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保護長城這一歷史遺產
一、長城保護工作概況
長城是由長城本體(即長城牆體及敵台、馬面等)和附屬設施(包括關堡、烽火台、壕溝、擋馬牆、品字窖等)組成的規模龐大的軍事防禦體系。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秦朝在原來燕、趙、秦等諸侯國北方長城的基礎上,修築了萬里長城。此後,漢、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碼粗、唐、宋、金、明等十多個朝代,都不同規模地修築過長城。作為世界上體量、規模最大的線性文化遺產之一,長城的修築時間之長、分布地域之廣、影響力之大,都是同類文化遺產難以比擬的,具有世界范圍內的突出普遍價值。1987年,長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首批世界文化遺產。
長期以來,長城保護都是我國文物保護的一項重點工作。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高度重視長城保護工作,多次就我國各時代長城資源調查、保護、管理等工作做出重要批示。鄧小平同志親自倡導的「愛我中華,修我長城」活動,在激發廣大人民群眾愛國熱情的同時,有力推動了長城保護工作。國務院先後將態段山海關、嘉峪關、八達嶺等多處長城重點段落公布為第一至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各地人民政府也將長城相關遺跡分別公布為省、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不可移動文物。一些地方政府為轄區內長城劃定了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設置保護標志,設立保護管理機構和人員,建立長城保護檔案,北京等地還頒布了長城保護的地方性法規。
200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建設部、文化部、環保總局、國家旅遊局、國家文物局等9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長城保護管理工作的通知》。2006年,國務院頒布實施了《長城保護條例》,這是我國第一次針對單項文化遺產制定專項保護法規,為加強長城保護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法規保障。
為應對長城保護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消除自然和人為因素對長城的威脅,國家文物局組織專業力量制定了《「長城保護工程 (2005—2014年)」總體工作方案》,其總體目標是爭取用較短的時間摸清長城家底、建立健全相關法規制度、理順管理體制,在統一規劃的指導下,科學安排長城保護維修、合理利用等工作,並依法加強監管,從根本上遏制對長城的破壞,為長城保護管理工作的良性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該方案經國務院領導批准後,國家文物局於2006年正式啟動了長城保護工程,成立了由童明康副局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負責長城保護工程有關重大事項決策和落實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由國家文物局相關司室負責人組成的辦公室,負責長城保護工程項目實施的組織和協調工作。同時在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成立長城項目管理組,負責項目實施的具體組織協調、規范管理和成果匯總等工作。
長城保護工程主要涉及開展資源調查和建立記錄檔案、編制保護規劃、建立法規制度、理順管理體系、開展宣傳教育、加強科學研究、實施搶救維修、依法加強監管、加大經費投入等九項工作。在財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十一五」期間在大遺址保護專項經費中安排5億多元用於長城保護工程,確保了長城資源調查、重要段落保護維修等工作的順利完成。因為時間關系,今天主要匯報長城資源調查、認定、保護規劃編制和保護維修等重點工作進展情況。
二、長城資源調查
長城資源調查是長城保護工程啟動以後首要的工作任務。只有回答好「長城是什麼」和「長城的保護狀況如何」這些問題,才能進一步思考和回答「如何保護長城」的問題。為此,國家文物局開展了全國性的長城資源遲閉鎮調查工作,分為明長城資源調查、秦漢及其他時代長城資源調查兩個階段。
2006年12月,國家文物局與國家測繪局聯合下發《關於合作開展長城資源調查工作的通知》,共同設立了長城資源調查的工作機構,正式啟動了明長城資源調查工作。涉及明長城的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組織了50多個調查隊,400多名調查隊員,在前期試點准備、制定標准規范、組織人員培訓的基礎上,於2008年全面完成了明長城資源田野調查工作。經國務院同意,國家文物局與國家測繪局於2009年4月18日聯合公布了我國明長城總長度。
隨後,國家文物局又組織開展了秦漢及早期時代長城資源調查,至2010年底全部完成田野調查工作。根據調查成果,我國長城資源分布於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山東省、河南省、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我國明長城牆體總長度為8851.8公里,秦漢及早期時代長城長度超過10000公里。
通過長城資源調查,全面、准確地掌握了長城的規模、分布、構成、走向、自然與人文環境、保護與管理現狀等基礎資料,為編制長城保護規劃、開展長城保護維修、加強長城保護管理和科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並在調查工作實踐中鍛煉和造就了一批熟悉情況、精通業務的長城保護工作隊伍,極大地促進了長城保護管理機構的能力建設和保護管理水平提升。國家文物局在此基礎上,積極推動調查成果整合、利用,委託國家測繪局有關機構開展了秦漢與其他時代長城長度量測工作,初步建成了長城資源信息系統和長城資源信息網,並督促各地抓緊編印出版長城資源調查報告。
三、長城認定工作
按照《長城保護條例》第九條的規定,長城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長城進行調查;對認為屬於長城的段落,應當報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認定,並自認定之日起1年內依法核定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因此,國家文物局在長城資源調查工作基本完成後,隨即於去年6月印發通知,啟動了長城認定工作。
長城認定是以長城資源調查成果為基礎,長城認定的范圍與長城調查登記的范圍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其中,已公布為國保或省保,並在長城資源調查中登記的各類長城遺產,均由國家文物局直接認定為長城。尚未公布為國保或省保,並已在長城資源調查中登記的各類長城遺產,由所在省級文物局報請國家文物局認定為長城。按照國家文物局要求,各地都組織參與長城資源調查的專業人員繼續開展認定工作,確保了工作的連續性。
國家文物局委託專業機構組織有關專家對各地提交的長城認定材料進行了認真審核,對其中的重大問題均組織專題論證,並多次組織國內考古、歷史地理、遺產保護領域的專家對長城屬性或修建年代等存在爭議的調查段落進行現場調研,根據專家意見指導各地對相關材料進行了補充、修改,使認定意見具有較強的科學性。
為了確保認定結論准確、可信,國家文物局於今年2月再次印發通知,要求各有關省級文物行政部門對經專家審核修訂的長城認定材料進行復核。按照各地反饋的復核意見,對長城認定材料又進行了相應的修改完善,並於今年3月組織國內長城保護領域的權威專家對長城認定工作成果進行了專家評審。專家對長城認定工作均予以高度評價,一致通過認定工作成果,並建議國家文物局盡快完成認定工作。
長城認定不僅是《長城保護條例》的規定,也是確定長城保護身份和法律保障的重要手段,是關系長城保護工作百年基業的大事。通過長城認定,將進一步明確各類長城相關遺跡作為長城遺產的重要屬性,解決「什麼是長城」這一關鍵問題,並將各類長城遺產納入《長城保護條例》的保護范圍。同時,各級地方政府根據國家文物局的認定意見,將能夠准確掌握轄區內的長城資源情況,依法落實《文物保護法》和《長城保護條例》確定的長城「屬地管理」原則,進一步明確每一處長城遺產的保護管理責任,解決「誰來管理」的問題。
國家文物局將於今年上半年完成長城認定工作,並商有關部門報請國務院批准,將相關工作成果正式向社會公布。同時,督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依據《長城保護條例》的規定,將經國家文物局認定,尚未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或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長城在一年內全部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這些長城遺產的保護奠定堅實基礎。
四、長城保護規劃編制與保護維修工作
根據《長城保護條例》的規定,國家實行長城保護總體規劃制度。國家文物局已委託專業機構開展了長城保護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以明確長城的保護標准和保護重點,分類確定保護措施,並確定禁止在保護范圍內進行工程建設的長城段落。同時,國家文物局支持和督促各省級文物行政部門抓緊編制省級長城保護規劃和已列入第一至五批國保單位的長城重點段落的保護規劃。
我們將力爭在今年內出台省級長城保護規劃的編制要求,在「十二五」時期全面完成長城總體規劃和各省級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通過科學規劃長城的保護、管理、展示和利用,將長城遺產保護與展示、教育、游覽等功能相結合,實現長城保護與利用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十一五」期間,國家文物局支持和指導各地實施了一批長城重點段落的搶救性保護維修工程,消除了一批重大文物安全隱患,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中,山海關關城及東羅城保護維修工程全面改善了山海關的遺產保護狀況和環境景觀,再現了「天下第一雄關」的歷史風貌和磅礴氣勢,並圓滿完成了北京奧運會期間接待國際貴賓的任務,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稱其「為大型文化遺址的搶救維修創造了新鮮經驗,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十二五」期間,國家文物局將指導各地依據長城資源調查成果,結合長城保護規劃編制工作,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分清輕重緩急,科學合理地安排長城保護維修工作計劃,優先開展搶救性保護維修工程,全面排除長城的重大險情。今年,我們將在充分徵求各地文物部門和專家論證的基礎上,爭取出台具有較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導意見,規范長城保護維修、展示工程的工作程序和要求,指導各地全面完成長城「四有」基礎工作(劃定保護范圍,作出標志說明,建立記錄檔案,設置管理機構或人員)。同時,重點推進嘉峪關等長城關鍵段落的綜合性保護展示工程,在有效維護長城自然、古樸原狀的前提下,對長城段落進行全面保護維修和環境整治,提升監測管理和展示利用水平,成為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展示的示範工程。進一步擴大長城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影響力,使其成為遺產地文化建設最可寶貴的資源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
❷ 維護長城的辦法
長城保護的問題早就有悶迅人在關注了,還有專門的」長城小站」網。但長城保護起來很難很難,因為長城跨度太長,經過很多的省,而且長城修建的年代不同、建築地點不同,建築形式和材料也不相同。
第一個方法是國家出資,專家參與,分段修繕長城。鄧小平說過」愛我中華,修我長城」。北京境內的八達嶺、慕田峪、司馬台等就經過了國家的精心修繕,得到了妥善的保護。但修繕也要講究,要」修舊如舊」,典型的反面例子就是河北的白羊峪長城,用洋灰修復,弄得不倫不類。修復長城以後可螞族此以由國家管理對外開放,杜絕了村民私設路卡的現象。
第二個方法是鼓勵民穗笑間組織開展保護活動。有很多長城愛好者都開展過徒步走長城的活動,他們沿途把垃圾拾起,又適當剪除城上的雜草,對保護長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第三個方法是立法保護長城,建立監督機制。用法律的手段保護長城要比行政更有效。民眾監督舉報的作用也不可忽視。
❸ 長城的保護方法有哪些
1、無人孫凳機巡護。在傳輸迅速的網路支持和多角度高清畫面的硬體設備支持下,無人機已用於長城的巡護工作。與傳統徒步巡視相比,它可以節省人工巡視的時間,提高整體效率。無人機巡護不僅可以快速地對長城進行全方位的拍攝觀察,還能觀測到一些因地形原因而無法觀測的盲區死角。無人機傳回的影像畫面、位置等信息輸入資料庫,同一位置的多張照片進行疊加、對比後,可清晰的看到長城的變化。
2、人工智慧演算法。人工智慧演算法同樣賦能長城保護工作。其可以對採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以及虛擬重建,為修豎帆繕維護提供指導,並為以後的工作提供預測數據。如人工智慧可以憑借其強大的計算能力測算出長城各段建築結構上的損毀情況,甚至可以精確計算出有多少塊牆磚需要修復。
3、遠距離裂縫觀測儀。對於一些城牆裂縫較高,無法開展人工測量的城牆來說,遠距離裂縫觀測儀起著重要的作用,如在距離牆體20-50米余凱雹出設置儀器觀測點,對縫隙進行拍照,之後運用計算機處理軟體對遠距離裂縫觀測儀採集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從而得出裂隙寬度的變化數據。
❹ 保護長城的措施
1、加強環保宣傳,如在適當的位置張貼一些製作精美的宣傳語。
2、增加一些便民設備。如在適當的位置放置垃圾桶等。
3、增加一些懲罰措施。先是去遊客來到長城參觀,先提前告訴他們如果在長城亂扔悔帆垃圾或者亂塗亂畫等會有什麼的懲罰措施,然後增強工作人員巡邏,對反者進行處罰。
4、加強衛生管理,讓一些民警去巡視,如果有人亂在城橡前前牆上畫,亂扔垃圾罰款。
長城是世界上其它國家人民了解中國歷史、中國文化、中華民族的一個最好的切入點。萬里長城這一凝結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與力量的宏偉建築;
在人類歷史上留下的寶貴遺產。長城所具備的歷史文化和人梁清文價值已被世界所承認,長城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4)怎樣保護長城PPT擴展閱讀:
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
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❺ 對於古城牆和長城這種文物,我們該如何保護
對於古城牆和長城這種文物,我們應該保護其自然外貌和所傳播的人文精神、歷史價值。古城牆和長城經過時間的洗禮,至今日它都是有非常高的價值的,我們需要將它的這種價值和文物本身的歷史意義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還要保護古城牆和長城不再遭受自然損害。
對於古城牆、長城這種文物,它的歷史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對於現世、對於後代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所以斗銷我們應該將這種歷史文物更多地展現給大家,讓大家共同守護,而且還要利用高科技的手段來防止自然侵蝕的破壞,這樣才能夠更全面的保護古城牆和長城。
❻ 我們應該如何保護長城
政府如何進行長城保護工作
長城立法
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曾頒布一批地方性的法規、文件對長城進行保護。
例如:
《天津市黃崖關長城保護管理規定》
《綏中、撫寧、秦皇島關於聯合保護長城的試行辦法》
體制制度保障
提供長城保護科研經費
民間如何進行長城保護工作
1、 長城保護的思想推動
撿垃圾、種樹
2、喚敗逗 長城的建築保護
阻止人為破壞是當前最重要的保護工作。和賣
3、 長城的考察工作
編號:
長城建築的編號方法
建築編號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簡單的
原則:簡單易操作;易復原;易排錯;
臨時編號法:
長城學會的編號方法
各地文管部門的編號辦法
記錄長城:
長城攝枯並影的方法
重要特徵的紀錄
4、 長城的歷史研究工作
5、宣傳和呼籲
6、培訓工作
內部培訓工作
7、 長城的環境保護工作
撿垃圾、種樹
❼ 被破壞的長城怎樣保護
如何保護長城的建議
我國歷史悠久,古跡眾多。但由於種種原因,許多古跡遭到嚴重的破壞。比如長城,遊人大量湧入,長城的城牆被亂塗亂畫,果皮、塑料袋等垃圾隨處可見,有些村民在垛口處私自搭梯子,收點小費等等。看見這些令人擔憂的情景,我們也許十幾年後地就看不見長城了,我們能不遺憾嗎? 23年前,鄧小平就提出「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然而,在長城上,凡是在遊人去過的地方,幾乎每個城垛都留有他們的塗鴉和垃圾。
為了研究和保護長城,10多年前,一位叫威廉 林賽的英國人來到中國,他發起「清潔長城運動」,帶領中外人士一起到長城上撿垃圾。他還設立長城岩舉環保基地,僱用山民在懷柔一帶維修長城周邊環境。他常說的一句話是粗困碧:「除了照片,什麼都不要帶走;除了腳印,什麼都不要留下。」一個外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保護長城,作為中國人,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又該如何去做?
我想出了一些保護長城的辦法:
第一:加強衛生管理,讓一些民警去巡視,如果有尺攔人亂在城牆上畫,亂扔垃圾罰款。
第二:建一個「保護長城」的網站,呼籲准備去長城旅行的人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長城。
第三:寫一封信給管理長城的工作人員,讓他們在游覽長城的門票上的「游覽須知」上面寫上關於保護長城要注意的事項……
同學們, 做為中國的小公民, 保護長城,我們責無旁貸,我們要想盡辦法去讓長城恢復原來的樣子,使它永久地成為世界文化遺產,讓我們行動起來吧!
❽ 我們如何保護歷史文化遺產長城
保護長城,我大則老們應該:
1、文明旅遊,在長城參觀時不隨地丟垃圾,盯純不隨地吐痰;
2、政府應該頒布一批具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文件,對長城進行更全面、更滾升完善的保護;
3、國家應對長城進行定期的防護以及修復,同時應加強青少年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