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資訊 » 神經系統怎樣檢查
擴展閱讀

神經系統怎樣檢查

發布時間: 2023-05-20 06:39:52

Ⅰ 神經內科都做哪些檢查

神經系統疾病診斷包括定位診斷和定性診斷,定位診斷是第一步。臨床醫師在綜合考慮患者病史、症狀、體征後,對病變部位做出初步推斷,再結合輔助檢查,即可確定疾病性質。

神經內科的檢查相對來說較為全面,要了解所需的檢查項目,就必須熟悉神經系統疾病的常見分類,包括周圍神經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運動障礙疾病及腦血管疾病等。除了血液生化指標的支持,還要以下檢查提供可靠依據。

一、頭顱影像學檢查

(1)頭顱CT,主要針對顱腦外傷、顱內血腫、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顱腦腫瘤等疾病的診斷。

(2)血管造影(CTA、DSA),主要用於大動脈狹窄或培純、閉塞及腦動脈瘤等診斷,兩者區別在於DSA需要動脈插管注射造影劑,花費較多;而CTA是靜脈給葯,但是不能顯示小血管分支的病變。

(3)頭顱MR,此項檢查是利用人體內H質子在磁場中的運動產生的共振信號成像,臨床上廣泛應用於腦血管疾病、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顱腦腫瘤等疾病的診斷。其中,DWI檢查對急性腦梗死的識別具有優勢,發病2小時內即可顯影。

點此查看圖片折疊原因

二、腰椎穿刺及腦脊液的檢查

腦脊液存在於腦室及蛛網膜下腔內,由於血腦屏障的存在,血液中的化學成分只能選擇性進入腦脊液。腰椎穿刺適用中山於中樞神經衫咐系統感染性疾病、血管炎、自身免疫性腦病、炎性脫髓鞘疾病、累及腦膜的惡性腫瘤疾病等。

三、 神經電生理檢查

(1)腦電地形圖:識別癲癇及其分類。

(2)肌電圖:主要為運動神經元疾病、肌肉萎縮的診斷提供依據,鑒別神經源性及肌源性損害。

四、超生檢查

(1)經顱多普勒:對於判斷顱內外血管的狹窄、閉塞、動靜脈畸形具有重要意義。

(2)頸動脈彩超:觀察頸部血管的管壁、管徑,識別頸部血管動脈硬化、狹窄、動脈瘤及動脈炎。

Ⅱ 神經系統檢查都有什

(1)肱二頭肌反射:病人前臂曲肘90度,手掌朝下,檢查者以左手托住該臂肘部,左拇提置於肱二頭肌肌腱上,右手持叩診錘叩擊左手拇指,正常反應為肱二頭肌收縮,前臂快速屈曲。反射中樞在頸髓5~6節。
(2)肱三頭肌反射:病人上臂外展,前臂半屈,檢查者左手托住病人肘關節,然後叩診錘直接叩擊鷹嘴上方的肱三頭肌肌跡衡模腱,反應為肱三頭肌收縮,前臂稍伸展。反射中樞在頸髓6~7節。
(3)橈骨膜反射:病人的前臂半屈半旋前位,檢查者用叩診錘輕叩其橈骨莖突。正常反應為屈肘、前臂的旋前。反射中樞在頸髓5~6節。
(4)膝反射:病人取坐位時,小腿完全鬆弛下垂與大腿成直角。仰卧位時檢查用左手托起兩則膝關節使小腿屈成120度,然後用右手持叩診錘叩擊股四頭肌肌腱。正常反應為小腿伸展。若患者精神過於緊張,反射不出時,可囑病人兩手扣起,用力拉緊再試即攔塵可引出。反射中樞在腰髓2~4節。
(5)踝反射:病人取仰卧位時,髖及膝關節稍屈姿緩曲,下肢取外旋外展位,檢查者用左手輕託病人足底,使足呈過伸位,右手持叩診錘叩擊跟腱。正常反慶為腓腸肌收縮,足向跖面屈曲。如卧位不能測。

Ⅲ 神經系統檢查注意事項

一、一般檢查包括: 1、精神狀態:檢查病人有無感知障礙、記憶障礙、情感障礙和智能障礙。 2、意識障礙:有無嗜睡、昏睡、意識模糊、譫妄甚至昏模頌迷。
二、語言、運用與認識能力的檢查: 1、語罩碼野言的檢查:利用聽、說、讀、寫等方法,觀察語言功能,看有無失語。 2、運用機能檢查:檢查有無運動性失用症、觀念性失用症和觀念運動性失用症。 3、視、觸、聽覺認識能力檢查:檢查病人有無視覺、觸覺及聽覺方面的異常。
三、顱神經檢查: 1、嗅神經檢查:有無單側或雙側嗅覺喪失。物喊 2、視神經檢查:包括視力、視野和眼底等檢查。 3、眼球運動的檢查:應注意眼裂、眼位、眼球運動及瞳孔等方面的內容。 4、三叉神經檢查:應注意麵部的感覺、運動以及角膜反射等方面的內容。 5、面神經檢查:觀察面部是否對稱,包括前額皺紋、鼻唇溝和口角是否對稱。
注意事項

在飲食上也要一定要控制好鹽的攝入量,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咖啡、濃茶等,可以多吃一些五穀雜糧如麥片、燕麥或者大豆等,可以多喝水或者牛奶,但是不要喝碳酸飲料。

Ⅳ 神經有問題怎麼檢查出來

神經系統疾病講究定位、定性。定位就是指神經系統病變的具體部位。依據不同的病變部位及疾病性質選擇的檢查有所不同。如:中樞神經系統(昌碧包括腦和脊髓)、以及周圍神經系統(包腦神經和脊神經)、神經肌肉接頭處耐洞舉的病變。這需要醫生進行詳細的問診及查體顫旅。如懷疑是腦或脊髓的疾病,需要完善的檢查有CT或磁共振;如果懷疑周圍神經疾病還需要查神經傳導速度、或者肌電圖的測定;必要時還需要進行基因檢測。

Ⅳ 神經系統體格檢查

神經查體的順序

一般檢查 顱神經檢查 運動系統檢查 感覺系統檢查 反射系統檢查 自主神經功能檢查

需要的器具

n叩診錘 檢眼鏡 棉簽 128 Hz 音叉 筆式電筒 大頭針

一般檢查

意識狀態 嗜睡 昏睡 淺昏迷 深昏迷

精神狀態 記憶力﹙近記憶力、遠記憶力﹚ 計算力 理解力 定向力

腦膜刺激征

n定義: 軟腦膜和蛛網膜的炎症,或蛛網膜下腔出血,使脊神經根受到刺激,導致其支配的肌肉反射性痙攣,而產生一系列體征。

n症狀

①頸強直 :患者仰卧,雙下肢伸直,檢查者輕托患者枕部並使其頭部前屈。如頸有抵抗,下頦不能觸及胸骨柄,則表明存在頸強直。頸強直程度可用下頦與胸骨柄間的距離(幾橫指)表示。

②Kernig柯尼葛征:仰卧,檢查者托起患者一側大腿,使髖、膝關節各屈曲成90°,然後一手固定其膝關節,另一手握住足跟,將小腿慢慢上抬。如果患者大腿與小腿間夾角不到135°就產生明顯阻力,並伴有大腿後側及腘窩部疼痛,則為陽性。

③Brudzinski 布魯金斯基征:患者仰卧,雙下肢友褲伸直,檢查者托其枕部並使其頭部前屈,如患者雙側髖、膝關節不自主屈曲則為陽性。

顱神 經 檢 查

Ⅰ嗅Ⅱ視Ⅲ好段簡動眼 Ⅳ滑Ⅴ叉Ⅵ外展 Ⅶ面Ⅷ聽Ⅸ舌咽 迷走副加舌下全

舌咽、迷走神經檢查

1.運動:發音是否低啞或帶鼻音,是否嗆咳、有無吞咽困難。囑病人張口,觀察齶垂是否居中,兩側軟齶高度是否一致,患者發「啊」音時兩側軟齶上抬是否對稱,齶垂有無偏斜。當一側神經受損時,該側軟齶上提減弱,齶垂偏向健側。

2.感覺:用棉簽輕觸兩側軟齶和咽後壁粘膜檢查一般感覺。

3.咽反射:囑患者張口發「啊」音,用壓舌板輕觸兩側咽後壁,正常者可有惡心反應,舌咽、迷走神經損害時反射減弱或消失。

神經病變症狀——舌下神經

一側舌下神經周圍病變——伸舌偏向患側,可有舌肌萎縮及肌纖維顫動。

一側舌下神經核上性病變——伸舌偏向病灶對側,無舌肌萎縮和肌纖燃耐維顫動。

雙側舌下神經病變——舌肌完全癱瘓而不能伸舌。

神經病變症狀——嗅神經

1 嗅覺減退或缺失 雙側嗅覺減退或缺失見於鼻病或先天性嗅覺喪失;單側嗅覺減退或缺失見於嗅神經徑路上的病損,如前顱窩骨折、腦膜炎、嗅溝或蝶骨嵴腦膜瘤、垂體瘤、額葉膠質瘤(額葉底部)。

2 嗅覺過敏 見於癔病。

3 嗅幻覺 見於溝回發作、精神病 等。

4 福斯特-肯尼迪( Foster-Kennedy)綜合征 由於嗅溝腦膜瘤和額葉底部腫瘤引起病側嗅覺喪失即福斯特-肯尼迪綜合征(即患側視神經萎縮,對側視乳頭水腫)。

神經病變症狀——動眼、滑車、展神經

上瞼下垂與眼球運動向內、向上及向下活動受限——動眼神經麻痹

眼球向下、向外運動減弱——滑車神經損害

眼球向外轉動障礙——展神經受損

瞳孔反射異常——動眼神經或視神經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