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餄烙面怎麼做
用料
餄烙面 1封
韭菜 少量
花椒 適量
蒜 幾瓣
鹽 適量
清水 適量
豆芽 1把
隆重推薦河北美食—餄烙面!的做法
最開始可以製作花椒水,這是餄烙面特殊口感的技巧之一。
取一鍋,倒入涼水,撒一些花椒和幾粒大料,再加點鹽,開始煮,直到煮沸。晾涼備用。
⑵ 陝西喬面干餄餎製作方法
用料
原料:蕎面、羊肉、土豆、香菜、精鹽、味精、醬油、紅油、植物油。
蕎面1000克,水300克,鹼面少許。
製作方法
方法一
餄餎主料除蕎麥麵粉外,還有食用鹼和食鹽。將它們按一定的比例和勻,在大瓷盆里揉成面團兒。面團兒要揉得恰到好處,最好是揉到面團攤開來,四周的邊兒都有往裡蜷的感覺,再蒙上籠布擱放起來讓面醒一下,籠布一定要蓋嚴實,否則面坯兒表面容易皴,做出來的面條就不好看又不好吃了。醒好的面在案板上再次和勻揉筋道,接著把面團按需要分成拳頭大小的劑子,每個劑子約有一碗面的份量,放在面盆里備用。做餄餎俗稱軋餄餎,它的工具被稱為餄餎床子,是一個直徑15厘米左右底端像篩子一樣的圓柱形的鐵管,放入劑子後,用帶著長長的力臂的木頭墩子在上面使勁壓,劑子透過底部的篩子網眼被壓擠成細長條,就是餄餎了。
方法二
把蕎面倒入盆里,用水調拌均勻,再摻入鹼水,揉好扎軟。將餄餎床放於開水鍋上,揪一塊面填入餄餎床眼裡,用手按住餄餎床把,用力將面壓出成條,落入開水鍋內,煮熟撈出即成。
蕎麥米
脂肪
苦蕎脂肪含量較高,為2.1%~2.8%,在常溫下呈固形物,黃綠色、無味,不同於一般禾穀類糧食。苦蕎脂肪的組分較好,含9種脂肪酸,其中最多為高度穩定、抗氧化的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和亞油酸,占總脂肪酸的87%。
維生素
苦蕎粉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PP、維生素P,其中B族維生素含量豐富。維生素B1 和維生素PP顯著高於大米,維生素B2亦高於小麥麵粉、大米和玉米粉1~4倍,有促進生長、增進消化、預防炎症的作用,蕎麥中還含有維生素B6,苦蕎的維生素B6約為0. 02毫克/克。另外在苦蕎中還含有硬脂酸、肉豆蔻酸和未知酸。硬脂酸為2.51%,肉豆蔻酸為0.35%
微量元素
苦蕎麥粉中含有多種礦質營養元素,對人體功能和食品營養已引起關注。人們已知苦蕎是人體必需營養礦質元素鎂、鉀、鈣、鐵、鋅、銅、硒等的重要供源。鎂、鉀、鐵的高含量展示苦蕎粉的營養保健功能。
經常食用蕎麥食品對中老年人的健康大有好處,並有助於兒童生長和智能發育,許多專家呼籲多食一些雜糧,尤其多食一些蕎麥食品,以此降低現代病的發病率。
⑶ 藍田餄餎為啥是黃色,求大家指點
做餄餎可以用白面、高粱面、黃豆面、玉米面、小米麵、蕎麥面、莜麥面、蔬菜面(加蔬菜汁和面,比如菠菜面是綠的,番茄面是紅色的)。麵粉決定餄餎的顏色。還有的地方做麵食喜歡放姜黃也會有黃色。
⑷ 白面餄餎怎麼做就能發黃了
餄餎面——一種麵食,製作者用餄餎床子(做餄餎面的工具,有漏孔)把和好的蕎麥面、高粱面(現多用小麥面)放在餄餎床子里,並坐在杠桿上直接把面擠軋成長條在鍋里煮著吃,這種傳統獨特的飲食製作方式,不知從何時一直延續至今,成為我國北方地區獨特的風味名吃。河南郟縣餄餎面更是遠近聞名。餄餎面在山西大同、內蒙古中西部也很常見。餄餎面的歷史查閱了《辭海》中關於「餄餎」的定義,解釋為:「北方一種用蕎麥面軋成的食品,參見『河漏』。而對河漏的解釋則是:「即餄餎,北方一種麵食。王楨《農書-蕎麥》:『北方山後,諸郡多種,治去皮殼,磨而為面或作湯餅,謂之河漏。」王楨是元代一位農學家,他的農學專著《農書-蕎麥》中還有一句話,《辭海》上沒有提及:「以供長食,滑細如粉。」也就是說,餄餎即是過去的「河漏」,外觀滑滑細細像粉一樣,在那時是一種家庭自己製作食用的食物,就像今天家裡做的擀麵條一樣平常。那麼,金鋼餄餎面起源於什麼時候?根據郟縣縣志中的記載,據傳,金鋼餄餎面是明初由陝西傳入的。初以蕎麥面為主料,配以熟羊肉、蔥花等熬制的羊肉湯。當時,居民使用一種叫餄餎床子的工具,「自製自食」。清末時,以小麥面代替蕎麥面,口感營養更勝一籌。金鋼餄餎面還有不少有趣的記載。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初,名三邊總督孫傳庭兵出潼關,來河南與李自成義軍作戰。據傳,為了豐富關中將士口味,他傳諭三軍,每軍可以攜帶20台樺木餄餎機。這一年10月,明軍與義軍在郟城東南講武場相遇,義軍佯敗。明軍追殺義軍15里,至郟城東冢頭、柿園一帶的藍河岸邊李庄,義軍用「以利誘之,以敵取之」的策略,棄金銀、輜重於道,得勝。孫傳庭部潰不成軍,只得輕騎突圍西竄,幾十部樺木餄餎機為郟地李庄百姓及義軍所得。義軍所得八台,李庄百姓為紀念義軍的金剛精神將「剛」改為「鋼」,美名為「金鋼餄餎」。精美的餄餎面製作設備頓使百姓喜不自勝,一時街旁館巷,「金鋼餄餎」招子旗(即古時飯店招牌)迎風飄舞。自此,餄餎面製作水平又進一步。而另一說則是,唐朝時郟縣就已經有了金鋼餄餎面了,這與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有著不解之緣。明人張居正的〈昌黎先生文集輯補〉一書「諫迎佛骨」一節有韓愈一段話:元和年間,自蔡屠賊歸,途食郟河漏。」這里指的是,唐憲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蔡州(今河南上蔡一帶)刺史吳員元濟反唐,擁兵自立。韓愈隨軍平叛,生擒吳元濟,史稱「淮系之役」。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冬。唐軍離蔡,行至郟縣城西吃了金鋼餄餎面。由此推斷,「金鋼餄餎」面至少有1200年的歷史了。在平頂山郟縣金鋼餄餎面已經成為群眾的一種主食。以李姓開店為多。上世紀末,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金鋼餄餎的佐料更加豐富,在原來用料的基礎上增加了肉桂、枸杞、細辛、麥冬等十多種養氣滋補的中葯佐料,更具暖胃怯寒、滋陰壯陽的保健防病功效。今,郟縣僅縣城內的餄餎店已近百家,從事餄餎生意的郟縣商戶被媒體譽為「郟縣餄餎人」,「郟縣餄餎人」的身影已遍及全球。
⑸ 怎麼做餄餎面又筋道又光滑
做餄餎面又筋道又光滑?
1、普通中筋麵粉加入一勺鹽。高筋麵粉更好,壓出來更筋道。
2、再加入一大勺鹼面。「鹼是骨頭鹽是筋」,要想餄餎麵筋道,加鹼加鹽是必須的。
3、用開水燙面是保證餄餎麵筋道、不斷條很關鍵的一個步驟,不用全部燙,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面用開水燙就行。溫水和面壓出的餄餎面口感發硬,不易消化,用開水燙過的面壓出的餄餎面口感柔韌、筋道、不斷條。
⑹ 正宗餄餎面的做法配方
一、羊湯製作
羊湯用料:羊棒骨10斤 羊肉適量 羊油3斤(一半切碎)純凈水60斤左右 姜塊80克 蔥段150克左右香料比例:白芷25克 砂仁25克 山奈15克 乾薑30克 草果10克(去籽)桂皮10克 調味鹽 久居香排骨粉3包 晶狀味精500克 家樂雞精200克 胡椒粉150克 麻辣鮮1包 鹽5包(這些調料混合拌勻即可)吊湯做法:
製作流程:
1、高筋麵粉過篩後納盆,食鹼下入熱水調勻並倒入麵粉盆迅速攪拌均勻,然後揉製成面團並攤開涼冷,最後蓋上濕紗布餳發待用。
2、凈鍋摻清水燒沸,取床子置於沸水鍋上方,再裝入面坯,並用力擠壓出面條,流入沸水鍋里。
3、煮熟後用漏勺將面條撈出來瀝干水分,倒入加有熟油的盤里拌勻抖散(或者用漏勺把煮熟的面條撈入冰水盆內透散後,撈入盤中)。
湯臊製作
1、製作湯臊的油脂以荏油為佳。荏(紫蘇)是甘肅隴東地區出產的一種農作物,用其榨取的油脂為湯臊注入了特殊的琥珀香氣。
2、土豆和豆腐宜切成0.6厘米見方的小塊,切好的土豆粒要提前用清水浸泡,防止氧化變黑。
3、細辣椒面下入油鍋時,油溫不宜過高,以五成熱為好,防止炒糊,影響湯臊的色澤。
4、土豆粒、豆腐粒、西紅柿小塊、菠菜和香菜下鍋後以煵香和勻為好,不宜炒制過久。鍋里注入溫水後,用小火燒開5分鍾即可關火,否則湯汁易變稠,影響湯汁的清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