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民國多少年
擴展閱讀

民國多少年

發布時間: 2022-05-21 09:44:11

㈠ 2021民國多少年

民國元年是1912年,2021年就是民國110年。

㈡ 民國到現在有多少年

民國距離現在有66年了。

中華民國1912年(即辛亥革命的次年)元旦正式宣布成立,採用國號紀年法,該年稱民國元年,由於兩岸政治分歧,大陸方面習慣上把民國成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一段時期稱為民國時期。在史學界,「民國初期」一般指民國成立的最初十年左右。1922年民國政府分裂為北京、廣州兩個政府,有所謂北洋軍閥,史學界通稱這一階段為軍閥混戰。經北伐戰爭,1927年民國還都南京,史稱民國南京政府,直至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民國"是從公元1912-到公元1949,所以距離現在已有66年。

㈢ 中華民國一共有多少年

中華民國存在了37年的時間。從1912年中華民國正式成立,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中間37年的時間被稱為中華民國時期,而在這37年裡,還有三屆民國政權。

整個中華民國時期,算上臨時大總統、正式大總統、代理大總統一共出現了八位,分別是孫中山、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曹錕、蔣介石、李宗仁。



國號的由來

「中華民國」這個國號是由孫中山先生最早提出的,1904年,孫中山在美國用英語發表《中國問題之真解決》演講時,用了「中華民國」一詞的英譯:National Republic of China。

1906年12月2日,同盟會在東京召開紀念《民報》創刊一周年大會,孫中山先生在演講時,第一次用漢語提出「中華民國」這個名稱。

次年,為宣傳反清排滿革命思想,大學問家兼大革命家章太炎在《民報》第十七號上發表《中華民國解》一文,「中華民國」這一名稱從此為更多人們所了解。

為了證明此國號名稱之「名正言順」,章太炎引經據典,廣征博引,從歷史文獻中找到很多直接和間接材料,指出只有「中華民國」這個稱號才是最好最恰當的國號,是獨一無二的最佳選擇。

㈣ 民國共有多少年…

37年。

中華民國(1912-1949),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是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簡稱民國。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革命黨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各省代表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月民國正式建立。

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勢力主政中國,北洋政府分崩離析後政局動盪不安,孫中山南下廣州,召開國民黨一大,建立黃埔軍校隨而建立國民政府,促成國共合作後的孫中山不久病逝。


(4)民國多少年擴展閱讀:

民國的領土范圍

按照中華民國憲法規定,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但其中並未列明何為固有之疆域。中華民國在1946年承認外蒙古獨立。

憲法規定領土

歷次中華民國所制定憲法(包括憲法草案)所定義的中華民國領土: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第三條:「中華民國領土為二十二行省、內外蒙古。」

天壇憲草:中華民國國土依其固有之疆域。國土及其區劃以法律不得變更之。

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第一條:「中華民國領土為各省及蒙古西藏。」

五五憲草第四條:中華民國領土為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西康、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陝西、甘肅、青海、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遼寧、吉林、黑龍江、熱河、察哈爾、綏遠、寧夏、新疆、蒙古、西藏等固有之疆域。中華民國領土,非經國民大會議決不得變更。


㈤ 民國一共多少年

民國從1912年建國開始,到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止,共38年。

民國時期發生的歷史事件:

1919年5月4日五四愛國運動爆發。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4年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實現。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1927年8月7日八七會議。1927年8月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1928年4月井岡山會師。1931年九一八事變。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 一.二八事變、十九陸軍抗戰。1932年偽滿洲國成立。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

1935年1月遵義會議。1935年中共中央發表八一宣言。1935年一二.九運動。1936年10月紅軍第二、四方面軍長徵到達甘肅會寧等地,長征結束。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

1937年八一三事變。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殺。1938年春台兒庄戰役。1940年百團大戰。1941年皖南事變。1945年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1945年中共和談代表毛澤東等飛抵重慶,重慶談判開始。

1946年6月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人民解放戰爭開始。1947年6月人民解放軍開始全國規模的反攻。1948年9月遼沈戰役開始。1948年11月淮海戰役開始。1948年11月平津戰役開始。1949年春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召開。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國民政府覆亡。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開展。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5)民國多少年擴展閱讀

中華民國簡稱民國,是孫中山於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東京成立同盟會時正式和公開提出來的。

1904年秋,孫中山在美國發表的英文著作《中國問題的真解決》當中旗幟鮮明地率先提出:

中國未來新生的共和國當以「中華民國」為國號;只有「把過時的滿清君主政體改變為『中華民國』」,才能真正解決中國問題。

——這是「中華民國」一詞的最早出現。

1905年8月,孫中山將此前所擬「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誓詞作為同盟會宗旨寫進《中國同盟會總章》,成為中國第一個全國性革命政黨的政治綱領。就在此時,他最終為將來新生的共和國確定了「中華民國」的國號。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的創立,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後來中共建政,在一定時期內中共領導人仍然堅持沿用中華民國國號。

㈥ 民國存在了多少年

38年。
從1921年建國開始,到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止。中華民國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是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

㈦ 民國多少年

中華民國(1912年—1949年),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是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簡稱民國。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革命黨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各省代表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月民國正式建立。 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勢力主政中國,北洋政府分崩離析後政局動盪不安,孫中山南下廣州,召開國民黨一大,建立黃埔軍校隨而建立國民政府,促成國共合作後的孫中山不久病逝。

(7)民國多少年擴展閱讀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的創立,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明確表示:

「民國者,民之國也。為民而設,由民而治者也。」

表明中華民國政府之設立,完全是為了代表全國各族人民管理國家,中華民國的國家主權應該屬於全體國民。孫中山在1916年作過全面闡述:

「何以不曰中華共和國,而必曰中華民國?此民字之意義,為仆研究十餘年之結果而得之者。歐美之共和國,創建遠在吾國之前,二十世紀之國民,當含有創制之精神,不當自謂能效法於十八九世紀成法而引為自足。……國民者,民國之天子也。」

「民國」與「共和國」的本質是一致的。孫中山心目中的共和國與歐美並不完全相同,他認為應該創造性地學習西方,要避免歐美諸國的弊端,而在國號之中以「民」字直接表示民權,比「共和」之意義更為積極和鮮明。

㈧ 民國多少年怎麼算

民國年=公元年-1911。因為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在公元1911年爆發後,1912年1月1日,孫中山領導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此後,到1949年都為中華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是中國歷史上大動盪大轉變的時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終結階段。中華民國的建立不同於此前中國的君主王朝,它是經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斗爭而建立的共和國家。

19世紀末年,由於清朝腐敗不堪和資本主義列強侵略的深入,尤其是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使中國陷入嚴重的民族危機。先進的中國人紛紛探求救亡圖存的辦法。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在中國的發展和西方政治思想學說的傳播,代表新興資產階級的政治勢力開始登上中國的政治舞台。

(8)民國多少年擴展閱讀:

公元年的演算法

格里歷與儒略歷大致一樣,但格里歷特別規定,除非能被400整除,所有的世紀年(能被100整除)都不設閏日;如此,每四百年,格里歷僅有97個閏年,比儒略歷減少3個閏年。

格里歷的歷年平均長度為365.2425日,接近平均回歸年的365.242199074日,即約每3300年誤差一日,也更接近春分點回歸年的365.24237日,即約每8000年誤差一日;而儒略歷的歷年為365.25日,約每128年就誤差一日。

到1582年時,儒略歷的春分日(3月21日)與地球公轉到春分點的實際時間已相差10天。因此,格里歷開始實行時,將儒略歷1582年10月4日星期四的次日,為格里歷1582年10月15日星期五,即有10天被刪除,但原星期的周期保持不變。

狄奧尼修延續了亞歷山大歷,製作了一個稱作「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年」(Anni Domini Nostri Jesu Christi )95年的數字表格。狄歐尼休發明始於532年的新95年表格的唯一理由是在他創製表格那年(525)距離西里爾表格結束還有6年。

他沒有說耶穌降生在其他歷法中是哪一年,而只推算耶穌降生距今已525年。他沒有意識到亞歷山大歷復活節日期每532年一次循環,即使他明顯知道維多利亞歷法的532年一循環,卻只指出復活節95年後不會重復。

他知道維多利亞復活節與亞歷山大復活節的日期不同,因此他無疑假設了兩種歷法的循環無法吻合。另外,他顯然沒有意識到僅僅用19×4×7(19年循環×閏年的循環×每周天數)與亞歷山大歷532年循環吻合,否則他本該提到這個簡單的事實。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法、紀年採用了世界大多數國家的西元紀年,但仍然並用我國傳統農歷,這是1949年9月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協商決定的。會上,大家一致認為,應採用現代世界大多數國家公用的紀年制度,即用西元為新中國的紀年。

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四項決議的第二項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西元」。世界各國關於紀年的方法有很多,還有干支紀年法、道教歷法、帝王年號紀年法、天文紀年法、歷史紀年法等。另外,還有佛教紀年、伊斯蘭教紀年、猶太教紀年、日本紀年、希臘紀年等。

在中國,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歷法。從黃帝紀年開始,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中國使用的是「干支紀年法」,即把十天乾和十二地支分別組合起來,每60年為一個周期,至今(2018)是中國傳統歷法開元4715年。

由於公元紀年的起點是公元1年,所以大多數對公元紀年有充分了解的科學家和世界上大多數權威天文機構,都明確支持21世紀始於2001年的說法。

㈨ 民國到現在多少年了

民國是1911年成立、1949年結束。成立到現在107年

㈩ 中華民國建國多少年

中華民國建國37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革命黨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各省代表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月民國正式建立。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勢力主政中國,北洋政府分崩離析後政局動盪不安,孫中山南下廣州,召開國民黨一大,建立黃埔軍校隨而建立國民政府,促成國共合作後的孫中山不久病逝。

1926年蔣介石繼承孫中山遺志領導國民北伐,意欲統一中國,到1928年東北易幟,國民政府從形式上統一中國,蔣介石成為繼孫中山之後的國民黨領袖。統一之後,民國進入所謂的「黃金十年」建設時期。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中國成為反法西斯同盟國,國際地位大大提高,一舉成為美英中蘇四大國。1949年後因國共內戰失利,中華民國時期結束。

(10)民國多少年擴展閱讀

1912年陽歷元旦,中華民國於南京開國後,袁世凱接替孫中山擔任臨時大總統後堅持定都於前清京師北京,臨時參議院未能堅持原議而同意遷都,前後5任大總統在北京執政,直至1928年北洋政府時期結束。

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改為定都於南京;其後於1931年制定的《訓政時期約法》第5條中明文規定:「中華民國國都定於南京。」,確立南京的首都地位。1937年,對日抗戰全面爆發,面對日本的軍事威脅,國民政府於同年11月21日宣布將所有中央政府機構由南京遷往重慶,而軍事作戰中心則是先遷往武漢,直至武漢會戰後再遷往重慶。

1940年9月6日,國民政府正式立重慶為「陪都」。直至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5月5日,國民政府發布「還都令」,宣布同年5月5日「凱旋南京」。

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後,於1946年11月15日召開制憲國民大會,會中對於國都設於南京或北平(即今北京)引起激烈討論。原本草案定為南京,但審查會及第一讀會決定改為北平。

經大會主席團代表蔣中正出面說明,主張國都地點,不必定於憲法,始將第一讀會通過的「國都定於北平」一條予以刪除。因此,制憲國民大會於同年12月25日通過的《中華民國憲法》中,並未規定中華民國的首都位於何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民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民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