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資訊 » 怎樣識別系統里的病毒
擴展閱讀

怎樣識別系統里的病毒

發布時間: 2022-05-25 16:47:58

❶ 如何檢測電腦中的是否有病毒

電腦病毒靜態時存儲於硬碟中,被激活時駐留在內存中,因此對電腦病毒的檢測可以分為對硬碟的檢測和對內存的檢測。
一般對硬碟進行病毒檢測時,要求內存中不帶病毒,因為某些電腦病毒會向檢測者報告假情況。例如「4096」病毒在內存中時,查看被它感染的文件,不會發現該文件的長度已發生變化,而當在內存中沒有病毒時,才會發現文件長度已經增lk了4096位元組;又例如,「DIR2」病毒在內存中,用Debug程序查看被感染文件時,根本看不到「DIR2」病毒的代碼,很多檢測程序因此而漏過了被感染的文件;還有引導區型的「巴基斯坦智囊」病毒,當它活躍在內存中時,檢查引導區就看不到病毒程序而只看到正常的引導扇區。因此,只有在要求確認某種病毒的類型和對其進行分析、研究時,才能在內存中帶毒的情況下作檢測工作。
從原始的、未受病毒感染的DOS系統軟盤啟動,可以保證內存中不帶病毒。啟動必須是上電啟動而不是按鍵盤上的「Alt+Ctrl+Del」三鍵的那種熱啟動,因為某些病毒可以通過截取鍵盤中斷,將自己駐留在內存中。檢測硬碟中的病毒,啟動系統軟盤的DOS版本號應該等於或高於硬碟內DOS系統的版本號。如果硬碟上使用了硬碟管理軟體DM、ADM,硬碟壓縮存儲管理軟體Stacker、DoubleSpace等,啟動系統軟盤時應把這些軟體的驅動程序包括在軟盤上,並把它們寫入config.sys文件中,否則用系統軟盤引導啟動後,將不能訪問硬碟上的所有分區,使躲藏在其中的病毒逃過檢查。
檢測硬碟中的病毒可分成檢測引導區型病毒和檢測文件型病毒。這兩種檢測的原理上相同,但由於病毒的存儲方式不同,檢測方法還是有差別的。主要是基於下列四種方法:比較被檢測對象與原始備份的比較法;利用病毒特徵代碼串進行查找的搜索法;搜索病毒體內特定位置的特徵字識別法;運用反匯編技術分析被檢測對象,確證是否為病毒的分析法。
比較法這是用原始備份與被檢測的引導扇區或被檢測的文件進行比較的方法,可以用列印的代碼清單(比如Debug的D命令輸出格式)進行比較,也可用程序來進行比較(如DOS的DISKCOMP、COMP或PCTOOLS等其它軟體)。比較法不需要專用的查病毒程序,只要用常規DOS軟體和PCTOOLS等工具軟體就可以進行,而且還可以發現那些尚不能被現有的殺毒軟體發現的計算機病毒。因為病毒傳播得很快,新病毒層出不窮,而目前還沒有能查出一切病毒的通用程序,或通過代碼分析,可以判定某個程序中是否含有病毒的查毒程序,所以只有靠比較法和分析法,或這兩種方法相結合來發現新病毒。
對硬碟的主引導區或對DOS的引導扇區作檢查,用比較法能發現其中的程序源代碼是否發生了變化。由於要進行比較,因此保留好原始備份是非常重要的。製作備份時必須在無電腦病毒的環境里進行,製作好的備份必須妥善保管,寫好標簽,貼好防寫。比較法的好處是簡單、方便,不用專用軟體;缺點是無法確認病毒的種類名稱。另外,造成被檢測程序與原始備份之間差別的原因尚需進一步驗證,以查明是電腦病毒造成的,還是DOS數據被偶然原因,如突然停電、程序失控、惡意程序等破壞的。這些要用到以後講的分析法,查看變化部分代碼的性質,以此來確認是否存在病毒。
搜索法這種方法主要是對每一種病毒含有的特定字元串進行掃描,如果在被檢測對象內部發現了某一種特定位元組串,就表明發現了該位元組串所代表的病毒。國外稱這種按搜索法工作的病毒掃描軟體為「Scanner」。這種病毒掃描軟體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病毒代碼庫,含有經過特別選定的各種電腦病毒的代碼串;另一部分是利用該代碼庫進行掃描的掃描程序,病毒掃描程序能識別的電腦病毒的數目完全取決於病毒代碼庫內所含病毒種類的多少。
病毒代碼串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短小的病毒代碼只有一百多個位元組,長的也只有10KB位元組。一定要在仔細分析程序之後選出最具代表特性的,足以將該病毒區別於其它病毒和該病毒的其它變種的代碼串。一般情況下,代碼串是由連續若干個位元組組成的,但是有些掃描軟體採用的是可變長串,即在串中包含有一個到幾個「模糊」位元組。掃描軟體遇到這種串時,只要除「模糊」位元組之外的字串都能完好匹配,就也能夠判別出病毒。另外,特徵串還必須能將病毒與正常的非病毒程序區,不然就會出現「假報、誤報」。
特徵字識別法
這是基於特徵串掃描法發展起來的一種方式,運行速度較快、誤報頻率較低。特徵字識別法只須從病毒體內抽取很少的幾個關鍵特徵字,組成特徵字型檔。由於需要處理的位元組很少,又不必進行串匹配,因此大大加快了識別速度,當被處理的程序很大時,用這種辦法比較合適。由於特徵字識別法更注意電腦病毒的「程序活性」,因此減少了錯報的可能性。使用基於特徵串掃描法的查病毒軟體方法與使用基於特徵字識別法的查病毒軟體方法是一樣的,只要運行查毒程序,就能將已知的病毒檢查出來。這兩種方法的使用,都須要不斷地對病毒庫進行擴充,一旦捕捉到病毒,經過提取特徵並加入到病毒庫,就能使查病毒程序多檢查出一種新病毒來。
分析法這種方法一方面可以確認被觀察的磁碟引導區和程序中是否含有病毒,另一方面可以辨認病毒的類型和種類,判定是否為一種新病毒,另外還可以搞清楚病毒體的大致結構,提取用於特徵識別的位元組串或特徵字,增添到病毒代碼庫中供病毒掃描和識別程序使用。同時,詳細地分析病毒代碼,還有助於制定相應的反病毒方案。與前三種檢測病毒的方法不同,使用分析法檢測病毒,除了要具有相關的知識外,還需要使用Debug、Proview等分析工具程序和專用的試驗用計算機。因為即使是很精通病毒的技術人員,使用性能完善的分析軟體,也不能完全保證在短時間內將病毒代碼分析清楚;而病毒則有可能在被分析階段繼續傳染甚至發作,把軟盤、硬碟內的數據完全毀壞掉,所以分析工作必須在專門的試驗用PC機上進行,不怕其中的數據被破壞。
不具備必要的條件,不要輕易開始分析工作。很多電腦病毒採用了自加密、抗跟蹤等技術,使得分析病毒的工作經常是冗長枯燥的。特別是某些文件型病毒的源代碼可達10KB以上,與系統的牽扯層次很深,使詳細的剖析工作十分復雜。病毒檢測的分析法是反病毒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術,任何一個性能優良的反病毒系統的研製和開發都離不開專門人員對各種病毒詳盡、認真的分析。分析法分為靜態和動態兩種。靜態分析是指利用Debug等反匯編程序將病毒代碼列印成反匯編後的程序清單進行分析,看病毒分成哪些模塊,使用了哪些系統調用,採用了哪些技巧,如何將病毒感染文件的過程翻轉為清除病毒、修復文件的過程,哪些代碼可被用做特徵碼以及如何防禦這種病毒等等。分析人員的素質越高,分析過程就越快,理解也就越深;動態分析則是指利用Debug等程序調試工具在內存帶毒的情況下,對病毒作動態跟蹤,觀察病毒的具體工作過程,以進一步在靜態分析的基礎上理解病毒工作的原理。在病毒編碼比較簡單的情況下,動態分析不是必須的。但是,當病毒採用了較多的技術手段時,就必須使用動、靜相結合的分析方法才能完成整個分析過程。

❷ 怎樣識別電腦是否已中病毒

你好,1.經常死機:2.系統無法啟動:3.文件打不開:4.經常報告內存不夠:5.提示硬碟空間不夠:6.軟盤等設備未訪問時出讀寫信號:7.出現大量來歷不明的文件:8.啟動黑屏:9.數據丟失:10.鍵盤或滑鼠無端地鎖死:11.系統運行速度慢:12.系統自動執行操作:一般中毒了自己是可以感覺出來的,比如:電腦的網速是不是變慢和很卡,CPU和內存站用量是不是很高,機子經常死機,屏幕變藍或者自動關機,開機啟動慢,進程里有些可疑或者沒見過的進程等!


一旦用戶發現自己電腦上的文件數據開始出現莫名不見,整個系統變慢,殺毒軟體有時候自動關閉的現象,即可判斷為已經感染病毒程序,需要進行及時的查殺處理,防止病毒刪除重要的文件。


每個月之中都可以看到有新的刪除文件病毒的產生,其中有不少是原有病毒的變種程序,新的變種程序在自身的防查殺功能上進行了升級,導致了當前不少新的殺毒工具無法檢測出來。這些刪除文件的病毒會不定期、不定量、隨機路徑的對文件進行刪除操作,由於其刪除文件的手法隱蔽,一次性刪除的數量不多,且程序本身在進程之中隱藏,因此普通的電腦用戶很難發現這個問題。


如果電腦運行異常或懷疑電腦感染病毒及時使用殺毒軟體進行全盤查殺。
安全提示,為了電腦系統的安全,下載騰訊電腦管家官網或接收文件後一定要先使用殺毒軟體查殺無異常以後再打開。 或重啟計算機按F8鍵選擇安全模式,進行全盤病毒掃描查殺,之後使用瑞星安全助手進行電腦修復

❸ 怎樣識別電腦上的病毒

1,一般電腦中毒後,病毒一般就會自己偽裝成其他的系統文件或者是寄宿在其他的文件中,這樣的話,一般我們是看不出來的,不過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佔用CPU內存會增大
2,所以我們想要自己檢測病毒,可以按住CTRL+DEL+ALT呼出任務管理器,然後再裡面選擇到【進程】這個選項,看一下程序的CPU內存佔用
3,打開進程後,如果發現有很多名稱相同的文件,而且都佔用了很大的內存和CPU,那麼這個文件很大的可能性就是病毒了,我們可以右擊選擇【打開文件位置】
4,打開文件位置後,然後把這個程序進行刪除,或者打開網路搜索【火眼】上傳這個文件,先鑒定一下是不是病毒,如果是的話再去刪除也可以
【殺毒軟體檢測】
1,其實相對於手動殺毒來說,我們用第三方安全軟體殺毒更為簡單,先打開電腦的殺毒軟體,比如說打開騰訊電腦管家——病毒查殺
2,打開之後,有三種殺毒模式可以自由選擇,然後選擇【全盤查殺】,這樣就會自動在電腦中尋找病毒了,等找到病毒後,再進行一鍵清理就好了。
【注意事項】
如果電腦中毒後最好是選擇全盤查殺,能檢測出電腦中的所有病毒並且徹底清除

❹ 怎麼查看電腦是不是中病毒了

怎麼查看電腦是不是中病毒了?方法如下:

1、首先你的電腦會突然變的很卡頓,滑鼠自己會動或者會卡頓,在任務管理器中發現很多不熟悉的軟體和不明的進程。

❺ 怎麼判斷電腦是否中病毒

1.平時運行好端端的電腦,卻變得遲鈍起來,反應緩慢,出現藍屏甚至死機。 2.程序載入的時間變長。有些病毒能控製程序或系統的啟動程序,當系統剛開始啟動或是一個應用程序被載入時,這些病毒將執行它們的動作,因此要花更多的時間來載入程序。 3.可執行程序文件的大小改變了。正常情況下,這些程序應該維持固定的大小,但有些病毒會增加程序文件的大校 4.對同樣一個簡單的工作,磁碟卻花了要長得多的時間才能完成。例如,原本儲存一頁的文字只需一秒,但感染病毒可能會花更多的時間來尋找未感染的文件。 5.沒有存取磁碟,但磁碟指示燈卻一直在亮。硬碟的指示燈無緣無故一直在亮著,意味著電腦可能受到病毒感染了。 6.開機後出現陌生的聲音、畫面或提示信息,以及不尋常的錯誤信息或亂碼。尤其是當這種信息頻繁出現時,表明你的系統可能已經中毒了 。 7.系統內存或硬碟的容量突然大幅減少。

❻ 電腦中病毒怎樣識別

計算機病毒識別及種類:

一般格式為:<病毒前綴>.<病毒名>.<病毒後綴> 。

病毒前綴是指一個病毒的種類,他是用來區別病毒的種族分類的。不同的種類的病毒,其前綴也是不同的。比如我們常見的木馬病毒的前綴 Trojan ,蠕蟲病毒的前綴是 Worm 等等還有其他的。

病毒名是指一個病毒的家族特徵,是用來區別和標識病毒家族的,如以前著名的CIH病毒的家族名都是統一的「 CIH 」,還有近期鬧得正歡的振盪波蠕蟲病毒的家族名是「 Sasser 」。

病毒後綴是指一個病毒的變種特徵,是用來區別具體某個家族病毒的某個變種的。一般都採用英文中的26個字母來表示,如Worm.Sasser.b 就是指 振盪波蠕蟲病毒的變種B,因此一般稱為 「振盪波B變種」或者「振盪波變種B」。如果該病毒變種非常多(也表明該病毒生命力頑強 ^_^),可以採用數字與字母混合表示變種標識。

綜上所述,一個病毒的前綴對我們快速的判斷該病毒屬於哪種類型的病毒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通過判斷病毒的類型,就可以對這個病毒有個大概的評估(當然這需要積累一些常見病毒類型的相關知識,這不在本文討論范圍)。而通過病毒名我們可以利用查找資料等方式進一步了解該病毒的詳細特徵。病毒後綴能讓我們知道現在在你機子里呆著的病毒是哪個變種。

下面附帶一些常見的病毒前綴的解釋(針對我們用得最多的Windows操作系統):

1、系統病毒

系統病毒的前綴為:Win32、PE、Win95、W32、W95等。這些病毒的一般公有的特性是可以感染windows操作系統的 *.exe 和 *.dll 文件,並通過這些文件進行傳播。如CIH病毒。

2、蠕蟲病毒

蠕蟲病毒的前綴是:Worm。這種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過網路或者系統漏洞進行傳播,很大部分的蠕蟲病毒都有向外發送帶毒郵件,阻塞網路的特性。比如沖擊波(阻塞網路),小郵差(發帶毒郵件) 等。

3、木馬病毒、黑客病毒

木馬病毒其前綴是:Trojan,黑客病毒前綴名一般為 Hack 。木馬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過網路或者系統漏洞進入用戶的系統並隱藏,然後向外界泄露用戶的信息,而黑客病毒則有一個可視的界面,能對用戶的電腦進行遠程式控制制。木馬、黑客病毒往往是成對出現的,即木馬病毒負責侵入用戶的電腦,而黑客病毒則會通過該木馬病毒來進行控制。現在這兩種類型都越來越趨向於整合了。一般的木馬如QQ消息尾巴木馬 Trojan.QQ3344 ,還有大家可能遇見比較多的針對網路游戲的木馬病毒如 Trojan.LMir.PSW.60 。這里補充一點,病毒名中有PSW或者什麼PWD之類的一般都表示這個病毒有盜取密碼的功能(這些字母一般都為「密碼」的英文「password」的縮寫)一些黑客程序如:網路梟雄(Hack.Nether.Client)等。

4、腳本病毒

腳本病毒的前綴是:Script。腳本病毒的公有特性是使用腳本語言編寫,通過網頁進行的傳播的病毒,如紅色代碼(Script.Redlof)——可不是我們的老大代碼兄哦

^_^。腳本病毒還會有如下前綴:VBS、JS(表明是何種腳本編寫的),如歡樂時光(VBS.Happytime)、十四日(Js.Fortnight.c.s)等。

5、宏病毒

其實宏病毒是也是腳本病毒的一種,由於它的特殊性,因此在這里單獨算成一類。宏病毒的前綴是:Macro,第二前綴是:Word、Word97、

Excel、Excel97(也許還有別的)其中之一。凡是只感染WORD97及以前版本WORD文檔的病毒採用Word97做為第二前綴,格式是:Macro.Word97

;凡是只感染WORD97以後版本WORD文檔的病毒採用Word做為第二前綴,格式是:Macro.Word;凡是只感染EXCEL97及以前版本EXCEL文檔的病毒

採用Excel97做為第二前綴,格式是:Macro.Excel97;凡是只感染EXCEL97以後版本EXCEL文檔的病毒採用Excel做為第二前綴,格式是:Macro.

Excel,依此類推。該類病毒的公有特性是能感染OFFICE系列文檔,然後通過OFFICE通用模板進行傳播,如:著名的美麗莎(Macro.Melissa)。

6、後門病毒

後門病毒的前綴是:Backdoor。該類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過網路傳播,給系統開後門,給用戶電腦帶來安全隱患。如54很多朋友遇到過的IRC後門Backdoor.IRCBot 。

7、病毒種植程序病毒

這類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運行時會從體內釋放出一個或幾個新的病毒到系統目錄下,由釋放出來的新病毒產生破壞。如:冰河播種者(Dropper.BingHe2.2C)、MSN射手(Dropper.Worm.Smibag)等。

8.破壞性程序病毒

破壞性程序病毒的前綴是:Harm。這類病毒的公有特性是本身具有好看的圖標來誘惑用戶點擊,當用戶點擊這類病毒時,病毒便會直接對用戶計算機產生破壞。如:格式化C盤(Harm.formatC.f)、殺手命令(Harm.Command.Killer)等。

9.玩笑病毒

玩笑病毒的前綴是:Joke。也稱惡作劇病毒。這類病毒的公有特性是本身具有好看的圖標來誘惑用戶點擊,當用戶點擊這類病毒時,病毒會做出各種破壞操作來嚇唬用戶,其實病毒並沒有對用戶電腦進行任何破壞。如:女鬼(Joke.Girlghost)病毒。

10.捆綁機病毒

捆綁機病毒的前綴是:Binder。這類病毒的公有特性是病毒作者會使用特定的捆綁程序將病毒與一些應用程序如QQ、IE捆綁起來,表面上看是一個正常的文件,當用戶運行這些捆綁病毒時,會表面上運行這些應用程序,然後隱藏運行捆綁在一起的病毒,從而給用戶造成危害。如:捆綁QQ(Binder.QQPass.QQBin)、系統殺手(Binder.killsys)等。

以上為比較常見的病毒前綴,有時候我們還會看到一些其他的,但比較少見,這里簡單提一下:

DoS:會針對某台主機或者伺服器進行DoS攻擊;

Exploit:會自動通過溢出對方或者自己的系統漏洞來傳播自身,或者他本身就是一個用於Hacking的溢出工具;

HackTool:黑客工具,也許本身並不破壞你的機子,但是會被別人加以利用來用你做替身去破壞別人。

你可以在查出某個病毒以後通過以上所說的方法來初步判斷所中病毒的基本情況,達到知己知彼的效果。在殺毒無法自動查殺,打算採用手工方式的時候這些信息會給你很大的幫助。

❼ 怎樣識別電腦病毒

病毒一般是通過瀏覽網頁,下載程序,傳播文件,在線聊天或電子郵件傳播的,關於系統的安全性,瑞星工程師給您如下建議:
1.更新系統補丁,避免病毒通過系統漏洞感染計算機;
2.設置強壯管理員登錄密碼(8位以上),且定期更換密碼;
3.及時更新殺毒軟體,並定期的進行全盤殺毒;
4.不要隨意打開陌生的電子郵件和好友發來的陌生鏈接;
5.不要隨意下載功能插件;
6.盡量到正規門戶網站下載軟體程序;
7.不要隨意下載「破解版」、「漢化版」程序;
8.某些正常軟體安裝程序中可能也會捆綁惡意程序,安裝時須謹慎;
9.接入移動存儲設備時,不要雙擊打開,選擇滑鼠右鍵的打開方式。

❽ 怎麼快速識別系統是否中病毒或者木馬,從哪幾方面看呢,

1.看系統的開機關機速度,一般的病毒都會使系統開機關機的速度減慢
2.打開任務管理器,看看裡面有沒有奇怪的事項,如:在system用戶名以及當前的操作用戶名下有沒有相同的關鍵系統進程,如lsass等如果有則是中病毒了,
3.看網速,一般網速如果突然減慢了或時斷時續的就是有病毒了(當然要先詢問網路運行商是不是近來有在維修網路)
4.在開機時是不是會出現載入**.dll出錯,一般這種情況下就是病毒主體已經被清楚了,但是在注冊表裡還有殘留的文件
5.看殺毒軟體是不是不能在開機時隨系統自動啟動
6.看網路游戲的帳戶是不是莫名其妙的被盜了
7.and so on

❾ 怎樣判斷電腦是不是中病毒

病毒與軟、硬體故障的區別和聯系
電腦出故障不只是因為感染病毒才會有的,個人電腦使用過程中出現各種故障現象多是因為電腦本身的軟、硬體故障引起的,網路上的多是由於許可權設置所致。我們只有充分地了解兩者的區別與聯系,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在真正病毒來了之時才會及時發現。下面我就簡要列出了分別因病毒和軟、硬體故障引起的一些常見電腦故障症狀分析。
症狀 病毒的入侵的可能性 軟、硬體故障的可能性
經常死機:病毒打開了許多文件或佔用了大量內存;不穩定(如內存質量差,硬體超頻性能差等);運行了大容量的軟體佔用了大量的內存和磁碟空間;使用了一些測試軟體(有許多BUG);硬碟空間不夠等等;運行網路上的軟體時經常死機也許是由於網路速度太慢,所運行的程序太大,或者自己的工作站硬體配置太低。
系統無法啟動:病毒修改了硬碟的引導信息,或刪除了某些啟動文件。如引導型病毒引導文件損壞;硬碟損壞或參數設置不正確;系統文件人為地誤刪除等。
文件打不開:病毒修改了文件格式;病毒修改了文件鏈接位置。文件損壞;硬碟損壞;文件快捷方式對應的鏈接位置發生了變化;原來編輯文件的軟體刪除了;如果是在區域網中多表現為伺服器中文件存放位置發生了變化,而工作站沒有及時涮新服器的內容(長時間打開了資源管理器)。
經常報告內存不夠:病毒非法佔用了大量內存;打開了大量的軟體;運行了需內存資源的軟體;系統配置不正確;內存本就不夠(目前基本內存要求為128M)等。
提示硬碟空間不夠:病毒復制了大量的病毒文件(這個遇到過好幾例,有時好端端的近10G硬碟安裝了一個WIN98或WINNT4.0系統就說沒空間了,一安裝軟體就提示硬碟空間不夠。硬碟每個分區容量太小;安裝了大量的大容量軟體;所有軟體都集中安裝在一個分區之中;硬碟本身就小;如果是在區域網中系統管理員為每個用戶設置了工作站用戶的"私人盤"使用空間限制,因查看的是整個網路盤的大小,其實"私人盤"上容量已用完了。
軟盤等設備未訪問時出讀寫信號:病毒感染;軟盤取走了還在打開曾經在軟盤中打開過的文件。
出現大量來歷不明的文件:病毒復制文件;可能是一些軟體安裝中產生的臨時文件;也或許是一些軟體的配置信息及運行記錄。
數據丟失:病毒刪除了文件;硬碟扇區損壞;因恢復文件而覆蓋原文件;如果是在網路上的文件,也可能是由於其它用戶誤刪除了。
鍵盤或滑鼠無端地鎖死:病毒作怪,特別要留意"木馬";鍵盤或滑鼠損壞;主板上鍵盤或滑鼠介面損壞;運行了某個鍵盤或滑鼠鎖定程序,所運行的程序太大,長時間系統很忙,表現出按鍵盤或滑鼠不起作用。
系統運行速度慢:病毒佔用了內存和CPU資源,在後台運行了大量非法操作;硬體配置低;打開的程序太多或太大;系統配置不正確;如果是運行網路上的程序時多數是由於你的機器配置太低造成,也有可能是此時網路上正忙,有許多用戶同時打開一個程序;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你的硬碟空間不夠用來運行程序時作臨時交換數據用。
系統自動執行操作:病毒在後台執行非法操作;用戶在注冊表或啟動組中設置了有關程序的自動運行;某些軟體安裝或升級後需自動重啟系統。
通過以上的分析對比,我們知道其實大多數故障都可能是由於人為或軟、硬體故障造成的,當我們發現異常後不要急於下斷言,在殺毒還不能解決的情況下,應仔細分析故障的特徵,排除軟、硬體及人為的可能性。
病毒的分類及各自的特徵
要真正地識別病毒,及時的查殺病毒,我們還有必要對病毒有一番較詳細的了解,而且越詳細越好!
病毒因為由眾多分散的個人或組織單獨編寫,也沒有一個標准去衡量、去劃分,所以病毒的分類可按多個角度大體去分。
如按傳染對象來分,病毒可以劃分為以下幾類:
a、引導型病毒
這類病毒攻擊的對象就是磁碟的引導扇區,這樣就能使系統在啟動時獲得優先的執行權,從而達到控制整個系統的目的,這類病毒因為感染的是引導扇區,所以造成的損失也就比較大,一般來說會造成系統無法正常啟動,但查殺這類病毒也較容易,多數殺毒軟體都能查殺這類病毒,如KV300、KILL系列等。
b、文件型病毒
早期的這類病毒一般是感染以exe、com等為擴展名的可執行文件,這樣的話當你執行某個可執行文件時病毒程序就跟著激活。近期也有一些病毒感染以dll、ovl、sys等為擴展名的文件,因為這些文件通常是某程序的配置、鏈接文件,所以執行某程序時病毒也就自動被子載入了。它們載入的方法是通過插入病毒代碼整段落或分散插入到這些文件的空白位元組中,如CIH病毒就是把自己拆分成9段嵌入到PE結構的可執行文件中,感染後通常文件的位元組數並不見增加,這就是它的隱蔽性的一面。 /
c、網路型病毒
這種病毒是近幾來網路的高速發展的產物,感染的對象不再局限於單一的模式和單一的可執行文件,而是更加綜合、更加隱蔽。現在一些網路型病毒幾乎可以對所有的OFFICE文件進行感染,如WORD、EXCEL、電子郵件等。其攻擊方式也有轉變,從原始的刪除、修改文件到現在進行文件加密、竊取用戶有用信息(如黑客程序)等,傳播的途經也發生了質的飛躍,不再局限磁碟,而是通過更加隱蔽的網路進行,如電子郵件、電子廣告等。
d、復合型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