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岩桐如何扦插
大岩桐生長期喜溫暖、潮濕,忌陽光直射,有一定的抗炎熱能力,但夏季宜保持涼爽,23℃左右有利開花,1-10月溫度保持在18-23℃;10-翌年1月(休眠期)需要10-12℃,塊莖在5℃左右的溫度中,也可以安全過冬。生長期要求空氣濕度大,不喜大水,避免雨水侵入;冬季休眠期則需保持乾燥,如濕度過大或溫度過低,塊莖易腐爛。喜肥沃疏鬆的微酸性土壤。
大岩桐可用播種、葉插、枝插和分球莖等方法來進行繁殖。一、分球法選經過休眠的2年至3年老球莖,於秋季或12月至翌年3月先埋於土中澆透水並保持室溫22℃進行催芽。當芽長到0.5厘米左右時,將球掘起,用利刀將球莖切成2塊至4塊,每塊上須帶有一個芽,切口塗草木灰防止腐爛。每塊栽植一盆,即形成一個新植株。
大岩桐也可用經過休眠的2年至3年以上的老球莖直接栽入盆中,當新芽長出後保留一個壯芽,其餘的弱芽全部抹掉。生長期保持18℃ 至23℃,每周追施淡肥水1次至2次,植株長大增加澆水量,施肥時切勿將肥水濺到葉面和芽上,否則易發生斑點,甚至會腐爛。一般栽植後3個月至4個月開花。花謝後如不留種,剪去殘花以利集中養料繼續開花和供球莖生長。
⑵ 大岩桐該如何繁殖呢大岩桐的生長習性是怎樣的
大岩桐是苦苣苔科植物,屬於球根花。春秋兩季在花市很常見,由於溫度原因,夏季觀花期較短,冬季略長。大岩桐易於繁殖,可通過剪葉、播種、塊莖繁殖等方式繁殖。相比較而言,切葉繁殖更簡單,更容易操作,成活率更高,而塊莖繁殖難度稍大。
大岩桐塊莖扦插繁殖方法
大岩桐的根系是塊莖,自然切塊莖就可以繁殖,不過對初學者來說有點難。塊莖切割:大岩桐塊莖可分為芽點和根盤。切割時,用干凈的刀從芽點垂直切割。切割時,每個塊莖上有一個根盤,可以根據塊莖的大小切成4或6份,但不能太大或太小。塊莖處理:切好的塊莖可以陰干後再種植,是一種比較安全的處理方法。當然,馬上播炭粉種植也是可行的操作。第一次用塊莖切塊繁殖大岩桐時,用多菌靈浸泡切好的莖,導致塊莖腐爛。所以我覺得還是讓傷口自然晾乾比較安全。
種植介質:可以選擇透氣性和排水性好的介質作為種植大岩桐的介質,常用的泥炭土和珍珠岩混合土是種植大岩桐的良好介質。切塊種植:在每個切塊中蘸一點生根粉,在容器中挖一個小坑,將芽部分向上,根部分向下放入小坑中,淺埋,露出土面的部分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種完塊莖後,將容器放在陰涼通風處一周,然後逐漸增加光照,促進新塊莖的萌發。
⑶ 大岩桐如何進行繁殖這種植物的生長習性是怎樣的
吳岩洞有一個球莖,可以儲存水分,但葉大,非常喜歡空氣濕度高的環境。給球莖澆水不能太干或太濕。這要求土壤透氣性要特別好。很多人有在葉子上灑水的習慣,但大岩洞葉有一層細毛。噴水後沾上水分,不能長期蒸發,容易產生腐爛的葉子。因此,養大岩洞要記住不要在葉面和花蕾上噴灑水分。容易腐爛,影響光合作用,引起葉斑病。
可以插上葉子和芽,葉子可以開花的時候,會挑選強壯的葉子,和葉柄一起剪下來,放入沙子中。覆蓋玻璃或塑料薄膜,進行保濕保溫,在半陰道放置20天左右,葉柄下就會生根。
⑷ 大岩桐怎樣繁殖
大岩桐,又名落雪泥,為苦苣苔科、大岩桐屬多年生球根花卉。大岩桐的植株小巧玲瓏,葉茂翠綠,花朵奼紫嫣紅,園藝品種繁多,有藍、白、紅、紫和重瓣、雙色等品種。每年春秋兩次開花,是節日點綴和裝飾室內的理想盆花。
一、播種法
大岩桐大都自花不孕,因為它的雌蕊柱頭高於花葯,且雄蕊早熟,故自花傳粉難以孕育。為了取得優良種子,必須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方法是在開花盛期將雄蕊的花粉採下,用毛筆輕輕塗在雌蕊的柱頭上。授粉後30天至40天種子成熟,剝離種子曬晾後貯藏,隨時都可播種。種子細小,每克種子28000粒左右。播種不宜過密,播後將盆置淺水中浸透後取出,盆面蓋玻璃,置半陰處。溫度在20℃至22℃時,約兩周出苗,苗期避免強光直曬,經常噴霧,一般從播種到開花約需18周,即秋播後翌年4月至5月開花,春播於7月至8月開花。
二、扦插法
大岩桐扦插可用葉插,也可用芽插。葉插是選用生長健壯、發育中期的葉片,連同葉柄從基部採下,將葉片剪去一半,將葉柄斜插入濕沙基質中,蓋上玻璃並遮陰,保持室溫25℃和較高的空氣濕度,插後20天葉柄基部產生癒合組織,待長出小苗後移入小盆。當年只形成小球莖,休眠後再由球莖上發出新芽,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翌年6月至7月開花。
芽插則在春季種球萌發新芽長達4厘米至6厘米時進行,將萌發出來的多餘新芽從基部掰下,插於沙床中,並保持一定的濕度,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育,翌年6月至7月開花。
三、分球法
大岩桐的球莖可連續栽植7年至8年,培養好可以每年開花兩次。
⑸ 大岩桐怎樣繁殖
大岩桐可用播種、扦插法(葉插、枝插)和分球莖等方法來進行繁殖。(1)播種法:春秋兩季均可。播種前,先將種子浸泡24小時,以促使其提早發芽。用淺盆或木箱裝入腐葉土、菜園土和細砂混合的培養土。將土平整後,浸盆使土壤濕潤,然後均勻地撒上種子,上面蓋上玻璃。在18~20℃的濕度條件下,約10天後出苗。出苗後,讓其逐漸見陽光,當幼苗長出3~4片真葉時上盆。苗期應適當遮陰,避免陽光直射,經常用水噴霧,以保持較高的濕度。每隔10天左右施1次稀薄的餅肥水,播種後6個月可開花。(2)扦插法:①葉插法:花落後,選取優良單株,剪取健壯的葉片,留葉柄1厘米,1/3插入干凈的栽培基質如河沙中,2/3留在地表面,適當遮陰,保持一定的濕度,在22℃左右的氣溫下,15天生根。②枝插:扦插時剪取大岩桐塊莖上萌發的嫩枝,插入細砂或珍珠岩中,注意遮陰,避免陽光直射,維持室溫18~20℃,15天即可發根。(3)分球法:選擇2~3年生的植株,於春季換盆前進行。待塊莖發芽後,用利刀將塊莖分割成塊,每塊都帶芽眼(否則僅能生根,不能形成生長枝)。分割後,切口塗抹些草木灰並置半陰處,待傷口乾燥後種植。
⑹ 大岩桐養殖怎麼移栽 大岩桐分苗移栽方法圖解
大岩桐可用播種、葉插、枝插和分球莖等方法來進行繁殖。
(1)分球法。
選經過休眠的2年至3年老球莖,於秋季或12月至翌年3月先埋於土中澆透水並保持室溫22℃進行催芽。當芽長到0.5厘米左右時,將球掘起,用利刀將球莖切成2塊至4塊,每塊上須帶有一個芽,切口塗草木灰防止腐爛。每塊栽植一盆,即形成一個新植株。
大岩桐也可用經過休眠的2年至3年以上的老球莖直接栽入盆中,當新芽長出後保留一個壯芽,其餘的弱芽全部抹掉。生長期保持18℃ 至23℃,每周追施淡肥水1次至2次,植株長大增加澆水量,施肥時切勿將肥水濺到葉面和芽上,否則易發生斑點,甚至會腐爛。一般栽植後3個月至4個月開花。花謝後如不留種,剪去殘花以利集中養料繼續開花和供球莖生長。
大岩桐的球莖可連續栽植7年至8年,培養好可以每年開花兩次。
(2)葉插法。
在花落後,選取優良單株,剪取健壯的葉片,留葉柄1厘米,斜插入干凈的河沙中(如使用珍珠岩和蛭石混合的基質土效果更好),葉面的1/3插在河砂中,2/3留在地表面,適當遮蔭,保持一定的濕度,在22℃左右的氣溫下,15天便可生根,小苗後移栽入小盆。
大岩桐扦插可用葉插,也可用芽插。葉插是選用生長健壯、發育中期的葉片,連同葉柄從基部採下,將葉片剪去一半,將葉柄斜插入濕沙基質中,蓋上玻璃並遮陰,保持室溫25℃和較高的空氣濕度,插後20天葉柄基部產生癒合組織,待長出小苗後移入小盆。當年只形成小球莖,休眠後再由球莖上發出新芽,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翌年6月至7月開花。
芽插則在春季種球萌發新芽長達4厘米至6厘米時進行,將萌發出來的多餘新芽從基部掰下,插於沙床中,並保持一定的濕度,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育,翌年6月至7月開花。
(3)枝插。大岩桐塊莖上常萌發出嫩枝,扦插時剪取2-3厘米長,插入細砂或膨脹珍珠岩基質中,注意遮蔭,避免陽光趨向,維持室溫18-20℃,15天即可發根。
(4)播種法
大岩桐大都自花不孕,因為它的雌蕊柱頭高於花葯,且雄蕊早熟,故自花傳粉難以孕育。為了取得優良種子,必須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方法是在開花盛期將雄蕊的花粉採下,用毛筆輕輕塗在雌蕊的柱頭上。授粉後30天至40天種子成熟,剝離種子曬晾後貯藏,隨時都可播種。種子細小,每克種子28000粒左右。播種不宜過密,播後將盆置淺水中浸透後取出,盆面蓋玻璃,置半陰處。溫度在20℃至22℃時,約兩周出苗,苗期避免強光直曬,經常噴霧,一般從播種到開花約需18周,即秋播後翌年4月至5月開花,春播於7月至8月開花。
大岩桐留種必須進行人工授粉。大岩桐的花柱高於花葯,雄蕊早熟,故自花難孕。人工授粉後,可剪取花瓣,以免花瓣霉爛影響結實。一般授粉後30~40天果實可成熟。
播種春秋兩季均可。播種前,先用將種子浸泡24小時,以促使其提早發芽。用淺盆或木箱裝入腐葉土、菜園土和細砂混合的培養土。將土平整後,均勻地撒上種子,盆底潤水後,上面蓋上玻璃。在18-20℃的濕度條件下,約10天後出苗。出苗後,讓其逐漸見陽光。當幼苗長出3-4片真葉時,分栽於小盆。苗期應適當遮蔭,避免陽光趨向,經常用水噴霧,以保持較高的濕度。每隔10天左右施一次稀薄的餅肥水,一般播種後6個月可開花。
⑺ 大岩桐如何扦插 我用蛭石泥炭小粒蘭石1:1:1混合的土扦插,可以沒有
大岩桐又名六雪尼。花期3~6月,但溫室栽培的大岩桐一年四季均可開花。花喇叭形或鍾形。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和半陰的環境,生長適溫為18~25℃。
大岩桐可在開花後搬入室內,放置於光線明亮處,不然不能顯示花色之亮麗,也不利於其後續開花。可布置於桌上、窗檯、床頭、茶幾上。
花盆選用
(1)花盆盆質要求 可使用泥質花盆、塑料盆、瓷盆、陶盆栽種。家庭可以用色彩有變化的塑料花盆栽培。
(2)花盆大小 大岩桐可栽種於16~18厘米盆徑的盆中。
盆土配製
大岩桐喜富含腐殖質肥沃、疏鬆、排水好的土壤。
家庭栽培可用如下配方:園土∶腐葉土∶沙=4∶5∶1;泥炭∶腐葉土∶沙∶珍珠岩=4∶3∶2∶1。
澆水
大岩桐喜潮濕的土壤和濕潤的環境。但根部土壤太濕時易出現爛球現象。故澆水時應注意間干間濕。
大岩桐幼苗期澆水不宜過多,使盆土處於濕潤狀態即可,水分過多不利於其根系的旺長,也極易引發幼苗的猝倒病。
定植初期,澆水宜勤,待其緩苗後稍控水,使盆土處於濕潤狀態,促其發根。待苗長滿盆後可加大澆水量,使盆土處於濕潤至潮濕狀態。澆水以盆土表面稍干時澆為宜。
夏季氣溫升高後,大岩桐生長減緩,澆水宜少,見干再澆。同時應多向其四周灑水以增加空氣濕度,尤其是布置於室內的開花株。隨著天氣逐漸變得炎熱,可在每次花後逐漸減少澆水,促使其休眠,待莖葉枯萎後停止澆水。
秋季,休眠的大岩桐球莖重新栽種後,初期澆水不宜多,保持土壤偏干,待葉片長出後逐步增加澆水量。
應注意的是,澆水應用細嘴噴壺沿盆口慢澆,盡量不讓大岩桐葉片及芽上有水珠。如有水珠,應及時用衛生紙吸干。因為葉片上有水,容易引起葉片的腐爛。
施肥
大岩桐喜肥,但氮肥太多時只長葉不開花。
大岩桐幼苗期不需施肥,移栽於9厘米盆中時可在緩苗後施10倍腐熟的液肥1次,或1000倍「花多多」通用肥2~3次。
定植後的大岩桐在長滿盆後,可每隔15天追施10倍腐熟的液肥混合500倍磷酸二氫鉀液肥,或1000倍「花多多」通用肥1次。
現花蕾後,每20天追混合液肥,或1000倍「花多多」通用肥1次,同時中間加施1000倍磷酸二氫鉀1次。夏季氣溫太高時及冬季氣溫太低時不施肥。
由於大岩桐的葉片表面布滿絨毛,葉片沾上肥液後不容易清除,極易燒壞葉片。施肥時應將蓋在盆口的大岩桐葉子掀開,沿盆口慢澆,不能讓肥液濺於葉子上。如有濺污,應用清水洗去。
四季管理
(1)春季管理 當春季氣溫升至18℃左右時,將休眠的大岩桐塊莖重新栽種,放於半陰的環境中培養。發葉後移至有光照的地方培養。當葉發至滿盆時可開始追肥。春季溫度適宜,大岩桐生長開花旺盛,應加強水肥管理,保證充足的光照(遮去中午前後的光照)。春季後期,大岩桐應放置於半陰的環境中培養。
(2)夏季管理 如夏季氣溫適宜,大岩桐亦可生長開花,管理同於春季。夏季氣溫高於28℃後,生長減緩,應注意遮陰和通風降溫,同時應灑水以增加空氣濕度。如溫度太高,可減少澆水讓其休眠。
(3)秋季管理 秋季氣溫在18~22℃時可播種。大岩桐播種發芽後,給予半光照。播種苗長至1~2片葉後可移栽1次。當幼苗長至4片葉時,以9厘米盆中移3株的形式移栽。幼苗長至5~6片葉時,再以每9厘米盆栽1株的形式移栽。待移栽苗長滿盆後移至16~18厘米盆中定植。移栽的深度均以最底部葉平於盆口上為宜。
由於大岩桐幼苗很容易死亡,移栽大岩桐時應注意遮陰,移苗及醒苗期間可置於散光照下,溫度在20℃左右較適宜。待緩苗後才可見半光照。移栽時應盡量使根部帶土。澆水時應澆透,但不使葉片及芽上有水珠,盆土也不宜太濕。大岩桐葉片易損傷,移栽時應小心謹慎,防止碰傷葉片。
休眠球可重新換土上盆,待生出新葉後,管理同於老株。
大岩桐不耐低溫,秋末氣溫下降前,應將大岩桐放置在光照充足、溫度在18℃以上的地方培養。
(4)冬季管理 如冬季溫度保持在18℃以上,大岩桐可正常生長開花,應保證充足的光照(中午光照過強時應遮陰),中午溫度較高時應多向其四周灑水以增加空氣濕度。正常進行水肥管理。
如冬季溫度不足,可在秋末減少澆水,使其休眠。休眠的根狀莖可挖出用微濕的沙儲藏。亦可不起出,在盆土中休眠。可使盆土略濕,放置於5℃左右的環境中越冬。
(5)花期管理 開花後將大岩桐置於半陰處,將溫度保持在20℃左右。可使其開花不斷。保持盆土的濕潤,勤施肥。
因其開花不斷,應布置在室內光線明亮處,如室內光線較暗,應定期搬至適合的光照下培養一段時間,以免影響下一輪花。
繁殖方法
(1)播種 氣溫在18~22℃時均可播種,但一般均在8~9月播種。
(2)分割塊莖 在休眠塊莖發芽後,將塊莖縱向劈開,每塊均帶有1芽,傷口用香煙灰或殺菌劑塗上,放於乾燥處晾1天後上盆,栽種深度以芽的基部與土面平為宜。盆土最好栽種前1天澆透水,栽種後暫不澆水,待干後再澆水,平時澆水不宜多,使盆土略干,否則極易爛球。
振海保溫廠,匯能蛭石廠提供。