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腦辦公 » 怎樣讀懂小說的主題ppT
擴展閱讀
怎樣刪除百度自帶的視頻 2025-05-21 10:05:26

怎樣讀懂小說的主題ppT

發布時間: 2023-02-24 12:42:52

⑴ 如何細讀小說

細讀就是:仔細地讀,精讀。

細讀小說就要:
一、把握小說的語言。
細讀的起點一定是小說的語言。觸摸小說,咀嚼語言,悉心體會,發掘內蘊。要有這個耐心,當然更要有這個能力,用一雙敏銳的眼睛,發現小說字詞句段、標點修辭上的亮點。從詞與詞、句與句、段與段的聯系中揭示含義,反復琢磨、體會詞句的深刻含義。
二、關注文本中的細節。
關注題目,關注標點,關注動詞、形容詞。,也關注連詞、副詞,關注修辭。
三、把握文本的體裁特點
小說的體裁不同,細讀的著力點也不同。讀寓言故事不可以追究故事的真實性,因為寓言本身就是通過假託故事說明道理的,故事是假的,道理是活的。
讀說理類的小說,就要把精力集中在說理的過程,關注它的條理性、層次性、邏輯性。
四、理清小說結構。
把握好小說的篇章結構,就會對文本有一個更具高度的宏觀認識。
五、研究背景。
作家的寫作常常是在特定的情境下進行的。特定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定的歷史時代、特定的創作環境、特定的寫作機緣、特定的心情……我們必須搜索跟文本有關的重要資料,把握這些元素方能「得作者之用心」,這樣的解讀才會更為真實、豐滿、深刻。背景雖然通常並不直接呈現於小說中,但決定著小說的筆力走向、意蘊主題。應該把小說放在特定的歷史文化語境中進行「情境還原」。
六、細讀後的主題生成。
若說小說細讀為我們提供的是散亂的珍珠的話,我們必須將散亂的珍珠穿起來,形成清晰的脈絡和結構,整合成一幅圖景。而這樣的組構靠什麼呢?主題!圍繞主題,將語言、細節、結構、背景等相關內容,有梯度、有邏輯地整合為一體。
怎樣定位主題呢?我們可以尋找到與主題或小說作者相關聯的資料,將其組合,進行多角度的閱讀,互相輝映,揭示出作品新的、更深刻的意義。
七、拓展閱讀
選擇同一作者、不同寫作內容的小說進行延伸閱讀,可以加深對作者的了解和對小說的把握。
選擇同一寫作對象,不同體裁、不同角度的小說進行閱讀,有助於發展多角度思維能力。
選擇同一主題、不同特點的小說進行延伸閱讀。

⑵ 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附10種讀書方法)

關於讀書,我一直處於懵懂狀態不知其法。只知道憑著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看看豆瓣評分,比較高的自然會去買。但是,像我們這么讀了不少書好像也沒什麼用?你是不是也有這些感覺,看過的不見得都記得。記得的要你對這本書說點什麼,也只能憋出三個字,還不錯。是的,你沒有充分吸收這本書,變成自己的。讀了秋葉老師的這本《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我才不禁恍然大悟。分享給大家你究竟應當怎樣讀書。

一   沒空讀書?再忙也可以一年讀上百本書

從前慢,沒有電視沒有網路的時候,大家業余時間都可以看書。

如今啊,各種娛樂活動啊有沒有,無法自拔啊有沒有,刷微信刷微博看劇多有趣啊有沒有?

你忙來忙去各種聚會加班旅行帶娃,就是沒有時間去讀書。

但讀過書的人,特別是讀過好書的人,內心深處總覺得看書是件快樂且重要的事情。

我想告訴大家,該工作就工作,該玩耍就玩耍,每年照樣可以讀上百本書。

前蘇聯大叔柳比歇夫是著名生物學家。一生出版70度部學術著作。所謂業余時間,作為休息,研究跳蚤分類,收集35箱標本,共13000隻,對5000隻公跳蚤做了切片。

你該說人家偉人多厲害,這肯定是個工作狂。我們比不過人家勤奮。可事實上柳比歇夫還愛看歌劇,手寫回信,還每天陪老婆散步。人家一點沒耽擱娛樂生活。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克服懶惰一切都可以的。時間是擠出來的。想必大家可以放棄沒時間這個理由。重拾讀書信心。

二   怎樣讀書?這些誤區你也困惑嗎?

怎樣才算讀完一本書?非要一個字一個字讀完才叫讀完一本書嗎?

比方一本小說,主要情節都看到了,一些章節快速翻過。

比方一本專業書,大部分都知道,只看一點不知道的重點。

比方一本書,快速翻過主要觀點都記住,但等需要時要翻開查閱。

比方一本詩集,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

這些其實,都叫讀過。

不要去和人家攀比數量。有些人書讀的多,但一直停留在閱讀觀點而不是批判思考層面上,讀的多也沒用。把一本好書讀通透才有用,古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

別人推薦的經典書籍我看不懂,看不進去怎麼辦?

經典是經典,但也需要你具備理解經典的閱歷和知識積累。比方說,有人說對哲學類書籍不怎麼有天賦呢,有人說名著讀起來又長又生澀,那就不要讀嘛。有些書你不喜歡,就是緣分未到。如小時候我不愛看《論語》,覺得知乎者也好無趣,長大後領悟一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包含多少道理!

你是如何選書的?

關於選書,推薦大家讀台灣出版人郝明義寫的《越讀者》,非常好的一本書。

讀書的類型要豐富,而不是僅僅追求讀的多。

合理搭配四類書:

1工具書。詞典參考類。

2專業書。每個人都有一個專業要安身立命的根本

3視野書。只有一種專業思維的人是可怕的。要開拓視野。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管理學,傳播學,多個維度去思考,我們能有更深領悟。

4潮流書。與社會與時俱進,總得讀一些新書。

三   讀了就忘?10 種讀書方法(重點來了)

1 通讀法: 培養思考框架

書讀的越多頭腦越亂,腦袋裡全是漿糊,今天聽這個人說的有道理,明天聽那個人說道有道理,到最後就是沒自己的道理。所讀思想都是別人的碎片。

讀書時,自己要在腦子里形成一套分析問題的框架。方法如:反復讀幾本相對結構化體系化關於某一領域和業務的入門經典書,反復讀,讀透了,就打下今天做事方法論的底子了。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系統學習如何閱讀和思考。 推薦《如何閱讀一本書》《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指南》

2 樹讀法:主題閱讀法

選一個感興趣的領域至少看10本同類書籍。然後仔細想想與那些專家看法是否一致,得出自己的思想框架.你以為每個專業讀一本最好的書就了解全部?不可能。

3   圖讀法: 我是如何啃硬書

畫個思維導圖吧。把思想變成PPT,簡單易懂了。選書的時候,要麼狠主流要麼有深度。一次一定要把一本書寫完,哪怕一次只寫一章。秋葉老師是做 PPT 的大神,搜他博客看看。

4 框讀法: 讀經管書

1介紹作者。2分享精彩片段3總結本書價值。

5 煉讀法: 如何讀暢銷書

不動筆墨不看書。一本書寫出來一定有他的邏輯。你看完這本書,知道提煉出它講什麼嗎。把作者的意思變成自己的核心觀點是非常難的。

如《周鴻禕自述》一書中我用三句話總結:

第一,互聯網時代,要先做用戶再做客戶,這是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

第二,沒有一定規模效應的用戶,是沒有付費客戶的,這是互聯網時代的賺錢模式。

第三,要吸引海量用戶,殺器之一是免費服務。殺器之二是極致產品體驗,這是互聯網時代的推廣模式。

所謂煉讀,就是把一本書讀薄。還能看出作者的邏輯思維才是成功。

也許作者水平非常高,你練到最後也未必全部理解,但這種努力會大大提高思考能力。

6   逆讀法  :我是如何讀「傳道書」的

「傳道書」就是作者貌似「大牛」,或者觀點很有名但其實有失偏頗的書。這樣的書很多觀點我不同意,或者認為某種條件下是不成立的。就故意反著讀。一條條反駁,說出理由。

不過逆讀的話最好還是學習一點批判性思維的方法,這樣就容易看出哪些問題是有隱含的價值觀沖突,哪些隱含不同假設,哪些有邏輯錯誤,哪些論據不可靠。

沒有這些積累,就變成為了抬杠而抬杠,就不是學習心態了。

7 抄讀法: 我是如何讀「大牛書」的

有些作者高你太多,就別去裝內行寫書評了。大牛書就可以抄人家的經典語句了。每句話都超有用啊好經典。

如《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裡面「對孩子努力的行為進行贊揚,而非對結果進行評價,這樣孩子才不總是向他人尋求認可,這樣孩子更可能對於艱難的任務堅持不懈。」「只能誇獎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誇獎他們的品格和人格,贊美的話語應該讓孩子看到他的成績和真實情況,而不是他品格的扭曲變形。」

這樣的語句是不是要抄起來,抄起來?

8 仿讀法:我是如何讀「工具書」的

一般用來讀工具書。按照上面步驟方法讀。

9 誦讀法:我是如何讀「 文藝書」的

我喜歡讀詩,覺得詩歌要朗讀出來才有味道。讀完後偶爾寫篇好評論,很開心。

不過文藝書要寫好讀後感最好的方法是對比閱讀,兩邊一對比,差距馬上就出來了。

附寫詩評方法:

1交代背景。閱讀背景。比如你是從哪裡看到這首詩的。以此為開頭並不顯得突兀。

2交代基本信息。詩人的名稱和基本信息,傳奇人生經歷類。

3表達感受。交代一下你讀詩歌後什麼感受,喜不喜歡這種風格,語句。

4陳述支撐你觀點的依據。(這個部分就是很主觀的感受了)什麼句子讓你心中悸動,腦洞大開?被詩人想像力所震撼。

5進行對比。(只對作品評價會略顯單薄,也會讓人覺得不是很專業。對比就讓小白顯得更專業些。)

6友情分享。

7模仿學習。你若是能模仿作者風格寫首小詩,最好不過了。

10 閑讀法:我是如何讀「快餐書」的

網路小說讀一讀,休閑娛樂美啊美。不想這么多了。

四   我是怎樣做讀書筆記 的?

第一步, 看作者簡介,摘要和目錄,快速了解一本書的框架,越了解作者的經歷背景往往越有助於你深入思考這本書的一些觀點。

第二步, 快速誦讀一遍,我的習慣一般是速讀。

第三步, 看到啟發性或者精彩的單元,我馬上停下來做記錄。寫旁批,做摘錄,寫個微博表達感悟,畫個邏輯框圖等。

第四步, 對於有感覺的書,記錄了足夠的素材,我才會考慮做讀書筆記。

以上是對秋葉老師這本書的總結,不會讀書,讀萬卷書也沒有用,希望大家可以獲取收獲。

⑶ 小說主題應該怎樣把握

第二個方面:結構上:

引起下文、設置懸念、為下文埋下伏筆、為全文渲染了某種氣氛。

照應前文、總結上文、與前文照應(呼應),使結構嚴謹。

承上啟下(概括上文某一內容,引起對下文的什麼內容的敘寫)

(四)對文章中心意思的概括

對文章中心意思的概括,必須進行整體閱讀。所謂整體閱讀,是說通過閱讀,能從整體上把握語料。這種把握應根據不同文體提出不同的要求。

閱讀科技文,首先要明確說明的對象是什麼,有什麼特點,有什麼價值,有什麼作用,對社會有什麼意義等。

閱讀社科文,應從議論說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麼,有無分論點,用什麼材料來證明觀點,論證結構有什麼特點,語言有什麼特色等。

閱讀文學作品,首先要弄清作品的體裁特點,然後弄清作品寫了什麼人(事),有什麼特點,表達了什麼感情,如何評價這些人(或事)等。

1、研究標題與頭尾。

2、注意文章的中心句。

3、分別概括每段的大意,然後進行歸納與整合。

4、注意側重點:以記人為主的文章,要側重抓人物形象的意義;以記事為主的文章,要側重分析事件所蘊含的本質意義。

三、小說的閱讀

(1)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注意從分析刻畫人物的方法著手,去分析這些方法的作用,從而准確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和這一人物形象所反映的深刻的社會意義。

對於人物形象的意義:可以從社會內容上來分析;同時要注意從結構上來分析,例如推動小說情節的發展。

(2)注意分析小說的情節:①如何歸納情節的作用:如何有力地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②通過情節來揭示小說的主題。

(3)把握小說的主題應該從三個方面來把握:第一是小說的三要素;第二是小說描寫了怎樣的社會環境;第三是作品創作的背景和作者的思想傾向

⑷ 如何讀懂小說公開課

想要讀懂小學公開課的話,就需要在公開課之前去了解這節課的主題,或者是這節課主要應用到的小說文體。

也就是說可以去先進行小說,文學題材的一些基本特徵,還有就是主要的表現手法,然後在公開課中去鑒賞這些文學作品的話,去要去注意價值判斷以及審美的體驗,然後去做到感受形象,品味語言,以及領悟這個小學公開課裡面的內涵。

這就是想要讀懂小學公開課可以走的一個流程。然後最主要最後就是需要理解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然後如果有餘力的話,還可以去探索一下作品所蘊含的民族心理和表現了人文精神。

⑸ 把握小說的主題主要從哪些方面入手

小說的主題是作品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描繪和藝術形象的塑造所表現出來的中心思想,是小說的題旨和思想內容的集中體現。換言之小說的主題就是對社會生活的高度概括和實質揭示,而人物的塑造、情節的構思、環境的設置最終都是為表現主題服務的。 小說的主題是小說的靈魂,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價值意義之所在。主題的深淺往往決定著作品價值的高低,因此,欣賞小說必須欣賞小說的主題。歸納、挖掘小說的主題是閱讀的意義之所在,也是培養我們閱讀分析、總結能力所必需的。 那麼,應當怎樣去理解和概括小說的主題呢? 1、從創作意圖理解小說主題 由於讀者個人的生活環境、人生閱歷、文化修養和個性氣質的不同對同一部作品的評價往往會有很大的差異。因此,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也就成為理解小說主題的重要途徑。要善於指導學生認真地通讀作品,仔細地分析作者在作品中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觀念。比如沈從文《邊城》,作者自己總結創作意圖說:「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人性的人生形式』。」這就給了我們一把解讀的鑰匙,讓我們能很好地把握這篇小說的主題含義。 2、從題材中去挖掘主題 題材中蘊含著主題,是主題分析的重要材料和依據。魯迅的小說《葯》,寫了茶館主人華老栓買人血饅頭為兒子小栓治病的故事,意在揭示在封建制度下人民受統治階級麻痹毒害而陷入愚昧無知,革命者為了解放民眾而獻出生命,民眾不但不理解他,反而吃他的血。這樣,題材的意義就不僅揭示民眾的麻木不仁,而且說明資產階級革命者的悲哀。假如小說中被殺的不是革命者而是一般人,或是普通強盜,那麼主題就會是另一種了。 3、從寫作背景尋主題 要正確理解一部作品,有必要了解作家的思想感情、思維方式,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環境、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生活背景。小說是社會生活在作家頭腦中的反映,也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表現。一部作品所反映的主題,總是與作家的身世、生活、思想感情以及他所處的時代環境分不開的。因此,我們在理解小說主題時,必須「知人論世」,聯系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典型的環境描寫,熟悉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時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時代特徵——達到揭示小說主題的目的魯迅先生指出,《水滸傳》與《施公案》《彭公案》《三俠五義》的思想內容之所以不同,是和時代有關的。「《水滸》中人物在反抗政府;而這一類書中的人物,則幫助政府,這是作者思想的大不同處,大概也因為社會背景不同之故罷」。假如不理解時代背景對作者的影響,從而造成對題材處理上的這一不同,也就不可能理解《水滸》的深刻主題。 4、抓中心句來分析主題 有些小說的主題直接體現在文中的某個句子或某段話中,閱讀時我們可以在文中直接找出表現主題的句子。中心句一般是抒情議論性語句,往往位於篇首或篇尾,或者是幾個片斷之間的過渡性語。如魯迅小說《故鄉》,其主題就是結尾一句話——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5、通過人物形象分析主題 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於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現實生活,這里的「社會矛盾」與「現實生活」就是小說反映的主題思想。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小說表現主題的重要手法。因此,每一個形象的塑造都是有其目的的,分析時假如能抓住人物形象,把作者塑造這個形象的目的揭示出來,就能順利達到分析主題思想的目的。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保爾·柯察金的形象,就體現著作家對生活的熟悉和情感態度: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為人類解放而進行的斗爭中! 小說中的人物有主要人物,也有一些線索人物、陪襯人物等次要人物。在分析作品主題時,要充分考慮這些人物之間的關系。如《孔乙己》作者通過酒店小伙計的觀察,寫出了酒店老闆、短衣幫、官員對孔乙己的不同態度,揭示了封建科舉制度對文人的毒害和世態炎涼,麻木不仁的群眾。 6、從細節描寫探究主題 典型的細節描寫是作品的血肉,有了它,人物形象就會豐滿感人;丟了它,就會干癟乏味。要感受人物形象,對細節描寫的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林沖在山神廟的細節「入得廟門里,再把門掩上,旁邊只有一塊大石頭,掇將過來靠了門」,為下文陸謙等人「用手推門,卻被石頭靠住了」埋下了伏筆,因此陸謙等人只好站在廟門外邊看火邊說話,林沖在廟內聽得一清二楚,這就「逼」林沖奮起反抗。 7、從情節發展看主題 小說情節的中心必須以某些矛盾為內容,矛盾怎樣發展、怎樣解決,無不體現作者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從這些看法中理解主題同樣也是小說鑒賞中被經常運用的方法。例如一篇寫人們的想像力是如何丟失的小說《智力測驗》,給我們的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分別看「O」這個圖形,問:「這是什麼?」結果大多數中學生說是「零」或英文字母「O」;小學生中也有相當一部分人這么回答,另一部分小學生則回答是個「麵包圈」「眼睛片」;而所有的大學生對這個問題都不屑一顧,甚至一起起鬨。再到某政府機構去采訪,結果小官員看著大官員,大官員又向秘書求救。而同樣的問題幼兒園的小朋友卻說了許多成人、中學生、小學生根本沒有想到的東西——「是眼淚」「是肚臍眼」「是圍棋」「是表」等等。通過情節發展的一系列展示了想像力就是這樣一點一點流失的,發人深省! 8、從典型環境分析主題 環境描寫不管它的直接作用如何,最終是為表現作品主題服務的。所以,我們應指導學生從作品的環境描寫中揣摩作品的主旨。小說《祝福》中祥林嫂人生悲劇與社會環境(人文環境)有直接的關系:祥林嫂再嫁、兒子被狼吃了、祥林嫂的死,魯鎮的一般民眾都表現得冷漠、麻木、無情。特別是魯四老爺這個封建思想的捍衛者,對祥林嫂的不幸遭遇表現到了殘忍的地步:他對祥林嫂的再嫁是不能容忍的,害怕祥林嫂玷污了他的祖先而不讓她參加祭祀活動。正因為他對祥林嫂的這種歧視,才徹底毀滅了祥林嫂的生存信心。最後祥林嫂被掃地出門,在新年的祝福聲中窮困而死。對於祥林嫂的死魯四老爺還要罵一聲「謬種」。可見,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思想對國民的毒害是多麼深! 9、從語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題 小說的主題,雖然作者極力使它不顯露出來,但作者在行文中總是要對自己所揭示的矛盾,以及所描述的人物等表現出一定的褒貶傾向或情感色彩。判定作者的這種情感色彩,是理解作品主題時所不可缺少的一環。余秋雨的《信客》,寫了兩代信客的命運,著重刻畫一個受人敬重的信客形象。但這種情感作者始終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通過故事的敘述來暗示,贊美了他任勞任怨、誠信無私、善良寬容的優秀品質,說明無私奉獻的人總能贏得別人的敬重和愛戴。在這里,作者的贊美之情溢於言表,我們是不難看出的。 10、從整體傾向看主題 在小說的主題鑒賞這個問題上,有一個最為根本的原則我們必須永遠記住:整個作品,包括作品中的每一個標點和作品裡總的氣氛在內,都是主題的體現。——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我們可以把整個作品看作是表現主題的具體的象徵物。我們應當懂得,小說的主題,它並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而是與小說諸要素緊密相關的整體體現。 如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中阿長自己沒有讀過書,見孩子念念不忘《山海經》,就來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一直掛在心上,並想方設法買來了《山海經》,這部書成了魯迅「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魯迅是一輩子跟書打交道的大文學家,而第一部寶書是阿長給買的,阿長為孩子傾注的這一片心血,深深地打動了魯迅,因而阿長值得魯迅紀念是理所當然的。在這篇回憶性散文里,魯迅以飽含深情的筆觸集中記敘長媽媽給他留下的兒時印象,把長媽媽這個人物寫得栩栩如生。這是生活中真實的阿長,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事實。盡管阿長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作者寫得卻十分親切自然,讀者從她身上看到了那種難能可貴的純朴和直率。 理解小說主題的方式方法也不僅僅限於以上談到的幾個方面,而應當是多側面的、多角度的,小說的方方面面無不閃耀著主題的光彩。一部優秀的小說,其含義——即主題總是全面滲透在整個作品中的。

⑹ 如何讀懂一篇小說 讀懂一篇小說要怎麼做

1、讀懂作者的寫作意境,也就能讀懂一篇小說了,好的文學作品通過小說家言以文字感染讀者,給讀者以震撼力亦或是引發更多的思考。人在不同年齡階段讀同樣的一本小說能讀出不同的味道來。

2、作家再讀自己的作品也會有新的啟發,所以金庸刪改自己的小說,而我們讀者卻總覺得不如原來第一股思泉來得清亮。曹公寫《石頭記》批閱十載增刪數次,多種版本有見字句微妙之差,迥然之異,令人捉摸不透。值得反反復復去讀的,能不斷讀出東西的文學藝術,才是經典。

3、作家通過富有感染力的文學作品達到某個思想高度。讀者則是跟隨作家的引領,基於自己現有的價值觀對於小說建立的情節進行再度的思考,探尋屬於自己的思想高度。

4、偉大的文學作品不斷的讀會有不斷的東西出來。沖擊新的思想巔峰,達到新的精神享受。

⑺ 如何鑒賞小說的主題

小說的主題是從小說描寫的整體生活畫面中顯示出來的中心思想。如果把語言所描寫的內容比作小說的軀殼,那麼主題則是小說的靈魂。閱讀一篇小說,就要透過人物形象和描寫人物形象的具體材料(細節、情節等),領悟和體會作者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中寄寓的思想意義。具體來說,把握小說的主題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從作者背景看主題 要正確理解一部作品,有必要了解作家的思想感情、思維方式,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環境、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生活背景。小說是社會生活在作家頭腦中的反映,也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表現。一部作品反映的主題,總是與作家的身世、生活、思想感情以及他所處的時代環境分不開的。因此,我們在理解小說主題時,必須「知人論世」。比如,要理解魯迅小說主題的深刻性,就不能不了解魯迅的思想,特別應該了解他對中國歷史政治文化的思考,了解他與黑暗現實進行斗爭的精神。魯迅先生指出,《水滸傳》與《施公案》《彭公案》《三俠五義》的思想內容之所以不同,是和時代有關的:《水滸傳》中的人物在反抗政府,而《施公案》《彭公案》《三俠五義》這一類書中的人物,則幫助政府,這是作者思想的大不同處,「大概也因為社會背景不同之故罷」(《魯迅全集》)。 二、從人物塑造看主題 小說作者運用各種藝術手段,都是為了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形象是作者生活經驗的結晶,也是作家的生活態度的形象體現。全面分析人物形象,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小說的主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柯察金的形象,《紅岩》中許雲峰、江竹筠等形象,《老人與海》中老漁民聖地亞哥的形象,對他們進行仔細的分析,都有助於我們理解小說的主題。比如《葯》,華老栓勤勞善良而又迷信麻木,他的思想性格是那個對會里許多勞動者共有的,他的愚昧落後,是長期遭受統治者精神奴役的結果;而革命者夏瑜,則是一個革命意志十分堅定的革命黨人,他是為了推翻殘暴專制,給人民創造幸福而流血犧牲的。可結果竟是由華小栓來吃他的血。這說明革命者與普通民眾之間隔膜是多麼深!分析這兩個人物形象,就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篇小說的主題。 三、從情節發展看主題 小說寫人不能離開人物活動的情節,而情節又是通過一系列具有因果關系的事件構成的。情節是小說中的一系列故事,這些故事貫穿著矛盾的發生、發展和解決,從中體現作者對矛盾的看法。如分析《范進中舉》情節的發展,就能加深對主題的理解。《范進中舉》的情節,包括中舉前和中舉後兩個部分。中舉前,胡屠戶百般訓斥范進是個無用的女婿,罵他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而且辱及他的老母。范進面對岳父的辱罵,無可奈何,只能甘受屈辱。范進中舉之後的情節,則重在講他喜極發瘋,胡屠戶則成了一條「變色龍」,對女婿的態度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送肉送錢表示祝賀,口稱「賢婿」「老爺」,誇贊他是天上的星宿。地方鄉紳也登門賀喜,送銀又送房。這一情節,見出世態的炎涼。聯系范進中舉前後的情節,我們就不難理解小說暴露人們趨炎附勢的嘴臉這一主題。 四、從語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題 小說的主題,雖然作者極力使它不顯露出來,但作者在行文中總是要對自己所揭示的矛盾,以及所描述的人物等表現出一定的褒貶傾向或情感色彩。判斷作者的這種情感色彩,是理解作品主題時所不可缺少的。孫犁的《荷花澱》這篇小說,是歌頌白洋淀人民積極抗日的,但這種情感作者始終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通過故事的敘述滲透在字里行間。如當敵人的大船追趕水生嫂她們時,作者寫道:「幸虧是這些青年婦女,白洋淀長大的,她們搖得小船飛快。小船活像離開了水皮的一條打跳的梭魚。她們從小跟這小船打交道,駛起來就像織布穿梭、縫衣透針一般快。」「她們奔著那不知道有幾畝大小的荷花澱去,那一望無邊擠得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牆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吧。」在這里,作者的贊美之情溢於言表,我們是不難看出的。五、從小說整體傾向看主題小說的主題,它並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而是與小說諸要素緊密相關的整體體現。正因為如此,理解小說主題的方式方法也不僅僅限於以上談到的幾個方面,而應當是多側面、多角度的,小說的方方面面無不閃耀著主題的光彩。一部優秀的小說,其含義——即主題——總是全面滲透在整個作品中的。當然,有些小說,特別是長篇小說,由於作者所描寫的社會生活面比較廣,作者在小說中所表現的思想往往是復雜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時代對同一部小說的主題理解也常常不一樣。閱讀鑒賞中,小說主題有確定性的一面,也有不確定性的一面,需要認真思索,對比借鑒。(作者單位:浙江台州市路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