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上購物 » 黃疸的顏色怎樣辨別
擴展閱讀
怎樣使用國旗的顏色 2025-09-22 16:40:16
沒有鍵盤怎樣安裝系統 2025-09-22 16:40:03

黃疸的顏色怎樣辨別

發布時間: 2022-11-05 01:57:33

A. 如何判斷新生兒是否得了黃疸寶寶黃疸有什麼特徵

一般來說,新生兒出現黃疸,會導致皮膚發黃。而且是有一定順序的。皮膚黃色色斑一般出現在頭面部,包括鞏膜。隨著病情加重,胸部、背部等軀幹部位也開始出現黃色色斑。如果新生兒手腳有黃疸,說明孩子體內黃疸值高。比如新生兒的尿、痰、汗是否有黃染,如果有黃染,也可以認為是黃疸。其次是大便顏色的變化。發黃期,孩子的大便會更綠更稀。這些觀察只能初步判斷黃疸,黃疸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所以,一旦新生兒皮膚發黃,最好及時去醫院檢查。新生兒黃疸一般以皮膚黃、眼睛黃、小便黃為外部特徵,很容易判斷。

觀察寶寶皮膚顏色的變化,一般2~3天,看寶寶皮膚的黃色是否減少;如果疾病等原因導致新生兒病理性黃疸,要找出具體病因,對症治療,去除病因。黃疸病因消除後,自然消退。在必要和適當的時候,可以使用一些葯物來治療黃疸。黃疸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的,以達到消除黃疸的目的。嚴重的情況下醫生會給寶寶進行輸血,寶寶體內會沖出膽紅素,當然有一定風險,但相對於核黃疸的後遺症,還是值得做的。

B. 黃疸是什麼樣

1.症狀與體征 (1)發熱:黃疸伴發熱多見於急性膽管炎,同時還伴有畏寒。肝膿腫、敗血症、鉤端螺旋體病均有中等度發熱,甚至高熱;急性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時常先有發熱,而後才出現黃疸。 (2)腹痛:黃疸伴上腹部劇烈絞痛或疼痛者,多見於膽道結石、膽道蛔蟲症或肝膿腫、原發性肝癌等。病毒性肝炎者多表現為右上腹持續性脹痛與鈍痛;肝膿腫或肝癌也可表現為上腹部或右上腹的隱痛或脹痛。 (3)皮膚瘙癢:黃疸伴皮膚瘙癢者多見於肝內、外膽管梗阻(膽汁郁積)性黃疸,如膽總管結石、癌腫或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妊娠復發性黃疸等。部分肝細胞性黃疸者也可伴有皮膚瘙癢,而溶血性黃疸常無皮膚瘙癢。 (4)尿、糞便的顏色:梗阻性黃疸時尿色深如濃茶,而糞便顏色可變淡,膽道完全阻塞時糞便似陶土色。溶血性黃疸者尿如醬油色,糞便顏色也加深;而肝細胞性黃疸時,尿色輕度加深,糞便色澤呈淺黃色。 (5)食慾減退、上腹飽脹、惡心與嘔吐:病毒性肝炎者在黃疸出現前常伴有食慾減退、惡心、嘔吐、上腹飽脹等消化不良症狀,多數患者同時厭油膩食物。長期厭油膩食物或者進食油膩食物後誘發右上腹疼痛或絞痛發作者,多為慢性膽囊病變;老年黃疸患者伴食慾減退等消化不良症狀時應考慮系癌腫所致,且常伴有體重呈進行性減輕,甚至發生高度營養不良的表現。 (6)消化道出血:黃疸伴有消化道出血時,多見於肝硬化、肝癌、膽總管癌、壺腹癌或重症肝炎等。 (7)鞏膜及皮膚黃疸的色澤:根據黃疸的色澤可初步判斷黃疸的病因或種類。鞏膜皮膚黃疸呈檸檬色多提示為溶血性黃疸;呈淺黃色或金黃色時多提示為肝細胞性黃疸;呈暗黃色或黃綠色時多提示為梗阻性黃疸(梗阻時間愈長,黃疸呈黃綠色愈明顯)。 (8)皮膚其他異常:如面部及暴露部位皮膚有色素沉著,同時有肝掌、蜘蛛痣或頸胸部皮膚毛細血管擴張、腹壁靜脈顯露曲張等表現時,多提示為活動性肝炎、肝硬化或原發性肝癌。如皮膚有瘙癢抓痕、色素沉著及眼瞼黃瘤等表現時,多提示為梗阻性黃疸。溶血性黃疸患者一般皮膚色澤較蒼白。 (9)肝臟腫大:病毒性肝炎、急性膽道感染時,肝臟呈輕度或中等腫大,質地軟,表面光滑,常有壓痛;肝臟輕度腫大、質地較硬、邊緣不整齊或表面有小結節感多見於早期肝硬化(晚期肝硬化者其肝臟多呈變硬縮小表現);肝臟明顯腫大或呈進行性腫大、質地堅硬、表面凹凸不平、有結節感時,多提示為原發性肝癌。 (10)脾臟腫大:黃疸伴脾臟腫大時,多見於病毒性肝炎、各型肝硬化、肝癌、溶血性貧血以及敗血症、鉤端螺旋體等疾病。 (1 1)膽囊腫大:黃疸伴膽囊腫大時,多提示膽總管下端有梗阻存在,多見於膽總管癌、胰頭癌、壺腹部癌,或肝門部有腫大的淋巴結或腫塊壓迫膽總管。所觸及的膽囊其特點是表面較平滑,無明顯壓痛,可移動,這種膽囊腫大常稱為Courvoisier征。而在膽囊癌或者膽囊內巨大結石時,腫大的膽囊常表現為堅硬而不規則,且多有壓痛。 (1 2)腹水:黃疸伴有腹水時,多考慮為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晚期或系肝癌,或者胰頭癌、壺腹癌等發生腹膜轉移等。 2.溶血性黃疸的特徵 (1)黏膜、皮膚輕度黃染,呈淺檸檬色,無皮膚瘙癢。 (2)在急性溶血時伴有寒戰、發熱、頭痛、嘔吐、腹痛及腰部酸痛等症狀。 (3)急性發作時尿呈醬油色(血紅蛋白尿)。 (4)脾臟腫大。 (5)末梢血網織紅細胞增多(骨髓紅細胞系統增生活躍)。 (6)血清總膽紅素濃度增高(一般不超過80μmol/L),以非結合膽紅素增加為主,結合膽紅素基本正常或輕度增加。 (7)由於血清中非結合膽紅素增高,致使肝細胞攝取,結合非結合膽紅素的速度加快,故結合膽紅素的形成代償性增加,從膽道排至腸道的結合膽紅素亦增加,腸道中尿膽原增加,最終導致尿中排出的尿膽原增加(「腸肝循環」中回到肝臟的尿膽原增加的結果,圖2)。 (8)糞便中排出的糞膽原增加。 (9)尿中膽紅素陰性(非結合膽紅素不溶於水,不能從腎臟排出)。 (10)在地中海貧血時紅細胞脆性降低,而在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時紅細胞脆性增加。 3.肝細胞性黃疸的特徵 (1)黏膜和皮膚呈淺黃或深金黃色,少數患者有皮膚瘙癢。 (2)血液中總膽紅素濃度增高,非結合與結合膽紅素都增高。 (3)尿中膽紅素呈陽性反應(結合膽紅素溶於水,可從腎臟排出)。 (4)尿中尿膽原與糞中糞膽原的多少,取決於肝細胞損害與毛細膽管阻塞的程度,如果毛細膽管阻塞時(即肝內郁膽),則尿中尿膽原及糞中糞膽原含量減少;無毛細膽管阻塞時,則尿中尿膽原含量常增加,而糞中糞膽原含量正常。尿中尿膽原增加的原因是腸肝循環中吸收入門靜脈的尿膽原,因肝細胞受損後,將其處理為結合膽紅素的能力降低,故較多的尿膽原便進入體循環而導致尿中尿膽原增加。 (5)肝功能受損的血清學表現,如轉氨酶明顯升高、白蛋白降低等。 (6)如系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損害,則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標志物常呈陽性。 (7)肝活體組織病理檢查可發現肝細胞的基本病變。 4.阻塞性黃疸的特徵 (1)皮膚呈暗黃、黃綠或綠褐色,伴皮膚瘙癢者多見,少數患者伴心動過緩。 (2)尿色深,似濃茶樣,糞便顏色變淺,肝外膽道完全阻塞時糞便呈白陶土色。 (3)血清總膽紅素增高,以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 (4)尿中尿膽原減少或缺如。 (5)尿中膽紅素陽性。 (6)血清鹼性磷酸酶、γ-谷氨醯轉肽酶及總膽固醇增高,脂蛋白-X陽性。

C. 出院後媽媽該如何觀察新生兒的黃疸從哪裡可以看出來

寶寶的黃疸那麼大多都是在皮膚就可以直接呈現出來的。不過黃疸它是有一個特徵的,就是出生以後2~3天就會出現,到了三天以後,那麼就會達到高峰,大概是在第7天以後就會逐漸的消退。不過對於生理性的黃疸,大多數都會在寶寶多喝奶大小便正常的情況下慢慢的消退,對寶寶不會有的不良影響。如果寶寶的黃疸兩個星期甚至三個星期都沒有退還有加重的跡象,那麼這種情況很有可能就是病理性的黃疸,要及時到醫院檢查就診,看一下是否是膽紅素過多引起。如果情況比較嚴重,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寶寶的健康,嚴重的話會危及到生命,所以這個問題要及時就診。

如果因為特殊原因提早出院了,那麼要及時的了解寶寶的情況,一旦出現不良情況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找醫生,看一下具體是什麼情況,這樣才能夠保證孩子的健康。

D. 剛出生的寶寶有沒有黃疸,寶媽到底該如何鑒別

剛出生的寶寶有沒有黃疸,寶媽到底該如何鑒別?

很多寶寶出生後都會出現黃疸,黃疸分為病理性黃疸和生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可自行治癒,病理性黃疸需要提高警惕。

新生黃疸的初步檢查方法

判斷黃疸的程度:黃偉從頭開始,從腳開始,眼睛是最早的黃色,最新的回來,所以你可以從你的眼睛觀察。如果只有面部黃色染色,那就是輕度黃疸;皮膚在軀乾的皮膚中是淡黃色的;如果肢體和雙手有黃色染料,它是嚴重的黃疸。注意糞便的顏色:如果凳子是陶瓷顏色,應考慮病理黃疸,這是由先天性膽道畸形引起的。如果黃疸較重,它應該去醫院進行伴隨症狀或糞便的療法,以免延遲治療。

如何照顧黃疸

注意保護嬰兒的皮膚,臍帶和臀部,防止損傷感染。轉移血液處理時,患者的空氣消毒,為血液和各種葯物,物品和嚴格的操作程序制備。

E. 三種黃疸的臨床鑒別方法

一、溶血性黃疸 溶血性黃疸的皮膚與鞏膜黃染常為輕度呈淺檸檬黃色,且常因貧血而伴有皮膚蒼白。 溶血性黃疸的診斷主要靠下列實驗室檢查: ①糞膽原及尿膽原含量增加; ②血清總膽紅素、間接膽紅素增加, ③血中網織紅細胞增多; ④血清鐵含量增加; ⑤骨髓紅系統增生旺盛。 二、肝細胞性黃疸 肝細胞性黃疸的診斷與鑒別,除病史與臨床檢查之外,常須依靠實驗檢查。 (一)病毒性肝炎 目前,病毒性肝炎至少應包括甲、乙、丙、丁、戊型A、B、C、D、E型 急性黃症型病毒性肝炎 其黃疸前期為數天至1周。最突出的症狀是疲乏、食慾缺乏。惡心、肝區痛或不適感,伴有或不伴有發熱。有些病例因主要表現為消化不良與腹瀉,常被誤診為胃腸消化不良;有些主要表現上呼吸道症狀,常被誤診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少數病例可因發熱與多發性關節痛,被誤診為風濕熱。黃疸前期臨床診斷較困難,但此時血清氨基轉移酶(AST,ALT)活性常明顯升高陽性率達100%人最有早期診斷價值。黃疸出現後,自覺症狀反而減輕,此時主要體征為黃疸、肝腫大或肝脾腫大,質略鵬觸痛,肝區常有叩擊痛,也可無明顯肝腫大。肝功能試驗總膽紅素直接肝紅素均升高,尿黃,尿中尿膽原排量增多與膽紅素陽性,有助於診斷。 三、阻塞性黃疸 阻塞性黃疸是由於肝內毛細膽管小膽管、肝膽管或膽總管的機械性阻塞所引起。皮膚癌癢與心動徐緩是常見的症狀。肝腫大是常見的體征。無合並感染的機械性阻塞不致引起脾腫大。黃疸早期呈金黃色,稍後呈黃綠色,晚期呈綠褐色,甚至近於黑色(黑色黃疸人如觸及脹大的膽囊,提示阻塞部位在膽總管,起源腫瘤者較多,而起源於結石者甚少。肝功能試驗總膽紅素直接肝紅素均升高,尿黃,糞便呈現白陶土樣顏色。

F. 孩子面色發黃應如何鑒別

孩子面色發黃應如何鑒別

孩子面色發黃應如何鑒別,孩子的心理成長路上家長是不能缺席的,寶寶的智力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問題的解決有利於發展孩子的能力,一起努力讓孩子有更多的可能性吧。現在分享孩子面色發黃應如何鑒別。

孩子面色發黃應如何鑒別1

正常情況下,人們的臉部色澤都是呈現出粉紅色的,而面部發黃的情況,多半是與某種疾病或者是休息不當等因素有關的,因此,當孩子出現面色發黃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的對其表現的症狀進行鑒別,那麼,孩子面色發黃應如何鑒別呢?大家一起往下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嬰兒臉色發黃易混淆的症狀鑒別

1)溶血性黃疸:溶血性黃疸最常見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為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親血型為0、胎兒血 型為A或B最多見,且造成的黃疸較重;其他如母親血型為A、胎兒血型為B或AB;母親血型為B、胎兒血型為A或AB較少見,且造成的黃疸較輕。這樣一來,一些父母會十分緊張,擔心孩子會發生ABO溶血,其實要說明的一點是:不是所有ABO系統血型不合的新生兒都會發生溶血。據報道新生兒ABO血型不合溶血 的發病率為11.9%。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的特點是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且逐漸加重。

(2)感染性黃疸:感染性黃疸是由於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細胞功能受損害而發生的黃疸。病毒感染多為宮內感染,以巨細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見,其他感染有風疹病毒、EB病毒、弓形體等較為少見。細菌感染以敗血症黃疸最多見。黃疸的特點是生理性黃疸後持續不退或生理性黃疸消退後又出現持續性黃疸。

(3)阻塞性黃疸:阻塞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膽道閉鎖較為常見,其黃疸特點是生後1-2周或3-4周又出現黃疸,逐漸加深,同時大便顏色逐漸變為淺黃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4)母乳性黃疸: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病理性黃疸。少數母乳喂養的新生兒,其黃疸程度超過正常生理性黃疸,原因還不十分明了。其黃疸特點是:在生理性黃疸 高峰後黃疸繼續加重,膽紅素可達10-30mg/dl,如繼續哺乳,黃疸在高水平狀態下繼續一段時間後才緩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時,膽紅素明顯下降達 50%,若再次哺乳,膽紅素又上升。

從上文為大家介紹的關於孩子面色發黃的鑒別方法可知,在進行鑒別的時候,為防止從面色發黃的症狀上造成混淆,家長要與溶血性黃疸、感染性黃疸、阻塞性黃疸和母乳性黃疸這四種病症進行區分鑒別,然後才能得出導致孩子面色發黃的原因。

孩子面色發黃應如何鑒別2

(一)病史

1、黃疸出現時間 24小時內出現共同疸者應首先考慮新生兒溶血症,其次再考慮CMV等先天性感染;2~3天者以生理性黃疸最常見,ABO溶血症亦應除外;4~7天者以敗血症、母乳性黃疸較多見;7天後呈現黃疸者則敗血症、新生兒肺炎、膽道閉鎖、母乳性黃疸等均屬可能。

2、黃疸發展迅速 新生兒溶血症最最快,其次最敗血症,新生兒肝炎及膽道閉鎖發展較慢而持久。

3、糞便及尿的顏色 糞色甚淺或灰白、尿色深者提示新生兒肝炎或膽道閉鎖。

4、家族史 家族有蠶豆病患者應考慮是否G6PD缺陷病;父母有肝炎者應除外肝炎。

5、妊娠史、生產史(胎膜早破、產程延長提示產時感染)、臨產前母親用葯史等。

(二)臨床症狀:

1、生理性黃疸輕者呈淺黃色局限於面頸部,或波及軀干,鞏膜亦可黃染,2~3日後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復正常;重者黃疸同樣先頭後足可遍及全身,嘔吐物及腦脊液等也能黃染,時間長達1周以上,特別是個別早產兒可持續至4周,其糞仍系黃色,尿中無膽紅素。

2、黃疸色澤輕者呈淺花色,重者顏色較深,但皮膚紅潤,黃里透紅。

3、黃疸部位多見於軀干、鞏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過肘膝。

4、新生兒一般情況好,無貧血,肝脾不腫大,肝功能正常,不發生核黃疸。

5、早產兒生理性黃疸較足月兒多見,可略延遲1~2d出現,黃疸程度較重,消退也較遲,可延至2~4周。

G. 新生兒黃疸怎麼才能識別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一般不深,其特點: 1.黃疸一般在生後2-3天開始出現。 2.黃疸逐漸加深,在第4-6天達高峰,以後逐漸減輕。 3.足月出生的新生兒,黃疸一般在生後2周消退,早產兒一般在生後3周消退。 4.黃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膚顏色呈淡黃色,黃疸常只限於面部和上半身,黃疸時孩子的一般情況良好,體溫正...常,食慾正常,大小便的顏色正常,生長發育正常。 5.化驗血清膽紅素超過正常2mg/dl,但小於12mg/d1。如果孩子的黃疸屬於這種情況,父母即不必擔心。 病理性黃疸有下列特徵: 1.黃疸出現時間過早,於生後24小時內出現。 2.黃疸消退時間過晚,持續時間過長,超過正常的消退時間,或黃疸已經消退而又出現,或黃疸在高峰時間後漸退而又進行性加重。 3.黃疸程度過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膚黏膜明顯發黃。 4.檢查血清膽紅素時,膽紅素超過12mg/dl,或上升過快,每日上升超過5mg/dl。 5.除黃疸外,伴有其他異常情況,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動,少吃或體溫不穩定等。 病理性黃疸嚴重時可並發膽紅素腦病,通常稱「核黃疸」,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導致兒童智力低下等嚴重後遺症,甚至死亡。因此,當孩子出現黃疸時,如有以上5個方面中的任何一項,就應該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視,這樣就能早期發現病理性黃疸以便及時治療。

H. 新生兒黃疸的症狀有哪些如何判斷黃疸的嚴重程度

新生兒黃疸的症狀有哪些?如何判斷黃疸的嚴重程度?

新生兒黃疸的症狀包括:

1、生理性黃疸:皮膚呈黃色,經皮黃疸值增加,但不超過正常監測范圍。孩子表現良好,反應良好,吮吸良好,大便、尿液正常,無異常拒食、哭鬧、不安、反應不良等;

2、病理性黃疸:黃染程度嚴重,黃染深度可從顏色判斷。監測值超出標准范圍。如果是溶血引起的,除黃疸外,還可能出現貧血、精神反應差、鮮奶量少,甚至過度興奮,嚴重時可能發生抽搐。

綜上所述,新生兒黃疸的嚴重程度通常可以通過兒童的黃疸范圍、心理狀態和排泄情況來觀察。如果患者有病理性黃疸,建議家長注意,並盡快將孩子送往醫院治療。否則,一旦孩子病情嚴重,可能會導致嚴重後果,可能會引發一些後遺症,甚至危及孩子的生命。

I. 如何判斷新生兒有沒有黃疸新生兒黃疸多少算正常呢

每一個小寶寶的出生都是這個家庭里最讓人開心的事情,在小寶寶剛出生之後會出現一些身體的變化,但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只是容易讓一些新手父母引起不必要的緊張,今天就讓小編來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到底有哪些情況是正常的吧。

第二個方面就是寶寶出現拉黑色大便的情況。其實這種現象並不是寶寶的身體健康出現了問題,而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黑色的大便是寶寶的胎便,當寶寶出生3~4天的時候,大便的顏色就會慢慢的改變,所以家長們一定不要過於擔心。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寶媽是以母乳為喂養方式的,那麼就在飲食上要多加註意,不要吃一些重口味的食物,以免影響到寶寶的身體健康。

J. 怎樣來判斷新生兒黃疸是否屬於病理性黃疸呢

醫學上把未滿月寶寶出現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多發於出生後的一周內。黃疸是由於體內膽紅素濃度升高而引起的。因為新生兒不需要那麼多的紅血球。紅血球被破壞的代謝產物就是膽紅素,如果膽紅素太高,即「高膽紅素症」,會引起黃疸。

寶寶的黃疸數值怎麼看?

黃疸的數值其實就是監測膽紅素的水平,膽紅素有兩個單位,一個是mg/dl,一個是umol/L,他們的關系是1 mg/dl=17.1 umol/L。

怎麼辨別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呢,可以根據下方圖表進行判斷:

下面這幾種情況可能與其他一些健康問題相關,建議果斷咨詢醫生:

  • 早產寶寶黃疸較高。
  • 寶寶在出生後第一天及第二天的膽紅素水平偏高(新聞中的新生寶寶的情況)。
  • 寶寶在短期內(如一兩天之內)膽紅素含量上升很快,寶寶很快從面部黃色變成全身黃色。
  • 出生後的24小時內,黃疸持久不退、或者消退後又再出現、或者黃疸加重。
  • 母親是O型血,父親是A型、B型或AB型血;母親是Rh陰性血,寶寶是Rh陽性血,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
  • 寶寶手心及腳底心的皮膚呈黃色。
  • 寶寶黃疸為暗黃色,大便顏色偏淺或白陶土色。
  • 如果膽紅素水平是在出生後的三、四天緩慢上升,那麼寶寶很可能是正常的生理性黃疸,通常是無害的。

總結

因為聽說黃疸會影響寶寶智力發育,所以很多家長會特別著急,總想著通過葯物快點讓寶寶退黃。其實,堅持母乳喂養或是光療都比用葯更有效!即便是因為母乳而引起黃疸的話,也不必中斷母乳的哺喂,除非指數高到需要換血的地步,可暫時停止哺喂母乳兩天,等黃疸消退後再重新喂母乳。

再次提醒,寶寶出生後愈早愈多的母乳哺喂,有助於加速膽紅素排出,預防早發性黃疸,因此,即使是母乳喂養引起的晚發性黃疸,綜合母乳給寶寶帶來的好處,也沒有必要停喂母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