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腳掌中段疼痛是什麼原因
擴展閱讀
杏花開放時間長了會怎樣 2025-08-02 04:06:14
汽車橋邊小路怎樣開 2025-08-02 03:49:56

腳掌中段疼痛是什麼原因

發布時間: 2025-08-01 20:13:22

① 腳底板疼是怎麼回事呢

腳經常感到刺疼可能是一下幾種疾病引起的
1,風濕型足跟痛:由於久居濕地,常涉水濕,使寒邪入侵機理,氣血運行不暢,致衛陽不固,經氣不利,日積月累,誘發腳跟疼痛。
2..足跟炎症:常年從事久立或體力工作,足部肌肉長期處於疲憊勞累狀態,氣血不足,瘀血阻滯,從而使骨骼獲得營養受到阻礙,導致跟骨部受損,引發炎症,造成腳底疼,比如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跟骨骨膜炎。
3.腳跟骨刺:由於足跟長時間的負重和磨損,當足跟關節部位出現磨損或破壞後,人體本身會自動進行修復,鈣物質沒能很好的利用,慢慢會堆積硬化,便形成了足跟骨刺。突出的骨刺會與周圍的軟組織或神經摩擦,刺激到神經時腳底便會產生疼痛。
治療腳底板疼中國傳統中醫術中也有很多方法,現在中醫普遍的方法是外敷【貼】足跟||痛
寧||消貼【膏葯】使葯物直接接觸皮膚,滲透肌膚,更快速的到達病灶,消除炎症。不用口服,避免了對腸道的刺激,更加安全有效。

② 早上起來下地腳掌疼如何止痛

對於早上起來下地腳掌疼痛如何進行止痛的問題,首先需要明確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腳掌疼痛。考慮是由於最近一段時間受涼或者過度的進行運動,或者受到外傷的情況,而引起足底跖筋膜炎,這是引起疼痛最為常見的原因。針對於這種情況緩解的辦法就是最近一段時間盡量不要下地走路,減少負重非常關鍵,也就是說一定要減少對局部的刺激更有利於恢復。可以堅持每天燙洗,可以應用活血化瘀的中草葯,熬開以後先熏後洗,臨床上常用的比如桃仁、紅花、川芎、當歸。對於疼痛比較劇烈的,還可以口服止痛葯物,常用的尼美舒利膠囊、布洛芬緩釋膠囊,效果非常不錯。

③ 腳底心痛什麼原因

常看到一些患者走路一跛一跛地來到物理治療室,告訴物理治療師,因腳底疼痛,走路一腳不敢用力踩地,尤其是早上醒來一下床,腳跟踩地的那一剎那最痛,有時像針刺一樣痛,忍耐走幾分鍾後疼痛就會慢慢減輕,若不去理它,到下午疼痛又會慢慢加劇,甚至痛到無法繼續站或走路。 ★長時間站立或行走 是元兇 類似以上的症狀,可能是得了足底筋膜炎。造成足底筋膜炎的原因包括:足底筋膜因工作而長時間站立或行走,例如老師及護理人員等;跟骨骨刺造成跟骨與足底筋膜交接處不斷摩擦發炎;筋膜本身柔軟度變差,如年紀大;腳足弓過大(高足弓)或過小(扁平足);體重過重、常穿硬底鞋……等因素,造成足部負擔過重,尤其是足底筋膜經常受到過多或不正常的刺激,導致筋膜發炎的現象。 足底筋膜主要功能是用來維持腳底足弓,使足部具有彈性,吸收走路腳板著地時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力,當它過度使用或受到不正常的拉力,皆可能導致發炎現象。病人初期會有足底疼痛現象,尤其是在筋膜與腳跟交接處及腳底離跟骨三公分的位置,按壓時會有壓痛點,走路或站立過久,在此處感到一陣刺痛。 這種症狀若不處理,一段時間之後,便會造成足底筋膜退化,失去應有的彈性、周遭肌肉萎縮,影響腳的正常功能,受傷的腳因疼痛不敢承重,走路一跛一跛,久了就會造成另一隻腳因過度承重造成膝蓋疼痛退化、髖關節退化或常因走路姿勢不良造成腰酸背痛、脊椎側彎……等現象。 ★抬高雙腳 擺動腳板 促進循環 本身若是以上所提的高危險族群,可*訓練足部與小腿肌群的柔軟度及肌耐力運動;選擇一雙軟底有吸震效果及具足弓的鞋子;養成良好工作習慣,如站立或走路一段時間應短暫休息,並將雙腳盡量抬高,腳板上下擺動,一來可讓腳底筋膜得到充分休息,二來可增加下肢血液循環,避免靜脈曲張。如此便能有效預防足底筋膜炎的發生。

④ 足底疼的原因是什麼是怎麼引起的呢

足底疼痛可以包括全腳掌的疼痛,也可以是足底一部分區域感到疼痛,可能引發的疾病包括拇外翻、平足症、足底筋膜炎、骨刺、痛風、足部畸形、足部骨折、足底軟組織萎縮、某些佔位性病變等。
另外,長時間穿高跟鞋、不正確的走路姿勢、走路過久過長等,均可能導致足底疼痛,輕者休息後可緩解症狀,重者需要葯物、支具或手術等治療
盡量穿寬松舒適的鞋,減少久站久走。
如為痛風患者,應注意飲食,減少嘌呤攝入,不要喝啤酒、食用動物內臟等,遵醫囑服葯。
術後患者應注意聽從醫生安排,進行功能鍛煉。
如體重過高,應適度減重,以促進恢復。
如為糖尿病患者,應注意監測血糖。
保持合理的體重,適當鍛煉。
規律作息。
避免長時間走路、久站,或過於劇烈的運動。
減少穿尖頭高跟鞋。
注意事項
日常注意不要久站久走,鞋子要合適,一旦有明確外傷史的足底疼痛,應及時就診。

⑤ 腳底痛是怎麼回事

有的時候,明明沒走什麼路,還是感覺到腳底板疼,早起下地時,腳底板疼痛會更明顯,真是讓人飽受折磨,雖說走時間長,就會有緩解,但還是能明顯感覺到腳底板疼。

醫生建議的治療方法

1.物理治療

休息並以物理治療來改善足跟的疼痛,包括超短波、電療等。久站或運動後引起的足跟疼痛,可在足跟部冰敷10分鍾~15分鍾。如無明顯改善,可考慮局部封閉治療。

2.足弓支撐

使用帶有足弓支撐的鞋墊可均勻分散患者足底壓力,可在下肢負重時有效降低足底筋膜所受的拉力,進而減少反復牽拉對足底筋膜的傷害。

3.伸展運動

(1)靠著牆壁把上臂向前張開到肩膀的高度,用手掌壓著牆,當彎屈一側膝蓋往牆壁推時,保持另一膝蓋伸直;而在彎屈膝蓋慢慢地向前靠時,嘗試保持後跟平貼在地上,在感覺到跟腱和腳弓有拉張時,保持這一姿勢10秒,然後放鬆、直立。

(2)向前靠在固定物體上,慢慢蹲下,保持兩後跟貼在地上。當你感覺跟腱和腳弓將要上升離開地面且肌肉充分拉張時,保持這一姿勢10秒,然後直立。可反復練習。

(3)在樓梯的最底階用前腳平衡站著,慢慢降低後跟,直到你開始感到小腿肌肉拉張,保持這一姿勢10秒,然後站起來,並且重復動作。

⑥ 腳底疼痛是什麼原因

引起腳跟疼痛的原因較多,臨床上主要有:(1)跟腱周圍炎;(2)跟骨骨刺;(3)跟骨骨膜炎;(4)跟骨下脂肪墊損傷;(5)跟骨骨折;(6)跟骨皮下滑囊炎(7)跗骨竇軟組織勞損;(8)跟骨結核、腫瘤等。
足跟痛的保養方法有:1、休息;2、選擇厚底、鞋底不能軟、鞋墊軟一些的鞋子,最好後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適應足跟的弧形;3、足跟部應用軟墊,如硅膠製成的跟痛墊,保護足跟減輕摩擦;5、功能鍛煉。
治療方面:1、理療;2、口服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葯物治療;3、局部封閉治療;4、矯正鞋墊緩解跖腱膜張力,減輕刺激,緩解疼痛
絕大多數的腳後跟疼痛都是由於韌帶發炎引起的。人的腳後跟由33個關節和100多塊肌腱和韌帶組成,腳底的韌帶緊連著跟骨的底端,當人行走時,巨大的牽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韌帶上一個狹窄的區域內,反復的牽拉摩擦容易導致韌帶和骨骼結合部位發炎,造成疼痛。同時,體重也和後跟疼痛有一定關系,一般來說,較胖的人更容易患後跟疼痛。
鞋子是引起後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腳部的骨骼、肌肉和韌帶承受著人的整個體重,這就要求鞋子充分地支持足弓,使腳掌受力均勻,使韌帶得到適當的放鬆。但是,有的製造商為降低成本,在鞋子的內部結構上偷工減料,導致鞋內的構造不能有效地支撐足弓,力量集中於腳掌的某一部分,這樣會加大韌帶的壓力,使韌帶更容易發炎。
因此,要保護好腳後跟,首先要挑選質量合格的鞋,特別是運動鞋;同時注意不要讓腳過度疲勞。有的人由於工作需要,例如售貨員,每天站立的時間較長,則可以採用改變站姿的方法,前傾和後傾站立相交替或者時而扶著櫃台放鬆一下腳關節,以防止韌帶的某一部位長時間承受太大的力量。如果腳跟已經有了疼痛發炎的現象,就應該停止運動,讓韌帶充分休息。還可以採用一種"跟骨墊"將後跟墊高,使腳掌受力點前移,減少後跟韌帶的拉力,幫助韌帶盡快恢復。
另外,現在認為一般是與跟部的骨內壓增高有關系,現在有腳跟疼痛患者,骨科常常採用一種鑽孔減壓的辦法,但是有些並不是骨內壓增高,現在中醫說的腎虛的人,也會出現這個腳跟疼痛的現象,特別是有些女性,或者產後,或者有些比較長的體質比較差的人,容易出現腳後跟疼痛,這種疼痛中醫說與腎虛有關。
查看原帖>>

⑦ 跑步之後右腳腳板內側中間那一塊地方痛,腳一碰地受力就痛,走路只能全腳掌碰地在全腳掌抬起來

你描述的症狀像是腳底肌肉拉傷。

我們知道對於不太怎麼運動的人,乍一開始運動,腳底部的肌肉受不了體重的沖擊,造成一些細小的肌肉拉傷,症狀是腳弓某一部位,像針扎的一樣痛(細細的一絲)。

解決的方法:
一是平時加強體育運動,運動久了,情況會有改善;
二是跑步前盡量多的做好准備活動;
三是穿跟腳的鞋子;
四是運動後,用熱水泡泡腳。
堅持運動,過一段時間情況,症狀就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