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腳丫子長硬皮疼是什麼原因怎麼治
擴展閱讀
三角梅翻盆後怎樣管理 2025-08-04 13:34:25
怎樣疊紙飛機視頻 2025-08-04 13:23:08
怎樣使手機控制電視機 2025-08-04 13:16:12

腳丫子長硬皮疼是什麼原因怎麼治

發布時間: 2022-05-20 10:44:32

㈠ 腳趾旁邊長硬硬的東西還很痛請問是什麼東西

雞眼,是由於局部皮膚長期抗體受到擠壓摩擦而造成增生的角質層,形如圓錐體嵌入皮內,尖頂突入真皮中壓迫神經末梢,局部一旦受壓或受擠就會引起明顯的疼痛。圓錐的底在皮膚表面為一圓形或橢圓形,淡黃色質硬的斑境界清楚,一般如黃豆大小。

雞眼(corn;clavus)一般長於腳上,也有長在手、胳膊上的。主要因摩擦擠壓而形成的小圓硬塊,形態像雞的眼睛,按壓有疼痛,又稱「肉疔」。常生長於足趾及足底前端。本病多因穿過緊的鞋子或足骨原來就有畸形,致使足部皮膚長期受刺激而引起。雞眼為圓椎形角質增生硬結,數目不定,根部深陷、皮膚增厚、頂端凸突,常因疼痛而影響行走。雞眼就是局部皮膚角質層增生,常常發生在足底。趾間、趾背和小趾外側等長期受摩擦和壓迫的部位。鞋子不合腳或過緊是引起雞眼的常見原因。雞眼一般只有黃豆大小,稍高於皮膚,中央呈淺黃色,周圍顏色深一些,因為它長得象雞的眼睛,而得名為雞眼。雞眼的主要症狀是疼痛,特別在走路時更加明顯。雞眼治療比較困難。 雞眼編輯本段臨床表現(一)雞眼一般如豆大或更大,表面光滑與皮面平或稍隆起,境界清楚,呈淡黃或深黃色,中心有倒圓錐狀的角質栓,嵌入真皮。由於其尖端壓迫神經末梢,故行走時引起疼痛。雞眼多見於足跖前中部、小趾外側或拇趾內側緣,也見於趾背。發生於4~5趾間的雞眼,受汗浸漬,呈灰白色浸軟角層。稱為軟雞眼。(二)胼胝為蠟黃色、扁平或稍微隆起的局限性角質肥厚性斑塊,質硬而稍透明,邊界不清,中央較厚、邊緣較薄。好發於掌跖,常對稱發生。與職業有關者可見於受壓部位。一般無自覺症狀,嚴重時可有壓痛。編輯本段病因雞眼是由長期摩擦和受壓引起的圓錐形角質層增厚,有角質中心核,尖端深入皮內,基底露於外面。多見於青年人或小孩,好發於足底及足趾,患者站立或行走時,雞眼可壓迫局部的感覺神經,而引起劇烈的疼痛,致使病人走路艱難,當去除局部壓迫或摩擦的病因後,多數雞眼可逐漸變軟,恢復為正常皮膚。編輯本段診斷根據發生在掌跖,呈角質增生性損害,不難診斷。雞眼 雞眼與胼胝的主要鑒別點是:雞眼為呈倒圓錐形角質增生,行走時疼痛明顯;而胼胝為扁平片狀角質增厚,范圍較廣,一般不痛。雞眼與胼胝需與跖疣鑒別:跖疣可散發於足跖各處,不限於受壓部位,可多發,損害如黃豆大小,表面角質增厚,用刀削去表面角質層,可見自真皮乳頭血管滲出血細胞凝成的小黑點的角質軟芯。編輯本段臨床特點1.好發於足跖前中部、跖側緣或足跟2.皮損為針頭至蠶豆大小、邊界清楚的淡黃色角質性丘疹,可見圓錐形角質栓3.疼痛劇烈編輯本段治療基本療法雞眼是一種局限性圓錐狀角質增生物,尖端深入皮內,基底露於表面,呈圓形似雞眼故得其名。祖國醫學亦稱為「雞眼」和「肉刺」。中醫認為雞眼是由於足部長期受壓,氣血運行不暢,肌膚失養,生長異常所致。雞眼治療方法有:中醫外治法(外用U克)、西醫葯物治療法、食療葯膳、手術治療法、中醫葯物治療法、中西醫結合治療法。具體如:葯物腐蝕、中葯貼敷、穴位注射治療、火針、熏灼、液氮冷凍、激光及電灼燒法、挖除術、切除術等。保守治療軟雞眼多見於兩個腳趾相貼的部位,在一個腳趾的側面或腳丫,損害往往只有1個,豌豆至蠶豆大小,表 雞眼面因浸漬而呈灰白色,壓痛明顯,以四五趾尖多見。治療:首先除去施加於皮膚上的壓迫和摩擦,如不穿高跟鞋和硬底鞋,鞋內加柔軟鞋墊,雞眼可望自行消退,若不除去,雞眼難以治癒。其次可按以下方法治療。1.軟硬雞眼均可外用30%水楊酸火棉膠,每天1次,1周後用熱水浸泡,去除雞眼的角錐和皮損浸軟發白的部分,直至脫落。2.外用市售中葯。先用熱水浸泡患處,削去表層角質增生部分,並盡可能將中心角質栓小心削去。3.可用液氮冷凍治療。4.如果腳部雞眼用各種方法治療無效,可考慮手術切除。5.雞眼治療方法有:中醫外治法、西醫葯物治療法、食療葯膳、手術治療法、中醫葯物治療法。葯物腐蝕如水楊酸。可將橡皮膏中央剪一圓孔,大小與雞眼一致,貼於患處,將雞眼露出,撒上水楊酸粉,再用橡皮膏封蓋。一般3~5天換葯一次,每次換葯前清除殘留葯粉後,用熱水泡足,並颳去軟化的角質,直至全部剔除雞眼。中葯貼敷用鮮半夏、鴉膽子仁等中葯搗爛貼敷,方法同上。此外,市售中葯塗抹在雞眼患處,每天2次,一般2周見效,塗抹至雞眼脫落為止。挖除術[方法1] 疼痛明顯的可行雞眼挖除術,局部麻醉後,用尖手術刀沿角質栓邊緣處作環形切口,以有齒鑷子夾住,進行剝離,將雞眼挖出,然後用消毒紗布包紮。胼胝厚者可用熱水浸泡後,用刀削去,或外用角質剝脫劑如25%水楊酸火棉膠等。[方法2]首先沿雞眼兩側作梭形皮膚切口,切至皮下後,用組織鉗將皮瓣提起,可見雞眼呈黃白色圓錐狀,質堅硬,與周圍組織分界明顯。沿雞眼周圍鈍性分離直至根部,如近根部斷裂,可用刀尖剔出,不可殘留,以免再發。出血點勿需結扎,縫合切口即可止血,用大彎三角針縫合切口。熏灼法睡前將紙煙、艾條、香條或易燃木棒點著,靠近雞眼處熏灼,有灼痛感時可稍遠離。表面硬化的,可用火頭點觸患處。每次連續熏烤3分鍾,然後用熱的淡鹽水浸泡患處30分鍾,連用數日,雞眼能自行脫落。(灼烤時塗抹風油精更佳)液氮冷凍液氮冷凍方法治療痛苦輕,見效快。利用低溫液氮將雞眼局部凍死,兩至三天後雞眼組織變黑、脫落,達到治療效果。該方法僅在冷凍過程中稍有不適。相對而言,費用較葯物外敷貴一點。穴位注射治療患側雞眼穴(外踝後上方約3.3cm處)消毒後,用7號針頭,垂直刺入,酸麻脹感後注入10%葡萄糖液10ml,按摩5分鍾。半月後重復注射。通常用於多發、復發性雞眼治療。切除術[適應證]雞眼為皮膚角質層增生呈圓錐形向真皮層伸入的腫物,好發生在足底、趾側受壓部位。一般小的雞眼可用葯物敷貼治癒。對位於足趾負重部位,行走劇痛,經葯物治療無效者,或屢發感染者,在炎症消退後均應行手術切除。對於不能直接縫合的大雞眼,則不應用單純切除術,以免造成切口不能縫合,殘留痛性瘢痕,更影響功能。應積極採用非手術治療;如無效,再行切除術及皮瓣修復術。趾(指)關節部位及手指掌面的雞眼,切除後易形成瘢痕,影響活動或指端觸覺,宜採用非手術療法。跖、趾骨畸形或突起所引起的雞眼,須在畸形矯正或骨突切除後,才考慮作雞眼切除術。[術前准備]1.清洗局部皮膚。病變附近皮膚及趾(指)甲有真菌病者,應先予治療後再行手術。2.熱水浸泡,除去表層厚皮。[麻醉]局麻(用1%普魯卡因,以雞眼為中心作局部菱形浸潤麻醉,或直接注入雞眼根部皮下組織內)。[手術步驟] 雞眼切除術(圖3)⑴沿雞眼兩側作梭形皮膚切口,切至皮下後,用組織鉗將皮瓣提起,可見雞眼呈黃白色圓錐狀,質堅硬,與周圍組織分界明顯。沿雞眼周圍鈍性分離直至根部,如近根部斷裂,可用刀尖剔出,不可殘留,以免再發。出血點勿需結扎,縫合切口即可止血,用大彎三角針縫合切口(圖)。⑵梭形切除⑶縫合[術後處理]1.術後10~14日拆線,過早拆線易使切口裂開。2.傷口保持清潔,避免過早負重行走,以免裂開。針灸治療針灸治療雞眼,古代文獻未見記載。現代在1956年就有採用直接灸治療雞眼的臨床報道。而從八十年代 穴位至今的十餘年,更積累了相當豐富的治療經驗,穴位刺激方法包括針刺、艾灸、穴位注射、火針等,其中,以穴位封閉和艾灸所觀察的樣本較大,效果也較好。穴位注射(一) 取穴主穴:分3組。1、內庭、昆侖;2、太沖、太溪;3、阿是穴。阿是穴位置:外踝與內踝後連線的中點。(二) 治法每次用一組穴,可獨用一組,亦可交替輪用。第1組穴,用2%普魯卡因5毫升加鹽酸腎上腺素2滴,每穴注入2.5毫升,每周治1次;第2組穴,以2%普魯卡因1毫升加鹽酸腎上腺素0.2毫克,分注於患側太沖、太溪,5天注入1 次;第3組穴,以0.5%~1%普魯卡因5毫升和鹽酸腎上腺素0.1毫升注入阿是穴,每周2次。艾灸(一) 取穴主穴:阿是穴。阿是穴位置:病灶區(下同)。(二) 治法先用溫水(約40℃)浸泡患足30~45分鍾,使皮膚軟化。然後以75%酒精棉球消毒皮膚,用消毒刀片削去老皮,注意不要削痛、出血。艾灸採用艾炷灸或艾卷灸,任選一法。艾炷灸法:將艾炷(其底座略小於雞眼)直接於阿是穴,點燃其尖端,燒至局部有灼痛時,用鑷子夾掉,再放1炷,連灸5~7壯,每日1次;艾卷灸法:以燃著之艾卷在雞眼上行雀啄灸,以患者略感灼痛、局部紅潤為度,每次約灸20分鍾,每日1次。上述方法,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2~3天。體針(一) 取穴主穴:阿是穴。(二)治法取26~28號1寸毫針,患部常規消毒後,對准雞眼中心快速進針,如阻力較大,可捻轉進針,約進0.6~0.7寸後,可達雞眼根部,阻力變小,不宜再進。如雞眼過大,可在雞眼旁刺1針,或周圍上下左右刺4針,成45度刺向中心。均不留針或留針20分鍾。出針後,擠出少量血液,酒精棉球按壓局部。隔日1次,3次為一療程。停針約15~20日,雞眼變軟或枯萎脫落。火針(一) 取穴主穴:阿是穴。(二) 治法局部清洗干凈,穴區以酒精消毒,以細火針或26號5分毫針,在酒精燈上燒紅,對准雞眼中心堅硬如釘處,直刺入根底部,此時針下阻力增加,患者有明顯疼痛反應,至針下有空感或冒出少許白色分泌物立即出針。一般1隻雞眼刺1針,在者可連續刺2次。進針速度不可太猛太快,否則不能焦化雞眼角質和毛細血管,反易引起出血和疼痛。術後局部不須上葯或包紮,7天後用溫水浸泡剪去硬皮,兩周後仍有壓痛者,可行第2次治療。蕎面治雞眼蕎面30克,荸薺一個(搗爛),加水和勻,敷雞眼處,用布包紮好,有用此方者在一二日內連根齊落。烏梅治雞眼用熱水浸泡雞眼部位,用小刀除去表面角質層,用棉簽蘸烏梅液搽於雞眼部,待晾乾後再塗1~2次,每日3~4次。烏梅液製法:烏梅60克左右,食鹽大約20克,食醋60毫升左右。共置於約200毫升的磨口瓶中,振搖,放置48小時後備用。(三) 療效評價共治281例,結果,有效率為86.8%~100%。隔姜灸(一) 取穴主穴:阿是穴。(二) 治法先令患者用濕水浸泡足部,並用刀片略將雞眼表面角化層部分切除。將鮮生薑切成厚約2毫米的薄片,直徑約1.5~2厘米為宜。在薑片中心處用三地穿刺數個小孔,然後貼置雞眼上。將艾絨製成花生米大小圓錐形艾炷置薑片中心從上端點燃,燃至以不能耐受熱度時,更換新炷續灸,連灸3~5壯。每日一次,7次為一療程。編輯本段偏方驗方方一:沙參50克,丹參50克,水煎2次,混合後分上、下午服,每日1劑,連服2~3劑。據報道,用本方治療雞眼64例,其中:痊癒21例,有效4例,無效2例,有效率為92.6%。方二:縫衣針1枚(醫用三棱針更好),用75%的酒精消毒,或將針尖在燈火上燒一下消毒,然後對准雞眼的中心扎進去,進針的深度以出血為度(不出血則沒有效果),拔針後擠出一點血來,用碘酒消毒,外貼膠布,幾天之後,雞眼就會變軟以致脫落。方三:丁香末、肉桂末等量,溫水調成稠膏敷貼患處,外蓋紗布,膠布固定。據報道,用本法敷貼雞眼100例,一次貼敷治癒的佔63%,2~3次貼敷治癒的佔37%。方四:半夏適量,研末,敷於患部。用葯前先洗凈患處,剪(削)去雞眼的角化組織,呈一凹面,放入半夏末,外貼膠布。經5~7天,雞眼壞死脫落,生出新肉芽組織,再過數日即可痊癒。據報道,用本法治療雞眼30餘例,未見復發。方五:冰片少許,置於雞眼上,用火點燃,至感覺疼痛時將火吹滅。每日1~2次,每次約半分鍾,一個療程5~7天。愈後局部無瘢痕。方六:茉莉花茶1~2克(最好是一級茉莉花茶),放在口內嚼成糊狀,敷在雞眼處,外用膠布貼蓋,每3日換1次,一般3~5次,雞眼便自行脫落。方七:烏梅30克,食醋250克,將烏梅打碎,用醋浸泡10日後,再用浸液揉擦患處,每日2~3次,連用7~10 烏梅日,雞眼可自然脫落。或用烏梅30克,食鹽9 克,食醋15毫升,溫開水50毫升。先將鹽在溫水中溶解,再放烏梅浸泡24小時,去烏梅核,將肉搗爛,加醋,共搗成泥狀即可。塗葯前,先將患處用溫開水浸泡,並用刀削去老皮。塗葯後,外蓋紗布,膠布固定,24小時更換1次,連續用3~4次。方八:紫皮大蒜1頭,蔥頭1個用法:搗如泥,調醋。割除雞眼表面粗糙角膜層(以剛出血為度),用鹽水(溫開水2000ml加生鹽5g)浸20餘分鍾,使真皮軟化,擦乾,將蔥蒜泥塞滿切口,用消毒紗布、綳帶和膠布包好。每日或隔日換1次。一般5~7天為1療程。說明:用此葯時必須現制現用。且蔥、蒜要用較新鮮的為好,堅持用葯,雞眼即可脫落。方九:生薑片、艾葉適量用法:1.將生薑置患處,將艾葉置於生薑上,用香火燒之,隔日自行脫落即愈。2.溫水泡腳,軟化雞眼,然後用生薑片用力擦,至無薑汁。每日兩次,三日無痛感,一周痊癒。說明:本方適用於雞眼的治療,若1次不見效,可再來一次,直至痊癒。方十:新鮮香蔥1根用法:剝下新鮮香蔥(又名青蔥)的根部的白色鱗莖上最外層的薄皮,貼在雞眼上面(先用熱水洗腳並擦乾),用膠布固定。一晝夜後,雞眼壓痛即明顯減輕或消失。第2天繼用上法。如此多次重復,雞眼周圍的皮膚發白、變軟,終於自行脫落。說明:用此法治療雞眼無任何不良反應。方十一:荸薺1枚,蔥頭1個用法:將荸薺、蔥頭去皮,搗爛如泥,敷於雞眼處,用衛生紗布包好,每晚睡前洗腳後換葯1次。說明:本方用治腳雞眼,可使其脫落。方十二:蔥白液(即蔥葉內帶粘性的汁液)用法:取鮮大蔥,將蔥葉頭割斷,用手擠其液,然後緩慢塗抹數次可愈。說明:本方用治雞眼,可使皮膚逐漸軟化,長期使用,可自行脫落。方十三:取地骨皮、紅花各10克,研成細末,加適量香油調成糊狀。每晚熱水泡腳後,取適量葯糊塗在雞眼上,再用無毒塑料薄膜蓋上,用膠布固定。方十四:取蘆薈和少許鹽水,研成葯糊。每晚熱水泡腳後,取適量葯糊塗在雞眼上,用無毒塑料薄膜覆蓋,再用膠布固定好。每天1次,10天為一個療程。方十五:取六神丸10餘粒,研成細末,加適量醋調成糊狀。將雞眼洗凈,除去表面角質層,用鹽水浸泡半小時後,將葯糊塗在雞眼上,用膠布固定好。3天換一次葯。方十六:取數片阿司匹林,用鹽水調成糊狀,然後塗在雞眼上,用熱毛巾敷10分鍾。每日1次,1周為一個療程。方十七:取蜂膠適量,於每晚熱水泡腳後 ,將蜂膠敷貼於患處表面,用紗布固定 ,每天換一次,10天為一療程。方十八:生白果搗爛敷患處,治雞眼(須先將雞眼挑出血後再敷)。方十九:蓖麻子10粒,鹽姜1小塊。將蓖麻子與鹽姜共搗爛成糊狀,敷於雞眼上,外用膠布。方二十:用芹菜每晚擦拭患處(先用雞眼貼貼落一點),2~3星期便好。

㈡ 前腳掌下面有塊硬皮,特別疼,走路都疼,站著也疼,怎麼回事,怎麼解決

關節炎沒有腳底疼痛的症狀,你應該是鞋子穿著不當造成的。或者就是不小心扭了下筋骨,應該不嚴重,不然你早疼的受不了了。到正骨的診所按摩下就會好,這樣的小毛病也就最多30塊錢吧,別讓自己受罪了。

㈢ 腳底一層硬皮疼痛是什麼原因

因長時間的工作站立而導致的腳底硬磨而產生的皮垢,建議每天晚上多用熱水泡腳,得到舒緩會有所幫助

㈣ 腳後跟生硬皮,有裂口很疼,是什麼病來的拜託各位大神

每年冬天,由於氣候乾燥,空氣濕度低,許多人手和腳的皮膚上就會裂開大大小小的裂口,走路或 者勞動摩擦時疼痛難忍,較大的裂口還會引起出血,病菌侵入後甚至出現化膿感染。這種冬季手、腳皮膚 裂開的現象,醫學上叫作"皸裂"。 1、在氣候寒冷時盡量少用或不用鹼性大的肥皂洗手、洗臉或洗腳,否則會去脂過多而使皮膚容易干 裂。經常接觸礦物油類、水泥、石灰等工種的人下班後要及時洗凈手腳,用干毛巾擦乾後再搽些油脂潤滑 皮膚; 2、維生素A具有保護皮膚、防止皸裂的作用,胡蘿卜、動物肝臟、雞蛋及菠蘿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 ,冬天裡應適當多吃些。有皮膚皸裂史的人,在氣候轉冷時就要注意防寒保暖,保護好皮膚,原來患有手 、足癬,魚鱗病等皮膚病的人,要盡早進行治療。 倘若手、腳已發生了皮膚皸裂,輕者可用5-10%水揚酸軟膏外搽;重者在用上葯之前,先用熱水浸泡 患處5-10分鍾,將皸裂周圍過於增厚的皮膚角質層用刀片削落,搽葯後再用膠布將裂開處盡可能拉緊貼牢 。這樣既能減輕痛苦,又能促使裂口盡快癒合。 治療皮膚皸裂五法 冬季,皮膚乾燥容易皸裂。可在每晚睡覺前,先用熱水浸泡皸裂處幾分鍾,使之軟化。然後取魚肝油 丸2~3粒,擠出其液體塗在裂口部位,每晚1次,1周即愈。 發生皸裂現象,可將醋與甘油以5:1的比例調勻後,每天2次塗擦患處,皮膚會變得光滑、細嫩。 將雞蛋2隻煮熟,取其蛋黃置鐵鍋內,用小火熬成油狀,冷卻後塗於皸裂皮膚表面,一日2次,三 四天即可痊癒。 土豆1個,煮熟後剝皮搗爛,加少許凡士林調勻,放入凈瓶內,每日1~次塗患處,數日可愈。 手足皸裂,可取香蕉1隻(皮黑的好),捏熟的,開一小孔,將香蕉內象擠牙膏一樣擠出,放於手心 纏擦,干後,手心手背均有光滑感。用於足部,方法相同,初次使用,尤其是已有小皸裂時,可能 有些 疼痛,這是正常現象,過一會就好。每天晚上洗凈手、足後使用,一般連續幾次即愈。

㈤ 腳底硬皮,裂開,脫皮,是怎麼回事,有什麼好辦法解決

你好:
你媽媽這種皮膚病稱為「皸裂」。
發生
手足皸裂
大致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
皮膚
結構特殊。
腳跟

手掌
部位受摩擦較多,
角質層
特別厚,
皮下
沒有
毛囊

皮脂腺
,缺乏皮脂的保護。
2、氣候因素。北方秋冬季節,氣候寒冷乾燥,皮膚
血管收縮

細胞
含水量
減少,易出現皸裂。
3、
環境原因。經常從事戶外工作的人,接觸
石灰
、水泥,
鹽鹼
以及某些
化學物質
,可對皮膚造成損害。
4、遺傳原因。患有先天性
掌跖角化症
的人,從幼年起即可發病,隨年齡增長,症狀日趨嚴重。
5、老年
生理
原因。中老年人自身新陳代謝減弱,皮膚老化,細胞
水分
減少,
彈性
下降,易乾燥
裂口

6、菌
性疾病
。由
細菌

真菌
引起的某些皮膚病,如
足癬

濕疹
、牛皮癬、鵝掌風等,會導致皮膚脫屑,
角質
增厚而皸裂。
--------------------
皮膚乾燥開裂。多於寒冷、乾燥
季節
,發生於手、足,又稱手足皸裂。輕者僅為乾燥、龜裂;重者裂口深達
真皮
,易出血,
疼痛
。可用
熱水
浸泡,除去過厚角質層,外用
尿素軟膏
。用
橡皮膏
粘貼裂口,可促進癒合。如有繼發感染,使用
抗菌葯物

中醫
認為,皸裂多因肌熱驟被寒冷風燥所逼,致
血脈
阻滯,膚失濡養而成;並與經常摩擦、壓力、浸漬有關。宜用
地骨皮

白礬
各等分煎湯浸洗
患處
,次塗
潤肌膏

太乙膏
。平素注意
手足
皮膚的保溫和護養。

㈥ 腳掌硬皮疼是怎麼回事

腳底容易發生的角質增厚的皮膚病主要有胼胝、雞眼、跖疣和掌跖角化症等,根據你的描述,考慮胼胝的可能性較大,它的發生主要與足底長期受壓和摩擦有關,常常對稱發生,一般沒有明顯的疼痛,主要感覺是硌腳或不舒服。
一般不需要治療,如果增厚較明顯,可以在熱水中浸泡軟化後用刀削去增厚的角質層,由於角質層中不含神經和血管,因此,你不會感到疼痛,也不會流血。
?這是最為簡便易行的方法。你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一些具有角質剝脫作用的葯物如水楊酸或維甲酸制劑。另外,平時應當多注意足部保健,不要穿過緊的鞋子,鞋底也不宜過硬。

㈦ 腳掌上長硬皮,走路疼,怎麼治療

這是成年人常見的情況,一般平板足最常見。你需要注意鞋子的情況,可以墊高腳心,每晚用熱水泡腳等方法,只能緩解,根治較難。

㈧ 腳掌心長出硬皮很疼咋回事

走路太多,或者鞋不合適,都有可能!如果起了黃色的死皮,恭喜你,長繭了!沒什麼,只要貼點雞眼貼就行,葯店就有賣!當然貼的時候把那層後皮用刀子刮一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