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資訊 » 怎樣系統的學習脈診
擴展閱讀
畫世界怎樣塗頭發顏色 2024-04-24 03:31:11

怎樣系統的學習脈診

發布時間: 2023-05-28 22:27:07

A. 快速學會中醫脈診(摘自明軒老師)

一、指法:

診脈的指法很簡單,沒有什麼特殊的要求。中指定關,(腕後高骨即為關)三指分別排開,同時根據人之體型合理布指。高大者指宜疏,瘦小者指宜緊。

二、腕脈各主臟腑及常脈

中醫秉持易之原則:「知常達變」。這一觀念一定要明記在心。只有知常,以常態為尺度,才能知道不正常的表現。

左寸口主心,心脈常態為浮大。

左關上主肝膽,此脈以長弦為常態。

右寸口主肺,肺脈常態為浮澀短。

右關上主脾胃,此脈以緩大為常態。

左右尺中屬腎,此脈宜沉軟。

三、脈之基礎

對於初學者來說,診脈是道門坎兒。是一件說難不難說易不易的事情,在一般人看來,不就是用手摸脈嗎?或者說所有的脈都是跳動的呀。其實脈里乾坤大有學問!

首先從診脈不難說起。知道怎麼定位,這就是小小的一個入門,至少你知道怎麼把脈了。

然後要了解的就是脈的至數,也就是正常脈的跳動次數。古代沒有鍾兄陵表,不可能以分鍾來計脈搏跳動次數,而是以一息為准。何為一息?就是正常情況下的一呼一吸。標準是什麼呢?一息四至為平脈。就是說一呼一吸間,脈搏跳動四次,這是正常的。比此慢或快於此,皆為病脈。

一息四至號和平,更加一至無大痾,三至為遲一二敗,兩息一至即雲殂,

六至為數七至極,八脫九險十危急。

1、浮脈

浮脈屬陽脈,主表。那麼什麼叫浮脈呢?從字面上理解,就是浮在皮膚上的脈,用手指輕輕的搭在皮膚上就能感覺到脈的跳動。從外感的角度來看,此時外邪尚未入里。一般外感初起,易現浮脈(體質虛弱正氣不足者除外)。

主病搏塵碼:

浮脈為陽表病居,遲風數熱緊寒拘;浮而有力多風熱,無力而浮是血虛。

寸浮頭痛眩生風,或有風痰聚在胸,關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脈主表,有力表實,無力表虛,浮遲中風,浮數風熱,浮緊風寒,浮緩風濕,浮虛傷暑,浮芤失血,浮洪虛熱,浮散勞極。

外感多以浮遲、浮數、浮緊、浮緩為特徵,在具體的臨床應用中,值得注意的是人迎脈的把握。

左手人迎脈一盛,便是風寒暑濕症,惡寒發熱更無殊,四脈四症要審定。

浮而無力是傷風,浮而有力傷寒症,浮而虛者暑傷心,浮而緩者濕之病,

發散滲利不可差,用葯和平保元命。

2、基哪沉脈

沉脈屬陰脈,需要重重地按下去才能感覺到脈搏的跳動。

水行潤下脈來沉,筋骨之間軟滑勻,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時如此號為平。



主病:

沉潛水蓄陰經病,數熱遲寒滑有痰,無力而沉虛與氣,沉而有力積並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關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濁遺並瀉痢,腎虛腰及下元痛。

沉脈主里,有力里實,無力里虛,沉則為氣,又主水畜,沉遲痼冷,沉數內熱,沉滑痰食。沉澀氣郁,沉弱寒熱,沉緩寒濕,沉緊冷痛,沉牢冷積。

一些體質虛弱的人,感冒也會有沉脈表現。因此在臨床上,不能拘於方書所言,應隨證化裁,才能收到明顯的效果。

3、遲脈

遲脈屬陰脈,一息三至為遲,是陽不勝陰的表現。三至為遲,有力為緩,無力為澀,有止為結,遲甚為敗,浮大而耍為虛。

主病:

遲司臟病或多痰,沉痼症痂仔細看,有力而遲為冷痛,遲而無力定虛寒。

寸遲必是上焦寒,關主中寒痛不堪,尺是腎虛腰腳重,溲便不禁疝牽丸。

遲脈主臟,有力冷痛,無力虛寒,浮遲表寒,沉遲里寒。

4、數脈

  數脈屬陽脈,一息六至,此為陰不勝陽之表現。臨床就分清虛實表裡。

主病:

數脈為陽熱可知,只將君相火來醫,實宜涼瀉虛溫補,肺病秋深卻畏之。

寸數咽喉口舌瘡,吐紅咳嗽肺生瘍,當關胃火並肝火,尺屬滋陰降火湯。

數脈主腑,有力實火,無力虛火,浮數表熱,沉數里熱,氣口數實肺癰,數虛肺痿。

注意兒童的脈不在此列。

診  脈  六  法

心脈

切脈下指先看心,心脈浮大為正形。浮而有力心經熱,熱主舌破小便疼。

感冒風寒弦又緊,頭疼寒熱數難平。驚悸怔忡沉細弱。上焦蓄熱洪大應。

肝脈

次看肝臟弦又長,總然有病也無妨。忽然浮大風為患,緊帶洪兮瘧痢當。

微澀原來陰血少。數為著怒緩為尫。有餘因實知肝火。沉細為虛亦是常。

腎脈

若逢腎脈沉無病,洪大須知陰火生。男子下元微不足,女人滑利定為妊。

弦緊極虛芤下血。痛連腰脅現微沉。五心煩熱洪無力。犯著房勞數不寧。

肺脈

右寸診之浮短澀,肺家清凈病無干。邪氣上沖多發嗽,洪大分明仔細看。

弦緊必然咽燥破。數時胸府熱難安。浮而有力風外感。沉主生癰滑生痰。

脾脈

脾家性燥宜遲緩,倘逢滑數知傷食。洪大原來胃火熾,弦緊定遭瘧疾。

虛汗泄瀉腹膨膨。噯氣吞酸是數熱。土不制水肢浮腫,沉細而微見腎脈。

命門脈

命門相火只宜靜,雖然沉細未為病。若逢盛旺反成殃,陰虛盜汗肌消甚。

浮洪嘔血夢遺精。滑數昏花耳聾症。遲緩多緣下部寒。女子旺時應有孕。

註:初學中醫,自以為診脈為一道門坎。很多人被拒之門外。就一般人來說,誰的脈都跳啊,不跳就死了。很多人不得門路,只能望脈興嘆。其實就初學者來說,只要能分清浮、沉、遲、數、有力、無力就行了。其它的脈,在臨床中一點一點的感悟就是了。況且其它脈也都是從這四種脈衍生出來的。就養生調理來說,能體會這四種脈就足夠了。

  號脈時左手寸脈能摸到 代表心脈正常。摸不到說明心血不足,大多都有心悸接不上氣的現象。

  左手關脈 正常為不強不弱 太強說明肝氣太盛;

  太弱也不行大多有胃炎一類的病。

  左手尺脈太弱頭上不是頭暈就頭痛或頭腦不清醒。

  有時分不清就說患者頭上有問題。

  右手寸脈太弱為肺虛,一般有咳嗽現象,太強也不行;

  右手關脈太弱為脾弱,有便溏,腹痛一類的病。

  左手關脈弱的話胃炎是跑不掉的。

  右手尺脈弱 大多腰痛,身上沉困。

     

學習脈診首先從實用脈診開始,從習以為常入門。實用脈診分:大小,快慢,硬軟,浮沉,

勻亂,10種。

1 、脈大小。主管察氣。脈大氣旺,脈小氣虛。(看,多簡便呀!)

2 、脈快慢。主管察精,脈快精虛,脈慢精足。(現在脈慢的人不多了,只有初中生,軍人,運動員了。)

3 、脈硬軟。主管察火,脈硬火多,脈軟火少。(太簡便了吧?)   

4 、脈浮沉。主管表裡。(亦可說陰陽)脈浮是表症,脈沉是里症。(一目瞭然,簡單得不可思義呀!)

5 、脈勻亂。主管察安危。脈勻則生命及心臟平安;脈亂則生命及心臟危險。(太直觀了吧!) 

  例如:肝硬化的脈,是快、小、硬、沉,(兩關獨居中)。套入脈理,則為精虧,氣虛,火多。

  病在內臟,兩關微浮一些,為氣火位於肝胃,(戲為黃豆脈,一切癌症艾滋病白血病均為黃豆脈),不用你出聲,一看脈就能說出你有什麼病,是不是好玩?

比如感冒的脈:大,浮,硬,快,套入脈理,為氣旺,病表(表即軀體感冒屬表症)火多,精虧,看到這樣的脈,你說你肚疼,那你在說謊,一摸你的脈,你體內隱藏的病,便無處躲藏,現形畢露。

 

B. 脈診自學方法

脈診是傳統醫學診斷方法(望聞問切)之一,自來受到關注與重視。本文立足脈診,淺談四點脈診自學方法心得體會,筆喊模裂下之意都是讀書所得、生活體悟,鄭閉但願淺薄認知能啟發、指導有緣聽聞者,更善於自學脈診。

醫學在一定程度上講,就是一門統計學,意識經驗性很強,讀書也就成了自學脈診的基礎性方法,不讀書就失去了對前人碼拿意識經驗的了解,也失去了對前人智慧結晶的傳承,自學中醫就沒有了出路。

C. 教你如何簡單快速學脈診

1、 定位

左手:【寸】心【關】肝【尺】腎陰 心運血 肝藏血 血之精華入腎陰

右手:【寸】肺【關】脾【腎】腎陽肺運氣 脾生氣 腎之陽化精為氣

2、 如何辨氣虛或血虛

看《王雨三治病法軌》,左三部之心肝腎屬血,為陰;右三部肺脾命門屬氣,為陽。閑來無事,可給自己切脈,辨下自己的氣血如何。如左手脈比右手脈弱或微,那多是血比氣要虛。或說有陰血虧虛。

3、 脈之入門

脈診先學習會區分:大小,快慢,硬軟,浮沉,勻亂,10種。

1、脈大小。主管察氣。脈大氣旺,脈小氣虛。

2、脈快慢。主管察精,脈快精虛,脈慢精足。

3、脈硬軟。主管察火,脈硬火多,脈軟火少。

4、脈浮沉。主管表裡。(亦可說陰陽),脈浮是表症,脈沉是里症。

5、脈勻亂。主管察安危。脈勻則生命及心臟平安;脈亂則生命及心臟危險。

例如:肝硬化的脈,是快、小、硬、沉,(兩關獨居中)。套入脈理,則為精虧,氣虛,火多。病在內臟,兩關微浮一些,為氣火位於肝胃。

例如:感冒的脈:大,浮,硬,快,套入脈理,為氣旺,病表(表即軀體感冒屬表症)火多,精虧,

4、 切脈粗淺實踐理論

切脈時左手寸脈能摸到 代表心脈正常,摸不到說明心血不足,大多都有心悸接不上氣的現象。

左手關脈 正常為不強不弱太強說明肝氣太盛;左手關脈弱的話胃炎是跑不掉的。

左手尺脈太弱,頭上不是頭暈就頭痛或頭腦不清醒。有時分不清就說患者頭上有問題。

左手尺脈無者 絕經 閉經 斷經 輕者 經量少。

右手寸脈太弱為肺虛,一般有咳嗽現象,太強也不行。

右手關脈太弱為脾弱,有便溏,腹痛一類的病,

右手尺脈弱 大多腰痛 身上沉困。右手尺脈無者 陽痿 性冷淡 不孕 流產 痛經 手足冰冷 抑鬱

右手尺脈無者 陽痿 性冷淡 不孕 流產 痛經 手足冰冷 抑鬱

D. 如何學會把脈

中醫的獨特的診病方法——脈診,即切脈,俗稱「號脈」。切脈診病,由來已久。司馬遷在《史記》中就記載了醫家診脈治病的內容,而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西漢)墓中出土的簡帛醫書中,已有「脈法」的內容。我國第一部脈學專著——《脈經》產生於晉朝,其中的診脈方法和理論已相當完備。
早期的切脈方法比較復雜,要切按頭頸、手、足等多處部位的脈動。以後逐漸簡化為只切按手腕部的脈搏,稱為「寸口」診法。在這短短寸許長的脈動部位上,古代醫家做足了文章。他們將腕橫紋向上約一寸長的這段脈動分成了三「寸、關、尺」三部。
左右手的寸、關、尺部位分屬不同的臟腑,認為可以反映相應臟腑的病變。其中右前納寸反映肺的情況,右關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腎(命門);左寸反映心,左關反映肝,左尺反映腎與膀胱。
仔細觀察,大家可以發現:遠端的寸部對應的是人體最上部的心、肺(上焦,呼吸與循環系統);中間的關部,對應肝、脾胃(中焦,消化系統);近端的尺部對應腎、膀胱(下焦,泌尿生殖系統)。如此,小小的「寸口」,卻儼然成為人體五臟六腑的全息窗口。
僅此還不夠,在切脈的時候,還要用三種不同的指力去按壓脈搏毀襪,輕輕用力按在皮膚上為「浮取」;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為「中取」;重用力按至筋骨為「沉取」。寸、關、尺三部,每一部有浮、中、沉三候,合稱為「三部九候」。不同手法取到的脈,臨床意義不同。通常,脈浮於外者,病位淺,沉於里者病位深。
切脈時還有許多講究。首先,要求安靜,包括外環境的安靜與醫患兩者心神的安靜。患者在診脈前要休息片刻,待安靜後方可診脈。醫者切脈前一定要靜心,調整呼吸,並將注意力完全集中於指下,細心切按一分鍾以上。診脈時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與心臟保持在同一水平位,手腕舒展,掌心向上。
其次,切慧余沒按時醫者用三指定位,即先以中指定好關部,再根據患者身高調整三個手指的疏密。若患者身材高大,布指宜疏;矮小者,布指宜密,小兒則用一指(拇指)診脈,不分三部。
學習診脈,必須先了解正常的脈象。正常脈稱為「平脈」、「常脈」。每分鍾跳動70—80次左右,節律規則,脈型不粗不細,不浮不沉,不剛不弱。但正常脈象常隨季節、年齡、性別、體質等會有差異。如春、夏、秋季的脈大多偏浮,而且搏動有力;冬季的脈多沉伏於里。年齡越小脈搏越快,青壯年脈多強而有力,老年人的脈較弱;身材高大的人脈多長,矮小的人脈較短,瘦人脈多浮,胖人脈多沉;飽食後及情緒激動時脈多快而有力,飢餓時脈多軟弱。如果發現相反脈象,如冬天脈浮、胖人脈浮、瘦人脈沉等,提示脈象異常。

E. 如何學習把脈

早期的切脈方法比較復雜,要切按頭頸、手、足等多處部位的脈動。以後逐漸簡化為只切按手腕部的脈搏,稱為「寸口」診法。在這短短寸許長的脈動部位上,古代醫家做足了文章。他們將腕橫紋向上約一寸長的這段脈動分成了三「寸、關、尺」三部。

左右手的寸、關、尺部位分屬不同的臟腑,認為可以反映相應臟腑的病變。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況,右關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腎(命門);左寸反映心,左關反映肝,左尺反映腎與膀胱。

仔細觀察,大家可以發現:遠端的寸部對應的是人體最上部的睜拿心、肺(上焦,呼吸與循環系統);中間的關部,對應肝、脾胃(中焦,消化系統);近端的尺部對應腎、膀胱(下焦,泌尿生殖系統)。如此,小小的「寸口」,卻儼然成為人體五臟六腑的全息窗口。

僅此還不夠,在切脈的時候,還要用三種不同的指力去按壓脈搏,輕輕用力按在皮膚上為「浮取」;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為「中取」;重用力按至筋骨為「沉取」。寸、關、尺三部,每一部有浮、中、沉三候,合稱為「三部九候」。不同手法取到的脈,臨床意義不同。通常,脈浮於外者,病位淺,沉於里者病位深。

切脈時還有許多講究。首先,要求安靜,包括外環境的安靜與醫患兩者心神的安靜。患者在診脈前要休息片刻,待安靜後方可診脈。醫者切脈前一定要靜心,調整呼吸,並將注意力完全集中於指下,細心切按一分鍾以上。診脈時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與心臟保持在同一水平位,手腕舒展,掌心向上。

其次,切按時醫者用三指定位,即先以中指定好關部,再根據患者差早如身高調整三個手指的疏密。若患者身材高大,布指宜疏;矮小者,布指宜密,小兒則用一指(拇指)診脈,不分三部。

學習診脈,必須先了解正常的脈象。正常脈稱為「平脈」、「常脈」。每分鍾跳動70—80次左右,節律規則,脈型不粗不細,不浮不沉,不剛不弱。但正常脈象常隨季節、年齡、性別、體質等會有差異。如春、夏、秋季的脈大多偏浮,而且搏動有力;冬季的脈多沉伏於里。

年齡越小脈搏越快,青壯年脈多強而有力,老年人的脈較弱;身材高大的人脈多長,矮小的人脈較短,瘦人脈多浮,胖人脈多沉;飽食後及情緒激動時脈多快而有力,飢餓時脈多軟弱。如果發現相反脈象,如冬天脈浮、胖人脈浮、瘦人脈沉等,提示脈象異常。

中醫診脈就是用手指在病人手腕的脈搏處,感知病人脈象的方法。三部是指寸關尺三個部位,九候是指醫生手指的輕、中、重力量,這樣三三得九而稱「三部九侯」。

相傳公元前五世紀名醫扁鵲就開始採用脈診的方法來診察疾病,古老的《內經》就記載了21種脈象,中醫脈學經歷代的不斷發展,已記載30餘種。歷代醫家都十分重視脈診,把它作為臨床診病、辨證不可缺少的客觀依據之一,故常用來識病因、析病機、定病位、辨病性、測病勢之進退預後等,尤其是在辨證候的真假虛啟、寒熱、虛實之時,更有重要的診斷價值。



(5)怎樣系統的學習脈診擴展閱讀:

脈象是脈動應指的形象。脈象的產生與心臟的波動,心氣的盛衰,脈道的通利和氣血的盈虧直接相關。所以,心、脈是形成脈象的主要臟器。氣血是形成脈象的物質基礎。

同時,血液循行脈道之中,流布全身,運行不息,除心臟的主導作用外,還必須有各臟器的協調配合:肺朝百脈,肺氣敷布,血液方能布散;脾統血,為氣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氣的充養和統攝得以運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調節血量;腎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氣,腎氣為各臟腑組織功能活動的原動力。故能反映全身臟腑、氣血、陰陽的綜合信息。

當臟腑、氣血發生病變後,必然從脈搏上表現出來,呈現病理脈象,成為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

F. 中醫脈診如何學習

詞目:脈象
拼音:maì xìang
基本解釋
[pulse condition;type of pulse] 中醫指脈搏的快慢、強弱、深淺的情況
詳細解釋
中醫學名詞。指脈搏的形象與動態,為中醫辨證的依據之一。一般分為浮、沉、遲、數四
大類。 晉 王叔和 《脈經》細分為二十四脈, 明 李時珍 《瀕湖脈學》增為二十七脈, 明 李
中梓 《診家正眼》增為二十八脈。
基本簡介

脈動應指 (指頭)的形象,包括頻率、節律、形態、充盈度、顯現部位、通暢的情況、動
勢的和緩、波動的幅度等方面。脈象的形成與臟腑氣血密切相關。心主血脈,心臟搏動把血液
排入血管而形成脈搏。心臟的搏動和血液在血管中的運行均由宗氣所推動。血液循行於脈管之
中,除了心臟的主導作用外,還必須有各臟器的協調配合。肺朝百脈,即是循行於全身的血脈
均匯於肺 ,且肺主氣 ,通過肺氣的敷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襲謹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主統
血,血液的循行有賴於脾氣的統攝;肝藏血,肝主疏泄,有調節血量的作用;腎藏精,精化氣,
是人體陽氣的根本,各臟腑功能活動的動力;而且精可化生血,是生成血液的物質基礎之一。
故脈象的形成與五臟功能活動有關,而且五臟與六腑相表裡,脈象的變化也可反映六腑的變化。
健康人脈象應為一次呼吸跳4次,寸關尺三部有脈,脈不浮不沉,和緩有力,尺脈沉取應
有力。常見病脈有浮脈、沉脈、遲脈、數脈、虛脈、實脈、滑脈、洪脈、細脈、弦脈等。
相關記載

晉•王叔和《脈經》將脈象總結為二十四種;元•滑壽《診家樞要》發展為三十種脈象;
明•李時珍《瀕湖脈學》定為二十七脈;明•李士材《診家正眼》再增入疾脈,合二十八種脈
象。後世多沿用二十八脈。
關分類

浮脈

輕按可得,重按則減。主病:表證由於外感病邪停留於表時,衛氣抗邪,脈氣鼓動於外,
故脈位淺顯。浮而有力為表實;浮而無力為表虛。內傷久病因陰血衰少,陽氣不足,虛陽外浮,
脈浮大無力為危證。
沉脈

輕按不得,重按乃得。主病:里證。有力為里實,無力為里虛。邪郁於里,氣血阻滯陽氣
不暢,脈沉有力為里實;臟腑虛弱,陽虛氣陷,脈氣鼓動無力,則脈沉無力。
遲脈
遲脈遲脈碼禪漏
遲脈

脈搏緩慢,(每分鍾脈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證。有力為實寒,無力為虛寒。寒則
凝滯,氣血運行緩慢,脈遲而有力為實寒證。陽氣虛損,無力運行氣血,脈遲而無力,為虛寒
證。
數脈

脈搏急促,(每分鍾脈搏在90次以上)。主病:熱證。有力為實熱,無力為虛熱。外感
熱病初起,臟腑熱盛,邪熱鼓動,血行加速,脈快有力為實熱。陰虛火旺,津血不足,虛熱內
生,脈快而無力為虛熱。
虛脈遲爛

寸關尺三部脈皆無力。重按空虛。主病:虛證:多為氣血兩虛,氣血不足,難以鼓動脈搏,
故按之空虛。
實脈

寸關尺三部脈皆有力。主病:實證:邪氣亢盛而正氣充足,正邪相搏,氣血充盈脈道,搏
動有力。
滑脈

按之流利,圓滑如按滾珠。多見於青壯年氣血充實。妊娠婦女滑脈是氣血旺盛養胎之現象。
均屬生理現象。
洪脈

脈大而有力,如波濤洶涌,來盛去衰。主病:熱盛。內熱盛脈道擴張,脈形寬大,因熱盛
邪灼,氣盛血涌,使脈有大起大落。
細脈

脈按之細小如線,起落明顯。主病:虛證,多見於陰虛、血虛證。又主濕病。陰血虧虛不
能充盈脈道,或濕邪阻壓脈道,脈細小。
弦脈

端直而長,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膽病、痛證、痰飲。氣機不利,肝失疏泄,脈道拘
急而顯弦脈。病則氣亂或痰飲內停,致使氣機輸轉不利,出現弦脈。[1]
正常脈象

正常人脈象,又稱平脈,常脈。常脈為三部有脈,一息四至(每分鍾脈搏早70-80次),
微脈:細微小至如弦,沉而極細最不斷,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確為善。
伏脈:沉之深,伏脈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氣不行症痞結,脈喪瀉之不出頭。
弱脈:沉細軟綿似弱脈,輕尋無板重采知,元氣耗損精血虛,少年可慮白頭矣。
虛脈:虛脈舉指遲大軟,按之無力又空洞,精神氣血都傷損,病因虛法,汗多中。
牢脈:沉而伏力很強,牢形實大和弦長,勞傷微疾真精損,氣喘腹疝,七情傷。
革脈:革脈肢體自浮急,象診真似按鼓皮,女人半產並崩漏,男子血虛或「夢遺」。
遲脈:尋肉內至來三,來往極慢微遲脈,浮遲表寒是表證,沉遲里冷必定見。緩、結、代、
澀居遲類,不究詳細莫輕談。
緩脈:緩四至通不偏,和風楊柳裊自然,欲從脈里求神氣,只在從容和緩間,緩遲氣血皆
傷損,和緩從容為氣安。
結脈:緩一指復又來,結脈肢體記在懷,悲慮積中成郁結,五芤交攻為痞災。(五芤:氣、
血、痰、飲、食)
代脈:緩之不能隨手知,良久方來是代脈,代是氣衰凶且甚,妊娠奉同生機存。
澀脈:脈道澀難疏通,細遲短散何成形,來往濕滯似刮竹,病蠶食葉慢又難,思虛交愁里
積久,不但損血又傷精。
數脈:來往速數脈形,一息六至仔細憑,數脈屬陽熱可知,只把虛實火來醫,實要涼瀉虛
溫補,肺病秋深卻畏之。急、緊、弦、滑、動、促都從數脈安排定。
疾脈:快過數者脈名疾,載陽又可陽凶升。
弦脈:舉迎手按不轉,弦長端直若絲弦,受病輕重如何認,指在弦上軟硬看。
滑脈:滑脈如珠滾滾來,往來流利卻還前,停食痰氣胸中瘀,婦女滑緩定是胎。[2]
脈象辨識

脈象辨識病脈時,還要注意下述幾個問題:
(1)象多兼見:脈診時單一脈象較少見,多為幾種脈象如「浮數」、「沉遲」、「沉細
弦」,「沉細遲澀」等混合並見。這些兼見脈象,必須結合其它診察資料,才能對病證的表裡、
寒熱、虛實以及病勢的盛衰作出判斷。
(2)有關脈與證的取捨問題:當脈象與證候不相符合時,可考慮「舍脈從證」(即捨去
脈的假象而以真實的證候為診斷依據)或「舍證從脈」(即捨去證候的假象反映而以真實的脈
象作為診斷依據)。例如,心腹急痛,脈見沉伏(見於疼痛性休克時),當舍脈從證;胃腹脹
滿,脈象微弱(因脾不健運而有虛脹),當舍證從脈。一般情況下,應是脈證相符;在特殊情
況下,則須全面考慮,去偽存真。
(3)四診合參:診斷不能單靠切脈,而須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切不可不問病
情,單憑切脈就主觀臆斷。
(4)不能機械地、一成不變地對待兩手寸、關、尺(共六部)分主臟腑的規定,而應全
面地從脈象主病出發,參考其它三診,對病證作出正確的診斷。

G. 教你快速學會怎麼把脈

教你快速學會怎麼把脈

本文導讀: 脈診,即切脈,俗稱「號脈」。

下面讓你快速的學會切脈知病的方法。

脈象是脈動應指的形象。脈象的產生與心臟的波動,心氣的盛衰,脈道的通利和氣血的盈虧直接相關。所以,心、脈是形成脈象的主要臟器。氣血是形成脈象的物質基礎。同時,血液循行脈道之中,流布全身,運行不息,除心臟的主導作用外,還必須有各臟器的協調配合:肺朝百脈,肺氣敷布,血液方能布散;脾統血,為氣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氣的充養和統攝得以運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調節血量;腎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氣,腎氣為各臟腑組織功能活動的原動力。故能反映全身臟腑、氣血、陰陽的綜合信息。當臟腑、氣血發生病變後,必然從脈搏上表現出來,呈現病理脈象,成為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

號脈方法詳解:
早期的切脈方法比較復雜,要切按頭頸、手、足等多處部位的脈動。以後逐漸簡化為只切按手腕部的脈搏,稱為「寸口」診法。在這短短寸許長的脈動部位上,古代醫家做足了文章。他們將腕橫紋向上約一寸長的這段脈動分成了三「寸、關、尺」三部。

左右手的寸、關、尺部位分屬不同的臟腑,認為可以反映相應臟腑的病變。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況,右關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腎(命門);左寸反映心,左關反映肝,左尺反映腎與膀胱。

仔細觀察,大家可以發現:遠端的寸部對應的是人體最上部的心、肺(上焦,呼吸與循環系統);中間的關部,對應肝、脾胃(中焦,消化系統);近端的尺部對應腎、膀胱(下焦,泌尿生殖系統)。如此,小小的「寸口」,卻儼然成為人體五臟六腑的全息窗口。

僅此還不夠,在切脈的時候,還要用三種不同的指力去按壓脈搏,輕輕用力按在皮膚上為「浮取」;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為「中取」;重用力按至筋骨為「沉取」。寸、關、尺三部,每一部有浮、中、沉三候,合稱為「三部九候」。不同手法取到的脈,臨床意義不同。通常,脈浮於外者,病位淺,沉於里者病位深。

切脈時還有許多講究。首先,要求安靜,包括外環境的安靜與醫患兩者心神的安靜。患者在診脈前要休息片刻,待安靜後方可診脈。醫者切脈前一定要靜心,調整呼吸,並將注意力完全集中於指下,細心切按一分鍾以上。診脈時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與心臟保持在同一水平位,手腕舒展,掌心向上。

其次,切按時醫者用三指定位,即先以中指定好關部,再根據患者身高調整三個手指的疏密。若患者身材高大,布指宜疏;矮小者,布指宜密,小兒則用一指(拇指)診脈,不分三部。

學習診脈,必須先了解正常的脈象。正常脈稱為「平脈」、「常脈」。每分鍾跳動70—80次左右,節律規則,脈型不粗不細,不浮不沉,不剛不弱。但正常脈象常隨季節、年齡、性別、體質等會有差異。如春、夏、秋季的脈大多偏浮,而且搏動有力;冬季的脈多沉伏於里。年齡越小脈搏越快,青壯年脈多強而有力, 老年人 的脈較弱;身材高大的人脈多長,矮小的人脈較短,瘦人脈多浮,胖人脈多沉;飽食後及情緒激動時脈多快而有力,飢餓時脈多軟弱。如果發現相反脈象,如冬天脈浮、胖人脈浮、瘦人脈沉等,提示脈象異常。

實用舉例

如肝硬化的脈:快,小,硬,沉,(兩關獨居中)。套入脈理,則為精虧,氣虛,火多,里即病在內臟,兩關微浮一些,為氣火位於肝胃,(我又把它戲為黃豆脈,一切癌症、艾滋病、白血病均為黃豆脈),你叫我看病,不用你出聲,我一看脈就能說出你有什麼病,好玩吧?

比如感冒的脈:大,浮,硬,快,套入脈理,為氣旺,病表(表即軀體感冒屬表症)火多,精虧,看到這樣的脈,你說你肚疼,那你在說謊,一摸你的脈,你體內隱藏的病,便無處躲藏,現形畢露,好玩吧?只要你到了這種水平,心情就愉快了。

切脈六感之脈位論

高位脈,病理的可見於外感,虛損,失血;實熱等。其機理是:一實證,邪正交爭於肌表,導致肌表的衛氣旺盛;邪在陽明,高熱消耗旺盛,脈象宏大時,脈位也是輕觸即得。二虛證陰津不能夠完全收斂陽氣導致陽氣的外浮。生理的可見於夏季陽氣旺盛時的洪脈,及秋季陽氣沒完全收斂時。

低位脈:實證見於陽氣郁閉和劇烈刺激;虛證見於病人陽氣虛弱而相對陰盛時。例如寒邪直中、劇疼,病人機能低下。總之病人處於一種新陳代謝緩慢的狀態。

切脈六感論之脈力論

常人靜止狀態下,脈力適中且速率均勻質感柔和。

力過大,邪實而正不虛,正邪交爭劇烈。人患病後,機體受到刺激會自動調整以抗邪。人體抗病*的是氣血津液,氣血津液會在機體調整後比常量增加,脈搏鼓動會變得有力。

力過小,是正氣虛,氣虛無力鼓動脈道爾顯得無力。正氣虛之人可以說就是生理機能低下,生理機能低下則氣血津液運行量小,不足以把脈道鼓動的有力。

切脈六感之脈體大小論

一般來說脈體大小對應津液的盛衰,血與津液旺盛則脈道充盈,反之則脈體瘦小。但只此一點也不能一錘定音。還要與脈力和軟硬度相結合。比如大失血病人出現的芤脈,脈位高(血與津液不能完全收斂陽氣至陽氣外浮)脈體並不小,只是重按與輕觸脈力差不多,並沒有隨著重按力度明顯增加的感覺。就像書上所說如按蔥管。大失血病人因機體突然供血不足,脈搏會因心臟代償而加快。失血越嚴重則心博動越快,患者生命越危險。所以僅以脈體大小不能完全確定,還要結合其它方面。需要細細體會。

切脈六感之脈體大小論

一般來說脈體大小對應津液的盛衰,血與津液旺盛則脈道充盈,反之則脈體瘦小。但只此一點也不能一錘定音。還要與脈力和軟硬度相結合。比如大失血病人出現的芤脈,脈位高(血與津液不能完全收斂陽氣至陽氣外浮)脈體並不小,只是重按與輕觸脈力差不多,並沒有隨著重按力度明顯增加的感覺。就像書上所說如按蔥管。大失血病人因機體突然供血不足,脈搏會因心臟代償而加快。失血越嚴重則心博動越快,患者生命越危險。所以僅以脈體大小不能完全確定,還要結合其它方面。需要細細體會。

切脈六感之速率論

速率快慢是以患者平時的心律為參照的,而不是西醫的60至100之間都視為正常。我們不知道患者平時心律多少,只能根據病人的身體素質估計。脈搏速率過快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熱,熱又分虛實。實熱脈搏快而有力,脈體大。虛熱脈搏快而細,脈力相對較小。無論虛實都是機能亢進的狀態。但是虛熱亢進不是真正的亢進,只能通過滋陰平衡陰陽以祛熱。二是急性失血造成的心臟代償。

切脈六感之韻律論

脈搏有正常的韻律,韻律失常可分兩類:一是絕對失常。象結代脈。二是相對失常。相對失常時脈搏的搏動間隙稍微不一致,時快時慢或脈力時大時小。這就像一個人拿著錘子打樁,開始時精力充足,打樁的速度均勻,力度相當。當他疲勞時,他就維持不了一個勻速,勻力了。絕對失常與相對失常都是心氣受傷的表現,只是輕重不同。

切脈六感之硬度論

我把硬度總結為一種刺激。外科醫生的都知道血管在做手術時被器械碰到會急劇收縮,而管壁變厚變硬。這是直接刺激,收縮比較劇烈。在人受到疼,脹,寒冷等刺激時,都會因強度大小不同脈象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硬度。

以上韻律及速率兩手錶現基本相同。其它的四種感覺兩手及三部皆可表現不同。這就關繫到起病位的問題了。

為便於理解我是分開敘述的,而在辯證時都是要綜合分析的。再者切脈重在實踐。就算摸不準,也要把每個病人的脈都認真摸一遍。再結合病人的望聞問診分析。時間久了自然就有經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