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上購物 » 打過造影劑後尿的顏色怎樣
擴展閱讀

打過造影劑後尿的顏色怎樣

發布時間: 2023-03-22 12:06:20

Ⅰ 做了腎造影尿液怎麼是黃色的,從昨天開始吃百令膠囊,請問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謝謝

問題分析:
你好,可能是患尿 道炎引起的。銀茄凳對於尿道炎鋒旅的治療,可以納敬口服左氧氟沙星,三金片,紅黴素等,

意見建議:
治療期間,平時多喝水,多排尿,對於疾病的恢復也有好處的,避免性生活,忌食辛辣。

Ⅱ 眼底熒光造影劑皮試陽性,就沒做,現在就尿液發熒光黃

病情分析:
這是正常現象,這是因為在做眼底熒光造影劑皮試時,使用了低濃度的熒凱粗做光造影劑,熒光造影劑進入體內後,由尿液排出所致,過幾天排光了,就沒有了。

意見建議:
這是進入你盯衡體內的少量的熒光造影劑經腎臟排出所致,過凳咐幾天會消失,

Ⅲ 請專業人士幫我分析一下我的尿常規 急急急

再次答復:
不建議你作相關的猜測,如果要更加專業的答復的話可以撥打118114咨詢,或者轉到當地人民銀枯醫院/紅十字機構,尋求更專業的答案,網上得到的答案眾說紛紜,會讓你更加的無所適從。

我不是專業人士,但盡量為您解答:

尿檢常規檢查項目、參考值及其臨床意義
尿液酸鹼度 5.0~7.0 小於5.0稱酸性尿,大於7.0稱鹼性尿
尿比重 最大范圍1.002~1.030一 般1.015~1.025晨 尿1.020左右 1.尿比重增高:高熱、脫水等所致腎前性少尿;葡萄糖尿;清蛋白尿、放射性造影劑均可使尿比重增高。2.尿比重降低:反映低滲透壓尿,可見腎小管及間質的損傷;尿崩症時呈嚴重低比重尿。
尿沉渣檢查
白細胞 <5個/HP 提示泌尿系統感染。
紅細胞 0~偶見/HP 可見於泌尿系結石、炎症、腎小球疾病等;亦可見於全身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兒童<3個/HP
上皮細胞 0~少量/HP 腎實質損害可見腎小管上皮細胞;大量移行上皮細胞警惕移行上皮細胞癌;大量復層鱗狀上皮細胞提示尿道炎。
管型 0~偶見透明管型/HP 腎上皮細胞管型可見於急性腎小管壞死、腎澱粉樣變性、急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炎、腎病綜合症、腎移植後排斥反應、金屬及其它化學物質的中毒;紅細胞管型常見於腎小球疾病;白細胞管型常提示腎實質有活動性感染;顆粒管型常提示慢性腎炎或急性腎小球腎炎後期;透明管型可見於生理或腎病綜合征、慢性腎炎、心力衰竭等;蠟樣管型常提示腎小管病變嚴重;腎衰竭管型常提示預後不良。
尿沉渣12h計數(Addis計數)
紅細胞 <50萬個/12h 各類腎炎病人尿液中的細胞和管型數,可由輕度至顯著增加。腎盂腎炎、尿路感染和前列腺炎時白細胞增高顯著。
白細胞 <100萬個/12h
管型 <5000個/12h
尿沉渣3h計數
白細胞 腎盂腎炎白細胞排出增多,可達40萬個/h,急性腎小球腎炎紅細胞排出增多,可達20萬個/h。
男 <7萬個/h
女 <14萬個/h
紅細胞
男 <3萬個/h
女 <4萬個/h
管型 0個/h
尿試紙多項測定
尿蛋白半定量測定(PRO) 陰性或微量表示(一) 選擇性腎小球性蛋白尿典型性病種是腎病綜合征;非選擇性腎小球性蛋白尿可見於各類原發性腎小球腎炎,也可見於各類繼發性腎小球腎炎,預示預後不良。腎小管性蛋白尿可見於各類腎小管間質疾病;混合性蛋白尿可見於腎小球及小管均累及的腎臟病;溢出性蛋白尿可見於漿細胞病如多發性骨髓瘤、急性血管內溶血如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急性肌肉損傷如擠壓綜合征等;功能性蛋白尿可見於正常人劇烈運動時、直立性蛋白尿可見於正常青春發育期少年。
葡萄糖測定(GLU) 陰性(一) 可見於糖尿病、慢性腎炎腎小管受損、應激因素、肝功能障礙冊基等,或由口服異煙肼、阿司匹林等引起的假性糖尿。
隱血試驗(BLD) 陰性(一) 各種腎小球疾病,維生素C濃度增高時亦會有假陽性。
酮體測定(KET) 陰性(一) 可見於糖尿病酮症、應激因素、飢餓等。
膽紅素半定量測定(BIL) 陰性(一) 可見於急性黃疸性肝炎、阻塞性黃疸;門脈周圍炎、纖維化及葯物所致的膽汁淤滯等。
亞硝酸鹽(NIT) 陰性(一) 可見於尿路感染,進食維生素C或硝酸鹽豐富的食物會出現假陽性。
白細胞(脂酶) 陰性(一) 提示尿路感染。
尿液特殊檢查
尿纖維蛋白降解產物測定(FDP) 0µg/ml 原發性腎小球疾病時尿內FDP升高州搏謹說明腎臟病變在進行性了展,有抗凝指征;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及原發性纖溶性疾病及腎腫瘤時尿液中FDP亦可出現陽性。
抗體包裹細菌檢查 0 提示上尿路感染。
尿蛋白盤狀電泳 正常分子為1~100萬;低分子蛋白尿1~7萬;中分子蛋白尿5~10萬;高分子蛋白尿5~100萬混合性蛋白尿1~100萬 以腎小管損害為主的疾病如急性腎盂腎炎、腎小管性酸中毒等常出現小分子量蛋白,主要電泳區帶在清蛋白及清蛋白以下;以腎小球損害為主的疾病如各類原發性及繼發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等,常出現中分子及大分子量蛋白,主要電泳區帶在清蛋白附近及以上;整個腎單位受損如慢性腎衰竭等,常出現混合性蛋白尿,電泳區帶在清蛋白帶為主。
尿液酶活性測定
尿澱粉酶 <1000U/L 急性胰腺炎或任何原因所致的胰腺管阻塞。
尿N-β-D氨基葡萄糖酐酶(NAG) 9.24±8.4µg/ml 尿NAG升高主要反映腎小管損傷,見於缺血或中毒引起的腎小管壞死、間質性腎炎等;腎移植排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等。
尿溶菌酶 0.13±0.62µg/ml 提示腎小管病變,持續不降提示腎小管功能恢復較差;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時會升高。
C3測定 0 微小病變型腎炎及腎小管疾病,尿液內C3及IgM多為陰性;陽性常提示非選擇性蛋白尿;尿IgM增高提示腎小球濾膜損害嚴重、療效及預後不良。
IgM測定 0
尿滲透壓測定 成人:600~1000mOsm/L平均:800 mOsm/L 1.尿滲透壓增高:高熱、脫水等所致腎前性少尿,葡萄糖尿等。2.尿滲透壓降低:可見腎小管及間質的損傷如急、慢性腎衰竭等;尿崩症。
尿微量清蛋白 <20~200µg/min 早期糖尿病腎病;大多數腎小球疾病、狼瘡性腎病、小管間質疾病等;高血壓、肥胖、高脂血症、吸煙、飲酒也可致微量清蛋白尿。
尿β2-微球蛋白 <250µg/L 提示腎小管炎症及預示某些葯物對腎小管的中毒損害;尿路感染常可增高;惡性腫瘤時尿β2-微球蛋白也會升高。
尿A1-微球蛋白 0~15m g /L 判斷腎近曲小管損害的早期診斷指標。
尿Tamn-Horsfall蛋白(THP) 29.8~43.9 m g /24 h 尿中THP增高見於長期尿路梗阻、逆流、間質性腎炎、腎病綜合征、鎘中毒腎病等;暫時性升高可見於腎移植後排斥反應、腎毒性葯物引起的急性腎小管損傷。THP排量下降可見於多種慢性腎臟疾病,腎衰竭時THP幾乎不排出。判斷體外震波碎石的療效,碎石成功後次日含量達高峰,此後逐漸下降。
肌紅蛋白尿 陰性 外傷引起擠壓綜合征;缺血性肌紅蛋白尿如動脈阻塞、心肌梗塞等;遺傳性肌紅蛋白尿由磷酸化酶缺乏引起;陣發性肌紅蛋白尿在肌肉疼痛性痙攣發作後數小時發生。
血紅蛋白尿 陰性 見於急性血管內溶血如陣發性睡眠性蛋白尿、某些毒蛇咬傷、血型不合的溶血性輸血反應等。
本周氏蛋白尿 陰性 主要見於多發性骨髓瘤等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患者。

簡單講主要看有無腎臟疾病

Ⅳ 小便顏色發紅是怎麼回事

1 真血尿還是紅色尿 所謂紅色尿是指顏色呈紅色,但顯微鏡檢查無紅細胞。引起尿色變紅的原因有:①血色素尿:血紅蛋白尿(溶血、膿毒血症、血透)、肌紅蛋白尿(酮症酸中毒、肌炎、擠壓傷)均呈紅色尿,血色素尿試紙法呈陽性反應。②葯物:磺胺類、呋喃坦丁、水楊酸鹽。③食物:甜菜、色素食品。④新陳代謝產物:尿黑酸(2、5二羥苯乙酸,homoqentisic acid),卟啉(porphyrin);後3者試紙法呈陽性反應。
1.2 肉眼血尿還是鏡下血尿 血多時尿呈血紅色稱肉眼血尿,血少時尿色正常,僅在顯微鏡下見到紅細胞稱顯微鏡下血尿。肉眼血尿和鏡下血尿的臨床意義是一樣的,不能錯誤認為鏡下血尿出血量少而忽視其臨床意義。據一組資料統計50%尿路感染、60%尿路結石、40%泌尿生殖系結核、20%泌尿系惡性腫瘤為鏡下血尿。當然,血尿病理意義隨血尿程度增加而增加。
1.3 初血尿、終末血尿還是全程血尿 初血尿為排尿開始時尿內有血,以後尿色逐漸變清,表示病變多在尿道和膀胱頸。終末血尿為排尿末了時始出現血尿,開始和中間尿色清無血,表示病變多在膀胱三角區、頸部和後尿道。全程血尿為從排尿開始至終止,尿色均為血色,表示病變在膀胱頸以上的部位。臨床上還有尿道溢血,即血由尿道不自主的流出,與排尿無關,病變多在尿道括約肌的遠端。
1.4 血尿是否伴有疼痛 血尿不伴有疼痛稱無痛性血尿。老年人無痛性血尿,一般為泌尿系統惡性腫瘤的警報,最多見的是膀胱癌,血尿較明顯,80%以上為肉眼血尿,可間歇性出血。有時排出血塊,甚至排出壞死脫落的腫瘤組織,出血嚴重時可引起貧血。此外,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有無痛性血尿,但常伴有下尿路梗阻症狀。血尿伴有腎絞痛,是腎、輸尿管結石的特徵,一般血尿較輕,以鏡下血尿較多見。有時血凝塊、乳糜凝塊、壞死脫落的腎乳頭、腫瘤組織引起輸尿管梗阻時,也可引起腎絞痛。
1.5 血尿伴有膀胱刺激症狀(尿頻、尿急、尿痛) 常為膀胱炎、結核、結石和腫瘤引起。若伴有寒戰、高熱、腰痛者,多為急性腎盂腎炎。結核病程較長,發展緩慢,有長期膀胱刺激症狀。膀胱結石有排尿困難、尿線中斷。輸尿管下端結石,有時伴有明顯的尿頻、尿急症狀。
1.6 血尿伴有血塊 血尿伴有血塊更能表示有泌尿系統病變的可能。排出血塊無形狀,表示來自膀胱或前列腺尿道。如果存在蚯蚓狀血塊,伴有腰痛者,表示血尿來自上尿路。
血尿的原因很多,有40餘種,大多數由泌尿系統疾病引起,少數與全身性疾病及其他系統疾病有關。Khadra等(2000)報告1 930例的血尿分析,平均年齡58歲(17~96歲),男1 194例,女736例,其中61%未查明原因,12%有膀胱癌,13%有尿路感染,2%有結石,腎和上尿路腫瘤0.7%。臨床上常見血尿原因有泌尿系感染、結石、腫瘤、前列腺增生、創傷等。發現血尿,必須詳細詢問病史,仔細檢查,盡可能查明血尿原因。
血尿檢查

2.1 尿常規 可了解有無紅細胞,以確定是血尿還是血紅蛋白尿等其他情況。有無白細胞,可確定是否存在尿路感染,尿白細胞排出率>30萬*h-1為陽性,<20萬*h-1為陰性,>3/HPF為異常(沉澱尿)。有白細胞且量較多,應進一步作尿培養檢查。有無尿蛋白存在,如有大量蛋白尿,並有管型,則表示有腎炎可能,應請腎內科作進一步檢查。
2.2 中段尿培養檢查 中段尿培養檢查可確診尿路感染的細菌類型,進行葯物敏感試驗,為提供有效的抗菌治療的最主要檢查。留取中段尿時注意容器、尿道口的消毒和清潔,以免污染。若尿內菌落數超過10萬*ml-1為尿路感染,低於1萬*ml-1為污染,必要時重復取尿再培養。尿內長期檢查有白細胞而尿培養又陰性,臨床上稱無菌性膿尿,表示有尿路結核可能,應行泌尿系統結核檢查。
2.3 尿抗酸桿菌檢查 尿抗酸桿菌檢查是診斷泌尿系結核的常用檢查,方法有塗片染色、培養接種。前者方法簡便,缺點是陽性率低,故一般連續留3d晨尿送檢,有假陽性。抗酸桿菌的培養接種,較麻煩和費時,約需1月才能有結果,是確診結核的重要方法。
2.4 尿紅細胞形態學檢查 紅細胞形態學檢查可區分血尿是腎小球性還是非腎小球性的。一般用相差顯微鏡檢查尿沉渣,來自腎小球疾病的紅細胞有典型的形態異常,外形、大小不規則,胞漿突出,畸形比例高。非腎小球疾病的紅細胞一般呈圓形或圓齒狀,有典型的雙面凹形,可含有或不含有血紅蛋白(幻影細胞)。
2.5 尿細胞學檢查 ①顯微鏡細胞學檢查:由於尿路上皮腫瘤細胞間的纖維連接蛋白減少或缺乏,細胞粘附性下降,易脫落,排尿性尿細胞學檢查具有很高特異性,方法簡便,非侵入性而得到臨床廣泛應用。細胞學的局限性是由於分化好的癌細胞有正常細胞外觀,且粘附性好,不易脫落到尿內,因此顯微鏡細胞學檢查只在原位癌和高分化腫瘤較敏感。受炎症損害和放療、化療影響,引起上皮脫落,這種改變可持續幾月至1年以上。此檢查敏感性相差較大,為30%~80%。行膀胱生理鹽水沖洗後,留尿離心沉澱連續檢測,可提高陽性率。膀胱內留尿時間長,細胞會變性,因此細胞學檢查不用晨尿,而留取新鮮尿。插導尿管、結石、器械檢查,也影響細胞學檢查,尿滲透壓(如造影劑)改變,也可產生假陽性。②流式細胞儀(flow cytometry,FCM)測定:流式細胞儀是測定細胞DNA含量的,因此能對腫瘤的非整倍體細胞和增殖活性(存在S期細胞)細胞進行定量檢查。流式細胞儀檢查時,游離的細胞核用DNA結合熒光染料染色後,流過一檢測小管,熒光被激光束激活,DNA含量從熒光密度測出。用膀胱沖洗標本檢查結果較滿意。FCM也有其局限性,炎症細胞可引起二倍體細胞比例增高,使FCM的標准解釋產生困難,低分化表淺腫瘤常是二倍體,產生假陰性。在原位癌或高分化惡性腫瘤細胞為非整倍體,FCM的准確性可達80%~90%。③圖像分析技術(image analysis):定量熒光圖像分析(quantitative fluorescent image analysis)是一種自動細胞學技術,分析細胞塗片,定量測定每個細胞的DNA含量(FCM僅能分析細胞群)。該技術用計算機監控熒光顯微鏡,它能自動掃描和錄下玻片上每個細胞核,計算機能定量測出發射的熒光量(其量直接和核酸含量成比例)和檢出每個細胞含有異常的DNA含量。因能檢查單個細胞圖像分析,此技術比FCM更易於尿標本的檢查。此技術也可作為治療反應的監測,比FCM和標准細胞學更敏感。
2.6 B型超聲檢查 B超是無創性檢查,方便、經濟,是血尿病人的重要的必須檢查。B超可以發現泌尿生殖系統很多病理情況,如結石、腫瘤、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以及其他泌尿系的異常。近年來B超體檢,偶然發現腎癌、膀胱癌的病人增多,而且是相對的比較早期,故老年人,定期B超體檢是很有意義的。
2.7 尿路平片和靜脈尿路造影檢查 這是血尿病人必不可少的檢查,可明確泌尿系統很多病理、生理情況,可了解腎功能情況,有無結石、結核、腫瘤等,可了解輸尿管有無梗阻、積水、部位和程度,亦可了解膀胱病理情況,如結石、膀胱癌、膀胱炎、神經性膀胱等。
2.8 CT和MRI 也是泌尿生殖系統病變常用的檢查方法,血尿病人在上述各項檢查後不能確診時,常進行CT或(和)MRI檢查。CT和MRI在診斷腎佔位病變有重要價值,可以確定腫塊的性質、部位、大小、有無侵犯周圍器官及淋巴轉移等,是臨床醫生決定腫瘤病人治療前必不可少的檢查。
2.9 膀胱鏡、尿道鏡和輸尿管鏡檢查 尿道鏡是檢查和治療尿道病變的;膀胱鏡是檢查和治療膀胱內病變為主,兼可作輸尿管逆行腎盂造影檢查;輸尿管鏡是檢查和治療輸尿管以上部位的病變,包括輸尿管、腎盂、腎盞等。Tawfiek(1998)報告一組23例單側慢性腎出血的輸尿管鏡檢查結果:血管瘤7例,小靜脈破裂3例,小乳頭狀瘤3例,結石2例,粘膜下紅斑2例,異常乳頭狀改變(abnormal papillary tip)1例,上述病變均在輸尿管鏡下作了成功治療,5例未檢出異常。Yazaki等(1999)亦指出不明原因的上尿路出血應作腎盂輸尿管鏡檢查。膀胱鏡、尿道鏡、輸尿管鏡檢查都是有創檢查,應掌握適應證。由於老年人泌尿系腫瘤以膀胱癌最多見,且85%膀胱癌均有血尿史,因此老年人血尿原因未查明時,均應作膀胱鏡檢查,B超、CT、MRI均不能替代膀胱鏡檢查。
2.10 膀胱腫瘤抗原檢測 ①膀胱腫瘤相關抗原(bladder tumor associated antigen,BTA)檢測:BTA檢測有3種,即傳統Bard BTA、BTA stat和BTA TRAK。傳統Bard BTA用IgG包裹的膠乳顆粒和黃藍2種染料定性檢測尿液中脫落基底膜脆片組成的高分子復合物。此法目前臨床應用已較少。BTA stat和BTA TRAK檢測均用2個單抗檢測人體補體因子H相關蛋白(human complement factor H related protein,HCFHrp)。BTA stat檢測方法的特點:方便,定性迅速,價格低廉,可在門診進行。缺點是血尿時影響檢測結果,假陽性較高。BTA TRAK檢測需在實驗室進行,速度較慢,價格較高。②核基質蛋白22(NMP22)測定:NMP22與核骨架組成、DNA復制、RNA合成、激素吸附及基因表達有關。NMP22在正常人尿中僅為低水平,而在膀胱癌患者尿中水平較高。其敏感性為70%,特異性79%。Del Nero等對NMP22、Bard BTA和細胞學檢測比較,顯示NMP22在Ta、T1和G1、G2和G3腫瘤的敏感性均>83%,遠高於Bard BTA和細胞學的敏感性。

Ⅳ 孕檢尿常規報告怎麼看

孕檢報告,尿常規檢查: 10個月的孕期對於母親的腎臟系統是一個巨大的考驗,身體的代謝增加,會使腎臟的負擔加重。如果腎臟存在疾病,後果會非常嚴重。尿常規 有助於腎臟疾病早期的診斷。 現在臨床上常做的尿常規檢查有兩種:第一種是使用試紙做尿蛋白、潛血、糖、酸鹼度等項的檢查;第二種是對把尿液做離心沉澱後的沉澱物所做的檢查。 尿常規檢查內容: (1)外觀:正常的尿的顏色是淡黃-黃褐色,透明而沒有混濁。 紅色:大都是因為尿中摻有血液所引起,就是所謂的「血尿」。因為是用肉眼就可以看得出來,所以叫做肉眼可見的血尿,例如有急性腎臟炎、腎臟或泌尿系有出血(結石、感染、腫瘤)時可以看得出尿中有血液。 紅褐色:當尿液中的血液溶血的時候,因為紅細胞中的血紅素分解出來而變成紅褐色。例如有溶血性貧血症、輸血輸入不同血型血液時可出現紅褐色尿。 混濁:當尿中有細胞的成分或鹽類的時候,尿就會混濁不清。因為女性外陰部常有分泌物,當做尿檢查時這些分泌物常摻在尿液中使尿液變成混濁。因此,女性要做尿液的檢查時,應先將外陰部洗干凈後再做尿檢查,並且取中間尿來做檢查最好。所謂中間尿就是先排掉一段尿後再排出來的尿的意思,這一段尿因為首先排出來的尿已經把外陰部的分泌物物沖掉,其所檢查的結果較正確。有月經的時候因為尿液中摻有月經血,所以會有較多的紅細胞在尿液中影響檢查的結果,因此有月經來的時候也不適合做尿液檢查。 (2)尿比重:尿的比重維持在1.015~1. 025之間,腎臟的細尿管有調節尿的比重的作用,就是濃縮和稀釋尿的作用,如果尿的比重過高或過低或維持一定的比重而不變的時候,表示腎臟失去這種功能,就是腎的細尿管功能發生障礙。 (3)尿酸鹼度(pH):尿的酸鹼度平常維持在5.0~8.0之間。在睡眠中因為二氧化碳的增加而變成酸性,飯後大多是鹼性。也因攝取的食物的種類而會有變動,多攝取植物性食物的時候多顯示鹼性,而多攝取動物性食物的時候就多呈示酸性。當有泌尿系感染的時候,因為細菌把尿素分解產生氨而變成鹼性。 酸鹼度過高或過低時叫做鹼性尿(大於7.4)或酸性尿(小於4. 5),都屬於異常。 (4)潛血反應:是測定尿液中有沒有血液(出血)的試驗。有少量出血或溶血時,用肉眼看不出有無血液。但是,可以利用潛血反應測定有沒有血紅素的存在,以示泌尿系統有無出血。 (5)尿糖:健康人的血糖的濃度在空腹時維持在100毫克/100毫升以下(從前的標準是110毫克/100毫升以下),攝取食物後血糖會高起來,但最高的時候也不會超過180毫克/100毫升,而尿糖在食前、食後都應該是陰性。如果血糖超過160~180毫克/100毫升時,糖就會出現在尿中。血糖160~180毫克/100毫升就叫做血糖排泄閾值。血糖升高而尿糖也呈示陽性反應的時候就是真正的糖尿病,而尿糖陽性但血糖正常的時候就是腎性糖尿病。當一個人的空腹8小時後的血糖超過126毫克/100毫升或隨時血糖超過200毫克/100毫升時就是有糖尿病。在健康人,有時候在飲食過多或有精神壓力時尿中也會出現少量糖分叫做一時性糖尿。 (6)尿蛋白:健康人的尿蛋白檢查以試紙檢驗的時候是陰性,如果做定量檢查的時候健康人也會有少量那個蛋白排泄在尿中(約50~100毫克/日),但是一整天的尿中的蛋白總量不會超過150毫克,如果超過150毫克時就不是正常了。有持續性的蛋白尿的時候大多是腎臟的疾病,但是應該知道有輸尿管、膀胱、尿道的疾病的時候也會有陽性的反應出來,但是這種情形的蛋白尿與腎臟病時的蛋白尿的意義是完全不同。 假陽性:有細菌尿、使用造影劑、脫水或攝取維生素B2的時候蛋白反應會呈陽性。有時候在女性采尿的方法不正確時,因滲入陰道分泌物也會變成陽性。因此女性采尿的時候,應遵守上面所講的正確的采尿法。以上所提起的情形都不是真正的尿蛋白陽性,是假陽性。 假陰性排泄到尿中的蛋白餐有所謂的同內變動(一天內每一時間點的變動),一般而講白天較多,夜間較少:而蛋白反應的檢驗結果跟尿量也有關系,尿最多(多喝水)時因沖淡而有可能反應變成陰性,反過來如在上面所講,脫水(如發熱)的時候會變成假陽性。 本-周氏(Bence--Jone's)蛋白尿:本-周氏蛋白是一種低分子的球蛋白,有多發性骨髓瘤時會有這一種特殊的蛋白在尿中出現。做檢查的時候,把尿加熱到45~55℃這時候會看到有蛋白沉澱出來,但把尿繼續加熱到沸騰的時候,沉澱出來的蛋白就消失掉,尿液又變清了。 一過性或生理性蛋白尿:健康入在做激烈運動後、洗澡後、發熱、突然暴露於寒冷的環境、月經前會有一過性或生理性的蛋白尿出現。 體位性(站立性)蛋白尿:變動體位的時候有時候會出現蛋白尿,這一種情形不要緊。 (7)亞硝酸鹽:在尿中有病原菌繁殖的時候(泌尿系感染),會使尿中的硝酸鹽還原成為亞硝酸鹽。當亞硝酸鹽存在時,尿液試紙的亞硝酸鹽測試會出現由粉紅色至紅色的顏色的變化,這就表示泌尿系統有細菌的感染。 (8)尿膽紅素:健康人的尿中不會有膽紅素。尿中有膽紅素的時候,尿的顏色會變成黃褐色,好像很濃的茶的顏色,也叫做黃疸尿,有肝臟病或膽道疾病(因膽道結石或腫瘤所引起的膽道阻塞)時尿膽紅素會出現在尿中,因此檢查結果就呈示陽性。血清的結合型膽紅素的濃度超過2~3毫克/100毫升的時候就會在尿中出現,因此檢驗結果就呈示陽性反應。在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初期時,即使用肉眼還看不出皮膚或眼球結膜有黃疸出現以前,尿膽紅素檢查就會有陽性反應。原因機制雖然不明白,但是可作為懷疑急性肝炎時的簡單的檢驗依據。 (9)尿膽紅素原:正常人在尿中會有少量的尿膽紅素原出現(一天4毫克以下),而濃度在14~16點的時候達到最高。有肝細胞的損傷、肝炎、硬化、溶血性貧血、便秘的時候,尿中的膽紅素原量會增加;而在有明顯的黃疸的時候,如果檢查結果出來的是陰性那就表示是膽道完全阻塞,是膽道系統的疾病,不是肝細胞本身損傷的疾病(肝炎)。當因服用抗生素過多或者腹瀉而致使正常的腸內細菌減少的時候也會變成陰性反應,即尿中沒有尿膽紅素原。 (10)尿沉渣檢查:把尿以每分鍾1500轉的速度做5分鍾的離心分離後,以400倍擴大倍數的顯微鏡做檢查(鏡檢)的時候,健康人的尿中的沉澱物在每一個視野(不移動受檢體的時候,在顯微鏡下所能看到的范圍)內不超過下面的數目的時候就是正常:

Ⅵ 碘海醇造影劑使用後會出現尿液變紅嗎

指導意見:
你好,應該是其刺激導致的,其可逐漸恢復正常的,注意繼續觀察。

Ⅶ 造影劑腎病的臨床表現

接受造影劑者血清肌酐通常在24小時內升高,96小時達峰值,一般7~10天後恢復到基礎值。但也有報道,腎功能在1~3周內呈進行性下降,然後恢復到基礎值。60%以上CAN患者早期即可出現少尿,對利尿劑有抗性,也有非少尿者。大多數患者腎功能可自衫嫌冊然恢復,10%者需要透析治療,不可逆腎衰竭者少見,需要長期維持透析。尿液檢查可見尿中出現腎小管上皮細胞、管型及各種碎片,為非特異性,與腎功能改變不相關。尿酸鹽結晶常見,偶可見枸櫞酸鈣結晶,大量蛋白尿不常見。有急性小管壞死的大多數患者茄者,尿鈉排出往往大於40mmol/L,鈉排泄分數(FENa)大於1%;但有1/3急性腎衰者尿鈉排出低於20mmol/L,少尿者鈉排泄分數小於1%。或宏

Ⅷ 昨天做了腎造影尿液怎麼是黃色的,從昨天開始吃百令膠囊,請問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謝謝!

問題分析:
你好敬胡早;根據你上面所說的情況和病情的症亮雀狀的表現的特徵做告,尿液怎麼是黃色的這應是由於身體虛火旺盛導致的症狀的

意見建議:
建議;可以服用去火的葯物來治療的,在治療期間要禁忌辛辣、刺激的食物這樣有助於治療和康復的

Ⅸ 做心臟造影服葯後出現血尿在過幾天後又好3了這是怎麼回事

做心臟造影服葯後出現血尿在過幾天後又好了,那是和造影葯物有影響的,目前恢復了就沒有關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