足夠的寬容和愛心。

Ⅷ 如何管理小班孩子的常規和紀律

小班幼兒剛入園時通常不能適應幼兒園的群體生活,原因之一是他們還沒有接受和掌握幼兒園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規則。如何幫助幼兒清楚、准確地理解規則要求,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常規習慣呢?
一、了解幼兒,建立融洽關系
小班幼兒大部分與教師都是從未接觸過的,幼兒從各自的家庭進入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總會出現膽怯,有些甚至有任性、倔強的情況出現。那麼,教師就必須充分了解每個幼兒的家庭情況,了解幼兒的個性,並以寬容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位幼兒,在幼兒心中建立威信,同時盡量縮短師幼之間的距離。一旦教師成為幼兒的朋友,幼兒便樂意接受教師的教育和指導,這對教師執行常規要求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制定規則,循序漸進
首先應擬定一系列衛生和自我服務方面的規則:讓幼兒認識自己的標記圖,幫助幼兒養成自己的物體自己用的好習慣,同時學習正確使用杯子、毛巾的方法;通過各種游戲使幼兒認識小手,學習正確洗手的方法,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幫助幼兒學會用小手做有用的事,如「我會用雙手搬椅子」,「我會自己擦手」,「我會自己吃飯」等;在玩玩具和做游戲的過程中,指導幼兒學習按物體特徵和籃子標記進行分類和擺放,使幼兒養成玩後會收拾以及物歸 原處、不亂拿亂放的好習慣;指導幼兒進行操作材料的練習,讓他們在操作中學習解扣、系扣、拉拉鏈以及有順序地穿脫衣服,在認識鞋的過程中學習分清左右腳穿鞋。通過「聽音樂找鞋」、「我會穿衣服」等游戲,鞏固幼兒對這些規則的掌握。在小班下學期,還可以逐步讓幼兒學習疊衣服、疊被子、擦桌子、互相幫忙擦汗等,在此過程中使幼兒學會講禮貌,從而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的提高,進一步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良好的紀律規則:
制定各種規則。與幼兒討論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如「收拾玩具時要輕拿輕放」、「飯後不要亂跑」等等。在幼兒明確了要求後,還應把這樣做的原因和結果告訴幼兒,如「在活動室亂跑容易撞倒別人,發生危險。」規則一旦公布,就必須不斷重申,一貫執行,幫助幼兒逐漸形成習慣。
循序漸進地執行各種規則。教師可以通過語言、音樂、常識等系列活動,利用游戲的形式,幫助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良好的常規,如《大公雞和漏嘴巴》的故事教學中,幼兒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知道吃飯要專心,要保持桌面干凈不掉飯粒,由於故事具體形象,引人入勝,幼兒很快掌握了這一規則要求。教師還要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時刻提醒幼兒遵循這一規則,並讓幼兒學會飯後把掉落桌上的飯菜撿起來,裝進盤里,使幼兒從中領悟掉飯粒的後果,從而慢慢改變這些不良行為習慣。
教師以身作則。如教師要求幼兒洗手時不要把水龍頭擰太大,自己也必須按要求做。因為幼兒常常以教師作為典範,教師怎樣做、便會對幼兒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執行和強化規則時,應多以鼓勵為主。如果幼兒做得不對,教師可以說:「我知道你能做好」,或者「你能做到這點,老師就非常高興」等。通常鼓勵的言語更能激勵幼兒按規則辦事,而太多的懲罰、批評會帶來反效果。教師要記住一點:「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總而言之,幼兒常規紀律的培養是一門藝術,它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收到成效的。教師要積極、平等地對待每位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會觀察和評價幼兒的行為,及時糾正幼兒的不良行為,通過各種手段對幼兒進行滲透教育,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常規,這對幼兒將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Ⅸ 幼兒園小班怎麼教規矩

那麼首先我覺得幼兒園小班的話,怎麼去教這個規矩?

新老師們都抱怨,,小班的孩子太小了,老師在班上說什麼他都不聽,也聽不太懂,九點要上課了,紀律還是亂七八糟的,雖然上課時間只有十五分鍾,但孩子坐不住,四處跑動,亂喊亂叫,好不容易把他們拉回到他們的小板凳上,一分鍾不到,立馬又開始干他自己的了,在這個過程中弄的老師們疲憊不堪,有火發不出,孩子也很不高興,因為沒有讓他一直自由自在的玩,情緒不好,於是會打鬧,稍不注意就會容易造成傷害。
好的活動紀律不但會讓老師減輕負擔、事半功倍,也能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更能減少意外傷害的發生。那麼怎麼才能組織好上課活動的紀律呢?下面是我的一些分享給大家。

上課開始了不能保證紀律會一直好,中間肯定會有亂的時候,這時候要及時組織拍手游戲,聽口令拍手,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來。我一般用的拍手游戲是請你跟我這樣做,很有效果。也可以是一些手指游戲等。

老師要培養威信
上課時老師的聲音不能太小,要讓全班的孩子都能聽得清楚,平時說話要算話,答應的事情一定要做到,無理的要求要講道理並堅決拒絕,孩子做得不對的要指出並教其改正,做得好的要及時表揚,這樣的老師孩子自然願意聽你的話。

那麼以上的方法就是我教給大家在這個幼兒園小班的話怎麼去交這個規矩,讓小孩子聽話,這個老師的話肯定會起到一個至關性的一個作用。因為老師就像我們的父母一樣,作為幼兒園小班的話,他像父母一樣的去呵護這個小朋友。所以我們應當感謝這個幼兒園的老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