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dp的纖溶系統及FDP的形成機理
在纖溶激活酶的作用下溶解纖維蛋白和纖維蛋白原,部血管內纖維蛋白的沉積和清除已在血管內沉著的微量纖維蛋白。正常人纖溶酶和抑制酶之間保持了動態平衡,使血液循環能正常進行。
病理狀態下,機體發生凝血時,凝血酶作用於纖維蛋白,轉變為交聯纖維蛋白,同時纖溶系統被激活,降解形成各種FDP碎片。 FDP升高,表示纖溶活性增強,提示體內存在著頻繁的纖維蛋白降解過程。
2. 纖維蛋白溶解系統的介紹
血液凝固過程中形成的纖維蛋白被分解液化的過程,叫纖維蛋白溶解[現象] fibrinolysis(簡稱纖溶)。纖溶活性異常增強,即纖溶亢進。纖溶亢進又分為原發性纖溶亢進和繼發性纖溶亢進,可致出血。血纖維蛋白溶酶作用於纖維蛋白元或纖維蛋白,能將其多肽鏈的賴氨酸結合部位切斷使之溶解的現象。由此產生的分解產物為FDP。纖溶過程也稱血液凝固的第四相。纖溶的激活物(纖溶酶原和纖維蛋白溶解酶即纖溶酶)和抑制物以及纖溶的一系列酶促反應,總稱為纖溶系統。
3. 試總結血液如何維持其正常的流動特點(凝血、抗凝、纖溶、抗纖溶系統的協同作用)
凝血:血液含血漿和血細胞.其中血細胞含血小板,血小板具有凝血功能.當人體由機械損傷導致皮膚戳破,血小板就會迅速聚集在傷口處,促進止血.
抗凝:血液中含抗凝血酶,由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產生,通過增強抗凝血酶活性而發揮間接抗凝作用.
纖溶:當血小板止血供應不足時,人體血液內的纖維蛋白[一種不被人體吸收的物質]就會轉化成可溶性纖維蛋白.促進止血.
抗纖溶系統這章我還沒學到`~`
就懂這么多了.
4. 纖溶與凝血系統如何在體內起作用
1、纖溶是體內重要的抗凝血過程。它和血凝過程一樣,也是機體的一種保護性生理反應。對體內血液經常保持液體狀態與管道暢通起著重要的作用。血液凝固過程中形成的纖維蛋白,被分解降解的過程,叫纖維蛋白溶解(簡稱纖溶)。參與纖溶過程的一系列化學物質組成的系統稱為纖溶系統。
2、凝血系統:血液在心臟的推動下在人體內不斷循環流動,運輸機體所需的氧氣、蛋白質、水、電解質和糖類等。正常情況下,血液在血管內流動,當血管受到損傷時,身體就會通過一系列反應進行止血、凝血。而人體正常凝血、止血,主要依賴完整的血管壁的結構和功能、正常的凝血因子活性以及有效的血小板質量和數量。
當受到內外因素的影響,體內的凝血系統和抗凝血系統的平衡被打破就會形成血凝塊,正常的血凝塊由血管內「粘在一起」的血源顆粒「凝塊」組成;這通常發生在血管損傷的部位,是正常癒合過程的一部分。然而,凝血也可能發生在血流緩慢或停滯的區域,例如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阻塞或阻塞的血管。在血管或心臟中形成並留在那裡的血凝塊稱為血凝塊血栓,而在循環系統中散開並自由漂浮的血凝塊被稱為栓子。
(4)纖溶系統怎樣才穩定擴展閱讀:
纖溶系統包括四種主要成分,即纖維蛋白溶解酶原(plasminogen)(簡稱纖溶酶原)、纖維蛋白溶解酶(plasmin)(簡稱纖溶酶)、纖溶酶原激活物(plasminogen activator)與纖溶抑制物。纖維蛋白溶解(簡稱纖溶)的基本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纖溶酶原的激活與纖維蛋白的降解。
纖溶酶原激活途徑:PLG可通過三條途徑被激活為PL,分別為內激活途徑、外激活途徑和外源激活途徑。
5. 纖維蛋白溶解系統的纖溶過程
纖維蛋白溶解的基本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纖溶酶原的激活與纖維蛋白的降解。
1.纖溶酶原的激活
正常情況下,血漿中纖溶酶原無活性。只有在激活物的作用下,它才能轉變成具有催化活性的纖溶酶。纖溶酶原的激活物存在於血液、各種組織和組織液中,也可由微生物產生。主要有三類:
(1)血管激活物 血管激活物在小血管的內皮細胞中合成後,釋放入血。如血管內出現血凝塊,它可使血管內皮細胞釋放大量這種激活物,並被吸附於血纖凝塊上面。肌肉運動,靜脈阻塞,兒茶酚胺與組織胺等也可使血管內皮細胞合成與釋放這種激活物增加。
(2)組織激活物 組織激活物存在於很多種組織細胞中,以子宮、甲狀腺和淋巴結等組織中含量最高,肺和卵巢次之。正常時,組織激活物存在於細胞內,當組織受損時釋放入血,促使纖溶酶原變為纖溶酶。如臨床病人,如實施某些器官手術後,常易發生滲血現象。又如婦女的月經血也不凝固,都與這些組織內,含有豐富的組織激活物有關。
(3)尿激活物 尿液中含有纖溶酶原激活物,稱尿激酶。它是腎臟及泌尿道上皮細胞釋放的。此外,在膽汁、唾液、乳汁、腦脊液、羊水、腹水、關節腔液中,均含有激活物原或激活物。這些激活物都具有防止纖維蛋白栓塞,保持管腔通暢的生理作用。
某些細菌也含有激活纖溶酶原的物質。如鏈球菌中含有鏈激酶,葡萄球菌中含有葡激酶,故機體感染這些細菌後,均可激活纖溶酶原成為纖溶酶。
2.纖維蛋白的降解
纖溶酶是血漿中活性最強的蛋白酶,但其特異性較差。它可以水解肽鏈上各個賴氨酸-精氨酸相連接的部位,從而逐步將整個纖維蛋白或纖維蛋白原的分子,分割成很多可溶性的小肽(蛋白質碎片),這些小肽統稱為纖維蛋白降解產物。此降解產物一般不再凝固。
血管內出現血栓時,纖溶作用主要局限於血栓發生處,而不擴展到周圍血液。這可能是由於血漿中有大量抗纖溶物質(即抑制物)和血栓中的纖維蛋白分子可吸附或結合大量纖溶酶激活物所致。
6. 體內凝血系統和抗凝血系統是如何協調工作的
簡單來說凝血纖溶系統分內源(血管內皮損傷)和外源(組織損傷)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不同途徑可激活不同種類凝血因子)
http://www.binglixue.com/lilun/dic.htm
參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高危病)
抗凝系統主要指抗凝血酶Ⅲ和肝素。抗凝血酶Ⅲ能與凝血酶原(激活變成凝血酶加速凝血反應)以及因子Ⅶ、Ⅸa、Ⅹa結合使其失去活性(就是A和B結合變成C失去A的能力),從而阻斷凝血過程。肝素增強抗凝血酶3與凝血酶的親和力,加速凝血酶的失活;抑制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增強蛋白c的活性,刺激血管內皮細胞釋放抗凝物質和纖溶物質
凝血簡單說就是纖維蛋白黏合了血小板與紅細胞形成塊狀物阻塞血管(血栓類似),通常黏附於破損的血管內皮細胞處(光滑的沾不足,血流緩慢堆積除外)
7. 凝血障礙的 纖溶系統
一些血漿因子,其功能是水解纖維蛋白或起溶解蛋白作用,能消化血管內纖維蛋白沉積物,或存在凝血塊時的血管外纖維蛋白沉積物。此作用可有效地阻止過度的血栓形成,是機體重要的防禦功能。纖溶酶原(血漿素原)是以酶原形式存在於血漿中的一種血漿因子,可被纖溶酶原激活物(血漿素原激活物)所激活,成為有活性的纖溶酶(血漿素)而起纖維蛋白溶解作用。纖溶酶是一種蛋白水解酶,可分解纖維蛋白原和纖維蛋白成為纖維蛋白降解產物 (FDP)。體內尚存在有抗纖溶酶(纖溶酶抑制物),能與纖溶酶或纖溶酶原相結合成復合物而迅速被清除,以控制纖溶活性,調節血漿中的纖溶酶水平。
血漿和機體許多組織(子宮、甲狀腺、前列腺、肺、卵巢等),內皮細胞,尿液,體液(唾液、乳汁、淚液、精液)都存在有纖溶酶原激活物。當這些器官組織損傷時,大量組織激活劑釋放入血流使纖溶酶原轉變成纖溶酶。因此,某些病理情況下,纖溶系統被過度激活,這見於釋出大量組織纖溶酶原激活物所產生的高纖溶酶狀態,或是由於血漿中抗纖溶酶活力降低(如肝病)而導致廣泛出血或血液凝固障礙,這稱為原發性纖維蛋白溶解症。過量的纖溶酶形成,將使因子Ⅱ、Ⅴ、Ⅶ、Ⅸ、Ⅺ滅活以及纖維蛋白或止血栓很快被消化,引起臨床出血現象。但是,由於病理性凝血酶的產生可導致彌漫性微血栓形成並繼發性纖維蛋白溶解,則稱為DIC。纖溶亢進所產生的大量纖維蛋白降解產物是一種很強的抗凝物質,干涉血塊形成以及血小板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