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不用電 的自動循環水系統 怎麼做魚缸里用。
自動循環水系統大多是用電的,不用電只能做到半自動化,現在來看一下半自動的循環水系統做法:
准備材料:三通頭1個,和魚缸差不多高的礦泉水瓶2個,吸管若干。
操作步驟:
1、准備兩個和魚缸差不多高的礦泉水瓶。
(1)怎樣做生態水系統擴展閱讀:
不用電自動循環水原理是:由於有摩擦力的存在,水在循環流動中會逐漸喪失動能。如果沒有外加的能量,水無法維持循環流動。
既然不允許使用電能,我們可以藉助於風能。其原理可能有多種,其中一種原理是:利用風能帶動風車轉動,風能轉換成機械能,風車產生的機械能驅動水中的螺旋槳,螺旋槳推動水體,使水流動。
循環水主要有工業和家用兩種,主要目的都是為了節約用水。工業循環水主要用在冷卻水系統中,所以也叫循環冷卻水。因為工業冷卻水占總用水量的90%以上。家庭循環水主要用在熱水器上。
冷卻水系統用水來冷卻工藝介質的系統稱作冷卻水系統。
冷卻水系統通常有兩種:直流冷卻水系統和循環冷卻水系統。
預熱循環水大致分為四類:
1、遙控板(穿牆遙控);
2、水控版(水流行);
3、電腦板(全自動);
4、機械板(半自動);
Ⅱ 如何建立魚缸生態循環系統養魚先養水
開缸後先布置,再加水,然後安裝相應的輔助設備。困水、養水若干日期後闖缸,下魚。這就是普通的開缸過程。
生態循環系統對淡水魚飼養來說,就是殘留的魚食、魚的糞便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會分解腐爛,形成對魚有毒的氨、亞硝酸鹽類的物質,當氨氮濃度大於0.02ppm或亞硝酸鹽濃度大於0.2ppm。魚就會中毒死亡。過濾泵可以讓水流通過過濾材料,使過濾材料上的硝化菌氧化上述物質,形成基本無毒的硝酸鹽。累積硝酸鹽濃度到250ppm前,換水降低。水草缸還有水生植物吸收。
生態循環系統對海水魚飼養來說,除上述過程外,還有活石反硝化還原,藻缸、ATS吸收等參與到循環過程中。
以上僅是理論說明,具體操作應該根據具體飼養情況來安排。
Ⅲ 小型生態系統的製作
生產者 水草(不要太多,3-4棵)
消費者 魚(更不要太多了,1條就好)
分解者 河水中的微生物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河水 陽光
當然。用瓶子裝好。密封上。
完成
Ⅳ 如何製作一個生態系統
首先要做的是收集小型生態系統所需要的材料,所需的材料有苔蘚、吊蘭和營養土。所需要的工具有鑷子、小刀、小鏟子。由於苔蘚生長的地方為陰暗潮濕的角落,尤其是雨後相當好尋找,只需用小刀把苔蘚豎向切塊,然後再橫向取出裝在容器裡面即可。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收集吊蘭,由於瓶子的高度比較小。所以要收集的吊蘭一定要小,最好是穗高度在3-4厘米,叢生的最好。
苔蘚
接下來就可以動手製作了,先用小鏟子把營養土裝入事先准備好的玻璃瓶內,裝的高度在0.5-1厘米左右,然後壓實。然後用小刀把事先備好的苔蘚切塊,方便用鑷子夾住然後平鋪在瓶子裡面的表面。在把苔蘚放到瓶子面積的1/3面積的時候然後再把叢生的吊蘭用鑷子夾住放到瓶子里,接下來再把瓶子空白的地方用苔蘚填滿。然後再用噴壺噴上水,這么著簡單的製作就算完成了。
吊蘭
營養土
然後就是養護了,可以用清水噴施進行養護,也可以用千分子一的白糖水進行噴施養護,等個5-7天苔蘚完全變綠而且布滿瓶子的時候,就可以往裡面放置昆蟲了,這時候吊蘭也開始紮根生長了。昆蟲的個頭不要太大,最好是食草類的小昆蟲。如果昆蟲生長過快的話,還得不間斷的往裡放置食物,以免蟲子食量過大對小生態系統破壞嚴重。
讓小昆蟲適應2-3天以後就可以蓋上透氣的瓶蓋或者透氣塑料膜了。這么著我們的小生態系統就算徹底完成了。
Ⅳ 想做一個小小的生態系統來維持烏龜的水質問題(本人太懶不想換水)
准備一個容器,打四個孔,分別安裝進水管,出水管,排污管和溢流管。進水管排污管在桶底部,出水管和溢流管在桶頂部。排污管和出水管要有閥門。排污管平時關閉,一兩個月打開一次排出來不及分解而積累下的污物,不會很多。出水管的閥門用來控制出水速度,保持入水和出水速度一致。溢流管的作用,當出水管被植物根須等阻塞的時候,水會從這里流入龜缸,不會讓你家水漫金山。溢流管的桶內開口要高於出水管,但絕對要低於桶頂。
Ⅵ 怎樣建立家庭魚池生態系統
建立家庭魚池生態系統的建立過程:
1.建立過濾:有室外過濾系統,,噪音也大,200的水量可考慮外設過濾桶,從假山上流下,但要把過濾桶隱蔽好
2.開設燈光:可假山上種草,吊頂金鹵素150W兩盞。(不知道陽光照度怎樣,要是朝南,又陽光充足,可不添置吊燈) ,地面的可起台,台內放置PL或燈管上蓋12MM玻璃密封圈膠打好,光向上打。
3.建立養魚魚:以草金魚或便宜錦鯉為主---適應力強。
目前最漂亮也相對便宜的方法。假山綠色叢叢,池內小魚游動。還有涓涓流水,就是有點噪音。
Ⅶ 如何構建成功的水生態
首先是生態鏈的健全和健康,水系生態鏈是水生態的基本要素,建立健全且健康的水系生態鏈的前提是對外來物種的防範和抵制,這樣才能構建成功的水生態系統。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並受到您的採納。
Ⅷ 怎樣使魚缸形成生態系統
一、准備:
1、菌群居住的地方:玻璃環應該最少超過總體積的1%,最好有3%以上;
2、菌群呼吸的氧氣:起碼一個氣泵是少不了的,草缸起碼在夜晚是要補充氧氣的;
3、菌群的食物:缸里要有起碼一條不怕死的強壯的闖缸魚;
4、菌群居住的水流:100升水要有600升/小時流量的水泵一個;
5、菌群居住的合適的溫度:100升水有個100瓦到150瓦的加熱棒;
6、菌群居住的水:用容器靜置了一天以上的水;
7、硝化菌:魚店買,乾粉狀的最好;
8、酵母菌:超市裡買的發面用的純酵母粉;
9、乳酸菌:超市裡買的活性酸奶,是那些號稱有多少多少億個有益菌的、沒有經過滅菌處理的名牌酸奶;
10、枯草菌:用葯店買的「媽咪愛」替代,一種小兒消化葯,乾粉狀;
二、操作:(按照100升水來衡量,請各位自行增減)
1、放水、消毒:把所有的東西,諸如:水、缸、濾材、水泵、草、石、沙、加熱棒.......凡是以後放在缸里的東西全部消毒,使用高錳酸鉀十萬分之三左右的濃度消毒,打開氣泵、水泵,等待10多小時水就回清了;
2、投菌:把上述4種菌每種全部投入缸里。每100升水投放劑量為:硝化菌15-30克,純酵母粉一湯匙,酸奶一湯匙,「媽咪愛」一小袋(1克);
3、創缸:放入皮實、不怕死、經折騰的魚兩三條;
4、喂魚:水清之前可以每天投喂一次,每次最多2克飼料;
5、等待:確保氣泵、水泵不停的情況下等待,對於滿缸白霧狀的水不必一驚一詐;期間水裡飄出腥臭味要立刻換水1/3左右;等待3-7天;
6、水清:投菌後水是白霧狀的,然後慢慢清澈,直到清的無色、無味、晶瑩剔透,讓你想喝一口;
7、增加飼料:水清後可以增加喂魚的飼料,每4天增加一兩克,直到闖缸魚可以在4分鍾里吃完;期間水混就換水,並減少投喂量;
8、正常換水:從投菌開始,每周定時換1/4的水;不包括突發換水;
9、增加新魚:闖缸魚的投喂量穩定後應該再穩定3、4天,就可以增加些新的魚了,每次增加3條左右比較合適;4天後沒有反面效果就可以再增加幾條,直到穩定;期間一旦水混就換水;新魚進缸最好消毒,並作好過水工作;
10、日常維護:記住定時、定點、定量的喂魚、換水、洗沙....是長期維護的秘訣。
新手如何建設魚缸生態循環過濾系統
養魚先養水。水好,魚就好,吃嘛嘛香,身體倍兒棒!
Ⅸ 想讓水族箱內建成一個完善的生態系統需要什麼
想讓水族箱內建成一個完善的生態系統需要如下四個部分:
一、魚缸要建立完善的水族箱首先就要准備好一個漂亮的魚缸,因為魚缸就是這個生態系統的整個空間,要根據魚缸的大小,形狀以及空間,才可以來搭建完善的生態系統,不同形狀的魚缸設計的時候也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所以在建立水族箱生態系統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先確定好水族箱的形狀和大小,這也是非常關鍵的。
其實這個設計就是為了給魚兒提供足夠的光照,因為水族箱肯定不可能接收到足夠的陽光,那麼就需要用燈管來製造日照的環境,這樣水族箱中的植物就可以正常的進行光合作用。而且水族箱上面的燈管並不是隨便就可以的,它所照射的燈光也是按照植物生長所需要的光譜來專門設計的。
五、二氧化碳發生器因為水族箱中的植物生長也需要二氧化碳,但是植物作用的肯定是不夠的,魚兒釋放的二氧化碳也有限,因此就需要用二氧化碳發生器來進行平衡水族箱的環境。
Ⅹ 如何在自己家裡做一個簡單的淡水生態系統
在淡水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環境相互作用所構成的自然系統。分為靜水的和流動水的兩種類型。前者指淡水湖泊、沼澤、池塘和水庫等;後者指河流、溪流和水渠等。具有易被破壞、難以恢復的特徵。
淡水生態系統可以分為流水生態系統和靜水生態系統,前者包括江河、溪流和水渠等;後者包括湖泊、池塘和水庫等。下面主要以河流生態系統為例,介紹流水生態系統的特點。在一般情況下,在河流的上游,水的流速較快,下游流速較慢。急流中的生產者大多是由藻類構成的附石植物群,消費者大多是具有特殊器官的昆蟲和體型較小的魚類。緩流與急流相比,含氧量較少,但是營養物質要豐富得多,因此,緩流中的動植物種類也較多。緩流中的生產者主要是浮游植物及岸邊的高等植物,此外,從陸地上隨雨水等進入河中的葉片碎屑等,也是水生生物的重要營養來源。緩流中的消費者有穴居昆蟲和各種魚類,此外,蝦、蟹、貝類等動物也較多。
特點:動植物種類較多,結構穩定。
作用:淡水生態系統不僅是人類資源的寶庫,而且是重要的環境因素,具有調節氣候,凈化污染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
現狀:淡水生態系統中,主體是淡水,其他各種水生動植物都屬客體,只要主體的淡水環境不被破壞,客體一般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那麼,這個生態系統也就基本上能夠保持平衡。
在我國有洞庭湖濕地等地方,現狀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