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資訊 » 神經系統是怎樣運行的
擴展閱讀
荷花細支煙多少錢 2024-04-24 21:55:15
電腦wps怎樣用乘法 2024-04-24 21:55:10
無名指疼痛的原因 2024-04-24 21:26:38

神經系統是怎樣運行的

發布時間: 2022-06-15 17:36:49

⑴ 什麼是神經系統

神經系統是人體的重要的系統,其主要由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的組成。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周圍神經系統,指由腦和脊髓發出12對腦神經,和31對脊神經所組成。神經系統主要管轄軀體的運動、感覺及內臟平滑肌的運動、腺體的分泌,還包括人的意識、語言功能及高級智能等。當神經系統受到損傷的時候,會產生很多的症狀,如肢體力量的減退、軀體的感覺障礙、腺體的分泌功能障礙、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還可出現語言的障礙而產生失語症;還可以出現高級認知功能的減退,如記憶力、定向力、計算力以及執行能力的下降,嚴重者還可以表現為痴呆。」

⑵ 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與功能是

神經系統機體內對生理功能活動的調節起主導作用的系統。

主要由神經組織組成,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兩大部分。中樞神經系統又包括腦和脊髓,周圍神經系統包括腦神經和脊神經。

運動的調節如下:
脊髓是最低層次的運動中樞,是完成軀體運動最基本的反射中樞。其主要功能是通過神經迴路傳導
最基本的,定型的和反射性運動活動。

脊髓的反射活動構成了運動調節的基礎。
腦干在運動控制中主要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此外腦干還是初級抓握反射和眼球運動等許多中樞所在。

大腦皮層是最高級的運動控制中樞,對運動的控制極其復雜,它還是語言區、聽區、視區、軀體運
動與感覺等多個中樞。此外,大腦皮層還可以通過直接控制放置反射,單腿平衡反應,視覺翻正反射和
皮層抓握反射,實現對功能活動所需的快速、精確地運動調節。

小腦是運動中樞調制結構,並無傳出纖維直接到達脊髓,而是通過腦干運動系統和大腦皮層對隨意
運動起啟動、監測、調節、和矯正作用。小腦通過腦干前庭通路參與控制運動平衡,調整姿勢,通過紅
核脊髓及網狀結構參與對牽張反射的調節,影響肌張力,糾正運動偏差,使運動精確完善。

基底節接受幾乎所有大腦皮層的纖維投射,其傳出纖維經丘腦前腹核和外側腹核接替後,又回到
大腦皮層,從而構成基底節與大腦之間的迴路,通過各級結構的調節,人的運動才能順利,協調的完
成。
神經系統內含有神經細胞和神經膠質細胞兩大類細胞。

神經細胞又稱神經元,是構成神經系統結
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其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和傳遞信息。大多數神經元由胞體和突起兩部分組成。突起有樹突和軸突之分。一個神經元可有一個或多個樹突,但一般只有一個軸突。

(2)神經系統是怎樣運行的擴展閱讀


軸突的末端分成許多分支,每個分支末梢的膨大部分稱為突觸小體,它與另一個神經元相接觸而形成突觸。軸突和感覺神經元
的長樹突兩者稱為軸索,軸索外麵包有髓鞘和神經膜,成為神經纖維。神經纖維的主要功能是傳導興
奮。在神經纖維上傳導興奮或動作電位稱為神經沖動。

不同類型的神經纖維傳導興奮的差別很大,這與
神經纖維直徑大小、有無髓鞘、髓鞘的厚度以及溫度的高低等因素有關。有髓鞘神經纖維比無髓鞘神經
纖維傳導速度快。測定神經纖維傳導速度有助於診斷神經纖維的疾患和估計神經損傷的程度和預後。

神經對所支配的組織具有兩種作用,即功能性作用和營養性作用。功能性作用也就是神經系統對
組織器官的調節作用。

營養行作用主要通過神經元生成釋放某些營養性因子來維持所支配組織正常的代
謝與功能。如運動神經損傷後,由於完全或部分失去神經的營養性作用,神經所支配的肌肉內糖原合成。

⑶ 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單位是什麼是如何運行的

神經元(神經細胞)。神經系統由中樞部分及其外周部分所組成。中樞部分包括腦和脊髓,分別位於顱腔和椎管內,兩者在結構和功能上緊密聯系,組成中樞神經系統。外周部分包括12對腦神經和31對脊神經,它們組成外周神經系統。外周神經分布於全身,把腦和脊髓與全身其他器官聯系起來,使中樞神經系統既能感受內外環境的變化(通過傳入神經傳輸感覺信息),又能調節體內各種功能(通過傳出神經傳達調節指令),以保證人體的完整統一及其對環境的適應。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是神經元(神經細胞),而神經元的活動和信息在神經系統中的傳輸則表現為一定的生物電變化及其傳播。例如,外周神經中的傳入神經纖維把感覺信息傳入中樞,傳出神經纖維把中樞發出的指令信息傳給效應器,都是以神經沖動的形式傳送的,而神經沖動就是一種稱為動作電位的生物電變化,是神經興奮的標志。

⑷ 大腦神經系統有哪兩種基本過程

大腦神經系統有兩種基本過程:興奮和抑制。人的任何心理活動都遵循這樣的規律:當皮層中樞的某一群神經元A發生興奮的時候,另一群神經元B就進入抑制狀態或興奮性降低,反之,當B群神經元進入興奮狀態的時候,A群神經元就抑制。在大腦活動正常的情況下,興奮抑制過程交替出現,兩者互相制約、互相依賴、互相協調,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但是,腦力勞動時間過長,大腦皮層長時間處於持續興奮狀態,就會引起疲勞,這時大腦皮層會出現超限抑制或者保護性抑制,表現在人的注意力不集中,思維緩慢,反應遲鈍,這是一種暫時性的疲勞,是大腦皮層自身的調節作用。這時若能得到及時、適當的休息,疲勞就能消除,又可以重新進行緊張的腦力勞動,而高級神經活動也不會紊亂。但是,如果得不到應有的休息,大腦被迫繼續處於緊張工作、高度興奮的狀態,暫時性的疲勞就會逐漸積累起來。時間長了就會使大腦疲勞過度,自身調節功能下降,興奮、抑制的相對平衡被破壞。大腦皮層有關部位被迫處於持續過度興奮的狀態而不能抑制,使抑制過程弱化,於是神經衰弱就出現了。由此可見,神經衰弱並不是神經組織的器質性病變,也不是中樞神經系統的組織結構受到損傷,而是由於大腦皮層受到破壞,而導致高級活動功能的紊亂。這種功能紊亂是一種可逆的過程,即使大腦皮層的疲勞到了難以自動恢復的程度,也可以採取一定的措施,促使它慢慢恢復,而且只要調理得當,神經衰弱是完全可以治好的。

⑸ 神經系統的基本活動方式是什麼

神經系統的功能活動十分復雜,但其基本活動方式是反射reflex。反射是神經系統內、外環境的刺激所作出的反應。

反射活動的形態基礎是反射弧reflex-arc。反射弧的基本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反射弧中任何一個環節發生障礙,反射活動將減弱或消失。

反射弧必須完整,缺一不可。脊髓能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動。

⑹ 神經系統是由哪些器官組成的這些器官又是如何實現人的心理功能的

神經系統是人體內由神經組織構成的全部裝置。主要由神經元組成。神經系統由中樞神經系統和遍布全身各處的周圍神經系統兩部分組成。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分別位於顱腔和椎管內,是神經組織最集中、構造最復雜的部位。存在有控制各種生理機能的中樞。周圍神經系統包括各種神經和神經節。其中同腦相連的稱為腦神經,與脊髓相連的為脊神經,支配內臟器官的稱植物性神經。各類神經通過其末梢與其他器官系統相聯系。神經系統具有重要的功能,是人體內起主導作用的系統。一方面它控制與調節各器官、系統的活動,使人體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另一方面通過神經系統的分析與綜合,使機體對環境變化的刺激作出相應的反應,達到機體與環境的統一。神經系統對生理機能調節的基本活動形式是反射。人的大腦的高度發展,使大腦皮質成為控制整個機體功能的最高級部位,並具有思維、意識等生理機能。神經系統發生於胚胎發育的早期,由外胚層發育而來。

⑺ 人體受到環境中的各種刺激時神經系統是怎麼工作的舉例說明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21

⑻ 心理的神經系統機制是什麼樣的

心理的神經生理機制
自古以來,人類就希望知道心理是怎樣產生的。由於人會做夢,能夠夢到早已去世的親人.因此有人認為,人的靈魂相肉體是互相分離的,人死以後,靈魂會跑到另一個世界中去。由於人的心臟和人的生命的存亡有直接關系,人在高興或悲傷時,心臟都有特殊的反應,因此有人認為,心臟是心理的器官。也有一些人由於看到腦的損傷,會引起某些認知功能的喪失,因而認為腦是心理的器官。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終於認識到心理是神經系統的功能,特別是腦的功能。這個認識是得來不易的。近30年來,由於神經科學、認知科學、電生理學和生物化學等的飛速發展,各種現代技術的突飛猛進,人們對神經系統的結構與功能有了許多嶄新的認識,這對現代心理學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本章將簡要介紹腦和神經系統的最一般的知識。首先介紹神經系統的進化,特別是腦的進化。進化的觀點是研究腦的一個重要的觀點。了解神經系統的發生和發展,對揭示心理的種系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其次介紹神經元的構造和神經興奮傳遞的特點。神經元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單位和功能單位。神經元之間的聯系構成了復雜的神經網路或神經迴路。再次介紹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包括周圍神經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大腦是進化階梯上最後出現的腦組織,是各種心理活動最重要的物質本體。本章還介紹了各種不同的腦學說,特別是當代影響最大的機能系統學說和模塊學說。最後介紹內分泌系統及其對行為的調節作用。
第一節 神經系統腦的進化
人腦是世界上最復雜的一種物質,它由100億以上的神經細胞和1000億以上的神經膠質細胞組成,每個神經細胞又可能與其他神經細胞存在1萬個以上的聯系,形成了復雜的神經網路。這樣一塊復雜的物質是怎樣產生的呢?
從19世紀達爾文的「進化論」問世以後,進化的觀念已深入到不同學科的研究中。人腦是自然界長期進化過程的產物。從沒有神經系統的單細胞動物,到脊椎動物復雜的神經系統,再到高度復雜的人腦,經過了上億年的發展。研究腦的進化,不僅對揭示人腦的秘密有重要的意義,也對了解腦與心理的關系有重要的意義。本節將概述神經系統與腦的進化,包括神經系統的發生、無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低等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和高等脊推動物的神經系統等。
一、神經系統的發生
根據科學家的推算,地球大約在46億年前形成。在地球形成後相當長的時間內.溫度很高,一切元素都呈現氣體狀態。後來溫度下降了,才有了岩石、水和大氣等無機物。大約又過了十幾億年,地球上開始出現了生物,即生命現象。生命出現以後,又不斷發展和分化,大約在幾億年前、產生了動物和植物的分化。動物出現以後,又不斷地進化,開始是無脊椎動物,後來是低等脊椎動物.再到高等脊推動物。動物發展到一定階段便產生了神經系統,以後又產生了腦,這就為心理現象的產生准備了物質基礎。
最低等的動物是原生動物,如變形蟲(圖2—1)。一個變形蟲就是一個細胞,它是一團形態不固定的原生質。胞體向不同方向伸出長短不同的突起、叫偽足。變形蟲雖然很簡單,但能對外界多種刺激作出反應,如趨向有利刺激(食物),避開有害刺激(玻璃絲);飽食以後不再對食物發生反應等。
變形蟲是單細胞動物,它沒有專門的神經系統、感受器官和效應器官,而是由一個細胞執行著各種機能。不過,在變形蟲身上可以看到其結構的初步分化,即有內漿和外漿之分。外槳在身體表面,是與外界直接接觸的部分;內漿在身體裡面,負責體內的功能。外漿與內漿的分化是動物神經系統產生的前奏。
從單細胞動物發展到多細胞動物,是動物進化史上的一個飛躍。從多細胞動物開始,動物身體的各個部分為適應生活環境的變化而逐漸分化。低等多細胞動物已經有了專門接受某種刺激的特殊細胞,這些細胞逐漸集中,形成了專門的感覺器官和運動器官,同時出現了協調身體各部分的神經系統。這樣,動物身體各部分的活動便藉助神經系統聯結成為一個整體。
原始的多細胞動物是腔腸動物,如水蝗、海蜇、水母等(圖2—2)。
以水螅為例,它生活在水中,身體呈指狀,上端有口,周圍長有6至8個觸手,全身布滿細胞,這種細胞按功能分成三類:①感覺細胞。分布在身體表面、在口和觸手上密度最大,其主要功能是接受各種外界刺激.如化學的、溫度的、光線的和機械的刺激。②運動細胞。主要功能是執行運動反應。③神經細胞。位於感覺細胞和運動細胞之間,每個種經細胞都有絲狀突起,聯合成網,組成網狀神經系統,它們專門執行著傳遞興奮的功能。由此可見,水熄已經具有了高等動物的反射弧的雛形,這也是神經系統的最初形態。
在網狀神經系統中,神經元之間沒有突觸連結,它們之間的聯系是原漿性的,沒有神經節,沒有中樞,因而神經細胞的興奮,可以向任何方向傳導,刺激水螅 身體的任何一點都能引起全身性的反應。
二、無脊推動物的神經系統
無脊椎功物是動物進化史上的個重要階段,它繁盛於6億午前的寒武紀。在無脊椎動物的不同發展階段上、神經系統具有不同的發展水平。下面以蚯蚓和昆蟲為例說明無脊椎動物神經系統的一些特點。
蚯蚓是人們熟悉的環節動物。蚯蚓身體由許多環節構成,每一個體節中央都有一個神經節,每個神經節所發出的神經分布到身體的各個部分,並把全身各個部分聯合成一個整體。頭部神經節集中,形成咽上神經節和咽下神經節。頭部神經節發達,在神經系統演化上稱發頭現象。發頭現象的出現為腦的產生准備了條件。頭部神經節往後是縱貫蚯蚓腹部的腹神經索,因為蚯蚓的神經系統是鏈索狀的,所以又稱鏈狀神經系統。頭部神經節的存在使啞劇產生了各種感官的萌芽,如觸須、剛毛和眼睛。這樣蚯蚓對外界刺激的反應能力就大大提高了,它能夠對多種信號刺激發生反應,初步具有了各種感覺能力。例如,蚯蚓能夠對周圍物體的振動和光作出反應,這些反應使它們避免成為其他動物的犧牲品。
昆蟲是節肢動物的代表。昆蟲種類繁多,不同昆蟲的身體結構雖有很大變異,但基本結構大體相似。昆蟲的身體一般分三個部分:頭部、胸部和腹部。頭有較敏銳的感覺器,胸有足、翅,腹無附肢。神經系統已達到較高的水平,神經細胞更趨集中,形成了三個大的神經節。頭部的神經節就是腦的雛形;胸部和腹部也各有一個神經節、並形成一條神經索。它們的神經系統稱節狀神經系統。
節肢動物的行為比環節動物的行為更復雜,它們能感受不同頻率的聲音,區分顏色和形狀,分辨不同的氣味。這些復雜的行為反應是和節肢動物神經系統的進化有關的。但在動物心理的整個發展過程中,它們仍處於較低級的水平。許多節肢動物尚不能利用各種感覺器官的協同活動來反應外界的影響。例如、螞蟻是靠觸須接受一種化學氣味來分辨「敵我」和「認路」的,如果去掉觸須就不能辨認。又如,蜘蛛捕食落入蛛網中的昆蟲,是由於昆蟲落網振動了蛛絲,才引起蜘蛛的反應,如果將不可食的物體投入網中或用音叉接近蛛網時,蜘蛛同樣也來捕食,可見蜘蛛只能對振動的條件作出反應,而不能同時用視覺和觸覺來反應外界的影響。
三、低等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
脊椎動物大約出現在5億年前的奧陶紀以後。由無脊椎動物進化到脊椎動物,在動物進化史上是一個重大的進步。脊椎動物的身體形態和結構、神經系統、感覺器官和運動器官都比無脊椎動物有很大的變化和發展。
脊椎動物的體形一般是左右對稱的,身體分為頭部、軀乾和尾部三部分,體內背側有一條脊柱骨,稱脊椎,脊椎動物由此得名。脊柱骨內有一條神經管,這是脊椎動物神經系統所具有的統一形式,稱脊椎動物神經系統的通型。這種神經系統與無脊椎動物的神經組織的主要區別是:①無脊椎動物的鏈狀、節狀神經系統位於動物體內的腹側、而脊椎動物的管狀神經系統位於動物體內的背側,故又稱背式神經系統。背式神經系統的形成是由於脊惟動物的內骨骼代替了無脊椎動物的外骨骼,從而使動物的身體結構復雜化了。身體體積擴大、肌肉發達,也為神經系統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條件。②無脊椎動物的神經組織是實心的,脊椎動物的神經組織是空心的。管狀空心的神經組織增加了空間和面積,有利於興奮的傳遞和神經組織與外界物質的交換,因而使神經系統有可能向更高級和更完善的方向發展。
管狀神經系統的出現為腦的形成准備了條件。在神經管的前端膨大部分首先形成腦泡,隨後逐漸發展成為相對獨立的五個腦泡:前腦、間腦、中腦、延腦和小腦。兩棲動物的前腦已經發展成為兩半球。爬行動物開始出現了大腦皮層。大腦皮層的出現是神經系統演化過程的新階段,它使腦真正成為有機體的一切活動的最高調節者和指揮者。隨著神經系統的發展,特別是腦的發展,各種感覺器官和運動器官也相應完善起來,它們日趨專門化.並在神經系統的支配和調節下、獲得了新的反應能力。與此同時,脊椎動物的行為也更加復雜起來。
四、高等脊椎動物的構經系統
高等脊椎動物是指哺乳動物,包括嚙齒類、食肉類和靈長類等動物。由於體溫調節機能完善,生活地帶非常廣闊,生活條件復雜多樣,哺乳動物在形態和生態方面有很大的差異。
哺乳動物的神經系統更加完善,大腦半球開始出現了溝回,從而擴大了皮層的表面積,這為大腦皮層擔負更重要的調節和指揮機能准備了物質其礎。腦的各部位的機能也日趨分化。大腦皮層是整個神經系統的最高部位,是動物全部心理活動的最重要的器官,是動物各種復雜行為的最高指探中心。
由於腦的不同部位機能的分化,特別是大腦皮層結構的機能的復雜化、完善化,使哺乳動物的心理和行為發展到更新的水平。
視窗:海豚的集體營救行為
海豚是人們熟知的一種高等脊推動物。它具有發達的腦和神經系統,因而具有許多智慧的行為。下面是描述海豚集體營救行為的一段報道。
在小安得列斯群島附近,一隻幼小的海豚遠遠游到不同伴看不見的地方,突然遭到三條鯊魚的襲擊。它馬上發出一系列尖銳的噓噓聲,即海豚語言中的SOS信號(國際船舶呼救的信號)。短促的雙噓聲好像緊急的警報器發出的聲音,第一部分的音高猛升,第二部分突然降低.效果是異乎尋常的。二十多隻海豚用噓噓聲、吱吱聲、哼哼聲、咯咯聲、隆隆聲和唧唧聲予以熱烈的響應,並立即停止「交談」。正好像聽到海上船隻發出呼救信號時,絕對「無線電靜寂」一樣。然後這些海豚以每小時約40英里的最快速度,銀箭一樣射向小海豚被襲擊的地點。雄海膳不減速就猛擊鯊魚,一而再地攻擊鯊魚軀體的兩側,直到鯊魚的身件完全粉碎,沉入加勒比海底。
在戰斗中,雌海琢則幫助受重傷的、無力浮出水面的小海豚。幾只雌海豚並列在小海豚的兩旁,把它們的鰭狀肢伸到它下面,舉起它,使它的鼻孔再次露出水面,能夠呼吸。這種救死扶傷的靈巧動作是由噓噓聲的信號交換仔細調節的,這些「擔架員」不時換班。在另一種情況下,科學家還觀察到這類救護活動不停頓地日日夜夜繼續進行整整兩周,直到受傷的海豚康復為止。
哺乳動物發展到高級階段,出現了靈長動物,類人猿是它們的高級代表。類人猿的神經系統達到了相當完善的程度。它的大腦在外形、細微結構和機能上都已接近於人腦。大腦皮層對外界刺激的分析和綜合能力大大提高了,它們不僅用感知來控制行為,而且在某些復雜的活動中加入了表象的成分,有了最簡單的概括能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它們能認識事物之間的關系,具有了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是脊椎動物腦進化的示意圖(圖2—4)。
從低等脊椎動物(如魚)到高等脊椎動物(如人類),腦的進化遵循著如下方向:
(一)腦的相對大小的變化
人腦的平均重量為1300—l400克,女性腦的重量略輕於男性。從絕對重量看,象腦比人腦重3倍,但從相對重量(腦重與體重的比值)看,人腦比象腦重得多。下面是用腦指數(EQ)標明的脊椎動物腦的相對大小的變化:
在上表中,腦指數是用腦的實際大小與預期的腦的大小的比值來表示的。所謂預期大小是指哺乳動物腦的大小的平均值,它考慮了腦重與體重的關系。哺乳動物的腦重與體重的平均比值為1.0,如貓。如果某種動物的體重是貓的體重的兩倍,腦的重量也是貓腦重量的兩倍,那麼,它的腦指數(EQ)便是1.0。從表中看到,隨著進化階梯的上升,腦指數是逐漸上升的,人腦的EQ約為猩猩腦的2.54倍,約為鼠腦的15倍。
(二)皮層相對大小的變化
在脊椎動物腦的進化中,新皮層大小的增加具令重要的意義。這可以用皮層指數(CQ)來表示。這個指標與EQ相似,它不是指新皮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