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華為公布2020年財報,整體表現如何
華為是中國頂尖的信息通訊科技公司。華為旗下手機業務在2019年出貨量位居世界第二。華為獲得的5G商業訂單也領先各大競爭對手。3月31日,華為發布了2020年財報,根據財報顯示,華為的營業收入以及利潤都取得了增長。華為2020年營業收入達到8,914億元,凈利潤為646億元。盡管華為的營收增速有所放緩,由於2020年是處在極端困難外部環境背景下,能夠取得如此成績是非常不容易的。
華為也在積極擁抱物聯網,布局造車行業,為智能造車企業賦能,提供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包括車聯網,移動晶元,自動駕駛技術,車載操作系統等各個方面,積極開拓華為在物聯網時代新的業務增長點。目前已經有多家汽車製造商與華為展開合作。首個搭載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智能汽車,也將在4月發布。可以預計美國的極限制裁無法遏制華為,華為必將王者歸來!
❷ 為了做財務分析,我們從網站爬取了上市公司的財報數據,這些數據屬於哪種數據
這些是財務分析數據。比如上市公司的財報,就像是一份細致全方位的官方體檢報告,不僅是一手資料,而且有統一的標准。你可以從公開渠道獲取其中的財務數據做詳細的數據分析。
❸ 華為去年凈利潤增至1137億元,公司在黑暗區的生存法則是怎樣的
生存法則為: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並且贏得更多消費者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公司需要獲得內生力和發展的動力,只有這樣才能從眾多企業中脫穎而出,並且佔領更多的市場份額。任何一家公司都應當遵守市場規律,並且適應時代的發展。
在國際形勢嚴峻和疫情肆虐的時代背景下,眾多行業均受到了波及,而且幾乎陷入發展困境。但華為能夠突破困境,並且創造更好的成績。通過一系列的戰略調整和構性改革,公司的營業額和利潤率有所提升。該公司有其生存法則,這值得其他公司學習。
最後,優化公司內部結構和管理模式。華為公司實行末位淘汰制和員工持股計劃的策略,這不僅能夠保持公司的活力,而且也會進一步提高員工的積極性,這就是內部結構的優化。而在管理層面,華為更加註重管理人員的年輕化和經驗化,而且能夠發揮管理層的作用,因此其管理模式更加先進,而這便是生存之道。
❹ 華為靠什麼賺錢
我說,靠任正非任教主賺錢。這當然是玩笑,也是正確的廢話。話很對,但說了等於沒說。或許,正確的問法,應該是:華為賺錢了沒有?類似於華為這種雄心勃勃的企業,資產負債率總是比較高的。華為的資產負債率圍繞著70%這根線上下波動。有時高些,有時低些。但大部分時間高於70%。當它資產1億的時候,它負債7000萬;過幾年,它資產規模達到10億的時候,它的負債也漲到了7億;再過幾年,當它的資產達到100億的時候,你看它的負債,就上升到了70億。華為賺錢了嗎?賺了。但錢呢?都用在擴張營業規模上了。類似於華為這樣的企業,它總是賺一個億,就一定會舉債2億,甚至更多,用來擴張規模。對這種擴張迅猛的企業來說,僅僅靠產品經營獲得的利潤,自我滾動,是無法維持企業高速成長的。它需要不時有大塊的非常規現金收入,或者說「橫財」,才能維持磨盤持續不停的轉動,不至於被債務拖垮。那麼,華為有哪些橫財呢?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華為特色的資產交易。華為不是上市公司,似乎任正非也沒有上市的打算。沒有股市融資管道,華為主要是資產交易獲得大塊現金。大體上分兩個時期,早期是孵化項目公司,然後呢,把它賣給跨國公司。我記得,華為這方面的最好記錄是,一筆交易拿回來8個億美元的收入。現在,華為主要採用與跨國公司合資上項目的方式,以土地、廠房、研發工程技術隊伍投入,比如與3com的合資公司,華為基本沒出多少現金,項目建成後,華為讓出股權,獲得幾個億美金的現金收入。對3com來說,短時間、高效率進入中國市場,對華為來說,短時間內收獲大筆現金,對雙方來說,是一個共贏結局。這里,華為出售的實際上不是資產,不是股權,而是軟實力。是靠軟實力賺錢。當負債率過高時,華為總是可以通過出售資產,獲得大筆現金,把負債率向下拉一把。然後繼續擴張。另一類是華為藉助提供賣方信貸方式拿海外大單。早期的華為是依託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賣方信貸的。不過,進出口銀行提供的信貸規模不大,2005年以後,華為主要依靠國家開發銀行。現在國開行給華為的信貸額度是300億美元。巴西最大固話運營商Tele Norte Leste Participacoes去年采購網路設備時,華為中標。其實華為不中標也難,為什麼?華為-國開行提供的賣方信貸讓巴西人無法拒絕啊。國開行提供的7年期貸款,年息是4%,而巴西國內借貸的平均年利率是5.99%。這個資金成本賬是初中生都能計算的。華為現在年銷售額300多億美元,佔全球電信基礎設施市場份額的15.9,國開行的信貸支持功莫大焉。不過,對華為來說,在國際市場縱橫捭闔的獨門絕技,現在面臨著諸多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來自它的同城電信企業——中興。中興也獲得了國開行150億美元的賣方信貸額度。這兩家企業最終將走向同質化競爭。而中國企業一旦走向同質化競爭,那麼,必然結果就是價格競爭,惡性價格競爭。華為選擇在歐盟起訴中興知識產權侵權,恐怕也是危機感使然吧。
❺ 華為作為一家未上市的企業,財報在網上哪裡可以查詢到
在華為官網,新聞&展會→公司年報,裡面有pdf版本的年報,是合並報表。
❻ 華為發布重磅財報,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信息和數據
華為發布重磅財報,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信息和數據?直接說幾個關鍵點。
總結下,華為21年業績肯定是不如之前的,但起碼還是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保持了業務的正常經營,並推動轉型發展,當然轉型的方向就是往與晶元不強相關的企業業務領域,包括面向政府、交通、金融、能源以及製造等重點行業的場景化解決方案,做ICT解決方案服務商。
同時,華為是下定決心硬剛美國了,做好了不賺錢也要攻堅核心技術自研的決心。
總之,華為為中國科技企業做出了極限情況下如何生存的表率。先想到這里,後面再更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