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如何通過why分析找出根本原因
擴展閱讀
ppt表格怎樣設置2種顏色 2025-09-19 01:43:39
微信照片太多怎樣下載 2025-09-19 01:33:52
怎樣測試電腦的反應 2025-09-19 00:13:47

如何通過why分析找出根本原因

發布時間: 2022-10-10 08:58:23

A. 5why分析法是哪五個步驟

5why分析法的五個步驟:

第一部分:把握現狀。

步驟1:識別問題

你開始了解一個可能、模糊或復雜的問題。你掌握一些信息,但一定沒有掌握詳細事實。這個步驟,要問「我知道什麼」。

步驟2:澄清問題

接下來的步驟是澄清問題。為得到更清楚的理解,要問「實際發生了什麼」「應該發生什麼」。

步驟3:分解問題

在這一步,如果必要,需要向相關人員調查,將問題分解為小的、獨立的元素。要問「關於這個問題我還知道什麼」「還有其他子問題嗎」。

步驟4:查找原因要點(Po C)

現在,焦點集中在查找問題原因的實際要點上。你需要追溯來了解第一手的原因要點。要問「我需要去哪裡」「我需要看什麼」「誰可能掌握有關問題的信息」。

步驟5:把握問題的傾向

要把握問題的傾向,要問「誰」「哪個」「什麼時間」「多少頻次」「多大量」。在問為什麼之前,問這些問題很重要。

第二部分:原因調查。

步驟6:識別並確認異常現象的直接原因

如果原因是可見的,驗證它;如果原因是不可見的,考慮潛在原因並核實最可能的原因。依據事實確認直接原因。要問「這個問題為什麼發生」「我能看見問題的直接原因嗎」「如果不能,我懷疑什麼是潛在原因呢」「我怎麼核實最可能的潛在原因呢」「我怎麼確認直接原因」。

步驟7:使用「5個為什麼」調查方法來建立一個通向根本原因的原因/效果關系鏈

要問「處理直接原因會防止再發生嗎」「如果不能,我能發現下一級原因嗎」「如果不能,我懷疑什麼是下一級原因呢」「我怎麼才能核實和確認下一級原因呢」「處理這一級原因會防止再發生嗎」。

如果不能,繼續問「為什麼」直到找到根本原因。在必須處理以防止再發生的原因處停止。要問「我已經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了嗎」「我能通過處理這個原因來防止再發生嗎」「這個原因能通過以事實為依據的原因/效果關系鏈與問題聯系起來嗎」「這個鏈通過了『因此』檢驗了嗎」「如果我再問『為什麼』會進入另一個問題嗎」。

確認你已經使用「5個為什麼」調查方法來回答這些問題:

「為什麼我們有了這個問題?」

「為什麼問題會到達顧客處?」

「為什麼我們的系統允許問題發生?」

步驟8:採取明確的措施來處理問題

使用臨時措施處理異常現象直到根本原因能夠被處理掉,要問「臨時措施會遏止問題直到永久解決措施能被實施嗎」。

實施糾正措施來處理根本原因以防止再發生,要問「糾正措施會防止問題發生嗎」。

跟蹤並核實結果,要問「解決方案有效嗎」「我如何確認」。

為什麼——為什麼分析法檢查清單。為確認你已經按照問題解決模型操作,當你完成問題解決過程時,使用這個檢查清單。

B. 5why分析法是哪五個步驟

第一、「現象」及「為什麼」的主語只有1個,使用「XX做了XX」的簡潔的句子來表達。

第二、在分析完所有的「為什麼」之後,反過來閱讀分析結果,確認論點是否合乎道理,是否出現思維跳躍。

第三、必須持有這樣的觀點,即這項「為什麼」如果不發生的話,前一項「為什麼」是否真的不會發生。另外,必須列舉出所有並列關系的因素。

第四、在找到與防止再發生對策相關的因素之前,必須一直往下進行「為什麼」分析。

第五、要特別注意避開牽強的「為什麼」,否則將會偏離分析方向。

第六、避開對人心理方面的主觀原因進行追究。

第七、要用詞精確,避免使用「不好」、「不夠」、「不到位」等類似的詞語。

第八、在同一個原因里不能同時描述原因和結果。

第九、對於作為標準的東西以及事物也應使用「為什麼」進行推究。

第十、認真地驗證現場以及實物,應把焦點放在致使該現象產生的內容上,並依據發生的原理/原則(或者是不會導致該現象產生的原理/原則)來進行分析。


(2)如何通過why分析找出根本原因擴展閱讀

准確的認識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千萬別忽視第一步:要向有關人員清晰陳述所發生的問題和相關信息,做到讓優化人員都了解要分析的問題是什麼,及時是不熟悉該類問題的人。

通過發生問題(紛爭)的現場與顯示其狀態的實物,可以了解到問題(紛爭)的詳細情況。

第一、通過現場、實物把握實際情況。要抓住問題發生的部位、地點、時間段、時間、發生頻率、種類、類型、狀態、比例等事實,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模擬情景再現。

第二、數據的掌握。整理歷史統計數據,獲取一定時期的統計數據作為案例分析的數值參考。

第三、了解問題部位的構造或原理。結構性產品,最好能畫出草圖以便能進行直觀分析;如果是原理性產品可以描繪工程略圖進行流程和原理分析。

C. 如何使用5Why

1 什麼是5WHY分析法? 所謂5why分析法,又稱「5問法」,也就是對一個問題 點連續以5個「為什麼」來自問,以追究其根本原因。 5why法的關鍵所在:鼓勵解決問題的人要努力避開 主觀或自負的假設和邏輯陷阱,從結果著手,沿著因 果關系鏈條,順藤摸瓜,直至找出原有問題的根本原 因。 2 5WHY分析法的運用
5WHY分析法到底怎麼用?

5WHY分析法到底怎麼用?

blackhappy
閱1153轉72019-08-01分享保存
1

什麼是5WHY分析法?

所謂5why分析法,又稱「5問法」,也就是對一個問題點連續以5個「為什麼」來自問,以追究其根本原因。

5why法的關鍵所在:鼓勵解決問題的人要努力避開主觀或自負的假設和邏輯陷阱,從結果著手,沿著因果關系鏈條,順藤摸瓜,直至找出原有問題的根本原因。

2

5WHY分析法的運用

如圖,沿著「為什麼——為什麼」的因果路徑逐一提問,先問第一個「為什麼」,獲得答案後,再問為何會發生,以此類推,問5次「為什麼」,或者更多,以此來挖掘出問題的真正原因。

雖為5個為什麼,但使用時不限定只做「5次為什麼的探討」,主要是必須找到根本原因為止,有時可能只要3次,有時也許要10次,如古話所言:打破砂鍋問到底。

經典案例

讓我們來看看豐田汽車公司前副社長大野耐一是怎麼通過運用5WHY法來找到工廠設備停機的根本原因:

有一次,他在生產線上發現機器總是停轉,雖然修過多次,但仍不見好轉。於是他詢問工人機器停機的原因。

於是出現了下面的問答對話:

★問題一:為什麼機器停了?

答案一:因為機器超載,保險絲燒斷了。

★問題二:為什麼機器會超載?

答案二:因為軸承的潤滑不足。

★問題三:為什麼軸承會潤滑不足?

答案三:因為潤滑泵失靈了。

★問題四:為什麼潤滑泵會失靈?

答案四:因為它的輪軸耗損了。

★問題五:為什麼潤滑泵的輪軸會耗損?

答案五:因為雜質跑到裡面去了。

經過連續五次不停地問「為什麼」,才找到問題的真正原因和解決的方法,在潤滑泵上加裝濾網。

如果員工沒有以這種追根究底的精神來發掘問題,他們很可能只是換根保險絲草草了事,真正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D. (-)采5why分析法。分析引發你在專業學中遇到的問題關鍵原因是什麼

(-)采5why分析法。分析引發在專業學中遇到的問題關鍵原因是:主要是必須找到根本原因為止,有時可能只要3次,有時也許要10次。該方法的本質是:打破砂鍋問到底。

所謂5why分析法,是對一個問題點連續以5個「為什麼」來自問,以追究其根本原因的方法。這種方法最初是由豐田佐吉提出的,豐田汽車公司在發展完善其製造方法學的過程之中也採用了這一方法。作為豐田生產系統的入門課程的組成部分,這種方法成為其中問題求解培訓的一項關鍵內容。

介紹

這種方法最初是由豐田佐吉提出的;後來,豐田汽車公司在發展完善其製造方法學的過程之中也採用了這一方法。作為豐田生產系統(Toyota Proction System)的入門課程的組成部分,這種方法成為其中問題求解培訓的一項關鍵內容。豐田生產系統的設計師大野耐一曾經將五問法描述為:「……豐田科學方法的基礎……重復五次,問題的本質及其解決辦法隨即顯而易見。」

E. 輕松搞定根因分析 -- 「5WHY」分析法其實很簡單

所謂「5WHY」分析法,又稱「5問法」,就是連續反復使用5次「為什麼」方式自問,以打破砂鍋問到底方式尋找問題的根本原因的方法。「5WHY」不限定必須或只做5次為什麼的提問,以找到問題根因為准,也許是3次,也許是10幾次都有可能。一般經驗而言,反復提出5次為什麼基本就可以尋找到問題的根因。

「5WHY」分析法是根據事實分析找到問題根源,給出治本對策的一個過程。「為什麼」的追問的越深入,發掘的原因就越逼近真實根本的原因。

整體的「5WHY」的基本思考方法如下:

最近發現大家知道使用5why分析法進行根因分析,但是經常出現找到的原因並非根因,那麼相應的制定的再發防止對策也是無效的。究其原因就是雖然知道「5WHY」的方法但是卻不會運用或者運用的方法不正確,導致不能夠找到問題真正的根因。那麼該如何做呢?接下來介紹一下具體的分析過程注意事項。

一般而言,「5WHY」從三個層面來實施:

一、為什麼會發生?從「製造」的角度。

二、為什麼沒有發現?從「檢驗」的角度。

三、為什麼沒有從系統上預防事故?從「體系」或「流程」的角度。

每個層面連續5次或N次的詢問,得出最終結論。只有以上三個層面的問題都探尋出來,才能發現根本問題,並尋求解決。那麼如何做才能確保根因分析的正確和成功呢?

站在組織級視角來尋求改善組織體系/流程和系統性問題。 這是最基本的立場。通常情況下,很多人站在個人的立場和視角進行問題分析,往往只能找到比較表層的原因,不能找到管理層面,體系架構以及組織級層面的問題。

確保根因分析成功的3個關鍵視點:

〇[為什麼]要從個人轉向組織/體系/系統層面。

〇[為什麼]要從主觀意識轉向具體行動。

〇[為什麼]的主語設定成「我們」。

1)整理問題點,並根據事實進行分析。

正確的把握現象是非常重要。

分析質量取決於對深究分析之前的當前情況的把握程度。

沒有通過確認現場就判斷出問題的原因是站不住腳的,是沒有道理的。

想像要以能夠可見而簡單易懂的形式記錄保留下來。(圖文影像最好)

2)找出所有的要因,事先不要考慮是否真的針對這些要因採取對策!

有很多原因是不是顯而易見的,要將這些要因都可見化的描述出來。

3)採用復眼分析,也就是說相關的人員都要參與進來。

不要僅僅根據個人假設或猜測來決定!

如果是通過某個人主觀性先入為主的來判斷分析,那麼將對策偏離了方向也不會被發現。

問題發生後要盡早的讓當事人參與進來進行分析。

4)不要試圖進行「責任轉嫁」,通過原因分析將責任轉移到外部環境和己方以外的其他方面上是比較嚴重的問題。

對於[為什麼分析]要嚴謹[責任轉嫁]!首先,應該考慮不受外部環境影響的工作機制!但是,如果外部環境真的是「根因」的話,那麼就要分析改進它。[責任轉嫁]的思維的結局→最終原因總是[別人不好]。

5)最初的「為什麼1」,要從問題現象的根本的原因開始分析。

導致問題現象必然發生的直接行動,現象/事件/事態/實物因素等要記錄下來。(「我忘了忘了」不好)

訂購數量有誤!→為什麼?我在訂單上寫了錯誤的號碼。

漏水!              →為什麼?某處必須有空隙(洞)。

注)『為什麼1』在開始時會影響『為什麼2』以後的分析,因此這非常重要。

6)對於「為什麼1」,要將「發生要因」和「流出要因」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引起問題現象發生的直接原因」和「沒有發現錯誤導致問題流出的直接原因」都分別記錄下來。

7)「現象」或「為什麼」的句子以簡短扼要的「〇〇〇做了〇〇〇」的形式記錄下來。

比較重要的是如果有主人公的話,那麼要明確是『誰』。

8)准確地掌握現象,不要粗略的表述,建議採用5W1H方法明確的表述

如何捕捉現象(如何寫)非常重要,5W1H方法描述。

詞語含義很重要,不要有模糊含義的詞語。

9)根因分析完成後,一定要從最後一個「為什麼」反向的追溯到「問題的現象」,確認反向邏輯在理論上也是正確的。

原因分析時的邏輯是「發生了〇〇〇→為什麼?→因為〇〇〇」,而反向驗證的邏輯是「因為 〇 〇〇〇,所以〇〇〇」。

10)不要遺漏並行關系的要因。

「存在單一的線性的原因引起問題的發生」幾乎很少或者是不可能的。相反的,往往是「多個原因相互共同作用」才引起問題的發生。要對問題發生的「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進行檢查是否遺漏並推進分析。 

11)要持續的追問「為什麼」,直到出現能夠制定預防復發措施的原因為止。

最後一個原因必須是確保可靠和有效的能夠被解決的因素。

12)只寫出被認為與正常情況不一致(異常)的客觀差異事實。

例如:「因為非常的忙」這樣的描述不是異常描述,如是「工作負荷達到150%以上的情況已經持續一周時間了」這樣的描述,就是一個基於和正常情況進行比較得出的明確的客觀的異常情況。

13)避免追究面向人的心理方面的原因。

 人心裡方面的因素是不容易被管理和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的。

避免追求心理方面,才能夠將「為什麼」指向可用於確保預防復發措施的設備和管理機制等方面的原因。

14)不要是使用「〇〇〇不好/很壞」或「〇〇〇不充分」這樣的句子來描述問題。

要能夠明確的將與標准或正常情況進行對比出的異常情況的客觀事實描述出來。

比如「材料不好」這是一個主管判斷不是事實,如果具體地說「材料的耐熱溫度低」就比較具體和客觀了。

15)在進行關於事物的性質・狀態進行分析時,事物比較的對象/基準以及發生頻度等情況要明確化並盡可能量化。

事物的大小,長度,高度等要素在分析表述時,要有對比的基準,以及引發問題發生的條件要明確出來。例如「溫度比設定的溫度高了5度」等。

16) 在分析由於人為錯誤的原因導致的問題時,不僅僅關注當事者本人的問題,也應將思考方向指向「工作機制/輸入信息/周圍相關人/管理・監督者」等。

17)通過「現場」、「現物」、「現實」(3現主義)來盡早確認分析出的「根因」是否是真正的原因。

在分析的過程中,如果能驗證「根因」是否正確,那麼要盡快的在發生現場或現物中進行確認,通過進行聽證、分解調查、測量、再現實驗等手段盡快驗證。

18)不僅要考慮發生事件本身的永久性對策,還要考慮到同類型類似的橫向問題,擴大視野分析是否存在上層系統和機制的問題,並思考系統性預防措施。

所謂5why分析法,又稱「5問法」,就是連續反復使用5次「為什麼」方式自問,以打破砂鍋問到底方式尋找問題的根本原因的方法。5why不限定必須或只做5次為什麼的提問,以找到問題根因為准,也許是3次,也許是10幾次都有可能。一般經驗而言,反復提出5次為什麼基本就可以尋找到問題的根因。

F. 5why分析問題的三個維度

上一篇,我講了關於上班微信閑聊這個案例,我們通過5個why已經找到根本原因是「產品過時」。

到這一步,是否就結束了呢,我猜一猜各位看官,答案「是」與「否」都會有。回答「是」的夥伴,會專註解決產品過時的問題,回答「否」的夥伴,你一定覺得似乎還有什麼不妥當的,即便解決了產品過時的問題,下次還有人上班打游戲咋辦呢,這個部門的員工不這樣做了,那個部門的又開始了,難不成都是產品過時了?

這就是5why分析法的妙處,不僅僅要由著表面問題挖出潛在的原因,不能停留在知道什麼出了問題或者發生了什麼故障,還需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是怎樣出現的,以及最初為何管理上出現了漏洞。

5why分析問題有三個維度
1)直接原因:為什麼直接原因會發生?
2)探測原因:為什麼直接原因沒有被檢測出來?
3)體系原因(業務流程):為什麼先前整個體系會失效?

仍然用上班微信閑聊為例,之前我們分析的屬於直接原因維度。接下來,我們來看另外兩個維度。

1、探測原因
-為什麼這件事之前沒有被發現?
-管理人員責任心不夠

-為什麼這件事之前沒有被發現?
-管理人員太忙碌,沒有觀察員工的工作
-為什麼管理人員太忙碌?
-管理人員什麼事情都自己在做
-為什麼管理人員什麼事情自己都在做?
-管理人員不善於授權

兩個組問題得出了不同的答案,我們這里是虛擬問答,如果放在現實中,有可能答案就是第一個,那麼一個為什麼就找到了問題;如果是第二組問題的答案,那麼要培訓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

2、體系原因
-為什麼管理體系中給這件事提供了可能?
-公司規章制度中沒有約束上班微信閑聊這件事
假如我們在規章制度中寫上了微信閑聊要受處罰,那麼我想問,你如何檢查他是用微信閑聊,雖然有那種類似偵探的可以給人查看微信聊天記錄的武器,但只要企業想樹立口碑就不會干這樣讓人惡心的事。所以,這樣的回答就回到了上一篇中講到的一個問題,答案是不可控的。

宜疏不宜堵,轉換個視角,如何能夠從管理體繫上做到不給員工微信閑聊的環境呢?工作量飽和是首要考慮項,當工作量足夠時,即便閑聊,也不會多。我們嘗試從這個維度上來提問。
-為什麼管理體系中給這件事提供了可能?
-員工的工作量沒有核算過
-為什麼員工的工作量沒有核算?
-沒有人意識到這個問題&沒有人懂怎麼核算

2個為什麼問到了答案,如果是沒有人意識到這個問題,那麼現在清楚要做了,就開始吧。如果是後者,那就找個會做的人來這個設計。當然現實中還會因企業情況有迥異的答案。這里不是我們探討的。

小結一下,當我們運用5why分析問題時,會出現已經找到根本問題了,但過一段時間還會出現類似的現象,此時不要著急,不是你找到的問題偏了,而是這個問題太復雜,還有有些隱藏的影響到這類不良現象的原因。所以,我們需要從三個維度提問:
1)為什麼出現這個問題?(直接了當的提問)
2)為什麼之前沒有發現這個問題?(轉一個角度,問檢查&檢測的問題)
3)為什麼系統中給這個問題的發生提供了可能性?(上升一個維度,向流程、環境提問)

G. 5why分析法

日常生活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這么一種情況,在面對一個陌生項目或者一件棘手事情時,往往會覺得能力不夠,沒有思路,手足無措,可是有的人卻能胸有成竹,從容不迫,結果自然是迥然不同。

那麼造成結果差異原因是什麼?是能力還是閱歷差異?我認為這不僅僅是能力和閱歷的問題,更深層次的是思維方式差異!介紹一種常用的思維方式,經過長期訓練思考,能夠一針見血的識別出問題關鍵所在。

「5why分析法」是利用好奇心處理問題的一種方法。

5why——對一個問題點連續連問5個為什麼,逐漸抽絲剝繭,找到問題的本質原因。

它的提出者曾在汽車問題中用這一理論:

問題:我的汽車無法啟動。

為什麼?電池電量耗盡(第一個為什麼)
為什麼?交流發電機不能正常工作(第二個為什麼)
為什麼?交流發電機皮帶斷裂(第三個為什麼)
為什麼?交流發電機皮帶遠遠超出了其使用壽命,從未更換過(第四個為什麼)
為什麼?我一直沒有按照廠家推薦的保養計劃對汽車進行過保養和維護(第五個為什麼,根本原因)

工作中我們也可以試著使用5why分析解決問題:

問題:我的工作沒有完成

為什麼?時間不夠完成全部工作(第一個為什麼)
為什麼?工作時沒有分清主次(第二個為什麼)
為什麼?對重要與否的判斷有誤(第三個為什麼)
為什麼?沒有養成正確的思維方式(第四個為什麼)
為什麼?沒有進行認知更新(或其他原因)

實際運用中,還可以將次數擴展,直到找出根本原因。

1、5why的總指導方針

①用創新性思維思考,可以天真、可以異想天開的去分析;

②要絕對的客觀,確認所描述的狀態為事實,而非推斷、猜測,可以的話,使用數據進行說明;

③不要認為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④如果你自己不完全熟悉過程,就組建一個相關部門組成的小組來完成分析。

2、5why的10原則

1、「現象」及「為什麼」的主語只有1個,使用「哪裡發生了什麼」的簡潔的句子來表達。

2、在分析完所有的「為什麼」之後,反過來閱讀分析結果,確認論點是否合乎道理,是否出現思維跳躍。

3、必須持有這樣的觀點,即這項「為什麼」如果不發生的話,前一項「為什麼」是否真的不會發生。另外,必須列舉出所有並列關系的因素。

4、在找到與防止再發生對策相關的因素之前,必須一直往下進行「為什麼」分析。

5、要特別注意避開牽強的「為什麼」,否則將會偏離分析方向。

6、避開對人心理方面的主觀原因進行追究。

7、要用詞精確,避免使用「不好」、「不夠」、「不到位」等類似的詞語。

8、在同一個原因里不能同時描述原因和結果。

9、對於作為標準的東西以及事物也應使用「為什麼」進行推究。

10、認真地驗證現場以及實物,應把焦點放在致使該現象產生的內容上,並依據發生的原理(或者是不會導致該現象產生的原理)來進行分析。

總結

5why分析法是一種找到問題真因的診斷性技術,被用來識別說明因果的關系鏈,通過不斷提問為什麼,最終找出真正的第一因。用中國古代成語來說就是「打破砂鍋問到底」,體現的是鍥而不舍,不斷探索、追本溯源的精神。

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去克服自己的主觀臆斷,碰到問題,多問幾個為什麼,持續的追問自己,沿著因果關系鏈條,撥開層層迷霧,相信一定能夠找出問題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