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資訊 » 創客新事怎樣用手機編輯視頻
擴展閱讀
怎樣用軟體美白脖子 2025-09-15 11:58:41

創客新事怎樣用手機編輯視頻

發布時間: 2022-11-29 17:06:32

Ⅰ 如何運用互聯網思維來創業創新

如何運用互聯網思維來創業創新

互聯網思維與創業創新有怎樣的關系?互聯網思維的基礎、動力和本質究竟是什麼?以下是我為各位初創者搜集整理的詳細內容,歡迎閱讀查看。

一、互聯網思維重新定位整個社會

互聯網思維最早起源於互聯網業界,指用互聯網時代的新型理念來改造傳統產業。

2007年,網路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率先提出:「以一個互聯網人的角度去看傳統產業,會發現太多的事情可以做。」他預言,「未來不會再有專門的互聯網公司,所有的公司都要用互聯網做生意」。2011年他正式提出「互聯網思維」概念,明確其含義為「基於互聯網特徵來思考問題」。2012年起,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雷軍、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禕等互聯網產業巨頭陸續提及「互聯網思維」。

伴隨著網路技術的興盛,人們越來越發現這種適應「互聯網時代特點」的新型思維模式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發展中具有巨大的應用價值,從而使這一概念逐步從一種產業思潮演變為自下而上的共識。

現在,一種較為流行的觀點認為,互聯網思維是指在互聯網時代基於互聯網的特徵,對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並由此拓展到對整個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重新思考。

二、「 跳躍式的實事求是的思維」是互聯網思維的基礎

網路李彥宏在一次企業家座談中說:「可能你做的事情並不是互聯網,但是要按照互聯網的方式去想問題。」

那麼,怎樣才算按照「互聯網的方式」思考問題?我認為,按照互聯網方式去思維,可以有三種方式:

第一種就是跳躍式的實事求是的思維。

正如同周文彰教授所表述的,互聯網思維如同日常思維、科學思維一樣,必須是實事求是的思維,必須從實際出發去思維。人的思維,一旦離開了思維的正道, 走上了思維的旁門左道,如果我們從自己大腦、主觀願望出發的思維就是主觀思維,如果根據本本思維那就是教條主義的思維,如果從自己或者他人的經驗出發那就是經驗主義的思維,這些思維都導致很多的失敗。原因就在於這些思維都是主觀與客觀相分離,理論和實際相剝離的,這是世界上一切錯誤的根源。互聯網思維要想獲得正確的結果就一刻不能偏離從實際出發的要求。

馬雲因為具有了 「跳躍式的實事求是的思維」 ,用10多年時間,使阿里巴巴從一家十幾人的小公司成長為世界最大的電商企業。

三、「逆反式的創新思維」是互聯網思維動力

第二種是逆反式的創新思維。

網路技術的變革速度往往超出人們的想像,掌握新的技術平台很可能就贏得了下一輪競爭中致勝的制高點。這需要逆反式的創新思維才能洞悉瞬息萬變的商機和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

就是因為這些學歷不高的企業老闆具有了 「逆反式的創新思維」 。

人類思維總是在辯證否定的螺旋運動中不斷上升和發展的,而逆反思維則是人類思維過程中進行辯證否定的一種基本方式。

成立於2010年的小米公司,用了僅僅5年時間便成為「國產手機五巨頭」 之一。創始人雷軍的思維就是「逆反式的創新思維」 。他說:「我們不是做產品, 而是做用戶,是看重用戶、發動用戶的表現,最大限度地來聚集人氣」 ,所以雷軍也成功了。

四、「追求效率的質量思維」是互聯網思維本質

第三種是追求效率的質量思維。

追求效率的質量思維正在改變中國企業的經營組織模式。它讓企業變得鼻子更靈、反應更快,更為主動迅速地捕捉市場動態,並快速作出反應。

海爾集團CEO張瑞敏說:「沒有互聯網思維,企業就活不了。」自2013年開始,這家傳統的家電集團開始進入網路化戰略階段,積極向互聯網轉型,目標是打造平台型企業,同時推動員工轉型,扶持創業者創辦小微企業。海爾把這種內部創業的員工稱為「創客」。張瑞敏認為,「人人創客」是實現引爆價值、引領發展的前提,「海爾將成為資本投資者,對小微企業進行服務。海爾還會與市場的投資者結合起來,希望未來為『創客』們付薪的,不是企業,而直接是用戶。」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互聯網思維的實質是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思維,是實施國家戰略需要的思維,是貫徹創新、協調、開放、綠色、共享發展新理念的思維,是充滿創新精神的思維,是與時俱進的思維。可以說「互聯網+」是一種標志,是否藉助互聯網在一定意義上成了傳統管理與智慧管理、傳統產業與新型產業、傳統銷售與現代銷售、傳統金融與當代金融的分水嶺。

倡導養成互聯網思維最重要、最核心的用意就在於倡導各項工作、各個領域都要學會利用互聯網。誰利用了互聯網,誰就是追趕時代大潮流;哪個領域利用了互聯網,哪個領域就是緊跟時代步伐的領域。

因此,學會運用互聯網思維創業創新是每一位企業家必修的課程。只有運用互聯網思維創業創新或運營企業,企業才會立於不敗之地,相反,就會被淘汰出局。

讓企業培訓更具互聯網思維的12條建議

最近「互聯網思維」是一個很熱的詞,可什麼是互聯網思維,似乎是見仁見智的問題。我的理解,互聯網思維,是相對於傳統思想的,更創新地重組工作要素、更關注用戶體驗、讓用戶成為中心。

十二條建議,讓企業培訓更具互聯網思維

培訓是企業一個傳統的'職能,選老師、選課程、組織培訓的模式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現在的人才發展需要。如何用互聯網思維來改造我們的培訓呢?結合筆者自己的管理實踐,談談一些方法。

一、用電子問卷系統,改進我們的需求調查和講師評價。

傳統的發問卷的方式,最大的問題在於學員覺得繁瑣,糊弄了事。通過電子問卷的形式,可以用更豐富的表現形式展現問題,讓學員通過簡單地按按鈕、投票等方式,完成這項工作。而且,這樣的形式容易引起學員的興趣,讓學員有全新的感覺。

電子問卷,建議與二維碼、手機端結合使用。把電子問卷的地址生產二維碼,然後然學員用智能手機掃二維碼進入手機瀏覽器填寫問卷。問卷提交後,後台的結果可以實時顯示出來,節省了統計數據的大量時間、人力。

二、用微信群建立學員間的交流平台。

我們都知道,培訓一方面要解決知識傳授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要解決學員間交流的問題。現在的微信已經非常普遍,通過微信群可以讓學員隨時隨地的交流。提醒出勤、提醒作業,組織活動等方面,減少了很多「管」的色彩,更有人情味,更容易讓學員接受。

三、通過通訊軟體(YY、多貝或QQ視頻)解決外地講師試講的問題。

從課程品質的角度出發,所有內部課程都必須經過試講。如果有講師在外地工作,我們必須想辦法找到一種盡量能有交互感的試講方式。傳統的電話會議,是一種方式。但其實,現在的互聯網技術發展,已經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比如多貝,可以顯示ppT課件,也可以互動討論,基本達到了試講的需求。當然,視頻會議系統,如果硬體條件允許,會是更好的選擇。

四、讓學員用「淘點點」訂餐吧。

培訓組織者都面臨過這樣的難題,無論定什麼樣的餐,都會有學員不滿意。那麼,索性把選擇權還給學員吧。把餐標確定好,學員自己可以通過「淘點點」定好餐,由工作人員統一買單。這樣,學員滿意,組織者省事兒,何樂不為?

五、視頻直播、錄播軟體。

是否遇到過有學員在外地因公無法參加培訓的情況?是否面臨著培訓後轉換視頻。然後上傳的繁瑣?其實,只要用對工具,這些都可迎刃而解。現在市面有很多直播系統,可以實現視頻、ppT、互動提問的功能,而且錄制的課程,自動實現了分章節。是不是很方便?

六、培訓產品電子化。

作為企業知識管理的一部分,我們一直倡導培訓項目要生產知識,要形成知識產品。作為培訓管理者,我們一定要把培訓的各個環節充分挖掘出來,形成從課程大綱、課件、講師講義、學員手冊到課程視頻、研討觀點、分享案例等的一些列產品。同時,要通過電子化的方式,使知識能夠有效流轉。

七、把累人的工作外包給「威客」們吧。

成熟的企業大學,培訓項目設計一定少不了設計(平面、視頻)。可以說,設計已經成為了讓培訓項目更具吸引力的一種推廣手段。也許你的團隊還不足以應對復雜的設計,那麼,就嘗試外包給「威客」吧。也許算算帳,要比為此加個編制劃算很多哦。更重要的是,集思廣益的智慧,可能遠遠超過你的想像。

八、把工作「眾包「給班委會吧。

「眾包」是最基本的互聯網思維,讓有能力的人承擔相應的工作,最大化效率。其實培訓組織過程也是如此。學員考勤可以讓生活委員做,課間活動可以由文體委員組織,學員作業可以由學習委員跟進,甚至學員評價也可以由班委組織。只要班委會的產生是民主、公平的,我們就會發現,班委會「自治」其實是最優的培訓實施模式。

九、「小黑屋」式的課程集中開發。

IT圈有個做法,當要開發一個新產品的時候,會把幾個工程師封閉集中工作,排除外界干擾。其實,企業內部在開發課程時,我也非常推薦這種集中講師、集中備課、集中批課的模式。筆者自己經歷過各種各樣的講師開發過程,集中封閉開發,是目前大家公認的課程質量最高的方法。

十、讓學員選擇想上的課程,讓學員生產課程的主體內容。

傳統的培訓,組織者定好培養內容,學員只能被動接受。從實踐看,不是學員真正需要的內容,學員的學習效果一定不理想。筆者的實踐中,在培養項目中開放了一部分模塊,嘗試讓學員選擇課程,選擇講師。從學員反饋看,這部分的滿意度均值確實要高出一截。另外,在培訓項目設計上,要有Q&A這樣的環節,既可以通過萬達學院同行們的「能量集市」模式,也可以通過筆者實踐的「問答接龍」模式,讓學員參與進來。

十一、為優秀學員點「贊」。

培訓中,學員評價一直是重點和難點。筆者的實踐中,學員評價由講師、課程項目經理(領域專家)、HR組織發展(幹部管理)、企業大學這四部分成員構成。每個學員的照片和信息提前錄入到pad,所有觀察者在培訓過程中,可隨時對表現突出的學員點「贊」。同時,可以通過評論的形式添加評語。整個過程,只有觀察者可見。最後匯集各方意見,可以得出相對客觀的學員評價。

十二,培訓中應用精益創業的思想。

精益創業三大法寶:「最小可用品」、「客戶反饋」、「快速迭代」。其實培訓項目的不斷升級完善也要遵循這樣的規律。從一個點開始,嘗試新的項目設計。過程中,一定要傾聽客戶的反饋。不斷為自己設定新的目標,不斷升級我們的項目設計。

;

Ⅱ 請問手機合成兩個視頻怎麼才不中間卡頓

要將兩個視頻合並成一個,需要先在電腦上安裝視頻合成工具:格式工廠,網路一下格式工廠。在搜索結果中到網路軟體中心下載,直接點擊立即下載按鈕就可以創建下載任務了。

2/8
點擊安裝程序,打開安裝向導,在電腦上安裝格式工廠軟體,建議不要安裝在C盤。

3/8
啟動格式工廠,點擊高級菜單項,在下拉的子菜單中點擊視頻合並。

4/8
在打開的視頻合並窗口中,點擊添加文件按鈕,選擇要合並的視頻文件,視頻文件最好是同一種文件格式。

5/8
添加好要合並的視頻後,選擇合並後的文件格式,如AVI或MP4等,然後設置質量和大小,如果對這些配置項不是很了解,使用默認的配置就行,然後點擊確定按鈕,完成視頻合並設置。

6/8
回到格式工廠主界面後,可以看到在右窗口中會顯示一條合並記錄,點擊下方的點擊開始按鈕,工具就開始合並視頻了。

7/8
合並視頻需要一段時間,根據所合並視頻的大小合並視頻需要不同的時間,耐心等待下,可以先做點其他的事。

8/8
合並視頻進度100%後,就可以到目錄D:\FFOutput下查看了,由於格式工廠安裝路徑不同,合並後的視頻所在目錄也會有所變化,如格式式廠安裝在C盤,就要到C:\FFOutput目錄下查看。

Ⅲ 使用手機視頻剪輯軟體製作的視頻找不到是怎麼回事

視頻製作軟體對硬體的要求較高,手機上這類軟體很少,效果也不如電腦好,我都是用電腦做的
製作視頻,建議用
數碼
大師
非常流行的
准備好圖片、視頻、音樂就行了,適合初學者
點擊
相片特效
選項卡,幾百種相片轉場包括3D轉場和各種特色轉場都有,非常酷輔丹滇柑鄄紡殿屍東建炫
導入照片,點擊插入片頭/片尾
或相片間插入視頻短片
按鈕,插入視頻短片
翻頁、旋轉、蟲洞等轉場特效創意搭配、花瓣飄落的動感場景助你一臂之力~
導出高清視頻,刻錄成光碟,在影碟機上播放,或高清電視上播放,還可以上傳到網上的分享
還有動感的MTV字幕、旁白文字特效智能應用,試試

Ⅳ 用手機做帶畫中畫的視頻用什麼軟體才好

視頻畫中畫,顧名思義就是視頻畫面中還有另一個視頻畫面,也就是當主視頻在播放時,視頻中的部分區域同時播放另一個視頻。在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台中經常可以看到這一類視頻,那麼視頻畫中畫怎麼做呢?下面以「清爽視頻編輯器」為例來演示具體的製作方法。

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
首先打開軟體,然後點擊首頁熱門工具中的「畫中畫」功能,進入視頻導入頁面。

Ⅳ 2021-12-25新媒體創作運營的88個底層邏輯

本篇中里88個底層邏輯,皆是能夠幫助我們打通新媒體創作運營的管用措施,細細讀來使人產生撥雲見霧、事半功倍、立見成效。現分享如下,以饗讀者!

1.知識經濟: 不是讓知識創造財富,而是讓知識擁有財富。

  2.平台經濟: 有了平台就有生態,有了生態就有生態圈,有了生態圈就有了生態群。

3.眾包經濟: 別再僱傭那麼多員工了,有些事情臨時工幹得會更漂亮。

4.體驗經濟: 哥買的不是那張舊船票,而是登上你這艘客船之後,初戀般的體驗。

  5.粉絲經濟: 粉絲不但能吃,而且好吃,更重要的是你還可以一絲多吃。

6.注意力經濟: 注意力聚集的地方,金錢就會像小河流水那樣,嘩啦啦的流過來。

  7.免費經濟: 羊毛出在狗身上,豬買單。這是一個商業模式不斷被顛覆、被改寫的時代,「免費」代表了商業的未來。過去,免費是一種促銷手段;未來,免費則是一種生存方式和產業形態。 

8.共享經濟: 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對象除外。 

9.連接理論: 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人與信息之間,人與自然之間,都可以形成連接,連接就是生產力。 

10.長尾理論: 移動互聯網時代,大眾產品不再一統天下,小眾市場也可以呼風喚雨。尤其是對於小微企業和垂直自媒體,唯有善於發現並充分利用長尾市場的人,才能贏得未來。 

11.涌現理論: 在復雜的自適應系統中,涌現現象俯拾皆是:螞蟻社群、神經網路、免疫系統、互聯網乃至世界經濟等。但凡一個過程的整體的行為遠比構成它的部分復雜,皆可稱為涌現。通常說來,涌現指一個系統中個體間預設的簡單互動行為所造就的無法預知的復雜樣態的現象。 

12.六度空間理論: 任何兩個素不相識的人,通過一定的方式,總能夠產生必然聯系或關系。顯然,隨著聯系方式和聯系能力的不同,實現個人期望的機遇將產生明顯的區別。 

13.加速回報理論: 技術改良以過去的成就為基礎,每十年革新的步調會加倍。庫茲韋爾說,19世紀那一百年期間所發生的科技變革,比之前900年的變化還大。接下來,在20世紀的頭二十年期間,我們目睹的科技進步比整個19世紀還多。 

14.增長黑客理論: 一種用戶增長的方式,說的直白一點,就是通過某些手段和策略幫幫助公司形成快速成長。對創業公司、特別是初創公司來說,在沒有廣告預算、市場營銷活動以及市場推廣專員的情況下,Growth Hacking 也可以獲得良好的效果。 

15.IP理論: 能夠僅憑自身的吸引力,掙脫單一平台的束縛,在多個平台上獲得流量,進行分發的內容,就是一個IP,它是能帶來效應的「梗「或者「現象」,這個「梗」可以在各種平台發揮效應,因此IP也可以說是一款產品,能帶來效應的產品。 

16.創客法則: 只要在電腦上或者手機上可以完成的事情,那就意味著人人都可以完成,人人都可以創造、創新和創業。更多的人可以產生更多的想法與創意,又會進一步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這個浪潮中來。 

17.網路效應: 某種產品對一名用戶的價值取決於使用該產品的其他用戶的數量,在經濟學中稱為網路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或稱網路效應。 

18.頭部效應: 指在某一領域中第一名往往獲得更多的關注,擁有更多的資源,在互聯網領域尤其明顯。 

19.乘數效應: 乘數原理的經濟含義可以歸結為,投資變動給國民收入帶來的影響,要比投資變動更大,這種變動往往是投資的變動的倍數。 

20.費斯汀格法則: 生活中的10%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由你對所發生事情如何反應決定。換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卻是我們能掌控的。 

21.巴納姆效應: 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當人們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廣泛的形容詞來描述一個人的時候,人們往往很容易就接受這些描述,並認為描述中所說的就是自己。 

22.1000個鐵桿粉絲法則: 從事創作和藝術工作的人,如作家、攝影師只要能獲得1000忠實粉絲就能維持生活。這1000位粉絲是那種認可你價值觀,被你的內容吸引,願意為你做口碑傳播和知識付費的,你要做的就是找到、維護好他們。 

23.鄧巴數法則: 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路的人數是148人,四捨五入大約是150人。手機、MSN上的聯絡名單越長,聯絡頻次和親密程度就會越弱。頓巴數告訴我們,人的一切行為都需要節制。 

24.梅特卡夫法則: 指網路價值以用戶數量的平方的速度增長。網路價值等於網路節點數的平方,即V=n的平方(V表示網路的總價值,n表示用戶數)網路外部性是梅特卡夫法則的本質。 

25.個別人物法則: 一個信息要想流行起來,必然要經過某些特殊人物的社交能力、活力、熱情和魅力傳播出去,這些特殊人物便是聯系員、內行和推銷員。

26.附著力因素法則: 關注的其實是理解以及記憶的過程,通過有意識地創造一個理解新事物的過程,並通過各種形式來幫助受眾記住要點。也就是說,企業在傳播自己產品的過程中,要關注受眾的理解能力。一個新的技術要點一個全新的概念是否可以得到目標市場的理解,是影響未來該產品前景的關鍵因素之一。理解的同時要想辦法來強化受眾的記憶。

27.環境威力: 流行的趨勢需要一個發展的溫床,當一個環境形成的時候,個人的因素就不重要了。實驗證明,在一個非作弊不可的環境中,不論是哪種家庭出身的學生都會作弊。 

28.三度影響力法則: 社交中相距三度之內是強連接,強連接可以引發行為;相聚超過三度是弱連接,弱連接只能傳遞信息。通俗的說即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也能影響到你。 

29.佔便宜定律: 其實就是羊毛出在其他地方,讓第三者付費的套路。很多人都有佔小便宜的心理,一說免費,馬上去搶,不知道別人拿你這種免費心理來做廣告。  

30.動態定價法則: 商家對商品或服務的價格進行靈活調整的一種定價策略。觀察實時需求,基於用戶行為,活用價格歧視。 

31.贏家通吃法則: 市場競爭的最後的贏家獲得市場絕大部分份額,而失敗者往往被淘汰出市場而無法生存。 

32.摩爾定律: 集成電路上可以容納的晶體管數目在大約每經過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換言之,處理器的性能每隔兩年翻一倍。它一定程度揭示了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 

33.痛點法則: 用戶最痛的需求,滿足用戶諸多需求裡面最痛的那一根針。 

34.5F法則: Fans粉絲思維、Fast快一步思維、First第一思維、Fragment碎片化思維、Focus焦點思維。

35.吉爾德定律: 吉爾德定律(Gilder』s Law) 又稱為勝利者浪費定律 ,由喬治·吉爾德提出,最為成功的商業運作模式是價格最低的資源將會被盡可能的消耗,以此來保存最昂貴的資源。 

36.十萬用戶定律: 賺取第一個十萬非常的不易,突破之後,以後財富可能會快速增長。 

37.1:9:90法則: 是說某網站如果有100個人,1個人會創造一些東西,另外9個為他創造的東西投票,另外90個則僅僅享受這些創造成果。 

38.少即是多法則: 少即是多由建築大師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提出的:「Less is more。」但又絕不是簡單得像白紙一張,讓你覺得空洞無物,根本就沒有設計。 

39.721法則: 一個人的能力習得,70%來自於實踐,20%來自於他人,10%來自於培訓學習。 

40.250定律: 美國著名推銷員喬·吉拉德在商戰中總結出了「250定律」。他認為每一位顧客身後,大體有250名親朋好友。如果您贏得了一位顧客的好感,就意味著贏得了250個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名顧客,也就意味著得罪了250名顧客。這一定律有力地論證了「顧客就是上帝」的真諦。  

41.AIDMA法則: 大多數購買行為的產生會經歷以下5個階:Attention引起注意→Interest產生興趣→Desire喚起慾望→Memory加深記憶→Action促成行動,結合心理學充分分解了消費行為的動因,使企業有的放矢的在這幾個節點上進行優化加工,提高廣告的轉化率。

42.AISAS法則: 需求與技術契合促生了新的平台,有人的地方就有商機,新平台新玩法,也產生了新的消費行為——AISAS,這個加入互動要素的理論認為我們通過新媒體產生消費決策經歷以下五個階段:Attention引起注意→Interest產生興趣→Search主動搜索→Action促成行動→Share信息分享。與劉易斯的經典理論相比,加入互動後的新消費模式更加註重消費者的主觀行為。 

43.SCIAS法則: 在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高度融合的今天,消費模式也悄然改變,按照經典理論的格式我稱他為SCIAS:Search主動搜索→Compare同類比較→Interest產生興趣→Action促成行動→Show秀出寶貝。相對於經典理論中信息單向流動的大環境催生的AIDMA,我們可以看出SCIAS模型的傳播方式也與目前移動互聯網的信息傳播方式一樣——沒有「終點」,在完成首次交易動作之後又會由於強弱關系的差別產生多種結果,這會給企業在各個環節的信息加工帶來更多挑戰,因為他們需要考慮更多的需求場景,製造更多的完美閉環以推動轉化率。 

44.快速迭代法則: 小處著眼,小步快跑,微創業,精簡創業,快速迭代。快速迭代常見於軟體產品的開發,一般指產品某版本從需求分析到測試完成的生產過程。從需求到測試的循環過程稱為一個迭代周期。每一個迭代,都可以形成一個可交付的小版本。每一個迭代周期內,對於編碼和測試也可以進行多次迭代。

45.「混沌」法則: 需求持續的不平衡:網路經濟的運動總是處在「混沌」變化之中, 快速的變化,即便有害,對於網路經濟來說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攪動」,另一方面,是更可能印度神濕婆神、破壞創造性的軍隊和創世紀。「混沌」在顛覆了既有的責任和義務的同時,又提供了一個更為理想的平台,迎接創新與新生。它是一種「混合的創新」,孕育於混沌之中。 

46.極致法則: 打造讓用戶尖叫的產品,極致服務即營銷。需要在某一方面做到最好或是獨一無二,但必須要打動消費者。 

47.簡約法則: 專注,少即是多,簡約即是美。 

48.達維多定律: 任何企業在本產業中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產品。一家企業如果要在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就必須第一個開發出新一代產品。 

49.2秒定律: 視頻載入時間每長1秒,就會有約6%的網民放棄觀看。所以現在網頁載入時間能否控制在2秒以內是一個關鍵,如果載入時間超過2秒,很大一部分網民將不會願意等待,而是直接關閉網頁。 

50.短命菊法則: 移動互聯網市場中,速度同樣變得極其重要,各種APP都像是一棵棵短命菊,在極短時間內就以病毒方式取得成功,然而也有數以萬計的APP們,都已經銷聲匿跡或走向死亡的路上。 

51.叢林法則: 物競天擇、優勝劣汰、弱肉強食的規律法則。 

52.二八法則: 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 

53.5小時原則: 本傑明·富蘭克林成年以後,每天都會專門抽出一個小時用來學習,每個工作日一個小時,從周一到周五。 

54.10000小時定律: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55.鯰魚效應: 鯰魚在攪動小魚生存環境的同時,也激活了小魚的求生能力。鯰魚效應是採取一種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業活躍起來投入到市場中積極參與競爭,從而激活市場中的同行業企業。 

56.顛覆定律: 社會、政治和經濟體系的變革是漸進的,而科技的發展是指數式的。科技發展造就了巨大的變革可能性,而實際體製取得的變革落後於此,兩者之間的鴻溝不斷擴大,意外、激進、無計劃的轉型發生的可能性也隨之激增。 

57.諾維格定律: 當一家公司在某個領域的市場佔有率超過 50% 以後,將無法再使市場佔有率翻番,就必須尋找新的市場。 

58.基因決定定律: 一家在某一個領域特別成功的公司,已經特別適應用當前的市場了,其獲得成功的內在因素已經像基因一樣根植到這個公司的文化里去了。即使當開拓新領域時,會不自覺的用原來的做事方法,思維方式去應對新市場。 

59.安迪-比爾定律: 是對IT產業中軟體和硬體升級換代關系的一個概括。原話是 「Andy gives,Bill takes away.(安迪提供什麼,比爾拿走什麼。)」安迪指英特爾前CEO安迪·格魯夫,比爾指微軟前任CEO比爾·蓋茨,這句話的意思是,硬體提高的性能,很快被軟體消耗掉了。 

60.反摩爾定律: 反摩爾定律是Google的前CEO埃里克·施密特提出的:如果你反過來看摩爾定律,一個IT公司如果今天和18個月前賣掉同樣多的、同樣的產品,它的營業額就要降一半。IT界把它稱為反摩爾定律。反摩爾定律對於所有的IT公司來講,都是非常可怕的,因為一個IT公司花了同樣的勞動,卻只得到以前一半的收入。反摩爾定律逼著所有的硬體設備公司必須趕上摩爾定律所規定的更新速度,而所有的硬體和設備生產廠活得都是非常辛苦的。 

61.物以多為貴法則: 在網路經濟時代,生產或是復制物品的成本很低廉,寶貴的是廣布的關系、平台的成型和標準的建立,這由窗口操作系統、傳真機、TCP/IP協議等例子中可以看出,平台上的資源越多,平台越有價值。 

62.不值得定律: 一個人如果從事的是一份自認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會保持冷嘲熱諷,敷衍了事的態度。這樣的人不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會覺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63.馬太效應: 一種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 

64.唯快不破法則: 執行力的第一個要素就是快。 

65.蹺蹺板定律: 要讓對方高一些,就必須使自己低一些,要讓自己高一些,就必須使對方低一些,這就是在人類行為意識領域占舉足輕重作用的「蹺蹺板定律」。競爭雙方,出現「你高我低,或我高你低」的現象,就是「蹺蹺板效應」;競爭雙方,為「抬高自己而壓低對手」的現象,就是「蹺蹺板原理」。 

66.破窗效應: 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以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築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

67.奧卡姆剃刀定理: 它是由14世紀英格蘭的邏輯學家、聖方濟各會修士奧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約1285年至1349年)提出。這個原理稱為「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即「簡單有效原理」。正如他在《箴言書注》2卷15題說「切勿浪費較多東西去做,用較少的東西,同樣可以做好的事情。」

68.菲茨定律: 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根本內容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69.7±2法則: 人的短時記憶能力的廣度為7±2個信息塊。我們可以看到所有的底部導航模塊,從未超過5個模塊,所有的內容區塊展示也從未超過5;我們的電話號碼也是7位數字,不會超過9位數字或者小於5位數字。 

70.泰思勒定律(復雜性守恆定律): 每一個過程都有其固有的復雜性,存在一個臨界點,超過了這個臨界點就不能再簡化了,你只能將固有的復雜性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外一個地方。除了現在很多產品使用「查看更多」、「查看全部」、「查看詳情」之類的文字,將更多的內容從用戶的操作范圍轉移到另外一個地方以外。 

71.席克定律: 讓復雜的東西變得簡單,Don』t make methink! 

72.價格永恆降低定律: 在網路經濟中,有幾個特殊的現象:邊際成本趨近於零,無中間人的抽成,網上所有商品的價格透明,很容易貨比三家,開公司的成本降低。前面曾提到「物以多為貴」,越多人使用一個產品和服務,它的價值才能越高,那麼,為了讓更多的人使用,很多很好的產品和服務開始降價甚至是免費。 

73.連接定律: 互聯網的發展不斷延長人類大腦與互聯網的接駁的時間,從台式機到筆記本計算機,再到手機等移動設備表明這一規律正在發生作用。沿著這一規律的提示,我們可以描繪出一條完整互聯網連接進化路徑。 

74.逆向定價法則: 這種定價方法主要不是考慮產品成本,而重點考慮需求狀況。依據消費者能夠接受的最終銷售價格,逆向推算出中間商的批發價和生產企業的出廠價格。 

75.充裕法則: 節點越多,網路的體價值就越高。數學家已經證明,一個網路的價值與是其節點數量成平方比。換句話說,網路中的節點數按照算術法則提升,而網路的價值則按照指數法則提升。 

76.指數價值法則: 成功是非線性的,與今日的巨大成功相比,微軟公司創業前十年的利潤可以忽略不計,它的轟轟烈烈的上升是在1985年左右,但是微軟自此就進入了爆炸式的發展軌跡。 

77.引爆法則: 引爆點威力無窮,根據流行病學理論,引爆點存在並出現於當一種地方病因為感染了足夠多的宿主而成為流行病時,此後,傳染之力就會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在生物學上,致命疾病的引爆點往往都是相當高的,而在技術領域,即便受感染、影響的個體數量不多,亦有可能發生引爆效應。 

78.漸增回報法則: 價值在圈子成員中間實現爆炸,價值爆炸又吸引進更多的成員,從而實現混合的、遞增的價值回報。有一句古老的諺語能夠更簡潔地表達這個法則:付出者,必有回報。 

79.忠誠法則: 網路的突出特徵在於它沒有明顯的中心和邊界,在信息時代,忠誠法則唯一要求你關注的就是:你是否在網路中。 

80. 退化法則: 一個成熟領域突然之間的土崩瓦解會像一個新領域的突然出現一樣自然, 在網路經濟中,能夠於巔峰時期放棄一件產品、職業或行業,需要非凡的能力。 

81.混沌法則: 網路經濟的運動總是處在混沌變化之中, 快速的變化,即便有害,對於網路經濟來說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混沌在顛覆了既有的責任和義務的同時,又提供了一個更為理想的平台,迎接創新與新生。它是一種混合的創新,孕育於混沌之中。 

82.無效法則: 在網路經濟時代,生產力不再是我們的瓶頸, 我們解決社會經濟問題的能力,將主要受制於我們的想像力,這種想像力將不再用來尋找最佳方案,而是要致力於發現並抓住新的機會。用德魯克的話說就是:把問題丟在一邊,去尋找新的機會吧。 

83.羊群效應: 又叫從眾效應,是非理性的跟風行為。 

84.手錶效應: 指擁有兩塊以上的手錶,並不能幫人准確判斷時間,反而會製造混亂。 

85.木桶定律: 只有找到自己的短板,補齊短板,才能夠不斷進步、取得成就。 

86.蘑菇定律: 想要改變環境,必須先適應環境。蘑菇定律是指初入世者常常會被置於陰暗的角落,不受重視或打雜跑腿,就像蘑菇培育一樣還要被澆上大糞,接受各種無端的批評、指責、代人受過,得不到必要的指導和提攜,處於自生自滅過程中。蘑菇生長必須經歷這樣一個過程,人的成長也肯定會經歷這樣一個過程。 

87.流量池思維: 可以多次使用一次營銷帶來的流量。有了流量池儲存流量。我們就可以隨時和流量池的對象做有效溝通。 

88.大數據思維: 小企業也要有大數據,你的用戶是每個人。大數據帶給我們的三個顛覆性觀念轉變:是全部數據,而不是隨機采樣;是大體方向,而不是精確制導;是相關關系,而不是因果關系。

Ⅵ 手機版我的世界要怎麼錄制視頻 發到新鮮事。 我這手機是魅族。

很高興為您解答
一般手機同時按音量+鍵和鎖屏鍵即可錄屏,也可在設置了找一下。
希望能幫到您

Ⅶ 手機原來可以編輯視頻的裝了巧影就不能編輯怎麼回事

發給我,我給你剪輯

Ⅷ 電腦里的視頻復制到手機上,用手機播放器打開只能聽到聲音看不到視頻是怎麼回事該怎樣弄才能看到

問題分析:用手機播放器打開只能聽到聲音看不到視頻,說明這個視頻文件只有聲音被解碼而視頻未解碼,其原因在於手機不支持這個視頻文件。要知道電腦和手機由於軟體、硬體不同,對視頻的支持也不完全相同,一般而言電腦能夠支持播放的視頻規格要比手機支持的更多。
處理辦法:
1、查看手機說明書,弄清楚手機支持何種格式及具體參數(最大像素大小、文件大小等等)的視頻,再從電腦中復制手機支持的視頻文件進行播放。
2、更換不同的播放器,有些播放器解碼能力更強,支持的視頻類型更多。

Ⅸ 怎麼樣用手機拍好小視頻

相信很多人對抖音、快手

不陌生吧?!

大量的短視頻不僅能帶我們

看到世界各地美景,

也成了每個人個人生活展示平台。

這些短視頻平台更讓很多平凡人,

實現了一夜成名的夢想,

簡直是最接地氣的造夢工具。

那麼怎麼才能在旅行中拍出

高質量點贊量高的短視頻,

來來來,請跟驢小妹學起來!

讓大家在抖音、微視、快手也秒變達人!

拍視頻有什麼功能要學習的

從哪些步驟開始呢?

0 1

拍視頻

手機原生相機:打開手機相機→選擇「視頻」→在選擇解析度→錄制視頻

也可以點「10秒視頻」錄制超短視頻哦(tips:拍照時盡量不要加濾鏡)

拍攝視頻除了用手機自帶相機外,vue、一閃,也是不錯的選擇。

0 2

不要手抖

拍攝中手抖會影響拍攝的效果三角架、手持穩定器都是不錯的選擇。

三角架

手持穩定器

0 3

推拉搖移

推(鏡頭)——是指使畫面由大場面連續過渡到小場面的拍攝方法。如從一群人畫面推到某個人畫面,突出要反映的主體或主體的某個細節。

拉(鏡頭)——拉與推正好相反,使畫面由小場面連續過渡到大場面的拍攝方法,把被攝主體在畫面由近到遠、由局部到全體展示出來。

搖(鏡頭)——是手的位置不動,只作角度的變化,把被攝場面的各個部位逐一展示。

移(鏡頭)——移就是移動,是指景物不動,攝像機沿水平作各方向移動並同時進行拍攝。通常把攝像機放在軌道或移動搖臂上來拍攝,對於大型建築物、山、河等大場景,基本都是用飛機航拍。

你可以從簡單的左右和上下搖鏡頭拍攝開始,如從前景近物搖到背景中的廣闊風景,就是很棒的拍攝方法。在靜態畫面中尋找運動物體也很有用處。比如穿越高速路的汽車,或走過屏幕畫面的人群等,都可以成為觀眾感興趣的視覺元素。

0 4

延時攝影

其拍攝的是一組照片或是視頻,後期通過照片串聯或是視頻抽幀,把幾分鍾、幾小時甚至是幾天幾年的過程壓縮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以視頻的方式播放(和高速攝影相反)。

延時攝影展現出肉眼無法察覺的精彩景象,延時攝影通常應用在拍攝城市風光、自然風景、天文現象、城市生活、建築製造、生物演變等題材上。

0 4

視頻後期編輯

推薦一個比較好用的APP手機軟體:

下載巧影:

想要更個性化的效果,可以使用巧影。巧影在功能方面更加全面,可以後期製作出一些特別有意思、有創意的視頻。是一款非常強大而專業的視頻處理app,用戶可以任意地載入文字、圖片、手寫和水印圖層,並且可以精準控制圖層的位置,對視頻剪輯和層進行精準的裁剪。

除了剪輯之外,還可以進行視頻調色,如果是一些記錄城市生活或人文故事的視頻,還可以添加字幕和配音,讓你的視頻更有電影般的質感。

Ⅹ vivo手機怎樣用讀卡器把視頻下載到優盤里

需要事先准備一個轉介面。
1首先我們需要准備一個手機OTG轉介面,這種東西就是連接手機和U盤的轉介面,通過它可以直接將U盤插到手機上,可以在手機維修店或者某寶上購買,特別便宜。2有了轉介面後我們就將手機、轉介面、U盤按介面連接起來。3然後打開手機設置--其他設置--找到OTG連接,將按鈕打開,這樣手機就能識別插入的U盤了。4然後打開手機文件管理的視頻,找到我們想要復制的視頻文件,選擇後點擊復制到。5然後我們選擇第二個usbotgA表示的就是我們插入的U盤,進入後選擇合適的文件夾選擇粘貼完成。6這樣視頻就被我們弄到U盤里了,我們就可以拿著U盤插到電腦或者電視上播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