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資訊 » 怎樣看待華為被美國制裁
擴展閱讀
怎樣卸載電腦桌面app 2025-09-17 02:59:17

怎樣看待華為被美國制裁

發布時間: 2022-11-06 19:29:08

㈠ 2.如何看待美國對華為、TikTok等中國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限制

我認為美國這樣做一方面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打壓和限制中國這些高科技企業的發展,從而保護美國高科技企業的發展空間。

從不好的一方面來講,中國的高科技企業才剛剛發展起來,就面臨這種局勢,可以說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成長是非常困難的。不過從另一方面來看,中國的高科技企業在面對強大的外部環境壓力面前,沒有選擇退縮,反而選擇迎難而上,將會給中國的企業一次重生和鍛煉的成長,將會讓中國的企業發展得越來越壯大,這也是對中國企業的一次回爐鍛造

㈡ 如何看待美國制裁華為

自從華為在5G技術上獨領風騷,美國對華為地打壓制裁就從未停止,今日更爆出繼續擴大對華為地制裁,妄圖將華為徹底打倒。

眾所周知,美國賴以維持世界霸主,不僅依賴於其強大的軍事實力,本質上更仰仗於其發達的經濟和領先的技術。

美國在計算機、通信等應用技術,以及化學、物理、材料等基礎技術領域均走在了世界前列。憑借著其廣布的技術壁壘,憑借科技優勢,在行業鏈的頂端,榨取著發展中國家的生產力,美國主導技術和標准,發展中國家負責製造,由此而來的利潤大部分被美國攫取,帶來的污染和破壞卻留給了發展中國家。
正所謂一流國家制訂標准,二流國家執行標准,三流國家購買標准。
美國制裁華為,意欲何為?
include
公眾號:來自十二星球的朋友
來自專欄大學那些事
自從華為在5G技術上獨領風騷,美國對華為地打壓制裁就從未停止,今日更爆出繼續擴大對華為地制裁,妄圖將華為徹底打倒。

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美國不遺餘力地制裁華為到底意味著什麼?

1.華為其人

1987年,被國企南油集團開除的任正非,在深圳成立了當時還岌岌無名的華為公司,以程式控制交換機起家,歷經30餘年:

在通信領域打敗了美國思科;

在智能光伏領域成為業內最強者;

在手機處理器領域,華為麒麟和蘋果、高通驍龍、三星獵戶座並駕齊驅,在時下的5G,麒麟990更是一騎絕塵,獨領風騷;

在消費者業務,華為手機成功進入世界前三,近兩年才開始的筆記本電腦業務更是爆發性發展,供不應求;

……

可以說,只要是華為開始涉足的領域,基本上很快就能做到行業翹楚。

歸根結底,這要感謝華為工程師對技術的不懈努力和付出。

2.美國為什麼要制裁華為?

眾所周知,美國賴以維持世界霸主,不僅依賴於其強大的軍事實力,本質上更仰仗於其發達的經濟和領先的技術。

美國在計算機、通信等應用技術,以及化學、物理、材料等基礎技術領域均走在了世界前列。憑借著其廣布的技術壁壘,憑借科技優勢,在行業鏈的頂端,榨取著發展中國家的生產力,美國主導技術和標准,發展中國家負責製造,由此而來的利潤大部分被美國攫取,帶來的污染和破壞卻留給了發展中國家。

正所謂一流國家制訂標准,二流國家執行標准,三流國家購買標准。

但是隨著中國科學技術的進步,國內以華為、中興、海康威視等為代表的高科技企業不斷崛起,嚴重威脅了美國在相關行業的領先優勢。尤其是在當今信息化時代,誰掌握了通信標准技術,誰就能在未來幾十年獲得發展的先機。在1G-2G-3G時代我們嚴重落後,美歐主導了大部分的通信技術標准,中國每生產一部手機,就要給美帝資本家交一大部分專利費;在4G時代,華為、中興等中國公司逐漸掌握了技術;在5G時代,華為更是一枝獨秀,領先世界,甚至反超了美國。

你想,美國他能不慌嗎?原本躺著在家就可以收到大筆的專利授權費,現在跑著都未必追得上華為在5G上的優勢。以後還怎麼在通信網路中監控世界各地的人們?怎麼憑借技術標准攫取高額的利潤?

制裁華為,於美國而言,自然是理所當然的了。

看到這里,有人要問了,韓國的三星在通信領域也很牛批,不僅能夠研發自己的獵戶座處理器,三星手機更是暢銷全世界,美國怎麼不制裁三星?
三星,是一家上市公司,美國華爾街的金融家持有了三星大量的股份,三星賺的大部分錢,都進了美國人的口袋,免費的打工仔,為啥要制裁?

㈢ 為什麼美國要制裁華為

我們的外交部不是回答你了嗎?要說華為有錯,唯一的錯就是它是中國公司

[捂臉][捂臉][捂臉]機密

美國制裁華為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如果公平競爭的話,美國的公司已經干不過華為,比晶元設計,高通干不過海思;比操作系統,安卓干不過鴻蒙;比4G、5G通訊,思科干不過華為;比智能手機,蘋果也搞不過華為。第二、美國的計算機、操作系統、通訊線路、自動控制系統等,都留有監聽及收集數據信息的後門,如果自由競爭,華為將憑藉極高的性價比佔領世界的計算機、操作系統、通訊的許多市場,美國在使用華為的信息基礎設施的國家就會成為聾子和瞎子。基於上述兩個主要原因,為了維護美國的霸權,美國就用莫須有的罪名,制裁了華為。但我們相信,美國的制裁雖然能延緩華為的發展,但絕無可能整垮華為,華為在經歷3 5年的蟄伏之後,必將再次雄起。

和中興曾被制裁一個樣,去查查吧,有契約精神很重要。

美國打壓的中國企業不只華為一家,僅是 科技 公司就有34家,中國企業太難了,因此一定要支持國貨

好比兩個家庭,而且是鄰居,但關系又很不好,雖說有合作,但斗氣的時候多。有一家發現,有個叫別人的孩子,就是鄰居家叫華為的,有頭腦有辦法,而且將來會出息到讓自已家吃虧的程度,所以決定先下手為強,想方設法,也要壓制鄰居家孩子一切可能成長壯大的可能,哪怕綁票。

當然,對於鄰居家其它絕大多數成員,有些是卧底,有些是有把握控制或逆來順受沒有骨氣的,當然就不足為慮了。

㈣ 美國制裁華為的理由成立嗎華為為何接受制裁

美國借口華為關聯公司曾向伊朗出口筆記本電腦,這個理由也是美國制裁中興的理由,但中興只是交罰款了事,而對待華為上美國先是扣押了孟晚舟,然後又全面制裁華為,顯然比制裁中興要重的多。而對於美國的指控,華為是否認的,華為按照美國的游戲規則,決定在美國起訴美國政府,既然你有證據就拿出來在法庭對辯論。按道理說美國政府本土作戰,雖然三權獨立,但德克薩斯的東區法院胳膊肘往外拐的可能性也不大。但起訴還沒有到開庭時間,美國檢方突然要求取消華為首席辯護律師詹姆斯·科爾(James Cole)的辯護資格,詹姆斯·科爾是辯護團隊的核心人物,具有豐富的人脈和經驗,美國在此事要求取消其資格是什麼意思?

㈤ 如何看待華為在美國禁售

在美國對華為發布禁令後,華為經歷了進軍移動通訊終端市場以來最大的低谷:昔日的生意夥伴紛紛拒絕後續合作,以前的供應商也有一大部分突然宣布停止對華為的硬體與技術供給,國外市場份額的大幅流失更是雪上加霜。面對華為的困局,有人落井下石,有人雪中送炭。至於到底如何看待這一問題,我們先來看看一些人對此的反應。

特朗普

美國禁售中國華為,表明了美國心理陰暗,美國嫉妒中國企業強大,特別害怕中國 科技 超越美國 科技 ,也證明了美國對中國極度的不友好。美國卑鄙無恥的打壓阻止中國企業華為的發展,甚至不惜違返世貿組織的規則,也豪不顧忌美國的國際形象。美國還游說拉攏盟友及小伙計們禁用華為的高 科技 ,可惜沒有那個國家願意聽從美國這種無恥的行徑。

美國打壓華為的發展註定是徒勞無功,華為也不會因為美國的打壓而停止向前發展的步伐。還要感謝美國特朗普免費為中國華為企業宣傳打廣告,讓全世界更加清楚的了解了中國華為通訊 科技 的強大,非常感謝美國特朗普為中國華為推廣了5G技術。

美國禁售中國企業華為,這也使華為更加清醒的認識到自己某些地方的不足之處,對華為來講是挑戰也更是機遇。美國禁售中國企業華為,只能更加激發華為企業的勇士們奮發圖強,使華為越來越強大,越來越堅不可摧,越來越發展的更好。

華為產品在美禁售,理由是危害國家安全。安全是一個哲學概念,什麼是國家安全?安全對於不同國家來說是對立的,你安全了,我就不安全。美國也說不出華為產品哪裡危害了美國的國家安全?

其實不是沒有理由,而是說不出口,見不得人。那就是華為產品沒有後門,美國無法偷盜和竊聽,對於美國來說這是最大的不安全。這是理由之一。

其二,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華為技術超過了美國的高 科技 公司,動了美國的乳酪。要知道多年來,美國靠高 科技 公司的技術壟斷,暴利,合理合法的搶劫全世界,是超級海盜。高 科技 的壟斷暴利具有金融屬性,是華爾街王冠上的明珠,是美元迴流的通道,是美元的命脈。

如今華為掌握了高 科技 ,破解了美國掙錢的密碼,看穿了美國的老千。於是美國這個打著高 科技 騙人的 游戲 就結束了,玩不成了。所以就把華為提出局,不帶你玩了,這還不算,也不許華為與其他人玩。這就是華為被美國制裁的真正原因。

禁售是一把雙刃劍。最終要看誰扛的住。

其實不僅僅是禁售。華為進入美國「實體名單」。除了禁售以外,還有技術和資金的封鎖。但是不怕。第一、華為的5G設備和個人消費產品,美國並不是華為最主要的銷售市場。第二、對於封鎖而言,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到現在,我們始終處於技術和資金的封鎖之中。就像有的人笑話韓國被日本禁售一樣。不知道有啥好笑話的。我們國家在世界上被封鎖的程度,比被禁售的韓國的情況強多了。只是中國一直在封鎖中長大,又到了現在世界老二的程度,所以很多人以為我們現在是被世界接納的一員。其實巴統的封鎖還在。現在中國產品暢銷世界,是做出來的,不是求出來的,也不是別人恩賜的。

成為大國的因素有4個、廣闊的疆域、豐富的資源、眾多的人口和強有力的政府。老天保佑,這4個因素我們都有。並且我們的經濟實力還在繼續的發展。所以14億日益富裕的人口,足以支持華為的繼續發展。比方說5G基站的數量,美國只有3萬個,而中國已經建成了35萬個,這就是國家實力的作用。這種基礎建設的實力和需求,不是每一個國家都有的。所以即便是美國禁售又如何,並不足以讓華為就此衰弱下去。何況中國發展的經驗證明。凡是國外封鎖的,我們都會迅速的超越和領先,比方說航天 科技 。而凡是跟國外合作的,都最終淪陷了,比方說啤酒。

在美國禁售後,華為智能手機的出貨量有所下降,但是國內迅速回升。目前華為把手機出貨量調到2.7億台。比年初的2.5億台還提高了。就是筆者自己,在等華為M6的頂配到貨後,馬上去體驗店裡買了一台。然後想想,又買了一個GT手錶。同時周圍的消費者也是絡繹不絕的來華為購買產品。這就是國家大 ,人民多的好處。

雖然中美貿易戰打的如火如荼,但是華為的海外市場開拓也是熱火朝天。今年6月25日。華為公司常務董事、運營商事業部總裁丁耘表示,截止目前,華為已在全球范圍內獲得50份5G商用合同,5G設備發貨量已經超過15萬套,這些合同來自於韓國、瑞士、英國、芬蘭等國家,全球2/3已發布5G商用網路由華為部署。這就是華為實力的表現,不是我求著你買,是你不得不買,華為的微波5G基站技術。世界上只有華為一家掌握。

所以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

兩個核心:

1、美國作為超級大國要確保其 科技 實力絕對領先,而華為具有了挑戰其地位的實力,所以美國就要不擇手段打壓必欲置華為於死地;

2、中國的崛起也挑戰了美國作為G1的地位,同樣要打壓遏制中國,而華為作為中國 科技 企業和民族精神的代表,美國是作為打壓遏制中國的一個舉措來打壓華為,打擊中國的信心,也順便是作為挑起貿易戰的一環。

如果以一個個人的觀點來看,美國在本土禁止華為手機的銷售,是令人不齒的,簡直是一個市井的無賴行徑。

但是,如果以一個行業的標准看呢,就是很正常的了

在今天這樣一個全球化的時代,世界的經濟貿易早已經是互相聯系,互為前提的了。全球化,帶來的是產業的分工。每個國家都可以在自己擅長的產業方面保持競爭優勢。但是,一個世界上最發達的發達國家卻是以這樣的一個方式去打擊競爭對手,是令人不齒的,也是市井的無賴行為。如果一個國家不能夠以一個保持競爭姿態的態度去面對其他的競爭者,他們就是在害怕,他們也終將被超越。

以一個行業的標准來看,一個國家以一些莫須有的罪名為理由去阻止一個企業進入自己國家的市場,無非是保護本國的企業。他們對自己國家的企業的信心是不足。但是也不是不可以了解。我們都是在追求好的一些產品服務,世界上的國家同樣是如此。在華為公布自己的代碼也是於事無補,可以看出他們在面對其它國家的時候是怎麼樣的一個態度。就是雙標,只有在對自己有好處的時候,他們才會跳出來說,你不應該這樣做,你應該這樣做。在對自己不利的時候,他們就會關閉自己面對其它競爭中的通道了。

我們一起討論和交換觀點

你的鼓勵是我最大的動力

美帝的傲慢與偏見 真是達到喪心病狂的地步了。

具體無從得知,但華為已經宣布過Mate 10 Pro的在美國的可行性,因此也鋪開了在美國的某些零售店。但是如果能在一家大型運營商上提供旗艦手機,華為此次將是一個巨大的飛躍。

華為已經美國鋪好了廣告 (在拉斯維加斯)

但是美國市場針對華為相當嚴重!尤其是politics方面

早在2012年美國國會發表重要報告後,華為和中興的電信網路業務仍然被視為美國阻止銷售的大型電信公司設備。立法者們認為,華為設備可能會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無論是從個人信息還是politics原因。

正如斯諾登所揭露的那樣,美國通過電信基礎設施,已經認識到並長期實踐了其他國家間諜活動的能力。美國製造的電信設備可能為美國國家安全局提供了後門。在現代,每個電話或互聯網都必須經過這樣的基礎設施。所以國家安全局本身多年來一直在監視華為,他們害怕這種對美國的間諜活動,對國會議員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另一方面,電信基礎設施業務非常有利可圖,對任何經濟都非常重要。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或企業能夠進入這個行業。美國市場的規模對任何公司的生存至關重要。例如,思科可以在美國實施自己的技術,然後將其出口到其他國家。但是,如果華為在美國佔主導地位,美國公司在電信行業的領導地位可能會喪失。

一些遇見,歡迎討論,致力輸出 科技 知識!謝謝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曾簽署法案,聯邦機構采購中國企業的電信系統必須要得到FBI的批准。

華為無法承攬美國政府網路工程項目,於是就改道收購美國本土企業,先後啟動了3COM、2Wire、摩托羅拉移動網路的並購案,但三次都被美國政府否決。

Sprint曾找上門來要向華為采購50億美元的稱動網路設備,但也被美國政府和國會議員攪黃。

美國政府以莫須有的罪名阻止中國電信企業進入美國本土地,理由是「安全隱患」,企業公開全部代碼供調查也無濟於事。

最近美國運營商AT&T與華為的合作又被攪黃,華為余承東東公開指責美方的做法不公,結果被華為高級副總裁陳黎芳公開「打臉」,稱余承東的的態度不代表華為公司,其實還是不願意得罪美國,為以後的合作留下可能。

華為為進入美國市場遭受了多年的艱辛困苦歧視打壓,但華為公司狼性十足始終沒有鬆口,直到中興被制裁事件,才終於宣布放棄。

4月19日的一件事更令我們看清了真相,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發布報告稱,中國政府「可能支持某些企業進行商業間諜活動」,以提高中企競爭力並促進政府利益。報告中,中興、華為、聯想三家中國企業被點名。

亮點在於「聯想」,華為和中興的 科技 創新能力非常強,2016和2017連續兩年佔了全球PC專利申請量的前兩名,美國忌憚這兩家公司可以理解。

但聯想跟華為中興非常不同,它屬於計算機產業,美國的IBM、微軟、谷歌等依然是全球的霸主,聯想根本沒有抗爭的實力,對美國的產業來說是人畜無害的小兄弟。

而且,聯想在國際貿易中,是遵循美國主導的商業規則的模範生,並沒有華為那樣的狼性。

當年華為收購摩托羅拉移動網路被美國會拒絕,但後來同意讓聯想收購了,說明美國政府對聯想還算比較放心的。

最近這次美國國會居然表態點了聯想的名,這就說明美國政府不管三七二十一驅逐所有中國企業的態勢已經昭然若揭了,這已經不是一場為了利潤分配的貿易戰,而是一場國家間的技術戰爭。

貿易摩擦的初期,中國政府的身段非常柔軟,明確表態一切都可商量,這就是已經放出了明確的信號,我已經做好了被你訛詐宰幾刀的准備了。

但後來的事態發展,越來越清晰地表明美國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錢,更是要遏制中國的發展,這就觸碰了中國政府的底線,因此罕見地表達出了強硬的態度,這是美國把中國逼到了這條路上。

據報道,華為已經准備完全放棄美國市場,這是個艱難的理智決定,華為不怕公平競爭,但終歸無法對抗美國的國家政權。

㈥ 從美國制裁日本半導體看「華為事件」

同樣是在 5 月 15 日,美國商務部宣布新規,要求廠商將使用了美國的技術或設計的半導體晶元出口給華為時,必須得到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證,即使是在美國以外生產的廠商也不例外。

綜合這些信息來看,華為麒麟晶元以及其他重要的晶元的供應可能很難維持完下一季度。

5 月 18 日,日經亞洲評論刊登的台積電訂單告停的消息再一次印證了華為當前的情況不容樂觀。日經亞洲評論援引多位消息人士表示,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台積電已暫停接受華為新訂單,以回應美國更嚴格的出口管制措施,這些措施旨在進一步限制華為獲得關鍵的晶元供應。

美國為什麼要百般刁難華為呢?理論上講,在分析機構上華為的表現好就是「原罪」。在知乎上面有這樣一個帖子「華為到底有多強」。在這個帖子中,很多人都分享了自己的觀點,且給出了論據和數據。筆者梳理了一下高贊回答中提到的點。

首先是華為在戰略層面的「強」。這其中任正非的幾句話最能夠展示華為的戰略高度:「如果在短期投資和長期利益上沒有看得很清楚的人,實際上他就不是將軍。將軍就要有戰略意識,沒有戰略意識怎麼叫將軍呢?」 「對未來的投資不能手軟。不敢用錢是我們缺少領袖,缺少將軍,缺少對未來的戰略。」 「主要是讓別人允許我們用,而不是斷了我們的糧食。斷了我們糧食的時候,備份系統要能用得上。」「主要是讓別人允許我們用,而不是斷了我們的糧食。斷了我們糧食的時候,備份系統要能用得上。」……上述這些話都表明了華為的戰略高度。

二是人才聚集效應。美國哲學家、經濟學家、數學家、樂評人大衛·保羅·戈德曼在談論華為的時候講到這樣一句話,「這個帝國公司比我們更優秀,因為它吸引了許多國家的人才。華為工程師有一半是外國人。他們擊垮競爭對手,招納對方的人才。他們有五萬名外籍員工,而外籍員工負責研發工作的比例超乎尋常的高。」

而國內高校對於華為的嚮往也是明顯領先其他公司。

圖源:知乎

圖源:知乎

圖源:知乎

正如知乎網友「咖青」羅列的幾組數據,國內知名高校畢業生都是希望能夠入職華為,華為是他們就業的第一去向。

而知乎網友「北緯 30 度」說出的這句話在非 ICT 領域說出了華為的強,「高通強項在通信晶元(特別是基帶晶元),蘋果強在消費者終端。華為兼而有之。」

在 ICT 領域,「華為是全球移動通訊行業的領軍者,其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 170 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 50 強中的 45 家,以及全球 1/3 的人口。華為已經在全球 30 多個國家獲得了 50 個 5G 商用合同,5G 基站發貨量超過 15 萬個,位列全球第一,而且預計年底還將會增長 50 萬個基站。截止目前,華為在 5G 技術上的投入已經達到 40 億美元,擁有的 5G 專利技術數量占業界的 20%。」知乎網友 X-STATION 這句數據是很好的展示。

知乎網友「初善君」拉長了時間線看華為發展,華為營業收入由 2002 年的 175 億元增長至 2017 年的 6036 億元,年均增長率高達 27% 。

圖源:知乎

其他論點就不在此贅述,華為的強也已經有很多文章提及,但筆者覺得這句話最能夠展示華為的強,「華為是 21 世紀第一個摸到老虎尾巴的人。」

美國對於華為的不能容忍,讓我們想起來 20 世紀 80 年代的日本半導體。兩者都是在高 科技 領域動了美國的「乳酪」,雖然時間不同,但美國的態度很堅決,那就是這樣的事情是不允許發生的。

20 世紀 80 年代,日本半導體公司在 DRAM 市場擁有超過 80%的佔比,以及在全球半導體市場占據著第一大的份額。

區別在於日本是引進美國等國的半導體研發及製造技術,在美國的規劃中,日本半導體公司是「爬梯子」的人,另一個說法是美國的跟隨者,遵循美國的市場秩序,享受美國允許的紅利份額。

但進入 20 世紀 80 年代,日本半導體的生產與研發進入了鼎盛期,其不再是爬梯子的人,而是搭梯子的人。1985 年,美國貿易逆差為 1485 億美元,其中,日本占據三分之一份額,為 497 億美元。之後, 日本的對美的貿易持續擴大,一度佔到 40%。

同樣在 1985 年,美日開始就半導體問題開始談判。 美國向負責談判的通產省開出極其苛刻的條件,要求將美國半導體在日本的市場提升到 20%~30%,建立價格監督機制,終止第三國傾銷。

1987 年,美日逆差進一步擴大到 586 億美元,美國發現美國半導體產品在日本的份額並未有所提升,發出最後通牒:4 月 1 日之前,必須改善市場准入和停止在第三國傾銷。

1989 年,一項民意測試的結果顯示,68%的美國人認為日本是最大的敵人。 這一年,美國加碼,迫使日本簽訂《日美半導體保障協定》,開放日本半導體產業的知識產權、專利。1991 年,日本的統計口徑美國已經佔到 22%,但是美國仍舊認為是 20%以下,美國再次強迫日本簽訂了第二次半導體協議。

當 1996 年日美第二次半導體協議結束時,美國在日本市場的半導體市場份額達到 30%以上,在全球份額同樣超過 30%,而日本則低於 30%。美國在全球半導體的領先地位也延續至今。

不過,日本半導體的衰落不僅有美國的制裁,還有一個原因在於日本半導體企業垂直分工體制的問題,尤其是研發體制在 20 世紀末已經明顯不適應但並未及時調整。

知乎網友「心向遠方」總結的很到位:

起步優勢,是泡沫經濟時期的巨大過剩資本,讓日本半導體不缺錢;

中途劣勢,是各個企業和機構,都有全產業鏈計劃,並且互相封閉競爭,最後力量分散,斗不過韓國台灣的舉國體制;

尾盤無力挽回,經濟通縮,讓企業和政府都沒有足夠資本進行行業整合,眼睜睜的看著一條條生產線被台美韓各個擊破後,收購帶走。

簡述了日本半導體在美國制裁階段的走勢,我們似乎能夠找出一些兩個事件的同與不同。

相同的點在於美國民調對於兩個國家(日本和中國)的「假想敵」設立。前面講到美國在當時對日本民調是 68%敵視,中國目前的處境也差不多。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對 1000 名成年人進行了一次民意調查顯示,約 66%的受訪者對中國持負面看法。創下了自 2005 年以來這項調查的最高水平。並且,約有 90%的美國人將中國的影響力和實力視為一種威脅,其中 62%的受訪者認為這是「主要威脅」。

戈德曼的一句話說出了為什麼美國民調敵視中國,而政府一定要針對華為呢。「華為就像是長槍的槍尖,因為在中國經濟擴張以及發展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的過程中,寬頻網路是通往其他一切的鑰匙。」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政府也一定會出台反制措施。

第二個相同點在於,美國對於自己優勢的了解和利用。 歷史 雖然不是那麼驚人的相似,但美國對待日本和華為的策略還印證一個觀點,那就是參與制定美國一系列制裁政策的人都深諳美國的優勢在哪裡?20 世紀 80 年代,美國知道日本的政治和軍事嚴重依賴美國,所以任何條件必須以維持美日同盟關系為底線。今天,美國同樣知道自己的 科技 實力,尤其是在尖端領域的 科技 實力,是其手中的王牌,且正如撲克片中大王是單張最大的情況一樣,如果中國政府不能夠給出一個多張牌構成的「炸彈」,否則大王就是最大的。為什麼需要政府層面去回牌,因為單一公司很難去動搖。

第三個相同點在於,美國「利己」法律的制定。在美國制裁華為的上一階段,台積電並未遵守,且調查組在台積電的調查也發現,台積電對華為供應並未「違反美國對華為的禁令」。而現在美國商務部則要求所有對於華為的供應都需要美國的允許,這明顯是超過此前的政策范圍的。

在兩個事件中,也有一些不同,能夠被視為華為的機會。

第一點就是前面提到,華為的戰略相較於日本垂直分工的企業戰略明顯更為高明,「備胎計劃」也說明華為更具有憂患意識。日本經濟中文網報道,在日本專業調查公司 FomalhautTechnoSolutions 的配合下,對華為 Mate30 5G 版進行拆解發現,在受到制裁之後,中國產零部件的使用率按金額計算已經從 25%左右大幅上升到約 42%。與此同時,美國產零部件則從 11%左右降到了約 1%。這可能就是作為後來人的好處,以史為鑒。

第二點在於華為雖然是只是一家公司,但是產業分布較為多元,日本單獨在 DRAM 的強勢,即便沒有美國的制裁,韓國的舉國投資同樣有很大幾率終結其統治,也就是說韓國存儲企業的崛起是必然的。反觀華為,市場化的大趨勢加上良性的研發投入,如若沒有美國干預,華為在通信領域和智能手機領域的成長還有很高的期待值。美國此前屢次延遲對於華為的制裁已經說明華為在全球產業供應方面的影響力。

第三點是國家地位不同,日本迫於美國軍事壓力是顯然的,而中國並不會。這就讓中國反制或者華為尋求突圍的過程中有更大的自由度。華為事件是中美貿易戰的一部分,美國修訂「外國製造直接產品」再出口規則和「實體清單」制裁華為的同時,消息人士也表示中國依照《網路安全審查辦法》和《反壟斷法》等法律法規,對高通、思科、蘋果等美國企業進行限制或調查,暫停采購波音公司飛機等等。

「一旦公司出現戰略性的漏洞,我們不是幾百億美金的損失,而是幾千億美金的損失。我們公司今天積累了這么多的財富,這些財富可能就是因為那一個點,讓別人卡住,最後死掉。」這句話來自於任正非 2012 年的回答,再結合今天華為「自古英雄多磨難」的論調,華為自始至終就知道要做領先一定是有劫難的。

當然,華為有憂患意識,美國也知道自己的優勢,接下來可以說是華為發展的至暗時刻。華為的生機在於,在深水中前行,比被中國制裁的美國公司閉氣更久一些!

㈦ 美國多輪制裁,對華為晶元有何影響

美國的多輪制裁,對華為的晶元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直接導致華為的5G晶元數量嚴重不足,只能夠繼續採用4G技術。

晶元是當前很多發達國家所爭相發展的技術,但是對於很多國家而言,晶元的研究和製造並不是那麼簡單。需要多方面的科學技術,再加上先進的光刻機設備才能夠完成。因此晶元研究和製造,僅僅掌握在幾個尖端國家的手裡里。比如荷蘭,美國以及法國,都擁有獨立自主製作晶元的能力。但是相對於我國而言,我們完全是在用一個人的力量來對抗整個西方。

美國多輪制裁,對華為晶元影響巨大。

美國政府為了應對華為公司的崛起,因此對華為公司展開了多輪制裁。截至目前為止,美國等西方,歐美國家已經停止向華為公司提供大量的射頻晶元。直接導致華為公司自主研發的5G晶元,運用在手機上的時候,無法支持5G技術,只能夠繼續採用4G。不得不說,這也是一個遺憾,這也從側面上說明了歐美國家的險惡用心。

㈧ 為什麼美國要封殺華為,而歐洲卻要使用華為5G技術

美國制裁中興、華為實際上是美國已經急眼了。前幾天美國開始對國內的四大運營商進行反壟斷調查,原因就是是否串通一氣來扼殺新技術。不管調查的結果怎樣,美國的四大運營商實質上已經影響美國通信業的發展。從貪婪資本家的角度來說,投資好的通信基站等設備沒有榨乾最後的價值,四大通信運營商會採用新技術、進行新的投資嗎?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這次對四大運營商的調查實際上就是希望四大通信運營商抓緊5G技術開發與應用,因為在世界上最有實力的中興、華為已經被排除在美國市場之外了。美國的這次貿易協商,很有可能要求在此方面進行開放,因為這是美國「霸權」貿易的方式,也是特朗普最喜歡的貿易方式。如果美國像歐洲盟友這樣要求,估計會被報復的很嚴重!

放眼全球,就在5G電信設備領域,中興、華為、愛立信、諾基亞占據主導地位,可以看到沒有美國的任何一家廠商。美國的眾多高新技術公司在5G時代淪為原件的產地,這是「美帝」無法接受的。

華為和中興的無線通訊基建佔有率已達到總市場份額的近40%,華為和中興的5G測試量已佔據40%的市場份額,已經遠遠超過歐洲和美國。這些都無時無刻的不刺激著「美帝」的神經。歐洲眾多的通信公司已經越來越多無法離開華為提供的設備,與華為、中興合作是板上釘釘的事。當然,歐洲也可以提供技術及設備,但有些技術還是華為、中興授權的,導致歐洲價格高昂。

為了彌補在2G、3G技術短板,華為、中興在5G領域布局較早。2017年華為在新技術的研發上共投入120億美元,今年估計將在150億美元左右。這樣的投資力度已經遠遠超過昔日歐洲的兩個老牌的競爭對手。而中興也是在近幾年在5G領域斬獲頗豐。在全球已經建設超過十幾張5G預商用網,開發了多個5G制式解決方案。在5G智能終端上,已經開發像手機、平板等一系列應用產品。在一系列成熟的技術及產品的推動下,歐洲通信商很容易選擇中國的產品。因為在通信領域,穩定是通信成功的基石。否則再先進的技術也會被拋棄,如摩托羅拉的銥星計劃。

隨著中興、華為對美國通信產品的領先越來越大,美國政府,尤其是特朗普政府看到了威脅,這嚴重不符合美國在全世界領先的地位。這種威脅行為必須被制止,所以美國「霸權」貿易再次走向前台。

為什麼歐洲國家並沒有緊跟美國抵制華為?今天我接了多個電話采訪,內容就是英國對華為的新態度。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英國國家網路安全中心認定,有辦法限制在未來5G高速網路中使用華為設備的風險,兩位知情人士將這一尚未公開的結論告訴了《金融時報》。該報評論說,這一結論沉重打擊了美國說服盟國把華為擋在電信高速系統門外的努力。

英國是五眼聯盟國家,英國政府的這個結論的確有可能被其他歐洲國家當成繼續使用華為設備的理由。

英國是歐盟的領頭羊(雖然正在脫歐 ),英國的這個態度會對其它歐洲小國有示範作用。

為什麼公認的跟美國跑的小弟,在這個問題上與美國唱了反調,這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歐洲的電信設備製造能力很強。但跟英國因果關系不大,愛立信是瑞典的,諾基亞是芬蘭的,西門子是德國的。

英國的沃達豐雖然全球知名,但其性質跟中國移動一樣,是搞網路建設的運營商,而不是搞設備製造的。因此它的電信網路設備主要還是依靠進口。

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的設備相對於華為來說價格高,技術上也沒有優勢,因此拋卻政治因素的話,華為設備就是英國的首選。

第二,電信設備是涉及到國家安全,因此對於進口的電信設備進行安全檢查是必須的,英國早就成立了一個針對華為的設備安全檢查機構,這個機構由英國主導,華為參加全力配合,對擬進入進入英國電信網路的華為設備進行,公開透明的安全檢查,因此英國確認華為的設備是可控和安全。

您可能會問,為什麼美國不對華為設備進行安全檢查呢?實際上,華為早就向美國提出開放全部代碼進行裸檢,但美方拒絕檢查。

美方為什麼拒絕呢?道理很簡單,如果美方接受了安全檢查請求,必然要給個結論,而華為的設備又沒有問題,美方不得不給出安全的結論,然後這個陰謀論就沒法再用了。

雖然美國向它的歐洲盟友軟硬兼施,要求一起抵制華為,但其他國家的技術專家和政客也不是傻子,他們都知道美國的用意所在,如果他們盲目抵制了華為,除了付出高昂的代價之後,什麼也不會獲得。

美國在制裁了中興後,又在通過司法手段調查華為,至少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說明華為在自主創新方面確實比中興強,不像中興那樣完全依靠外國企業,美國還沒有找到像中興那樣可以輕而易舉地制裁華為的入口。無奈之下,只好動用司法手段,看看能不能從法律缺陷方面找到入口;一是說明華為在技術上,在技術創新上,在國際競爭力上,在市場影響力上,要比中興強的多,比中興更是美國的眼中釘,肉中刺,因此,絞盡腦汁也要在華為身上找到點缺口。

不過,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技術端似乎找不到了,只有從司法端找。但是,這些年來,華為在司法方面被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調查已經不是一次兩次,早就對可能出現的司法調查進行了有針對性的研究,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了分析,也應當找不到缺口。華為應當不會像中興那樣被美國司法部傷害,被美國政府和企業傷害。

至於歐洲,美國如此折騰都沒有找到問題,又何必再去費心費神地去瞎折騰呢。與其這樣,不如與華為好好合作,還能對進入中國市場,在5g領域等獲得更多好處呢。

明眼人也應該看出來了,這種完全就是美帝惡意找茬, 華為已經宣布退出美國市場,還調查華為? 這太欺負人了,中國也該出手了, 敲打一下蘋果、IBM、微軟...來而不往非君子,這個世界誰怕誰! 此前,很多人一廂情願地覺得中興被制裁只是個例,現在夢該醒了,我們太幼稚了。

老特真的太會玩攻心術了,,一方面主動派官員下周來華談判,並放風說很快會達成協議,另一方面又讓司法部調查華為,真的很會唱雙簧。

其實,美國對華為的調查由來已久,但是一直苦於沒有證據,只能施壓國內公司拒絕與華為合作,逼迫華為退出美國市場。數據顯示,過去十年內,華為全球銷售收入增長4.82倍,平均復合增長率19.09%。全球市場份額快速上升, 華為已經成為中國 科技 行業一個重要支柱,更是美國的戰略威脅。所以來迎來了美國的找茬,這種單邊貿易保護主義的確令人不恥。

而且我相信越限制,越找茬,只會越激發國然在 科技 方面發憤圖強,這些年也證明的確如此,在國外的不斷限制下,中國 科技 實力的確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但是我們也不要盲目自信,依然要正視差距,砥礪前行,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看完點贊,腰纏萬貫,原創碼字不易,喜歡我的回答,謝謝關注!

美國目前實體經濟產業的支柱是:晶元半導體產業、航空產業、生物制葯產業等。

而 半導體產業對美國意義巨大。目前,中國開始在半導體產業上進行高投入研發,這肯定會給美國晶元半導體產業帶來影響。美國近期對中國半導體企業進行精確定點打擊。美國以所謂賣給伊朗通訊設備為理由制裁華為,中興。請問,即使賣給伊朗民用通訊設備那怎麼了?伊朗老百姓可以更好網路與親友交流不可以嗎?比較出名的是美國制裁中興和華為兩家企業。

國內半導體行業除了華為,中興之外。還有中芯微電子,清華紫光集團(長江存儲)等企業。





而歐洲國家很多,各國 科技 強項也不一樣。歐洲整體半導體產業不如美國,所以中國半導體企業崛起對歐洲影響不大,對美國企業有一定影響。

同時,歐洲很多國家缺乏5G技術,需要華為這樣的企業提高5G設備和技術。

而美國高通也是小米的海外出資方之一,小米VIE離岸融資框架協議,對小米有離岸操作能力。

美國對華為的封殺,是因為華為5G技術太先進、太安全,並且不被美國控制。歐洲(部分國家,另一部分國家也受美國影響不敢使用華為5G)卻要使用華為5G技術,還是因為華為5G技術先進,而且價格還更便宜。

美國對華為的封殺,是因為華為5G技術太先進、太安全,並且不被美國控制

4G時代之前,都是美國高通、愛立信、諾基亞及思科等西方通信公司主導,技術上、標准上都是他們領先。盡管從4G開始,華為、中興等中國公司開始崛起,但是整個全球電信標准及技術主導權整體上我國企業仍處於劣勢。



應該說,到4G時代為止,美國仍能深刻影響甚至控制全球通信市場。這里的控制,除了技術及產業發展、標准、盈利等之外,很重要的是西方這些通信設備公司、電信運營商不得不配合美國(以及所謂五眼聯盟其它幾個國家: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的脅迫,為其提供對全球所有通信網路的監控、監聽。直白的說,就是給美國情報機構留有後門。

但是這樣的事中國企業當然不可能做。加上5G時代中國企業華為、中興等在技術上又全面領先了歐洲的愛立信、諾基亞,特別在企業業務方面又碾壓美國高通公司,形成了對西方通信企業全面的優勢。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的5G專利(特別是標准必要專利)的領先,就說明了美國已經遠遠落後於5G時代了。



美國畏懼將來如果華為等中國5G設備商在全球市場做得好,他們不但失去了一個大的賺錢盈利領域,還可能無法再像過去那樣恣意妄為、監控監聽全球電信網路系統。正大光明的市場競爭搞不過華為,就用上了下三濫的手段,對華為進行全面封殺、全球圍堵。

歐洲相當多國家卻要使用華為5G技術,還是因為華為5G技術先進,而且價格還更便宜

在美國丑態百出、野蠻壓制甚至威脅的形勢下,還是有很多歐洲電信運營商希望使用華為5G技術,原因也很明顯,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華為5G太先進、太安全,成本比起來愛立信、諾基亞們還要明顯低很多,任何一家電信運營商都不可能排斥又好又便的產品、技術,所以他們還是堅持要用華為5G。



另外4G時代,華為在歐洲確實市場已經做得很好了。再次基礎上繼續使用華為5G技術,更有連續性和成本優勢。也有少數國家在美國壓力下宣稱不用華為5G,甚至還要拆除舊有的華為電信設備,但是嘴巴上說說,行動上都在拖著。電信運營企業自己浪費錢財,還影響運營效果,美國又不給真正的好處,誰會這么傻?

在長期使用華為設備的過程中,歐洲用戶早已充分驗證了華為產品的可靠性、安全性,美國的謊言根本就沒人相信。所以,歐洲市場大部分客戶仍會接受華為5G技術及產品的。

2020年2月6日,應華盛頓智庫CSIS(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邀請,美國總檢察長威廉·巴爾出席中國倡議大會,並發表主旨演講。

這也許就是美國封殺華為的原因。

巴爾談到了中國技術攻勢對美國前所未有的挑戰,以及華為在5g領域的領先地位。

他說,自19世紀以來,美國在創新技術方面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正是技術力量使美國繁榮和安全。

美國的生活水平,為子孫後代不斷擴大的經濟機會,以及美國的國家安全都有賴於持續的技術領導。

巴爾稱,5g技術處於正在形成的技術和工業世界的中心。本質上,通信網路不再僅僅是為了通信。

它正在演變為下一代互聯網,工業互聯網和下一代工業系統的中樞神經系統,這些系統將依賴於這一基礎設施。

中國已經在5g領域領先,佔全球基礎設施市場的40%。這是 歷史 上第一次,美國沒有引領下一個 科技 時代。

據估計,到2025年,5g驅動的工業互聯網將創造高達23萬億美元的經濟機會。

如果中國率先實現5g,將主導一系列依託5g平台並相互交織的新興技術帶來的機遇。

目前,華為已成為除北美以外,所有大陸的領先供應商。美國沒有設備供應商。

中國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芬蘭的諾基亞(17%)和瑞典的愛立信(14%)。中國正利用各種力量擴大其5g在全球的市場份額。

據估計,5g基礎設施的總市場規模為760億美元。中國正提供超過1000億美元的激勵措施,以幫助客戶購買設備。

此外,5g還基於一系列技術,包括半導體、光纖、稀土和材料。中國已經開始將所有這些要素本土化,不再依賴外國供應商。

巴爾覺得,在未來五年內,將決定5g的全球領土和應用主導地位。

問題是,在這個窗口下,美國和其盟國能否對中國發起足夠的競爭,

以保持和占據足夠的市場份額,從而保持長期和強大的競爭地位,避免把主導權拱手讓給中國。

巴爾表示,時間緊迫,美國和其盟友必須迅速採取行動。

顯然,華為已經做好了准備。「我們沒有辦法,只能贏。」華為說。

歐洲是華為在海外市場最重要的市場。華為、愛立信和諾基亞在歐洲通信設備市場形成了「三足鼎立」。

華為在歐洲市場佔有一席之地,離不開其領先的通信設備技術,也離不開為歐洲運營商提供優質服務和實惠價格。

華為剛進入歐洲市場時,根據運營商的需求開發了分布式基站,體現了華為根據運營商的需求定製通信設備的服務態度。

華為在歐洲智能手機排名前三。其智能手機在拍照和5g技術方面領先蘋果和三星。

英國首相接受采訪時,還曾用華為的手機展示5g技術,凸顯了歐洲官員對華為產品的高度認可。

正是基於華為在技術、服務和價格方面的競爭優勢,歐洲運營商呼籲歐盟不要將華為排除在外。

否則將導致歐洲在5g網路建設方面落後於其他經濟體,同時也將導致歐洲為5g網路建設付出更高的成本。

正是由於歐洲市場對華為的強勁需求,歐洲國家在美國的要求下左右為難。

現在英國終於做出了支持華為的決定,這將使更多的歐洲國家選擇與華為合作。

現在華為決定在歐洲建立生產基地,為歐洲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這無疑有助於進一步加強歐洲國家對華為的支持。

柏銘 科技 認為,未來將有更多歐洲國家選擇與華為合作。

華為在歐洲市場建立製造業基地,並為當地市場提供大量就業機會,無疑對致力於推動美國製造業發展的現任總統特朗普是一個打擊。

2019年美國經濟由於波音公司的災難,導致經濟放緩了1個百分點,華為正式能促進其經濟發展所需要的企業。

或許美國對華為在工作中的所作所為會感到後悔,迫使華為離開美國,導致美國失去大量的就業機會。

不管怎樣,美國有自己的「旁門左道」,而我們有先進的技術,這是當今世界主流,更是不可或缺的。華為加油,中國加油。

美國的霸主地位依靠的是 科技 的領先,包括軍事領域也同樣是依靠 科技 的力量才強大起來,所以美國要維護的是世界 科技 霸主的地位,美國封殺華為用的理由的危害國家安全,其實是華為的技術研發已經讓美國感受到壓力,尤其是5G技術在世界領域的領先,讓美國感覺到崛起的可能性,所以才要打壓。

歐洲使用華為5G是因為不具備打壓華為的實力同樣也沒有什麼核心的技術,只能退而求其次謀求合作,也就是現在倡導的全球合作,合作共贏。

參考美國當年對日本半導體行業的打擊,80年代日本半導體行業異軍突起,在半導體領域拿下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份額,打進了美國市場,在半導體企業排行中獨佔五席,而日本的技術起源其實來自於美國,但短短幾年超過了美國,這讓美國意識到自己 科技 權威遭到了挑戰,隨後提高關稅,利用手段迫使日本簽訂《日美半導體條約》以反傾銷為由強制日本市場保留美國半導體企業20%的市場份額,隨後幾年日本半導體企業市場份額被不斷蠶食,最終完全喪失霸主地位。

美國封殺華為的行為如同當年打壓日本,華為的5G技術領先全球,這是自1840年來第一次走上 科技 前沿,但尚在萌芽狀態,美國的企圖很明顯,就是依靠自身的優勢來打壓華為的崛起,同時打壓中國 科技 企業的崛起,達到維護自己 科技 霸主的目的,並不是單純的維護國家安全。

謝友邀請:任何一個人喜歡自己需要什麼?美國不喜歡,並不代表其它國家不喜歡。比例:有些人喜歡服裝。有些人喜歡吃飯,有些人喜歡音樂。有些人喜歡戲,有些人喜歡歌曲。有些人喜歡舞蹈,有些人喜歡畫,有些人喜歡書法,有些人喜歡風景圖,有些人喜歡研究開發生產 科技 ,有些人喜歡欣賞。"等"任何一個喜歡欣賞人什麼都無法封殺。永存。

美國打擊華為是政治嗎目地,第一5g美國落後了,就很單純不想讓中國領先,其他西方國家都行,第二就是國家安全,如果都使用華為5g美國還怎麼監控全球 第三個歐洲國家都有自己的算盤,從商業經濟來說華為是最好選擇,從政治來說不想跟隨美國與中國徹底扯破臉,但是又不能得罪老美,太難了

㈨ 5G之爭!美國為什麼要制裁華為

最近愈演愈烈的美國制裁華為事件吸引了很多國人的目光。美國為什麼想盡一切辦法要制裁華為?其根本原因是爭奪5G時代的話語權,從而繼續控制全球經濟,甚至擴展到依靠通訊搞情報站等政治目的。

展開講的話,我們要回顧從3G時代開始的通訊技術發展歷程。

全球第一個3G網路建於2000年。歸功於歐洲在2G部署和採用方面的領導地位,當時芬蘭的諾基亞仍是全球最大的手機製造商。同時,日本在3G覆蓋率和移動互聯網使用方面均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此時美國的3G布局很慢,2007年發布的第一代iPhone甚至不支持完整的3G速度。

到了4G時代,美國實現了彎道超車。2010年12月美國最大的移動運營商Verizon Wireless開始大規模商用FDD LTE標志著美國主導4G技術。從2010年以來,無線通訊行業累計創造了470萬個相關工作崗位,累計帶動1萬億美元的產出,每年為美國GDP增長貢獻4750億美元。同時造就了蘋果、谷歌、Facebook、亞馬遜等無數互聯網公司的崛起。

5G時代來臨。5G技術路線之爭,實質上是頻段之爭。目前全球採用兩種不同頻段部署5G網路,分別是30-300GHz之間的頻段被稱為毫米波;另一種集中在3GHz-4GHz頻段的被稱為Sub-6厘米波。歐盟和中國則引領了Sub-6厘米波標準的建設。美國由於將厘米波用於軍用通信和國防通訊,運營商只能使用毫米波標准,以至於無法與全球其他頻段的5G網路相兼容,因此落後於中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同時華為從2009年就開始著手5G研究,目前已經是目前全球擁有5G專利數量最多的公司,共有3147項5G專利。在5G專利榜上,三星電子以2795項5G專利排名第二,中興排名第三,擁有2561項5G專利。

從以上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到,4G時代領先的美國不甘心將利益拱手讓出,所以想盡辦法挽回。這樣一來華為和中興等企業就成了美國重點打擊的目標。從國家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是非常需要華為這類企業的,要想實現國家的強盛和持久發展,我們必須擁有高 科技 的核心競爭力,如果沒有5G專利,沒有晶元技術,我們只能無休止地給其他國家的公司繳納高額專利費,還可能在關鍵時刻被人卡脖子,永遠處於落後挨打的地位,這也是國家提出要從中國製造過度到中國創造口號的重要原因。當然,一些西方國家是不樂意看到這些變化的,它們只需要作為世界代工廠的中國。因此華為作為目前中國 科技 公司的領頭羊,自然成為了美國的目標。這只羊可以是華為,也可以是任何一家國產企業,只要它代表了我國最先進的 科技 。

以上就是美國制裁華為的根本原因。

此外我想特別說一說關於所謂的愛國買華為的問題。首先我覺得華為的產品很有競爭力,就算不考慮所謂愛國的原因,我也會購買。MATE20PRO到MATE30PRO再到P40PRO,華為的旗艦機一直是我最喜歡的手機,沒有之一,拍照能力是我考慮的第一要素,同期的其他手機沒有能出其右的,流暢穩定的系統,超強的信號也都是很大的加分項目。我還有華為WATCH GT、FREEBUDS3和榮耀智慧屏,這些設備也都在同類產品中很有競爭力。第二,不買華為產品就是不愛國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理解的愛國是努力工作,遵紀守法,為家庭、單位、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和用什麼品牌的產品沒有任何關系。但是在目前這個節點,大家在同等產品競爭力的條件下選擇國產產品也算是對國家的一個小小的支持。

莫為浮雲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要始終相信眼前的困頓只是一時,堅持往前,努力奔跑,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和大海!

㈩ 美國封堵華為的原因是什麼

《福布斯》刊文稱,美國放鬆對華為封堵有三大原因。遭到美國封堵後,華為曾表示,美國的封堵「將影響全球逾170個國家和地區,價值數千億美元的網路的擴容、維護和持續運行」。這顯然不符合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利益,也會使美國成為眾矢之的。

其二,美國政府態度的變化,承認了華為在全球5G標准方面的影響力,以及持有的大量專利和巨額的研發支出。如果華為被迫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和專利「絕地反擊」,包括美國廠商在內的其他電信設備廠商的利益也會受損。
其三,美國政府改弦更張也表明,美國政府不希望造成5G標准割裂,威脅全球電信網路的兼容性。5G標准分裂、全球電信網路不兼容,會令全球電信產業「很受傷」。
華為是全球領先的5G網路設備供應商,全面封堵華為存在使全球電信標准割裂的風險,會給全球電信網路部署帶來不必要的復雜性,損害美國廠商利益。
不過,放鬆對華為封堵,並不意味著美國會心甘情願放棄自己在科技領域的主導地位。美國商務部部長威爾伯·羅斯(Wilbur Ross)向路透社表示,「美國不會放棄在全球創新方面的領導地位。通過鼓勵美國企業推動美國技術成為國際標准,商務部將致力於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