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陶瓷柱塞泵的行程越來越小,是哪裡有問題
柱塞泵的行程變小是不可能的,因為柱塞的行程是曲軸曲柄回轉兩個半徑相加=等於柱塞行程,要想行程變小必須改變曲軸設計參數
『貳』 陶瓷柱塞泵兩根油管同時出油,一根量大一根量較小,壓力都不大,變相閥變相後也一樣,請問一下是怎麼回事
你好:你試著活動活動換向閥,應該是兩個缸的壓力調節的不均衡,柱塞卡死了,這種泵兩個活塞的行程必須一樣,否則就容易出現類似情況(也有可能是閥板壞了)。希望能幫到你。
『叄』 柱塞泵流量如何調節105-02變數泵怎麼調流量
摘要 1,手動變數泵,直接松開屏帽後,旋轉調節手輪。
『肆』 柱塞泵怎麼改變壓力
首先要了解其工作原理:柱塞泵是往復泵,是一種容積式泵。 通過偏心輪和十字頭滑塊機構將電機旋轉進入柱塞的往復運動。
當柱塞後拉時,由入口單向閥出口單向閥和柱塞形成的密閉腔容積增加,壓力降低,出口閥關閉,進口閥打開,液體進入腔體內。
由閥和柱塞形成的密封室的壓力減小,工作室的壓力增加,入口閥關閉,並且當進氣閥關閉時,出口閥打開,液體排出, 液體從柱塞連續排出入口管通過柱塞泵進入出口管。
(4)陶瓷柱塞泵怎樣調節行程視頻擴展閱讀:
力士樂A10VSO柱塞泵壓力閥設定:
程序:FR-流量控制閥關閉!關閉泵的出口!調節恆壓閥到設定值!
檢測恆壓壓力:可在DR閥上檢測,調節DR:每圈大約50bar!
機械分類
柱塞泵一般分為單柱塞泵、卧式柱塞泵、軸向柱塞泵和徑向柱塞泵。
單柱塞泵
結構組成主要有偏心輪、柱塞、彈簧、缸體、兩個單向閥。柱塞與缸體孔之間形成密閉容積。偏心輪旋轉一轉,柱塞上下往復運動一次,向下運動吸油,向上運動排油。泵每轉一轉排出的油液體積稱為排量,排量只與泵的結構參數有關。
卧式柱塞泵
卧式柱塞泵是由幾個柱塞(一般為3個或6個)並列安裝,用1根曲軸通過連桿滑塊或由偏心軸直接推動柱塞做往復運動,實現吸、排液體的液壓泵。它們也都採用閥式配流裝置,而且大多為定量泵。煤礦液壓支架系統中的乳化液泵一般都是卧式柱塞泵。乳化液泵用於採煤工作面,為液壓支架提供乳化液,工作原理靠曲軸的旋轉帶動活塞做往復運動,實現吸液和排液。
軸向式
軸向柱塞泵(英文名:Piston pump)是活塞或柱塞的往復運動方向與缸體中心軸平行的柱塞泵。軸向柱塞泵利用與傳動軸平行的柱塞在柱塞孔內往復運動所產生的容積變化來進行工作的。由於柱塞和柱塞孔都是圓形零件,可以達到很高的精度配合,因此容積效率高。
直軸斜盤式
直軸斜盤式柱塞泵分為壓力供油型和自吸油型兩種。壓力供油型液壓泵大都是採用有氣壓的油箱,靠氣壓供油的液壓油箱,在每次啟動機器之後,必須等液壓油箱達到使用氣壓後,才能操作機械。如果液壓油箱的氣壓不足時就啟動機器,會對液壓泵內的滑靴造成拉脫現象,會造成泵體內回程板與壓板的非正常磨損。
徑向式
徑向柱塞泵可分為閥配流與軸配流兩大類。閥配流徑向柱塞泵存在故障率高、效率
柱塞泵
低等缺點。國際上70、80年代發展的軸配流徑向柱塞泵克服了閥配流徑向柱塞泵的不足。由於徑向泵結構上的特點,固定了軸配流徑向柱塞泵比軸向柱塞泵耐沖擊、壽命長、控制精度高。變數行程短泵的變數是在變數柱塞和限位柱塞作用下,改變定子的偏心距實現的,而定於的最大偏心距為 5—9mm(根據排量大小不同),變數行程很短。且變數機構設計為高壓操縱,由控制閥進行控制。故該泵的響應速度快。徑向結構設計克服了如軸向柱塞泵滑靴偏磨的問題。使其抗沖擊能力大幅度提高。
『伍』 柱塞泵流量怎麼調
首先要了解其工作原理:柱塞泵是往復泵,是一種容積式泵。通過偏心輪和十字頭滑塊機構將電機旋轉成柱塞的往復運動。
當柱塞向後拉時,進口單向閥出口單向閥與柱塞所形成的密封腔體體積增大,壓力減小,出口閥關閉,進口閥打開,液體進入腔體。
形成的密封室的壓力閥柱塞下降,工作室的壓力增加,進氣閥關閉,進氣閥關閉,出口閥打開,液體是退出通過柱塞泵柱塞連續出水管進入排氣管。
(5)陶瓷柱塞泵怎樣調節行程視頻擴展閱讀:
柱塞泵檢修
1、檢查柱塞是否有疤痕或銹跡,必要時更換新產品。
2、檢查柱塞副匹配情況。將柱塞末端插入柱塞套筒,傾斜約60度。如果柱塞能在自身作用下緩慢滑動,則配合良好。
3、檢查柱塞副的密封性。用兩個手指在柱塞入口的頂部和側面握住柱塞套筒。用另一隻手拉出柱塞,感受更大的吸力,松開柱塞並立即縮回,表示柱塞副密封良好,或更換柱塞副。
4、檢查油閥輔助泄壓帶是否有磨損或傷痕,必要時更換。
5、檢查油閥副的兼容性。用手指將出油閥下部孔塞住,另一手指輕輕按下出油閥。手指離開出油閥上端時,自動彈回原位,說明出油閥副密封良好。否則,更換出油閥副。
『陸』 陶瓷泵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氧化鋯陶瓷柱塞泵是我公司生產的高精度液體陶瓷柱塞泵,該產品計量部件接納耐磨損,耐腐化、耐高溫的新型精密陶瓷質料、超精密加工而成。用質料製成的陶瓷柱塞泵外貌不吸附葯物、不與葯物產生化學應聲、計量精確、利用壽命長,普遍實用於水針劑、凍乾粉針劑、口服、外用等液體制劑的灌裝計量。
陶瓷柱塞泵機構與原理
A、陶瓷柱塞泵由陶瓷計量部件(包括陶瓷柱塞泵套、柱塞、槽閥計量桿)不銹鋼出入液嘴及連接部件等構成。
B、氧化鋯陶瓷柱塞泵的事情原理
1、陶瓷柱的向下線性活動,孕育產生負壓、吸入液體;
2、陶瓷柱的向上線性活動,孕育產生正壓、排擠液體。
陶瓷柱塞泵的良好性能
1、極惰性的金屬氧化物,耐酸鹼腐化、耐高溫、順應在高溫條件下重復消毒滅菌;
2、超高的質料硬度:耐磨損、超長的利用壽命(鍍鉻鋼泵的5-8倍)、極小量的粒子釋放。
3、晶體布局表現零孔隙率、質料質密:產品外貌極為光潔,極小的摩擦力、極小的葯物殘留;
4、極小的熱膨脹:柱塞間隙更小,無液可連續運行、灌裝精度更高、可實現在線洗濯及滅菌。
陶瓷柱塞泵的裝量范疇、利用溫度、灌裝精度:
1、灌裝計量范疇及計量精度:
我公司可生產0.1ml-2000ml的種種泵,尺度產品最大行程在6mm至45mm,計量精度在0.1%~0.5%;
2、陶瓷柱塞泵的事情溫度
常用產品計劃的事情溫度為10-45℃;要是您利用的溫度不在此范疇內,您可以致電我公司,我們將依據您提供的參數為您提供辦理方案。
3、產品出廠前已顛末氣密檢測及裝在灌裝機上舉行過灌裝精度測試,精度測試要領用注射用水為介質,接納測重法,謀略平均值,上毛病、下毛病。
4、陶瓷柱塞泵灌裝液體粘度利用范疇:
老例產品實用於粘度高達20000cps,不含固態物的流體。
四、選擇泵的型號
差別的配置廠家,利用的驅動要領不一樣:呆板驅動要領的灌裝精度比伺服馬達驅動差,為了確保計量精度,我們發起在大計量范疇的3/4以上利用:如泵的裝量范疇在5~10ml,那發起在6以上的利用,計量精度更高。
陶瓷柱塞泵的安置及灌裝機的聯接
為了保障計量精度
1、必須保障與氧化鋯陶瓷柱塞泵牢固的灌裝機部件水平;
2、必須消除灌裝機部件的裝置間隙(裝置間隙導致行程變革,從而導致計量不準)
3、必須保障活動部件的同軸度(影響泵的利用壽命及裝量精度);發起上下端接納消除磨損的滑動連接要領;
4、由於陶瓷桿與陶瓷塞是精密共同件,間隙很小、發起不混裝利用;
5、裝機前確保各封密部件不走漏。
陶瓷柱塞泵洗濯與滅菌
1、洗濯步調:
純化水洗濯干凈後,用注射用水沖洗干凈;
初次利用、長期安排,用1-3%NAOH浸泡5-15分鍾(除熱原),用注射用水沖洗干凈;
2、滅菌步調:
發起接納高壓濕熱蒸汽舉行滅菌,滅菌溫度121℃.壓力0.1MPA,時間30分鍾(需議決工藝驗證確定)。
3、洗滅菌過細事變:
(1)不得利用含氟的化學溶液與不銹鋼打仗,以防腐化不銹鋼件;
(2)洗濯時不能再高出40℃熱水中拉動陶瓷計量部件的陶瓷柱、陶瓷塞,應將陶瓷塞離開舉行洗濯;
(3)洗濯進程中不能互換陶瓷桿與陶瓷塞;
(4)滅菌時應將旋轉閥、陶瓷塞、計量桿離開放在專用洗濯滅菌箱中,發起將陶瓷桿、陶瓷塞垂直吊掛舉行濕熱滅菌;滅菌後應待在泵體溫度降到室溫,才氣舉行安置操作;泵體溫度降到室溫前,應克制驟冷導致泵體裂開及變形;
(5)如陶瓷泵體與葯液打仗部位有黃色污垢,可用10%草酸浸泡0.5-1小時,再用注射用水沖凈;
(6)由於陶瓷的硬度大於不銹鋼,陶瓷與不銹鋼打仗能使陶瓷外貌粘附上不銹鋼,不能打掃?失,大概會導致柱塞泵運行不順暢或不能活動,導致破壞。發起洗濯及滅菌時利用非金屬質料(如四氟乙烯)做為娣湃萜鰲
(7)當標塞套、柱塞、槽閥從呆板上卸下倒霉用時,請講在柱塞套豎直放,柱塞槽閥則用繩栓住靠重力豎直在空中,以防變形。
『柒』 陶瓷柱塞泵行程動一半是什麼問題
您好!烤瓷牙牙齦邊緣變黑的可能性有兩種 一:烤瓷牙邊緣不密合或者太長刺激牙齦 二:烤瓷牙材料本身的問題! 建議您重新製作一顆烤瓷牙,選擇正規口腔門診,重新磨一下那顆牙!
『捌』 YB型陶瓷泥漿柱塞泵 柱塞下止點的時老是范卡,卡一下,繼續運行。
常見故障有很多,排除方法也有很多.比如壓力達不到,泥的硬度就達不到,這個情況首先觀察機器的兩個陶瓷柱塞在上下運行嗎?如運行很快,或者停止運行,排除方法就有兩種。如運行很快就要檢查是否上漿,如不運行就先調節液壓集成塊上面的 液流閥 把壓力調節大點,如果閥門全部打開還是不行,就要檢查是否是油泵問題,或者油封漏油,或油的溫度太高等等,原因很多.
檢修
(1)檢查柱塞有無傷痕和銹蝕現象,必要時應更換新品。
(2)檢查柱塞副配合情況。將柱塞端頭插人柱塞套內,傾斜約60°,若柱塞能在自身作用下緩慢地下滑為配合良好。
(3)檢查柱塞副的密封性。用手握住柱塞套,兩個手指堵住柱塞頂端和側面的進油口。用另一隻手拉出柱塞,感到有較大的吸力,放鬆柱塞立即縮回原位,表明柱塞副密封良好,否則應更換柱塞副。
(4)檢查出油閥副減壓環帶是否磨損有台階或傷痕現象,必要時應予以更換。
(5)檢查出油閥副的配合情況。用手指堵住出油閥下孔,用另一手指將出油閥輕輕向下壓,當手指離開出油閥上端時,它能自動彈回原位,表明出油閥副密封良好,否則應更換出油閥副。
(6)檢查挺柱體。噴油泵體和挺柱體之間的標准間隙為0~0.03mm,如超過0.2mm ,則應更換零件。
(7)檢查柱塞凸緣和控制套的凹槽之間的間隙,應為0.02~0.08mm,如超過0.12mm,必須更換控制套。
液壓泵常見故障及處理
故障現象原因分析消除方法
(一)泵不輸油1.泵不轉(1)電動機軸未轉動
1) 未接通電源
2) 電氣線路及元件故障檢查電氣並排除故障
(2)電動機發熱跳閘
1) 溢流閥調壓過高,超載荷後悶泵
2) 溢流閥閥芯卡死閥芯中心油孔堵塞或溢流閥阻尼孔堵塞造成超壓不溢流
3) 泵出口單向閥裝反或閥芯卡死而悶泵
4) 電動機故障1) 調節溢流閥壓力值
2) 檢修閥悶
3) 檢修單向閥
4) 檢修或更換電動機
(3)泵軸或電動機軸上無連接鍵
1) 折斷
2) 漏裝1) 更換鍵
2) 補裝鍵
(4)泵內部滑動副卡死
1) 配合間隙太小
2) 零件精度差,裝配質量差,齒輪與軸同軸度偏差太大;柱塞頭部卡死;葉片垂直度差;轉子擺差太大,轉子槽有傷口或葉片有傷痕受力後斷裂而卡死
3) 油液太臟
4) 油溫過高使零件熱變形
5) 泵的吸油腔進入臟物而卡死1) 拆開檢修,按要求選配間隙
2) 更換零件,重新裝配,使配合間隙達到要求
3) 檢查油質,過濾或更換油液
4) 檢查冷卻器的冷卻效果,檢查油箱油量並加油至油位線
5) 拆開清洗並在吸油口安裝吸油過濾器
2.泵反轉電動機轉向不對
1) 電氣線路接錯
2) 泵體上旋向箭頭錯誤1) 糾正電氣線路
2) 糾正泵體上旋向箭頭
3.泵軸仍可轉動泵軸內部折斷
1) 軸質量差
2) 泵內滑動副卡死1) 檢查原因,更換新軸
2) 處理見本表(一)1(4)
4.泵不吸油(1)油箱油位過低
(2)吸油過濾器堵塞
(3)泵吸油管上閥門未打開
(4)泵或吸油管密封不嚴
(5)泵吸油高度超標准且吸油管細長並彎頭太多
(6)吸油過濾器過濾精度太高,或通油麵積太小
(7)油的粘度太高
(8)葉片泵葉片未伸出,或卡死
(9)葉片泵變數機構動作不靈,使偏心量為零
(10)柱塞泵變數機構失靈,如加工精度差,裝配不良,配合間隙太小,泵內部摩擦阻力太大,伺服活塞、變數活塞及彈簧芯軸卡死,通向變數機構的個別油道有堵塞以及油液太臟,油溫太高,使零件熱變形等
(11)柱塞泵缸體與配油盤之間不密封(如柱塞泵中心彈簧折斷)
(12)葉片泵配油盤與泵體之間不密封(1)加油至油位線
(2)清洗濾芯或更換
(3)檢查打開閥門
(4)檢查和緊固接頭處,緊固泵蓋螺釘,在泵蓋結合處和接頭連接處塗上油脂,或先向泵吸油口灌油
(5)降低吸油高度,更換管子,減少彎頭
(6)選擇合的過濾精度,加大濾油器規格
(7)檢查油的粘度,更換適宜的油液,冬季要檢查加熱器的效果
(8)拆開清洗,合理選配間隙,檢查油質,過濾或更換油液
(9)更換或調整變數機構
(10)拆開檢查,修配或更換零件,合理選配間隙;過濾或更換油液;檢查冷卻器效果;檢查油箱內的油位並加至油位線
(11)更換彈簧
(12)拆開清洗重新裝配
(二)泵雜訊大1.吸空現象嚴重(1)吸油過濾器有部分堵塞,吸油阻力大
(2)吸油管距油麵較近
(3)吸油位置太高或油箱液位太低
(4)泵和吸油管口密封不嚴
(5)油的粘度過高
(6)泵的轉速太高(使用不當)
(7)吸油過濾器通過面積過小
(8)非自吸泵的輔助泵供油量不足或有故障
(9)油箱上空氣過濾器堵塞
(10)泵軸油封失效(1)清洗或更換過濾器
(2)適當加長調整吸油管長度或位置
(3)降低泵的安裝高度或提高液位高度
(4)檢查連接處和結合面的密封,並緊固
(5)檢查油質,按要求選用油的粘度
(6)控制在最高轉速以下
(7)更換通油麵積大的濾器
(8)修理或更換輔助泵
(9)清洗或更換空氣過濾器
(10)更換
2.吸入氣泡(1)油液中溶解一定量的空氣,在工作過程中又生成的氣泡
(2)回油渦流強烈生成泡沫
(3)管道內或泵殼內存有空氣
(4)吸油管浸入油麵的深度不夠(1)在油箱內增設隔板,將回油經過隔板消泡後再吸入,油液中加消泡劑
(2)吸油管與回油管要隔開一定距離,回油管口要插入油麵以下
(3)進行空載運轉,排除空氣
(4)加長吸油管,往油箱中注油使其液面升高
3.液壓泵運轉不良(1)泵內軸承磨損嚴重或破損
(2)泵內部零件破損或磨損
1) 定子環內表面磨損嚴重
2) 齒輪精度低,擺差大(1)拆開清洗,更換
1) 更換定子圈
2) 研配修復或更換
4.泵的結構因素(1)困油嚴重產生較大的流量脈動和壓力脈動
1) 卸荷槽設計不佳
2) 加工精度差
(2)變數泵變數機構工作不良(間隙過小,加工精度差,油液太臟等)
(3)雙級葉片泵的壓力分配閥工作不正常。(間隙過小,加工精度差,油液太臟等)1) 改進設計,提高卸荷能力
2) 提高加工精度
(2)拆開清洗,修理,重新裝配達到性能要求,過濾或更換油液
(3)拆開清洗,修理,重新裝配達到性能要求,過濾或更換油液
5.泵安裝不良(1)泵軸與電動機軸同軸度差
(2)聯軸器安裝不良,同軸度差並有松動(1)重新安裝達到技術要求,同軸度一般應達到0.1mm以內
(2)重新安裝達到技術要求,並用頂絲緊固聯軸器
(三)泵出油量不足1.容積效率低(1)泵內部滑動零件磨損嚴重
1) 葉片泵配油盤端面磨損嚴重
2) 齒輪端面與測板磨損嚴重
3) 齒輪泵因軸承損壞使泵體孔磨損嚴重
4) 柱塞泵柱塞與缸體孔磨損嚴重
5) 柱塞泵配油盤與缸體端面磨損嚴重(1)拆開清洗,修理和更換
1) 研磨配油盤端面
2) 研磨修理工理或更換
3) 更換軸承並修理
4) 更換柱塞並配研到要求間隙,清洗後重新裝配
5) 研磨兩端面達到要求,清洗後重新裝配
(2)泵裝配不良
1) 定子與轉子、柱塞與缸體、齒輪與泵體、齒輪與側板之間的間隙太大
2) 葉片泵、齒輪泵泵蓋上螺釘擰緊力矩不勻或有松動
3) 葉片和轉子反裝1) 重新裝配,按技術要求選配間隙
2) 重新擰緊螺釘並達到受力均勻
3) 糾正方向重新裝配
(3)油的粘度過低(如用錯油或油溫過高)(3)更換油液,檢查油溫過高原因,提出降溫措施
2.泵有吸氣現象
3.泵內部機構工作不良
4.供油量不足非自吸泵的輔助泵供油量不足或有故障修理或更換輔助泵
(四)壓力不足或壓力升不高1.漏油嚴重
2.驅動機構功率過小(1)電動機輸出功率過小
1) 設計不合理
2) 電動機有故障
(2)機械驅動機構輸出功率過小1) 核算電動機功率,若不足應更換
2) 檢查電動機並排除故障
(2)核算驅動功率並更換驅動機構
3.泵排量選得過大或壓力調得過高造成驅動機構或電動機功率不足重新計算匹配壓力,流量和功率,使之合理
(五)壓力不穩定,流量不穩定1.泵有吸氣現象
2.油液過臟個別葉片在轉子槽內卡住或伸出困難過濾或更換油液
3.泵裝配不良(1)個別葉片在轉子槽內間隙過大,造成高壓油向低壓腔流動
(2)個別葉片在轉子槽內間隙過小,造成卡住或伸出困難
(3)個別柱塞與缸體孔配合間隙過大,造成漏油量大(1)拆開清洗,修配或更換葉片,合理選配間隙
(2)修配,使葉片運動靈活
(3)修配後使間隙達到要求
4.泵的結構因素
5.供油量波動非自吸泵的輔助泵有故障修理或更換輔助泵
(六)異常發熱1.裝配不良(1)間隙選配不當(如柱塞與缸體、葉片與轉子槽、定子與轉子、齒輪與測板等配合間隙過小,造成滑動部件過熱燒傷)
(2)裝配質量差,傳動部分同軸度未達到技術要求,運轉時有別勁現象
(3)軸承質量差,或裝配時被打壞,或安裝時未清洗干凈,造成運轉時別勁
(4)經過軸承的潤滑油排油口不暢通
1) 回油口螺塞未打開(未接管子)
2) 安裝時油道未清洗干凈,有臟物堵住
3) 安裝時回油管彎頭太多或有壓扁現象(1)拆開清洗,測量間隙,重新配研達到規定間隙
(2)拆開清洗,重新裝配,達到技術要求
(3)拆開檢查,更換軸承,重新裝配
1) 安裝好回油管
2) 清洗管道
3) 更換管子,減少管頭
2.油液質量差(1)油液的粘-溫特性差,粘度變化大
(2)油中含有大量水分造成潤滑不良
(3)油液污染嚴重(1)按規定選用液壓油
(2)更換合格的油液清洗油箱內部
(3)更換油液
3.管路故障(1)泄油管壓扁或堵死
(2)泄油管管徑太細,不能滿足排油要求
(3)吸油管徑細,吸油阻力大(1)清洗更換
(2)更改設計,更換管子
(3)加粗管徑、減少彎頭、降低吸油阻力
4.受外界條件影響外界熱源高,散熱條件差清除外界影響,增設隔熱措施
5.內部泄漏大,容積效率過低而發熱
(七)軸封漏油
1.安裝不良(1)密封件唇口裝反
(2)骨架彈簧脫落
1) 軸的倒角不適當,密封唇口翻開,使彈簧脫落
2) 裝軸時不小心,使彈簧脫落
(3)密封唇部粘有異物
(4)密封唇口通過花鍵軸時被拉傷
(5)油封裝斜了
1) 溝槽內徑尺寸太小
2) 溝槽倒角過小
(6)裝配時造成油封嚴重變形
(7)密封唇翻卷
1) 軸倒角太小
2) 軸倒角處太粗糙
(1)拆下重新安裝,拆裝時不要損壞唇部若有變形或損傷應更換
1) 按加工圖紙要求重新加工
2) 重新安裝
(3)取下清洗,重新裝配
(4)更換後重新安裝
1) 檢查溝槽尺寸,按規定重新加工
2) 按規定重新加工
(5)檢查溝槽尺寸及倒角
(6)檢查軸倒角尺寸和粗糙度,可用砂布打磨倒角處,裝配時在軸倒角處塗上油脂
2.軸和溝槽加工不良
(1)軸加工錯誤
1) 軸頸不適宜,使油封唇口部位磨損,發熱
2) 軸倒角不合要求,使油封唇口拉傷,彈簧脫落
3) 軸頸外表有車削或磨削痕跡
4) 軸頸表面粗糙使油封唇邊磨損加快
(2)溝槽加工錯誤
1) 溝槽尺寸過小,使油封裝斜
2) 溝槽尺寸過大,油從外周漏出
3) 溝槽表面有劃傷或其他缺陷,油從外周漏出
檢查尺寸,換軸。油封處的公差常用h8;重新加工軸的倒角;重新修磨,消除磨削痕跡;重新加工達到圖紙要求;更換泵蓋,修配溝槽達到配合要求。
3.油封本身有缺陷油封質量不好,不耐油或對液壓油相容性差,變質、老化、失效造成漏油,更換相適應的油封橡膠件。
4.容積效率過低
5.泄油孔被堵泄油孔被堵後,泄油壓力增加,造成密封唇口變形太大,接觸面增加,摩擦產生熱老化,使油封失效,引起漏油清洗油孔,更換油封
6.外接泄油管徑過細或管道過長泄油困難,泄油壓力增加適當增大管徑或縮短泄油管長度
7.未接泄油管泄油管未打開或未接泄油管,打開螺塞接上泄油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