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資訊 » 北京華為ip部門怎樣
擴展閱讀
中老年怎樣網上預約掛號 2025-09-17 04:28:43
怎樣卸載電腦桌面app 2025-09-17 02:59:17

北京華為ip部門怎樣

發布時間: 2022-07-03 03:27:51

❶ 請問誰知道北京華為研發的待遇

據說沒有.講薪酬先要介紹一下華為的部門結構,因為不同的部門其薪酬是不同的:

1、市場系統

按地域先分為國內和海外,國內又分為深圳總部和各省市辦事處,海外也分為國內深圳總部和各大洲地區部。按工作分工又可基本分為客戶系統和產品系統。

深圳總部:包含國內、海外客戶和產品系統的總部機關。國內包括各目標運營商(電信、網通、移動、聯通等)系統部的總部和各產品(交換、光網路、移動、智能網等)國內系統部的總部。海外包括國際營銷(客戶)和產品國際(產品)的總部。還有負責客戶接待(最為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誤解)的客戶工程部。當然個別小部門的總部不在深圳而在北京。

國內辦事處:基本位於各直轄市及省會城市,大連、青島等也有小辦事處。各辦事處的工作目標就是銷售,分客戶線(負責各運營商)和產品線(負責各產品)。各線人員算各部門深圳總部的派出人員,又直接受辦事處主任管理。辦事處主任對所在辦事處轄區負責,權利很大,相當於封疆大吏。

海外地區部:包括亞太、中東北非、獨聯體、南部非洲、拉美、北美、歐洲、東太平洋(按地理應該叫西太平洋,因為管轄的是日本、韓國、澳洲、香港地區等亞太發達地區,但當時起名時不知怎麼弄反了,就一直將錯就錯)。各海外地區部又在各個國家設了辦事處,也分客戶線和產品線。

市場系統的海內外員工總數應該在4000偏上。

2、技術支援系統

包括深圳總部和各國內辦事處及海外地區部的派出機構,按維護產品不同分為各產品部,負責產品的售後服務。總人數在2000至3000人(為降低成本,該部門的工作不少由外包公司負責,稱合作方)。

3、研發系統

負責華為各產品的研發,是華為最龐大的系統,人數在10000人左右,還不包括相當數量的外包人員。分為深圳總部和各地研究所,根據產品不同分為交換接入、光網路、移動、智能網、數通、多媒體等等。後來又改為固網、無線、智能等等,不管名字怎麼改,基本還是按產品劃分。各地研究所側重不同,比如北京側重數通、上海側重無線、南京據說網管搞得不錯。華為在海外也有不少研究所,包括印度、美國、俄羅斯、瑞典等、除了印度曾經搞的挺大外(現在印度人好象都來深圳了),其他的基本是樣子。

4、財務系統

包括深圳總部和各辦事處派出機構。海外的財務基本由香港華為的財物負責。財務系統總人數在1000以上。

5、中試系統

全稱好象叫中間試制部。是為了保證產品質量在研發和生產系統間插入的一個部門。按NBA的數語叫專干臟活類活,待遇反而不高。任正非的板凳要坐十年冷據說就是針對這個部門說的。不只現在是否被研發系統消化了。人數在1000左右。

6、生產系統

該部門在高科技行業的地位可想而知,人員素質總體看是最低的。其一線員工主要由國內一些中專學校代陪,當然其中的管理和技術人員和其它部門一樣,都是來自大學生。該系統人樹在1000以上。

7、市場財經系統

該部門是負責貨款回收的,應該隸屬於市場系統,只是回款的地位很重要,所以在華為單列出來。人數和其它系統比算少的。

8、秘書和文員

秘書和文員不是一個單獨的部門,而是分布在各個系統中。秘書指有華為正式員工資格的,一般是大學本科或研究生。文員不是華為正式員工,而是隸屬於和華為有合作關系的秘書公司,一般是大專畢業。華為除了副總裁以上的幹部外,基本沒有領導個人秘書,秘書大多是部門秘書,一般30人一個,但具體有出入,有的秘書管的多,有的管的少,一般負責部門的考勤、會議紀要、日常事物等等,基本來自大學剛畢業或畢業不久的女生,工資待遇相當於華為同等學歷的應屆生水平,一般上漲緩慢,獎金等也是較低的,所以流失很大。文員主要負責一些簡單的重復性工作,由於不是華為正式員工,工資更低,僅舉一例:某文員基本工資1800,按工作量每月加800到1000不等。

薪酬正文:由於本人是2000年加入華為的,所以只能從2000年往後說了。

1、基本工資

華為的基本工資起薪是分應屆生和社會招聘的,2000年華為應屆本科起薪是稅前4000,碩士生稅前5000,博士人少就不提了。社招的要自己和公司談,有的很牛的不會談結果比應屆還低,有的很一般的會吹結果很高,但總的說比應屆的高。2000年來的一般進公司3個月左右有一次加薪,200到3000不等,取決於你的部門和表現,但基本按部門,好部門表現差的比差部門好的漲得還多。漲的多的包括研發和市場、技術支援確定要去辦事處的人員。漲的少的包括各部門秘書、一些總部事物部門等。其它部門算中等。原則是向研發和市場傾斜,向一線傾斜。此後,漲工資就看個人造化了,有去對部門、跟對領導一路高歌的,也有從此打住的。

總的來說由於2001年華為招人太多及起薪過高導致消化不良,2000年來的這批人除了工資過低的在2001年普調到和2001年同等學歷應屆生一樣外,再沒有大規模的普漲了。本人在此後的三年中也只又漲了一次,最終以6500離職。據我了解大部分2000年本科生的工資現在在稅前5500到7500之間,碩士生加1000。2001年是IT泡沫最瘋狂的一年,華為狂招了據說將近6000人。起薪也高至本科應屆稅前5500,碩士生7000,當然一部分秘書、財務等要相應低1000。社招的也普遍不低於應屆。過高起薪的惡果是2001年來的大部分人在此後的兩年多中再也沒有漲過。2002、2003之後華為停止了大規模招應屆畢業生,起薪也不在提高,在2004年據說還大大降低。至於社招的,除了牛人外,華為的初次報價據我所知是稅前5000。至於所得稅,華為避稅還是不錯的,我6500扣掉稅和個人支付的社保外,還在將近6000。總的來說,華為2000年及以後來的稅前基本工資在5500以上的佔大多數,每早來一年平均高1000,碩士生相當於早來一年的本科。98年以前來的基本在10000向上了,當然他們已經不靠工資了。

2、福利

有人說華為是沒有福利的,其實是福利貨幣化了。華為的貨幣福利分兩大類。一是工卡里的錢,根據工作地域不同分3類:1000每月,工作地在深圳關外,800每月,工作地在國內其它地區,一分沒有,工作地在海外。在深圳關外高200是因為距離遠交通費高。在海外沒有這項補助是因為海外另有高額補助,將在下文描述。這筆錢每月打到工卡里,可用於購買班車票,在公司食堂就餐及在公司小賣部購物,不得取現。但每年底高於一定數額的或離職時可以一次取現,不過要扣20%的稅。二是每月基本工資15%的退休基金,比如你基本工資5000,那每月公司另給你750,先用來交公司應交的社保,華為統一按一個標准交,每月在200多,這樣一來你每月還剩的部分在你離職時一次提取,不過也要扣20%的稅。這兩部分加起來稅後每個人也基本在1000多。

3、加班費

加班費主要看部門和領導。標准按你的基本月工資除以月法定工作日。分為一天和半天。按我的經驗,研發和市場很少有,除非是統一的為了干項目的強制加班。技術支援只有周末才算,平常晚上不算,本來通信這行的技術支援就是晚上幹嘛。

4、補助

補助基本分4類:國內出差補助,國內離家常駐外地補助,海外出差補助,海外長住補助。

國內出差補助為稅後每天100人民幣,交通費、住宿費、通信費另外實報實銷。

國內離家常駐外地補助指市場和技術支援人員在家庭所在地和深圳以外的辦事處常駐時的補助,按地區艱苦程度不同分為幾檔:30(北京、上海等)、50(一般省份)、70(青海、新疆、西藏等)人民幣每天等,同時公司負責住宿費用。前兩年形勢好的時候,這些人在所在辦事處省內出差也同時享有每天100的出差補助,現在不知還有沒有了。但研發人員如常駐外地研究所不享有此補助。

海外出差補助為稅後每天50美元,香港為300港幣。不知現在多少。

海外常駐補助在2003年底以前分為3檔:稅後50(發達國家)、60(一般國家)、70(危險國家)美元每天,公司提供住宿(條件很好)和辦公車輛等。2004年開始大幅降低,一般國家降到稅後32美元每天。在海外連續工作達到3個月的可以享受此補助。

5、獎金

華為的年終獎基本要拖到第二年三季度發放。不過在上半年離職,獎金並不會因此減少,到時候自會發到你離職時預留的帳戶。在2000年華為大規模招人以前,獎金是很豐厚的,之後就每況愈下了,沒辦法,人太多了。現在的情況是,如果已經干滿一年,高、中、低擋基本是30000、20000、10000。當然市場和研發的骨幹還是高,秘書等就可憐了。基本一個業績優秀的國內市場人員,能在大幾萬,客戶線比產品線高,市場比技術支援高,海外比國內高。

6、股票

2000年7月以前來的根據工作時間長短,在入職滿一年後,擁有華為的內部職工股,來的越早,越多。當然股票是按每股一元向公司購買的,不得轉讓,離職時必須賣給公司。這類股票的分紅是驚人的,2001年及以前達到70%每年,扣掉稅兩年就可以回本。基本上99年來的有幾萬股,98年來的有十幾萬股,再早的就看造化了。我認識一個97年初來的,有四十萬股,他2001年的分紅稅後就是20多萬,這種人在華為有好幾千,是華為高速發展的受益人,也是前文說的不靠工資的人。在2002年,華為進行了股權改革,原來員工離職時把股票賣給公司,是按每股一元的面值,跟買時一個價。從2002年開始,員工買賣公司股票都要按每股凈資產,當年的每股凈資產高達每股2元多,擁有股票的老員工的股票市值一夜之間上漲150%,大發一筆,而那些在新規定出台前剛按老規矩把股票賣給公司的離職員工就虧大了,這造成了一批華為前元老和華為對薄公堂。

而對於占華為員工人數一半多的2000年7月後入職的新人來說,誰是誰非已經沒有意義了。他們必須按新規定以每年的每股凈資產購買公司配給的股票,離職賣給公司時再按離職當年的凈資產出售。一方面,華為高速成長不在,每股凈資產不會再高速增長,另一方面,人多粥少,每人也分不到多少。而那些擁有老股票的老員工們,也無法再向以前那樣每年坐收巨額紅利了。一切都因為華為人多了,發展卻慢了。人們傳說的華為股票就是這樣,從他的工號就可略知一二。工號在10000以內的,基本屬於97年及以前來的,屬於華為股票神話的集體收益者,工號在10000到20000之間的,屬於98、99年來的,屬於一般收益者,工號在20000以上的屬於2000年以後來的,屬於空有其名,卻未有其實的。

只要稍稍分析一下以上華為的薪酬構成,就可輕松得出結論:

1、2001年及以前,華為的靠股票和獎金一起發財,因為那時的人少,公司發展快,獎金和股票分紅高。所以華為士氣高昂。

2、2002到2003年,華為的只有靠補助尤其是海外補助的發財,因為以2000年底的香港通訊展為標志,華為開始大規模開拓海外市場,大批市場、技術支援和研發人員被派往海外辦事處和研究所,使得原來只有少數人享有的高額海外補助開始被大家認知。而與此同時,高額的獎金和股票分紅不再,國內人員待遇停滯不前。所以除了海外人員混日子外(補助和股票、獎金不同,是按天不是按業績發的,沒有激勵機制,只要能混下去,不被趕回國內就有),大部分國內人員,尤其是在深圳及國內研究所的大批研發人員,他門連國內補助也沒有,士氣低落。

3、2004年開始,到哪裡發財?獎金、股票已經沒了,海外補助也降了。

全體員工士氣低落,但外部就業環境更差,於是大家都開始靠基本工資混日子,華為國企化成型,只是基本工資高些。

華為的部門介紹漏了管理工程部。

4、管理工程部,負責華為IT系統的建設和維護。其工作的成果使華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20000多員工在一個IT平台上工作,人數也在1000以上。任正非固然花了很多冤枉錢,但花在這個部門的錢是我很佩服的。

以我自己的收入做個總結吧。

我在華為40個月,2000/7到2003/10。在深圳總部累計16個月,在國內辦事處累計24個月,在海外4個月。其中基本工資收入稅後約共計230000,平均5750每月。

福利收入稅後約50000,平均1250每月。

加班費共5000,主要是技術支援實習時掙的。

補助稅後共120000,其中國內離家常駐補助大約35000,國內出差補助大約25000(包括在辦事處常駐時省內出差),海外常駐補助大約60000(在海外待了四個月,剛好超過三個月)。

獎金拿了三年稅後共50000,其中01年算新員工8000左右,02年27000,03年因已有離職傾向15000。

其它包括00年底那唯一一次年終雙薪,每年小禮拜攢下的未休年休假離職折算等等共10000左右。再加上在辦事處時多報的計程車費等等(我是產品線,沒客戶線的狠)10000左右。

各項累計為230000+50000+5000+120000+50000+10000+10000共475000。

這就是我在華為3年4個月的全部稅後收入,平均每月11875。由於我大學其間打工有幾萬積蓄,再加上在華為的大部分時間在辦事處,住宿、交通、通信和大部分吃飯(跟著客戶線混飯)都可按公司規定報銷,又沒有女友,除了給父母一些,自己只花一些揮霍的錢,所以現在還剩下400000出頭。

解釋:在深圳總部的16個月包括在海外的4個月,因為我去海外算支援,關系還在深圳總部的產品國際。

由我的情況可以得知,華為2000年以後來的大部分人(早來的要更高,04年來的就不一定了)全部稅後年薪十萬還是有保障的,如果常駐在海外和辦事處或者經常出差,還可以更高(但和以前比也變少了)。但是收入的彈性變小了,激勵變少了,使得想干大事和覺的自己很牛的人離去,已經掙夠了的老員工和沒有什麼闖勁的新人留下,畢竟年薪十萬以上在當今的中國也不是隨手可得,大企業病成型了。下面怎麼辦,不是我這個水平的人能解決的了。
參考資料:揭密華為「薪酬真相」

❷ 華為哪個部門最好

華為哪個部門最好?
不知道該應聘華為什麼職位?C++攻城獅一枚。說下:
你在校做了多少項目?
沒有的話,一般會公司分配。
如果有大部分都會在自己選擇的方向上繼續工作。
說到分配,你掌握了多少C++?
C++11新特性?標准庫?使用過那些第三方庫(這個會決定自己的方向)?比如OpenCV,OpenGL,Cocox,Qt,CUDA等等。如果都沒有,
自己實際動手寫代碼經驗估計多少行?懂哪些演算法?
這些都決定你在入行初期的位置。
申請的職位就是以後自己要從事的職位:很大程度一般不會相差太遠,研發崗位不會叫你去做銷售的。
是不是申請職位不同,面試程序也不同?
是,不過職能,研發銷售售前,職位差異有很大區別,如果是同研發崗位,也就是軟體硬體區別,還有根據具體的方向會有具體的問題。
面試程序,一般國內大公司都是三面,華為也是。研發職位面試對於本科生,一般會考基礎,比如計算機網路,各種演算法,資料庫。
你的第一問:
申請的職位就是以後自己要從事的職位嗎?
不一定是,但不會差遠
華為哪個手機最好華為手機系列你可以參考一下
D系列:最高端,華為最強旗艦,不過當年華為太心急,導致d系列停更(d系列部門至今還在),今年d系列有希望復出(2015年的mates就是d系列的徵兆),華為5000+級別真旗艦。
mate系列:大屏,續航,性能,商務為元素的華為次旗艦系列(現在暫時是旗艦),推薦mate8,擁有安卓最強芯,優秀的工藝和攝像頭和屏幕,各方面表現良好,現在華為最優秀的手機。
P系列:時尚,輕薄,外觀,年輕為元素的華為次旗艦系列,p系列一直性價比不高,但是外觀絕對沒的說,基本上年末買p系列會便宜很多,可以考慮。
麥芒/G/x199系列:華為中端,工藝不錯,性能一般。
榮耀系列:華為中端,性能不錯,工藝一般。
暢玩系列:華為低端,性價比高。
Y/暢享/c88x系列:華為低端,手機界質量最好的低端機,不過性能垃圾,性價比低。希望幫助你了
在華為的工作體驗是怎樣的華為這家企業對學歷要求很高,.你培訓的再好.也要看學校的.目前華為剛剛漲薪,本科生月薪8K-10K碩士9K-11K但是很難進.幾乎不招本科生.如果你有N年工作經驗也可以社招進去.同時.我介紹下華為有多累.我在手機部門兩年.深有感觸.我11年進公司,.現在額頭兩邊頭發都掉了.我們月末周六是固定加班的.我們晚上9點回家都不算加班.我們凌晨1點2點回家是常有的事情.我們經常被主管黑.乾的比牛多.考評還是C.哪些不幹活的天天瞎BB的倒是A.算了,不多說了.附上最近一個兄弟離職的帖子,轉自內部心聲論壇:今天,本屌終於要滾粗大華為了!在這差6天滿兩年的日子裡。。。對,你沒有看錯,是差6天滿兩年。可能有的人會問本屌,為什麼不多干一周滿兩年呢?呵呵呵,我會告訴你本屌的主管把本屌提出的考勤截止日期提前了一周,且在不和本屌商量的情況下就批了電子流?後面本屌據理力爭,也不給批更改截止日期的工作聯絡單。一周之差,N+1少了半個月。。。算了,大人不記小人過,反正本屌收入低,錢也不多,忍了。說到這個收入,來了華為差不多兩年,工資還是13級的最低工資,從未加過薪。去年的年終獎也少的可憐,只比應屆生多幾千塊錢。可以說,本屌在華為是個徹頭徹尾的大盧瑟,在華為,比本屌失敗的人恐怕不多。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下面我就來跟各位漲薪50%的華為13/14級高帥富白富美講講我的經歷,以及本屌的一些吐槽:【為什麼會來華為】本屌畢業於西北S省X市的J大,號稱是中國的常春藤之一,實為沒落貴族,被同門S市的兄弟學校爆的連渣都不剩。本屌本科畢業,學的是據說能拯救天朝的微電子學。當年考研沒考好,3月份成績出來的時候那叫一個捉急啊。復試分數線怒漲30分,但是本屌只考了一個往年能過線的分數。本屌留在學校當學術狗的夢想破滅了。這時,高貴的華為公司來到了本屌宿舍樓下的會議室招人,當時來招聘的領導為眾多學生狗畫了一個大的根本吃不完的餅,什麼專家之路,工資只是零花錢,年收入鬆鬆50w等等,本屌聽的激動不已,就毅然決然地參加了第二天的招聘會。來到了招聘會,本屌還是覺得對口的工作會更好一些,遂詢問有沒有海思晶元硬體工程師的職位,但是被告知沒有,於是報名硬體工程師。當時我就感覺有些坑爹,硬體工程師的范圍也太寬泛了吧?等到我面試的時候,被領到了電源工程師的面試座位上。帶著一絲疑惑,面試流程經過幾輪走完了。等到面試完,我才意識到,我應聘上的這個崗位跟我預想的完全就不一樣,跟我的專業更是沒什麼關系,雖說都是電,但是我學的是弱電,這個可是強電。但是本屌心想,忍了,反正聽說本科狗畢業後從事的工作大多數與所學專業無關,就硬著頭皮上吧,好好做一隻研發狗,以後在電源領域立足!現在想想,當時還真的是有雄心壯志啊。之後的幾個月里,因為快要畢業了,也沒什麼好的工作了,就沒有再找,安心寫畢業論文准備畢業。8月的某一天,我來到了深圳大隊培訓,一周的培訓後,我回到了X研所開始上班。【華為第一年】初到公司,啥也不懂,對於繁雜的流程我是一竅不通,要開發的產品也缺少相關知識。於是就在同事、導師的幫助下測樣機,就這樣,兩個月平平淡淡地過去了。10月份的某一天,領導叫我過去,「小x啊,現在公司在狂招人,我們的招聘團隊忙不過來了,你去全職支撐兩個月吧。參與過招聘的人,以後優先提拔當領導啊。不要擔心技術跟不上,技術算啥,隨便招個人都能幹,我看好你哦。」本屌當時那叫一個激動啊,於是就開始跟著幾個同事天天打電話約人來面試。話說回來,當兼職HR的日子還真是輕松,從來也不加班,整天除了打電......
華為研發部門有哪些,哪些部門好點?答:(一)銀行部門每個銀行的部門設置不是完全一樣的但有些部門是都有的公司業務部、個人業務部、國際業務部、資金營運部、營業部、信貸審批部、風險管理部、合規部、計財部、會計結算部、出納保衛部、科技部、內審部、人力資源部、監察室、行政管理部、黨群工作委員、會計部、電腦部(或信息技術部)、信貸審查部、風險控制部、資產保全部、法律部、人力資源部、個人金融部、計劃財務部、稽核部、監察部、公司業務部、金融同業部、保衛部、發展研究部、國際業務部、辦公室(或行政部)、黨委辦公室(含團委)、營業部、電子銀行部、董事會辦公室、機構辦等。(二)比較好的部門:1、項目融資及企業貸款部職責:負責開拓各類外幣及人民幣工業企業貸款及存款業務。2、房地產貸款部職責:負責開拓各類外幣及人民幣房地產開發貸款、商業按揭貸款、法人按揭貸款、境外人士個人按揭貸款等。3、國際業務部職責:負責開拓及管理國際貿易結算及貿易融資業務。4、信貸部職責:負責審核貸款申請及貸款管理等工作。5、現金及匯款部職責:負責外幣及人民幣對公對私櫃台業務,包括儲蓄、匯款等。6、個人財務及財富管理部職責:負責開拓、管理個人綜合外幣理財及信用卡業務。
請教,有了解華為的說說哪些部門或者方向比較好你問的應該是華為榮耀暢玩6x吧。榮耀暢玩6X正面採用了一塊2.5D弧面玻璃,兩顆攝像頭上下並列,還有該機也傳承了榮耀手機一貫的後置指紋識別。在配置方面,榮耀暢玩6X配備一塊5.5英寸觸控屏,採用全新的麒麟655處理器,8核心,16納米工藝製程。手機存儲上有3/4GBRAM+32/64GB(eMMC5.1)ROM的存儲組合。攝像頭方面,800萬像素前置鏡頭,而後置雙攝像頭則是比較少見的1200萬像素+200萬像素的組合,配有3340毫安時電池。
華為大數據開發工程師去哪個部門好現數據(hadoop)相於剛起步需求越越現公司都始意識數據重要性越往走工作越找數據發展空間數據(hadoop)運維、hadoop發、數據析、數據挖掘等說白數據越往越吃香現行情要2-3工作經驗hadoop找1萬工作比較容
國內哪個IT企業待遇最高112家IT公司薪水一覽表
作者是西電通院2013屆畢業碩士,根據今年找工作的情況以及身邊同學的匯總,總結各大公司的待遇如下,吐血奉獻,公司比較全。以下絕對是各大公司2013屆校招的數據,少數幾個是2011、2012的數據,都已經特別註明,數據真實重要性高於一切!選進來的都是已經確認的信息,放心參考。
這里所說的待遇全部為稅前,另外,年薪不是簡單的*12,因為有年終獎。而互聯網公司的待遇package,都是包含了年終獎的。
以下待遇無特別說明,默認都是碩士,本科的話會特別說明,關注軟體的多一些。
1、華為:研發、服務、銷售多數崗位本科9k~12k,碩士10~13k。
客戶經理:不分本碩11~14k
法務:碩士12~15k
行政:本科6k
但是華為三五年後還是很給力的,這也是華為薪資的策略,好處給那些想長遠在華為發展的人,只是一開始三年比較難熬,連續三年考評b+以上(a,b+,b,c,d),那就功成名就了,不過一c敗三年……
2、中興:號稱碩士7300,其實是5300的基本工資加上1200的浮動績效工資加上400補助再加上公司幫你交的400的公積金,注意這400公積金的概念!一切繳費基數是5300,換句話說,華為要是和中興這樣計算工資,北京華為的工資比北京中興高了1000都不止!西安華為也比中興高六七百,中興實習期80%。
3、中興移動:中興子公司,固定工資6800,餐補350,通信費200,其他沒了,夏季有高溫補貼350一個月,深圳和南京。
4、阿里巴巴:阿里今年全國只招150個精英,15k*15,秒殺國內各公司,另外有30w無息借款,一年內買房買車買老婆,阿里幫你實現夢想,唉,只怪自己沒學計算機。
5、中電28所:雙211碩士為起點,普通211碩士:稅前10w到15w;11所牛逼高校(清華北大北航浙大復旦上交南京東南武大華科西交):15w-20w,博士18w起薪;牛逼高校:25w-30w,博士一次性住房補貼10w5,航天科工二院總體設計部,碩士,15w起。
6、蘇州記憶科技:碩士,12w,包含了公積金和餐補的。有一次性安家費3000,蘇州那邊全是電子晶元ic企業,感覺蘇州在下一盤很大很大的棋,已經下的差不多了,蘇州崑山已有號稱八百里電子長廊。
7、北京704所:航天火箭,稅前8w–10w,無獎金,簽三年,雙人間住一年,後兩年自己找。
8、北京17所:稅前10w起。
9、深圳宏電:碩士6k,待遇太低。
10、威盛北京:碩士9k*14,武漢和上海不詳。
11、宇龍酷派:實習:研發,北京深圳,研究生八千,本科4k5;西安,研究生6400,本科5800,轉正碩士北京深圳9000,西安8000,本科轉正不詳。
12、中電54所:8.1w到手。
13、福建銳捷網路:8k-9k,自己談判。13薪到14薪,在福州,和那個銳捷啥的不一樣,就是十月份來的那個公司,那個銳捷啥的給的很少,銳捷網路九月初就來了。
14、北京503:稅前8w到10w,已經包含獎金。
15、oppo:深圳9000,東莞8000,實習期六個月6400。感覺平台比華為小,去深圳的話要去不了騰訊和迅雷等互聯網企業,就去華為,前三年,錢不在多,學技術是王道。
16、去哪兒網:12w到18w,自己談,看你的實力。一開始以為就是一個小網站,直接......
華為師兄看過來,軟體測試崗哪個部門好一些其實軟體開發崗位和軟體測試崗位本身職位就有差異,不管是在華為還是其他公司軟體開發俗話來講就是敲代碼軟體測試俗話來講就是找bug這個是工作差異論薪資的話一般來說開發會比軟體測試要高,不過高級軟體測試工程師又另當別論了
華為什麼部門待遇高華為很多部門工資都很高因為壓力也大銷售工資就很高更何況研究團隊據我所知的華為銷售人員去上海一天的應酬用餐費用就有2000而且必須花完
華為出國的工作基本都是技術支持去美國的沒聽說過伊拉克阿富汗什麼的非洲的多
華為軟體硬體基本一半一半通信的每年都招收很多
各地華為就是華為給地的子公司相對在地區獨立但是同一歸總公司管理還是深圳華為更處一些
祝你好運~
華為一般喜歡招聘什麼崗位的員工,什麼崗位在華為最有發展華為現在招聘普工嗎?

❸ 華為網路能源部門怎麼樣

華為光網路部門的待遇還是非常好的,雖然不像神終端和神無線一樣令人心曠神怡,但是華為光網路的待遇,至少在華為傳統的幾大產品線還是不錯的。

光網路華為歷來排名第一,主要的競爭對手有Ciena、中興、烽火、NOKIA等企業,沒有思科這種目前還處於競爭優勢的企業,所以華為光網路牢牢把握著世界第一的位置,華為光網路產品,例如過去的MSTP和現在的OTN,基於自研晶元,目前能力也是全球最強的。
華為光網路在2009年就已經超越了全球的主要競爭對手阿朗,排名事件第一,目前已經連續保持了多年的世界第一,是華為徹底的明星產品,如果不出意外,華為光網路在2019年依然會保持世界領先,美國的制裁對華為的光網路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影響不大。

華為員工的待遇是和所在的產品線相關的,所以華為光網路的待遇也是不錯的 ,至少比數通要好一些。我記得之前在華為時,還經常羨慕傳輸部門的兄弟,就是因為待遇比較好。

在可見的未來,華為的光網路依然會保持高速的增長。主要的原因是,光網路是基礎承載,不管是移動通信業務的換代,還是固定通信帶寬的提升,還是雲數據中心的擴容,只要有帶寬提升,必然會帶來光網路擴容,所以光網路的建設需求一直很旺盛

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華為的光網路還是很有前途的,尤其在5G的加持下,移動互聯網帶寬提升了10倍,光網路的需求必然也會十倍提升,前途非常好。

❹ 華為(北京)待遇好嗎

講薪酬先要介紹一下華為的部門結構,因為不同的部門其薪酬是不同的:

1、市場系統

按地域先分為國內和海外,國內又分為深圳總部和各省市辦事處,海外也分為國內深圳總部和各大洲地區部。按工作分工又可基本分為客戶系統和產品系統。

深圳總部:包含國內、海外客戶和產品系統的總部機關。國內包括各目標運營商(電信、網通、移動、聯通等)系統部的總部和各產品(交換、光網路、移動、智能網等)國內系統部的總部。海外包括國際營銷(客戶)和產品國際(產品)的總部。還有負責客戶接待(最為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誤解)的客戶工程部。當然個別小部門的總部不在深圳而在北京。

國內辦事處:基本位於各直轄市及省會城市,大連、青島等也有小辦事處。各辦事處的工作目標就是銷售,分客戶線(負責各運營商)和產品線(負責各產品)。各線人員算各部門深圳總部的派出人員,又直接受辦事處主任管理。辦事處主任對所在辦事處轄區負責,權利很大,相當於封疆大吏。

海外地區部:包括亞太、中東北非、獨聯體、南部非洲、拉美、北美、歐洲、東太平洋(按地理應該叫西太平洋,因為管轄的是日本、韓國、澳洲、香港地區等亞太發達地區,但當時起名時不知怎麼弄反了,就一直將錯就錯)。各海外地區部又在各個國家設了辦事處,也分客戶線和產品線。

市場系統的海內外員工總數應該在4000偏上。

2、技術支援系統

包括深圳總部和各國內辦事處及海外地區部的派出機構,按維護產品不同分為各產品部,負責產品的售後服務。總人數在2000至3000人(為降低成本,該部門的工作不少由外包公司負責,稱合作方)。

3、研發系統

負責華為各產品的研發,是華為最龐大的系統,人數在10000人左右,還不包括相當數量的外包人員。分為深圳總部和各地研究所,根據產品不同分為交換接入、光網路、移動、智能網、數通、多媒體等等。後來又改為固網、無線、智能等等,不管名字怎麼改,基本還是按產品劃分。各地研究所側重不同,比如北京側重數通、上海側重無線、南京據說網管搞得不錯。華為在海外也有不少研究所,包括印度、美國、俄羅斯、瑞典等、除了印度曾經搞的挺大外(現在印度人好象都來深圳了),其他的基本是樣子。

4、財務系統

包括深圳總部和各辦事處派出機構。海外的財務基本由香港華為的財物負責。財務系統總人數在1000以上。

5、中試系統

全稱好象叫中間試制部。是為了保證產品質量在研發和生產系統間插入的一個部門。按NBA的數語叫專干臟活類活,待遇反而不高。任正非的板凳要坐十年冷據說就是針對這個部門說的。不只現在是否被研發系統消化了。人數在1000左右。

6、生產系統

該部門在高科技行業的地位可想而知,人員素質總體看是最低的。其一線員工主要由國內一些中專學校代陪,當然其中的管理和技術人員和其它部門一樣,都是來自大學生。該系統人樹在1000以上。

7、市場財經系統

該部門是負責貨款回收的,應該隸屬於市場系統,只是回款的地位很重要,所以在華為單列出來。人數和其它系統比算少的。

8、秘書和文員

秘書和文員不是一個單獨的部門,而是分布在各個系統中。秘書指有華為正式員工資格的,一般是大學本科或研究生。文員不是華為正式員工,而是隸屬於和華為有合作關系的秘書公司,一般是大專畢業。華為除了副總裁以上的幹部外,基本沒有領導個人秘書,秘書大多是部門秘書,一般30人一個,但具體有出入,有的秘書管的多,有的管的少,一般負責部門的考勤、會議紀要、日常事物等等,基本來自大學剛畢業或畢業不久的女生,工資待遇相當於華為同等學歷的應屆生水平,一般上漲緩慢,獎金等也是較低的,所以流失很大。文員主要負責一些簡單的重復性工作,由於不是華為正式員工,工資更低,僅舉一例:某文員基本工資1800,按工作量每月加800到1000不等。

薪酬正文:由於本人是2000年加入華為的,所以只能從2000年往後說了。

1、基本工資

華為的基本工資起薪是分應屆生和社會招聘的,2000年華為應屆本科起薪是稅前4000,碩士生稅前5000,博士人少就不提了。社招的要自己和公司談,有的很牛的不會談結果比應屆還低,有的很一般的會吹結果很高,但總的說比應屆的高。2000年來的一般進公司3個月左右有一次加薪,200到3000不等,取決於你的部門和表現,但基本按部門,好部門表現差的比差部門好的漲得還多。漲的多的包括研發和市場、技術支援確定要去辦事處的人員。漲的少的包括各部門秘書、一些總部事物部門等。其它部門算中等。原則是向研發和市場傾斜,向一線傾斜。此後,漲工資就看個人造化了,有去對部門、跟對領導一路高歌的,也有從此打住的。

總的來說由於2001年華為招人太多及起薪過高導致消化不良,2000年來的這批人除了工資過低的在2001年普調到和2001年同等學歷應屆生一樣外,再沒有大規模的普漲了。本人在此後的三年中也只又漲了一次,最終以6500離職。據我了解大部分2000年本科生的工資現在在稅前5500到7500之間,碩士生加1000。2001年是IT泡沫最瘋狂的一年,華為狂招了據說將近6000人。起薪也高至本科應屆稅前5500,碩士生7000,當然一部分秘書、財務等要相應低1000。社招的也普遍不低於應屆。過高起薪的惡果是2001年來的大部分人在此後的兩年多中再也沒有漲過。2002、2003之後華為停止了大規模招應屆畢業生,起薪也不在提高,在2004年據說還大大降低。至於社招的,除了牛人外,華為的初次報價據我所知是稅前5000。至於所得稅,華為避稅還是不錯的,我6500扣掉稅和個人支付的社保外,還在將近6000。總的來說,華為2000年及以後來的稅前基本工資在5500以上的佔大多數,每早來一年平均高1000,碩士生相當於早來一年的本科。98年以前來的基本在10000向上了,當然他們已經不靠工資了。

2、福利

有人說華為是沒有福利的,其實是福利貨幣化了。華為的貨幣福利分兩大類。一是工卡里的錢,根據工作地域不同分3類:1000每月,工作地在深圳關外,800每月,工作地在國內其它地區,一分沒有,工作地在海外。在深圳關外高200是因為距離遠交通費高。在海外沒有這項補助是因為海外另有高額補助,將在下文描述。這筆錢每月打到工卡里,可用於購買班車票,在公司食堂就餐及在公司小賣部購物,不得取現。但每年底高於一定數額的或離職時可以一次取現,不過要扣20%的稅。二是每月基本工資15%的退休基金,比如你基本工資5000,那每月公司另給你750,先用來交公司應交的社保,華為統一按一個標准交,每月在200多,這樣一來你每月還剩的部分在你離職時一次提取,不過也要扣20%的稅。這兩部分加起來稅後每個人也基本在1000多。

3、加班費

加班費主要看部門和領導。標准按你的基本月工資除以月法定工作日。分為一天和半天。按我的經驗,研發和市場很少有,除非是統一的為了干項目的強制加班。技術支援只有周末才算,平常晚上不算,本來通信這行的技術支援就是晚上幹嘛。

4、補助

補助基本分4類:國內出差補助,國內離家常駐外地補助,海外出差補助,海外長住補助。

國內出差補助為稅後每天100人民幣,交通費、住宿費、通信費另外實報實銷。

國內離家常駐外地補助指市場和技術支援人員在家庭所在地和深圳以外的辦事處常駐時的補助,按地區艱苦程度不同分為幾檔:30(北京、上海等)、50(一般省份)、70(青海、新疆、西藏等)人民幣每天等,同時公司負責住宿費用。前兩年形勢好的時候,這些人在所在辦事處省內出差也同時享有每天100的出差補助,現在不知還有沒有了。但研發人員如常駐外地研究所不享有此補助。

海外出差補助為稅後每天50美元,香港為300港幣。不知現在多少。

海外常駐補助在2003年底以前分為3檔:稅後50(發達國家)、60(一般國家)、70(危險國家)美元每天,公司提供住宿(條件很好)和辦公車輛等。2004年開始大幅降低,一般國家降到稅後32美元每天。在海外連續工作達到3個月的可以享受此補助。

5、獎金

華為的年終獎基本要拖到第二年三季度發放。不過在上半年離職,獎金並不會因此減少,到時候自會發到你離職時預留的帳戶。在2000年華為大規模招人以前,獎金是很豐厚的,之後就每況愈下了,沒辦法,人太多了。現在的情況是,如果已經干滿一年,高、中、低擋基本是30000、20000、10000。當然市場和研發的骨幹還是高,秘書等就可憐了。基本一個業績優秀的國內市場人員,能在大幾萬,客戶線比產品線高,市場比技術支援高,海外比國內高。

6、股票

2000年7月以前來的根據工作時間長短,在入職滿一年後,擁有華為的內部職工股,來的越早,越多。當然股票是按每股一元向公司購買的,不得轉讓,離職時必須賣給公司。這類股票的分紅是驚人的,2001年及以前達到70%每年,扣掉稅兩年就可以回本。基本上99年來的有幾萬股,98年來的有十幾萬股,再早的就看造化了。我認識一個97年初來的,有四十萬股,他2001年的分紅稅後就是20多萬,這種人在華為有好幾千,是華為高速發展的受益人,也是前文說的不靠工資的人。在2002年,華為進行了股權改革,原來員工離職時把股票賣給公司,是按每股一元的面值,跟買時一個價。從2002年開始,員工買賣公司股票都要按每股凈資產,當年的每股凈資產高達每股2元多,擁有股票的老員工的股票市值一夜之間上漲150%,大發一筆,而那些在新規定出台前剛按老規矩把股票賣給公司的離職員工就虧大了,這造成了一批華為前元老和華為對薄公堂。

而對於占華為員工人數一半多的2000年7月後入職的新人來說,誰是誰非已經沒有意義了。他們必須按新規定以每年的每股凈資產購買公司配給的股票,離職賣給公司時再按離職當年的凈資產出售。一方面,華為高速成長不在,每股凈資產不會再高速增長,另一方面,人多粥少,每人也分不到多少。而那些擁有老股票的老員工們,也無法再向以前那樣每年坐收巨額紅利了。一切都因為華為人多了,發展卻慢了。人們傳說的華為股票就是這樣,從他的工號就可略知一二。工號在10000以內的,基本屬於97年及以前來的,屬於華為股票神話的集體收益者,工號在10000到20000之間的,屬於98、99年來的,屬於一般收益者,工號在20000以上的屬於2000年以後來的,屬於空有其名,卻未有其實的。

只要稍稍分析一下以上華為的薪酬構成,就可輕松得出結論:

1、2001年及以前,華為的靠股票和獎金一起發財,因為那時的人少,公司發展快,獎金和股票分紅高。所以華為士氣高昂。

2、2002到2003年,華為的只有靠補助尤其是海外補助的發財,因為以2000年底的香港通訊展為標志,華為開始大規模開拓海外市場,大批市場、技術支援和研發人員被派往海外辦事處和研究所,使得原來只有少數人享有的高額海外補助開始被大家認知。而與此同時,高額的獎金和股票分紅不再,國內人員待遇停滯不前。所以除了海外人員混日子外(補助和股票、獎金不同,是按天不是按業績發的,沒有激勵機制,只要能混下去,不被趕回國內就有),大部分國內人員,尤其是在深圳及國內研究所的大批研發人員,他門連國內補助也沒有,士氣低落。

3、2004年開始,到哪裡發財?獎金、股票已經沒了,海外補助也降了。

全體員工士氣低落,但外部就業環境更差,於是大家都開始靠基本工資混日子,華為國企化成型,只是基本工資高些。

華為的部門介紹漏了管理工程部。

4、管理工程部,負責華為IT系統的建設和維護。其工作的成果使華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20000多員工在一個IT平台上工作,人數也在1000以上。任正非固然花了很多冤枉錢,但花在這個部門的錢是我很佩服的。

以我自己的收入做個總結吧。

我在華為40個月,2000/7到2003/10。在深圳總部累計16個月,在國內辦事處累計24個月,在海外4個月。其中基本工資收入稅後約共計230000,平均5750每月。

福利收入稅後約50000,平均1250每月。

加班費共5000,主要是技術支援實習時掙的。

補助稅後共120000,其中國內離家常駐補助大約35000,國內出差補助大約25000(包括在辦事處常駐時省內出差),海外常駐補助大約60000(在海外待了四個月,剛好超過三個月)。

獎金拿了三年稅後共50000,其中01年算新員工8000左右,02年27000,03年因已有離職傾向15000。

其它包括00年底那唯一一次年終雙薪,每年小禮拜攢下的未休年休假離職折算等等共10000左右。再加上在辦事處時多報的計程車費等等(我是產品線,沒客戶線的狠)10000左右。

各項累計為230000+50000+5000+120000+50000+10000+10000共475000。

這就是我在華為3年4個月的全部稅後收入,平均每月11875。由於我大學其間打工有幾萬積蓄,再加上在華為的大部分時間在辦事處,住宿、交通、通信和大部分吃飯(跟著客戶線混飯)都可按公司規定報銷,又沒有女友,除了給父母一些,自己只花一些揮霍的錢,所以現在還剩下400000出頭。

解釋:在深圳總部的16個月包括在海外的4個月,因為我去海外算支援,關系還在深圳總部的產品國際。

由我的情況可以得知,華為2000年以後來的大部分人(早來的要更高,04年來的就不一定了)全部稅後年薪十萬還是有保障的,如果常駐在海外和辦事處或者經常出差,還可以更高(但和以前比也變少了)。但是收入的彈性變小了,激勵變少了,使得想干大事和覺的自己很牛的人離去,已經掙夠了的老員工和沒有什麼闖勁的新人留下,畢竟年薪十萬以上在當今的中國也不是隨手可得,大企業病成型了。下面怎麼辦,不是我這個水平的人能解決的了。
參考資料:揭密華為「薪酬真相」

❺ 華為流程與IT管理部門怎麼樣地位和待遇如何

這個部門相當於移動的10086.工資很低.現在被陽光雨露接手了.相當於保姆的地位,工資在三千到四千間.

❻ 華為視頻會議設置IP和GK怎麼配置

GK是自己分配的,IP地址是根據各個分點的網關配置的。

可以先把有終端的會場名稱排列成表格,GK可以自己定義,一般是按區號定義例如北京010000,海淀區010001這樣去分布。IP地址是192.168.1.20,可以最後一位都用20,其餘的位數是所在會場IP地址。

GK一般是公司自己搭建的一套系統,或則是華為MCU內置的系統。視頻會議終端自己的ip是根據自己的網路環境進行設置的,gk如果沒有特別的需求是可以不設置的,gk主要是為了獲得視頻會議短號服務!就是說多台終端注冊gk後就可以獲得一個短號,視頻會議終端之間就可以用短號互通了!

(6)北京華為ip部門怎樣擴展閱讀:

華為雲WeLink視頻會議系統優勢:

極速自動擴容,資源靈活調度。根據企業注冊用戶數增長曲線及各時段業務壓力模型預測分析,華為雲瑤光智慧雲腦會為Welink提前預測出業務對計算能力的需求,再通過智能混部技術在大資源池中動態騰挪資源,實現高峰期每分鍾1000台雲伺服器的自動擴容能力,為應對業務浪涌提供資源保障。

全容器化架構,百萬容器支撐。整個視頻會議系統中,華為雲WeLink核心業務採用全容器化架構,可迅速在新擴容的雲伺服器上啟動業務,每秒最快可新增1000業務實例,大大降低了業務高峰時段的斷線率、故障率和請求等待時長,並通過瑤光二次調度進行熱點消除,保障計算資源壓力的平均分布,助力會議平穩開展。

功能一鍵開啟,特性持續升級。面向各行各業的差異化使用場景及訴求,結合華為雲容器服務網格提供的智能流量治理能力,WeLink將在確保不中斷服務的前提下,持續進行新功能、新特性的快速迭代發布,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

❼ 華為ip開發部是幹嘛的

看進什麼部門了,IP開發部是個很大的部門,幾乎有1W人了現在。

架構,軟體,硬體,工程……

❽ 華為增值服務ip開發部怎麼樣

@imacback 樓主 RT,有沒有了解這個部門的的兄弟進來說下情況啊,求內幕。 ————————————————— 我們家就在,一般般哇 查看原帖>>

希望採納

❾ 華為無線部門怎麼樣

挺好的,華為是大企業啊,能到裡面上班也是有一定能力的,每個部門都有好多職位的,看你的能力是否能勝任了,如果有能力,在哪都能幹得很出色。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的。

華為的基本工資是按到等級來定的,應屆本科碩士入職13級,博士14級,內部公開查閱只顯示至22級,超過22級總裁級別不公開顯示級別。據多位華為員工透露,在2014-2015年大幅度提升工資基線後,每級工資差距大概在4000元。

13級在9000-13000元,14級13000-17000元,15級17000-21000元,16級21000-25000元,17級25000-29000元,越往上工資薪酬差距越大。

假如是在華為工作四年或者五年的員工,年終獎會增長,股票每年增加配給。一個工作五年的普通員工年收入都在30萬以上。市場海外更多,海外的員工第一年年薪近乎30萬,而到了第五年就能達到50萬左右了!

❿ 華為伺服器部門怎麼樣

華為的人都很有活力,積極向上,不像一些國際大廠商,尾大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