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寶寶不停哭鬧是為什麼
寶寶不停哭鬧是為什麼
寶寶不停哭鬧是為什麼,哭泣是寶寶情緒語言的一種表現方式,當寶寶不停的哭鬧時,寶爸寶媽們該怎麼處理?其實寶寶的哭泣是有訴求的,不停的哭也會影響健康,那麼接下來就來了解一下寶寶不停哭鬧是為什麼 。
寶寶不停哭鬧是為什麼1
第一、寶寶哭鬧不止發生後,要了解清楚原因,如果孩子是餓了,就要及時給孩子沖奶粉,孩子喝了奶粉還有哭鬧不止的情況,就要看孩子是不是因為生理性的問題出現的哭鬧不止現象。
第二、哭鬧不止問題發生後,可以考慮是環境因素,環境的過冷過熱,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只不過孩子不會提出意見,所以就會哭鬧,在這個時候父母要時刻留意和觀察孩子的情緒和行為變化。
第三、和習慣有關系,孩子的生活習慣如果有了規律,偶爾給孩子變化規律,孩子的心理上也會受到影響。所以,有一個合理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對於孩子的情緒非常重要。
第四、腸絞痛或者是疾病因素,孩子在成長發育過程中非常容易產生腸絞痛疾病,這和孩子的腸道沒有發育完善有關系。所以,在產生疾病後,要盡快到醫院去做檢查,了解清楚孩子哭鬧不止和哪一種疾病有關,必要的時候要對嬰兒進行針對性的`安撫,哭鬧的引導學習。
第五、孩子哭鬧不止和孩子的心理狀態有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心理上的變化一天一個樣,父母要注意時刻的陪伴,要讓孩子形成一個合理的心態,不要讓他們有害怕,擔心,恐懼的情緒,這樣不光會對心理健康造成影響,對孩子成長發育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階段。
在發生孩子哭鬧不止的現象後,要把孩子抱在懷里四處走動,讓他們不至於太過無聊,而且在搖晃的過程中,也有助於孩子進入睡眠,但千萬不要劇烈搖動,孩子還沒有發育好,尤其是大腦部位的劇烈搖晃,就會對孩子的大腦部位造成影響。
寶寶不停哭鬧是為什麼2
寶寶哭泣的原因
寶寶哭泣所表達的訊息大約可分為三類型:
一、生理原因
1、肚子餓
2、太熱或太冷
3、尿布臟或濕
4、想睡覺
5、受到驚嚇
二、病理原因
常引起寶寶哭鬧的不適症狀如下:
1、腸絞痛
2、脹氣
3、腸套疊
三、心理原因
1、陌生環境或照顧者
2、討抱抱
如何安撫哭泣寶寶
1、襁褓法:
有人認為緊緊包裹起來會讓寶寶哭得更厲害,其實不然。因為寶寶在媽媽的子宮中是被緊緊包裹著的,所以一旦胳膊被包裹起來,他們會更有安全感。
做法:襁褓包裹寶寶也有技巧,不要把寶寶全身垂直包住,應該盡量把寶寶的手臂裹緊,而把腿放鬆,否則會影響寶寶髖部發育。
2、側卧法:
寶寶哭鬧時,許多父母習慣把寶寶仰抱,但仰著會讓寶寶有一種往下掉的感覺。
做法:安撫寶寶時,不要讓寶寶的臉對著媽媽的胸口,聞到母乳的味道會讓他更容易哭鬧。正確的方法是讓他臉朝外,側卧,讓寶寶回到在母體中時最傳統的姿勢。
3、吮吸法:
寶寶在預產期前3個月就開始練習吮手指了。吮吸不僅能緩解寶寶的飢餓感,更重要的是會激活大腦的鎮靜神經,將寶寶帶入深層次的鬆弛狀態。
做法:要提醒年輕媽媽的是,給孩子吮吸奶嘴時,不要把奶嘴掛在寶寶脖子上,以免傷到寶寶,也不要在奶嘴上沾糖。
『貳』 解讀寶寶哭鬧有方法 原因出在這些生心理因素
新生兒經常哭鬧不休,恐怕是最考驗新手爸媽耐心的時候了!其實,寶寶每個階段的哭鬧各有不同原因,滿月前通常是肚子餓、尿布濕、想睡;隨著成長,哭鬧也成為寶寶表達感受的方式。大部分的哭鬧可分為生理面與心理面兩大因素。
【生理面】
寶寶哭泣通常是由於生理需求或身體不適,大部分可歸納以下6點原因:
1.肚子餓
當寶寶哭時,爸媽不免會先想到是不是肚子餓了,陳燕菁護理長表示,剛出生的寶寶想喝奶時都會有強烈的吸吮反射,通常會越哭越用力,發出「ma〜ma」的音節,哭泣時也會噘嘴、頭轉來轉去以尋乳。喝完奶的2~3小時後,也消化得差不多了,因此,若這時候寶寶會哭,只要觀察是否有轉頭尋乳、吸手指等徵象,就可能是肚子餓了。
2.腸脹氣
有時寶寶哭鬧是腸脹氣而感到不舒服,建議媽媽平時要有觀察的習慣,可在餵奶前1小時或餵奶後2小時,用手輕輕壓腹部,如果肚子軟軟表示沒脹氣,若敲敲肚子有鼓脹感,可幫寶寶順時針方向 *** 。陳燕菁護理長補充,當寶寶因為肚子餓而哭鬧時,可以在餵奶前先拍嗝,比較不會因哭鬧吸入過多空氣,導致脹氣喝太少,之後又得斷斷續續地喂,盡量一次喝足夠的量較為規律。
3.太熱或太冷
新生兒對於周圍溫度變化的適應還未成熟,許多長輩或父母都會擔心寶寶冷,將他們包得像粽子一樣,使體溫升高,也容易起熱疹。此外,當外出溫度較低時,由於寶寶的血液循環運作尚未成熟,太冷時,皮膚會呈紫色,或是手腳冰冰涼涼、發抖就要注意。
『叄』 寶寶哭鬧有哪7個常見的原因
1、餓了或吃得太飽。
餓了要吃的寶寶會大哭;吃得太多難以消化,寶寶也會哭。現在最常見的是後者。
很多家長給寶寶喂得太多、太頻,只要寶寶吮吸就給他吃,殊不知新生兒有吸吮反射能力,即使不餓,奶嘴放到嘴邊,也會用力吸吮,導致吃得太飽,身體不舒服,大哭不止。
應對方法:一般而言,小寶寶隔2—3個小時就要吃一次奶,母乳喂養的話遵循按需喂養,人工喂養的話不要一下喂得太多、太急。
2、尿了或拉了。
寶寶一般出生一周後每天小便在6次以上,大便次數也可能較多。如果寶寶尿了或拉了,尿布裹著可能讓他感到不適而啼哭。
應對方法:及時幫寶寶更換尿布。6個月前的嬰兒晚上睡覺時,最好選用尿不濕,以柔軟、吸水、透氣的為佳,一晚上至少換兩次,即4小時更換一次。
3、缺鈣。缺鈣的寶寶夜間常常煩躁不安,還會出現多汗、枕禿、發育遲緩等症狀。嚴重者還可能引發佝僂病。
應對方法:多帶寶寶曬太陽,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維生素D和鈣劑,定期體檢。
4、受到驚嚇。
白天帶寶寶到人多嘈雜的公共場所、突然改變生活環境、更換帶孩子的人、看成人化的電視節目等,都可能使寶寶受到驚嚇,表現為半夜驚醒,哭鬧不安,表情緊張。
應對方法:不要為了「長見識」帶寶寶去過於喧嘩的場所,避免寶寶直接接觸使他害怕的事物。夜裡寶寶驚醒時要及時安慰擁抱,用身體接觸和語言安慰讓寶寶平靜下來。
5、太冷或太熱。
有些家長怕寶寶冷,睡覺前就把他包裹起來,長時間捂著會讓寶寶不舒服;還有些寶寶晚上睡覺愛踢被子,家長如不及時發現就會凍著他。加上寶寶自身調節體溫的能力還不夠強,因此,寶寶很容易因為溫度過高或過低而啼哭。
應對方法:盡量將室內維持在23℃—25℃,不要給寶寶穿得太厚,可以嘗試使用睡袋。
6、新生兒腸絞痛。
新生兒無故的哭鬧,難以安撫,頻繁吃奶,吃過奶之後仍然哭鬧,哭鬧時小臉漲得通紅、下肢蜷曲,很可能是腸絞痛造成的。
應對方法:在3周—4個月大的寶寶中,腸絞痛很常見,隨著年齡增加會消失。寶寶出現腸絞痛時,家長可以豎抱,輕輕安撫,也可以順時針按摩寶寶腹部,幫助減輕疼痛。
7、想睡覺了。
嬰兒還不會自己入睡,感到困了或者想睡覺的時候也會哭鬧。
應對方法:哄寶寶好好睡一覺。最好的辦法是,給寶寶建立規律的作息,這樣就能在寶寶哭鬧之前就哄他入睡了。
『肆』 嬰兒哭鬧什麼原因
嬰兒哭鬧什麼原因
嬰兒哭鬧什麼原因,其實做嬰兒比做大人簡單的多,要求並不會太高,需求也不會太多,嬰兒哭鬧什麼原因是爸爸媽媽好奇的,我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嬰兒哭鬧什麼原因的相關資料。
嬰兒哭鬧什麼原因1
1、寶寶餓了
飢餓是新生兒哭鬧最常見的原因。寶寶越小,哭鬧的原因越有可能是因為肚子餓。不過寶寶出生後的頭一兩天是例外,因為那時候有些寶寶確實是吃得少。如果你是母乳喂養,當你了分泌少量初乳,並且在分娩後第三天左右注意到自己「下奶」,可能會有更強的意識。
寶寶的胃很小,吃不了太多。如果寶寶哭鬧,你就試試給他餵奶,因為他很可能是餓了。他也許不會馬上停下來不哭,但只要他想吃,就讓他一直吃,等他吃飽了,就不會再鬧了。如果寶寶吃飽了還是哭,那有可能是因為他還有別的要求。
2、寶寶需要換衣服或換尿布
如果寶寶的衣服太緊或尿布臟了,他們一般都會非常敏感地鬧起來。有的寶寶如果需要換尿布,他會馬上讓你知道,特別是當他的皮膚已經受刺激時。但也有寶寶尿布臟了好像也不在乎,還覺得挺暖和、挺舒服的。
不管你的寶寶屬於那一種類型,尿布臟不臟很容易檢查出來,你也可以趁機發現尿布包得是否太緊或者是不是寶寶的衣服讓他感覺不舒服了。
3、寶寶感到太熱或太冷
有些新生兒換完尿布或者洗完澡後,不習慣皮膚光光的感覺,而願意被暖暖和和地包起來。如果你的寶寶也是如此,你很快就能掌握該怎麼給他快速換好尿布,好讓他安靜下來了。不過,也要注意別給他穿多了,以免寶寶過熱。原則上,寶寶需要比你多穿一件。
寶寶睡覺時也是這樣,如果太熱,就給他少蓋點,如果太冷,就給他多蓋點。寶寶的手腳通常都會稍微涼一些,所以要知道寶寶是冷是熱,你應該摸他的肚子。寶寶的房間溫度最好保持在18°C左右。
4、寶寶想要你抱
有些寶寶就是想讓大人多抱抱。大一點兒的孩子可能只要看到你在房間或聽到你的聲音就覺得很安心,但新生兒一般都得抱著才滿足。如果寶寶已經吃飽了,也換了尿布了,那他哭可能只是想讓你抱抱他。
你也許擔心總是抱寶寶,會把他慣壞,但在最初幾個月里,這是不可能的。不同的寶寶對抱的需求也不一樣。有的寶寶可能總是需要你的關注,有的寶寶卻能很長時間自己安靜地待著。如果你的寶寶想讓你抱,那就抱抱他吧。把他放在前置式嬰兒背包里,你就能騰出手干其他事情了。
5、寶寶想睡覺
你可能會覺得小嬰兒應該想睡就能睡,不管是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然而,如果你的寶寶受到的刺激過多(比如家裡來了很多客人),他可能反而會因為刺激過度而難以平靜。
剛出生的寶寶不能一下子接受太多刺激,比如光線、聲音、被人抱來抱去等。很多父母都發現,家裡來人後,寶寶哭鬧的時間就比平常多。
如果你發現寶寶哭鬧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那可能就是他通過哭來表達「我受夠了!」如果你能把他帶到安靜的地方,慢慢減少對他的刺激,他可能會先哭一會兒,但最終會睡著的。
6、寶寶身體不舒服
如果你剛喂完寶寶,也沒有發現什麼讓他不舒服的地方(寶寶可能會因為一些很細小的東西而不舒服,比如一根頭發纏在他的腳趾上了,或者衣服上的標簽扎他了等等),但是他還是哭時,你可以考慮量一量他的體溫,看他是不是病了。
寶寶生病後的哭聲跟餓了或者煩了時的哭聲不一樣,可能更急或更尖。同樣地,如果一個平常總哭的寶寶突然變得異常安靜,那也可能說明他有問題。不管是哪種情況,如果你覺得不對頭,一定要帶他去醫院。
7、寶寶哭鬧的其他原因
有時你可能搞不清楚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很多新生兒都會一陣陣地煩躁不安,很難安撫。這種情況可能會持續幾分鍾,也可能會持續幾個小時,變成腸絞痛那種大鬧。
腸絞痛是指寶寶每周至少3天,每天至少哭鬧3個小時。很多家長都覺得有腸絞痛的寶寶很難安撫。不過雖然沒有什麼特效方法,但腸絞痛的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3個月。想想這種情況遲早會過去,你可能就會覺得好受些了。
總之一定要細心,孩子不會無緣故的哭鬧,細心地觀察一下孩子,看有沒有不對勁的地方,就算腳趾頭上纏根頭發對嬰兒來說都是痛苦的`。
嬰兒哭鬧什麼原因2
嬰兒哭鬧不止
嬰兒哭鬧是一種本能反應,嬰兒通過這種方式來向身邊的媽媽表達自己的情緒,是與父母交流的方式和對內外環境刺激與要求的特殊語言,也是主要的活動和鍛煉。嬰兒哭鬧不止主要是指嬰兒哭鬧持續不停止,哭,可以使嬰兒胸廓和腹部的活動加大,使喉部發育加快。如何辨別嬰兒哭鬧的含義,媽媽也要懂得。嬰兒哭鬧不止主要分為兩種,包括病理性嬰兒哭鬧不止和非病理性嬰兒哭鬧不止。非病理性嬰兒哭鬧不止包括「冷、熱、餓、尿、便、困、怕」等;病理性嬰兒哭鬧不止指異常的啼哭,如感染,疼痛等。
嬰兒哭鬧好嗎
嬰兒哭鬧是嬰兒和家人交流的主要方式。嬰兒哭鬧好嗎?從某種角度分析,嬰兒哭鬧時一種健康表現,那是嬰兒告訴媽媽,他需要你。如果做媽媽的能讀懂嬰兒的哭鬧、姿勢和平常的行為,那麼媽媽和嬰兒的關系一定會更加親密。在嬰兒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應該學著傾聽嬰兒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傾聽就是媽媽要集中注意力,用觀察的心態去傾聽,而不是以焦急憂慮的心態對待嬰兒。
嬰兒哭鬧好嗎?嬰兒啼哭時,閉眼張嘴、雙臂伸屈,兩腿亂蹬,是一種良好的健身運動,不僅鍛煉了神經肌肉的功能,而且增加肺的擴張,加大了肺活量,有利於氣體交換;同時,加速了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另外,嬰兒哭鬧一般是由於飢餓、口渴、疾病、尿濕等到原因造成,因而媽媽應根據具體情況,查明原因,及時解決,這對嬰兒的發育成長是很有好處的。
嬰兒哭鬧什麼原因3
什麼叫嬰兒過度哭鬧?
簡單地說,是嬰兒在沒有發熱,也沒有家長能夠察覺的明顯誘因的情況下出現的突發的劇烈哭鬧或者煩躁。
嬰兒過度哭鬧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絕大部分的情況無害,但是也有比較嚴重的病因,需要請兒科醫生進行詳細的問診,比如近期發生的事件、近期的免疫接種史、用葯、便秘、嘔吐、腹瀉、便血、發熱、外傷、過度刺激、飲食結構的改變、可疑物品的攝入、嬰兒發病時所處的位置以及父母關於嬰兒哭鬧原因的推測。父母對於嬰兒哭鬧原因的推測有時會作用,但正確率不足一半,與父母的問診中有20%的可能性能夠找到有用的線索。
嬰兒哭鬧時的常見安撫方式
搖動,抱在懷里或者放在小推車里輕輕來回搖擺。
輕輕撫摸寶寶的頭,輕拍或撫摸他的後背、前胸。
懷疑是鬧覺,小月齡寶寶(3個月以下)可以打個襁褓。
唱歌或不停的說話。
放輕柔的音樂。
抱著走,或者用嬰兒推車推著四處走走。
有節奏的聲音或者振動(有的寶寶喜歡不停地坐電梯)。
飛機抱。
每個寶寶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喜歡的安撫方式也是獨特的,請各位家長們大開腦洞,不要拘泥形式,盡情發揮。
舉個例子,有個爸爸分享他安撫寶寶哭鬧的獨門絕招就是開車兜風,曾經凌晨2點在北京的環路上不停的兜圈圈,估計這個寶寶是喜歡發動機的雜訊。現在市面上有售專門的白噪音音箱,可以營造睡眠環境,安撫寶寶情緒。(請注意白噪音分貝<50,和孩子距離>2米,且不要持續播放。)
盡管面對哭鬧不止的寶寶,家長可能會很煩躁,但請記住,這時候也不要使勁搖晃孩子,以免發生搖晃嬰兒綜合征。
如果家長已經嘗試了所有的安撫方式都是無效,寶寶仍是撕心裂肺的大哭,那下面就需要好好的檢查一下身體,寶寶是不是有什麼異常了。
哪些體格檢查能夠找到哭鬧原因?
體格檢查能夠確定大約40%的哭鬧原因。體格檢查時,需要充分暴露,對嬰兒身體每個細微之處都需要進行細致的檢查。我們可能會忽略掉的一些情況:
割傷、咬傷
頭發止血帶綜合征 (頭發或細線、皮筋纏繞手指或腳趾)
不典型的骨折
角膜擦傷
咽部異物
頭部震盪傷/外傷
疝氣
引起哭鬧的原因可能並不單一,大約5%患者存在兩個原因;另外,很多反復哭鬧的嬰兒需要長時間的觀察以及多次的詳細體檢,有些嚴重感染需要時間來表現出更典型的症狀。
可能需要哪些化驗檢查?
如果體格檢查沒有發現明顯異常,嬰兒仍持續哭鬧、精神煩躁,則需要考慮以下檢查手段:
尿常規
尿培養
X線片
腰穿
鋇劑灌腸檢查
頭部CT
血電解質及PH值
毒物檢查
心電圖/超聲心動
經皮血氧飽和度
除外異物的影像學檢查
腸絞痛有哪些症狀?
很多家長在面對嬰兒過度哭鬧時,都會想到腸絞痛,而忽略了真正的原因。腸絞痛是一個排他性的診斷,且不能在嬰兒第一次哭鬧時給予此診斷。必須符合全部七條診斷標准:
1、反復發作的過度哭鬧或者煩躁;
2、一周發生超過三天;
3、每天持續超過3個小時;
4、生後3周內開始出現,持續到3-4月齡;
5、嬰兒納奶好,生長發育正常;
6、無其他並發症狀;
7、醫生對嬰兒進行體檢未見異常。
什麼情況下需要看醫生?
不可安撫的長時間哭鬧(通常哭鬧時間超過1-2個小時);
突然出現的劇烈哭鬧伴精神煩躁不安、面色蒼白;
哭聲細弱、粗啞和音調低平/或極慘烈的尖叫哭鬧;
哭鬧伴隨發熱、面色異常、口唇發青、嘔吐和腹瀉。
『伍』 掌握這6種寶寶哭聲,讓你輕松讀懂寶寶的需求,新手父母必備
通常新手父母對於寶寶的哭鬧束手無策,寶寶太小又不會說話,新手父母又不懂寶寶的需求,下面讓我們來看看一般寶寶哭鬧會有哪些情況,只要了解了這些情況,就能很好的讀懂寶寶的需求。
哭鬧原因一:餓了
寶寶哭鬧最常見的原因是餓了。
寶寶越小,需求越簡單。還沒滿月的寶寶哭,最常見的原因就是餓了,這時候,建議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給寶寶餵奶,一般情況下都能安撫好寶寶。
如果寶寶大一點了,判斷會相對難一些,你可以注意觀察寶寶的飢餓信號,包括動作、表情、哭聲等等,都能幫助你判斷寶寶是不是餓了。
1,剛開始餓:搖頭、噘嘴巴、伸舌頭、發出哼哼唧唧的聲音
如果寶寶是因為餓了哭,剛開始可能會從睡著的狀態清醒過來,然後開始轉頭尋找,張大嘴巴,伸舌頭,甚至發出哼哼唧唧的聲音。
這個時候給寶寶餵奶,他就會很專心、很滿足地吸吮。
2.持續餓著:會「哇啊哇啊哇啊」地哭,響亮但沒眼淚
如果你忽視了剛開始餓時,寶寶這些搖頭、順嘴、伸舌頭等信號,寶寶就會「哇啊哇啊哇啊」地哭,雖然沒什麼眼淚,但聲音很大,聽起來哭得很用力。
如果你一直不理寶寶,他就會一直不停地這樣哭,直到有人抱起他。
等你抱起寶寶之後,他就會停止哭泣,開始快速喘氣,嘴巴張開,頭搖來搖去找乳頭。
如果這個時候媽媽還沒給寶寶餵奶,他就會重新開始哭,或者直接拿手或被子吮吸起來。
哭鬧原因二:沒有安全感
寶寶哭鬧的第二個原因可能是缺乏安全感。小嬰兒從媽媽子宮來到這個世界,常常會因為環境改變而沒有安全感,比如從在媽媽肚子里蜷縮的姿勢,到沒有束縛的平躺,寶寶都會覺得很難適應。
寶寶缺乏安全感,一般是在醒著的時候發生,會沒有徵兆地大哭,這種哭聲非常洪亮,而且有節奏,類似於「哇啊哇啊哇啊」的哭聲,但不會有飢餓時吮吸、搖頭、順嘴的表現,通常抱—抱就好了。
唯一要注意一點,在寶寶2個月後,盡量不要抱著寶寶入睡,不僅大人很辛苦,寶寶也會養成不抱不睡的習慣,後面就很難改了。
哭鬧原因三:環境不舒服
第三個可能引起寶寶哭鬧的原因是環境太冷或者太熱了,讓寶寶感覺不舒服。
這個時候,寶寶哭聲的大小,和寶寶不舒服的程度有關,越不舒服,哭得越大聲,抱起來也不會有緩解,吃奶也不專心,甚至吃了很快就吐出來,然後繼續哭。
那怎麼判斷寶寶是因為哪種環境不舒服引起的呢
1.太冷:寶寶不僅會哭,皮膚還會變冰涼,甚至變成紫藍色
如果周圍太冷,寶寶除了哭,皮膚還可能變成紫藍色,摸起來也是冰涼的。
一般來說,寶寶最舒適的溫度在18 24 C,低於這個溫度,寶寶就會覺得不舒服。
如果寶寶在太冷的環境下待久了,還會不哭也不動,也不吃奶。這種時候,家長要及時把寶寶抱在懷里,及時保暖,必要時還要送去醫院。
2.太熱:寶寶除了哭,脖子上也會出汗
如果是環境太熱,或者家長保暖過度,寶寶除了哭,臉蛋可能會紅紅的,脖子摸起來有出汗,還會出現癢子、紅斑等問題。
溫度是不是適宜,以寶寶後背不出汗為准。你可以摸一摸寶寶的後背,如果溫溫的,沒有出汗,說明溫度正合適。
哭鬧原因四:腸脹氣
第四種可能引起寶寶哭鬧的原因是腸脹氣。這種哭鬧,一般在寶寶吃完奶後出現。
通常,寶寶會臉漲紅、全身使勁、兩只腳蹬來蹬去、哭鬧不止,看起來很生氣,如果媽媽這時候給他餵奶,他會吃一兩口,然後就吐出來,繼續哭。
這個時候你可以給寶寶做排氣操。
具體的操作方法是讓寶寶仰面躺在床上,抓著寶寶的腿做自行車運動,也可以在消化食物過後讓寶寶趴一會,這樣不僅能防止寶寶的後腦勺變平,還可以鍛煉寶寶的上肢力量,同時可以通過擠壓腹部促進氣體排出。
第五個引起寶寶哭鬧的原因可能是腸絞痛。
腸絞痛常會固定出現在晚上或傍晚,寶寶忽然大哭,聲調很高,聽起來很生氣。與此同時,寶寶的臉蛋漲紅,雙手可能會握拳。
這里說一個最主要的辨別方法,你可以用用看:這個時候,寶寶的小肚子會微微鼓起來,有的寶寶還會蹬腳,身體扭來扭去。
因為腸絞痛的原因不明,也就很難對症處理,不過60%的寶寶在3個月後就能緩解, 90%的寶寶在4個月後就不會再有這個問題,家長不必太擔心。
與此同時,你可以通過一些方法安撫寶寶,比如給寶寶福褓抱、飛機抱、餵奶、用手機播放一些白噪音等。
哭鬧原因六:生病
如果上邊說的這些原因都不是,那哭鬧不已的寶寶很有可能是生病了。
如果寶寶出現以下這些情況,你要引起重視或者及時帶寶寶去醫院:哭聲沒有力氣、眼神木木的、不肯吃奶寶寶的哭聲沒有力氣,就是那種想哭但哭得不響亮,像是呻吟,或是喘息,身體看上去也沒有勁兒,眼神木木的,不怎麼肯吃奶。這很可能就是寶寶病了,有必要及時去醫院。
總結,如果寶寶哭了,就抱起來餵奶;如果還哭,就換尿布,並且安撫好寶寶;如果這之後還哭,檢查一下環境是不是舒適,是不是有腸脹氣、腸絞痛,同時排除疾病的可能,最後繼續安撫寶寶,直到他恢復平靜。相信掌握這幾點,新手寶媽寶爸們就能准確的聽懂寶寶的需求啦~
『陸』 如何辨別嬰兒哭泣原因
新生兒不會使用語言來表達他們的需要,哭就是他們的語言,如何辨別嬰兒哭泣原因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如何辨別嬰兒哭泣原因,歡迎閱讀。
如何辨別嬰兒哭泣原因
正常的啼哭:
聲音抑揚頓挫,很響亮,並有節奏感;哭而無淚,進食、睡眠及玩耍都很好,每次哭的時間很短,一天大概能哭好幾次。這時媽媽只要輕輕觸摸他、對他笑,或把他的兩只小手放在腹部輕輕搖晃兩下,寶寶就會停止啼哭。 表達意思:我很好,身體很健康!
這種啼哭是嬰兒的一種特殊的運動方式,它對於寶寶的健康有益處。
1.加大肺部活動量,即吸進更多的新鮮氧氣,排出體內的二氧化碳。
2.加快血液循環,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因而促進生長發育。
3.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使條件反射逐步形成,智力增強。
4.增進食慾,促進胃腸道的消化及吸收能力。
寶寶需要性啼哭
飢餓性啼哭:哭聲帶有乞求感,聲音由小到大,很有節奏;只要用手觸及寶寶面頰或嘴邊,他會馬上扭轉頭,張開小嘴做出找東西吃的樣子,並有吸吮動作;如果媽媽把手拿開,沒有給餵奶,寶寶會哭得更厲害。
表達意思:我餓了,快給我餵奶!
媽媽應趕緊給寶寶餵奶。只要一給奶吃,哭聲立即停止。
口渴性啼哭:寶寶嘴唇發干,時不時地小舌頭舔嘴唇,而且顯得很煩躁。
表達意思:我渴了,快給我喝點水!
媽媽要馬上給寶寶喂水,餵了水後立刻就不哭了。
喂得太飽啼哭:大多發生在餵奶後,寶寶哭聲尖,同時亂蹬兩條小腿,如果媽媽貼著他的小肚子抱起,寶寶會哭得更厲害,嘴裡往外吐奶或溢奶,甚至出現嘔吐。
表達意思:給我喂得太多了,我的小肚肚好脹啊!
媽媽這時不必哄寶寶,哭可促進寶寶消化。
尿布濕了啼哭:哭聲不太大,且哭時沒有眼淚,兩條小腿一個勁地蹬被,大多發生在睡醒或吃奶後。 表達意思:我尿濕了,好不舒服呦,快給我換換!
媽媽若是給換了干凈的尿布寶寶就不哭了。
身體冷了啼哭:哭聲不太響,較低沉擔但有節奏,寶寶哭時不怎麼動身體,小手小腳摸上去有些涼嘴唇有些發癢。 表達意思:太冷了,再給我多蓋點被子!當媽媽給寶寶加被子,衣物,或是把他放在暖和的地方時,寶寶不再哭泣。 身體熱了啼哭:寶寶哭聲很大,神情不安,小胳膊和小腿直舞動,脖子上有很多汗。
表達意思:熱死我了,快給我少蓋點!
媽媽給寶寶減掉衣或被,安放在涼爽之處,寶寶馬上就會安靜下來。
睏倦啼哭:寶寶一陣一陣地發出不耐煩的號叫,眼睛無神,眼睛也不太愛睜開,多發生在人多嘈雜、空氣污濁或太熱的時候。
表達意思:我累了,快讓我睡覺吧!
當媽媽把寶寶放在一個安靜清爽的地方,寶寶即可安靜下來,停止啼哭安然入睡。
要媽媽抱啼哭:哭昇平和,帶有顫音,很有節奏感,寶寶的頭不停地轉動,一幅“左顧右盼”樣子,若媽媽走到跟前,對媽媽流露出企盼的神色,雖然哭聲變小,但仍然哼哼唧唧地叫個不停。
表達意思:媽媽,快抱抱我吧!
因疼痛啼哭:本來好好的寶寶,突然發生尖利的哭聲。 表達意思:什麼東西在扎我!
這多是由於被異物刺痛、蟲咬,或硬東西壓在寶寶身上,媽媽應仔細檢查寶寶的被褥和衣物有無異物,皮膚上有無蟲咬傷。
新生兒出生就會大聲啼哭,以後會一陣陣地哭。哭鬧,實際上是寶寶的一種語言表達方式,涼了、熱了、餓了、寂寞了等等,新生寶寶都會哭,找到原因,使寶寶舒適了,寶寶就會停止哭泣。
哭泣是新生寶寶的語言,所以了解寶寶的哭聲,並給予積極的撫慰和幫助,這對於寶寶的健康成長很有意義。
當寶寶飢餓時,哭聲很洪亮,哭時頭來回活動,嘴不停地尋找,並做著吸吮的動作。只要一餵奶,哭聲馬上就停止。而且吃飽後會安靜入睡,或滿足地四處張望。
當寶寶冷時,哭聲會減弱,並且面色蒼白、手腳冰涼、身體緊縮,這時把寶寶抱在溫暖的懷中或加蓋被子,寶寶覺得暖和了,就不再哭了。
如果寶寶哭得滿瞼通紅、滿頭是汗,一摸身上也是濕濕的,可能是被窩太熱或寶寶的衣服太厚,只要減少鋪蓋或衣服,寶寶就會慢慢停止啼哭。
有時寶寶睡得好好的,突然大哭起來,好像很委屈,趕快打開被子,若尿布濕了,換塊乾的,寶寶就安靜了。尿布沒濕,那是怎麼回事?也可能是寶寶做夢了,或者是寶寶對一種睡姿感到不舒服了,想換換姿勢可又無能為力,只好哭了。那就拍拍寶寶告訴他“媽媽在這兒,別怕”,或者給他換種睡姿,他很快又能接著睡著。
還有的時候,寶寶不停地哭鬧,用什麼辦法也沒用。有時哭聲尖而直,伴發熱、面色發青、嘔吐,或是哭聲微弱、精神萎靡、不吃奶,這就表明寶寶生病了,要盡快請醫生診治。
“對症下葯”對付寶寶哭泣
新生兒哭聲可以讀出許多內容,哭聲、動作、表情都是父母判斷的標准。羅向陽建議父母們根據不同的哭聲,做針對性的回應:
判定寶寶是飢餓而哭:
哭聲:常常是由弱變強,再由強變弱,哭聲響亮、節奏歡快,不少還伴有撅嘴歪頭向周圍探索的動作,而一碰到奶頭、奶嘴後哭聲會立馬停止,轉而歡快地開始吸吮。
應對:馬上抱起寶寶,第一時間用語言安慰寶寶,“哦,寶寶餓了,好的,媽媽馬上就來”。要是母乳喂養就方便快捷了。同時,專家建議父母邊喂邊說“寶寶真不錯,吃得很好”之類贊許的語言,這樣能幫助孩子吃得安穩、愉快。切忌邊餵奶邊若無其事做其他事情,這樣孩子會隨便吃吃算了。
當寶寶邊哭邊吃時要予以制止,否則孩子可能會嗆奶。哭得厲害時將奶頭、奶嘴拔出,稍有緩和的時候再喂,這樣寶寶會明白並很快停止哭泣。
判定寶寶是尿濕而哭:
哭聲:大多不會很大聲,節奏也比急需喝奶時發出的哭嚎緩慢很多,但寶寶常伴有軀體轉動不安,哭過幾聲後如無人應答會慢慢停止哭鬧。
應對:嬰兒尿濕尿片是正常的事,大人發現是尿濕了一定要及時更換尿片,這時不要指責孩子的哭鬧行為,反而要予以表揚。“寶寶真聰明,會告訴媽咪尿尿了,好了,馬上換上就行了。”羅向陽指出,諸如此類語言是對孩子哭泣的安撫,而無端的指責則會讓孩子委屈;如忽略孩子哭聲、老是不及時換尿片則會使孩子產生冷漠的心理。
判定寶寶因受驚嚇而哭:
哭聲:表現為短促的哭叫,聲音非常尖銳而且急迫,孩子縮成一團,表示出十分害怕的樣子。
應對:大多數家長都會環抱緊摟寶寶,不時用面頰貼著寶寶的小臉,同時用語言安慰、鼓勵孩子大膽。“值得提醒的是,如果孩子受到較嚴重的驚嚇,很可能會有延續幾天的哭鬧,而且大多發生在每天的同一時段,細心的父母可以在這一時候之前就對孩子進行安慰和保護,避免發生反復的哭鬧。”
判定其他有目的地哭:
哭聲:根據原因大致可以分成兩類,有軀體疾患的孩子哭聲常比較低沉,常常伴有呻吟聲;而性格原因的孩子則常常哭聲大、音調高、拖音長,讓人感覺孩子“怎麼這么喜歡折騰”。
應對:有時候寶寶突然哭鬧是為了達到想要什麼或不要什麼的目的,這時首先要分清楚寶寶的目的是否合理,如果合理則要給以支持,表明態度即對孩子的哭鬧作出正面應答;而如果其目的不合理,則要明確予以拒絕,並要充分說明理由,讓其乖乖接受,最終主動停止哭泣。
寶寶們天生愛哭,有人認為哭就讓他哭去,孩子哭是一種本能,一種鍛煉,哭累了就會自己安靜下來,父母不能太寵,以免這種“不乖”的行為受到鼓勵。對此,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南院區兒童神經專科主任羅向陽副教授表示,這樣的觀點非常錯誤!
“的確,哪怕對襁褓中的嬰兒也不能過分寵溺,因為孩子性格從此時已一點點形成,但對孩子的哭鬧不作回應絕對是錯誤。父母要知道,哭是寶寶表達自己需要、向周圍傳遞信息的唯一方式。”他強調,一定要對寶寶的哭及時回應,這是父母與孩子語言、情感交流的開始,是對孩子成長正常心理影響的基礎。而如何讀懂孩子的哭聲、如何回應則是一大“技術問題”。
嬰兒哭鬧原因及解決方法
嬰兒哭鬧的真正含義
新生兒不會使用語言來表達他們的需要,哭就是他們的語言,從離開母體的一煞那,新生兒就用哭來向世人宣布,他來到了這個世界。這第一聲哭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在嬰兒還不會用語言、手勢等和外界交流時,哭鬧就是嬰兒表達需求的唯一手段!
沒有這第一聲哭,醫生們就會立即進入緊張的搶救之中,這哭是生命的象徵,這哭聲的大小是衡量生命質量的砝碼。不但第一聲哭是重要的,哭在整個新生兒時期都有其特有的意義,對於新媽媽們來說,最煩惱的,莫過於寶寶的哭鬧。但嬰兒是不會無緣無故哭鬧的,她哭鬧總會有什麼地方不適。新手媽媽們不要為嬰兒的哭而煩惱,那是寶寶在和媽媽說話,新手媽媽要學會聆聽嬰兒“說”什麼,了解一下寶寶為什麼會哭鬧,我們做為新手媽媽應該怎麼做?
聽懂嬰兒哭的語言
媽媽首先不能慌張,我總結了40天來的嬰兒哭鬧的各種原因,供大家參考(僅針對1~2個月左右的寶寶,再大的寶寶我沒有經驗的……)這樣,媽媽們在面對嬰兒的哭鬧時,就可以先冷靜下來,分析一下她可能哭鬧的形式以及原因,再逐一進行檢查。
嬰兒哭鬧的幾種形式
飢餓時哭:平坦而有節奏,邊哭邊覓食。哺乳後,即入睡。
身體不舒服時哭:如卧位不適、衣服過緊、蚊蟲叮咬等,此時寶寶特別煩躁,四肢扭動、眉頭緊皺。處理舒適後即可停止。
受到驚嚇或打擊時哭:哭聲高而尖,回聲長而短,做媽媽的要迅速找到原因加以處理。
疼痛時哭:鬧哭聲忽緩忽急,不覓食。可能是腸絞痛、脹氣、外耳道癤、皮膚感染等。首先,要測體溫,及時請兒科醫生診斷治療。
煩躁不安或孤獨時哭:哭聲斷斷續續,時不時會睜大眼睛四處張望,抱起安撫後即可不哭。 原因以及解決方法
原因一:嬰兒是否餓了?
解決辦法:這個年齡的嬰兒,一般3~4小時要喂一次奶。如果時間差不多了,寶寶哭鬧起來,可以把手指放在寶寶嘴邊,輕輕戳一下。寶寶要是餓的話,會張開嘴巴,有明顯的覓食反應。寶寶要是一直醒著,比睡覺的時候容易餓,要是不到3個小時,也要給她餵奶。
如果寶寶經常性的,1~2個小時就要哭鬧著吃奶,那麼可能就是一次餵奶量不夠。如果是人工喂養就增加每次奶粉的量。如果是母乳不夠,就另外給寶寶吃奶粉,採用混合喂養。
另外,人工喂養的寶寶,不到餵奶時間哭鬧,不一定是餓,也可能是渴了。所以還要注意每兩次餵奶中間,要給寶寶喝溫開水,一次30~50ml。如果寶寶不肯喝開水,就加一點葡萄糖粉。超市裡有賣專門的嬰幼兒葡萄糖,貝因美的。母乳喂養的寶寶不需要補充其他水分。
原因二:檢查尿布是否濕了
解決辦法:給寶寶用紗布尿布,一般尿一次就要換一塊。可能有人認為用紗布尿布很麻煩,要經常換,還要洗。我覺得,最好白天還是用紗布的,寶寶的屁屁很嬌嫩,用紗布的絕對不會紅屁股。而且紗布的可以重復使用,也比較節省。
在使用紗布尿布時,可以在尿布和屁屁之間墊一張隔尿墊巾,寶寶要是尿了,這張墊巾可以起到隔離的作用,不會讓寶寶的屁屁泡在尿液里;要是便便了,便便會留在這層墊巾上,不會過到尿布上,尿布也容易清洗。隔尿墊巾可以用喜多的,很便宜,100張只要10塊錢。洗尿布只需要用透明皂打一下,用水沖洗干凈就可以了,也不會太麻煩。平時便便後要用柔濕紙巾擦乾凈。每天除了給寶寶洗澡,在臨睡前,還要給寶寶洗屁股,洗好後塗上護臀膏。
晚上使用紙尿褲,也不要相信廣告中說的一夜都不要換,如果尿褲太沉,寶寶很不舒服的。一般夜裡起來餵奶的時候就要換一次了,換下來已經是沉甸甸的了。
在檢查寶寶尿布是否濕了的時候,也要檢查一下寶寶是否有紅屁股,如果紅了,就抹一些護臀膏。 如果寶寶的衣褲也濕了,要及時更換。
原因三:寶寶是否想要人抱了?是否想睡覺了?
解決辦法:如果寶寶躺著哭了,把她抱起來就不哭了,排除上面兩種原因,那就是想要人抱了。
在寶寶還沒出世時,我就想過,寶寶要是哭起來不能老是抱,會抱慣的。可是真正面對的時候,看著她躺在那裡哭得撕心裂肺的,自然而然會去抱她的。
有些寶寶想睡覺時也會哭鬧,這時候把寶寶抱起來輕微搖晃,輕輕拍拍她,哄她入睡。
原因四:檢查寶寶身上有否發疹子?打預防針的地方有否紅腫、化膿?
解決辦法:把寶寶的衣服解開,看看有沒有發疹子?有沒有被蚊子咬的包?發疹子的情況我還沒有遇到過,應該是要去醫院看的。如果是臉上發的濕疹,可以用郁美凈的兒童霜塗一下,效果很好。打預防針的地方也要注意觀察,一般打完預防針當天,寶寶會比較鬧,要給她多喝水。接下來的幾天也要留意一下打的地方有沒有異常變化。一般不需要做任何處理,不要用水沾濕,抱的時候不要碰到傷口,過幾天就會好的。
原因五:檢查寶寶的鼻子里是否有鼻屎?
解決辦法:事實上這卻是一個容易被忽略掉的問題。清理鼻屎可以用小棉簽(不能用普通的那種,太大了塞不進去),不能太深入寶寶的鼻子。如果鼻屎很裡面,不用急著處理,寶寶打噴嚏的時候會把鼻屎帶出來,等帶到比較外面的時候,再用棉簽挖出來。
原因六:摸摸寶寶的肚子是否硬梆梆的?
解決辦法:寶寶如果哭鬧得很厲害,肚子自然會綳緊,所以要寶寶稍微安靜的時候摸。肚子硬梆梆可能是腹漲。如果寶寶每次喝完奶就會哭鬧,同時肚子僵硬,那就可能是消化不良。給寶寶喂一些開水喝,如果症狀緩解,就沒什麼關系。也可以給寶寶吃一些助消化的葯,比如金雙歧之類的雙歧菌葯物,幫助消化。奶粉要沖淡一些,比如2勺奶粉應該加120ml水,你就加150ml水。雖然奶粉說明書上都說奶粉太稀不好,但是有些寶寶就是不能吃按照比例充調的奶粉.偶爾一次的消化不良不用太緊張。如果連續好幾天這樣,吃葯也沒什麼效果,就要考慮是不是寶寶對這種奶粉不適應?最好換一種奶粉試試看。
原因七:寶寶是否穿得太多或者太少?
解決辦法:寶寶的衣服件數和大人一樣,外面再包一層抱被就可以。摸摸寶寶的脖子後面,感到溫熱,沒有汗,就表示寶寶穿得差不多。
原因八:衣服是否合適?
解決辦法:寶寶的衣服應該選擇柔軟的棉製衣服。三個月內的寶寶,不要給她穿套頭的衣服。如果要穿毛衣,要注意領子這里不要接觸寶寶的皮膚,不然會把寶寶扎痛。
使用紗布尿布的時候,外面還要包一個尿褲。注意尿褲的粘貼部分是很扎人的,不要粘到寶寶的皮膚上。
衣服的帶子也不能系得太緊。
原因九:周圍環境是不是過於吵鬧?溫度是否合適?
解決辦法:寶寶喜歡安靜的環境,家裡來往的人過多,聲音過吵,都會讓寶寶煩躁不安。寶寶的房間不能讓太多人進入,說話的聲音不要太響。特別是寶寶睡著時,一點聲響都會驚動她。
『柒』 怎樣從寶寶的哭聲中了解寶寶的情況
讀懂寶寶的哭聲?小寶寶不會說話,哭泣是能夠表達他們訴求的唯一方式,不同的哭聲代表了不同的含義,一起來看一下吧,這樣,家長們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
肚子餓了
餓了基本上是寶寶哭鬧的主要原因。
判斷寶寶是否飢餓很簡單,媽媽只要注意觀察寶寶是否焦躁不安,或者是吧嗒嘴巴。
最有效的方法是媽媽把手放到寶寶的嘴邊,如果餓了的話,寶寶會迅速把頭扭過去找媽媽的手。或是看到寶寶把自己的手塞進嘴巴吸吮,這些都在告訴媽媽:我餓啦,快點上飯!
穿著不適
不光是冷熱不均孩子會鬧,衣服大小不合適,過松過緊,衣服上的線頭或是媽媽的頭發纏住寶寶的手指,腳趾,都會引起寶寶哭鬧。
所以,如果寶寶不停哭鬧,可以摸摸後背看是熱還是冷,或者脫掉襪子看看是否有線頭纏著腳。
家長也應該把寶寶襪子上的線頭處理干凈,或者反著穿。
『捌』 寶寶總是喜歡哭鬧,家長如何才能知道寶寶為什麼哭鬧呢
引言:如果一個孩子總是哭鬧,父母就要看一看孩子為什麼哭鬧。
『玖』 新生兒啼哭時,新手父母如何讀懂
哭是嬰兒正常的生理現象和本能,新手父母或成年人聽到孩子的啼哭,往往會認為孩子餓了,馬上餵奶的話,孩子不吃,或者吃得太多對孩子都不好。事實上,嬰兒哭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就帶大家看一下具體情況。
嬰兒啼哭的其他原因
一般來說,嬰兒劇烈地哭泣不是因為飢餓或疲勞,而是因為身體感到疼痛。如果聽到嬰兒突然尖叫,要立即檢查是什麼使他不舒服,還是受傷。檢查一下被褥是否堵住了他的腿或腳,他的腳趾上纏著頭發或線頭,血液分泌是否順暢。還是灰塵吸引了眼睛,使他不舒服。確認沒有問題後,要適當安慰他,等到他的情緒穩定後再離開。對於上面提到的這九種嬰兒哭泣的各種生理需求,父母平時要多觀察,多加註意。
『拾』 寶寶為什麼哭鬧呢家長如何分辨原因呢
估計很多寶媽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剛出生的寶寶哭的特別厲害,怎麼都哄不到。寶寶一直哭鬧,哭的寶媽也會特別的崩潰,那寶寶哭鬧到底是有哪些原因呢?其實,寶寶每一次哭鬧都是有跡可循的,哭鬧原因不同,寶寶的表現往往會不一樣。
寶寶一直哭鬧,餵奶粉也不管用,就很有可能是腸脹氣,在這時建議最好不要給寶寶餵奶,以免加重寶寶胃脹氣的情況。最好是先採取飛機抱緩解寶寶的腸脹氣,如果此方法仍未改善,最好是帶寶寶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