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上購物 » 怎樣改變紙張油墨顏色
擴展閱讀
手機怎樣傳軟體 2025-09-22 21:03:02
系統怎樣從內測升為公測 2025-09-22 20:47:25
怎樣排查汽車小電瓶 2025-09-22 20:39:04

怎樣改變紙張油墨顏色

發布時間: 2022-11-02 10:42:01

① 絲印油墨怎樣調顏色

所謂配色就是將兩種以上的顏色,或是除主調色色彩之外再使用少量的色彩鄰接,形成色彩的組合。彩色油墨使用前調配時,首先將色樣上需要配製的顏色單獨露出,正確的分辨出原稿(或原樣)色彩是原色、間色,還是復色。如果是間色、復色,需要分辨出主色與輔色的比例。其次一定要根據原稿指示的色調,小樣調試,待與原稿相比,顏色色差較小或相等時,方可大批調配,且時間要短,調量要適當。調的過少,造成停工,油墨色相不一,影響生產正常進行;過多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調墨通常在光線穩定或光線不直接照射的地方進行。
絲印油墨調色時要注意三點:a.配墨時應盡量少加不同色的油墨,色墨種類越少,混合效果越好。b.採用「由淺入深」原則,無論配製淺色或鮮艷的彩色油墨,當色相接近樣板時,要小心謹慎。不同廠家生產的油墨,最好不要混合調用,盡量採用同一廠家不同顏色的油墨進行調色,否則會產生色調不勻的現象,嚴重時會出現凝聚而使油墨報廢。c.有些絲印油墨是通過烘乾來乾燥的,淺色烘乾後比未乾燥的更淺,深色烘乾後偏深。另外,油墨的色調在印刷時乾燥前和乾燥後有否差別,是容易忽視的問題。一般來說,通過自然乾燥的(溶劑揮發型油墨),承印物是塑料、金屬、紙張、玻璃等,色彩不會發生變化;但若是陶瓷用的色料,由於在灼燒氧化後才顯色,只能憑經驗來調色。而對於通過熱固、光固來乾燥的絲印油墨,顏色在深淺上有變化,上面已提到過。調墨量大時,可以使用調墨機,可在短時間內完成調色。
淺色油墨的調配一般以白墨為主,調以適當的彩色油墨。如淡藍色,以白墨為主,略加藍色(青色);淡紅色,以白墨為主,略加大紅;灰色,以白墨為主,略加黑色;銀灰色,以白墨為主,略加銀粉漿,再加微量的黑墨。配製淺色絲印油墨(印料),要盡量少加白墨,因為白墨活性大,易使其它顏色發生變色現象。
絲印工作者要調好墨,必須做到:a.了解油墨的各種規格和性能;使所配的油墨適合生產需要。b.掌握色彩學基本知識,在調墨中運用自如。c.對印刷的色彩及工藝技術進行分析,找出多套色的色序,以免色序不對,兩色混溶,顏色發生變化。d.調墨時還要注意油墨顏色的亮度,要求亮度大的盡量以原色來調配,否則易使調出的墨「發灰」,降低了原有的色亮度。

② 印刷產品想要提高油墨的光澤度怎麼辦

印刷產品想要提高油墨的光澤度的方法如下:
1.改進酸性潤濕液。我國沿用幾十年的酸性潤濕液,以鉻酸、磷酸為主,雖經沖淡,但PH值仍在3.5~5.6之間。酸性越強,對油墨連結料和顏料的分解力、腐蝕力越大,致使印跡膜面粗糙,降低了光澤。對於潤濕液的研究與開發最近幾年有所突破,如上海的「立德潤濕粉劑」,可以說是效果較好的,如今我國膠印潤濕液已步入一個新階段,但有些印刷廠仍在沿用老配方。
2.降低油墨乳化度。膠印中的油墨乳化過度大都是操作中水大墨多造成的,印跡看上去墨層很厚,但油墨分子成了水包油的狀態,乾燥後光澤性極差,而且還會產生一系列其它故障。水大墨多是膠印中最犯忌的做法,要改變這種狀況,除了應常對操作者進行質量和技術教育外,建議使用「立德潤濕粉劑」,因為該劑潤濕性能較好,即使版面水分收得較小,也不容易上臟。既利於操作,又使成品有光澤。
3.油墨中適當地加放輔助劑。在油墨中加放適當的輔助劑,可以調節油墨的印刷適性,以便順利印刷。絕大部分輔助劑對於成品光澤都會帶來不利影響。例如:防粘劑,主要原料為六穀粉,加入油墨後,印跡膜層表面由於玉米粉的析出而變得粗糙,成品光澤性就差。又如加入6號薄調墨油,既增加了流動性,也增加了印跡在紙上的滲透性,而且還降低了乾燥性,對於印跡的光澤不利。因此,一般輔助劑加入油墨的用量,不得超過5%,若考慮光澤效果,應少放或不放。但氟碳表面活性劑則不同,它能防止墨層出現桔皮、起皺等表面缺陷,同時可改善印品表面的光澤。
4.正確使用燥油。對於高級的亮光快乾油墨,在溫、濕度正常的情況下,自身已有足夠的乾燥能力。如遇以下情況應加放燥油:一是在冬季溫、濕度偏低的情況下;二是油墨內須添加防粘劑、去粘劑、薄調墨油等的情況下,都應加放燥油。在工藝操作中,正確地使用燥油,對於成品形成光澤非常有利。這是因為紙張吸收連結料需要一定的時間,在此過程中,盡快使連結料凝聚,直至結膜乾燥,是成品光澤好的關鍵。
5.注意噴粉。噴粉同油墨一樣,也會產生凝聚,特別是密封不好的袋裝或桶裝,噴粉受潮後,凝聚成較大的顆粒,噴到濕墨印跡上,使墨層表面結膜粗糙,降低了原有的光澤,因此噴粉要注意防潮。另外,噴粉裝置的機構上有加熱裝置,在使用噴粉時應加以檢查,加熱裝置是否失靈。
6.正確調節機器。印跡墨層厚度是否達到標准,對於光澤也有影響。例如壓力調節不良,網點擴大率高,墨層厚度達不到標准,成品光澤就稍差。因此,要把壓力調整好,使網點的擴大率控制在15%左右,所印的產品墨層既厚實,層次又拉得開,光澤也有了。
7.加凡立水(0號油)。這種油粘度很大,本身稠厚,可調節油墨濃度,使稀墨變稠,增加印品光澤度。
8.加入亮光漿。亮光漿由光澤度很高的原材料加工而成,可增加油墨的光澤,但用量不宜過大,否則會降低油墨的乾燥速度,出現粘臟、拉絲現象,影響光澤度。
9.加入撤淡劑。當一些油墨顏色太深不符合專色印刷的要求時,需要將其調淺一些,這時不但可使油墨變淺,同時還能提高印品光澤。
10.加入19#樹脂油。當油墨流動性與轉移性能不好時,可直接調入19#樹脂油,這時不但能提高油墨光澤,且不影響多色套印印刷的進行。

③ 油墨調配教學

印刷是一門以顏色理論為核心的工業。現在的印刷品除了使用四色油墨外,專色油墨也較高頻率的使用,尤其是在絲網印刷和凹版印刷中更為突出。有的時候專色油墨是可以通過直接購買來進行印刷,有時候則出於成本或特殊墨色的要求需要由原色油墨調配來得到。一般來說調配油墨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依靠儀器(如密度計)或色譜的比例得到的基礎數據來調配,一種是由機台的操作人員依靠經驗直接進行調配。後種方式目前較為常用,但對於印刷操作人員的經驗要求相對較高。如何快速掌握這門技術,是初涉印刷行業者的期盼。
國內大多數開設印刷專業的職業院校都開設有調墨實訓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對顏色的感覺,掌握油墨調配的技術。
筆者作為一名職業院校的實習指導教師,就本人在調墨實訓課程一線的教學經驗,認為掌握油墨調配的重點是把握好「精」、「博」、「行」三個方面。「精」和「博」是全面的掌握調墨的專業理論知識,「行」是要通過一些實際操作,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下面作一簡單闡述。
1 「精」:突出調墨實訓教學中的理論精華
學生在參加調墨實訓之前須學習過《印刷色彩學》課程,具有一定的專業理論基礎。所以,在調墨實訓教學中,教師要把握與實際應用關系密切的重點理論,講解要透徹。
1)油墨顏色調配的色彩學理論:色料減色法混合
Y+M=R,Y+C=G,M+C=B,Y+M+C=BK
C、M、Y是色料的三原色,不能由其它色料混合而獲得。間色是指由兩種原色料混合得到的顏色,典型的間色是R、G、B,還包括Y、M、C色料兩兩進行不等量混合得到的顏色。復色是指三種原色料混合形成的顏色。互補色是指兩種色料混合後如果是黑色,則這兩種顏色為互補色,最典型的三對互補色是Y—B,M—G,C—R。
包裝印刷中通常使用專色,專色是指某一種顏色不是用四色疊印,而是需先專門製作一塊印版,專門調配顏色,一次性印刷出來的顏色。其特點主要有:通常用在印刷色彩要求高的場合;通過使用專色油墨擴大色彩復制的范圍;有些色彩是通過四色印刷無法得到的;使用專色還可以解決色彩套印不準的問題。專色油墨的調配是調墨實訓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實訓指導教師必須對學生重點講解和聯系調配專色油墨。
專業油墨的調配方法:看樣色目測判斷,通過經驗調配,也可以依靠色譜的比例來調配。但是印刷色譜表示色彩的數量有限,色譜中色彩受紙張、油墨及印刷條件影響較大,隨時間推移,油墨紙張的理化性質會發生變化,影響色彩的使用價值。
2 「博」:旁徵博引,聯系相關理論知識
既然顏色科學是印刷的核心,那在調墨實訓教學中就可以引入理論課程中與顏色表現相關的部分。如《印刷材料》課程中紙張性能與顏色表現的關系,油墨適性調整劑對油墨的影響,《印刷工藝》中通過密度計的測量來計算油墨的色彩要素,色序的安排對油墨的影響等,讓調墨實訓不僅僅停留在簡單的動手操作上,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或者我們可以運用實際操作中的經驗,不同印刷適性的紙張對油墨的呈色效果;各種油墨添加劑對油墨的性能影響;油墨本身性能的特點;車間工作環境的影響;印刷色序安排與最終顏色效果的關系等等,當然這些需要一定的時間來積累。
1)掌握與顏色表現相關的因素
①紙張因素
紙張對油墨的呈色有密切的關系,如紙張的平滑度、白度。在實訓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讓學生使用同一種顏色的油墨,打在平滑度和白度不同的刮樣紙上,觀察顏色的區別。
②工藝因素(如潤版液的使用)
在印刷過程中,工藝因素的變化會影響墨色的表現,如潤版液濃度和PH值的變化等。
③油墨適性調整劑的添加
油墨適性調整劑本身不是無色透明的,加入到油墨中,會影響油墨的色相。所以在多色印刷中不宜添加,需要添加的時候因考慮油墨適性調整劑對油墨黏性的影響,一般加到最後一色里。
④光源的影響
日光是觀察色彩最好、最合適的光源。但是日光照明存在缺陷,它受地域、季節、天氣、時間變化的影響,國際標准ISO3664規定,觀察色樣(透明、非透明)應該統一使用D50標准光源(D:光源模擬日光,50:色溫值是5003°K)。練習過程中的光源盡量與印刷環境的光源保持一致,這樣有助於提高顏色敏感性的精確度。
⑤色序的安排
四色印刷的基本色序是BK→C→M→Y,印刷色序的不同,最終印品的顏色效果也會存在一定的差距。
2)注意事項
①觀測印品顏色時,要使用標准光源。
②調墨中所用的刮樣張要與承印物相同。
③在實訓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要避免浪費,養成良好的生產習慣。
④深色墨調配:只用原色墨調配,不加入任何沖淡劑的,統稱為深色墨的調配。調配方法是在原色墨中不斷添加輔色墨。
⑤淺色墨調配:凡加入沖淡劑所調配成的油墨,統稱為淺色油墨。其調配方法決不可在原墨中加入沖淡劑來調配。因原色墨在沖淡劑中展色能力較強,而且各原色墨的著色能力不一,一般的規律是黑>品紅>青>黃,故容易造成色相不準和浪費油墨。一般採用在沖淡劑中逐漸加入原色墨來調配,而且是先小量地適調,待色相符合要求後,再按比例擴大調配印刷所耗用的墨量。簡言之:以沖淡劑為主,添加原色墨,深色往淺色里加。

④ 油墨調色配方

有的時候專色油墨是可以通過直接購買來進行印刷,有時候則出於成本或特
殊墨色的要求需要由原色油墨調配來得到。一般來說調配油墨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依靠儀器(如密度計)或色譜的比例得到的基礎數據來調配,一種是由機台的操作人員依靠經驗直接進行調配。後種方式目前較為常用,但對於印刷操作人員的經驗要求相對較高。
筆者作為一名職業院校的實習指導教師,就本人在調墨實訓課程一線的教學經驗,認為掌握油墨調配的重點是把握好「精」、「博」、「行」三個方面。「精」和「博」是全面的掌握調墨的專業理論知識,「行」是要通過一些實際操作,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下面作一簡單闡述。
1 「精」:突出調墨實訓教學中的理論精華
1)油墨顏色調配的色彩學理論:色料減色法混合
Y+M=R,Y+C=G,M+C=B,Y+M+C=BK
C、M、Y是色料的三原色,不能由其它色料混合而獲得。間色是指由兩種原色料混合得到的顏色,典型的間色是R、G、B,還包括Y、M、C色料兩兩進行不等量混合得到的顏色。復色是指三種原色料混合形成的顏色。互補色是指兩種色料混合後如果是黑色,則這兩種顏色為互補色,最典型的三對互補色是Y—B,M—G,C—R。
包裝印刷中通常使用專色,專色是指某一種顏色不是用四色疊印,而是需先專門製作一塊印版,專門調配顏色,一次性印刷出來的顏色。其特點主要有:通常用在印刷色彩要求高的場合;通過使用專色油墨擴大色彩復制的范圍;有些色彩是通過四色印刷無法得到的;使用專色還可以解決色彩套印不準的問題。專色油墨的調配是調墨實訓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專業油墨的調配方法:看樣色目測判斷,通過經驗調配,也可以依靠色譜的比例來調配。但是印刷色譜表示色彩的數量有限,色譜中色彩受紙張、油墨及印刷條件影響較大,隨時間推移,油墨紙張的理化性質會發生變化,影響色彩的使用價值。
2 「博」:旁徵博引,聯系相關理論知識
既然顏色科學是印刷的核心,那在調墨實訓教學中就可以引入理論課程中與顏色表現相關的部分。油墨適性調整劑對油墨的影響,《印刷工藝》中通過密度計的測量來計算油墨的色彩要素,色序的安排對油墨的影響等,讓調墨實訓不僅僅停留在簡單的動手操作上,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或者我們可以運用實際操作中的經驗,不同印刷適性的紙張對油墨的呈色效果;各種油墨添加劑對油墨的性能影響;油墨本身性能的特點;車間工作環境的影響;印刷色序安排與最終顏色效果的關系等等,當然這些需要一定的時間來積累。
3 「行」: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並對所調色樣進行分析和測量
通過操作訓練,掌握油墨調配的方法和技巧,並且初步具有分析、解決所調顏色色差等問題的能力。
色度測量是根據色度學原理,獲取色彩的色度信息的測色方法。色度測量使用的儀器是分光光度計。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色度測量,掌握分光光度計的使用方法以及分析所測數據。
常見的色度測量有Yxy、Lab及色差測量。
Yxy測量方法中,Y表示亮度,x表示紅色的數量,y表示綠色的數量。Lab測量方法中,L表示明度,a軸是紅綠軸,b軸是黃藍軸。
色差的測量:兩種色彩看上去有差別,則稱這兩個色彩之間存在著色差,色差用ΔE表示。
色差非常直觀地表示出了兩個色彩在視覺上的差異。可以看出色差數值越小,色彩間的差異越小,反之則越大,兩個色彩外觀相同,則色差ΔE=0。色差所表現的視覺感受見表2。
4 結語油墨的調配是印刷工作者必備的技能,作為職業技術學院的實習指導教師更有責任上好調墨實訓課程。通過「精」、「博」、「行」三段式教學,能更好的讓學生掌握調墨及色樣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為將來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來源: 我的耗材網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⑤ 印刷前調色是什麼工作,怎麼調的,調色人員怎麼調色

計算每色印數的耗墨量,使調配的墨量適當。尤其對二液反應型油墨,應據其固化速度和印刷速度來計算其調墨量。要獲得正確的色彩,調墨應在穩定的自然光下進行,同時不可以數色並置觀察,免受錯覺的影響。

配置新鮮色時,深色墨的加入要逐漸接近,切忌一次加入過多,再用大量淺色墨補救。同時應盡量減少混合的色相,色相愈多,灰度愈大。

另外還應注意乾燥前後的色彩變化,如吸墨量大的淺色承印物上,干後的墨色往往淺淡;發泡油墨的濕態、干態及發包泡態三相的色差較大;陶瓷印墨燒制後色相殊變;白色油墨經高溫會變黃等。諸如此類的變色規律,需要印刷者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和樣品,做出各自的色標。

(5)怎樣改變紙張油墨顏色擴展閱讀

調色時要注意三點:

1、配墨時應盡量少加不同色的油墨,色墨種類越少,混合效果越好。

2、採用「由淺入深」原則,無論配製淺色或鮮艷的彩色油墨,當色相接近樣板時,要小心謹慎。不同廠家生產的油墨,最好不要混合調用,盡量採用同一廠家不同顏色的油墨進行調色,否則會產生色調不勻的現象,嚴重時會出現凝聚而使油墨報廢。

3、有些絲印油墨是通過烘乾來乾燥的,淺色烘乾後比未乾燥的更淺,深色烘乾後偏深。另外,油墨的色調在印刷時乾燥前和乾燥後有否差別,是容易忽視的問題。

一般來說,通過自然乾燥的(溶劑揮發型油墨),承印物是塑料、金屬、紙張、玻璃等,色彩不會發生變化;但若是陶瓷用的色料,由於在灼燒氧化後才顯色,只能憑經驗來調色。

而對於通過熱固、光固來乾燥的絲印油墨,顏色在深淺上有變化,上面已提到過。調墨量大時,可以使用調墨機,可在短時間內完成調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絲網印刷油墨的調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印刷專色

⑥ 油墨調色有什麼技巧

只能依賴作業人員長年累積下來的技巧與經驗,一個可信賴的專色油墨調配員,最少需要8至10年時間,才能完全掌控調墨時色彩之變化。

拓展資料:

傳統配色:
師父一般會以過往經驗或從專色色辨中找出大概的油墨種類,有部份更只靠個人感覺取出份量,再利用電子磅把需要的份量測量,把油墨放在調色盤上混合。混合完成後,取出少量以刮刀於承印物上刮出色帶,以檢視色彩的正確與否。發現偏色時,再加入少量油墨作微調,完成後於記錄紙上仔細記錄用墨份量和種類,以備調制大量專色油墨。

⑦ 油墨如何調色

有的時候專色油墨是可以通過直接購買來進行印刷,有時候則出於成本或特 殊墨色的要求需要由原色油墨調配來得到。一般來說調配油墨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依靠儀器(如密度計)或色譜的比例得到的基礎數據來調配,一種是由機台的操作人員依靠經驗直接進行調配。後種方式目前較為常用,但對於印刷操作人員的經驗要求相對較高。 筆者作為一名職業院校的實習指導教師,就本人在調墨實訓課程一線的教學經驗,認為掌握油墨調配的重點是把握好「精」、「博」、「行」三個方面。「精」和「博」是全面的掌握調墨的專業理論知識,「行」是要通過一些實際操作,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下面作一簡單闡述。 1 「精」:突出調墨實訓教學中的理論精華 1)油墨顏色調配的色彩學理論:色料減色法混合 Y+M=R,Y+C=G,M+C=B,Y+M+C=BK C、M、Y是色料的三原色,不能由其它色料混合而獲得。間色是指由兩種原色料混合得到的顏色,典型的間色是R、G、B,還包括Y、M、C色料兩兩進行不等量混合得到的顏色。復色是指三種原色料混合形成的顏色。互補色是指兩種色料混合後如果是黑色,則這兩種顏色為互補色,最典型的三對互補色是Y—B,M—G,C—R。 包裝印刷中通常使用專色,專色是指某一種顏色不是用四色疊印,而是需先專門製作一塊印版,專門調配顏色,一次性印刷出來的顏色。其特點主要有:通常用在印刷色彩要求高的場合;通過使用專色油墨擴大色彩復制的范圍;有些色彩是通過四色印刷無法得到的;使用專色還可以解決色彩套印不準的問題。專色油墨的調配是調墨實訓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專業油墨的調配方法:看樣色目測判斷,通過經驗調配,也可以依靠色譜的比例來調配。但是印刷色譜表示色彩的數量有限,色譜中色彩受紙張、油墨及印刷條件影響較大,隨時間推移,油墨紙張的理化性質會發生變化,影響色彩的使用價值。2 「博」:旁徵博引,聯系相關理論知識 既然顏色科學是印刷的核心,那在調墨實訓教學中就可以引入理論課程中與顏色表現相關的部分。油墨適性調整劑對油墨的影響,《印刷工藝》中通過密度計的測量來計算油墨的色彩要素,色序的安排對油墨的影響等,讓調墨實訓不僅僅停留在簡單的動手操作上,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或者我們可以運用實際操作中的經驗,不同印刷適性的紙張對油墨的呈色效果;各種油墨添加劑對油墨的性能影響;油墨本身性能的特點;車間工作環境的影響;印刷色序安排與最終顏色效果的關系等等,當然這些需要一定的時間來積累。 3 「行」: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並對所調色樣進行分析和測量 通過操作訓練,掌握油墨調配的方法和技巧,並且初步具有分析、解決所調顏色色差等問題的能力。 色度測量是根據色度學原理,獲取色彩的色度信息的測色方法。色度測量使用的儀器是分光光度計。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色度測量,掌握分光光度計的使用方法以及分析所測數據。 常見的色度測量有Yxy、Lab及色差測量。 Yxy測量方法中,Y表示亮度,x表示紅色的數量,y表示綠色的數量。Lab測量方法中,L表示明度,a軸是紅綠軸,b軸是黃藍軸。 色差的測量:兩種色彩看上去有差別,則稱這兩個色彩之間存在著色差,色差用ΔE表示。 色差非常直觀地表示出了兩個色彩在視覺上的差異。可以看出色差數值越小,色彩間的差異越小,反之則越大,兩個色彩外觀相同,則色差ΔE=0。色差所表現的視覺感受見表2。 4 結語油墨的調配是印刷工作者必備的技能,作為職業技術學院的實習指導教師更有責任上好調墨實訓課程。通過「精」、「博」、「行」三段式教學,能更好的讓學生掌握調墨及色樣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為將來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來源: 我的耗材網

⑧ 絲印油墨冷灰怎麼調色

一、油墨調配原理
在印刷工藝中,彩色復制的原稿種類繁多,所呈現的色彩也五彩繽紛,各不相同,僅用黃、品紅、青、黑四色油墨來表現已遠遠不夠,往往需要用原色油墨調配成其他顏色的油墨,或用原輔材料調配成不同粘稠度和色相的油墨,來適應印刷作業的要求。通常,我們把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原色油墨和輔助材料按照不同比例的混合,改變其原有的物理特性(色相或印刷適性),以適應印刷作業要求的工藝操作,稱為油墨調配,簡稱調墨。
色料三原色的品紅色,其呈色是從白光中減去(吸收)了綠光,反射出紅光和藍光,並在人眼的視網膜感色細胞上感覺到這兩種色光混合的品紅光的結果,所以品紅色又稱減綠色。其呈色關系式為:M=W-G=R+B。色料三原色的青色,其呈色是從白光中減去(吸收)了紅光,反射出綠光和藍光,並在人眼視網膜上感色細胞感覺到這兩種色光混合的青光的結果,所以青光又稱減紅色。
二、油墨調配操作工藝過程
1、分析色樣色樣分析是做好油墨調配的工作基礎,是決定油墨
調配是否正確的重要環節。
所謂分析色樣,是指對原稿標准色樣
進行色彩構成及特點分析,以便確定油墨調配所需油墨的色相、數量、比例以及各種輔助材料種類和比例。經過色樣分析得出的結果,選用相適應的油墨就可以著手油墨配色。常用的油墨配色方法有:①經驗法調配油墨墨色。充分運用黃、品紅、青、紅、綠、藍、黑、紫、古銅、橄欖色十種,另加一白墨,或者利用印刷色譜來調配。②電腦調配油墨墨色。採用測色分光光度計、電腦及其配套的配色軟體來調配。
2、選擇油墨及確定調配數值墨色調配應採用原封色墨,按用量
在天秤上稱取,記錄下油墨的配比數據。稱量宜採用減量法進行。在確定原墨的色相、型號及沖淡劑的種類後,還要根據印刷品著墨面積、油墨著色力、粘度、紙張的印刷適性、墨層厚度及印刷數量等因素,估算出需調配的色墨量。
三、油墨調配原則:
1、淺色油墨盡量採用沖淡劑來調配,少用稀釋劑來調配。
2、調配的油墨色相中,缺什麼色相就加什麼色相。
3、調配時不要反復胡亂改動,不行推倒重來。
4、調配過程中,配色應從最淡的顏色開始配。
5、油墨採用同系列拼配,使用的油墨品種數越少越好,盡量少用不同顏色的油墨。
6、配色時要盡量參照同一個配色系統,先調試墨樣,確定後再大量調配。
7、要做到三個准確:色相調配准確、耗墨量調配准確、印刷適性調配准確。
四、經驗油墨調配法
所謂經驗油墨調配法。是指操作者應用的油墨調配實踐經驗和色彩基礎知識來進行油墨調配的方法。經驗油墨調配是以三種原色油墨變化組合比例調出所需的深色油墨;以三種原色油墨為基礎調配的深色油墨中加入沖淡劑,則可得到各種淺色油墨。我要印油墨配色的操作方法有:
①根據印刷色譜配色印刷色譜與三原色網點面積有類似的規律。因為色譜中每塊色譜旁標有原色網點面積百分比,可根據這些數據來確定原稿色樣中三原色的含量比例。計算時應注意單位面積內除去三原色含量,餘下的為白紙面積百分比,即為白墨含量。生產實踐中通常可以分為深色油墨調配和淺色油墨調配。
②根據十基色配色利用色料減色法原理,用黃、品紅、青三種原色墨,紅、綠、藍三種間色墨,棗紅、古銅、橄欖綠三種復色及黑,另加白墨,可以調配出所需要的色墨。

⑨ 油墨調色可以使用什麼方法

‍‍

根據10種基本濃色圖調配油墨是指飽和的三原色油墨以最簡便明了、直觀的組合排列方式,使其等量混合成具有代表性的深色油墨,也是專色墨調配中最常見的顏色。這些基本濃色按混合的原色墨數量,可分為三類共計10種,包括三原色的黃、品紅、青(通常用Y、M、C表示)加三種間色的紅、綠、藍(R、G、B)加四種復色的紫紅、古銅、橄欖綠和黑色(BK)。10種基本濃色圖是由三個大小不同的等邊三角形組成,其中內層的小三角形是原色層,三頂點分別是三原色。

中三角形為間色層,三頂點是由相鄰兩種原色等量混合出的間色,如Y+M=R。大三角形是復色層,三頂點是由相鄰兩種間色等量混合得到的復色,也是三種原色不同比例混合的結果,如R+G=(Y+M)+(Y+C)=2Y+M+C=古銅色。三角形中心的黑色,可由任何一層的三頂點顏色等量混合得到。盡管彩色油墨色相有無數種,但是,千變萬化的色彩,每種顏色幾乎都能與10種基本濃色中的某種顏色相近。只要我們認識和掌握這10種基本濃色的相互關系,就可為准確、快速調配專色油墨打下扎實的基礎。根據印刷色譜的顏色調配油墨,是更加直觀查找顏色的方法,但是,若印刷的紙張、紙板的顏色和光澤度與色譜的紙質不一樣,顏色對照會產生一定的誤差。所以,色譜的顏色比例一般可以作為一種參考,只要大體的色相找到了,可參照色譜提供的油墨顏色及其比例,酌情掌握調墨方案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