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顏色是怎麼看到的
我們能看到顏色是靠三個元素相互作用而成:光源、物體的反射特性、以及人體視網膜和腦部視覺皮質區對光波的處理方式。不管我們使用哪種媒材來作業 -- 繪畫、印刷或網路 -- 我們都得依賴上述過程才能有效使用顏色。 色彩的排列 -- 彩虹
十七世紀末期,牛頓證明了色彩並非存在於物體本身,而是光作用的結果,且只要將可視光譜上的長短光波結合起來即可形成白光。這些可視光的波長可對應到七個不同的顏色:紅、橙、黃、綠、藍、靛、紫。
牛頓在實驗中所分離出來的可視光譜其實才佔了所有電磁光譜的一小部分,整個光譜范圍從分為「短頻、長波區」(例如收音機調頻)到「高頻、短波區」(例如 X 光)。可視光譜的區域是介於紅外線與紫外線之間,波長約為 400nm (紫色) 到 700nm (紅色) 之間。雖然牛頓證明這些光波結合在一起即形成白光,但其實只需要紅、綠、藍三光波就可以產生白光。
光的吸收與反射
當光波投射在物體身上後,該物質會傳送、吸收或反射不同部分的光波。根據不同物體的特性以及它本身的原子構造,它可能反射了綠光但吸收了其它的波長。這時候人們的視網膜和腦部視覺皮質區會處理此一反射光,然後形成我們所看到的顏色。
藝術家和設計師將顏色復制到畫布或紙張上的時候,他們便是模擬此一過程,利用顏料吸收了某個部分的光波、反射出其它光波。例如要產生綠色,我們可使用會吸收紅、藍光波的顏料即可。此一過程是所有繪畫與印刷媒體的色彩模式基礎。
一切靠眼睛
當然,不論是反射自物體或是發射自光源本身,我們處理光波的能力都是靠視網膜和腦部的視覺皮質區。視網膜內有三個接收器(或者說是錐細胞)可響應某些光波的頻率。紅色錐細胞能感應低頻率的波長,綠色錐細胞反應的是中頻率的波長,藍色錐細胞反應的是高頻率的波長。這些錐細胞的運作並非二元性的,而是類似頻道一樣,可將刺激分別傳達至腦部的視覺皮質區,經過處理後才產生出我們所看到的顏色。
為了產出特定顏色,藝術家/設計師們必須靠著增減光波的方式,讓人體內的視覺接收器只反應到某些光波。至於應該用加法或減法原理,則要看你使用何種材質來表現你的作品了。色彩模式與色彩管理 設計師處理顏色的方法通常有兩種:一、加色法,混合不同顏色的光波以形成白光;二、減色法,使用顏料來減少光波。傳統的藝術家所使用的色盤和 CMYK 系統都是減色法模式。在網站上,我們所面對的是光的投射,而不是從物體上反射回來的光,所以使用的是加色法模式,我們稱它為RGB。
加色法
在大自然中,我們所看到的光波是經過物體反射進入我們的視網膜,但產生色彩的方式不僅只這一種。例如,舞台燈光是利用白光穿過有色濾鏡來產生不同的色光。計算機屏幕也是使用投射光波的方式,但不同的是它藉由讓電子光槍發光投射到含磷的屏幕來產生色光。這些電子光槍可以發出三種顏色:紅、綠、藍。藉由這三種色光,計算機屏幕可製作出完整的光譜。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 RGB 色系。
在 RGB 系統中,設計師也可以透過混合三原色的方式做出一個光譜。混合任兩個原色,就會產生三個次原色:青、洋紅、黃。如前面所說的,將光的三原色加在一起就可以做出白光。所以,如果一個 RGB 的值為 255,255,255 則表示為白色。如果完全拿掉這三原色的光 (RGB: 0,0,0) 則產生黑色。
減色法
RGB 模式的相反模式就是 CMYK 模式,也就是使用減少光波的方式來產生顏色。由於物體顏色來自於反射的光波,此一系統乃使用三原色來吸收物體的紅、綠或藍光。例如,如果你減少了紅光,那麼多餘的綠色波和藍色波就會產生青色。用來除去紅光、反射綠、藍光的顏料就會顯示青色。相同的,平面印刷設計師會使用洋紅來吸收掉一部份的綠光,以及使用黃光來吸收掉一部份的藍光。 這樣一來,我們很明顯的可以知道 CYMK 模式中所使用的三原色就是 RGB 模式中的次顏色,反之亦同。再者,如果將紅、綠、藍光混合在一起形成白光,那麼就表示將青、洋紅、黃三色的顏料混合在一起就會產生黑色,因為三原色的光波都將被顏料所吸收了。然而受限於顏料和印刷系統的因素,混合青、洋紅、黃並無法完全吸收掉所有的光波。因此實際上還必須加上一個黑色才能完成,所以就產生了 CMYK 裡面的 K 元素了。
色彩管理
由於有這兩套不同的復制顏色方式,設計師若必須同時創作數字與印刷影像可就傷腦筋了。除了對應加色法和減色法之間的困難外,RGB 和 CMYK可使用的色彩范圍差異也相當大。因此對跨媒體設計師而言,擁有一套可根據輸出設備做色系轉換的色彩管理系統可減輕不少頭痛問題。色彩管理系統可包含在操作系統,某些應用軟體之中。
色彩調和
視覺設計最大的挑戰之一便是找出有效的調和色彩,讓色系既不過於單調,也不過於誇大。想了解色彩平衡之間的關系,可從了解色環開始著手。色環呈現出某一色彩模式中所有可能的色相 每個色彩模式都包含了一組三原色,然後經由這一組三原色的相互混合而產生不同的顏色。在傳統色彩學中,三原色指的是藍、紅、黃;而在 RGB 色彩模式中,色光的三原色是指紅、綠、藍。任何兩個色光的組合會產生一組次顏色。三次色則是混合了原色與次色,或者是混合兩種次原色所產生。我們用色環來呈現顏色的邏輯性。你可以從下面的圖中看出, RGB 的色環和傳統藝術家們所使用的色環是很不一樣的。
同色調和:單一顏色,只是深淺、色調和明暗度不同。 近似色調和:使用鄰近的顏色或在色環上很接近的顏色做調和。
互補色調和:使用色環上兩個相對的顏色做調和。這樣的顏色組合通常可以提供最大程度的對比感覺,但若過份使用使會流於誇大。
對比色調和:使用一種顏色,再加上其互補色旁邊的兩個顏色做調和。對比色調和能提供比互補色調和較柔和的對比。
三角調和:使用色環上三個等距離顏色。
雙互補調和:使用兩組 (共四色) 互補顏色。
在探索色彩調和的時候,通常最好從純色下手,然後再嘗試不同程度的渲染、色調和明暗度。接著你可使用網站模擬圖先行測試某顏色組合的視覺特效。記得,對比的重要性不只是在於為了吸引人而設計;它也可能幫助或妨礙網站的閱讀性。
色彩所傳達的意義
當我們在檢視色彩的科學本質和色彩調和的美學考量時,我們發現感官在色彩運用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除了感官反應與辨識調和色彩外,人類內在對色彩的反應還有更深層的一面。色彩能引發強烈的生理/心理共鳴,不管是正面或負面。當你在選定顏色組合時,請確定你所選擇的顏色能引起適當的回響。
色彩的生理反應
雖然並沒有直接證據顯示色彩能引發特定反應,但是研究顯示,某些顏色確實能夠引起一些生理上的反應。例如,紅色就是一種非常刺激的顏色,往往會令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所以,紅色非常適合用在需要引起注意和強調的時候,但若用在背景顏色的時候可能顯得過於強烈。相同地,黃色也能引起注意,但因為其反射性太強,容易造成眼睛的疲勞和不舒服。另外一方面,藍色對神經系統具有放鬆的效果,且根據一些研究顯示,以藍色當背景還能增加生產力。但是,如果你的產品與食物有關,千萬不要用藍色作為背景顏色,因為藍色可是會抑制人們的胃口喔。
色彩的象徵
色彩所象徵的意義有時候跟大自然中的事物有關。例如,天空與太陽的顏色所產生的聯想舉世接然。然而,大部分的色彩意義都跟民族文化有關,例如,政治、宗教、神話或社會結構等 -- 這些因素可能會隨著時間與地域的不同而產生差異。若你設計的網站是針對國外地區,那你可千萬得小心,同一顏色在不同文化可能會有南轅北轍的效果。另外,大部分的顏色都同時具有正面和負面的聯想。你可以運用色彩的質量和飽和度的不同,或者是用混合兩個顏色的方式來強調某個特別的涵義。
一般在西方的文化中,色彩所傳達的涵義為:
紅色:熱情、浪漫、火焰、暴力、侵略。紅色在很多文化中代表的是停止的訊號,用於警告或禁止一些動作。
紫色:創造、謎、忠誠、神秘、稀有。紫色在某些文化中與死亡有關。
藍色:忠誠、安全、保守、寧靜、冷漠、悲傷。
綠色:自然、穩定、成長、忌妒。在北美文化中,綠色代表的是「行」,與環保意識有關,也經常被連結到有關財政方面的事物。
黃色:明亮、光輝、疾病、懦弱。
黑色:能力、精緻、現代感、死亡、病態、邪惡。
白色:純潔、天真、潔凈、真理、和平、冷淡、貧乏。白色在中華文化中也代表著死亡的顏色。
選擇最恰當的色彩組合
替網站選對顏色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公司還特別聘請專業咨詢人員,使其色彩組合能搭配、強化整體的品牌形象。但是,如果你自己就已經具有色彩調和感,並且了解某些顏色可能會引起什麼樣的反應,你只需照著你的方法進行,開發出有效的色彩組合。在你開始找尋對應的顏色之前,你必須先很清楚你網站所要傳達的訊息和目標。一但你了解要傳達的訊息後,就可開始進行調色工作了。在過程中,你免不了要不斷地試驗混合顏色,這是一個極具創意的過程。別害怕使用大膽的顏色組合,但在將你的產品公諸於世之前,記得要經過充分的測試喔!
② 計算機中顯示的顏色是怎麼形成的電子設備怎麼可以表示顏色啊,我不太懂啊,
顯示器主要有3種顏色 分別是R(紅) G(綠) B (藍)這3種是最基本的顏色,稱為三基色.
目前的顯示器大都是採用了RGB顏色標准,在顯示器上,是通過電子槍打在屏幕的紅、綠、藍三色發光極上來產生色彩的,目前的電腦一般都能顯示32位顏色,約有一百萬種以上的顏色.
在led 領域 利用三合一點陣全彩技術,即在一個發光單元里由RGB三色晶片組成全彩像素.隨著這一技術的不斷成熟,led顯示技術會給人們帶來更加豐富真實的色彩感受.
原理
RGB是從顏色發光的原理來設計定的,通俗點說它的顏色混合方式就好像有紅、綠、藍三盞燈,當它們的光相互疊合的時候,色彩相混,而亮度卻等於兩者亮度之總和(兩盞燈的亮度嘛!),越混合亮度越高,即加法混合.
有色光可被無色光沖淡並變亮.如藍色光與白光相遇,結果是產生更加明亮的淺藍色光.知道它的混合原理後,在軟體中設定顏色就容易理解了.
紅、綠、藍三盞燈的疊加情況,中心三色最亮的疊加區為白色,加法混合的特點:越疊加越明亮.
紅、綠、藍三個顏色通道每種色各分為255階亮度,在0時「燈」最弱——是關掉的,而在255時「燈」最亮.當三色數值相同時為無色彩的灰度色,而三色都為255時為最亮的白色,都為0時為黑色.
RGB 顏色稱為加成色,因為您通過將 R、G 和 B 添加在一起(即所有光線反射回眼睛)可產生白色.加成色用於照明光、電視和計算機顯示器.例如,顯示器通過紅色、綠色和藍色熒光粉發射光線產生顏色.絕大多數可視光譜都可表示為紅、綠、藍 (RGB) 三色光在不同比例和強度上的混合.這些顏色若發生重疊,則產生青、洋紅和黃.
③ 顏色是怎麼調出來的
先得知道三基色原理
在中學的物理課中我們可能做過棱鏡的試驗,白光通過棱鏡後被分解成多種顏色逐漸過渡的色譜,顏色依次為紅、橙、黃、綠、青、藍、紫,這就是可見光譜。其中人眼對紅、綠、藍最為敏感,人的眼睛就像一個三色接收器的體系,大多數的顏色可以通過紅、綠、藍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產生。同樣絕大多數單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紅綠藍三種色光。這是色度學的最基本原理,即三基色原理。三種基色是相互獨立的,任何一種基色都不能有其它兩種顏色合成。紅綠藍是三基色,這三種顏色合成的顏色范圍最為廣泛。紅綠藍三基色按照不同的比例相加合成混色稱為相加混色。
紅色+綠色=黃色
綠色+藍色=青色
紅色+藍色=品紅
紅色+綠色+藍色=白色
黃色、青色、品紅都是由兩種及色相混合而成,所以它們又稱相加二次色。另外:
紅色+青色=白色
綠色+品紅=白色
藍色+黃色=白色
所以青色、黃色、品紅分別又是紅色、藍色、綠色的補色。由於每個人的眼睛對於相同的單色的感受有不同,所以,如果我們用相同強度的三基色混合時,假設得到白光的強度為100%,這時候人的主觀感受是,綠光最亮,紅光次之,藍光最弱。
除了相加混色法之外還有相減混色法。在白光照射下,青色顏料能吸收紅色而反射青色,黃色顏料吸收藍色而反射黃色,品紅顏料吸收綠色而反射品紅。也就是:
白色-紅色=青色
白色-綠色=品紅
白色-藍色=黃色
另外,如果把青色和黃色兩種顏料混合,在白光照射下,由於顏料吸收了紅色和藍色,而反射了綠色,對於顏料的混合我們表示如下:
顏料(黃色+青色)=白色-紅色-藍色=綠色
顏料(品紅+青色)=白色-紅色-綠色=藍色
顏料(黃色+品紅)=白色-綠色-藍色=紅色
以上的都是相減混色,相減混色就是以吸收三基色比例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顏色的。所以有把青色、品紅、黃色稱為顏料三基色。顏料三基色的混色在繪畫、印刷中得到廣泛應用。在顏料三基色中,紅綠藍三色被稱為相減二次色或顏料二次色。在相減二次色中有:
(青色+黃色+品紅)=白色-紅色-藍色-綠色=黑色
用以上的相加混色三基色所表示的顏色模式稱為RGB模式,而用相減混色三基色原理所表示的顏色模式稱為CMYK模式,它們廣泛運用於繪畫和印刷領域。
RGB模式是繪圖軟體最常用的一種顏色模式,在這種模式下,處理圖像比較方便,而且,RGB存儲的圖像要比CMYK圖像要小,可以節省內存和空間。
CMYK模式是一種顏料模式,所以它屬於印刷模式,但本質上與RGB模式沒有區別,只是產生顏色的方式不同。RGB為相加混色模式,CMYK為相減混色模式。例如,顯示器採用RGB模式,就是因為顯示器是電子光束轟擊熒光屏上的熒光材料發出亮光從而產生顏色。當沒有光的時候為黑色,光線加到最大時為白色。而列印機呢?它的油墨不會自己發出光線。因而只有採用吸收特定光波而反射其它光的顏色,所以需要用減色法來解決。
④ 顏色是怎樣調出來的
先得知道三基色原理
在中學的物理課中我們可能做過棱鏡的試驗,白光通過棱鏡後被分解成多種顏色逐漸過渡的色譜,顏色依次為紅、橙、黃、綠、青、藍、紫,這就是可見光譜。其中人眼對紅、綠、藍最為敏感,人的眼睛就像一個三色接收器的體系,大多數的顏色可以通過紅、綠、藍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產生。同樣絕大多數單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紅綠藍三種色光。這是色度學的最基本原理,即三基色原理。三種基色是相互獨立的,任何一種基色都不能有其它兩種顏色合成。紅綠藍是三基色,這三種顏色合成的顏色范圍最為廣泛。紅綠藍三基色按照不同的比例相加合成混色稱為相加混色。
紅色+綠色=黃色
綠色+藍色=青色
紅色+藍色=品紅
紅色+綠色+藍色=白色
黃色、青色、品紅都是由兩種及色相混合而成,所以它們又稱相加二次色。另外:
紅色+青色=白色
綠色+品紅=白色
藍色+黃色=白色
所以青色、黃色、品紅分別又是紅色、藍色、綠色的補色。由於每個人的眼睛對於相同的單色的感受有不同,所以,如果我們用相同強度的三基色混合時,假設得到白光的強度為100%,這時候人的主觀感受是,綠光最亮,紅光次之,藍光最弱。
除了相加混色法之外還有相減混色法。在白光照射下,青色顏料能吸收紅色而反射青色,黃色顏料吸收藍色而反射黃色,品紅顏料吸收綠色而反射品紅。也就是:
白色-紅色=青色
白色-綠色=品紅
白色-藍色=黃色
另外,如果把青色和黃色兩種顏料混合,在白光照射下,由於顏料吸收了紅色和藍色,而反射了綠色,對於顏料的混合我們表示如下:
顏料(黃色+青色)=白色-紅色-藍色=綠色
顏料(品紅+青色)=白色-紅色-綠色=藍色
顏料(黃色+品紅)=白色-綠色-藍色=紅色
以上的都是相減混色,相減混色就是以吸收三基色比例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顏色的。所以有把青色、品紅、黃色稱為顏料三基色。顏料三基色的混色在繪畫、印刷中得到廣泛應用。在顏料三基色中,紅綠藍三色被稱為相減二次色或顏料二次色。在相減二次色中有:
(青色+黃色+品紅)=白色-紅色-藍色-綠色=黑色
用以上的相加混色三基色所表示的顏色模式稱為RGB模式,而用相減混色三基色原理所表示的顏色模式稱為CMYK模式,它們廣泛運用於繪畫和印刷領域。
RGB模式是繪圖軟體最常用的一種顏色模式,在這種模式下,處理圖像比較方便,而且,RGB存儲的圖像要比CMYK圖像要小,可以節省內存和空間。
CMYK模式是一種顏料模式,所以它屬於印刷模式,但本質上與RGB模式沒有區別,只是產生顏色的方式不同。RGB為相加混色模式,CMYK為相減混色模式。例如,顯示器採用RGB模式,就是因為顯示器是電子光束轟擊熒光屏上的熒光材料發出亮光從而產生顏色。當沒有光的時候為黑色,光線加到最大時為白色。而列印機呢?它的油墨不會自己發出光線。因而只有採用吸收特定光波而反射其它光的顏色,所以需要用減色法來解決。
⑤ 液晶顯示的色彩是怎麼產生的
液晶顯示器的工作原理是:在電場的作用下,利用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發生變化,使外光源透光率改變(調制),完成電一光變換,再利用R、G、B三基色信號的不同激勵,通過紅、綠、藍三基色濾光膜,完成時域和空間域的彩色重顯。
液晶面板包括偏振膜、玻璃基板、黑色矩陣、彩色濾光片、保護膜、普通電極、校準層、液晶層(液晶、間隔、密封劑)、電容、顯示電極、棱鏡層、散光層。
(5)顏色是怎樣顯示出來的擴展閱讀:
液晶的物理特性
液晶的物理特性是:當通電時導通,排列變的有秩序,使光線容易通過;不通電時排列混亂,阻止光線通過,讓液晶如閘門般地阻隔或讓光線穿透。
單色液晶顯示器的原理
LCD技術是把液晶灌入兩個列有細槽的平面之間。這兩個平面上的槽互相垂直(相交成90度)。也就是說,若一個平面上的分子南北向排列,則另一平面上的分子東西向排列,而位於兩個平面之間的分子被強迫進入一種90度扭轉的狀態。由於光線順著分子的排列方向傳播,所以光線經過液晶時也被扭轉90度。但當液晶上加一個電壓時,分子便會重新垂直排列,使光線能直射出去,而不發生任何扭轉。
⑥ 如何顯示word中標記的顏色
word中的文字是可以隨便設置顏色的,背景、底紋的顏色也是可以設置的,你只要選擇顏色反差大一些的顏色即可。背景、底紋與文字不能設置成相同的、或接近的顏色,否則反差太小無法分辨。如果不熟悉,多操作、多試一試就會了。也可以問一問周圍的朋友。見附圖
⑦ 顯示器是怎麼產生顏色的呢
顯示器主要有3種顏色分別是R(紅)G(綠)B(藍)這3種是最基本的顏色(以下來自網路)目前的顯示器大都是採用了RGB顏色標准,在顯示器上,是通過電子槍打在屏幕的紅、綠、藍三色發光極上來產生色彩的,目前的電腦一般都能顯示32位顏色,約有一百萬種以上的顏色。在LED領域利用三合一點陣全彩技術,即在一個發光單元里由RGB三色晶片組成全彩像素。隨著這一技術的不斷成熟,LED顯示技術會給人們帶來更加豐富真實的色彩感受。原理RGB是從顏色發光的原理來設計定的,通俗點說它的顏色混合方式就好像有紅、綠、藍三盞燈,當它們的光相互疊合的時候,色彩相混,而亮度卻等於兩者亮度之總和(兩盞燈的亮度嘛!),越混合亮度越高,即加法混合。
有色光可被無色光沖淡並變亮。如藍色光與白光相遇,結果是產生更加明亮的淺藍色光。知道它的混合原理後,在軟體中設定顏色就容易理解了。紅、綠、藍三盞燈的疊加情況,中心三色最亮的疊加區為白色,加法混合的特點:越疊加越明亮。紅、綠、藍三個顏色通道每種色各分為255階亮度,在0時「燈」最弱是關掉的,而在255時「燈」最亮。當三色數值相同時為無色彩的灰度色,而三色都為255時為最亮的白色,都為0時為黑色。RGB顏色稱為加成色,因為您通過將R、G和B添加在一起(即所有光線反射回眼睛)可產生白色。加成色用於照明光、電視和計算機顯示器。
⑧ 計算機上的顏色是怎樣形成的
點距--相同顏色最鄰近兩個象素點之間的距離(紅、綠、藍所組合的各種顏色)象素是由紅、綠、藍三種顏色被電了槍激勵後所形成的顏色來描述的,顏色的深淺用顏色數來描述,顏色數實際是用二進制數的位數多少來表示的,位數越多,顏色深度越大。在了解CRT顯示器工作原理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三原色的原理。還記得我們小時候畫畫,經常將紅、藍、綠色的水彩顏料以不同的分量混合成各種各樣的色彩吧?那就是利用了三原色的原理,只是我們當時不知道而已。在自然界中有著各種各樣的顏色,都是通過光來反映給我們的。而這些色彩幾乎都可以由選定的三種單色光以適當的比例混合得到,而且絕大多數的彩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特定的三種單色光。這三種選定的顏色被稱為三原色,各三原色相互獨立,其中任一種基色是不能由另外兩種基色混合而得到,但它們相互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顏色,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黃色加藍色合成綠色。理解了三原色,聰明的你一定會想到,可以用這樣一個原理來製作彩色顯示器呀。沒錯,我們今天的色彩豐富的CRT顯示器正是由這個三原色原理製造出來的。剛才我們提到,三原色的選擇在原則上是任意的,但是通過實驗研究發現,人們的眼睛對紅、綠、藍三種顏色反應最靈敏,而且它們的配色范圍比較廣,用這三種顏色可以隨意配出自然界中的大部分顏色,因此在CRT顯示器中,選用紅、綠、藍三種顏色作為三原色,還分別用R、G、B三個字母來表示。現在問題來了,怎樣可以把這三原色的光表現出來呢,我們需要一個機電裝置來完成這一表現過程二、從三原色到彩色CRTCRT顯示器(學名為「陰極射線顯像管」)是就是這樣一種裝置,它主要由電子槍(Electron gun)、偏轉線圈(Deflection coils)、蔭罩(Shadow mask)、熒光粉層(phosphor)和玻璃外殼五部分組成。其中我們印象最深的肯定是玻璃外殼,也可以叫做熒光屏,因為它的內表面可以顯示豐富的色彩圖像和清晰的文字。CRT顯示器是怎樣將三原色原理用在其中的呢?當然,並不是直接將這三原色畫在熒光屏上,而是用電子束來進行控制和表現的。這首先有賴於熒光粉層,在熒光屏上塗滿了按一定方式緊密排列的紅、綠、藍三種顏色的熒光粉點或熒光粉條,稱為熒光粉單元,相鄰的紅、綠、藍熒光粉單元各一個為一組,學名稱之為像素。每個像素中都擁有紅、綠、藍(R、G、B)三原色,根據我們剛才所說的三原色理論,這就有了形成千變萬化色彩的基礎。然而,怎樣把這三原色混合成豐富的色彩呢?我們通過電子槍(Electron gun)來解決這個問題,沒錯,電子槍就好像手槍一樣,可以發射,不過發射的不是子彈,而是非常高速的電子束。其工作原理是由燈絲加熱陰極,陰極發射電子,然後在加速極電場的作用下,經聚焦極聚成很細的電子束,在陽極高壓作用下,獲得巨大的能量,以極高的速度去轟擊熒光粉層。這些電子束轟擊的目標就是熒光屏上的三原色。為此,電子槍發射的電子束不是一束,而是三束,它們分別受電腦顯卡R、 G、 B三個基色視頻信號電壓的控制,去轟擊各自的熒光粉單元。受到高速電子束的激發,這些熒光粉單元分別發出強弱不同的紅、綠、藍三種光。根據空間混色法(將三個基色光同時照射同一表面相鄰很近的三個點上進行混色的方法)產生豐富的色彩,這種方法利用人們眼睛在超過一定距離後分辨力不高的特性,產生與直接混色法相同的效果。用這種方法可以產生不同色彩的像素,而大量的不同色彩的像素可以組成一張漂亮的畫面,而不斷變換的畫面就成為可動的圖像。很顯然,像素越多,圖像越清晰、細膩,也就更逼真。可是,怎樣用電子槍來同時激發這數以萬計的像素發光並形成畫面呢?科學家們想到了一個很聰明的辦法,其原理是利用了人們眼睛的視覺殘留特性和熒光粉的余輝作用,這就是我們即使只有一支電子槍,只要我們的三支電子束可以足夠快地向所有排列整齊的像素進行激發,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一幅完整的圖像的。大家不要懷疑,我們現在的CRT顯示器中的電子槍能發射這三支電子束,然後以非常非常快的速度對所有的像素進行掃描激發。要形成非常高速的掃描動作,我們還需要偏轉線圈(Deflection coils)的幫助,通過它,我們可以使顯像管內的電子束以一定的順序,周期性地轟擊每個像素,使每個像素都發光,而且只要這個周期足夠短,也就是說對某個像素而言電子束的轟擊頻率足夠高,我們就會看到一幅完整的圖像。我們把這種電子束有規律的周期性運動叫掃描運動。3.顯示器的掃描方式理解了三原色,聰明的你一定會想到,可以用這樣一個原理來製作彩色顯示器呀。沒錯,我們今天的色彩豐富的CRT顯示器正是由這個三原色原理製造出來的。剛才我們提到,三原色的選擇在原則上是任意的,但是通過實驗研究發現,人們的眼睛對紅、綠、藍三種顏色反應最靈敏,而且它們的配色范圍比較廣,用這三種顏色可以隨意配出自然界中的大部分顏色,因此在CRT顯示器中,選用紅、綠、藍三種顏色作為三原色,還分別用R、G、B三個字母來表示。現在問題來了,怎樣可以把這三原色的光表現出來呢,我們需要一個機電裝置來完成這一表現過程沒錯,因為有大量排列整齊的像素需要激發,必然要求有規律的電子槍掃描運動才顯得高效,通常實現掃描的方式很多,如直線式掃描,圓形掃描,螺旋掃描等等。其中,直線式掃描又可分為逐行掃描和隔行掃描兩種,相信大家都經常聽到,事實上,在CRT顯示系統中兩種都有採用。逐行掃描是電子束在屏幕上一行緊接一行從左到右的掃描方式,是比較先進的一種方式。而隔行掃描中,一張圖像的掃描不是在一個場周期中完成的,而是由兩個場周期完成的。在前一個場周期掃描所有奇數行,稱為奇數場掃描,在後一個場周期掃描所有偶數行,稱為偶數場掃描。無論是逐行掃描還是隔行掃描,為了完成對整個屏幕的掃描,掃描線並不是完全水平的,而是稍微傾斜的,為此電子束既要作水平方向的運動,又要作垂直方向的運動。前者形成一行的掃描,稱為行掃描,後者形成一幅畫面的掃描,稱為場掃描。有了掃描,就可以形成畫面,然而在掃描的過程中,怎樣可以保證三支電子束准確擊中每一個像素呢?這就要藉助於蔭罩(Shadow mask),它的位置大概在熒光屏後面(從熒光屏正面看)約10mm處,厚度約為0.15mm的薄金屬障板,它上面有很多小孔或細槽,它們和同一組的熒光粉單元即像素相對應。三支電子束經過小孔或細槽後只能擊中同一像素中的對應熒光粉單元,因此能夠保證彩色的純正和正確的會聚,所以我們才可以看到清晰的圖像。至於畫面的連續感,則是由場掃描的速度來決定的,場掃描越快,形成的單一圖像越多,畫面就越流暢。而每秒鍾可以進行多少次場掃描通常是衡量畫面質量的標准,我們通常用幀頻或場頻(單位為Hz,赫茲)來表示,幀頻越大,圖像越有連續感。我們知道,24Hz場頻是保證對圖像活動內容的連續感覺,48Hz場頻是保證圖像顯示沒有閃爍的感覺,這兩個條件同時滿足,才能顯示效果良好的圖像。其實,這就跟動畫片的形成原理是相似的,一張張的圖片快速閃過人的眼睛,就形成連續的畫面,就變成動畫.三、單色顯示器工作原理剛才我們談到的是彩色CRT顯示器的工作原理,現在有必要再跟大家回顧一下我們的「古董」——單色顯示器的工作原理,其實兩者的原理是相當相似的,而且單色CRT的工作原理還比較簡單一點。單色顯示器的單色顯像管只能顯示一種顏色,但可有灰度等級,也就是亮度層次,如對於黑白顯像管,除了可以顯示黑色和白色外,還可以顯示黑色同白色之間的各級灰色。由於電子束的強弱是受電腦顯示卡送來的視頻信號控制的,電子束強,像素發的光就亮一些;電子束弱,像素發的光就暗一些,因此每個像素發光的亮暗程度是不同的。這樣,大量的亮暗程度不同的像素聚合在一起就會形成一幅圖像或文字。我們知道,在電腦裡面有一塊板卡和顯示器相連接,那就是顯示卡,它主要接受CPU的控制和送來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顯示卡在主機外部有個介面,通過電纜和顯示器相連。顯示卡把主機以二進制輸出的數字信息變為顯示器能夠處理的視頻信號、同時再加人行頻、場頻同步信號或其它控制信號,然後通過數據線轉送到CRT顯示器的內部電路中,這主要包括場掃描電路、行掃描電路、視頻放大及顯像管附屬電路、顯示器電源電路。其中場掃描電路和行掃描電路是控制電子槍掃描熒光屏像素的形式,保證准確擊中每一個像素。而視頻放大及顯像管附屬電路主要是用於對視頻信息進行再加工以形成圖像,至於顯示器的電源電路,就是提供顯示器穩定的電源供應的設備。這樣,由顯示卡送過來的數據經過處理,再由顯示器中的電子槍(Electron gun)、偏轉線圈(Deflection coils)、蔭罩(Shadow mask)、熒光粉層(phosphor)和熒光屏來顯示出圖像或者文本,這就是我們在顯示器中看到的畫面形成的全過程結語:彩色CRT顯示器的發展已經相當成熟,單從顯像管來說,就已經有球面顯像管、柱面顯像管,一般平面顯像管和純平面顯像管,這些顯像管具有不同的性質,適合不同的使用人群。而從工作原理而言,基本上是沒有多大的差別,只是在掃描技術、畫面表現技術上不斷突破,相信未來一天,CRT顯示器的技術會更上一層樓。
⑨ 顏色是怎樣產生的
顏色是一種視覺效果,與光波的頻率(波長)有關。光波的頻率與波長是成反比的,知道一個就知道了另個。
人的顏色感覺來自於人的視網膜上對不頻率光波的的感應。即,不同頻率的光波在人的視網膜上產生不同的刺激,這個刺激傳遞到大腦後,大腦作出不同的反應,就產生了不同顏色的認知。
人眼能夠感應的光波范圍是有限的,大概是390-760納米這個波長范圍內的光都能被人眼識別。
超出這個范圍的光,人眼往往不能識別,認為是不存在的,即不可見。
我們都見過彩虹,大約是依赤橙黃綠青藍紫的順序來排列的。在可見光范圍內,頻率越高的光線(波長越短)越靠近紫光,頻率越低的光線(波長越長)越靠近紅光。
比如:
可見光波長范圍:390~760納米。
紅光:波長范圍:760~622納米;
橙光:波長范圍:622~597納米;
黃光:波長范圍:597~577納米;
綠光:波長范圍:577~492納米;
青光:波長范圍:492~450納米;
藍光:波長范圍:450~435納米;
紫光:波長范圍:435~390納米。
當然,由於個體的差異,少數人能看到我們上面說的范圍外不遠的范圍內的光波,這也很正常。因為他們對光比較敏感,但這個差異並不太大,我們通常就是用上面說的范圍來界定可見光波長。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發光體和反光體的區別。
發光體的三原色為:紅、綠、藍。學電視機原理的同學都知道這一點。電視顯示的彩色是通過相鄰很近的三個發光原色點的不同亮度來合成想要的顏色點,再由很多個這樣的點組成我們看到的圖案。
反光體的三原色為青、品紅、黃色。與這個相關的是用顏料畫畫,或彩色列印機。美術老教我們說:用合適比例的青、品紅、黃色可以合成接近黑色的顏色。而彩色列印機的三個彩色原料往往就是青、品紅、黃色,在黑色原料用完後,用這三個原色的顏料可以合成接近黑色的顏色。
這個區別的產生來自於發光體發出的就是我們知道的頻率的光波,而反光體的顏色的產生卻是它吸收了部分的頻率的光波,只留下我們能看到的頻率的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