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聯想集團跟華為公司誰的實力更強呢
華為向左,聯想向右。華為和聯想的實力截然不同,起源於雙方在企業的戰略方向上的完全想反的差異。在企業的起點,華為以技術為王,而聯想是貿易為王,這原本都沒有錯。但是在企業逐步壯大後,華為成功的將技術和銷售合一,而聯想錯失了轉型的機會。
銷售收入上,2018年華為的營業收入達到了7212億元,凈利潤是593億元,而聯想全年營業收入為3589億元,凈利潤為43.62億元。也就是華為的收入是聯想的兩倍,利潤是聯想是13倍,聯想肯定不如華為
硬實力上,聯想的PC全球第一,但是華為的通信全球第一,終端全球前三。更重要的是,華為的產品具有很強的自主知識產權,通信產品的核心晶元早就開始自研,華為的專利數量長期保持全球前三,海思更是全國第一的IC大廠。而聯想的產品都是組裝產品,從技術含量上不能和華為相提並論
而且這次美國制裁華為,華為強硬的抵抗住了,如果是換成聯想,肯定早就繳械投降,在全國人民的認知里,華為肯定是比聯想在軟實力上更值得尊重和欽佩的。
華為現在是世界第一的通信公司,聯想是全球第一的PC機製造企業。但是現在聯想完全和華為不在一個數量級上,這和和華為、聯想的戰略方向不同有很大的關系。在企業成立初期,華為和聯想都沒有多少資金,不可能技術和銷售兩條腿走路,只能選擇其中的一條。
華為是一個技術型的公司,重視核心技術。重視技術的公司有一個特點,就是在公司初期會卧薪嘗膽,坐多年的冷板凳。等到成熟期,要麼就是技術獲得重大突破,一舉獲得江湖大佬的地位,要麼就是技術沒突破成功,不得不接受失敗的結局
所以華為走的路比聯想困難的多。之前柳傳志說核心技術的研究屬於九死一生,這點沒錯。就算在華為內部,也有很多項目最終失敗,大把真金白銀砸進去最後連一點響聲都沒有。
而聯想走的是銷售貿易為主的路線。以銷售為主,初期會走的簡單順利一點。一般以銷售為主的公司都會採用成熟的方案集成,加上自己的設計,大把的資源投入到銷售拓展、商務策略上。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大量的公司都是走的這條路。
以貿易為主的公司,初期優勢巨大,但是一旦遇到技術型公司爆發,就會失去一定的優勢。以貿易為主的公司是不會擁有領先的技術的,他們採用的技術是成熟的方案,成熟的方案是經過商用實踐檢驗,成熟度和方案價格都比較低,所以以貿易為主的公司會主打性價比。
但是當前我們所處的時代是 科技 爆發的時代,消費者更看重技術的先進性,願意為技術買單。這時以貿易為主的公司就會在發展上遇到很大的瓶頸,只能靠性價比吸引客戶。而且使用集成方案的公司,產品沒有不可替代性,你有我也有,這就導致了如果競爭激烈,只能打價格戰
所以華為的戰略初期比聯想難走的多,但是華為最終脫穎而出,並且又遇到這個 科技 爆發的時代。而聯想沒有核心技術,現在增長乏力,例如聯想的筆記本就遭到了華為和聯想同時的挑戰
雖然初期,華為和聯想各自選擇了不同的路,但是大道三千,殊途同歸。無論是以貿易為主線,還是以技術為主線的道路,走到最後如果要活下去都是一條路,那就是貿易和技術兩條腿一起走,不能一條腿是瘸的走路。
華為這點就做的很好。華為擁有核心技術,但是華為一線銷售的「狼性」也是遠近聞名。華為在維持技術領先後,並沒有輕視銷售。華為的高層領導必須要有銷售經驗,同時華為每年也有大批研發奔赴銷售一線,華為的口號就是「以客戶為中心」,銷售現在在華為是重要的一環。
反觀聯想,在嘗到了銷售帶來的收益後,聯想背離了「貿工技」的本質。「貿工技」是先貿再技,最終還是要發展「技」。但是聯想在銷售的路上一去不返,即使聯想在最風光的時候,也沒有想到可以在核心的技術上發力,而醉心於貿易路線帶來的甜頭。
所以,聯想現在的腿是瘸的,貿易和銷售當然做的不錯,但是產品幾乎任何核心競爭力沒有。這就讓聯想的產品太容易被復制,在這個 科技 時代缺乏競爭力,無法繼續再進一步。當然,不重視技術不意味著活不下去,至少走貿易路線,打低價,打性價比還是可以活下去的。
那麼我國有沒有「貿工技「最終成功兩條腿的公司呢?有的,阿里巴巴就是這樣「貿工技」轉型成功的公司。阿里巴巴最早是仿照ebay淘寶出身,沒什麼太大的技術含量,貿易為主。但是在2010年初阿里巴巴開始轉型,主打阿里雲,開始向技術型公司轉型。
到了現在,雖然阿里巴巴依然到處嗚哩哇啦的吹牛,但是不得不承認阿里雲的核心競爭力很強,阿里有了自己的資料庫、自己的OS。阿里雲排名全球前三,為阿里帶來了巨大的收益。 所以不管是「貿工技」還是「技工貿」,最終總是速途同歸的走到「貿技並行」 ,遺憾的是,聯想錯過了這個機會
任何企業初期走技術或者走貿易路線都沒有錯,初期只要能活下去,就有進一步發展的希望。不過企業任何時候都需要有居安思危的思想,聯想安於現狀,滿足於銷售利潤增長帶來的快感中,因此沒有及時轉型,這就是聯想的大問題。
而且,對於企業文化的教育,聯想也有所缺失,一個中國公司採用西化的管理,讓聯想一而再再而三的得罪中國的消費者,聯想窘迫的現狀,實在是有點咎由自取的味道
聯想;作為中華的老牌智能企業,在21世紀之前獨占龍頭。進入21世紀之後,智能產業競爭激烈。智能手機的出現,老牌的聯想,步伐緩慢,沒有真正做到老有所為。而華為;作為民營企業,壯志有為,憑著敢想、敢幹、敢為的 社會 主義實幹家精神,大有作為,創威。論實力;聯想,技術儲備強,底子厚,經驗豐富。但是在手機大戰上,不能老有作為、老有所為,大戰失利。現今,聯想,憑手機,不光落伍華為,盡然還不如小小、小小的小米。說透了;跟企業的名稱,總部地址,企業高管,尤其時代的步伐,有分不開的關系。也可以說;得天時、地利、人和。
聯想和華為,哪個更強? 聯想
去年聯想營業額是3500億,CEO楊元慶年薪超過兩億。曾經聯想是國人驕傲,我同學去英國留學說看見一個宿舍的印度人用聯想電腦感覺有一種自豪感。
聯想自從上市以後,公司股份很多在美國財團控制。聯想內部,研發人員沒有任何股份。聯想大部分股份在聯想董事會和美國財團手裡。
主要從事電腦組裝,然後貼牌售賣,最大產品技術優勢就是設計電腦的外殼。
聯想優勢:依靠美國零部件進行優化設計組裝,依靠美國財團支持開拓海外市場,聯想的產品外形設計還是優秀的。依靠反對國內發展自主操作系統得到美國認可,獲得發展。聯想旗下有摩托羅拉,其核心專利也來自摩托羅拉。
聯想劣勢:缺乏核心技術專利
華為2018年營業額超過7200億,其中研發資金達到1080億。預計今年華為營業額超過8300億。
華為主頁產品:
手機,電腦主板,通訊基站,交換機,智能家居,光伏逆變器,海底光纜,伺服器,視頻控制晶元,手機晶元,電腦晶元(鯤鵬920晶元)等等。
華為優勢: 自主技術佔比比較高,最新華為Mate30沒有美國零部件。坑風險能力比較高。蘋果也要給華為繳納專利費。
華為劣勢 :1,經常在網上被美系自媒體抹黑 2,經常收到大洋對岸自由土地的打壓。3,經常在網上被扣帽子。
總結 :聯想和華為路線不同。代表兩種思路企業。聯想代表組裝,優化外殼設計,通過收購獲得專利。華為代表自主研發,不斷提高自研技術比例獲得發展。就年營業額來看,華為是聯想兩倍。
雙方實力旗鼓相當,不分伯仲,各有千秋。聯想集團電腦銷售全球第一,PC生產全球笫一,福布斯全球數字經濟100強排89名,2019年聯想收入超3500億,可謂是碩果累累。華為麒麟9905G包攬全球六項行業笫一,華為全年智能手機發貨量2.4億部手機,5G手機為690萬台戰績彪炳,令人眼睛一亮,這兩個公司都是中國經濟技術實力的標志,也是民營企業的佼佼者。它們在各自的領域都是翹楚者,值得大家敬佩!
綜上所述,聯想集團和華為都是中國不可缺少的一支中國經濟技術的生力軍,也是民營經濟的兩大豐碑。願這兩家公司越辦越好,最終成為全球的風向標!最後用愛恩斯坦的一句話作結束語:只要你不放棄嘗試,就永遠不會失敗。
謝謝您的問題。實力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我選擇幾個點,講一下對聯想與華為的感受吧。
在消費品領域,聯想電腦銷量世界第一,但華為不管是手機還是電腦沒有一項第一,而且華為電腦就像一個剛出生的孩子。就連代表 科技 水平的超級計算機,前十名聯想佔六個。不好的是聯想總部在美國,但聯想手機價格低啊,也算實惠了中國人。但華為手機帶頭漲價宰中國人,推高手機行業價格水平,增加中國消費者經濟負擔,而且華為內存造假,故意的,疏油層偷工減料,故意的。要是問誰的水軍多,會吹牛宰中國人,大家都知道
人家孫宏斌都說了,聯想只是搬運工,沒有技術含量,你還和華為比什麼
拿華為和聯想比,對華為是一種侮辱。兩個公司就不在一個檔次上,沒有可比性。
文/小伊評 科技
聯想和華為這兩個品牌應該是目前中國消費者最樂於拿來當做談資的兩個品牌了,一則是由於聯想當年「5G投票門」的黑 歷史 ,另外一點就是這兩個企業應該是目前在全球市場發展最好的兩個中國品牌了,那麼這兩個品牌究竟誰的實力更強呢?我們來綜合必要一番。
根據聯想官方的發布的年度數據來看,在2018-2019年度,聯想的年營業額為3422億元人民幣,其最大業務依舊是來自三個板塊,分別是個人電腦與智能設備業務,移動業務以及數據中心業務,其中主要營收來自於個人電腦業務。
而根據2019年8月22日全國工商聯在青海西寧發布《2019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報告》。榜單顯示,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7212.02億元的營業收入,蟬聯中國民營企業500強。那麼也就是說單就營業收入來算,華為的營業收入是聯想的兩倍左右,基本呈現了碾壓之勢。所以說在眼下,華為擁有更為夯實的營收基礎。
未來對比:科研投入 華為依舊處於絕對領先一家公司對於科研的投入就像學生對於學習的投入是一樣的,代表了一個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由於2018年,兩家公司都沒有向外界准確的披露過自己公司的研發投入,我們就拿來2017年的資料,從2017年的資料顯示,華為在研發上共計投入約10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897億),而聯想只有11,84億歐元(約合人民幣89億元),也就是說,華為的年研發投入幾乎是聯想的10倍。那麼由此可見,華為對於未來的投資是遠勝於聯想的。
市值對比:聯想尤為可憐由於華為還沒有上市所以只能採用估值的形式,而聯想則已經在香港上市,目前聯想的市值達到了670億港元,約合人民幣602億元人民幣。對於聯想這個老牌企業來說這個市值可真的不算高,因為小米的市值都已經達到了2017億港元,這還是在小米股價腰斬的基礎上的水準,也就是說,單論市值而論,聯想只相當於三分之一個小米。
而華為目前沒有上市,所以我們只能採用估值的形式,根據據胡潤研究院近期發布的《2019 LEXUS雷克薩斯·胡潤百富榜》,對相關公司給出了估值參考,給予華為的估值是 1.2萬億元人民幣 。這是胡潤結合硬體企業的市盈率得出的結論。至於倪光南先生所說的13000億美元的估值,個人認為有一些誇大的嫌疑,華為就算上市,市值想要超過蘋果還是比較難的。不過1.2萬億人民幣的估值,相比於聯想來說強了將近20倍,嗯沒錯就是20倍。
總結 總的來說無論是對比現狀以及對於未來的投資華為和聯想根本就不是一個層面的對手,聯想這個曾經和華為在相近時間內成立的兩個品牌目前已經走上了一個完全相反的方向,筆者當然更看好華為的發展之路。
聯想是在1984年11月1日成立,距今已經35年了。聯想的經營范圍比較廣,主營業務當然是個人電腦、筆記本電腦、伺服器、手機等等,是全球最大的PC供應商。而今年聯想的收入超過了3500億元人民幣,可以說這份成績單放在哪個東西,都不能算差。
而華為呢?成立於1987年9月15日,比聯想稍稍年輕一點。華為主要的業務是通信業務,是全球最大的通訊設備供應商。今年,華為在美國的重壓之下,預計將會完成8300億元人民幣的營業收入,如果單純從數字上來看,華為的實力是明顯高於聯想的。
《財富》雜志在7月份公布了2019年的全球500強企業排名,華為去年的成績是72名,而今年還上漲了11名,名列61名。華為雖然不是一家上市公司,不過他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全球排名61名,可以說是給一家做通信的企業很高的評價了。
而聯想呢?當然也在世界500強企業之列,不過成績自然是不如華為的了,排在了212位,當然,比去年的240名,還是有了很大的進步。
在全球排名上,聯想也是不如華為,而且差距還是不小,我們就再看看其他方面吧。
同為 科技 企業,聯想一共有超過5萬名員工,這對於一家 科技 企業來說,人數還是不少了,而華為呢?全球員工總人數超過了18萬,其中還有將近3萬名的海外員工。
可以說,從員工的數量和結構上來看,華為都是遠超於聯想,當之無愧的國際化公司。而且,聯想是一家上市公司,員工其實並不會有公司的太多股份,大多數的員工在奮斗的激情上,其實不會有華為高。華為我們都知道,是一家員工全員持股的企業,雖然加班多,工作辛苦,但是付出所得到的回報也是豐厚的。
因此,在員工的方面,華為同樣勝了聯想。
最後,我們再來比拼一下技術底蘊吧,看看聯想能不能牛一波。
發明專利其實是很好能夠衡量一個企業的技術實力的標准。2018年全年,華為共申請了3369項發明專利,位於全國企業之首。而聯想全面共申請了1807項發明專利,位於第七位。雖然聯想的專利數也不少,但是和華為相比還是差距頗大。如果再把企業累計的專利數量統計起來,我相信聯想和華為將會有更大的差距。
因此,技術實力上,聯想同樣沒有能夠超越華為。綜合這些總總因素,華為和聯想誰更厲害,我覺得已經不用多說了吧。
② 龍虎之爭,華為與聯想角逐背後的本質
《龍虎之爭,華為與聯想角逐背後的本質》
不得不說在資本市場,2021年緊緊圍繞著華為和聯想展開,曾經的南華北聯現在出現一邊倒的傾向,在30多年的角逐中究竟發生了什麼?是市場全球化進程引發的?還是西方對東方的遏製造成的?抑或是意識形態下的人心的變與不變造成的?其實這都不是華為蒸蒸日上和聯想跌跌撞撞遭到國人疑問的本質,下面就扔掉有色眼鏡一起來尋找事情的本質。
先從一部電影《無問東西》說起吧,《無問東西》是一部抗戰電影,影片中的愛國青年飛行員沈光耀,在危難之時,駕駛戰機撞向致敵機,與敵人同歸於盡後壯烈犧牲了。作為一名有經驗的飛行員本來有機會跳傘逃生,但是作為一名愛國軍人,寧願選擇了犧牲自己,給敵人造成更大的損傷,也沒有保全自己的性命。反觀西方世界,如果是一個美國飛行員就不一樣了,他們認為飛行員的生命比飛機的價值更重要,關鍵時候,飛行員必須先保全自己的生命,其次才是飛機這個國家財產的安全。
從這部電影中,不難看出西方個人主義,即個人至上的思維邏輯,東方集體主義,集體團隊至上的大我思維。不管是人類還是人類 社會 都是進化而來,思想意識也是站在時間軸上在環境中不斷演變而來,離開 歷史 談本質就如盲人摸象一樣,很難讀懂全貌, 歷史 虛無主義終究是站不住腳的,在四維時空生存的生命,如果把時間純粹的抹殺那就是把智慧降低了一個維度,就像螞蟻對人類的理解一樣。
一個圓滿的地球,硬生生的將人類分為東方和西方兩大陣營,絕不是偶然,而是在人類發展過程中在復雜的環境造就的。
人類進入石器時代,創造了工具,征服了家禽和莊稼後,逐步形成了兩大生活方式,那就是以農業為主的農耕文明,和以牧馬為生的游牧文明,毋庸置疑以中國和印度為主的東方因為緯度和地形造成的氣候形成以種地為主的農業 社會 ,而緯度較大天氣相對寒冷的西北方形成了移動的游牧民族,歐洲就成了從中國北方和北歐遊民名族擠壓的地方,最後成了遊民民族主導思想的陣地。
看到此,其實只是生活方式的改變和思維方式的零星跳躍式變化,但是為什麼說時間厲害呢,說一切都是環境的產物,有時也不為過,隨著環境適應的深入,大腦的進化也進入實質性的階段,那就是「用進廢退」後,左右腦功能的分野。
西方人逐步強化個人英雄主義,左腦的理性功能逐步顯現,而右腦的感性功能逐步弱化;而東方尤其是以漢文化為主的生活圈右腦的集體思維逐步加強而左腦的個體主義思維逐步減弱。久而久之,隨著大腦結構和功能的轉變,從生活習慣到思想意識都形成了一定的偏轉。西方隨著從遊民民族向海洋文明過渡,西方和東方在海洋中短兵相接,就逐步演化成如今的世界了。
按理說,左腦思維和右腦思維的碰撞會觸發全腦思維的全面爆發,然而,在意識形態上人類又走進了死胡同,以個人至上的西方如何才能敲得起以集體至上的東呢,同時東方在學習了西方工業革命後的技術後很快就跟上,感覺這一波由西方主導的科學數字也是日落西山的黔之驢,就是這么回事。
這事件還得從晚清說起,閉關鎖國的中國讓西方的大炮敲開了迂腐的大門,閉門造車難免落後,西學東漸勢在必行。西方世界從此進入中國人的視野,「崇洋媚外」這個酸溜溜的詞語就產生了,不可否認將西方科學一陣神操作,東方尤其是中國以不可估量的速度在太平洋西海岸崛起。
說到這里,關於華為和聯想的故事才浮出水面。
華為是一家由任正非創立的純民營企業,看看任正非董事長滿臉的皺紋大家就應該知道,華為是純粹在中國本土打滾起來的企業,他的每個招式都滲透著中國人的哲理和文化,那就是道的文化,道最膚淺的認識,可以把它理解成道德,作為一個中國人首先你得孝敬父母,有愛兄弟,團結朋友,愛護自己的家、村、縣等自己的每一個組織。標準的是先做人後做事的狀態,一聽說人品不行就會有人繞著走,何況做生意,那就更不可能了。
在這一個環境中成長的人和公司,自然將民族放在第一位,將集體放在第一位,將個人財產的增長作為一個輔助目標,這樣的企業家有很多,包括福耀玻璃的曹德旺等,他們的民族氣節和大我精神,從他們投入的公益事業就能看得到。
而聯想起於中科院,不是在中國市場摸爬滾打的企業,起點高造就管理者都是深受西方世界影響的西化精英。不管是前任掌門人柳傳志還是在任掌門人楊元慶,厚厚的眼鏡,一圈比一圈小的玻璃圈最後深深的將西方的個人主義紮根於自己的內心,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在以左腦為核心的 社會 里,終究是不服水土的。
毋庸置疑,就連支持聯想的多是經過深度教育的高學歷者,西方個人主義的信仰者們。
從管理者對自己所定的天價工資不難看出一些端倪來,其實在他們心裡認為這是最合理的,這就是市場,這就是最標準的物競天擇。從大腦的本質而言,他們已經對中國的右腦思維做了充分屏蔽,而對左腦的邏輯思維做了最大的激活,大腦結構已經改變,不可逆的。
不然,如此大高管連中國一個普通民眾的思維都不如,那就是「德不配位,樹大招風,低調行事」的這些基本技能和智慧,從楊元慶公開表態聯想是一個全球公司而不想承認是中國民族企業中可以看出,徹底西化的聯想集體竟然把5G投票給美國公司,而沒有投給祖國的華為,充分說明金錢面前失去了底線和原則,因為在利益面前,民族主義,愛國主義就是一碗清湯。
聯想高層不是沒有高人,財大氣粗的聯想認為只有尋找更高的靠山才能更好地發展,那就是美國這個全球的霸主, 一則通過中國血統大量收割國人和各級政府的韭菜,二則通過美國注入國際范,這樣就達到一個不能撼動的巨無霸。
金錢至上,個人至上,西方的左腦思維就是聯想最後的結局也是這個企業的軌跡,冷漠技術研發,進入金融領域,搞小額貸款也就不足為奇了。
再看一看,華為的任正非,福耀玻璃的曹德旺,將中華文化深入骨髓,中國文化的核心就是道的文化,就是大我,也就是天人合一。自己小我和小我映射大我的一體化。他們似乎不太在乎自己的收入和名聲,而在乎在整個 社會 自己的責任。
一個國際主義者,首先是一個民族主義者,一個連自己都不愛的人如何才能挖出愛的泉水,自己的民族都不愛如何才能愛世界,所謂的大同世界就是一個口號而已。
到此各位讀者朋友們可能明白了,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支持華為,而曾經的明星企業的聯想那麼多人提出質疑,表面上是兩個企業的對比,其本質是兩個意識形態,兩個人生觀,左右兩個大腦的較量。
其實任何事情沒有對錯,華為是在對的空間幹了對的事,而聯想在應該的空間幹了不該乾的事,是個人享樂主義和集體大我意識的較量。華為不斷的給職工提高股份和待遇,而聯想不斷給個別高管提高待遇,最後讓金錢侵蝕了道德的本性。
最後,中國人的智慧是道的智慧,是大我,是顧全大局的智慧,我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我們大我智慧最好的證據。我們相信不管是聯想還是華為都是中國不可估摸的力量,龍虎之爭,爭得就是那一口氣,那一個意志,那一個「為人民服務」普渡眾生的情懷,誰做到了,誰就是贏家,誰走偏了,如果及時回頭,也是贏家。
龍虎之爭,最本質的是大腦之爭,是渲染左腦和右腦之爭,不管是左腦獲勝還是右腦獲勝都不算完美,只有全腦思維才是最好的構架,糾偏才是我們治療頑疾的本質。
西方的左腦思維和東方的右腦思維合作,世界才有出路,對任何不公的打壓對是對世界最大的威脅,友好,言和,合作共贏才是我們人類最需要的智慧。
不管如何,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不一樣的聯想和華為,但願華夏兒女攜手走出困局,讓中華復興之路走的順暢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