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眼中的華為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華為作為國有企業,其管理模式和對應理念亦十分成功,其中的人力資源管理發展策略實踐了能力測驗,並在實踐中結合實際情況創新應用。
一、發展模式
如今,華為在中國,甚至國際化的進程中都具有強大的競爭力,獨具一格的人力資源發展模式——選才、育才、激才、留才,真正實現了為企業保駕護航的作用。
一為選才,最合適的,就是最好的。華為集團招聘人才,堅信不應該只選擇最優秀的人才,而是要招聘最合適的,這樣才是符合企業發展的「最好的」,這一特色用人方式正是能力測驗注重受測者個性特點的體現。最優秀的人才,雖然擁有最優秀的能力,但是如果無法融入到企業工作和企業文化中,那麼也只是浪費人才資源。華為「合適」的標準是:企業目前需要什麼樣的人?崗位需要什麼樣的人?前者更注重於人才的興趣特長、心理態度和個性發展;後者偏向於人才的綜合能力素質。
二為育才,包括入職培訓、全員導師制、企業文化培訓等。華為為了招聘的新職員能夠快速高校地進行工作,在入職前便會進行重點培訓。這些培訓不同於多數企業只注重單方面的工作能力,而是以能力測驗多樣化的能力為基礎,全方位進行培訓,分別是:軍事訓練、企業文化、車間實習、技術培訓和市場演習。全員導師制的應用,不僅讓新員工在華為組織內部順利開展工作,而且還幫助導師實現自身價值和職業的發展。
三為激才,高薪激勵與股權激勵相結合,輔以內部創業。華為能夠吸引到眾多高素質人才加入,在於根據能力測驗的心理測驗,積極抓住員工心理,形成華為式的激勵方式。華為支付給大學生的薪酬,遠遠高於同行業以及不同行業的平均水平,業界口碑的提升,使得眾多高素質的人才紛紛流向華為,並為華為的發展機遇創造了源源不斷的商業價值和利潤。股權激勵,一方面可以加大優秀人才的引進力,另一方面可以激勵企業內部人才的發展,從而創造出更大的企業價值。內部創業,是華為企業的一大特色模式,至今在中國企業里也同樣是稀少的。
四為留才,在華為里,打破傳統企業無業績辭退的現象,創新出輪崗制,不會由於員工單方面的績效差就輕易解僱,而是採取輪崗制的形式,讓其在不同的崗位上獲得提升和發展的空間,來達到企業與員工雙贏的結果。對於華為不想失去的員工,會採取離職面談,並給予關心,利用一切辦法進行挽留。
二、發展特點
一為體系化:華為人力資源體系十分成功,這一體系包括三點,一是人力資源的儲備,二是人員多種方式的長期激勵,三是優秀的企業文化所帶來的員工歸屬感。在人力資源儲備方面,華為在2001年左右便開始了所謂的海量招聘,各大高校的優秀專業甚至出現一鍋端的現象,對人才的爭奪本質上也是企業競爭之一,華為對人才資源的集結力在行業內領先具有無可比擬的競爭優勢,也是其根本基礎。在激勵方面,將高新激勵與股權激勵相結合,輔以內部創業,內部分紅更是留著大量優秀人才。在企業文化方面,更是具有強大的影響力,不僅增強了內部的凝聚力,更提升了外部的吸引力。
二為公平化,和其他很多快速成長的企業一樣,最先挑戰華為的人力資源管理問題,是涉及公平問題的員工薪酬和考核。一方面實行高薪策略,價值分享,無關乎背景,只要員工為公司創造了商業價值,便會有獎勵機制,實現了付出與回報成正比。另一方面實行績效考核,優劣分明,持續改進,企業要保證組織內部的公平性,考核不可或缺,也是十分重要的報酬決定因素之一。在考核管理制度中,華為集團的信念是:「決不讓雷鋒吃虧」。所謂雷鋒精神,其核心本質就是奉獻,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對企業奉獻,踏踏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的精神,就是雷鋒精神。考核制度保證了職員的奉獻得到合理的回報。
三、發展成果
如今,華為的業務正逐漸走向國際化,發展領域不同的企業,並採取相應的發展思路,使企業在不同領域,順利實現企業發展的目標。
前段時間,華為任正非在機場排隊等計程車的照片和排隊在內部食堂吃飯的照片迅速走紅,一時間任正非像網紅般地刷遍朋友圈。大家都好奇做為華為的靈魂人物的任正非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華為公司自然不可避免的成為了大家討論的話題。
華為是任正非不惑之年創立的公司,可以說華為是一家年輕的公司。華為這家公司涵蓋了四方面業務,而我們最了解的大概就是華為的消費者業務,也就是華為手機等產品,可以說網路上有關於華為所有的炒作都是消費者業務部門搞出來的,而其他幾個業務部門我們了解就少了很多。
華為還有有企業業務和無線業務,企業業務主要是做防火牆交換機等產品,無線業務主要是4G業務開發。我們所不知的是華為的主要業務部門並不是消費者業務部、企業業務部與無線業務部,而是運營商業務部,這個部門主要產品是那些保證固話和手機能正常通信的信號發射器、基站和路由器等。通過銷售低成本的電信設備,華為迅速超越諾基亞、西門子、阿爾卡特、朗訊和摩托羅拉等業內大佬,攀升至全球市場亞軍的位置。可以說,華為是在思科、愛立信、阿朗,甚至三星和蘋果的眼皮子底下,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迅速長大,成為了一個綜合類的科技公司。
雖然華為官方從來沒有提出過狼性文化這樣的概念。但華為內部的狼性文化確實存在,比如華為的每個項目通常需要多個部門協作,各部門對阻塞自己工作進度的一切障礙,會毫不留情的投訴。我認為華為的成功的形成離不開狼性文化的力量。在華為弱小的時候為了生存下去,為了搶奪訂單,通常不擇手段去達成自己的目標。在與同城對手中興通訊的競爭中,即便是賠本也要拿下項目。華為內部說,凡是華為認定的目標,均會不惜一切代價去達成,這一點至今未變。從電信設備到終端再到企業業務,華為是靠著狼性走過來的。包括在研發上也一樣,華為為了新技術的研發所下的投入遠遠大於國內其他科技公司。在現在科技引領的時代,科技創新往往代表了一家公司的未來。
2. 華為是什麼性質的企業
華為公司的類型為中國民營高科技類企業。華為科技有限公司,它主要生產和銷售通信設備,是一家民營通信技術公司,於1987年正式注冊,總部位於中國的深圳市龍崗區坂田和華為基地。
華為是世界領先的信息和通信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它以信息通信技術為核心,堅持並且非常穩健的經營,2013年,華為首超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商愛立信,排名《財富》世界500強第315位。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7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業務領域
華為聚焦ICT基礎設施領域,圍繞政府及公共事業、金融、能源、電力和交通等客戶需求持續創新,提供可被合作夥伴集成的ICT產品和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提升通信、辦公和生產系統的效率,降低經營成本。
2017年8月,華為雲業務部門Cloud BU升為一級部門。華為公司副董事長、輪值CEO徐直軍提出,華為雲BU要有「嶄新的組織形態、嶄新的運作方式、嶄新的運作背景,嶄新的面向客戶的方式。
3. 華為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華為聚焦ICT基礎設施領域,圍繞政府及公共事業、金融、能源、電力和交通等客戶需求持續創新,提供可被合作夥伴集成的ICT產品和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提升通信、辦公和生產系統的效率,降低經營成本。
華為將繼續以消費者為中心,通過運營商、分銷和電子商務等多種渠道,致力打造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終端品牌,為消費者帶來簡單愉悅的移動互聯應用體驗。同時,華為根據電信運營商的特定需求定製、生產終端,幫助電信運營商發展業務並獲得成功。
華為還將對網路、雲計算、未來個人和家庭融合解決方案的理解融入到各種終端產品中,堅持「開放、合作與創新」,與操作系統廠家、晶元供應商和內容服務商等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構建健康完整的終端生態系統。
商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系。華為擁有熱誠的員工和強大的研發能力,快速響應客戶需求,提供客戶化的產品和端到端的服務,助力客戶商業成功。
華為產品和解決方案涵蓋移動、寬頻、IP、光網路、網路能源 、電信增值業務和終端等領域,致力於提供全IP融合解決方案,使最終用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通過任何終端享受一致的通信體驗,方便人們的溝通和豐富人們的生活。
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7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具體包括以下十方面:1、無線接入 2、固定接入3、核心網 4、傳送網 5、數據通信6、能源與基礎設施7、業務與軟體 8、OSS 9、安全存儲 10、華為終端
華為1996年進入香港;1997年進入俄羅斯;1998年進入印度;2000年進入中東和非洲;2001年迅速擴大到東南亞和歐洲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2年進入美國。
截止2016年底,華為在全球168個國家有分公司或代表處;同時,依據不同國家或地區的能力優勢,在美國、歐洲、日本、印度、新加坡等地區構建了16個研究所,28個創新中心,45個產品服務中心。華為有7萬多人的全球最大規模的研發團隊,每年銷售額10%投入研發,累計獲得專利授權36511件。過去10年,華為累計研發投入250億美金。
在這樣一個全球性的市場網路與研發平台上,產品的研發需求來自華為,架構由歐美頂尖專家設計,硬體由華為中國團隊完成,軟體主要由印度科技人才承擔,製造主要由富士康公司完成,最後再在華為的全球市場網路進行銷售。
2015年,華為支持客戶1500多張網路的穩定運行,保障全球130多個重大事件/自然災害網路穩定。
4. 華為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公司呢為什麼它可以製造先進的手機晶元,甚至是領導全球的5G事業呢
你好😊
以下是華為公司的部分信息,相信一定能解決你的疑惑。
華為至少有700個數學家,800個物理學家,6萬多工程師!
說起國內最具有創新力的企業,華為應該算是其中之一了,就在前兩天,2018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量統計數據也是正式出爐,其中華為以3369件的發明專利位列該數據首位,而在以往幾年,華為同樣是各大專利數據統計榜單的常客,即使放在全球范圍內,華為專利數量也是名列前茅。
就拿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建設的5G網路來說,華為便是行業中的佼佼者,根據去年9月份的數據,當時華為5G標准專利已達61項,佔全球5G標准專利比例達22.93%,排在行業第一。
而上個月華為高管在接受采訪時也是表示華為目前在全球參加了幾十個5G網路的商用測試,測試數據表明華為目前的技術成熟度比行業其他公司至少領先12個月到18個月不等。
在一定程度上來說,華為5G技術在整個行業中都是領先的,而憑借著技術上的優勢,截止目前華為在全球也是拿下了30個5G訂單,5G基站出貨量也是超過了2.5萬個,5G訂單數量與基站出貨量同樣在行業中處於明顯優勢地位,那麼華為為何現階段在5G技術上有著如此明顯優勢呢?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回答,主要原因無非有二,首先是華為對於科研的重視,早在很多年以前,華為就定下了將每年15%的營收投入到研發,而在過去的10年中華為研發投入超過了4000億元,而根據華為的預測,在未來5年華為研發投入將超過1000億美元,約合6800億人民幣,高額的研發投入為華為帶來了技術上可觀的回報。
其次華為研發人員專業能力也是相當的強,無獨有偶,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近期在接受采訪時也是披露了華為研發人員的具體配置,任正非表示華為培養了大量的科學家,其中至少有700多個數學家,800多個物理學家,120多個化學家,還有6000多位專門在基礎研究的專家,再有6萬多工程師,構建這么一個研發系統,可以讓華為快速趕上時代的進步,搶占更重要的制高點。
簡單概括為一句話,華為強大的研發與創新能力是建立在高額研發投入與高素質研發人才的基礎之上,高素質的研發人才在高額研發投入的加持之下,產生了1+1大於2的效果,華為研發實力想不強大也難,我們常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可以說這句話在華為身上體現的是淋漓盡致。
而經過數十年的奮斗,華為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商以及全球第三大手機廠商,這一切的背後和華為重視科研是緊密相連的。
望採納感謝!
5. 華為是私企還是國企呢你能說一下嗎
華為是私企還是國企?
華為是一家私營企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和銷售通信設備的民營通信技術公司。1987年正式注冊成立,總部位於中國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華為基地。華為是一家100%由員工擁有的私營企業。
華為是上市公司嗎?
華為不是上市公司。華為成立之初,作為民營企業融資困難,而任先生為了吸引人才,把自己的股份稀釋了很多,也就是華為的全員持股。華為既是員工又是股東,能夠團結一致,朝氣蓬勃,執行力特別強。如果華為上市,會有幾萬個億萬富翁,這些人沒有足夠的發展動力。華為不片面追求企業規模。華為發展不缺資金,所以不會進入資本市場,永遠不會上市。這是由華為的發展模式和公司董事長任先生制定的公司發展模式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