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稅前 10000 稅後多少
稅前1萬稅後到手9000元。
2019年1月1日起,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為每月5000元,即超過5000元的部分需要交納所得稅。稅前1萬減去5000還剩5000元,超過4500至9000元的部分交納20%的所得稅即交稅1000元,剩餘9000元。
另外,關於稅前和稅後工資的基本含義:
稅前工資: 每家公司的工資形式不一樣,有些公司只有「工資」,沒有其他任何補貼,有些公司分為「基本工資、績效、補貼」等。不管公司是以什麼樣的名義發放這些資金,只要是「工資、薪金性質的補貼、津貼「,包括加班費、年終獎等;或者是「納稅人本人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收入「,都是要綜合來看的,這些資金的總和就是俗稱的「稅前工資」。
稅後工資:
稅後工資是稅前工資扣除五險一金(個人繳納部分),再減去個稅得到的,即:稅前工資--五險一金個人繳納部分--個人所得稅=稅後工資。稅後工資就是有些人所說的「到手工資」,其實是到帳工資。
工資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免徵額)-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工資稅=應納稅所得額×工資稅稅率
專項附加扣除的項目有: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
個人所得稅稅率標准:
1、工資范圍在1-5000元之間的,包括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0%;
2、工資范圍在5000-8000元之間的,包括8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
3、工資范圍在8000-17000元之間的,包括17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10%;
4、工資范圍在17000-30000元之間的,包括3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
5、工資范圍在30000-40000元之間的,包括4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5%;
6、工資范圍在40000-60000元之間的,包括6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0%;
7、工資范圍在60000-85000元之間的,包括8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5%;
8、工資范圍在85000元以上的,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45%。
二、個人所得稅的法律依據
《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規定,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
Ⅱ 北京稅前10000到手多少
法律分析:起征點按照5000計算
個人所得稅10000-688.20-5000)*20%-55507.36元。實際到手工資0000-688.20-307.36004.44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徵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Ⅲ 工資1萬實際到手多少錢計算方法來了-股城理財
在如今,很多人都知道稅前工資和稅後工資,對於職工來說,有必要知道每個月工資扣了多少錢,其實稅後工資計算方法是很簡單的,那麼工資1萬實際到手多少錢?下文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稅後工資
實際到手的工資是指稅後工資,是稅前工資扣除個稅、五險一金的個人繳納部分後實際到手的錢。根據最新的個稅標准,個稅免徵額提高到5000元,工資1萬應繳納:3000*3%+2000*10%=290元稅款。
而五險一金各地的標准並不一樣,假如當月的工資為1萬,繳納2%的醫療保險、8%養老保險、12%的住房公積金,那麼約為2000元左右,那麼實際到手的工資約為:9710-2000=9710-2000元。
Ⅳ 2022北京月薪一萬二到手多少
2022年月薪12000實際到手約11510元。應繳稅490元,到手是11510元,前提是沒有繳納社保等費用。應納稅所得額=工資收入金額-各項社會保險費-起征點(5000元);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x稅率-速算扣除數;
Ⅳ 工資一萬交五險一金再扣稅後,能剩餘多少錢
工資一萬交五險一金再扣稅後,扣除五險一金再扣稅後,大約可剩餘7696.70元。根據根據法律規定,每個人都需要交納個人所得稅,而五險一金則由企業與個人共同承擔。個人通過比例計算五險一金所需承擔的金額,扣除工資中用以繳納五險一金的費用和需要承擔的個人所得稅,便可得出剩餘工資數。
第一,五險一金是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一種待遇保障,這一部分金額由企業和勞動者共同承擔,用人單位承擔大部分費用,個人需在工資內扣除剩餘部分費用。個人在五險一金扣除費用中所需承擔的比例分別為養老保險金8%,醫療保險金2%,失業保險金0.2%,住房公積金12%。通過比例計算就可得出工資所扣除的個人五險一金費用數值。
第二,個人所得稅是每個擁有合法收入的自然人都必須繳納的費用。2018年個人所得稅法的修改將基本減除費用標准提升到5000元,工資超於5000元的部分才依據各等級比例收取個人所得稅。
第三,個人工資1萬元,根據比例計算後個人所需扣除五險一金的費用總共加起來是2223元。個人所得稅所需繳納費用為1萬元減去五險一金所需2223元,再減去5000元後的金額乘以3%,得到的數額約為83.30元。
總的來說,當月工資獲得1萬,扣除五險一金2223元以及個人所得稅83.30元後,個人還剩餘7696.70元。
《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於2018年第四季度個人所得稅減除費用和稅率適用問題的通知》第一條、關於工資、薪金所得適用減除費用和稅率問題對納稅人在2018年10月1日(含)後實際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統一按照5000元/月執行,並按照本通知所附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一計算應納稅額。對納稅人在2018年9月30日(含)前實際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按照稅法修改前規定執行。
Ⅵ 工資1萬元,扣除五險一金能拿多少錢
具體數額難以計算。五險一金的扣除比例不是固定的,需要按照公司選擇的繳納基數進行。比如社保的繳納基數,現在下限是60%(3800元),上限可以達到300%。公積金也是如此,基數在5%-12%左右。
1、五險一金扣除比例
以2021年為例,雖然全國各地都有一些偏差,但整體是比較平均的。其中養老保險單位繳費20%,個人繳費8%;醫療保險單位繳費10%,個人繳費2%;工傷和生育保險個人不繳費;失業保險單位繳費1%,個人繳費0.5%;住房公積金是相同的,具體要看單位如何選擇,大概在5%-12%中間。假如每個月工資是一萬元,那麼就要扣除養老800元、醫療200元、失業50元、住房公積金500-1200元。整體大概在7500-8500元左右。
2、扣稅
除了五險一金的扣除之外,我們還要考慮到個人所得稅,這個計算比較復雜,必須扣除各項費用之後,才能進行計算。現在的個稅起征點是5000,哪怕扣除養老、住房、兒童教育等方面,我們也要超過5000元。按照年收入3.6萬-14.4萬(總收入-六萬)來算,個稅扣除比例是10%,最終應該能拿到7000-7800元。這只是理論上的演算法,具體還是看公司的選擇,不同的繳費基數涉及到的費用肯定是不一樣的。
3、直接詢問人事或者相關部門
其實每個月能拿多少錢,我們應該在找工作的時候就問好。可以直接詢問人事,稅後和扣除五險一金工資還剩多少。沒必要看網上所說,問工資不禮貌或者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找工作本身就是為了工資,正常人都會詢問。如果已經入職,也可以詢問公司的會計部門,看看具體扣除的比例是多少。這些都是公司負責操作的,發到我們手裡是最後剩餘的部分,建議直接問公司。
Ⅶ 找了一份每月稅前一萬的工作,你覺得實際到手大概能有多少
稅前1萬塊的工作,如果算1萬元整的話,那最終自己到手能有多少錢呢?受到兩個因素影響,一個是個人的收入檔次,個稅的繳納程度不一樣,另外就是五險一金扣繳比例不同的企業扣繳也不同。
這樣我們算上個人所得稅,一個月差不多扣款300五險一金扣款2300塊錢左右,也就是五險一金加個稅扣款是在2500塊錢左右,一個月到手的是在7500塊錢左右,年終獎之類的不算在這個范圍之內,這里所說的情況就是一個月1萬,沒有任何其他的收入。
Ⅷ 廣州稅前工資10000實際到手多少重慶
應交個人所得稅:745元,稅後到手工資就是:9255元。如這個月累計收到工資:扣除社保*元,公積金*,扣個人的商業保險200元(200元是最高金額)後得到10000元,納稅所得額=10000-3500=6500元;應交個稅=6500*20%=1300元,速算扣除=555,實交個稅=1300-555=745元,到手工資=10000-745=9255元。
(8)工資一萬到手多少擴展閱讀:
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五險一金)-3500
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六金-繳稅
扣除標准:2011年9月份起,個稅按3500元/月的起征標准算。
新稅法實施後,對全年一次性獎金,仍按《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5〕9號)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即:1.納稅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2.將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Ⅸ 稅前10000到手多少
稅前10000,扣除五險一金等到手7800元左右。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Ⅹ 一萬工資除去社保和公積金能到手多少
根據個人上五險一金的比例不同,只能按平均額來確定這個金額,本市上一年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作為繳費基數的,其繳費工資基數為2236元。月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447.2元、失業保險費26.83元。假設為城鎮戶口,享受醫療保險補貼人員,個人月繳費為26.08元,其中基本統籌13.04元、大額互助13.04元。
公積金=繳費基數X12%=268.32元。
個人社保金額=447.2+26.83+26.08=582.28(按規定個人負責30%其他的單位繳納)X30%=174.68元
個人納稅額=10000-268.32-174.68=9557元-2000(2k以上征稅,個稅稅率為20%,速算扣除數為375)X20%-375=1136.4元
則最後拿到手的錢=10000-268.32-174.68-1136.4=8420.6元
附註:各個公司的財務核算不統一,但大概金額都差不多,所以稅前一萬的話,扣除亂七八糟的金額後應該能到手8k以上。
另外根據報道
國家正討論提高個稅起征點,也許今年個稅起征點會提高到3000元,這樣的話拿9k也將成立。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