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3a游戲玩多了電腦會變卡嗎
玩3d會大幅掉幀,一般是由CPU、顯卡溫度高,CPU、內存、顯卡佔用高等原因所造成的。1、所以我們玩游戲時通常要關閉游戲外的一些不必要的進程,以免造成CPU等資源的佔用。2、適當降低比較佔用性能的游戲解析度或者降低游戲渲染效果,抗鋸齒垂直同步等。3、電腦清灰,查看CPU和顯卡散熱。4、更新顯卡驅動。5、以上都不行,是硬體力不從心,升級CPU、顯卡,加大內存。
㈡ 誰還敢說3A平台不能玩游戲5900X+6800TX帶給你超強體驗
如今NVIDIA的顯卡溢價太變態了,絲毫沒有降價的趨勢,你要問我當前哪個顯卡沒有溢價或是很少溢價,當然是3A平台了。 3A平台一直極具性價比,億說電腦張一億也經常給大家推薦3A平台產品,剛剛給朋友配了一台2W左右的電腦,全特效玩游戲超級爽,具體看下配置吧。
CPU,AMD的5900X採用7nm製程工藝,Zen3架構,12核心24線程,睿頻4.8GHz,多核多線程的優勢非常大,電競玩家的心儀之選。
顯卡,迪蘭RX6800XT,也是7nm製程工藝,採用8.8Pin供電,4608個流處理器,16GB顯存,顯存位寬256bit,而且支持RBG、支持PCIe4.0,對標同級別的NVIDIA的3080。
主板,中高端主板還得看技嘉,XT570與5900X和6800XT搭配在起開啟狂暴模式還可以巨大提升。
散熱器,像5900X這個級別的處理器,一款好的水冷不能少,不要指望風冷都壓住,推薦九州風神的堡壘系列,質量可靠價格實惠,而且是最熱銷的一個系列。
其它,內存威剛雙8G,固態硬碟三星980PRO,這款內存和固態幾乎就是標配了,電源用的老牌子長城750W金牌全模組,機箱個人喜愛,只要支持360水冷就可以了。
這款3A平台配置是以5900X+X570+6800XT為核心來搭配的,整機價格2W左右,魯大師跑分200W(新版)。起初這款主機主要針對直播用戶,畢竟有12核24線程,對喜歡多任務的用戶有巨大優勢,但是現在的3A平台對steam上的很多游戲都有優化,比如Dota2、CSGO。
有的人會覺得A卡游戲性能遠不如N卡,但經網友測試過,在不開光追的前提下,6800XT與3080測試中無論是2K還是4K下基本持平3080,開啟光追的話落後3080約24%,光追一直是AMD顯卡的硬傷,但畫質是明顯強於NVIDIA的,而且6800XT的16GB超大顯存更戰未來,所以如果不太追求光追性能的完全可以用6800XT來代替3080,要知道如今3080價格已經過萬了,而且還嚴重缺貨,所以當下選擇3A平台是絕對錯不了的。
㈢ 為什麼總有人覺得3A游戲=好玩的游戲
游戲 類型太多,每個人喜好不一樣,有些人玩3A可能不是為了好玩,大表哥,刺客信條, 旅遊 跑圖就完事了
這里是喜愛 游戲 的小白
在 游戲 領域中流傳著一個3A的標准,所謂的「3A」通常是指「A lot of money(大量的金錢)」,「A lot of resources(大量的資源)」以及「A lot of time(大量的時間)」。簡單來說就是 游戲 的開發成本高,開發周期長,資源堆砌的質量高的意思。但是,迄今為止從來沒有一個對於開發成本,耗時和質量有所規定的標准,所以「3A」這個說法只停留在概念層次,並不像其他領域有著官方的評定標准。
說到3A 游戲 ,基本上就等於是好 游戲 的代名詞。因為這些 游戲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無論從畫面上還是 游戲 性上,都是當前時代 游戲 中的佼佼者。雖然不能保證每一款3A 游戲 都能爆火,但是在質量上必然是比一般小廠 游戲 要強上許多的。僅僅從概率上來講,一年發布的3A 游戲 也就10款左右,而這些 游戲 當中稱得上是好 游戲 的起碼佔到八成。而每年小廠的 游戲 可以說是多如牛毛,每天都有超過10款不知名的 游戲 登陸各大 游戲 平台,一年算下來3000款都打不住。在如此巨大的數量之下,每年也就有10來款稱得上是佳作的小眾 游戲 或者是獨立 游戲 誕生,這概率為1/300。
以上數據足以證明3A 游戲 =好玩的 游戲 了。換個角度來說,如果你是 游戲 製作人或者投資人,要開發一款 游戲 ,在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之後,肯定會對 游戲 質量和各方面有嚴格要求的,否則這和騙錢有什麼區別? 游戲 開發商也不是傻子洗錢做垃圾 游戲 。我們再來反向證明一下,如果3A 游戲 不等於好 游戲 ,那麼花費少量金錢,少量時間,少量素材做出來的 游戲 才是好 游戲 嗎?說出來你自己也不信吧。
所以,不能說獨立 游戲 中沒有好玩的 游戲 ,但是3A 游戲 普遍是好玩的 游戲 這是不爭的事實。畢竟人家投入了那麼多,世界是公平的,有付出就有回報。
凡事不是絕對的,從各個方面來講,3A級別 游戲 絕大多數都是好玩的,比如《荒野大鏢客2》超高品質的有質量,背後是R星付出了花費八年時間,數十億人民幣的開發成本,並不是每個 游戲 公司都能有這么充足的資金來製作 游戲 ,總會因為各種原因導致 游戲 縮水。
想起來之前EPIC免費贈送的 游戲 《正當防衛4》,它作為一款系列 游戲 的續作,相比上一代應該有一次全面的升級換代,可是 游戲 畫質方面並不盡人意,在玩法方面改動也不大,受到不少老玩家的批評,認為 游戲 開發商的誠意不足,這並不是一款好玩的 游戲 ,但是對於第一次接觸《正當防衛4》的玩家來說, 游戲 體驗尚可,對於 游戲 的眼光也沒有那麼挑剔。
所以3A級別的 游戲 沒有好不好玩,就看玩法核心是什麼,對不對玩家們的口味,當然也有那種特立獨行的存在。就比如小島秀夫的新作《死亡擱淺》,前期預告片演示的天花亂墜,可是實際上就是個送快遞的 游戲 ,玩法重復度極高,而 游戲 亮點則在於強大的演員卡司、出色的劇情以及動聽的BGM。
哪怕索尼給了這款 游戲 很大資金支持,小島秀夫卻把 游戲 做成了一部「美劇」,甚至還有魔爪飲料的廣告植入,也難怪有人說小島拿著索尼錢做著 游戲 ,順便著追星。
一款 游戲 既然敢打上3A標簽,就說明它在玩法方面必然有其獨到之處,質量再差也差不到哪裡去,照樣會有玩家沉迷其中,所以與其說3A 游戲 =好玩的 游戲 ,不如改成3A 游戲 ≈好玩的 游戲 。
首先你要明白什麼是3A
3A 游戲 的前提就是要具備三大要素,它們分別是A級質量、A級投入、A級銷量,其中質量也就是 游戲 整體品質,高畫質是首當其沖的必須條件,當然了,可玩性的重要性幾乎是和畫質同樣的。
簡單的就是是不計成本的開發和製作 游戲 。3A並不等於高回報,就像電影,特效最多,人物關系在復雜,想法再多,觀眾不看也是白搭, 游戲 也一樣。3A只是業界的一個評判標准,但在玩家心中的3A並不一定是行業中的3A
比如我們熟悉的使命召喚系列以幾乎每年一部的速度在快速推進,這個 游戲 屬於3A不光是 游戲 質量上乘,而且戰斗真實感很強。 游戲 不光有 游戲 基礎還有玩家基礎。這樣的好 游戲 ,玩家都會稱為3A
比如主機上的美國末日,2013年06月14日發售,頑皮狗公司開發,美國末日2據說5月29日出售希望不要跳票,一個時隔7年的 游戲 還沒有發售,當然可能是策略,但大部分是為了玩家,要對 游戲 整體質量負責。好 游戲 不怕時間長
在比如現在重置版的生化危機,當年發售的生化危機,我想還沒有3A這個概念,但那個 游戲 確實好玩,我想也是玩家心目中的3A 游戲 ,不然去年今年的重置版生化危機怎麼能夠銷量這么高。
在 游戲 領域中的「3A」通常是指「A lot of money(大量的金錢)」,「A lot of resources(大量的資源)」以及「A lot of time(大量的時間)」。簡單來說就是 游戲 的開發成本高,開發周期長,消耗的資源多的意思。
舉幾個例子來說,去冬季剛剛發售的曠世巨作《荒野大鏢客:救贖2》,其 游戲 開發歷時8年,整合其開發商Rockstar 旗下所有工作室人力,耗資5億左右美元。這個數據只能用恐怖來形容,刷新了整個 游戲 上成本最高的 游戲 的記錄。而 游戲 最終的成品如何大夥也是有目共睹的無論是畫面,劇情還是內容豐富程度上都可以堪稱業界標桿,再一次革新了玩家對於單機 游戲 的認知。 游戲 在上市不到一周就完全回本,隨之而來的就是大把大把的凈利潤。
而遠在大洋彼岸的波蘭,由著名 游戲 開發商CD Project Red開發的大型ARPG 游戲 《巫師3》,其開發時間3年半,波蘭本地開發人員就有240人,同時還有世界各地超過1500的其他開發者,耗資8100萬美元。這個數字比起上面的《荒野大鏢客》還是相形見絀,但其 游戲 本身的素質也是非常過硬,絲毫沒有偷工減料的跡象,質量高到以至於開發商完全沒有為 游戲 採取任何反盜版的措施,就是要靠 游戲 品質讓玩家心甘情願的自掏腰包。也是憑借著這份自信,著實打動了所有玩家, 游戲 的最終銷量也是十分的可觀,取得了公司整個生涯上空前的成功。
話雖如此,但並非高投入的同時也能取得高回報。盡管多數3A 游戲 最後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這些 游戲 在開發之初往往也伴隨著高風險。如果投入了這么多結果最終的成品不理想,那麼成本再高的 游戲 也難逃暴死的命運。對於 游戲 公司而言,是否選擇開發3A 游戲 無疑也是一場豪賭。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要數著名 游戲 開發商兼發行商THQ,旗下的多數 游戲 如《黑道聖徒》,《暗黑血統》等等眾多 游戲 都是叫好不叫座的名作,可公司一直入不敷出導致公司難逃破產的命運,實在是叫人為之感到惋惜。
3A 游戲 是國際上對單機 游戲 的一種評價,意為 高成本、高體量、高質量 。
所以,我覺得把3A 游戲 稱為「三高 游戲 」也不為過。
有人覺得3A 游戲 =好玩的 游戲
原因是他們認同這個「三高」的標准。
那麼 游戲 只有做到「三高」才好玩嗎?
顯然不是。
蘿卜青菜各有所愛,
有人愛玩單機,有人愛玩網游;
有人愛玩主機,有人愛玩手機;
有人鍾愛moba,也有人沉迷卡牌,還有人享受動作。
那麼, 低成本、小體量、快餐化 的 游戲 一定不好玩嗎?
只有那種堅持「3A鄙視鏈」的 盲目 的二傻子們和 3A 游戲 廠商 才會信吧。
我們作為玩家不一定會喜歡玩3A 游戲 ,而是根據自己的 生活節奏 、 經濟實力、個人愛好,選擇喜歡什麼 游戲 ,那才是好玩的 游戲 。
最後,對於大多數人, 游戲 只是生活的調劑,而已。
比起A,我覺得C會帶來不同的體驗。
曾經的我也這么以為,直到後來遇見了任天堂。
3A的意思是大概就是大投入、大容量等,合起來應該不止3個A了。曾幾何時,我們 游戲 第一感覺就是畫面好不好,在 游戲 發展的今天,首先就是看畫面真不真實。後來我才發現,畫面真實你為什麼不去看劇?其次就是看容量,覺得容量大就是好 游戲 , 游戲 的容量決定著 游戲 建模的畫質、 游戲 的內容,比如一個《使命召喚》多達100G左右、《FF7》重置版已經超出100G,這動不動上百G的容量尤其是對正版玩家而言,覺得買了大容量不吃虧,其實這也是一種誤區。
直到遇見了《塞爾達荒野之息》這部如此大的開放世界 游戲 ,竟然只有15G左右的容量,當時的我驚呆了。前段時間跟《荒野之息》一起買的 游戲 是《地平線》,兩者都是開放世界,說實話地平線的容量是50G左右,論畫面不知道比《荒野之息》好多少,但是前者我能玩通宵都不會厭倦,而後者我只想打瞌睡。
由此可見, 游戲 不在於有多少個A,玩法最重要。
很久以前,不記得在哪裡看到對任天堂的采訪,采訪的誰已經記不清了,可能是他們社長,但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格外深刻,他們說:對畫質的過度追捧遲早會毀了 游戲 業。
當時的我還比較小,不是很理解這句話,只是想,追求畫面也沒有錯啊,可是到了現在,這句話正在被事實驗證……
3A通常都和大作掛鉤,代表著畫面達到或者領先於當前時代標桿的 游戲 ,這同時也意味著他們有著高的投入,大的開發團隊,大體量的內容,通常還包含著知名廠商和知名製作人的潛在保證以及大力的宣發,所以通常人們認為3A對於 游戲 來說代表著絕對的質量保證——達標的美術,完整的 游戲 體驗和關卡設計,完善的 游戲 系統。
就好比電影的商業大片,一定是包含符合它作為大片的一切基本元素,比如好的鏡頭語言,大牌演員,好的剪輯,好的燈光音樂等等,但大片一定好看嗎?
游戲 也是如此,玩法很難量化,好不好玩也是一個偏主觀的概念,因此3A作為一個業內統一的衡量標准,通常是不包含好不好玩兒這個因素在裡面的,因此質量不一一定等於玩法出色。
雖然如此,但題主的觀點還是有一點小偏差。
3A本身不代表沒有創新,只是因為3A本身的成本太高了,導致開發商 不敢冒險,因為他們輸不起,也就是你說的為了安全,他們大多隻敢微創新,導致現在3A同質化嚴重
而這一點……行業內的大佬早就預想到了……
3a目前我是不知道如何定義,網路還是維基網路,都沒有準確的官方定義。
高質量必然高體量高體量必然高成本,這么流傳也有一定道理。
我感覺所謂3a首先要好玩,耐玩,畫質精良,優化流暢。一線大廠製作發表的口碑人氣俱佳的高成本 游戲 就代表3a。
不論3a是不是都好玩,但是目前流傳廣泛的3a是真的好玩。怪獵,塞爾達,神海,美末,大表哥,輻射,bug之地,巫師,刺客信條,gta,老滾,龍騰,孤島,cod==........比其他非3a普遍要好玩.....
3A 游戲 製作精良而且代入感強,有著豐富的劇情和畫面
當然大部分3A 游戲 是單機 游戲
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像我啥 游戲 都玩
游戲 UP目前正在認證審核期,如果我的回答有幫助麻煩給個優質吧!這真的很重要!
㈣ 這套配置玩3A怎麼樣
上圖電腦配置可以暢玩現在主流3A游戲,包括地鐵:離去、戰地5、使命召喚19、賽博朋克2077、孤島危機系列重製版。只是所用主板、固態硬碟為國內二三線品牌,機械硬碟為淘汰過時型號。如果經常玩游戲,建議將機械硬碟更換成同品牌1TB以上,專做數據存儲盤;固態硬碟換成西部數據、閃迪、金士頓、鎧俠的500G;主板採用華碩、技嘉、微星等一線廠商的H610/B660,這樣整機品質更有保障,當然價格亦會有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