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上購物 » 衣服上的線蟲生長發育怎樣
擴展閱讀
怎樣將word文檔設為16開 2025-09-28 17:35:26
嬰兒吐奶的原因有哪些 2025-09-28 16:48:51

衣服上的線蟲生長發育怎樣

發布時間: 2022-08-26 13:19:00

Ⅰ 線蟲的發育過程大多經過幾期幼蟲有何作用

線蟲的發育都要經過4個齡期。
線蟲由卵孵化出幼蟲,幼蟲發育為成蟲後,大多數需通過兩性交配後產卵,完成一個發育循環,即線蟲的生活史。線蟲的生活史很簡單,卵孵化出來的幼蟲形態與成蟲大致相似。所不同的是生殖系統尚未發育或未充分發育。幼蟲發育到一定階段就蛻皮一次,蛻去原來的角質膜而形成新的角質膜,蛻化後的幼蟲大於原來的幼蟲。每蛻化一次,線蟲就增加一個齡期。線蟲的幼蟲—般有4個齡期。墊刃目線蟲的第一齡幼蟲是在卵內發育的,所以從卵內孵化出來的幼蟲已是第二齡幼蟲(開始侵染寄主,也稱侵染性幼蟲)。經過最後一次的蛻化形成成蟲,這時雌蟲和雄蟲在形態上已明顯不同,生殖系統已充分發育,性器官容易觀察。有些線蟲的成熟雌蟲的蟲體膨大。有的線蟲在發育過程中,雌蟲和雄蟲的幼蟲在形態上已經有—定的差異。雌蟲經過交配後產卵,雄蟲交配後隨後即死亡。 有些線蟲的雄蟲可以不經與雄蟲交配也能產卵繁殖,這種生殖方式稱孤雌生殖。在一些定居性的植物寄生線蟲(如包囊類線蟲和根結線蟲等)的生活史中,在寄主植物的營養條件和環境條件適宜時,往往進行孤雌生殖。因此,在線蟲的生活史中,一些線蟲的雄蟲是起作用的,有的似乎不起作用或作用還不清楚。 在環境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大多數植物病原線蟲完成一個世代一般只需要3—4周,如溫度低或其它條件不合適,則所需時間要長一些。線蟲在一個生長季節里大部可以發生若干代。發生的代數因線蟲種類、環境條件和危害方式而不同 。不同線蟲種類的生活史長短差異很大。小麥粒線蟲則—年僅發生—代,而一些長針類線蟲完成一代所需時間超過一年。
線蟲動物門是動物界中最大的門之一,為假體腔動物,有超過28,000個已被記錄的物種,尚有大量種尚未命名。絕大多數體小呈圓柱形,又稱圓蟲(roundworms)。它們在淡水、海水、陸地上隨處可見,不論是個體數或物種數都往往超越其他動物,並在極端的環境如南極和海溝都可發現。此外,有許多種的線蟲是寄生性的(超過16,000種),包括許多植物及人類在內的動物的病原體。只有節肢動物比線蟲更多樣化。
線蟲原先在1919年被Nathan Cobb命名為Nemata。後來,它們被降級為囊蠕蟲中的一綱,最後才被重新分類至線蟲動物門。
線蟲是線蟲動物門(Aschelminthes),是動物界中數量最豐者之一,寄生於動植物,或自由生活於土壤、淡水和海水環境中,絕大多數營自生生活,營寄生生活中,只有極少部分寄生於人體並導致疾病。此類線蟲在中國已發現有35種。目前流行的線蟲有蛔蟲、 鞭蟲、 蟯蟲、 鉤蟲 、旋毛蟲和類糞圓線蟲。

Ⅱ 線蟲的形態特徵、為害症狀及防治方法有哪些

(1)形態特徵線蟲是一種低等動物,種類很多,在自然界分布因其體形細長,兩端稍尖,形如線狀,故此得名。多為乳白色透明,在成熟時體壁可以呈褐色或棕色,一般很短小,通常不超過1毫米,寬約50~100微米。為害木耳的害蟲取食木耳菌絲,還能傳播許多病原物,或者為病原物的侵入打開門戶,誘發其他病害的發生。(2)被害症狀為害後均造成爛耳和流耳,耳片呈混濁糊狀腐爛,感病初期黏濕,變混濁,病斑向四周蔓延,開片組織破壞,變成糊狀,整體流失,有腥臭味。不論是在木段還是在代料栽培過程中,每到高溫高濕季節,特別是梅雨季節爛耳嚴重,黑木耳更敏感,流耳的發生雖然是線蟲、細菌與原生動物綜合感染的結果,但仍以線蟲為重要。高溫高濕是生長發育的決定因素,而其他環境條件如耳場排水情況(耳場坡度、地面泥土疏鬆、耳木被積水浸沒等)可影響流耳的發生,這些情況在防治時,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線蟲的侵入途徑:木段在接種前後接觸了感染線蟲的泥土,木段或耳袋感染了線蟲的水(澆噴或水浸沒);其次是采耳時由於爛耳引起的交叉感染,或由蚊、蠅及小動物的攜帶傳染。(3)線蟲的綜合防治耳場要嚴格消毒,排水良好,不積水。忌高溫季節噴水浸泡木耳,乾乾濕濕為好。木段在播種前,兩端用濃石灰消毒。其餘表面噴2%~3%石灰水消毒,或用1%漂白粉浸濕或澆灑。自出耳起每隔10天,用1%石灰水的上清液噴灑,石灰水順耳流下為止。采耳時不留耳根,采耳工具和手應消毒,耳木上因害蟲引起的爛耳應削去洗凈,或用600~800倍液敵敵畏殺蟲,使再生新耳芽不受線蟲為害。

Ⅲ 剛剛洗衣服,衣服上有個細細的一厘米多的紅色蟲子

水蚯蚓,又名紅絲蟲、赤線蟲,屬環節動物中水生寡毛類,體色鮮紅或肉紅、橙黃色。它們多生活在排放污水或廢水的陰溝污泥中(一般是緩流水黑污泥中),密集於污泥表層,一端固定在污泥中,一端伸出污泥在水中顫動,一遇到驚動,立刻縮回污泥中

Ⅳ 線蟲的特點

線蟲通常呈乳白、淡黃或棕紅色。大小差別很大,小的不足1毫米,大的長達8毫米。多為雌雄異體,雌性較雄性的為大。蟲體一般呈線柱狀或圓柱狀,不分節,左右對稱。假體腔內有消化、生殖和神經系統,較發達,但無呼吸和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前端為口孔,肛門開口於蟲體尾端腹面。

線蟲通常呈乳白、淡黃或棕紅色。大小差別很大,小的不足1毫米,大的長達8毫米。多為雌雄異體,雌性較雄性的為大。蟲體一般呈線柱狀或圓柱狀,不分節,左右對稱。假體腔內有消化、生殖和神經系統,較發達,但無呼吸和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前端為口孔,肛門開口於蟲體尾端腹面。口囊和食道的大小、形狀以及交合刺的數目等均有鑒別意義。在自由生活的線蟲種中,發育的過程通常會需要經過四次蛻皮的階段。不同種的食性各不同,從藻類、真菌、小型動物、排泄物、生物死屍、或是活組織。自由生活的海洋線蟲非常地重要,且是小型底棲生物中很豐富的成員。一個值得注意的線蟲是秀麗隱桿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一個生活在土壤里的線蟲種,以模式生物的角色活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