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資訊 » 國人目前怎樣看華為
擴展閱讀
怎樣開啟手機閃光燈 2025-05-11 03:42:10
手機怎樣備份到電腦 2025-05-11 03:28:37

國人目前怎樣看華為

發布時間: 2022-06-17 12:32:08

⑴ 華為兩年財報對比,隱藏危機!國人的熱血還能支撐華為多久

對比華為2020年和2016年的同期財報可知,雖然華為整體營收增長超50%,但運營商業務營收佔比卻下降了至少20%——

其中的原因人盡皆知,那就是來自美國的打壓。

但在國人的力挺下,也沒必要擔心華為會撐不住。

因為中國將是全球最大5G市場,佔比將遠超50%,華為只要不失去中國市場,就不可能撐不住。

這不是危言聳聽。

而結合華為近期公開的財報和研發投入情況來看,雖然運營商業務收入佔比依舊下降,但總體營收仍舊穩步增長,研發投入同樣也是穩步增長。

這怎麼看,都不像是一家快要垮掉的公司啊……

結語:

千言萬語最終歸於一句,那就是——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大家大可不必對華為過度擔憂了!

⑵ 華為將全球發布5nm麒麟處理器,為何很多國人還黑華為

華為將全球發布5nm麒麟處理器,為何很多國人還黑華為?其實中國人黑華為的已經非常少了,這一點從網上的資訊就能看出來,再者說了,人的認識都需要一個過程,可能很多人已經忘記了,也就是在20年前,中國人所使用的網路設備基本都是思科和3com的,那時一台路由器和交換機是多少錢,有過這段經歷的人都知道,對於普通人家來說,是根本沒有能力使用網路的,我們現在連農村也能用上網路,其實很大的功勞要歸功於華為,正是它把網路設備給全民化了,成本的降低讓我們有機會接觸網路,而按照過去的成本,老百姓是沒有機會的,這也是為什麼某些國家對華為恨之入骨,人家本來想繼續吃福利,結果被華為給斷了後路,心中有氣也在情理之中。

其實黑華為的人並不是很多,而華為也沒有必要在意這些,認真做好自己,把產品質量提上去,科技研發搞上去,比什麼都強,只有產品質量過硬,口碑自然就會回來,可以把別人的質疑當做自己發展的動力,這樣不是也挺好嗎?


⑶ 華為P50剛上市就遭吐槽,這是國人對華為不認可的表現嗎

這並不是國人對華為的不認可。剛好相反,這恰恰反應了國人對華為的認可。

為什麼大家會吐槽?

我們把吐槽的人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普通的消費者。這一類消費者是本身就有買手機的需求的,而他最後選擇華為手機也可能是出於多種因素考慮。等拿到手機再對華為手機吐槽,我們稱之為消費者體驗反饋。即一個普通消費者在購買產品後提出了這個產品的使用感受,這是一種正常現象。

對此,你有什麼不同看法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⑷ 華為避謠聲稱:完全沒有要出售手機業務做為國人你是否支持華為

首先在這里有一個核心的問題,那就是這不是我們支不支持的行為。華為其實根本就不可能將自己的手機完全能賣出去。在之前雖然它將榮耀手機賣出去,但是我們要知道榮耀手機的所有核心部件或者其知識產權其實都是用的華為公司的。所以華為只要心裡願意,他可以創造出無數個榮耀。但是華為手機可是只有一個是作為他們的旗艦產品進行銷售的,而且作為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華為公司是不可能簡單的就發手機業務全部展出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華為的手機業務。

第三,如何看待華為的手機業務

在上面我也說了,華為的手機業務已經占據了半壁江山,雖然現在賣掉了榮耀手機,但實際上華為手機的市場競爭力還是非常強的。而失去了核心能力的榮耀手機,如果華為在這之後不對其進行更新和供貨的話,他的生存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就目前來看,華為的手機業務是不可能拋棄也不會拍戲,在未來甚至可能成為華為的一個主要運營部門。作為一個中國人來說,肯定是需要支持華為的,就算不買華為的手機也可以在言論方面就是他。

⑸ 華為手機為什麼越來越受國人歡迎

在前不久,華為手機副總裁何剛公布了華為手機的成績單,2019年僅用了5個月,華為手機2019年度全球發貨量就突破了1億台,相比去年破億記錄縮短了49天。每1秒,就有超過7台華為手機出貨。同時何剛還承認,創造這些成績的最主要地區,就是國內市場。

雖然因為一些外部因素導致國外市場今年華為手機增長比較難,但國內的用戶實在是太給力了,幾乎是推著華為手機銷量勢如破竹,幹掉了蘋果。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華為手機這么受國人歡迎?

也讓高端用戶在之前只能選擇國外品牌而現在卻可以大膽的選擇華為而不會丟面子。這也是華為手機成功至關重要的一點。

⑹ 為什麼國人眼中的高端手機,只有華為蘋果三星,而沒有其他品牌

為什麼國人眼中的高端手機,只認可華為和蘋果呢?是其他品牌是不是不夠努力,還是賣的太便宜呢?
這個話題,不是我拍腦袋瞎說的,而是根據IDC最新的調研統計,給出的數據,其中在售價600美元以上的手機中,華為占據了44.1%,蘋果佔了44%,小米佔了4%,OPPO 2.6%,三星2.5%……

打開騰訊新聞,查看更多圖片 >
可以看出,華為和蘋果加起來,佔了整個市場的88.1%的市場,這個就很厲害了。當然,這個數據統計的只是中國市場,海外的市場,可能就是蘋果和三星了……不過我們這一期,不聊海外,只聊國內。
蘋果為什麼能成為高端手機的標桿
關於蘋果的數據,相信大家沒什麼疑問,畢竟除了SE版本之外,其餘機型都在600美元以上,也就說大家對於蘋果的印象,一直都是高端機的形象。
那麼,是什麼讓蘋果可以在中國,甚至全球的手機市場中,維持這樣的形象呢?
是價格,還是外觀呢?
其實都不是,是體驗。

蘋果手機突出的就是體驗,最直觀的就是流暢,因為在大家印象中,安卓手機往往被扣上卡頓的帽子,而這也正是蘋果用戶吐槽安卓的主要原因。
那麼又是什麼造成了安卓系統卡的原因,以及蘋果手機流暢呢?我大概總結了兩點。
一、價格便宜、配置低
畢竟不是每個手機品牌都和蘋果一樣,只專注高端市場。
我們國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GDP並不高,說白了就是窮人比較多,不是每個人都能買得起蘋果的,所以這就造成了低端市場的份額非常非常巨大。
在這個21世紀,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大家出門可以不帶鑰匙、不帶錢包、不帶身份證,但是不能不帶手機,因為手機已經成為了和我們衣食住行並列的剛需。

所以,面對如此之大的市場,國產手機品牌,在這個大環境里,可以不做高端市場,但絕不會放棄低端市場,畢竟這個市場才是他們賺錢的主要來源。
那麼低端市場,銷量最好的自然就是千元機,為了降低成本,手機配置自然也會降低,那麼在體驗上,自然也就沒那麼流暢。
二、安卓系統的開源與iOS的封閉性
大家都知道,安卓是開源的,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安卓系統最初並非是為手機研發,而是為數碼相機研發的一套系統。但是後來發現,數碼相機這個市場,好像並不大,加上智能手機市場的快速成長,並且手機也能拍照,於是安卓就被改造為一款面向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
後來在2005年被谷歌收購,隨後谷歌又與84家製造商、開發商及電信營運商,成立了開放手持設備聯盟,來共同研發改良安卓系統。並最終發布源代碼,以免費授權許可形式,讓大家可以自由使用。

而iOS研發之初就是為了iPhone而生,也可以說iPhone只是iOS的一個載體,系統才是iPhone的靈魂。
說到這里,不得不提及喬布斯在世時說過的一句話,蘋果是一家軟體公司。同理,iMac和MacBook Pro也都一樣,大家選擇的它們的原因,都是奔著系統去的。當然,也不乏有一些用戶,是奔著蘋果生產的那個漂亮外殼去的,買回來再裝Windows使用。
回到正題,iOS系統是根據iPhone量身定製的,安卓系統則是一個陣營,有許多的手機廠商共同使用,大家為了突出自己的優勢特色,都會基於安卓的原生系統進行定製,打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特色UI,比如MIUI、EMUI等等……然而由於每個品牌,推出的不同手機,配置不同,所以優化自然也不一樣。
我舉個更直白的例子,就像買房一樣,谷歌是開發商,但是只賣毛坯房,需要各大廠商自己給房子裝修好,再賣給用戶,但是不同的品牌,裝修風格不同,價格不一樣,用的東西自然也不同。最終就是沒有一個標准,出來的房子,檔次有高有低,參差不齊。
而蘋果就厲害了,不僅自己是開發商,還負責裝修,而且是統一的精裝修,所有的家居風格都是為房子量身定製的。高付出造就高質量,價格自然也會更貴一些。
所以你會經常看到蘋果用戶吐槽安卓卡頓,其實很多都是不對等的吐槽,比如拿售價5000的蘋果,去對比安卓的千元機,或者2000元的手機,價格上的差距,體驗上自然也會有差距。
如果你拿5000元的安卓高端機去對比,那麼落差肯定不會太大。但是安卓的低端市場太大了,用的時間一長,自然就會卡,說卡的人多了,自然也就成為了安卓的代名詞。

畢竟安卓無法和蘋果一樣,只為某一套硬體進行底層優化適配,而是需要兼顧中高低檔所有的手機。
盡管各大廠商已經基於原生系統,進行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造適配,但系統終歸不是自己的,難免會讓人有一種後娘養的感覺。
而蘋果作為智能手機的開拓者,除了擁有自己的iOS系統之外,在產品線上,也沒有那麼多顧慮,只專注單一市場,並十幾年如一日穩固這個市場,自然也就在用戶心中,樹立出了一個高端品牌的形象。
華為如何成為安卓手機中的高端品牌呢?
那麼華為呢,又是怎麼在安卓陣營中脫穎而出,成為用戶心中的高端品牌呢?
在數據上來看,華為甚至比蘋果還多了0.1個百分點,其實還不止如此,在第二季度全球手機出貨排名上,華為更是第一次超越蘋果,位居第一。
種種成績,都顯示著華為的強大,那麼華為又是怎麼做到呢?

說到這里,就必須要搬出來最近一直在熱門話題上的海思麒麟,而想了解以上問題,就必須且有必要來簡單回顧一下海思的發展歷程。
2004年海思半導體成立,初入晶元行業的海思,當時看上了SIM卡晶元的業務。那時候一顆晶元可以賣到幾美元,然而等做出來時,晶元價格已經跌至到人民幣一塊錢。用一句話形容,就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第一個行業掛掉之後,並沒有打亂海思的發展,隨後海思又攻堅多媒體晶元,比如視頻監控晶元和機頂盒晶元,但是這個行業也不是那麼好做。
從2004年到2007年,海思只有無盡的投入,卻沒有產出,三年中,收入可以說是0。
面對巨額的研發投入,最後卻沒有賺到錢,估計認誰都會感到無盡的壓力。都說實業興邦,但是想要做成實業誰會知道又將面臨怎樣的艱難。
就在海思承受巨大壓力時,2007年,海思研發的視頻片,也就是支持H.264視頻編碼晶元問世後,終於迎來了一波轉機,第一批金主客戶出現了,就是現在在安防市場的龍頭企業,海康威視和大華。

在給海思續了一波命之後,海思又看到了手機市場的崛起,決定進軍手機產業,並於2009年推出了第一款手機晶元,也就是K3V1,但是這款產品相對落後,當時市面上主流的產品都是65nm、55nm甚至也有最先進的45nm,然而K3V1還在使用老舊的110nm,並且在操作系統上,選擇的還是日落西山的Windows Mobile。
結果顯而易見,K3V1成為了一個試錯產品。當時,華為也深陷歐洲運營商定製3G手機的泥潭中,即使想幫,也是無從下手。
再次失敗之後,海思被並入了華為的手機公司。當時華為輪值CEO郭平選擇了擁有拚命三郎之稱的王勁,來做移動終端晶元的研發負責人。這個人可是華為的一名悍將,當年主持過研發BTS30基站,一度是華為有史以來銷售收入最大的單一產品。
王勁接手之後,研發成功的第一款產品並非手機晶元,而是用於數據的「巴龍」晶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基帶。

隨著基帶晶元壯大之後,海思又重啟了手機晶元的研發,並於2012年發布了第二款產品——K3V2。對於這款晶元,相信了解華為手機的朋友都非常清楚。K3V2是華為手機崛起之路上的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起點。
當時K3V2採用的是40nm工藝,而市面上高通或者三星的晶元,採用的卻是32nm和28nm。說白了,就是沒什麼競爭力,那麼這顆晶元,也只有自用了。
當時,華為手機將這顆晶元用在D系列,但是效果嘛,並不如意。高功耗,發熱量大,游戲性能差,成為了K3V2的代名詞。但是當時又能怎麼辦,自己做的飯,即使再難吃,含著淚咬著牙也得吃啊。
隨後K3V2又被用到了P系列、Mate系列、榮耀系列,甚至電視盒子上,網友也開始忍不住,開始吐槽調侃華為:「海思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可想而知,余承東在當時是頂著多麼大的壓力,一邊聽著大家的吐槽,還得一邊咬著牙,厚著臉皮的使勁地推。為了推廣華為手機,余承東在許多公開場合表示:「華為要超越友商,華為要實現多少多少銷量,我們的目標不是和中國企業競爭,而是和西方企業,我們要成為行業的領導者……」
一系列發言,在當時看似不切實際,甚至讓網友戲余承東稱為余大嘴,但是現在來看,余承東似乎每一次的吹牛,都在努力的去實現並且成功。
在2012年和2014區間,在國內市場中,小米的崛起讓各大資本,都看到了手機市場的巨大蛋糕,在那幾年,雖然淘汰了不少老牌手機,但同時也引來不少巨鱷的加入,比如360、樂視。也有一些想靠營銷渾水摸魚的品牌,如小辣椒、大可樂等等。總之在那段時間,整個手機市場,可以說群魔亂舞。
華為作為一家老牌廠商,雖然有著雄厚的資本,但是生存壓力卻並不比他們小。為此,華為必須需要一款爆款機型,去打開市場,讓大家看到華為的實力,同時,也為海思的研發鋪平後續之路。
2013年6月18日,華為P6正式誕生。這款機型採用了大量最前沿工藝,實現了史上最薄工藝(6.18毫米)。雖然晶元方面,依然採用的是海思K3V2這顆處理器,但已經是改良後的K3V2E。
在P6發行時,華為動員了所有的力量,在19個國家同時推廣,耗費巨資進行地毯式的廣告轟炸和媒體投放。如果說這款機型再不成功,那後果可能就非常嚴重。畢竟這是一款賭上所有的產品。
結果是可喜的,P6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
麒麟正式崛起
隨後,在2013年年底,華為又順勢推出旗下首款SoC晶元——Kirin 910。代表機型有Mate2、P6S。
而搭載的最新海思Kirin910晶元,也從最初的雪山命名,改為中國神話故事中的麒麟。
為此,麒麟晶元正式誕生。

2014年,海思推出了旗下首款八核晶元——麒麟920和麒麟925晶元。並於同年,海思實現了首次盈利。隨後華為又推出了Mate7,這款機型代表著華為第一次進入高端市場。
但也在同年,負責海思無線晶元開發部部長王勁,不幸於7月26日凌晨,突發昏迷離世。
王勁年僅42歲。1996 年加入華為,是無線早期的業務骨幹,在無線產品線從普通工程師、PL,到 BTS30 產品經理、上研副所長,為無線產品的成功奮斗多年,並領導創建了華為歐洲研究所,是公司海外業務的重要參與者和貢獻者。他在公司十八年的奮斗征程里,為無線和終端晶元領域作出的傑出貢獻。
可以說華為手機的成功,離不開海思一代人的拚死奮斗。
2015年華為又發布了基於64位8核的麒麟930和麒麟935,代表機型有華為榮耀X2、華為P8、華為P8 Max
2015年年底,華為發布麒麟950,代表機型有Mate8。
2016年,華為發布麒麟960,代表機型有Mate9。
2017年,華為發布麒麟970,代表機型有Mate10和P20。
2018年,華為發布了麒麟980,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枚採用台積電7nm工藝製造的商用手機SoC晶元組,代表機型有Mate20和P30系列。
2019年,華為發布了麒麟990和麒麟990 5G兩款手機晶元,代表機型有Mate30和P40系列。
同年,全球手機出貨達到2.4億部左右,力壓蘋果,晉升為全球手機出貨量第二。
今年第二季度,華為更是超越三星,成為全球手機銷量第一排名。
前不久,華為又正式發布了麒麟9000,和搭載該晶元的Mate40系列手機。
麒麟9000基於台積電最新的5nm工藝製程打造,並集成多達153億個晶體管。不過由於被美國禁令打壓,這款晶元有可能是海思麒麟的最後一款。
簡單回顧完海思晶元之後,相信大家對於華為在高端機市場的成功,相信也有一個了解。
唯一可以與蘋果抗衡的國產手機品牌
簡單說,目前唯一可以與蘋果抗衡的,且也擁有自主晶元知識產權的,國產手機品牌中,只有華為一家。
國外,三星算一家,但是三星也不光使用自己的晶元,也在大量使用高通的晶元。
再簡單的說一下,目前的高端機,不是廠商一味著堆料就行,而是需要做出自己獨有的特色,比如擁有自己的晶元,或者其他的核心技術。
舉個例子,目前全球銷量最大的三個品牌,分別是蘋果、三星和華為,這三家都有自己的晶元,且都能在高端市場站得住。而他們所擁有的共同一點,也就是擁有自己獨立知識產權的晶元。
相反小米、OPPO、vivo雖然都是採用高通的旗艦,性能也是非常出色,但為什麼在這次數據調研中,卻沒有出線呢?
原因相信大家也都看出來了。這些品牌缺乏獨特性,大家的核心配置其實都一樣,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外觀和系統。所以即使用料再豪華,賣的再貴,也很難和蘋果、華為一樣,在用戶心中留下高端機的形象。因為他們自有的特色太有限了。
手機,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能沒有研究的太深,他們只知道,蘋果有自己的晶元,有自己的系統,那麼安卓陣營中呢,三星有自己的晶元,華為有自己的晶元,那麼其他家呢?
這些東西拿出來一對比,就很容易讓對手機不了解的用戶,在心中形成差異。

現在,華為不僅有自己的晶元,而且明年,還會推出自己的系統——鴻蒙OS。雖然目前我們還不知道鴻蒙OS系統的體驗,但是對於用戶來說,他們肯定會覺得,華為牛逼,馬上就要成為像蘋果一樣,擁有自己的系統和自己晶元的產品了。
當然,小米其實也有自己的晶元,比如澎湃晶元,之前也發布過搭載自家晶元的產品,但也以失敗告終。
晶元設計又豈是那麼容易,海思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一代人,用了十幾年拚死努力換來的。在晶元研發這條路上,沒有捷徑,只有無盡的投入與探索。
當然,國產手機品牌,也正如我們看到的一樣,正在一步步崛起,而在這一次華為被美國第三次限制之後,相信國產品牌也看到了接下來的道路,將如何去走。而從最新的數據中,我也看到了,僅2020年國內就增長晶元企業1.2萬家。這也說明了國家以及大家對這方面的看重。

⑺ 國人該怎麼看待華為鴻蒙系統

華為公司HarmonyOS2.0時代到來

在余承東公布幾款機器設備宣布對外開放升級到鴻蒙操作系統軟體以後,華為公司也宣布進入了手機軟體電腦操作系統的時期。在近些年內,將有三億台機器設備配用鴻蒙操作系統軟體,除開華為公司自身的手機上、腕錶、電腦上、智能屏等產品系列,美麗的、九陽、老闆廚衛等好幾個品牌家居也將為鴻蒙產生近一億客戶。這類發展趨勢速率之快、之快,也許沒有一切類似生產商能望塵莫及

說到領域,她們實際上想讓鴻蒙系統變成 保持中立的第三方,防止華為公司既是選手也是裁判員的狀況產生。從這一視角看來,華為公司以往的強悍風格,好像無法站得住腳。獲得領域的一致認同,實際上便是華為公司將來要關心的難題。將來是浩瀚星辰,大家期待它可以變為實際,自然不僅是為了更好地商業服務上的取得成功,大量的是為了更好地內心上的取得成功。

⑻ 中國手機市場2021年Q1銷量排行榜華為第三,如何看待此事

華為由於受到美國的打壓。它的銷量以及晶元方面可能出現一些問題,華為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一半是吃他的老本。未來是屬於那些敢於堅持的人,如果那些不敢堅持的人,那麼接下來可能會面臨一些意想不到的事。華為相當於其他企業來說,他掌握了5G核心技術,但是晶元方面又被卡脖子了,這是我們應的教訓。

一、華為晶元被卡脖子。個人觀點是如果不支持華為,如果哪一天手機行業的晶元被美國壟斷了,那麼接下來等待我們的將可能是一個惡魔,為什麼這樣說呢?一旦它斷更的晶元,國人是不是就用不起了很多設備,還有一些高尖技術的東西,所以為了能夠讓國內的企業能夠發展必須要有經濟,所以我們在買手機的時候適當選擇了華為,那麼華為將來他就有可能把研究出尖端的技術,到時候我們的技術不會受制於人。

為什麼要認支持華為,這一點我相信大家都毋庸置疑,即使對美的的封鎖感到非常的氣憤,也是對於祖國未來的一種支持態度,因為如果在晶元行業不發展獲得尖端技術,那麼一旦有有一天國內的晶元企業垮台了,那麼外國一旦斷供晶元,這樣將會影響我們的生活,這就是為什麼要支持華為的原因。

⑼ 華為p50e銷量遇冷,愛國情懷這張王牌,為什麼國人不再買單

不是國人不鍾愛華為,而是華為現在的產品,確實售價過高,沒有產品競爭力。

華為的科技創新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強,但是這種創新出來的科技,無法讓大眾有一個明確的感知。再加上華為現在的麒麟soc無法量產,只能用高通的晶元,很多影像方面的技術都被晶元的算力給限制住了。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發售的華為p50e。這款機型跟普通版p50相比,有兩個特別大的差別,一是處理器從驍龍888換成了驍龍778;二是主攝感測器的色彩陣列,由之前的RGGB改成了RYYB。

再說了,驍龍778的NPU算力,還不如華為3年前的麒麟990。在計算光學這個層面,p50e肯定要比p50差得多。更別說華為還把rggb改成了ryyb,這樣對soc的算力要求更高,整體的使用體驗會差一大截。

雖然華為現在在移動終端領域比較困難,但是p50e這個機子的整體體驗是真的不如友商同期產品強。而且還是個4G機型,市場競爭力太弱了,價格還上到了4000+的價位。大眾用戶不買賬,意料之中。

⑽ 華為p50e銷量遇冷,幾乎無人問津,為什麼國人不再鍾愛華為

華為p50e遇冷,在銷量上可以說是華為銷量最差的,一款手機,那麼為何現在大多數的國人,都不在忠愛華為手機了呢?

1、價格越來越貴,配置中規中矩

華為手機,在經歷過一輪的制裁之後,價格可以說是直線的上升,相同一樣配置的手機,華為要比其貴個1000到2000元,這也導致了,大多數消費者,都逐漸的放棄了華為,去選擇其他的品牌。

4、手機整體的體驗沒以前流暢

就拿華為p50e來說,這款手機在整體的流暢度上,和華為mate40Pro相比,簡直要相差很多,手機整體流暢度的縮減,也讓很多用戶放棄了華為,開始購買其他品牌的安卓機,或者蘋果手機。

華為手機的遇冷,最大的原因就是,美國政府的制裁,讓華為不再能生產出屬於自己的5g晶元,當然華為手機定價的昂貴,和整體流暢度的下降,也是導致華為遇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