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口嗅到低什麼原因如何醫
擴展閱讀
怎樣成為工廠管理員 2025-04-30 22:18:37
怎樣防止程序自動退出 2025-04-30 21:48:00
離職沒保險怎麼寫原因 2025-04-30 20:43:49

口嗅到低什麼原因如何醫

發布時間: 2023-04-03 10:35:26

① 什麼是嗅覺障礙該如何治療

嗅覺障礙,中醫稱「不聞香臭」、「鼻聾」,是因邪滯鼻竅或臟腑虧虛,鼻失所養所致,以不同程度的嗅覺減退,或伴有鼻塞不利為主要表現的鼻病。

古代中醫文獻對不聞香臭常與鼻塞相提並論。一般認為與肆辯肺脾心的失調關系密切。如《中藏經》卷上漏信認為屬肺風。《諸病源候論》卷29「鼻瓮候」說:「若風冷傷於臟腑,而邪氣乘於太陰之經,其氣蘊積於鼻,則津液壅塞,鼻氣不宣調,故不知香臭而為鼻瓮也。」《東垣試效方》卷5認為,肺脾虛,清陽不升,邪害空竅,故鼻不利而不聞香臭;又說:「心主五臭......因胃氣失守,寒邪客於面,鼻亦受之,心不能為用而不聞香臭。」明代以後,如《明醫雜著》、《醫學入門》等,有認為屬鬱火干於清道,致鼻窒不聞香臭。

一、病因病理

1、中醫認識

(1)郁熱熏鼻:肺胃素有蘊熱,氣血瘀滯,鼻竅失利而不聞香臭。

(2)氣虛邪滯鼻竅:脾肺氣虛,清陽不升,濁陰上干,鼻竅失利而不聞香臭。

(3)血虛鼻竅失養:心主嗅,又主血脈,心脾兩虛,氣血不足,鼻竅失養,功能失司而不聞香臭。

2、西醫認識

嗅覺障礙在臨床上常見者可分為裂搜缺三大類:

(1)阻塞性呼吸性嗅覺減退和失嗅:嗅覺障礙因於鼻塞,鼻腔通暢後,則嗅覺能恢復正常,可見於各種鼻堵塞性病變(見於各種急慢性鼻炎、鼻竇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鼻腔異物、鼻腔腫塊等)。

(2)末梢感受性嗅覺減退和失嗅:是由於嗅粘膜、嗅神經及其末梢的病變或受病變的侵犯不能感受嗅素(具有氣味的微粒),如萎縮性鼻炎、病毒感染、化學損傷(如腐蝕葯、表面麻醉劑、甲醛、吸煙等)、中毒性神經炎、鼻頂部外傷、腫瘤及老年性退變等,均可導致末梢感受性嗅覺減退和失嗅。

(3)中樞性感受性嗅覺減退和喪失:多見於顱腦損傷、基底腦膜炎、腦炎、額葉膿腫與腫瘤、垂體腫瘤、腦血管疾病等患者。有中樞病變的症狀和體征,鼻腔檢查正常,無嗅覺統一反應。

二、末梢感受性嗅覺減退和失嗅的臨床表現與診斷

1.病史:可有萎縮性鼻炎、傷風感冒、化學損傷、鼻頂部外傷等病史。

2.嗅覺不同程度的減退或完全喪失。

3.鼻腔通暢或伴有輕微的鼻塞,但鼻塞解除後,嗅覺無好轉或輕微有好轉。

4.簡易嗅覺檢查法可查出嗅覺的有無;定量嗅覺檢查可檢測患者的嗅閾。對強烈刺激的氣味有嗅覺同一反應(嗅覺同一反應:即不論是受何種有氣味的物質刺激,只知有氣味,但不能分辨出是何種物質)。

三、治療

阻塞性呼吸性嗅覺減退和失嗅的治療比較容易,只需解除鼻腔堵塞,嗅覺即可恢復;而中樞性感受性嗅覺減退和喪失,則需解善中樞病變。現就末梢感受性嗅覺減退和失嗅的中醫治療。

(一)辨證論治

1.郁熱熏鼻證

主證:嗅覺減退或喪失,或伴有鼻塞,鼻粘膜暗紅。口微干,大便結,小便黃,舌質紅胖,苔微黃,脈弦緩有力。

治法:清肺胃熱,活血通竅。

2.氣虛邪滯鼻竅證

主證:嗅覺減退或喪失,或伴鼻塞不利,鼻粘膜色淡。並見面色不華,倦怠乏力,納差,舌質淡胖,苔薄白,脈細緩。

治法:補中益氣,升清降濁。

3.血虛鼻竅失養證

主證:嗅覺減退或喪失,並見面色不華,倦怠乏力,多夢,時有心悸怔忡,舌質淡或有瘀點,脈細澀。

治法:補益心脾,通竅聰鼻。

(四)預防護理

1.戒煙、酒。

2.改善生活與工作環境,加強個人防護,避免長期高溫、多灰塵、潮濕、有毒的空氣吸入。

3.積極防治鼻病。

具體情況還是需要辨證施治,針對性根源治療,詳情請咨詢劉巧平主任!

② 沒有嗅覺是什麼原因,怎麼治療

嗅覺喪失,一般情銷談況下可見於兩個病因,第一就是由於呼吸通氣障礙引起的,第二就是由於嗅神經損傷導致的。

呼吸通氣障礙常見於急慢性鼻炎、鼻竇炎、過敏性鼻炎、鼻中隔偏曲以及鼻息肉、鼻腔的良惡性腫瘤,這些疾病可以導致鼻腔粘膜充血水腫增生,堵塞嗅區,從而導致氣流無法通過,患者嗅覺會持續下渣斗返降並且喪失。

需要檢查一下電子鼻鏡就可以明確診斷。如果是炎症刺激導致的,則需要進行對症抗炎治療。如果是腫瘤堵塞引起的則需要進行局部的手術治療,嗅覺即可逐漸恢復。而由於嗅神經損傷引起的,一般情況下見於頭部外傷它會引起嗅神經斷裂,這種情況下患者則需要口服甲鈷胺片進行治療,大約三個月之內就可以逐漸恢復。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由於顱內嗅神經細胞瘤引起的缺血喪失,這種情況下則需要進行開顱,進行局部的手術治療,嗅覺有可能是恢如飢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