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飛向太空的航程的寫作技巧
1、文章層次清晰,有條有理,轉折起伏,引人入勝。
文章的導語、主體、結尾三個部分清晰明確,讓讀者一目瞭然。導語寫中心事件,採用描寫式和評論式的寫法;接著是主體,加以闡發歷史事實。這一部分是按時間順序來安排結構的,把一個一個的事件貫穿起來。從1957年前蘇聯發射成功人造衛星說起,作為事件的背景,這個背景是與所報道的事件有著密切關系的詮釋性材料,因為蘇聯的發射成功才驚醒了剛剛建國的的新中國,才驚醒了有著千年夢想的中國人,也可以說是後來事件發展的最直接的原因。當時英國的《衛報》曾有文章寫道:「1957年蘇聯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發射讓英、美、中三國領導人大跌眼鏡。當時的中國領袖毛澤東在得知確切消息之後,不無失望地說:『我們怎麼能算得上一個大國?中國連一顆土豆都弄不到太空里去,更別說衛星了。』」接下來是敘述中國研究載人航天的征程:1960年2月19日先研製成功了太空火箭;1970年4月24日再發射成功第一顆人造衛星;再設想載人航天,可惜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搞下去;時間又到了1986年春天,「863計劃」實施,推動了航天事業的探索;1992年9月21日正式確定航天計劃;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發射成功;2000年1月9日,「神舟」二號又飛上了天;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發射升空;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號又成功發射;又回到了現在,2003年10月15日,真正意義的載人飛船「神舟」五號載著第一位宇航員楊利偉進入了預定軌道。時間、事件交待的清清楚,把中國人探索太空的歷程細致的敘述出來,了解了我們在太空探索中的艱難與曲折。總之,主體部分運用時間為經,事件為緯的交叉方式,以時間推進等手段來切割事件,構成若干側面,經過作者的精心組合剪輯將事件完整而利落地呈現於讀者面前。
2、具有一定的文學色彩。
一是借用文學手段,如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
採用描寫方法,在導語和結尾部分表現的最為突出。如導語部分:「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陽暉映著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聳入雲天的發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號飛船內,楊利偉——中國第一個航天員正靜候著一個舉國關注的時刻。」「上午9時整,隨著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巨型運載火箭噴射出一團桔紅色的烈焰,托舉著載人飛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再現了當時的情景,增加了新聞的生動性和形象性,給人以立體感和現場感。結尾部分:「在這個金色的秋日,這一刻終於到來了。在萬戶的飛天嘗試過了600多年後,又一個勇敢的中國人——楊利偉,向太空飛去……」而在這形象的描寫中又融入了作者深深的情感,面對著這千年夢圓的時刻,作為一個中國人誰不感到自豪和心情澎湃呢?我們在讀這些文字時,隨著文字的跳動,我們的心情也在跳動,這就是文章抒情的效果。不單是導語和結尾這些描述性文字如此,在其他段落,照應能體會出這種情感的存在。如第4段:「為了這個飛天夢想,一個古老的民族已經等待了幾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經努力了近半個世紀。」自豪感,蒼桑感交織在一起,讓人不禁回想那半個世紀中國航天人的曲折而不懈的努力。
二是語言富於韻味。
如「中國是嫦娥的故鄉,火箭的發源地,是誕生了人類『真正的航天始祖』萬戶的國度。在航天時代到來之際,中國,不能再一次落伍。」第一句用整句,第二句用散句,整散結合,抑揚頓挫,把中國的歷史和中國人的精神融合起來,收到了極好的效果。
B. 閱讀《飛向太空的航程》回答下列問題。1.文章開頭一段有什麼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寫輝映的朝陽、聳入雲天的發射架、乳白色的飛船和靜候著一個舉國關注的時刻的航天員——楊利偉,寥寥數語,勾勒了一幅靜謐的畫面,渲染了發射前緊張而激動的場面。 2.這段話指出了此次發射的重大意義,充分體現了民族自豪感,振奮人心,把讀者視線引到身邊具體可感的國家大事上,並自然而然地引起了下文。 3.「金色的秋日」除了實指十月份,還是喻指,表明經過了四十多年的辛勤耕作,中國航天人終於迎來了收獲的秋天,這里把試圖利用火箭飛行的人——萬戶和楊利偉並提,表現了古老的中華民族與生俱來的探索勇氣和卓越的智慧;又在古今的對比中顯現了現代人無比的喜悅和自豪感。(意對即可) |
C. 請分析一下《飛向太空的航程》文的結構。
新聞一般由導語和主體兩部分組成。導語放在開頭,由最新鮮、最主要的事實或者依託新聞事實的精闢議論組成;而主體則具體展開對新聞事實的敘述。本文導語部分是1、2、3段,點明這則新聞想要傳達的最主要的、最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射,這是一個舉國矚目的事件。後面的部分是新聞的主體,按照時間順序,敘述國人的飛天夢,以及為了實現這個夢想,科學家們經過的不懈努力。 另外,這篇新聞還是一種首尾圓合型結構。本文首尾兩部分記錄的是「神舟」五號的發射場景,中間則穿插了中國航天史的簡要回顧,二者很自然的銜接在一起。這是不同於一般新聞的地方。
D. 《飛向太空的航程》課文的主體部分中 作者回顧了中國航天事業中哪些具有重大
1957年10月4日,一枚頂端載著一個直徑58厘米鋁制圓球的火箭,夢幻般的升上了星空。
5月17日,毛澤東在中共八屆二中全會上提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錢學生負責制定人造衛星發展規劃草案。
1960年2月19日中國自己設計研製的第一枚液體火箭發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地將自己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天空,「長征」一號火箭首發成功!
1980年發射的返回式衛星已經和蘇聯的飛船重量相當
1986年3月863計劃出台。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會議,作出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
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神舟」一號實驗飛船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建成的載人航天發射飛向太空並於第二天准確著陸。
2000年神舟二號發射進入倒計時。
2001年1月1日,神舟二號發射成功!
2002年3月25日,神州三號發射成功,12月30日,神舟四號飛船在低溫嚴寒條件下發射成功
2003年,神舟五號發射成功,飛天勇士楊利偉順利進入太空。
E. 飛向太空的航程的寫作背景
寫作背景: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時整,一艘中國的載人火箭,從酒泉的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經過21個小時、60萬公里的繞行任務後,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內蒙古大草原上。這個行動的圓滿結束,向世人宣告了一個事實:繼雄霸太空40年的美國、蘇聯之後,中國已經成為第三個太空科技國家。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與回收,終於圓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飛天夢。在「神五」載人飛船研製的浩大工程中,陝西多家航天科技單位做出了重要貢獻。
諸如飛船的火箭發動機由航天六院提供,飛船逃逸塔動力系統由航天四院研製,航天時代公司的電子設備則為「神五」提供了「眼睛和耳朵」祖國的航天事業是千千萬萬獻身航天科技事業的幕前幕後英雄集體智慧的結晶,正是他們共同鑄就了共和國「神箭」,是他們共同托起了華夏「神舟」。
(5)飛向太空的航程ppt怎樣做擴展閱讀
飛向太空的航程的寫作技巧:
文章的導語、主體、結尾三個部分清晰明確,讓讀者一目瞭然。導語寫中心事件,採用描寫式和評論式的寫法;接著是主體,加以闡發歷史事實。這一部分是按時間順序來安排結構的,把一個一個的事件貫穿起來。
從1957年前蘇聯發射成功人造衛星說起,作為事件的背景,這個背景是與所報道的事件有著密切關系的詮釋性材料,因為蘇聯的發射成功才驚醒了剛剛建國的的新中國,才驚醒了有著千年夢想的中國人,也可以說是後來事件發展的最直接的原因。
當時英國的《衛報》曾有文章寫道:「1957年蘇聯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發射讓英、美、中三國領導人大跌眼鏡。
F. 飛向太空的航程一文為什麼要用很大的篇幅敘述中國航天史
「神舟」五號飛船升空,我們的是喜悅和自豪,卻很少知道為了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經努力了近半個世紀。所以我們應該把目光投向了歷史的深處,按照時間順序,敘述了中國的飛天夢以及我們實現飛天夢的艱辛過程。也正是因為把事件放在了歷史
G. 飛向太空的航程在開頭採用倒敘方法有何好處
倒敘手法的運用,突出了「神舟」五號成功飛向天空的歷史意義。作者用富有激情的語言寫了人類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響的發射一「神舟」五號載人火箭成功升上太空。
採用倒敘手法的原因是「神舟」五號升空是最近發生的值得中華民族紀念的重大事件,全國人民的目光聚焦於此。慶祝「神舟」五號成功升空,回眸歷史,敘述成功之不易,這正是這篇通訊的寫作緣起。
(7)飛向太空的航程ppt怎樣做擴展閱讀
《飛向太空的航程》這是一篇優秀的事件通訊報道,作者以大量的翔實的材料敘述了中國人近半個世紀的飛天夢想。敘事清晰,語言流暢生動。
本文標題有兩層含義:
其一,本文要傳達的新聞事實是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飛向了太空,並且取得了成功,標題可認為實指「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過程。
其二,中國的航天夢經過了幾代人不懈的努力終於取得了成功,標題也喻指這一探索過程。
全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導語。點明了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場面,具體說「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時間是2003年10月15日,地點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事件是中國發射載人飛船成功。
第二部分(2~26自然段),主體。敘述半個世界以來中國人的飛天「航程」。
第三部分(27~30自然段),回到導語重點內容。
H. 飛向太空的航程的兩層含義
本文標題有兩層含義:其一,本文要傳達的新聞事實是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飛向了太空,並且取得了成功,標題可認為實指「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過程.其二,中國的航天夢經過了幾代人不懈的努力終於取得了成功,標題也喻指這一探索過程.
I. 飛向太空的航程的導語,主體,結語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
文章的導語、主體、結尾三個部分清晰明確,讓讀者一目瞭然。導語寫中心事件,採用描寫式和評論式的寫法;接著是主體,加以闡發歷史事實。這一部分是按時間順序來安排結構的,把一個一個的事件貫穿起來。
文章開頭記錄了「神舟」五號升入太空的重要歷史時刻,然後以時間為順序,回顧了半世紀以來中國人的航天之路,最後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結束,全文結構嚴謹,是一篇典範的新聞佳作。
(9)飛向太空的航程ppt怎樣做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時整,一艘中國的載人火箭,從酒泉的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經過21個小時、60萬公里的繞行任務後,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內蒙古大草原上。這個行動的圓滿結束,向世人宣告了一個事實:繼雄霸太空40年的美國、蘇聯之後,中國已經成為第三個太空科技國家。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與回收,終於圓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飛天夢。在「神五」載人飛船研製的浩大工程中,陝西多家航天科技單位做出了重要貢獻。
J. 飛向太空的航程文章的導語,主體,結尾分別是哪些段落主要內容是什麼
《飛向太空的航程》一文回顧了中國人飛向太空的歷程。 文章開頭記錄了「神舟」五號升入太空的重要歷史時刻,然後以時間為順序,回顧了半世紀以來中國人的航天之路,最後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結束,全文結構嚴謹,是一篇典範的新聞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