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種植小麥出現倒伏的現象,多是哪些原因導致的
不同小麥品種的生長特性、抗病性和抗倒伏性存在很大差異。苗高、莖壁薄、基節長、彈性和韌性差、水肥抗性差、抗倒伏性弱、小麥中後期抗倒伏性弱,在大風、暴雨或連續陰雨天氣下;小麥處於大風或持續降雨的中後期,更容易落下。如果秸稈還田不細化,會導致小麥根系淺、浮、虛,不僅導致根系發育不良、水肥吸收能力差,還會導致小麥根系不穩、假根,導致小麥生長勢弱、莖細長,大大降低小麥的抗病性和抗倒伏性。
❷ 小麥倒伏的原因
小麥倒伏原因:
1、氣候因素
倒伏的原因一般都是強降雨和大風造成,尤其是當小麥處於灌漿後期,穗重加之連續降雨和大風,大部分高稈品種和群體過大田塊發生點片倒伏。
2、品種因素
倒伏的品種基本都是株高在85 cm以上且群體過大、莖稈細弱。利辛縣倒伏的品種主要是煙農19、皖麥38和豫麥70,其他品種倒伏較少。
3、整地播種因素
翻耕田塊因坷垃較大一般都要耙碎,起鎮壓的作用,小麥根系比較發達;而旋耕的田塊土壤比較疏鬆很少鎮壓,所以翻耕田塊比旋耕田塊倒伏發生輕。由於密度過大田塊其莖稈比較細弱而且通風透光性差,加之春季降雨比較頻繁,田間病害發生比較重;因此密度過大(播種量187.5 kg/hm2以上)田塊比密度適中(播量在120~150 kg/hm2)田塊倒伏嚴重。撒播比條播倒伏嚴重,其原因是撒播的播量大後期群體也大,莖稈細弱通風透光性差。
4、栽培管理因素
同一品種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種類其倒伏情況也不相同。氮肥後移的田塊比「一炮轟」的田塊倒伏發生輕的多;施純磷、鉀在90 kg/hm2的田塊比75 kg/hm2以下的田塊倒伏輕;同一品種氮肥後移且磷鉀肥在90 kg/hm2以上的麥田一般只是點倒伏;倒伏最重的是氮、磷、鉀「一炮轟」且純磷、鉀低於75 kg/hm2的田塊。紋枯病危害小麥的基部莖稈,造成壞死,後期一遇到風雨即倒伏。
防止對策:
1、選用抗倒伏品種
選用抗倒伏品種是防止小麥倒伏的基礎,在沒有化控條件和管理水平跟不上的區域宜選擇抗倒伏品種進行推廣,不宜選擇高稈和莖稈細弱的品種。大力提倡小麥精量和半精量播種,以降低倒伏的風險。
2、降低基本苗數,合理栽培群體
小麥的生產經歷了增穗增產、穗粒並重增產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隨著基本苗數不斷增加、施肥水平提高,高峰苗也較多,造成田間郁蔽,引起基部節間過分拉長,加重紋枯病的發生,從而發生倒伏。近幾年,按群體質量栽培理論的指導,逐年降低基本苗數,合理栽培群體,取得了一些經驗。結合實際,基本苗數應控制在225萬~270萬根/hm2,越冬苗壓縮在1 500萬根/hm2以內,有效穗數630萬~675萬穗/hm2,既利於抗倒又利於發揮品質特性,奪取高產。
3、科學施肥
在適期拌種的基礎上,施足基苗肥,控制臘肥,重施拔節孕穗肥。施肥比例按氮、磷、鉀搭配,有機肥料與無機肥料相結合。一般基肥中氮施用量佔60%左右,有利於培育冬前壯苗;中期控制臘肥數量,為追上拔節孕穗肥留餘地,可杜絕旺苗發生,基部1、2節間縮短,群體不過大,葉片大小適當,通風透光率高;逐年提高拔節孕穗肥的施用比例。
4、適量深鋤,適度鎮壓
對徒長麥苗,採取深鋤切斷部分根系,以減少部分分櫱對肥水的吸收量,加速分櫱兩極分化,控制有效分櫱基部節間伸長,提高植株抗倒能力。在拔節前適度鎮壓能壯節、降低株高、沉實土壤,達到根土緊密結合。鎮壓視旺長程度進行1~3次,每次間隔5 d左右,同時掌握地濕、早晨、陰天三不壓的原則。對密度大、長勢旺、有倒伏危險的麥田,應及早疏苗,或用橫耙耙1~2次,疏掉部分麥苗,後澆1次稀糞水。
5、科學化控
對群體大、長勢旺的麥田或植株較高的品種,在小麥起身期用15%多效唑450~750g/hm2或20%壯豐安450~600 mL/hm2,對水450 kg噴灑[4],以控制植株旺長,縮短基部節間,降低植株高度,提高根系活力,增強抗倒伏能力。葉面噴施多效唑的有效期為返青至拔節期,在此階段內,施葯越早,對基部第1、2節間的抑制效果越好,且對穗部也有良好的作用。一般以返青起身期為最佳施葯時間。
6、及早防治紋枯病紋枯病的大發生也是造成小麥倒伏的又一重要因素,應及早防治。在播種時用葯劑拌種,2月下旬至3月上旬是防治紋枯病的關鍵時期,此時噴葯防治可有效防止紋枯病的發生。
❸ 雨水小麥頻繁倒伏,應該怎麼辦呢
北部大部分地區的小麥已經進入了灌溉期,收獲的時間也越來越近了。例如,河南省大部分地區每年5月末、6月初開始收獲。已經不到一個月了。上一個時期,小麥田的管理重點是防病蟲害和治療。例如,枯病、銹病、紅霉、蚜蟲、紅蜘蛛等。在收獲前的這個時期,威脅小麥產量的重要因素也發生了變化。
5、如何挽回損失?有人說,小麥倒地後,減產或直接支撐,不能放著不管吧?是的,不能放著不管。接下來說幾個救濟政策。
(1)及時噴射葉面肥或磷酸二氫鉀。如前所述,磷酸二氫鉀除了能為作物提供營養、補充營養外,還能提高作物的抵抗性。小麥倒伏後,各生理功能都會減弱。包括根的吸收能力、莖葉的傳導能力以及光合作用的效果,此時噴射磷酸二氫鉀,可以為小麥補充營養。另外,增強小麥植株的抗逆能力,延長灌水時間,減少因倒伏造成的減產幅度。每畝磷酸二氫鉀150克加水可噴射30公斤的葉面施。
(2)小麥倒伏後,抗逆能力減弱,更容易引起病蟲害,做好病蟲害的預防和治療,避免因病蟲害發生而倒下的麥田雪上霜,損失更大。
(3)無論是撒葉面肥還是預防病蟲害,吃葯時要盡量朝倒下的方向吃葯,以免對倒伏小麥造成更大的損害。
❹ 我種的小麥為什麼老倒呢
1.光照不足。2.營養不良。建議室外全天候陽光,草木灰灌溉。望採納
❺ 小麥下完大雨過後為什麼會倒
小麥下完大雨過後會倒是氣候因素、不當的栽培措施、受精的原因等引起的。小麥灌漿結束時,如果下雨,並伴有陣風或強風,大面積的小麥可能會倒伏;不當的栽培措施:如果播種量過大,在變綠和上升階段追肥澆水會導致基部節間伸長,削弱抗倒能力。在生產中,任何5月下旬用小麥黃水灌溉的高產農田,遇風後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滯留;受精的原因:施肥不當很容易導致倒伏。表現在兩個方面:施基肥時氮、磷、鉀比例不合理,只重視氮、磷肥,忽略鉀肥和微量肥;氮肥追肥過量或追肥期不當。
防止小麥倒伏的措施:選擇反傾銷品種;種植密度合理;科學施肥:基肥與追肥平衡合理;科學控制:對於秸稈含量高、播種量大、播種早的麥田,在小麥起綠期應及時進行化學控制;小麥紋枯病的早期防治:紋枯病也是引起小麥倒伏的重要因素。
小麥倒伏後不要一味的嘆氣和抱怨。做好小麥倒伏後的恢復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復部分損失,不至於絕產。
❻ 小麥倒伏怎麼辦
小麥生育中後期,發生局部或大部分倒伏,嚴重影響小麥成熟,降低千粒重,造成減產。防禦方法有:
(1)選用抗倒伏的小麥品種。高產麥區以選用抗逆性強、綜合性狀好的抗倒品種為主。各高產品種搭配比例協調,做到布局合理,達到災害年份不減產。
(2)播種前種子用矮壯素原粉對水後均勻拌種,晾乾後播種。或用多效唑噴灑在麥種上,晾乾後播種。
(3)推廣寬窄行種植,建立豐產的合理群體結構,對預防倒伏、提高產量具有很重要作用。
(4)高產麥田一定要及時澆好冬水、拔節水、灌漿水,一般不澆返青水和麥黃水。春季返青起身期以控為主,控制肥水,拔節後再澆水,酌情追肥縮短基部節間長度,利於抗倒伏。後期如需澆水,掌握風雨前不澆、有風雨停澆的原則,科學運籌肥水。
(5)對小麥紋枯病、蚜蟲等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一旦達到防治指標,及時噴葯,增加小麥抗逆力和抗倒伏能力。
❼ 小麥匍匐倒地缺啥
你問的麥子都倒了,那就很可能是氮肥太多了,或者是缺陽光了,就會導致這樣的,還有缺磷鉀肥
❽ 刮風冬小麥倒了為啥
風太大了唄,有些迎風的,就容易倒,沒經過大風的就不倒
❾ 小麥春季防倒很關鍵,小麥春季防倒有什麼好的辦法
小麥倒伏每年都有發生,給生產帶來很大損失。除自然災害外,栽培管理不當也是小麥倒伏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植物生長調節劑在小麥生產中的推廣,為防止倒伏、促進增產開辟了新途徑,是小麥高產穩產的重要配套技術措施。小麥倒伏可分為莖倒伏和根倒伏。莖是小麥過量播種和肥水過量施用造成的,導致基部節間長,莖細,韌性差。根是小麥根淺,晚降雨後大風造成的。過量播種容易導致麥田窪地、通風透光不良、植株營養不良、莖細、基部節間伸長、莖壁變薄、缺乏彈性、麥稈支撐力低,是小麥倒伏的主要原因。
深層栽培是控制種群和防止倒伏的重要措施。對於人口多(上升期畝產高產麥田90萬以上)且有旺勢的麥田,在上升前後進行8~10cm深度栽培,切斷漂浮根,抑制小分櫱,促進主莖和大分櫱生長,加速兩極分化,延緩閉壟,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對於群體大、植株高的麥田,除了控制返青肥和深耕外,還需在起壟後和拔節期前進行抑制,促使根系向下扎,節間蹲在粗莖基部,降低株高。根據繁榮程度,鎮壓應進行2~3次,每次間隔約4天。在壓制過程中,要掌握「濕地、晨起、陰天」的原則。化學防治是防止小麥倒伏的有效措施之一。對於群體大、生長旺盛的麥田或植株高的品種,在小麥上升期噴施15%多效唑30~50克或20%壯豐安乳油30~40毫升、水30公斤,控制植株旺盛生長,縮短基部節間,降低植株高度,提高根系活力,增強抗倒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