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經骨疼痛是什麼原因
擴展閱讀
頭痛可能有哪些原因引起 2024-03-29 17:03:50
查閱電鍍資料怎樣網上 2024-03-29 16:31:23

經骨疼痛是什麼原因

發布時間: 2022-07-07 04:13:31

Ⅰ 小腿脛骨疼是怎麼回事

此傷病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學生基本技術差,在訓練中技術動作不規范,腳落地動作動作緩沖較差,使小腿受到較大的反作用力。訓練場地條件差,地面過硬,過多的集中練習,增加了小腿局部的負荷或學生訓練鞋減震差等以上原因使小腿脛骨處骨膜骨質的正常連接遭到破壞,引起脛骨處骨膜鬆弛或分離,造成骨膜粘連、腫脹、充血等。

一、治療方法步驟

1、 讓傷者坐在椅子上,在小腿脛骨處墊上毛巾或運動褲代替,將皮膚蓋住並綳緊,用食、中、無名指或掌跟部位沿著小腿脛骨內側面上來回搓壓。搓壓的力量讓患者感到有些疼痛即可。搓壓時間20至30秒。主要是使小腿脛骨內側面表皮發熱。

2、 用拇指指端摳刮的指法,沿著小腿脛骨的內側以密集的手法自下而上地向前移動摳刮。在摳刮時,在不同的點位可移動快些,在疼痛點移動要慢,在最痛點要稍微停頓一下,做連續摳刮幾下後再向前移動。做完一遍摳刮要用手指或掌跟在摳刮部位來回輕柔幾次,然後再進行下次摳刮治療。次數根據患者疼痛的輕重程度而定,輕者5—10次,重者10---15次為宜。

3、 治療後用雙手拍打小腿後群肌肉和患處進行輕按摩對小腿放鬆。這時患者應感覺到小腿脛骨疼痛明顯減輕,有一種輕快的感覺。

二、 緩解小腿脛骨疼痛的輔助療法;

1、 熱敷;用熱水燙洗患處或用熱毛巾放於患處,水涼後立即換熱水。每次熱敷時間20---30分鍾,熱敷可在午睡或晚睡前為好。通過熱敷可增加小腿部位的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有利於受傷部位的組織再生和修復。

2、 休息時應將小腿抬高,利於血液循環。有機會便應對小腿肌肉及患處進行按摩.

三、治療、恢復期間訓練應注意事項:

在治療、恢復期間進行正常訓練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備活動,使身體發熱,下肢的准備活動更要充分。在做大強度練習時,每個練習間歇,應對小腿進行放鬆或按摩。最後再次強調,准備一雙輕便耐磨具有減震功能的跑鞋必不可少!

受傷的學生在每次訓練後,應繼續重復做以上的治療和恢復內容,一般在一至兩周內,小腿脛骨疼痛即可消失。

Ⅱ 脛骨前痛是怎樣引起的

小學生在田徑、球類等項目中跑跳次數過多,就會感到小腿前面痛,有的小腿前麵皮下還有結節和腫塊,在做向後蹬地動作時有明顯的痛感。運動醫學上稱之為「疲勞性脛骨骨膜炎」。發生脛骨骨膜炎的原因是:運動時附著在小腿的屈拇(趾)肌群過多地收縮,過度地牽扯了附著部分,使該處骨膜和骨質的正常聯系遭到破壞,骨膜松馳或分離,骨膜下出血產生腫脹,甚至局部骨質脫鈣或發生斷裂等病理性改變,引起發炎,產生疼痛。疼痛輕的時候還可進行鍛煉,但要少用前腳掌跑,並用彈性綳帶把小腿包紮起來,練習量應加以控制。若腫脹明顯,疼痛劇烈,應暫停下肢訓練,進行休息與治療。採用按摩,或常用熱水袋熱敷,可加速局部血液循環,促進骨膜間滲出液體的吸收,傷痛可以消除快些。避免患脛骨疲勞性骨膜炎,對初參加鍛煉的人來說,關鍵在於預防。鍛煉時要合理安排運動量,掌握正確的動作技術,尤其注意動作的放鬆和落地的緩沖,同時注意少在過硬的地上做跑跳練習,更要注意做好充分准備活動。

Ⅲ 我小腿脛骨疼怎麼回事啊.>

脛骨痛症並不是一個具體的診斷,它只是用來形容脛骨下三分-後內側部分有疼痛及觸痛症狀的代名詞,其所包含的問題有
(1) 脛骨內側應力綜合症
(2) 應力性骨折
(3) 間隔區綜合症
這些問題普遍風於在硬地上跑跳的人士,例如:短跑、長跑、籃球、排球等項目運動員、健康舞愛好者及古典舞舞蹈家等。

簡介
(1)脛骨內側應力綜合症
骨膜、腱鞘、肌肉或骨間膜因為拉傷或機械性刺激產生發炎而引起的病症,一般症狀只會在活動時出現,休息時便很快消失。
(2)應力性骨折
由細微的骨折開始,其後可變成肉眼可可見的問題,患者的脛骨一般會有明顯的觸痛點,症狀會於劇烈運動時出現,最後邊所有負重活動甚至休息也會疼痛。
(3)間隔區綜合症
當運動時肌肉內的壓力增大,使骨膜間隙的隔區(前、外側、深後及表後)血液循環及組織功能受阻礙,患者只會在活動時有痛楚,休息時便很快消失,但觸痛可能仍然存在;情況嚴重時,被該間隔萄神經線所控制的地方亦會麻痹或有麻刺感。

脛骨痛症的誘因

(1)不合適的運動鞋 穿破舊、缺乏足弓保護及避震的運動鞋不能抵消腳跟著力時的重復震動,增加對骨的應力。鞋前端腳趾關節位置 部分要能伸屈自如,否則增加後間隔區的受力。
(2)足型及生物力 足部的柔韌性過高或者扁平足都會加強對脛骨後肌(部分負責支持內足弓)的應力,而足弓高則避震能力欠佳,加重脛骨的應力。
(3)下肢過度內收會增加足部內翻,因而增加了脛骨後肌的活動。足部過度內翻是脛骨內側應力綜合症的主要成因,跑步時髖部外旋及在田徑場上轉彎時過分亦會增加足部內翻;另外,前足著地的跑姿也會因為下肢增加受震而可能引起脛骨痛症。
(4)過重及體能狀況差 跑步時下肢所受的力度是個人體重的倍數,所以過重的人特別容易患上脛骨痛症。體能狀況越差,在同樣運動量下,身體的超負荷程度便越大,這些負荷在跑步時大部分是由外側及後間隔區的下肢肌肉承受。
(5)肌肉不平衡及熱身不足 趾長屈肌、小腿肌肉過緊及/或足內附肌過弱會導致脛骨痛症,適當的熱身可以增加肌肉的柔韌性及血液運流,否則會加速輕微拉傷及發炎現象。
(6)訓練地面不妥 經常在硬地上跑步會令肌腱勞損,使腓骨及脛骨承受扭力,在高低不平及山路上跑更會增加下肢的應力。
(7)訓練過度過多及過急的訓練容易使運動員患訓練過度綜合症

治療
(1)積極性休息 如果症狀嚴重及患病已久,運動員必需有一段時間的休息,避免進行引起痛楚的活動,但是仍然可以在水中跑步或踏單車。患應力性骨折者,需要有X光片證實傷口已經癒合才可回復完全正常的訓練。
(2)葯物 醫生處方的非類固醇性消炎葯一般亦有幫助。
(3)物理治療 冰敷及電療可以鎮痛及消炎的功效。另外,物理治療師亦會因應個別運動員的狀況,教授特別的伸展及增強肌力運動。
(4)鞋墊及運動鞋 擁有避震及糾正足部內反及扁平足功能的鞋墊可以幫助減低症狀,換掉破舊的鞋子吧!運動鞋要能適當地支持腳跟及足弓部分。

如果已接受傳統性治療四至六個星期;但症狀仍然持續的話,患者便可能需要考慮接受手術治療。

Ⅳ 運動之後脛骨很疼,怎麼回事

你這有可能是小腿脛腓骨骨膜炎。

跑跳練習中,身體重力以及支撐反作用力反復作用於下肢,其小腿肌肉附著骨膜處長期受到牽拉、摩擦,致使脛腓骨骨膜出現炎症。脛骨骨膜炎的發生主要與跑、跳過程中比目魚肌、趾長屈肌及腔骨前肌的猛烈收縮有關;腓骨骨膜炎則與拇長屈肌、腓骨長短肌的牽拉有關。

出現這種情況一般在休息一段時間後,疼痛會得到一些緩解,再運動就會再犯。治療的方法中葯外敷、按摩、針灸、熱敷、熱水泡腳等方法。另外運動前做好充分的准備活動、運動時穿著有彈性和鞋子、運動量逐漸增加等方法,也可以減輕炎症的發生。

Ⅳ 老年小腿脛骨疼痛

你好!首先祝你家老人早日恢復健康!沖著你的這份孝心,以下我來給你談談關於「小腿骨痛」的問題。
小腿的兩條骨頭,一個叫脛骨,就是小腿前面突出的那根;另一條叫腓骨,在小腿外側可以摸到。我們小腿運動的曲伸肌肉都附著在這些骨頭上。因此運動不當、肌肉收縮過猛,或肌肉的慢性牽拉,就可造成骨膜的損傷,形成骨膜炎症,就是骨膜炎。
……
2)治療方法
1. 適當控制下肢運動量:主要是控制用足尖跑或跳的動作,但不應停止練習,使下肢在不加重症狀的情況下,逐步適應過來。同時,運動前要做好准備活動,起碼每次運動前要有20分鍾的熱身;運動後加強局部按摩,並逐漸冷身。
2. 溫熱敷:早期可於訓練後用溫熱水(約50度)浸浴小腿,每次約半小時,對減輕炎症反應有良好效果。亦可局部用紅花油塗抹。
3. 疼痛較重,且局部摸到有小結節或腫塊者,可用桂黃散敷患處。
4. 穴位按摩:取坐位姿勢,由下至上、由輕至重兩腿交替進行。每天20分鍾。選取承山、昆侖、足三里、陽陵泉、豐隆、太溪等穴位。重點在小腿部承山、陽陵泉、足三里穴進行揉捏、按壓、點穴。
用溫水浸浴配合按摩治療,疼痛劇烈者在休息時要抬高患肢,緩解症狀。
……
愛心提示:經過調治,如果不見好轉,建議及時去醫院進行相關檢查,以便對症下葯。
以上回答如果滿意,請不要辜負我的一片好意,及時採納為答案。

Ⅵ 關於脛骨疼痛的問題

定義:
肌肉附著處和小腿前內側脛骨間的骨膜發炎。注意:「脛骨疼痛」是使用非常廣泛的一種說法,可以用來描述多種小腿損傷。這里所說明的脛骨疼痛特指前面描述的炎症。
症狀:
脛骨內側疼痛或觸疼,通常疼痛的部位在脛骨的下半段。疼痛或觸疼可能延伸到膝蓋
觸摸脛骨有疼痛感
開始跑步時疼痛感覺最劇烈,但是可能在跑步過程中消失,因為這時候肌肉變得松馳。脛骨疼痛不同於應力骨折(疲勞骨折),只有在進行負重活動(走、爬樓梯)時才感到疼痛

原因:
小腿肌肉過於僵硬
跟腱傳到肌肉附著處的應力過大
關節過度旋前(在沖擊下腳關節向內旋轉過多)
在很硬的路面上練習跑步,如混凝土澆灌的人行道
穿著不舒適或磨損嚴重的鞋
訓練過度,訓練負荷和強度增加過快
由於各種原因,初跑者更容易患脛骨疼痛。但是,最常見的是由於他們的腿部肌肉以前沒有用這樣的方式承受過應力

自我治療:
停止跑步,特別是在劇烈的疼痛緩解後。減少訓練負荷和強度,避免在起伏不平的路面上或下坡時進行奔跑
讓你的醫生或葯劑師給開你一個療程(5-7天)的非甾體類抗炎葯物(異丁苯丙酸/扶他林/雙氯芬酸鉀/美洛昔康)
對脛骨區域進行冰敷---10分鍾/2小時,以緩解炎症
自我按摩---用山菊油或消炎凝膠劑對肌肉進行按摩(沿脛骨內側方向)
拉伸腓腸肌和比目魚肌,保持30秒,緩慢放鬆,換另一隻腳重復,每天拉伸2-3次
記得在跑步之前進行充分拉伸
逐步地恢復跑步
一般情況下,完全恢復需要二至四周

醫學治療:
如果傷勢在進行自我治療兩周到三周後沒有好轉,進行物理療法
請矯形醫生或足科醫生為你定製矯形器控制關節過度旋前
如果物理治療對傷勢無效,用超聲波或X光對脛骨進行檢查、診斷,可能需要檢查是否有應力骨折

其它方式:
游泳,水池跑,健騎機(在低檔位)
不要做負重練習

預防措施:
拉伸腓腸肌和比目魚肌,保持每次拉伸30秒,緩慢放鬆,每天重復2-3次,記得在跑步之前進行充分拉伸

拉伸足底和小腿肌肉
1)將一個重物掛在腳上,保持腿的其它部分不要動,活動踝關節讓腳尖抬起、放下。也可以讓你的同伴握住你的腳,人工施加阻力。
2)將松緊帶(如自行車內胎)的一端固定在重物上,另一端套在腳上,移動腳抬起、放下,練習不同的肌群。

穿合適的鞋子,一些特殊的運動控製鞋和矯形器可以對踝關節過度旋前進行矯正。
在跑步後進行冰敷
在相對柔軟的路面上進行跑步鍛煉
避免進行跨越,這將會讓脛骨承受過多的應力
按訓練計劃逐步加強鍛煉
在訓練計劃中合理地安排休息

「前脛骨癥候群」一般用來形容運動過後,發生在脛骨(小腿骨)前側的疼痛感,當肌肉、骨骼與關節持續受到重擊與壓力,身體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無法負荷時便會發生;常見於運動員、入伍新兵,甚至中年的「周末運動員」身上,尤其在氣候剛開始回暖時特別容易發生。

過度使用肌肉是造成這種疼痛的一個主要原因。連接脛骨與踝關節的肌肉是由肌膜所固定,那是一層堅韌而無彈性的膜,就好像香腸的腸衣。當肌肉因為運動而自然擴張時,所產生的壓力會阻斷血流,造成疼痛。這種形式的脛骨疼痛是所謂的「外側肌腔隙癥候群」,常發生在田賽運動員(如足球員)或經常在堅硬地面跑步的運動員身上。

疼痛也可能來自骨骼的損傷,從壓力反應到骨折都有可能。舉例來說,在跑步期間承受的持續撞擊,可能在腿骨中造成極微小的裂縫。一般而言,只要適度休息,身體很容易自行修復這些微小的裂縫。然而,如果沒有充份的修補時間,這些小裂縫可能合並,成為壓力性骨折,形成如發絲般的裂縫;甚至成為完全骨折,也就是骨頭完全斷裂。

一般人要避免脛骨疼痛,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鞋中放置足弓墊,重新分配骨骼承受的重量;或是改成在比較柔軟的地面跑步。醫生也建議「活動式的休息」,也就是說,跑步的人可以暫時改為游泳或騎自行車。這種改變讓受損處有痊癒的時間,但心血管仍可維持從運動得來的益處。

運動之前是否應先暖身以預防傷害,是個爭議頗多的問題,兩方的說法都各有道理。根據本校從事的研究,我們建議緩慢的暖身期。我們相信,在身體從事更多激烈活動之前,最好先以10分鍾左右的漸進式活動當做准備。對於脛骨疼痛,一如生命中的多數事物,中庸之道似乎是最好的葯方。

Ⅶ 我的脛骨為什麼會疼痛

病情分析:您好,可能是骨頭運動損傷或者是應力性的損傷導致的找個x片,意見建議:

Ⅷ 長跑時出現脛骨前疼痛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脛骨前疼痛一種是脛骨前肌肉的疼痛,一種是脛骨的疼痛,也有可能是關節導致的疼痛。

  1. 脛骨前肌肉主要是脛骨前肌,過度的使用肌肉是造成肌肉疼痛的主要原因。當劇烈運動時或運動過後,由於脛骨前肌持續遭受壓力(肌肉因為運動而自然擴張),肌腔隙又比較小,壓力過大,壓迫血管,阻斷血流引起缺血而產生的疼痛。這種情況一般發生下運動程度較平時提高太多,身體無法承受這樣的負荷,所以建議跑步之前坐下熱身運動,長跑也要量力而行。

    以上歸根結底還是跑步時應力過大導致肌肉、骨骼或關節無法承受。所以我們跑步要適當為主,也不能超過肌肉的承受能力。我們也可以採取一些減少應力的措施,比如換一雙彈性好點的鞋,在更柔軟的地面上跑步等等。

Ⅸ 為什麼一跑步小腿前面的骨頭很痛

哈嘍,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語,每天都會有不同的精彩資訊分享給你。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走路沒啥感覺,一跑步小腿前面骨頭就疼,這是什麼回事?

下面我們來具體說一下。

第四 跑步的時候小腿前面的骨頭出現了疼痛,大部分情況下是長時間沒有進行體育運動鍛煉的時候,驟然進行大量的體育運動鍛煉引起的,長時間的進行跑步,從而會導致骨骼內反復的承受應力,到這骨頭內的壓力產生變化,出現疼痛。

意見建議:在進行跑步的時候,也容易引起小腿前方肌肉的纖維的收縮,也會導致局部酸性產物的堆積,也會引起疼痛。

Ⅹ 打球小腿脛骨痛

這是因為患有「前脛骨癥候群」的緣故。「前脛骨癥候群」一般用來形容運動過後,發生在脛骨(小腿骨)前側的疼痛感,當肌肉、骨骼與關節持續受到重擊與壓力,身體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無法負荷時便會發生;常見於運動員、入伍新兵,甚至中年的「周末運動員」身上,尤其在氣候剛開始回暖時特別容易發生。

過度使用肌肉是造成這種疼痛的一個主要原因。連接脛骨與踝關節的肌肉是由肌膜所固定,那是一層堅韌而無彈性的膜,就好像香腸的腸衣。當肌肉因為運動而自然擴張時,所產生的壓力會阻斷血流,造成疼痛。這種形式的脛骨疼痛是所謂的「外側肌腔隙癥候群」,常發生在田賽運動員(如足球員)或經常在堅硬地面跑步的運動員身上。

疼痛也可能來自骨骼的損傷,從壓力反應到骨折都有可能。舉例來說,在跑步期間承受的持續撞擊,可能在腿骨中造成極微小的裂縫。一般而言,只要適度休息,身體很容易自行修復這些微小的裂縫。然而,如果沒有充份的修補時間,這些小裂縫可能合並,成為壓力性骨折,形成如發絲般的裂縫;甚至成為完全骨折,也就是骨頭完全斷裂。

一般人要避免脛骨疼痛,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鞋中放置足弓墊,重新分配骨骼承受的重量;或是改成在比較柔軟的地面跑步。醫生也建議「活動式的休息」,也就是說,跑步的人可以暫時改為游泳或騎自行車。這種改變讓受損處有痊癒的時間,但心血管仍可維持從運動得來的益處。

運動之前是否應先暖身以預防傷害,是個爭議頗多的問題,兩方的說法都各有道理。根據本校從事的研究,我們建議緩慢的暖身期。我們相信,在身體從事更多激烈活動之前,最好先以10分鍾左右的漸進式活動當作準備。對於脛骨疼痛,一如生命中的多數事物,中庸之道似乎是最好的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