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上購物 » 筍殼魚怎樣搞的好吃的呢
擴展閱讀
怎樣將word文檔設為16開 2025-09-28 17:35:26
嬰兒吐奶的原因有哪些 2025-09-28 16:48:51

筍殼魚怎樣搞的好吃的呢

發布時間: 2022-08-26 16:16:12

A. 筍殼魚跟什麼煲湯最好

筍殼魚跟什麼煲湯最好

筍殼魚煲淮山湯

1.准備筍殼魚500克、淮山500克、姜2片。 2.將筍殼魚清洗干凈,並去除肚子里的內臟,淮山去皮,切成塊狀。 3.在鍋中加入適量的油,倒入筍殼魚,將魚煎至兩面金黃,加入適量的鹽和水。 4.待水開後,放入薑片和淮山,用文火煮50分鍾,湯變味乳白色即可。 5.加入適量的鹽調味,用勺子均勻攪拌2-3下,使味道更加濃烈。 註:在刮淮山的時候最好帶上手套,以免手部出現紅腫、瘙癢的情況。

筍殼魚豆腐湯怎麼做好吃

材料:筍殼魚、香菜、豆腐、姜、鹽。 1、洗凈宰好的筍殼魚,瀝干水分。 2、香菜洗凈切段。 3、拍裂一小塊姜,熱鍋,用姜塊在鍋上擦一遍,放兩湯匙油,待油六成熱下筍殼魚,煎至微黃。 4、加5碗水,下薑片,煮沸後轉中火滾20分鍾,下豆腐再煮10分鍾,放香菜稍滾即可熄火,下鹽調味食用。

筍殼魚豆腐湯的功效

補鈣壯骨:筍殼魚肉質鮮嫩,而且含鈣量特別高,而且它還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里,這兩種營養成分,一起被人體吸收以後,可以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與利用,能有效提高向身體對鈣的利用率,可以壯骨強身,提高骨髓健康水平。

補虛強身:筍殼魚是一種具有滋補功效的水產食材,它含有的蛋白質和氨基酸都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和利用,能緩解身體虛弱,也能提高身體各器官功能,平時經常食用既能補虛也能提高身體健康水平,能預防多種亞健康狀態出現。

抗血栓:豆腐中含有的皂苷,清除體內自由基,具有顯著的抗癌活性,具有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的功效。

B. 清蒸筍殼魚怎麼做好吃,清蒸筍殼魚的家常做

清蒸筍殼魚的做法

  • 魚去鱗洗凈,注意洗凈魚腮及內部血水;

  • 肉質肥厚的魚體需要用刀柄或者橡皮榔頭敲一敲,這樣反而容易使肉質鬆弛;

  • 用鹽搓揉魚體內外部,靜置約15-20分鍾,洗凈;

  • 用刀在魚體兩面分別斜切2-3個深口,將薑片、蔥段夾入其中;

  • 燒一鍋開水,用筷子架起魚體,放入鍋中蒸6.5—7分鍾;

  • 端出魚快速將盤中汁水倒去,取出蔥姜,淋上蒸魚豉油,撒上蔥花,撒上少許一點點糖;

  • 燒熱少許玉米油,澆在魚體上,蔥花和魚的香鮮味立刻飄然而至。

C. 筍殼魚怎麼吃,筍殼魚的做法

1.面積不宜太寬筍殼魚喜聚集成群,而離開群體搞「單干」的極少。其集群主要分布於池邊或池邊附近及餌料台和餌料台附近,池中間很少見到有筍殼魚棲息。根據筍殼魚的集群行為及其分布特點,放養筍殼2魚的魚池面積不宜過大,每口池400~500m即可,而且魚池以長方形為好。同時餌料台的設置以沿池邊四周布局為好,而在池中央就沒有必要設置餌料台了。這樣,投餌和觀察攝食情況都很方便。2.運種不宜盲目筍殼魚的鱗片構造特殊,它呈鋸齒狀,順摸光滑而倒摸刺手。正是這種特殊構造的鋸齒鱗片,在苗種運輸過程中互相造成致命的傷害。因此,運輸魚種時切記不宜盲目。2010年內,先後從廣東等地引進多批筍殼魚,引進總數近100萬尾,其中,規格分別有2.5cm以內、3~5cm、5~10cm、30~150g/尾、150g/尾以上等。在這些規格中,最好運輸的是2.5cm以內規格的和30g/尾以上規格的;最難運輸的是3~5cm規格;5~10cm規格的次之。從以上筍殼魚長途運輸的經驗說明,適宜長途運輸的規格要麼小要麼大,而不大不小規格的則運輸損傷大。這是因為2.5cm以下的小規格筍殼魚,其鱗片尚未發育成熟,鋸齒鱗片光滑還沒有防禦功能,運輸時魚體之間幾乎不產生摩擦及受傷。規格30g/尾以上筍殼魚,雖然鱗片完全成熟,但其結構緊密質堅,運輸時魚體間雖產生摩擦,但其耐摩擦力強損傷度極小。而介於上述兩種規格之間尤其是3~5cm規格的筍殼魚,因其鋸齒鱗片剛成熟和鱗片結構稀疏,耐摩擦能力很弱,運輸時極易受傷致死。因此,根據筍殼魚鋸齒狀鱗片特點,選擇適宜運輸規格,是提高其成活率的關鍵措施之一。3.飢餓不宜太久筍殼魚是肉食性魚類,無論自然條件或養殖環境中,筍殼魚的自相殘殺行為都普遍存在,且難以避免。所以,養殖戶通常有發現池中筍殼魚會越養越少的情況,但又沒有發現有死的筍殼魚。其實,這是自相殘殺大吃小的原因。筍殼魚自相殘殺行為在不同生長階段有不同的表現,即魚苗階段最弱,魚種階段最強,成魚階段偶有。筍殼魚在魚種階段,尤其在2.5~10cm規格時,自相殘殺行為特別突出,因此損失百分之幾十甚至九死一生的情況均發生在這個時期,是養殖筍殼魚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魚苗階段和成魚階段自相殘殺的行為則較少。筍殼魚的自相殘殺行為雖難以避免,但其殘殺的程度可以人為控制到最低。解決其難題的方法主要是採用科學投餌,滿足筍殼魚的攝食需要。我們知道筍殼魚殘殺其兄弟姐妹的目的並非好鬥,而是為了滿足其自身生存生長和繁育的需要。人們如果在人工養殖環境中,能做到讓筍殼魚每日三餐飽食,其殘殺同類的行為意識將大大降低,被殘殺的筍殼魚數量將大大減少,其成活率自然將得到提高。另外,要及時分池或分箱,在同魚池或網箱中放養相同規格的筍殼魚,這樣,消除了筍殼魚大吃小的環境,使其失去殘殺行為的條件。4.投餌不宜太廣有人將筍殼魚稱為懶鬼魚,就是因為其愛靜不愛動的行為而得名。可以說筍殼魚是懶得出奇,它就是在攝食時,也只是攝食靠近嘴邊的食物,而對於距離其稍遠的食物則會視而不見。針對其行為特徵,在投餌時不能全池遍投,否則,投入池中的餌料會浪費很大,這既增加養殖成本,又污染水質。正確的做法是將筍殼魚引入到人工餌料台攝食。餌料台用鐵絲或竹片紮成框,將紗窗布套在框上形成平面則成餌台,再將餌料台吊著置於水深50cm左右處後投入餌料。但因其太懶,要做到池中所有的筍殼魚入餌料台攝食需要有一個誘入的過程和時間,即在筍殼魚集中區至餌料台的路段投餌成一條線形的餌料道,這樣經過數日後,筍殼魚會隨餌道並最終全部進入餌料台攝食。如果池中設置的餌料台間距在2-3m的情況下,則不採用餌道誘入法,在餌料台上直接投餌便行。但此形式僅適合於小水面養殖,而在較大水面情況下,則會因眾多密布的餌料台,投餌時大大增加了時間與勞動強度。5.觀測不宜太勤筍殼魚易驚且在兩種情況下尤為突出。一是在苗種階段突出,其中又以魚苗為最,魚種次之。在水泥池小水體養殖情況下,苗種受驚嚇可能致傷甚至致死。郴州市一養殖戶於2010年5月29日從廣東購進的15000尾2.5cm規格的筍殼魚,投放於一口400m的水泥池後,飼養人員很勤巡塘對其細心管理,但不到半月死亡過半,該農戶覺得不可思議並求助於我們。結果經我們現場診斷為因驚嚇沖撞池壁致傷致死。並建議其嚴格控制巡塘次數,嚴禁用強光照射觀魚,同時採取培肥水質降低透明度等措施。此後,因此死魚的現象基本得到控制。二是筍殼魚在陌生的環境中易驚行為突出,因此,對處在陌生環境中的筍殼魚,應盡量給其創造一個寧靜的環境,盡可能地避免因驚擾尤其是頻繁驚擾給其帶來的損害和損失。6.水質不宜太清筍殼魚為底棲魚類,水質過清的環境不利於棲息與養殖。因為筍殼魚在自然條件下雖然底棲行為尤為突出,但人工養殖環境中筍殼魚的底棲行為發生變化。一是筍殼魚在不同養殖水體中,其底棲行為發生變化。據我們養殖試驗的結果說明,筍殼魚在網箱養殖環境中(網箱吃水深度2~2.5m),筍殼魚沒有底棲行為,而改為沿網箱四周棲息和餌料台上棲息,棲息深度50cm左右。在鰻魚水泥池中,水體透明度在35cm左右的情況下,筍殼魚則主要棲息於餌料台上,此環境中筍殼魚的底棲行為並不突出。在土池中,筍殼魚在白天幾乎都棲息於池底,而在土池邊或餌料台上則很難覓其蹤影;但在晚上,筍殼魚的底棲行為發生變化,即集中棲息於土池邊的斜坡水體之中和餌料台上,或水草叢中。根據筍殼魚在土池中底棲行為的這一特點要求,養殖筍殼魚的土池,其池邊以有一定斜坡的為好。二是筍殼魚在不同的養殖階段,其底棲行為發生變化。即在魚苗階段底棲行為不明顯,此時筍殼魚大都棲息於池邊依附於池牆水體30cm深左右;從魚種階段至成魚階段時期,底棲行為明顯並加強,即由魚苗階段的棲息於池牆過渡到底棲。三是筍殼魚在不同透明度的養殖水體中,其底棲行為發生變化,即除在網箱養殖條件下,透明度越大,底棲行為越明顯。因此,在魚池養殖水體中,應保持水體有一定的肥度,這樣,可改變筍殼魚棲息的單一性為棲息的多樣性,利於養殖高產。7.魚巢不宜仿製自然條件下,筍殼魚喜歡以洞穴為巢,甚至終身生活於洞穴中,是具有明顯占巢行為的魚類。那麼,人工養殖條件下是否也要為其營造人工魚巢呢?2010年度,我們為此開展了營造人工魚巢和不用魚巢的對照試驗。試驗分別在2口鰻魚水泥池中進行,即其中的一口鰻池設置魚巢,魚巢用塑料管扎排做成後置於池底,讓筍殼魚以管為巢棲息其中;對照池則不設置魚巢,筍殼魚在池中也找不著任何可以作為魚巢的地方。試驗的最終結果為:設置魚巢池與對照池的筍殼魚其成活率、生長速度均沒有明顯差異。這一結果說明了雖然筍殼魚天然條件下具有占巢的行為,但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則完全沒有必要為其設置魚巢,可以說設置魚巢是多此一舉。同時,也正是基於這一試驗結果,至目前為止的郴州市近40畝的溫泉魚池、鰻魚池、工廠化魚池、網箱等多種水體的筍殼魚養殖中,都沒有設置魚巢,筍殼魚生長都很正常1.池塘消毒與肥水培育「水蛛」「水蛛」是筍殼魚魚苗的重要餌料,它的豐欠直接影響到魚苗的成活率。筍殼魚魚苗孵化後的15天是其關鍵期,這期間開口餌料大小是否適口和供應量是否充足是決定苗種存活率的關鍵。用生石灰每畝50公斤和茶籽每畝20公斤進行消毒處理。消毒處理的同時採用發酵或者干雞糞、豬糞等家禽糞肥水可以快速培育出大量水蛛,具體作法是用10%左右的生石灰與之混合後裝入60目網袋(或者飼料袋,但要扎若干小洞)後懸掛在魚塘四周,一般每畝懸掛2袋即可。足夠的浮游動物是提高幼苗成活率的最有效保障。當然,最科學的方法是潑灑肥水的微生物制劑,這對水質不但沒有污染影響,而且還能開始培育出大量生物餌料。2.培育足量適口的麥鯪等魚苗「養好小魚蝦,育肥筍殼魚」就是指適口活餌料的重要性。利用1.5厘米以上筍殼魚魚苗可攝食家魚魚苗的特性,要提前3~4天培育麥鯪等「魚花」,放養量為筍殼魚苗數量的80~100倍;或直接投喂全長為筍殼魚苗的1/3左右的餌料魚,數量為筍殼魚的40~50倍,保證筍殼魚苗有充足適口餌料魚吃食。此外,視魚苗的培育量另行安排池塘培育餌料魚,保證整個魚苗培育期間,有充足適口餌料魚供魚苗、魚種吃食。餌料魚一般10~15天補充一次。3.馴食筍殼魚苗長至4~5厘米時,可開始馴食人工混合飼料,混合飼料以魚糜為主,添加適量的鰻魚飼料,成糊狀,全塘遍撒,逐漸誘食上飼料籃。飼料籃每個0.6~1.2米,飼料籃間隔2米左右,沿塘邊分內外二排分布。投喂時間約在10:00和17:00,以後者為主,占總量的2/3。每天投喂量為魚體重的15~20%。4.人工飼料投喂養殖前期的人工飼料以魚糜為主,添加10%的鰻飼料形成團狀;養殖後期根據筍殼魚的口裂大小將冰鮮魚切成不同大小的魚塊。每天投喂量為魚體重的5~7%。視天氣、魚攝食情況增減。投喂要定時、定位、定質、定量。5.分級對於筍殼魚來說,6厘米以下都屬於幼苗期,以游動捕食活餌料為主。如果此時池塘內活餌料供應不足,極易相互殘殺,導致存活率偏低,影響後期商品魚的產量。在幼苗時期,若條件允許,分塘間隔時間若能縮短到40天,效果會更好。進行分塘操作時,應選擇晴天早、晚或陰天進行,避免高溫對筍殼魚的傷害。另外,由於筍殼魚需要頻繁進行分塘,所以必須准備幾口池塘以分養不同規格的魚。至少要准備3口以上池塘,如果沒有多個池塘就養不好筍殼魚。6.水質調控混養規格約每尾克100的鱅魚每平方米400~600尾。注意水質變化,如發現水質變壞應及時加換新水,或施用生石灰和使用微生物制劑,如採用光合細菌等來調節水質,保持塘水「肥、活、嫩、爽」。保持塘水透明度30厘米左右。注意防逃,加水時在入水口用網孔尺寸0.5~0.6毫米的錦綸、尼龍或力士篩絹篩布過濾,防止敵害生物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