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資訊 » 華為公司代表著怎樣的中國精神
擴展閱讀
鎖陽怎樣吃效果好 2025-08-04 21:46:06
格力易派怎樣修改密碼 2025-08-04 21:24:10
怎樣識別照片中的圖 2025-08-04 20:54:07

華為公司代表著怎樣的中國精神

發布時間: 2023-05-30 19:39:25

Ⅰ 華為精神是一種什麼精神

1、質量第一的工匠螞橡精神

華為的理想是什麼呢?任正非曾回應西方記者:「我們的理想是為人類提供信息化服務,我們認為,人類未來二三十年,一定會發生一場巨大的革命,就是信息社會智能化,信息會像『海嘯』一樣爆炸。我們犧牲了個人、家庭,犧牲了陪伴父母,這些都是為了能站到世界最高點,就是踏踏實實地將產品質量做到世乎物梁界第一。」

事實證明,華為真的在5G領域做到了世界第一。華為生動地闡釋了什麼是勇當世界第一的工匠精神,這種精神值得當代中國各行各業的人們認真學習。

2、持之以恆的奮斗精神

估計每一個企業家都夢想做「世界第一」,不過,如果不能像華為一樣數十年如一日地、持之以恆地、艱苦卓絕地努力奮斗,夢想就很難變成現實。

任正非曾談到華為精神時,說過這樣一段話:「艱苦奮斗是華為文化的魂,是華為文化的主旋律,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因為外界的誤解或質疑動搖我們的奮鬥文化,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因為華為的發展壯大而丟掉了我們的根本——艱苦奮斗。」

近十年來,華為在無線晶元上的投入累計超過10億美元。而縱觀手機晶元市場,很多國產品牌仍嚴重依賴國外科技公司高通、聯發科和展訊等。而華為早就有了長遠的目光!十年艱辛,只為一朝亮劍!

3、開放寬容的共贏精神

現在是一個群體奮斗、群體成功的時代。在談到美國晶元時,任正非說:「我們不會排斥美國,狹隘地自我成長。」如果真出現供應不上的情況,華為所有的高端晶元都可以自己製造。即使是在和平時期,華為的做法也是一半買美國公司的晶元,一半用自己的晶元。雖然用自己晶元的成本低得多的多,但華為還是願意高價買美國的晶元,與合作夥伴實現共贏。

面對媒體的信任,任正非很客觀地評價自己:「美國在科學技術上的深度、廣度,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還有很多欠缺的地方,走老路是到不了新地方的。」

理想主義的偉大之處在於永遠不狹隘的看待別人,哪怕是自己的歲運對手。這樣的華為,具有真正的開放心態與領袖氣質;對這樣的華為,即便它在美國的商業夥伴也會盡力加以協助的。

在回應美國「90天臨時執照」時,任正非還提到:「我們最重要的還是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美國政府做的事不是我們能左右的。」

30餘年來,華為生於憂患,從一家一窮二白的初創企業,擴張、成長為全球行業領導者之一,背後凝聚著強大的意志與定力,這恰恰是中國經濟韌性強勁的縮影。無論外部風雲如何變幻,最重要的就是上下同欲做好自己的事情,堅持自主創新,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奮斗的民族、個人才有前途,同樣,奮斗的企業才有未來。今時今日,我們要全力以赴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不畏風雨,不懼艱險!

Ⅱ 華為的核心價值觀

華為的七大核心價值觀
一、(追求)華為的追求是在電子信息領域實現顧客的夢想,並依靠點點滴滴、鍥而不舍的艱苦追求,使我們成為世界級領先企業。

1、以客戶的價值觀為導向,以客戶滿意度作評價標准。瞄準業界最佳,以遠大的目標規劃產品的戰略發展,立足現實,孜孜不倦的追求、一點一滴地實現。

2、堅持按大於10%的銷售收入撥付研究經費。追求在一定利潤水平上的成長的最大化。我們必須達到和保持高於行業平均的增長速度和行業中主要競爭對手的增長速度,以增強公司的活力,吸引最優秀的人才,和實現公司各種經營資源的最佳配置。在電子信息產業中,要麼成為領先者,要麼被淘汰,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3、在設計中構建技術、質量、成本和服務優勢,是我們競爭力的基礎。建立產品線管理制度,貫徹產品線經理對產品負責,而不是對研究成果負責的制度。

4、貫徹小改進、大獎勵,大建議、只鼓勵的制度。追求管理不斷的優化與改良,構築與推動全面最佳化的有引導的自發的群眾運動。

5、破釜沉舟,把危機意識和壓力傳遞到每一個員工。通過無依賴的市場壓力傳遞,使內部機制永遠處於激活狀態。……

二、(員工)認真負責和管理有效的員工是華為最大的財富。尊重知識、尊重個性、集體奮斗和不遷就有功的員工,是我們的事業可持續成長的內在要求。

1、機會、人才、技術和產品是公司成長的主要牽引力。這四種力量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機會牽引人才,人才牽引技術,技術牽引產品,產品牽引更多更大的機會。員工在企業成長圈中處於重要的主動位置。

2、我們堅持人力資本的增值大於財務資本的增值。

3、我們不搞終身僱傭制,但這不等於不能終身在華為工作。公司與員工在選擇的權利上是對等的,員工對公司的貢獻是自願的。自由僱傭制促使每個員工都成為自強、自立、自尊的強者,從而保證公司具有持久的競爭力。

4、華為公司在招聘、錄用過程中,最注重員工的素質、潛能、品格、學歷,其次才是經驗。

5、工資分配實行基於能力主義的職能工資制;獎金的分配與部門和個人的績效改進掛鉤;安全退休金等福利的分配,依據工作態度的考評結果;醫療保險按貢獻大小,對高級管理和資深專業人員與一般員工實行差別待遇,高級管理和資深專業人員除享受醫療保險外,還享受醫療保險等健康待遇。

6、自動降薪。公司在經濟不景氣時期,以及事業成長暫時受挫階段,或根據事業發展需要,啟用自動降薪制度,避免過度裁員與人才流失,確保公司渡過難關。

7、晉升與降格。我們讓最有責任心的人擔任最重要職務。到底是實行對人負責制,還是對事負責制,這是管理的兩個原則。我們公司確立的是對事負責的流程責任制。我們把權力下放給最明白、最有責任心的人,讓他們對流程進行例行管理。高層實行委員會制,把例外管理的權力下放給委員會。並不斷的把例外管理,轉變為例行管理。流程中設立若干監控點,由上級部門不斷執行監察控制。這樣公司才能做到無為而治。

8、職務輪換與專長培養。我們的幹部輪換有兩種,一是業務輪換,如研發人員去搞中試、生產、服務,使他真正理解什麼叫做商品,那麼他才能成為高層資深技術人員,如果沒有相關經驗,他就不能叫資深。因此,資深兩字就控制了他,使他要朝這個方向努力。另一種是崗位輪換,讓高中級幹部的職務發生變動,一是有利公司管理技巧的傳播,形成均衡發展,二是有利於優秀幹部快速成長。

三、(技術)廣泛吸收世界電子信息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虛心向國內外優秀企業學習,在獨立自主的基礎上,開放合作地發展領先的核心技術體系,用我們卓越的產品自立於世界通信列強之林。

1、緊緊圍繞在電子信息技術領域發展,不受其他投資機會所誘惑。樹立為客戶提供一攬子解決問題的設想,全方位為客戶服務。

2、高度重視核心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

我國引進了很多工業,為什麼沒有形成自己的產業呢?關鍵核心技術不在自己手裡。掌握核心,開放周邊,使企業既能快速成長,又不受制於人。

3、遵循在自主開發基礎上廣泛開放合作的原則。重視廣泛的對等合作和建立戰略夥伴關系,使自己的優勢得以提升。優勢更優勢。

4、沒有基礎技術研究的深度,就沒有系統集成的高水準;沒有市場和系統集成的牽引,基礎技術研究就會偏離正確的方向。

四、(精神)愛祖國、愛人民、愛事業和愛生活是我們凝聚力的源泉。責任意識、創新精神、敬業精神與團結合作精神是我們企業文化的精髓。實事求是是我們行為的准則。

1、君子取之以道,小人趨之以利。以物質利益為基準,是建立不起一個強大的隊伍的。也是不能長久的。

2、堅決反對空洞的理想,做好本職工作。沒有基層工作經驗不提拔。不唯學歷,青年學生最大的弊病就是理想太大。因此,在華為,不論什麼學歷,進公司一星期後學歷自動消失,所有人在同一起跑線上。憑自己的實踐獲得機會。強調後天的進步,有利於員工不斷的學習。

3、培養員工從小事開始關心他人。要尊敬父母,幫助弟妹,對親人負責。在此基礎上關心他人。支持希望工程,寒門學子,燭光計劃,……。平時關心同事,以及周圍有困難的人,修養自己。

4、華為的企業文化是建立在國家文化的基礎上的。中國的國家文化就是共產黨文化。華為把共產黨的最低綱領分解成一點一點可執行操作的目標,給員工引導與鼓勵。

五、(利益)華為主張在顧客、員工與合作者之間結成利益共同體。努力探索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內部動力機制。我們決不讓雷鋒吃虧,奉獻者定當得到合理的回報。

六、(文化)資源是會枯竭的,唯有文化才會生生不息。一切工業產品都是人類智慧創造的。華為沒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資源,唯有在人的頭腦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礦……。精神是可以轉化為物質的,物質文明有利於鞏固精神文明。我們堅持以精神文明促進物質文明的方針。

這里的文化,不僅包含了知識、技術、管理、情操……,也包含了一切促進生產力發展的無形因素。

華為唯一可以依存的是人。當然是指奮斗的、無私的、自律的、有技能的人。如何培養造就這樣的人,是十分艱難的事情。

1、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方式,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過去是靠正確地做事,現在更重要的是做正確的事。過去人們把創新看作是冒風險,現在不創新才是最大的風險。過去是資本僱傭勞動,資本在價值創造要素中佔有支配地位。而知識經濟時代是知識僱傭資本。知識產權和技術決竅的價值和支配力超過了資本,資本只有依附於知識,才能保值和增值。

2、我們要逐步擺脫對技術的依賴,對人才的依賴,對資金的依賴,使企業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建立起比較合理的管理機制。當我們還依賴於技術、人才和資金時,我們的思想是受束縛的,我們的價值評價與價值分配體系還存在某種程度的扭曲。

3、強調員工的敬業精神,選拔和培養全心全意高度投入工作的員工,實行正向激勵推動。不忌諱公司不利因素,激發員工拚命努力的熱情。

知識、管理、奮斗精神是華為創造財富的重要資源。我們在評價幹部時,常常用的一句話,此人肯投入,工作賣力,有培養前途。只有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的員工,才能造就成優良的幹部。我們常常把這些人,放到最艱苦的地方、最困難的地方,甚至對公司最不利的地方,讓他們快快成熟起來。

七、(社會責任)華為以產業報國和科教興國為己任,以公司的發展為所在社區作出貢獻。

Ⅲ 華為的企業文化

華為的企業文化

華為成立於1988年。經過10年的艱苦創業,華為建立了良好的組織體系和技術網路,市場覆蓋全國,並延伸到香港、歐洲、中亞。公司現有員工3000餘人,其中研究開發人員1200餘人。在發展過程中,華為一直堅持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公司」為主導的企業文化,發展民族通信產業,連續3年獲得深圳市高科技企業綜合排序第一,1995年獲得中國電子百強第26名。1996年產值達26億元,1997年已超過50億元,到1999年已達到120億元左右。
目前,華為在大容量數字交換機、商業網、智能網、用戶接入網、SDH光傳輸、無線接入、圖像多媒體通訊、寬頻通訊、高頻開關電源、監控工程、集成電路等通信領域的相關技術上,形成一系列突破,研製了眾多拳頭產品。1996年交換機產量達到250萬線,1997年達400萬線(含出口)。華為的無線通訊、智能網設備和SDH光傳輸系統正在大批量裝備我國的通信網。華為不僅在經濟領域取得了巨大發展,而且形成了強有力的企業文化。因為華為人深知,文化資源生生不息,在企業物質資源十分有限的情況下,只有靠文化資源,靠精神和文化的力量,才能戰勝困難,獲得發展。
一、民族文化、政治文化企業化

華為人認為,企業文化離不開民族文化與政治文化,中國的政治文化就是社會主義文化,華為把共產黨的最低綱領分解為可操作的標准,來約束和發展企業高中層管理者,以高中層管理者的行為帶動全體員工的進步。華為管理層在號召員工向雷鋒、焦裕祿學習的同時,又奉行決不讓「雷鋒」吃虧的原則,堅持以物質文明鞏固精神文明,以精神文明促進物質文明來形成千百個「雷鋒」成長且源遠流長的政策。華為把實現先輩的繁榮夢想,民族的振興希望,時代的革新精神,作為華為人義不容辭的責任,鑄造華為人的品格。堅持宏偉抱負的牽引原則、實事求是的科學原則和艱苦奮斗的工作原則,使政治文化、經濟文化、民族文化與企業文化融為一體。

二、雙重利益驅動

華為人堅持為祖國昌盛、為民族振興、為家庭幸福而努力奮斗的雙重利益驅動原則。這是因為,沒有為國家的個人奉獻精神,就會變成自私自利的小人。隨著現代高科技的發展,決定了必須堅持集體奮斗不自私的人,才能結成一個團結的集體。同樣,沒有促成自己體面生活的物質慾望,沒有以勞動來實現慾望的理想,就會因循守舊,固步自封,進而滋生懶惰。因此,華為提倡慾望驅動,正派手段,使群體形成蓬勃向上、勵精圖治的風尚。

三、同甘共苦,榮辱與共

團結協作、集體奮斗是華為企業文化之魂。成功是集體努力的結果,失敗是集體的責任,不將成績歸於個人,也不把失敗視為個人的責任,一切都由集體來共擔,「官兵」一律同甘苦,除了工作上的差異外,華為人的高層領導不設專車,吃飯、看病一樣排隊,付同樣的費用。在工作和生活中,上下平等,不平等的部分已用工資形式體現了。華為無人享受特權,大家同甘共苦,人人平等,集體奮斗,任何個人的利益都必須服從集體的利益,將個人努力融入集體奮斗之中。自強不息,榮辱與共,勝則舉杯同慶,敗則拚死相救的團結協作精神,在華為得到了充分體現。

四、「華為基本法」

從1996年初開始,公司開展了「華為基本法」的起草活動。「華為基本法」總結、提升了公司成功的管理經驗,確定華為二次創業的觀念、戰略、方針和基本政策,構築公司未來發展的宏偉架構。華為人依照國際標准建設公司管理系統,不遺餘力地進行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強化內部管理,致力於制度創新,優化公司形象,極力拓展市場,建立具有華為特色的企業文化。

附錄《華為公司基本法》摘要

核心價值觀

追求

第一條 我們的追求是在電子信息領域實現顧客的夢想,並依靠點點滴滴、持之以恆的艱苦追求,使我們成為世界級領先企業。

員工

第二條 認真負責和管理有效的員工是我們公司最大的財富。新生知識、新生人格、新生個性,堅持團隊協作的集體奮斗和決不遷就有功但落後的員工,是我們事業可持續成長的內在要求。

技術

第三條 廣泛吸收世界電子信息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虛心向國內外優秀企業學習,獨立自主和創造性地發展自己的核心技術和產品系列,用我們卓越的技術和產品自立於世界通信列強之林。

精神

第四條 愛祖國、愛人民、愛事業和愛生活是我們凝聚力的源泉。企業家精神、創新精神、敬業精神和團結合作精神是我們企業文化的精髓。我們決不讓雷鋒們、焦裕祿們吃虧,奉獻者定當得到合理的回報。

利益

第五條 我們主張在顧客、員工和合作者之間結成利益共同體,並力圖使顧客滿意、員工滿意和合作者滿意。

社會責任

第六條 我們以產業報國,以科教興國為己任,以公司的發展為所在社區做出貢獻。為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為中華民族的振興,為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而不懈努力。

基本目標

顧客

第七條 我們的目標是以優異的產品、可靠的質量、優越的終生效能費用比和周到的服務滿足顧客的最高需求。並以此贏得行業內普遍的贊譽和顧客長期的信賴,確立起穩固的競爭優勢。

人力資本

第八條 我們強調人力資本不斷增值的目標優先於財務資本增值的目標。具有共同的價值觀和各具專長的自律的員工,是公司的人力資本。不斷提高員工的精神境界和相互之間的協作技巧,以及不斷提高員工獨特且精湛的技能、專長與經驗,是公司財務資本和其他資源增值的基礎。

核心技術

第九條 我們的目標是在開放的基礎上獨立自主地發展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通信和信息技術支撐體系。通過吸收世界各國的現代文明,吸收前人、同行和競爭對手的一切優點,依靠有組織的創新,形成不可替代的核心技術專長,持續且有步驟地開發出具有競爭優勢和高附加值的新產品。

利潤

第十條 我們將按照我們的事業可持續成長的要求,設立每個時期的足夠高的利潤率和利潤目標,而不單純追求利潤的最大化。

公司的成長

成長領域

第十一條 只有當我們看準了時機和有了新的構想,確信能夠在該領域中對顧客做出與眾不同的貢獻時,才進入新的相關領域。

公司進入新的成長領域,應當有利於提升我們的核心技術水平,有利於增強已有的市場地位,有利於共享和吸引更多的資源。順應技術發展的大趨勢,順應市場變化的大趨勢,順應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就能使我們避免大的風險。

成長的牽引

第十二條 機會、技術、產品和人才是公司成長的主要牽引力。這四種力量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機會牽引人才,人才牽引技術,技術牽引產品,產品牽引更多更大的機會。加大這四種力量的牽引力度,促進它們之間的良性循環,並使之落實在公司的高層組織形態上,就會加快公司的成長。

成長速度

第十三條 我們追求在一定利潤率水平上的成長的最大化。我們必須達到和保持高於行業平均的增長速度和行業中主要競爭對手的增長速度,以增強企業的實力,吸引最優秀的人才,和實現公司各種經營資源的最佳配置。在電子信息產業中,要麼成為領先者,要麼被淘汰,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成長管理

第十四條 我們不單純追求規模上的擴展,而是要使自己變得更優秀。因此,高層領導必須警惕長期高速增長有可能給公司組織造成的緊張、脆弱和隱藏的缺點,必須對成長進行有效的管理。在促進公司迅速成為一個大規模企業的同時,必須以更大的管理努力,促使公司更加靈活和更為有效。始終保持造勢與務實的協調發展。

我們必須為快速成長做好財務上的規劃,防止公司在成長過程中陷入財務困境而使成長遭受挫折,財務戰略對成長的重要性不亞於技術戰略、產品戰略和市場戰略。

我們必須在人才、技術、組織和分配製度等方面,及時地做好規劃、開發、儲備和改革,使公司獲得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