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引流液溢出什麼原因怎麼處理
擴展閱讀
安卓平板怎樣模擬電腦 2025-05-01 11:32:03
矯正牙齒要花多少錢 2025-05-01 11:32:03
怎樣畫圓cad截交線 2025-05-01 11:31:54

引流液溢出什麼原因怎麼處理

發布時間: 2023-03-30 19:05:22

① 術後引流液一直很多,吃什麼可以改善

放置引流管,用持續的負壓吸引,這樣就不斷吸出積聚的滲血滲液,使皮瓣緊貼創面,消岩有利於傷口的癒合,防治皮瓣的壞死和感染。故術後需保持引御洞流管的暢通,經常擠壓引流管,防止血塊堵塞,引流管受壓、扭曲等。卧位時,翻身的幅度不宜過大,以防引流管滑脫。保持引流管的通暢,拔除引流管後,少數病人還會有積液產生。少量積液可用針筒吸出,積液較多時需再次引拿拆御流,經處理後傷口都會良好癒合。

② 本人十月七日晚因膽結石做的開腹膽囊切除手術,十天後拆了引流管,但一直有液體溢出每天約50毫升,請問這

你好
因為你的信息不全面,
1 膽囊囊結石當時穿孔了嗎?
2 引流管是不是放到的膽囊窩了?
3 術後引流管有液體流出嗎?什麼顏色?
4 拔了引流管後當天就有積液流出嗎?什麼顏色?和引流管流出的顏色一樣嗎?
5 拔出引流管後發熱嗎?血項高嗎?
總之建議你再去找你的主管醫生問問,做野塵腹部B超看看,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1 如果你流出的是淡黃色的膽汁的話,就不巧猛好辦了,可能有點膽漏。
2 如果流出的稀薄的混濁液,可能局部孝脊橋有感染。

③ 肝臟腫瘤手術後第四天引流管的液體突然增多是怎麼回事

結合你提供的病史,老人的症狀主要是由於存在感染炎症而導致的引流液分泌增多,這種情況及時的應用抗生素控制預防感染症狀就可以。建議平時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拍核灶提高免疫力,可有效的減少感染炎症的發生。
根據你的肝膽手術治療後的引流管,流體的表氏信現經常會在一段時間內發生,考慮到局部組織造成的局部組織損傷等,建議去醫院檢查 和治療。 如果身體沒有其他不適,手術後液體流出是正常的。 注意手術傷口以防止感染。 您可以酌襲扮情服用抗炎葯物。 如果出現其他不適,請及時查看。根據您的情況,有些疾病在進行手術後,在局部可能會有液體流出,所以就需要用到引流管,而至於引流管需要多久的時間才可以好,還應該要根據局部液體的情況,以及身體的情況來決定,所以如果不放心的話,建議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詢問相關的醫生進行解答。

④ 乳腺癌術後引流不斷怎麼辦

你好,我是普外科醫生,很高興為你解答。

乳腺癌術後的皮下導管引流的主要目的是引流組如譽織森仿滲液、滲血,防止皮下積液、積血。但如果引流管中總是有引流液不斷流出,那就應該存在其他的手術副損傷。建議查一下引流液常此橡纖規,分析一下引流出的是什麼性質的液體。如果引流管在腋窩附近,最常見的是淋巴管瘺。這種淋巴管的損傷導致淋巴液滲出很難恢復,想要診斷需要做一個淋巴管造影,查找瘺口,然後結扎。但結扎後可因淋巴循環受阻而出現肢體水腫。

僅供參考,還是聽管床大夫的意見。希望對你有幫助。

⑤ 腰大池引流液過多的原因

考慮引流位置不當,引流管因素或是壓力不足,建議正規醫院遵醫囑治療

⑥ 引流管半個月了還有爛肉流出怎麼辦

在腹腔手術以後,引流管塌游在第一天和第二天可能會引流出淡判租血性的滲液或者淡黃色的滲液。等到第三天丶第四天以後,由於腹腔內可能會有壞死組則團沖銷脫落,所以引流管的液體可能會帶有絮狀或者肉絮狀,屬於正常現象。必要時可以將引流液送常規檢查以及生化檢查,了解引流液的內部白細胞情況或者澱粉酶等情況。也可以聞一下引流液的味道,如果有明顯的臭味,說明可能出現吻合口痿。

⑦ 胃癌術後50多天腹腔引流液還有該怎麼辦

病情分析:你好:對腹腔引流液的觀察,有兩個方面:一為性羨羨質,二為量。胃癌術後腹腔引流液主要為創面滲出的血液、腹水,少見塵逗的有胰液、胃液、胃內容物。前兩者正常情況下每日幾十毫升,為淡血性,兩到三日即可拔除,如果營養不良,白蛋白低,也可有淡黃色的腹水漏出;胰液為清亮液體,主要是由於術中腫瘤剝離時胰管損傷引起,根據損傷的程度,量從幾十到幾百毫升,時間也可從幾周到兄兄拍幾月;後兩者是由於胃的切口未長好,造成胃瘺。你可以此說明,查找原因。
指導意見:病人肝臟功能怎樣?術後腹腔引流量多常見的原因是腹水。只要不發燒,應該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⑧ 膽管癌引流管五個月後出現液體從管外溢出體外怎麼辦

膽管癌是指原發於左右肝管匯合部至膽總管下端的肝外膽管惡性腫瘤原發性膽管癌較少見,占普通屍檢的0.02%~0.45%,腫瘤病人屍檢的2%膽道手術的0.3%~1.8%。在歐美膽囊癌為膽管癌的1.5~5倍,日本的資料則膽管癌多於膽囊癌男女之比約為1.5~3.0。發病年齡多為50~70歲,但也可見於年輕人。

膽管癌的病因尚不清楚,與其發病可能有關的因素有:潰瘍性結腸炎、膽結石、中華分枝睾吸蟲感、膽總管囊腫等,這些因素都能增加膽管癌發病的危險性。

進行性黃疸是膽管癌的主要症狀(80%~90%),其他如體重減輕、身體瘦弱、肝臟腫大,有時並能觸及腫大的膽囊,均為本病常見的症狀。

1.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主要為伴有上腹部不適的進行性黃疸、食慾不振、消瘦、瘙癢等。如合並膽結石及膽道感染,可有發冷、發熱等,且有陣發性腹痛及隱痛。如位於一側肝管癌腫,開始常無症狀,當影響至對側肝管開口時,才出現阻塞性黃疸。如膽管中部癌不伴有膽石及感染,多為無痛性進行性阻塞性黃疸。黃疸一般進展較快,不呈波動性。檢查可見肝腫大、質硬、膽囊不腫大。棚隱如為膽總管下端部,則可捫及腫大的膽囊。如腫瘤破潰出血,可有黑便或大便潛血試驗陽性、貧血等表現。

(1)症狀:

①黃疸:為最常見的症狀,約佔36.5%。黃疸是膽道阻塞的結果,多呈進行性加深,其程度與梗阻部位和程度有關。肝外膽管梗阻時黃疸較深,肝內膽管分支受阻時黃疸較淺。完全性膽管阻塞時黃疸較深,不完全性膽管阻塞時黃疸較淺。偶爾膽管的炎症、痙攣以及腫瘤脫落和乳頭型的腫瘤偏位,可使黃疸有所波動。中下段膽管癌常表現為無痛性膽汁淤積性黃疸鏈胡廳。患者尿色深黃或呈茶色,大便變淺或為陶土色。

②腹痛:可呈進食後上腹部輕度不適,或劍突下隱痛不適,或背部疼痛,或右上腹絞痛,系神經侵犯的表現。可出現於黃疸之前或黃疸之後。

③發熱:多為梗阻膽管內炎症所致,發生率較低。

④其他:可有食慾不振、厭油、乏力、體重減輕、全身皮膚瘙癢、惡心嘔吐等伴隨症狀,或癌腫的非特異性症狀。少數可有門脈高壓症狀,系癌腫浸潤門靜脈所致。

(2)體征:

①肝臟腫大:80%以上的患者有肝大,多為肝內膽汁淤積所致。

②膽囊腫大:如癌腫發生於三管匯合處以下部位,可觸及腫大的膽囊。

③腹水:晚期因腹膜侵犯,或侵犯門靜脈,導致門脈高壓,可出現腹水。

2.癌腫的位置與臨床表現 具體的臨床表現,將視癌腫的位置及病程之早晚而有所不同。

(1)位於膽總管末段壺腹部的癌腫:以膽總管及胰管的阻塞為突出症狀,且由於癌做岩腫崩潰可有腸道出血及繼發貧血現象。患者常有進行性黃疸及持續性背部隱痛,但如膽管內並有結石,疼痛也可呈絞痛狀。由於胰管有時受到阻塞,可能影響胰腺的內分泌而有血糖過高或過低現象,更可能因外分泌的缺失導致脂性腹瀉。因膽管受到阻塞,也將影響到脂性食物的消化。由於膽、胰管同時受阻塞,磁共振胰膽管造影(MRCP)檢查可有典型的「雙管征」,並時常有膽囊脹大和肝臟腫大。壺腹部癌腫病灶很小時即可出現黃疸,且極易發生潰瘍出血,糞便可呈柏油樣而貧血嚴重。故凡患者有進行性黃疸、經常有腸道出血,且有頑固的脂性腹瀉者,極有可能是壺腹部癌。

(2)位於壺腹部與膽囊管之間的膽總管癌:症狀與胰頭癌相似,但因胰管並未受累,臨床上應無胰腺內分泌和外分泌紊亂現象。如患者以往未有慢性膽囊炎,則膽囊將顯著擴大,符合Courvoisier定律。

(3)位於肝總管內的癌腫:黃疸極為顯著,肝臟腫大亦極明顯;膽囊則不腫大,有時僅含黏液及白膽汁。

凡40歲以上的黃疸患者,或有原因不明的上腹部不適、脹痛、納差等消化系症狀,肝臟腫大伴或不伴膽囊腫大,均應懷疑膽管癌而進行進一步B超、CT、MRI、ERCP、超聲內鏡、膽道鏡、PTC、低張十二指腸造影術,或選擇性血管造影檢查可以確診。

總的說來,黃疸雖然是本病的明顯症狀,但其正確診斷常有困難,易與膽總管結石混淆,特別是黃疸出現前的明確診斷實為不易,常需對有上腹部隱痛不適或有梗阻性黃疸者作全面仔細的檢查分析方能作出較為正確的診斷,有時尚待剖腹探查後方能明確真相。以往的文獻統計術前診斷正確者僅占病例的1/3,但近年來隨著影像學診斷技術的發展和改進,其術前正確診斷率則大為提高,重要的是應對有可疑的患者及時選取相應的檢查,這樣可對該病做出較為早期的診斷和治療。

膽管癌結合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可作出初步診斷。肝外膽管癌術前診斷目的包括:①明確病變性質;②明確病變的部位和范圍;③確定肝內外有無轉移灶;④了解肝葉有無萎縮和肥大;⑤了解手術切除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