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身體不同部位長「小疙瘩」,都預示哪些疾病
小疙瘩不同部位表示疾病不同。我們口中的「小疙瘩」,其實是指人體的淺表軟組織腫塊。它們可以出現在肌肉、外周神經、脂肪組織、結締組織等。,並遍布全身。
頭頸部表皮樣囊腫(1)最常見於頭頸部、面部、眼、鼻、口周圍,多為良性。有大有小,膠囊內容物是脂肪樣物質,如感染、反復摩擦等,會引起紅腫疼痛。在不影響美觀的情況下,可以手術去除。(2)甲狀腺結節頸部甲狀腺腫引起的腫瘤非常常見,多為良性。根據甲狀腺功能判斷是否需要口服葯物。大結節狀腫塊或少數惡性結節需要手術治療。(3)淋巴結炎頭頸部淋巴結多。如果炎症引起淋巴結炎,頸部、耳前、枕後會發現腫大的淋巴結。炎症消退後,淋巴結會逐漸縮小消失。
(3)脂肪瘤多見於40 ~ 60歲的中年人,兒童較少見。它發生在身體的任何脂肪部位,肩膀,背部,乳房和腹部。幾乎沒有症狀,單個或多個,大小從幾毫米到幾十厘米不等。直徑小於1厘米的孤立性脂肪瘤一般不需要治療,但較大的脂肪瘤可以手術切除,脂肪瘤可以局部復發,但基本不會變成惡性。(4)貓抓傷、咬傷、舔舐後,如果肘部、腋窩、大腿根部(腹股溝)有腫塊,很可能是巴爾通體感染引起的淋巴結炎,俗稱貓抓病。大部分6-8周後可以自愈,鏟官們要注意了。
2. 「眶上切跡,眶上孔」的位置是什麼
左側:22.64±0.34mm、25.52±0.20mm、25.67±0.17mm;
右側:23.11±0.35mm、26.43±0.19mm、25.93±0.17mm。
眶下孔:眶下緣中點下方約1cm處,有眶下神經通過,按壓有凹陷感。拔除上頜1~4牙時,可在此進行阻滯麻醉。
(2)眉鎖骨疼痛的原因擴展閱讀:
臨床上眼眶病變可能損害眼球和視神經,還可引起付鼻竇和顱內病變。同樣,各鼻竇及顱內的病變時也可波及眶內組織。
眼眶內容物有眼球、視神經、眼外肌、淚腺、脂肪、血管、神經等。
眼眶壁上有許多孔、裂、縫隙、窩,重要的有以下幾處:
1.視神經孔:位於眶尖部,為視神經管之眶內開口。呈垂直橢圓形,直徑約為6~6.5×4.5-~5mm。視神經管由蝶骨小翼的二根形成,長約6~8mm。視神經由此通過進入顱中窩,並有眼動脈自顱內經此管入眶。
2.眶上裂;位於視神經孔外側,眶外壁與眶上壁分界處,與顱中窩相通。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外展神經、三叉神經第一支(眼神經)、眼靜脈及交感神經纖維等由此裂通過。此處受損傷則出現眶上裂綜合症。
3.眶下裂:在眶外壁與眶下壁之間,有眶下神經,三叉神經第二分支,眶下動脈及眶下靜脈與翼齶靜脈叢的吻合支等通過。
4.眶上切跡(或孔):在眶上緣外2/3和內1/3交界處,可觸及。系眶上神經和眶上靜脈通過處。
5.眶下孔:在眶下緣中部,緣下4~8mm處,有眶下神經、眶下動脈通過。
6.眼眶的窩:
眼眶外上角處有淚腺窩,容納淚腺。
在眼眶內上角處有滑車窩,此處有滑車,供上斜肌通過。
眼眶內側壁前方有淚囊窩,淚囊位於窩內。淚囊窩前緣為淚前嵴,後緣為淚後嵴,下方接骨性鼻淚管。為淚囊手術時重要解剖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