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華為處境越來越難!除了5G晶元之外,電池、天線也要被禁了
在自己無法找到晶元代工廠,同時又無法獲得第三方5G晶元之際,華為的手機業務的確是舉步維艱。不過沒想到的是,華為的困境看起來不但沒有任何好轉的可能,反而會更加艱難。目前針對華為的禁令已經進一步升級,而且涉及的不僅僅是5G晶元,而是任何可能製造5G設備的零部件都會被禁止提供給華為。
之前眾多公司向美國商務部申請臨時許可,要求恢復對華為的供貨,之後包括Intel、AMD、三星、高通等廠商都獲得了許可,可以向華為提供處理器、快閃記憶體一類的產品,看起來情況似乎有所好轉。不過這些公司向華為供貨有一個前提,就是不能涉及到5G晶元,這是為了阻止華為生產5G手機以及其他相關5G的設備。
鑒於這個限制,目前所有公司向華為提供的晶元和零部件實際上都不涉及5G相關的業務。像高通、聯發科等廠商最新的5G移動晶元也沒法賣給華為,甚至有傳聞說高通會單獨針對這個禁令研發出不帶5G的驍龍888晶元,好賣給華為讓其生產4G旗艦手機。至於像AMD和Intel的處理器,本身不涉及到網路和手機業務,問題倒是不大。
不過現在情況又有了變化,美國近日正式向華為相關的供應商表態,針對華為的禁令將進一步升級,除了5G晶元之外,將進一步限制廠商向華為供應的可以用於5G設備的產品,而這條禁令已經在本周生效。這就意味著華為不但無法獲得5G晶元,而其他相關手機和網路設備的零配件會被禁止供貨。
這其中已經確認的就有和手機產品息息相關的半導體天線、電池等零配件。事實上這些零配件不但用於5G手機,同時也可以用於4G手機,如果華為連這些零配件都無法獲得的話,那麼基本可以說華為的手機業務會處於徹底停滯的狀態。而且之前已經向華為恢復供貨的廠商,也會面臨不少難題,比如三星、鎂光、海力士的內存顆粒以及快閃記憶體顆粒,是不是也要停止供貨?三星、LG的OLED面板是不是也無法提供給華為了?
另外像索尼這樣的廠商也會面臨很尷尬的局面,華為即將發布的P50系列手機,很可能會使用索尼最新的IMX800感測器,如果禁令范圍擴大,那麼索尼也就很可能無法繼續向華為提供感測器了,畢竟這些感測器也會用在華為的5G手機上的。考慮到華為是索尼感測器最大的客戶之一,這對索尼的影響自然不言而喻。
當然華為一直表示在自己的手機中已經盡量去美化,很多零配件也是採用國內的產品,所以在一些可替代的零配件上,華為有可能繼續規避禁令,盡量採用國內廠商的產品。但是考慮到禁令不僅僅針對成品,同時還針對技術,天線或許還可以替代,像電池、感測器、面板這些含有美國技術及軟體的產品,能否找到完全去美化的替代品,就很難說了。
無論如何,我們都希望華為的手機業務都能在目前艱難的環境中繼續生存下去,畢竟沒有華為的手機市場,多少會顯得有一些無趣。不過如果目前的環境沒有變化的話,我們要擔心的就不是華為還能不能用有限的麒麟9000創造更多的5G手機,而是要擔心到了明年,華為這個品牌還能不能繼續出現在手機行業中了!
2. 華為近兩年來面臨的環境包括哪些方面
困難還是比較多的,簡短結說就是他們的晶元,或者說高端手機的晶元被限制了,所以他們很難再發展
3. 華為目前所面臨的困難是什麼,任正非是怎麼說的
華為目前處於非常艱難的時期,華為方正在經歷美國政府的第三輪禁令,這一禁令十分不公平,導致處境艱難,大家都知道華為手機最重要的就是它的晶元,但是華為本身是生產不了晶元的,這個晶元是由台積電來供應的,但是台積電除了給華為代工,還需要給美國其他廠商代工,而且美國的市場佔到了九成。
任正非表示,華為目前對最大的困難並不是晶元短缺的問題,而是設計出來的晶元,國內的基礎工業是無法造出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目前我國並沒有這么先進的半導體晶元製造技術,如果投入大量的人才和精力去科研,也是需要時間的,並非一日就能成功,高端晶元是一個需要長期燒錢,專利壁壘都很高的產業,這方面的產業鏈發展的並不健全,而華為5G晶元的代工製造商主要是台積電,這導致華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要更快地適應環境,謀求生存。
4. 華為現狀真實情況
2020年5月華為創始人兼CEO任正非先生,在中國深圳的華為總部接受了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環球時報等多家媒體的圓桌采訪,並透露了更多他對於美國打擊華為一事的看法,以及華為將如何應對。
他表示美國政客目前的做法是低估了華為的力量。華為的5G是絕對不會受影響,在5G技術方面,別人兩三年肯定追不上華為。
他還表示華為的量產能力還是很大的。而且上個星期中國移動招標,40個城市,華為又成功中標了37個城市,所以並沒有因為美國的禁令下來我們就沒有量產能力了。
他說,華為的增長速度不會太大,也不會像想像中的那麼慢,一季度是39%,但不會負增長,也不會對產業增長帶來傷害,後續華為肯定會繼續為客戶服務。他還透露華為自己做晶元其實很難,但還是咬著牙慢慢挺過來了。
他還進一步透露,目前華為至少有700 名數學家、800 多名物理學家、120 多名化學家、六七千名基礎研究的專家、六萬多名各種高級工程師、工程師。
「我們自己在編的15000 多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和專家是把金錢變成知識,我們還有60000 多應用型人才是開發產品,把知識變成金錢。我們一直支持企業外的科學家進行科研探索。」
(4)華為生存環境會怎樣擴展閱讀
2019年11月任正非表示,如果從打壓角度出發,其實是幫了華為的忙。因為員工害怕公司死亡,就拚命努力工作,使得華為前三季度的銷售收入增長了24.4%。從這點來看,打壓不能遏制一個人的努力。
任正非表示,脫離了美國供應商,華為也能生存下來,自力更生,但他從來不支持這種模式。「眼前我們自己來干,是短時期的措施,發展上不會有問題。」
在談及是否會想要超越或趕上美國時,任正非稱,「只能說,我們在某一個方面超越美國某一個公司,不可能超越美國一個國家。美國多麼強大,有多麼豐厚的科技資源,因此我們只能在某個方面有一點突破,這是有可能的。」
5. 任正非「寒氣逼人」,華為未來三年,會面臨怎樣的挑戰
國外的一線科技公司,越來越多的開始限制華為的正常發展,限制越來越嚴格,華為自然也是大受影響,任正非也表示未來三年華為將把生存下去,活下去作為主要綱領。這也意味著國外品牌的封鎖不會結束,以後會越來越困難。
通過堅持就是勝利,這一點其實很對的,華為現在的艱難,只是現在的它未來的發展潛力仍然是有的,在做自己的核心技術研發這方面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也需要時間。能堅持得住能生存下來那就是未來復興的資本。有了核心技術的突破,不再受到別人卡脖子式的技術限制也就能逐漸佔領我們原來的市場份額,甚至說做得更好。
6. 華為公司目前的發展環境是怎麼樣的
華為公司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好的,我的觀點如下:首先,華為現在是世界第三大智能手機製造商,市場遍及全世界,特別是在歐洲市場佔有率特別高,2016年華為全球銷售收入達到5216億元,在歐洲就達到了1565億元的銷售收入,占總收入的30%。在德國,義大利跟西班牙及東歐的好多國家市場份額超過當地的20%。可以看出華為手機在歐洲是比較受歡迎的,市場份額也在快速增長。在東南亞跟非洲市場也在快速增長。
最後,任正非一直以來都是實話實說的企業家,不會也不願意玩報喜不報憂這一套,他表示雖然華為此次損失慘重,但是也有後手。其實,斷供晶元、安卓系統後,華為的舉措就能看出,華為其實對於此次「封鎖」早有準備,先是推出了「備胎計劃」,隨後拿出了「鴻蒙系統」,可以說你出招我接招,一步一步化解攻勢。即便是全球兩大代工廠停掉了華為生產線,華為也有自己的儲備力量。富士康、偉創力先後停掉華為生產線後,華為很快就加大與比亞迪的合作,不僅如此華為還在近日宣布將自主加工,徹底將生產線也握在自己手中,可以說滴水不漏,毫無弱點示人。
7. 基於華為當前面臨的復雜環境,華為應該進行哪些創新為什麼
華為目前面臨著復雜的環境,最需要的就是進行技術的創新。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才能夠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具體如下:
1、面向市場另一個方面則是指「以客戶為中心」。「以客戶為中心」似乎是一句任何企業都會講的老生常談,但真正做到卻並不容易。了解、挖掘客戶需求並協助客戶實現需求。華為並不挖空心思去實現每個合同的利潤最大化,而是看得更長遠,首先讓客戶賺錢。
以客戶為中心的,創新就一定不是封閉、以自己為導向的,也一定不是孤立、與外界隔絕的。它應該生長於一個開放、多元的生態之中。如果沒有多樣、復雜的需求,沒有一個恰當合適的氛圍,創新也就無從談起,更談不上取得突破。
2、模式創新、應用創新層次多,門檻低,參與的范圍廣,更容易形成創新氛圍和創新文化。中國正是因為這種氛圍而比肩美國、以色列,成為創業最為活躍的國家之一。持續、有活力的創新不可能來自政府規劃和舉國體制,它應該來自一種有機的生態。
這種生態應該是多元的,各種創新主體以滿足市場需求、市場競爭為目的,在政策引導、法治保護、教育文化支撐、資本助推下,各自生長、變異、升華,像自然界生物演化一樣,形成森林、食物鏈。
(7)華為生存環境會怎樣擴展閱讀:
華為的創新理念升級:從1到N到0到1
1、針對行業瓶頸和挑戰,華為的創新戰略是從基於客戶需求的技術和工程創新的1.0時代,走向基於願景驅動的理論突破和基礎技術發明的2.0時代。
2、1.0創新的核心概念是:基於客戶需求和挑戰,技術創新,工程創新,創新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創新從1到n的核心是幫助客戶和合作夥伴提高競爭力,幫助客戶增加收入或降低成本,幫助客戶實現商業成功。
華為過去在無線、光網路、智能手機等領域進行了大量的工程技術創新,為客戶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
3、創新2.0的核心理念是基於未來智能社會的設想和願景,突破制約ICT發展的理論和基礎技術瓶頸,實現理論突破和基礎技術發明創新,實現從零到一的創新。
8. 華為晶元斷供首日,華為到底能不能絕處逢生
華為生存的環境可謂是日漸艱難,美國政府對華為晶元停止供應的禁令正式生效,美國做此動作的目的很簡單,因為華為已經強大了,他們必須未雨綢繆的遏制住,華為才剛剛冒出一個苗頭,這就要被掐死了?我看未必,中國人最擅長的是什麼?絕處逢生,別人說我們不行,我們偏偏能爭一口氣。
其實這樣的一天肯定是會到來的,還不如做好准備應戰,今天你打我的臉,下次就指不定誰打誰的,成長的速度會很慢,需要國人的支持,路漫漫其修遠兮,核心技術拿在自己手上才是最穩的,華為勇敢飛,背後一定會有人支持你們的。
9. 宏觀環境分析華為手機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有哪些
1、政治法律環境
我國進入「十二五」規劃階段後,加大信息產業發展力度,積極開展3G建設及業務應用;通信運營商的重組和移動3G牌照的發放也進一步推動了通信設備的投資需求,中國政府為了加快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工業,在政策上大力推Td -SCDMA-的3G標准和扶持兼容這一標準的國內通信設備商,如華為、中興等。
2、經濟環境
世界信息經濟和互聯網產業的迅猛發展,為通信設備製造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和巨大的發展空間,使其成為目前發展速度最快的行業之一。中國電信業重組後,3G建網逐步展開,TD、CDMA和 WCDMA的建設尤其快速壯大,市場規模有望繼續擴大,這給通信設備商,尤其是中國廠商帶來了巨大的機會。
3、社會環境
經濟結構調整發揮重要作用,通信業保持持續、健康發展將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做出新貢獻這一系列的發展戰略舉措為我國的通信業包括設備製造商和電信運營商在內的各相關產業鏈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契機和大環境。
4、技術環境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使信息傳遞更快、更便捷,促進了全球經濟協調機制的形成。科學、技術、生產之間以及各門科學和各項技術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空前加快,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9)華為生存環境會怎樣擴展閱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總部位於中國廣東深圳市的生產銷售電信設備的民營科技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電信網路解決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電信基站設備供應商華為主要經營范圍是交換、傳輸、無線和數據通信類電信產品,在電信領域為世界各地的客戶提供網路設備、服務、和解決方案。
在2011年公布的2011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企業榜單中名列第一同時華為也是世界500強中唯一一家沒有上市的公司,也是全球第六大手機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